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政系(社科部)2012年度工作计划
法政系(社科部)2013年度工作计划
法政系(社科部)2013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学习贯彻党的第十八精神为指导,按照学院建设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总体要求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的部署,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管理和文化建设为保障,以“八百工程”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系部内涵建设,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以加强“八百工程”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办学内涵
(一)积极推进“八百”工程建设
本年度计划打造名师讲坛2场、推出精彩一课2门、举办学术报告8场、实施合作项目4项、通读经典名篇10部、出版教材论著3部、选派教师访学2人、推行服务承诺6项,力求取得标志性成果,以切实提升办学内涵。
(二)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认真建设已经申报成功的法学省级实验实训中心、经济法省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法学院级特色专业等近20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包括“十二五”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本年度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对这一系列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内涵。
二、以落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为抓手,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努力加强专业建设
1、法学专业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为中心,按照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在系部网站创建法学特色专业建设专栏,不断充实网站内容,宣传我系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促进法学专业有特色发展,积极申报省级特色专业。
2、社会工作专业在充分调研、充分讨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前进的道路,明确发展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知识产权专业按照学院新申报本科专业建设要求开展全方位建设,为下半年知识产权专业招收新生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度重视课程建设
以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加强课程建设。
1、加大已有的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力争取得较高质量的建设成果,使它们在课程建设中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2、启动新一轮精品课程遴选工作,本年度计划遴选2-3门课程作为系部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为来年申报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做好准备;
3、认真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工作;
4、扎实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三)积极打造“双能型”教师队伍
注重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快“双能型”师资建设。
1、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短期进修培训,计划选派2至3名教师参加课程进修学习或国内访问学者。
2、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支持、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和职称申报。
3、聘请3-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念的兼职教师担任课程教学或论文指导工作。
4、选派3-4名教师到铜陵市相关部门挂职锻炼。
5、计划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职称的专业人才5名。
6、对新教师继续实行导师制,并加强考核。
(四)大力探索教学改革
1、以“三改三建”为抓手,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
2、以加强执业技能为目标,加大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注重在教学中穿插国家司法考试和社会工作师考试的内容。
3、以实施案例教学为载体,大力倡导启发式、参与式和情景式教学,积极探讨教学方法改革。
4、积极探索课内与课外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与研究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五个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5、鼓励实施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手段的创新。
(五)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
1、严抓教风,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一是塑造师德,规范教学行为。系部对教师的仪容仪表、职业道德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一名高校教师的风范,提升个人魅力。二是加强教师业务技能,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开展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切磋,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2、狠抓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落实和完善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师工作规程等,做好期初计划、期末总结等常规教学工作,认真查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杜绝无教案、无准备上课,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充分发挥各老师在教学及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共同研讨,克服课堂传授内容的随意性。抓好课堂教学(自主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法指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完善系部教学规章制度,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4、做好各种教学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建设
1、以“三进入”、“三延伸”为抓手,加大与合作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力度,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重点实习基地单位形成常规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
2、进一步扩大铜陵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影响力,拓宽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志愿者工作。
3、进一步提升模拟法庭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本年度计划组织学生公开开展模拟法庭4场;继续发挥模拟法庭作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狮子山区法院等单位的巡回法庭的作用,本年度计划上述单位巡回法庭进校园不少于2次。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习工作检查、督导。
5、认真开展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活动。
6、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沟通与联系,增加大学生在基地开展活动的次数和规模,争取在省内建立1-2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三、以科研促教学,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能力
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创新学生管理和服务方式,力争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上取得新突破
五、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在和谐系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一、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第十八精神为契机,(三)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抓好实践教学建设
三、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1、鼓励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年轻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对公开发表的论文,给予适当的奖励,2012年本系拟公开发表各级各类论文不少于20篇,提升论文档次。
2、积极支持、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对参加申报课题的教师,在系里组织的评优、评奖等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力争在课题层次上有所突破。
3、积极参与百场学术报告活动。组织本系教师,面向全院举办4至5场学术报告会。邀请校外学者、专家举办2-3场学术报告会。扩大对外交流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级别较高的学术会议。
4、全面落实校地合作。主动联系,与市民政局等单位沟通,签订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已开展的校地合作横向课题研究,要督促教师尽快完成。其他合作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四、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创新学生管理和服务方式,力争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上取得新突破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2、做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分散展开相结合。社科部作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单位,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把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汇编成册。
3、做好新生招生宣传工作和2008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2012年度的招生工作,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拓宽生源市场。本年度,拟招收法学本科专业新生160人,其中民商法或经济法方向80人,法务会计方向80人。招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新生80人。认真做好08级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争取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积极为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的考研通过率和司法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4、指导学生,解决学生困难。做好2012级新生入学工作,做好对困难学生资助及勤工俭学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5、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系学生会、班级干部进行考察、培养、选拔、更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各方面的带头作用;认真做好系学生会干部换届工作及新生干部配备工作。
五、坚持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在和谐系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着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系部领导班子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党员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四是重视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今年计划发展学生新党员70人。
2、着力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内与课
外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与研究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五个互动”的教学模式。三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着力维护系部安全稳定,打造平安文明和谐系部。一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严格执行和落实院、系各项规章制度,重大事项由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表决;三是继续开展系务公开建设,系部重大事项及时公开,逐步使系务活动公开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四是积极主动做好综合治理工作,明确综治责任制,完善制度,做好台账,特别是加强学生“三防”教育的制度建设,把综治工作落到实处;五是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篇:学生会社科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社科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工作计划
过去的一年中,社科部在完成常规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他部门举办的活动,为学生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新学期里我们将在主席团的带领下再接再厉,使活动各项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收集社会实践报告,评选优秀报告参加校级评比
时间:第1—4周收集08—10级同学的社会实践报告,组织人员对报告进行评分并及时公示,从中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送入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并时刻关注评比进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征求各方意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使老师放心,让同学满意。
二、筹办并召开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会,展览优秀社会实践
时间:第5—7周邀请08—10级获奖团队代表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社会实践,谈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并请老师亲临指导,以引起同学们特别是11级同学的实践兴趣,加深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同时加强各个年级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
在学生会宣传部的配合下办优秀社会实践展板,供同学们学习。
三、筹办并举行科创基金讲座,申报科创基金
时间:第8—10周邀请往届申报科创项目成功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提升同学们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根据校团委的有关指示,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同学们申请科创基金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成功概率。
四、制定寒假社会实践细则,召开动员大会,组建校、院两级重点团队
时间:第15—16周根据校团委指示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定寒假社会实践细则。召开寒假社会实践动员大会,请有经验的同学上台讲解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申报校、院两级重点团队。
总之,社科部必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勇于实践,为学生会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我们会排除万难,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的最好,同时请老师同学给予监督和指导,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美。
第三篇:法政学院学习部九月份工作计划
法政学院学习部九月份
工作计划
新的学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总结过去一学期的工作经验,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大的进步,为进一步贯彻“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落实学习部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学习部工作效率,我不经过讨论,制定了九月份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新生入学要积极做好迎新生的各方面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其次,要做好学习不得纳新工作,做好新老成员的交替工作,以及做好对新成员的培训与锻炼工作,为以后做好学习部的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再次,学习部会利用其职能,开展一些活动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例如新老生交流会。
最后,总结上学期的工作经验,制定出本学期学习部的各项任务与工作的分配,做到具体到人和事,使学习部的工作更具效率,更有质量。
这些是学习部本月的工作计划,我们会认真执行,并在工作中寻找不足,并积极更正,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法政学院学习部
2011年9月3日
第四篇:高校社科部2012工作总结
厚基础 抓团队 凝气力 寻突破 ——社科部2012工作总结
社科部自2011年底独立建制以来,已整整经过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科部的建设,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与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精神风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现将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以领导队伍建设为首,思想建设为魂,营造和谐奋进局面
社科部独立建制之前,与社会发展学院合署办公,其前身是原廊坊师专和第一次合并后的马列部。再次独立建制,虽有前期基础,但经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人、财、物、事六年的融合,各项工作都要从新开始。
如何顺利展开工作?我们抓住领导队伍这个关键环节。领导队伍是一个集体、组织的核心,是搞好一个部门的主导力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新成立后的社科部处级领导干部只有1人,原“两课”教研室主任1名。这不足以团结带领社科部26人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充分发挥5位课程组组长(亦称教研室主任)的作用。首先,凡涉及社科部重要事情,都将教研室主任和课程组组长纳入到领导、决策小组,共同讨论、商议,避免决策的失误;第二,发挥他们的带头表率作用,许多工作中,他们都身先士卒,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带动着老师们勤奋工作;第三,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作用,每项日常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他们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正是我们充分发挥了领导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社科部一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都非常顺利、出色,从没出现过一次责任性事故。这也证明,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抓队伍建设抓到了关键之处,抓出了成效。
才的规律和目标,正中我们现在教育的弊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任务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学改革正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展开的。
一年来,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全面教学改革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课堂教学专题化、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考试形式多样化、客观题考试题库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2012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教学中,全面开展专题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由不任课老师分别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有诸多好处,便于老师精心备课,精讲基础理论,也无形中给老师以压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接受多样的知识及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考试环节,我们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既有开卷考试,又有闭卷考试,既有传统纸质考试方式,又有网考方式,既有灵活的主观题测试,又有科学的客观题库,以考试为手段,综合提高学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与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精选实践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校外社会调查,教师进行实践前、中、后的指导与评判,对实践做的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我们还建立了思政课网站,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师生沟通。这样,我们通过授课、考试、实践、网络等环节的改革,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我们本学期末进行的思政课教学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积极申报学院教学项目立项工作。今年,我们先后有两个课题被立为学院重点课改项目和一般项目,有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学院精品课程,还有一门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级精品课程正在申报过程中。
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两个服务为助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一贯强调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何以能创新呢?其关键是教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在教师中灌输科研思想,提高老师科研意识,帮助老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做法是,一积极提供科研信息;二是从时间上、资料上、渠道上积极创造科研条件;三是多方面进行科研交流,包括内部交流和派出交流;四是进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一年来,社科部在科研已有国家课题、教育部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的基础上,立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8篇,出版著作1部,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对教学具有基础作用,而高等教育的职能,除了教学、科研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服务。我们不单向地将社会服务看作是高校对社会的贡献,而是辩证地看这个问题,我们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确实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会从中查找自身的欠缺,寻找自己的不足,促进我们弥补欠缺,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从社会中得到回报。而且,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也不是仅指校门外的社会,同时也指校内的其他部门以及学校分配给的任务。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发挥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法律研究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参与廊坊市社会科学理论界的活动,包括社科问题交流、社科评奖、理论研讨座谈、宣传、政策理论宣讲等,另一方面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论证,机关部门政策研讨等。在校内,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方面尽到自己最大力量,尤其是十八大过后,学院党委宣传部以社科部为主,组成了6人宣讲团,用时1个月对全院师生进行了巡回宣讲,起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好评。此外,我们在校内还承担了学生考研政治课辅导、公务员考试培训工作,学院党校培训也以社科部老师为主体。通过这些校内校外的服务工作,使老师开阔了视野,扩大了接触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不足,既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提高水平的作用。
四、以团队建设为依托,项目为平台,重点突破整体提高
在较长时间的自身办学及与外界交往交流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重视三个团队的建设。一个是管理团队,一个是科研团队,一个是教学团队。管理团队建设,是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与功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对这一建设前面已经总结。第二个团队是科研团队,我们在科研团队建设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社科部科研力量相对还是较强的,其中有4位博士起到重要作用。这4位博士基本各有领域,从大方面看,力量有些分散,但也有有利之处,就是可以以他们为核心,各自带动几个相关专业老师,形成团队,从而带动起多半老师共同发展。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给几个博士分别指派了相关年轻老师作为助手(这4个博士中已有3位教授,一位副教授),目前,团队已经基本形成。第三个团队是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我们以课程组组长为核心,以课程组中的教学能手为主干,每个课程组全体成员组成。
第五篇:社科部2005—2006学年工作总结
社科部2005—2006学年工作总结
2005-2006学年社科部在学校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本学年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构建优良系风
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并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确实加强社科部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尤其是学风教风建设,增强社科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调整教研室结构,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根据新课程体系要求,对教研室设置重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五个教研室进行机构和人员的合并、重组,成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攻读学位,先后有3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2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及学校新课程培训,使《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我校顺利开设
这是本学期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6月底,社科部就认真传达省里暑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新课程培训的通知精神,积极落实培训人员,使他们顺利地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同时,组织因故未能参加省里培训的老师由教研室组织在校内进行培训,领会省里培训会的精神,使教师把握好教材精髓和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掌握教学方法,从而使我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新课程得以顺利开设。
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创新
1.加强教学管理,推进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和实践环节等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同时,落实领导听课制度、新进教师助课制和听 课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和督导,保证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本学年社科部教师学生教学质量测评均获得较好成绩,并有3人获教学质量奖。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校、院、部争得荣誉。组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叶晖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大奖赛,获得校“十佳教师”之首,并被推选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五、发挥多学科优势,做好科研工作
我部承担着多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公共课教师,搞科研难度较大。但是我们抓住学科门类较多的特点,发挥多学科优势,做好科研工作,通过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学年申报立项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1项,省厅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2项,金华市社科规划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5篇。此外,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六、积极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不断使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上台阶。
2005年我校社会实践呈现出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等显著特点。所谓广泛性,从我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看,可谓创历年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5000名学生参加了今年的社会实践,仅03级的一年级学生就达到近5000多人,可谓创历年之最;上报的学生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多达400余项,就意味着有400多个各类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所谓深入性,社会实践活动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三个代表”宣讲队、有青少年思想道德宣传队、有绿色环保宣讲队、有社会弱势群体调查队、有“三农”问题调查队、有古建筑艺术保护调查队、有社区或农村普法宣传队、有节水节电节能调查队、有城乡教育费用调查队,有革命老区实践队等等;他们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甚至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有的到居民家中访谈,有的到 农社了解情况。所谓持久性,就是有很多实践队与实践地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成为我校很好的社会实践基地;有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社会实践过后,也就成为同学们长期关心或关注的问题;有的社会实践队,如“生存之旅”则成了我校的一个品牌,甚至到中学传经送宝,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005年的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国家级和省市近百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学生暑期实践进行了各种专题和新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文,表彰2004年全国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我校第16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此外,我校旅游学院赴井冈山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人文学院、信息学院赴杭州、兰溪社会实践队等12支实践小分队被评为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狄伟锋等12人被评为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2005年的社会实践中,有许多“两课”教师在各学院的组织领导下,带领社会实践队到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广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使自己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2005年,我们共收到学生“两课”社会实践论文5600多篇,经过“两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仔细批改和筛选,从中挑选出了83篇优秀调查报告,最终编辑成《浙江师范大学“两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第六辑)。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部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