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

时间:2019-05-13 06: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

第一篇: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

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

摘要:高中教师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教师观念的转变与否关系到高中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真正落实高中课程改革,高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改进教学手段。关键词: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学手段

高中教师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教师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课程改革,高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以实际行动呼应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不仅限制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也确定了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新课程方案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教师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探究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教师既是学生年长的同志,又是他们的导师。”由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给予,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最大限度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求教育艺术和技巧,“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学生)这朵娇嫩的花儿。” “教师不可把自己当作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一样,使学生见 到自己就害怕„„教师的态度应慈祥和蔼,使学生因此容易接受教导,热爱学习。”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下平整的文字,正如不能在一张抖动的纸上写下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贵州曾有一名教师让犯错误的学生“当众吃屎”,侮辱学生人格,这是贵州基础教育界的莫大耻辱,教师们应该引以为戒。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安全、健康、快乐地生活。为此,教师应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她)们身心愉快,学有所长,全面发展。2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体、讲述灌输为主线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方案要建构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双主体”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课堂教学的“演员”变成了“导演”,由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退居二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爱国主义情操、人文素养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说穿了是培养一种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并不在于向他(她)们灌输多少学科知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讲多练,少讲多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课堂教学中要敢于“退居二线”,让位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如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所说:“教学中应该„„给儿童(学生)尽量少讲些,多引导他们去发现。因为儿童(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种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会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所有。”

第二,重视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培养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技人才不足,发展不平衡;国民创新意识薄弱、开拓能力欠缺等。因此,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打造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意识需要从中小学培养起,但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继承前人的成果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重视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忽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正如英国教育家尼尔所说:“强制性的学习剥夺了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兴趣,在填鸭式的教学下,儿童(青少年)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丧失了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和探究的兴趣,最终成为缺乏创造力的人。”这是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悲哀,也是高中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摆脱教材、教参的束缚,尽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反思,让他们在未知的知识海洋里去遨游,因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尽可能地挖掘其创新潜能。

学生在展开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若不留心,这些火花转瞬即逝。因此,高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指导,让其创新思维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第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俄国近代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教育的永恒理想在于造就完满的人。” “教育者应该把学生正当情感的形成作为自己的主要目的。”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是关注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高中新课程方案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情感价值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如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高雅的审美情趣、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等等。

高中教育在落实情感目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这些优势,充分挖掘其中素材、尤其是人格教育素材,让鲜活的历史伟人跨越时空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使之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的熏陶,使我们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树立新的学习观,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谁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谁就会成为当代意义上的文盲,这种观点虽用词过重,却也发人深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知识量急剧膨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1倍, 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长1倍,近10年来大约每3年就增长1倍。据估计,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 10年之后所学的知识基本过时。因此,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受教育逐步成为人们终身的事业。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膨胀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条永不枯竭的知识和信息的长河。要使这条河流常流常新,永远具有生命力,就必须不间断地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与学生一起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要“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到晚年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后世为人师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高中教育的任务和特点使教师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有一定局限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老化。因此,高中教师不论学历有多高,教龄有多长,都要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要树立“终身

学习、学无止境、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过去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这种说法难免有些伤感,应该改为“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完善自己。”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手段,容量小、直观性弱、教学效率低。新课程方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强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信息社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教育的必然需求。原因在于:

第一,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粉笔、黑板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媒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教师、课本和课堂,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网上学习。要指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教师就必须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其二,高中课堂教学头绪多、容量大、概念复杂抽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教师就必须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0.[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0.[3]洛克.教育漫话[M] //西方教育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4]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5]周小川,严先元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6]傅道春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7]张刘祥,金其生主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9]中学生素质修养[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二篇: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作者:戴彬彬

蚌埠学院09级应数2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着重强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们看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地确立起来,长期形成的、滞后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还在制约我们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使得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研究并加以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教育;素质;教师观念;转变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时代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动因之一,课程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数学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必然反映到学校课程中来,要求学校课程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各方面的要求,并全面反映未来社会的这些要求。而数学教育改革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数学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2 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师观念转变的意义

2.1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数学课程改革既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基本的数学要求;同时,又要体现发展性,注意创造性人才、尖子人才的数学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数学上冒尖。综合考虑数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过去考虑较多的是数学的工具性,考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实践服务。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除了考虑这些以外,还要强调人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也即个体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通过育人功能来体现,公民素质的提高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才有了真正的基础。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言,数学课程改革的功能也应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内涵“概念性知识、科学理智、科学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六个范畴,因此,“科学”(包括数学)学科的任务,不仅要传授作为事实性知识的“科学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论知识”、“规范性(价值性)知识”,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学会做人。

2.2教师观念转变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教师队伍中的确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出依纲靠本、照猫画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而转变是良好教育的当然要素,转变意味着教师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意味着教师的大胆尝试、追求卓越,意味着教师经验的开放性和工作中丰富的动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要研究教学的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创设情境和氛围,如何设计教学的活动,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何设计教学情境,或与学生一起、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等方面。课堂生活因此而变得悬念迭起、趣味无穷,变得开放、幽深、鲜活和魅力十足。尽管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端 , 比如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 , 急于求成 , 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成就必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彪炳史册。数学课程改革国内外的现状

数学课程改革普遍受到各国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世界各国总结了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竞争的经验和教训,普遍认识到“卓越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培养出一批“拔尖人才” 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最根本的使命” 的观念,并努力向这个目标努力。在数学课程设置方面,他们提出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点:(1)允许课程要求有差异;(2)学生修业的年限不强求一致;(3)采取多样化的考试与评价形式;(4)对差生实施辅导与教导的计划;(5)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设特别课程;(6)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欧美各国的基础数学教育在设置核心课程的同时,也为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的选修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选修内容涉及近现代数学内容和方法、数学文化、数学应用等。学科间的联系使得课程设置趋于综合化。世界科学技术与学术发展出现了新的综合化趋势。知识在分化中出现新的综合,不同学科之间边界逐渐模糊,解决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大多数重大问题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数学往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面对这一形势,要改革我国的数学课程,首先要有较为正确的课程观。我国的数学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应该首先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而要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合理的数学课程体系,关键在于课程观的转变。根据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参考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主张彻底改造学科课程,从教育的最初阶段,就在课程中

引进学生能够接受的,与现代科学息息相关的一般原理和思想。教师观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师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的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使整个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教学是一个知识技能活,但他更是一个思想艺术活,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从思想深处去去领会新课程思想,才能使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开展下去,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总结

因此,2l世纪的教育应该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和平衡。在设计数学课程时,考虑如何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在设置课程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学材料,例如,数学的历史、思想与方法,数学中的美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数学课程的实施应该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符合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作为反映社会需要的学校统一要求是必要的,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即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教育。而要完成这些,教师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新的课程实施必然会反映到教师教学观念上,而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尝试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因此,我国未来的数学课程的设置应该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多纲多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而教师观念的转变也势在必然。总之,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教师也要时间去适应新的课程,关键是我们的改革要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吴丽华,王艳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通报,2006.3

[4]王林全.数学教师职业发展需要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1

[5]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6]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7]任顺元.新课程北京下的教师专业育人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

第三篇:教师观念转变总结

2009—2010学学校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工作总结

我们圆满的结束了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向管理要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落实常规工作

结合实际,学校在全体教师就本工作展开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

各年级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并进行评改。数学各年级组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一年级组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需要,设计了制作拼图等实践作业;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后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三、深化教研科研,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本学期,教导处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各教研组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成员都能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即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了自身的授课水平。

1、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2、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3、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使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

4、开展同伴互助活动。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为了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师徒、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5、开展论文、案例分析

论文、案例、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

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紧抓实四项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和专题研讨活动。

2、开发具有四小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人”的读书活动。

总结昨天,展望明天,我们将继续探索学校发展之路,不负众望,把握机遇,共同营造四小教育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教师观念转变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转变观念的工作总结 一学期结束了,我们也圆满的结束了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来,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向管理要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将本学期转变观念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落实常规工作

学校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

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周记,并进行评改。数学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后

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三、深化教研科研,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本学期,教务处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各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成员都能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即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了自身的授课水平。

2、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3、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地进行交流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

5、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为了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6、开展论文、案例分析

论文、案例、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紧抓实四项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和专题研讨活动。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人”的读书活动。

总结昨天,展望明天,我们将继续探索学校发展之路,不负众望,把握机遇,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进一步。

第五篇:教师观念转变计划

2009—2010学学校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工作计划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对21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思想好、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其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重要保证。专任教师到位后我们开动脑筋,设计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教师授课情况登记表,及时收集教师信息,掌握教师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在教学、教研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教学水平不均衡等。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思想

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主要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转变教育质量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师德观。

二、培养计划

(一)初步培养

1、新到岗的教师锻炼一年,参加各项培训。

2、坚持试讲制度。青年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前,必须经教研 室同意后方可担任本学科的理论或实验教学工作。

3、坚持听课制度。要求新教师必须系统听完本课程优秀教师的一门授课和其他课程优秀教师的1~2门授课,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抽查听课情况。

4、坚持指导教师制度。对新到岗教师指定一名优秀教师专人带教,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如规范教案书写、课堂设计等,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如组织以教研室主任主持的集体备课、讨论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交流教学经验等。

参加科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各种科研工作,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

培养计划要落实。每学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做法等。对完成好的青年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在晋职称、评先中作为业绩参考,对完成不好的青年教师,要求找出问题定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培养计划。

下载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柳毛湾镇中心学校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转 变 教 师 观 念 计 划 柳毛湾镇中心学校 2010年9月 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柳林镇雅沟小学——于记林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肩负着国家发展和名族振兴的重任,真正是任重而道远。然而,回顾过去的教育,学生没有思考的空地,没有发表的......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当今的教育正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按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认识到:广大教师必须就教育观念推陈......

    浅谈教师培育的观念转变

    浅谈教师培育的观念转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重教轻学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教师......

    转变教师观念心得体会(5篇)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转变,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学......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仓街中心学校 海源小学 电话;*** 电子信箱; 2372290792@qq.com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

    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昭苏县育英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2010—2011学年) 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