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山东省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研究》之子课题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研究》
工作总结
一、基本认识:
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当然,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必然的弊端。传统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未来21世纪的需要。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为小学高年级语
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情感和态度方面,要体现阅读中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充分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落实这方面的目标,关键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讨论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要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整体把握而不是理性的机械分析。且更要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尽可能快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签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提出进行《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研究》。取两种教学模式之所长,优势互补,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以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二、领导和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实验领导小组和专项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纳入了学校“十一五”规划,并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做为考核教职工的重要内容,保证了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并且做到领导、教师同心同德,共同搞研究。校长带头学习
研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说课,形成了在课题研究上,上下一心的实验研究局面,对学校研究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保证实验教师在实验课题上任务得到落实,学校极力提倡互助研究,让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带徒弟,确保研究能力较低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到教学研究活动中。为确保重点课题《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研究》的实施,学校实验组建立了语文五年级、六年级实验小组,做到全方位研究。
学校在做到实验人员到位的同时,为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每学年都根据实验工作规划作为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的依据,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任务具体,步骤安排科学,责任分明,使整个实验能环环相扣,紧张有序进地开展起来。课题都能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按阶段进行认真小结,形成阶段实验报告,论文等材料。
抓配备,为开展课题实验奠定基础。硬件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基础,软件是实施现代教育的保障。从1995年我校始建微机室到现在,设备不断更新,利用率不断提高,教师操作水平日新月异。到目前为止,我校拥有高标准多媒体教室一个,装机56台的网络教室一个。在镇党委政府和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并逐渐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现在,我校拥有计算机96台,全部连接了宽带网,实现“内连校园网,外接宽带网”的实验要求。教师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备课,在网络教室上课成为现实。网络的畅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做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便是纸上谈兵。我们在课题实验伊始便加强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何克抗的《建构主义》等都是我们的教材,专题学习、业余讨论、心得体会,丰富的学习形式把老师们带入知识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老师们的角色改变了。
教师水平的提高是课题实验的关键。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结合、外出培训和校内自训统一的措施,用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学校建成校园网后,我们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等Web工作平台,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熟悉网络的特性,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进行资料调阅,“校长懂、骨干精、全员会”成为教师水平提高的真实写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计算机课,学生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水平。学校连接宽带网、建成网络教室、安装网络平台后,计算机课上,我们对学生运用网络的技能做了专门指导,三年多的时间里,学生运用网络的多种技能大幅度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准确迅速的登录指定的网站,比较熟练地使用电子邮箱,并能根据需要查询相关的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熟悉了以“网络教室”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的操作要求,为我们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题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课题实验的进程的顺利进行
实验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课文归纳,进行分类整理。实验小组采用集体备课、设计教案,然后指定专任教师进行课堂实验,对网络技能的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相互交流,在课堂上教师有序地领引学生,探求用最佳的教学策略,取得高效的教学课堂的数据加以统计整理,上交课题组汇报。
2、对写景状物类型的文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即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能给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通过对这类文章的教学实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总结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文(写景状物)教学模式,既“激----导----析----练”教学模式。
3、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弥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课当中我们设计了小学阅读课文(写人记事)教学模式,即“设境入题、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把握内容----重点突破弄清特点----说议结合、自主交流-----知识迁移、共同提高”。
经过三年多的实验,我校五、六年级都制作了自己各具特色的优秀文章网站,五年级制作了各地名胜古迹有关文章的网站。六年级制作了有关人物和事情的文章网站。学生自己搜索了100多篇文章登陆
在网站上供大家阅读交流,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师撰写的论文、教案设计、制作的课件、课例获省、市、县奖励10人次。
四、经验和体会
我校在实施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网络环境对提高小学生网络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习惯,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探索出了多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协作探究问题的方式,达到了“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的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1、有的教师为用网络手段而用网络手段,让网络手段代替其它一切教学手段,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搞成“网络一言堂”。
2、每位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且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
3、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应用水平,真正成为一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用最佳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师,要继续探索适合教育教学特点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做贡献。
第二篇: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
十一、五”课题第一阶段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宝鸡市渭滨区金陵小学
2006年9月,我校申报了“
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以此课题的研究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探索在多媒体技术等条件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快乐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制高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支撑点”,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最终目的,做到以校为本,以研促教,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第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积极宣传,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科学的组织管理、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领导层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副校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组长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校长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安排部署,同时,在教师例会和教研组长会上,多次进行课题方面的宣传与指导,从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到实验方案的撰写、修订,实验过程的操作实施、材料收集,实验工作报告等各环节进行指导培训,并从组织、制度、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二、通过专家引领、专题讲座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指导,引导教师了解教育教改前沿动态,丰富教师理论学习资源。
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辅导,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2006年12月,特别邀请了区教研室王锋主任为全体教师作了《努力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校本教研报告,使广大教师从校本教研的定义、意义、基本信念、研究特点、教研责任、教研策略、怎样开展校本教研等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2007年3月,学校电教员陈卫东老师为全体教师做了电教知识讲座,提高了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还积极创设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007年1月,刘明军、张春丽、杨小娟、周红艳老师先后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07年3月,王春明、杨贵平、付瑞平、安艳萍老师去西安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陕西省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会”,使教师及时接受新信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抓好教研活动,扎扎实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主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充分开发本校各项优势资源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主渠道。本学期开学初,在教研组长例会上,学校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我校确立的“
十一、五”课题,结合本年级、本学科特点确定子课题进行集体研究,要有研究方案,过程记录,结论材料,然后形成论文,整理归档。同时坚持每周一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到“四落实”,即:时间落实、人员落实、专题落实、效果落实。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教研风气浓厚,教师畅所欲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群策群力,使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质量整体提高。这样,在教学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随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探索精神。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校美术教研组被评为2006年渭滨区先进教研组。
2006年10月,组织开展了《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我校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基地。2006年12月,我校被评为“宝鸡市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教改实验第二轮第一阶段先进学校”,刘莉香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
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12月,王曼丽等17名教师的论文分别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论文和学术成果评选二、三等奖;刘莉香等7名教师的论文在市2006年快乐教育征文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王映娟等10名教师的论文在渭滨区2006年教科研成果评比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体现课题研究成果。
本,我们着重通过三个阶段紧抓课堂教学改革。第一阶段:2006学第一学期,组织开展了教学赛讲活动。在组内赛教的基础上,各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赛教活动,共有18名教师参加了校内赛讲。第二阶段:2006学第二学期,组织开展了新课改研讨活动。第三阶段: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使优秀教师更上一层楼。2006年,学校多次组织周红艳等优秀教师赴八鱼镇姬家殿小学、范家崖小学进行示范教学和经验交流,促使她们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三个阶段,各有所侧重,点面结合,以点代面,在赛教活动中,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积极探讨新的教法、学法,大部分教师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立体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也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006年,我校叶素侠老师被评为渭滨区“教学能手”;蔡玉蓉先后被评为区、市级“教学能手”;张小梅、鲁雁青先后被评为区、市级“教学新秀”。
五、通过教师“请进走出”,加强横向联合,发挥课题试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2006年11月,铁三小青年教师主动到我校听课学习,2006年12月,渭滨区课程改革实验语文课题组到我校进行专题研究活动,对我校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快乐教学给予了好评。我们先后派出陈卫东、赵霞等老师去手拉手学校讲课、进行教学研究与交流,均受到了所在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专门开设了兴趣活动班,有电脑、声乐、古筝、国画、书法、素描、田径、英语等,让学生在课外这块天地中自由选择,主动实践,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本学年,我们开展了“书画大赛”、“科技作品比赛”、“电脑作品比赛”、“迎奥运作文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马韶伟同学的电脑绘画作品《蝴蝶仙子》、《文明之花处处开》、《童年梦》以及动画作品《昆虫运动会》分别获渭滨区第四届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其中电脑绘画作品《文明之花处处开》和动画作品《昆虫运动会》参加陕西省第六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荣获小组二等奖;张昊同学的作品《我给秋叶找个家》参加“全国第四届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荣获二等奖;张明、赵宇彤同学的电脑绘画作品《春天的操场》和《遥望星空》分别获渭滨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06年,课题研究小组陈卫东同志先后被评为“渭滨区第四届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第四届全国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8月,我校高逸凡、隽逸然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垃圾捡拾器”,荣获陕西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第21届全国青年创新科技大赛科技发明三等奖。总之,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科研培训,充分利用我区资源网的优势,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展“
十一、五”课题研究,不断探索,深入钻研,争取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参加 奈曼旗小学“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
暨“实验小学教改大课堂”阶段性研修总结学习心得
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研究的进展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2018年6月12日、13日,在奈曼旗实验小学召开“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阶段性总结暨“实验小学教改大课堂”阶段性研修总结会。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将我的收获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会议伊始由实验小学徐文君校长致开幕词,徐校长的发言让我感受到“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课题组提出的“提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形成大格局”理念在他们学校已经生根发芽,同时给老师们鼓足了士气。
二、12日上午听了实验小学于晓华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圆片》,王海萍老师执教的《推理》,闫海燕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从于老师的课中我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应借助直观想象、理解抽象的教学方法,同时于老师的课让学生中自主的摆一摆、想一想中体会有序思想,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活动化的课堂要求。从王老师的课堂展示中,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1、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这里充分看出了王老师平时的训练到位。
2、在教学中总是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法优化的培养。闫老师的课堂开始让同学们齐说班级的口号,增加了孩子们的士气,对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三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学生在“问题情境”驱动下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12日下午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张英杰老师进行了《基于“教学方案评价标准”的专业化备课案例解读》。张老师以一年级下册用七巧板拼图和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为例,详细的讲解了教室专业化备课的方法与技巧,从教学内容的定位,课标的解读再到教参的圈、理、拎的提炼,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活动的设计都一一作了指导。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看,都是围绕课堂结构发展进阶图为前提进行设计的。
四、13日上午由我和东明学区中心校的芳芳老师、奈曼四小的韩春燕老师进行进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通过课堂展示让我们体会到了“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活动化课堂的育人过程”“敢于把学生放开”“由高到低的教学”。
五、13日下午田主任,东明学区中心校的王丽华主任,大镇第四小学的杨桂新主任分别做了本校课题阶段性总结。随后教研室张主任进行《课题组阶段性总结及课题研究关键要素再解读》,让我们深入理解“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以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本次活动成功召开,使我对“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课题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的研究会在我们八仙筒学区中心校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硕果累累!
第四篇:实验研究
一、基因的克隆
提取小鼠视网膜RNA,然后反转录为cDNA。
RNA电泳
用PCR扩增。先以检测引物EL4d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引物如下: EL4d-s 5 TAAGCACGCTCTATCTCCTGTTCG 3
Tm 63.1 EL4d-a 5 TCCAAATACTCAACGCCTTTCG
Tm 62.0
268bp 扩增时使用了55.6, 56.5,58.4,60.4,62等5个梯度,结果每个温度均出现目的条带,说明EL4基因的表达丰度良好。
再以全长基因扩增引物EL4和EL4r同时扩增目的基因。两对引物如下: EL4-s CAAGATGGGGCTGCTGGACTCAG
Tm 67.8 EL4-a TCACATTGGGGTTGCTTTGGTCTG
Tm 67.9
1190bp EL4r-s ATCGGTACCCAAGATGGGGCTGCTGGACTCAG
Tm 67.8 EL4r-a ATAGAATTCAATTTACTCTCCTTTTGGCTTCCCGT
Tm 67.8
956 bp 扩增时使用了56.1, 58.3,59.7,62.6,65.5等5个梯度摸条件,结果每个温度均出现目的条带。但低温有杂带,高温特异性强。由此可见,直接用带有内切酶的克隆引物EL4r扩增基因即可,用65℃最佳。
引物EL4
M2000
引物EL4r
质粒电泳
空
M2000
第五篇: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
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实验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