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部近三年活动简单综述
社科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活动综述
近三年来,社会科学教学部积极配合院里的各项工作,在系部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默契配合下,结合实际,自主创新,成功举办了多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的活动。下面对这些活动进行简单综述。
首先,思想教育,立志诚信。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础,我系部也最为注重学生们的学习。于11年开展的社科部4月份师生交流会、12年社科部考风考纪教育大会、主题为“重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二十二期社科讲坛、主题为“中国梦”的第二十八期社科讲坛、13年5月份开展的“青春中国志、放飞中国梦”主题班会等活动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们要有激情,顺着社会的潮流而动,紧跟时代步伐,从精神上激励学生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图强、立志成才。有效地引导学生重塑了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文化教育,传承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我系部举办的主题为“当下的幸福与快乐” 第二十期社科讲坛、主题为“经典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构建”第二十四期社科讲坛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我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深一步了解,并且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是在理论层次,还付诸社会实践,社科部11级事管一班“龙化之行”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升华。
再次,感恩教育,奉献爱心。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我部尤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如主题为“忠诚祖国、孝敬父母、立志成才”的第二十七期社科讲坛、“本立道生,话感恩”讲座,从思想上教育大学生要认清眼前局势,要时刻抱有“孝敬父母、歌颂师德、回报社会”的理念,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同时,社科部10级感恩之行及我社科部开展的主题为“牛尾河畔蓼花香,花开母爱香满园“的颂师德孝父母寄信活动,从实际行动上,展示了大学生都拥有一颗炽热的感恩之心,特别是举办的寄信活动,将感恩之心在我们邢台学院里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促进了大学生成长。
因为知道感恩,所以懂得奉献。11级社科部光荣院服务老人、雷锋月“爱环境,爱树苗“团日活动、和我部组织的净化牛尾河活动,都以亲身的实践行为,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扬了“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刻的学习了雷锋精神,增强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了在奉献中寻找快乐,在奉献中不断成长。
社科部
2013.05.24
第二篇:高校社科部2012工作总结
厚基础 抓团队 凝气力 寻突破 ——社科部2012工作总结
社科部自2011年底独立建制以来,已整整经过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科部的建设,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与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精神风貌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现将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以领导队伍建设为首,思想建设为魂,营造和谐奋进局面
社科部独立建制之前,与社会发展学院合署办公,其前身是原廊坊师专和第一次合并后的马列部。再次独立建制,虽有前期基础,但经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人、财、物、事六年的融合,各项工作都要从新开始。
如何顺利展开工作?我们抓住领导队伍这个关键环节。领导队伍是一个集体、组织的核心,是搞好一个部门的主导力量。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新成立后的社科部处级领导干部只有1人,原“两课”教研室主任1名。这不足以团结带领社科部26人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充分发挥5位课程组组长(亦称教研室主任)的作用。首先,凡涉及社科部重要事情,都将教研室主任和课程组组长纳入到领导、决策小组,共同讨论、商议,避免决策的失误;第二,发挥他们的带头表率作用,许多工作中,他们都身先士卒,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带动着老师们勤奋工作;第三,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作用,每项日常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他们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正是我们充分发挥了领导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社科部一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都非常顺利、出色,从没出现过一次责任性事故。这也证明,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抓队伍建设抓到了关键之处,抓出了成效。
才的规律和目标,正中我们现在教育的弊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立德树人”任务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教学改革正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展开的。
一年来,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全面教学改革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课堂教学专题化、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考试形式多样化、客观题考试题库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2012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程教学中,全面开展专题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由不任课老师分别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有诸多好处,便于老师精心备课,精讲基础理论,也无形中给老师以压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接受多样的知识及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考试环节,我们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既有开卷考试,又有闭卷考试,既有传统纸质考试方式,又有网考方式,既有灵活的主观题测试,又有科学的客观题库,以考试为手段,综合提高学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与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精选实践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校外社会调查,教师进行实践前、中、后的指导与评判,对实践做的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我们还建立了思政课网站,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师生沟通。这样,我们通过授课、考试、实践、网络等环节的改革,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我们本学期末进行的思政课教学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积极申报学院教学项目立项工作。今年,我们先后有两个课题被立为学院重点课改项目和一般项目,有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学院精品课程,还有一门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级精品课程正在申报过程中。
三、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两个服务为助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一贯强调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何以能创新呢?其关键是教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在教师中灌输科研思想,提高老师科研意识,帮助老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做法是,一积极提供科研信息;二是从时间上、资料上、渠道上积极创造科研条件;三是多方面进行科研交流,包括内部交流和派出交流;四是进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一年来,社科部在科研已有国家课题、教育部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的基础上,立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8篇,出版著作1部,获得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对教学具有基础作用,而高等教育的职能,除了教学、科研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服务。我们不单向地将社会服务看作是高校对社会的贡献,而是辩证地看这个问题,我们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确实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会从中查找自身的欠缺,寻找自己的不足,促进我们弥补欠缺,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从社会中得到回报。而且,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也不是仅指校门外的社会,同时也指校内的其他部门以及学校分配给的任务。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发挥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法律研究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参与廊坊市社会科学理论界的活动,包括社科问题交流、社科评奖、理论研讨座谈、宣传、政策理论宣讲等,另一方面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论证,机关部门政策研讨等。在校内,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等方面尽到自己最大力量,尤其是十八大过后,学院党委宣传部以社科部为主,组成了6人宣讲团,用时1个月对全院师生进行了巡回宣讲,起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好评。此外,我们在校内还承担了学生考研政治课辅导、公务员考试培训工作,学院党校培训也以社科部老师为主体。通过这些校内校外的服务工作,使老师开阔了视野,扩大了接触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不足,既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提高水平的作用。
四、以团队建设为依托,项目为平台,重点突破整体提高
在较长时间的自身办学及与外界交往交流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重视三个团队的建设。一个是管理团队,一个是科研团队,一个是教学团队。管理团队建设,是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与功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对这一建设前面已经总结。第二个团队是科研团队,我们在科研团队建设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社科部科研力量相对还是较强的,其中有4位博士起到重要作用。这4位博士基本各有领域,从大方面看,力量有些分散,但也有有利之处,就是可以以他们为核心,各自带动几个相关专业老师,形成团队,从而带动起多半老师共同发展。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给几个博士分别指派了相关年轻老师作为助手(这4个博士中已有3位教授,一位副教授),目前,团队已经基本形成。第三个团队是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我们以课程组组长为核心,以课程组中的教学能手为主干,每个课程组全体成员组成。
第三篇:社科部2005—2006学年工作总结
社科部2005—2006学年工作总结
2005-2006学年社科部在学校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本学年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构建优良系风
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并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确实加强社科部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尤其是学风教风建设,增强社科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调整教研室结构,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根据新课程体系要求,对教研室设置重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五个教研室进行机构和人员的合并、重组,成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攻读学位,先后有3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2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及学校新课程培训,使《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我校顺利开设
这是本学期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6月底,社科部就认真传达省里暑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新课程培训的通知精神,积极落实培训人员,使他们顺利地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同时,组织因故未能参加省里培训的老师由教研室组织在校内进行培训,领会省里培训会的精神,使教师把握好教材精髓和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掌握教学方法,从而使我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新课程得以顺利开设。
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创新
1.加强教学管理,推进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和实践环节等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同时,落实领导听课制度、新进教师助课制和听 课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和督导,保证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本学年社科部教师学生教学质量测评均获得较好成绩,并有3人获教学质量奖。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校、院、部争得荣誉。组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叶晖老师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大奖赛,获得校“十佳教师”之首,并被推选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五、发挥多学科优势,做好科研工作
我部承担着多门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公共课教师,搞科研难度较大。但是我们抓住学科门类较多的特点,发挥多学科优势,做好科研工作,通过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学年申报立项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1项,省厅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2项,金华市社科规划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5篇。此外,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骨干教师和学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六、积极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不断使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上台阶。
2005年我校社会实践呈现出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等显著特点。所谓广泛性,从我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看,可谓创历年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5000名学生参加了今年的社会实践,仅03级的一年级学生就达到近5000多人,可谓创历年之最;上报的学生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多达400余项,就意味着有400多个各类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所谓深入性,社会实践活动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三个代表”宣讲队、有青少年思想道德宣传队、有绿色环保宣讲队、有社会弱势群体调查队、有“三农”问题调查队、有古建筑艺术保护调查队、有社区或农村普法宣传队、有节水节电节能调查队、有城乡教育费用调查队,有革命老区实践队等等;他们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甚至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有的到居民家中访谈,有的到 农社了解情况。所谓持久性,就是有很多实践队与实践地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成为我校很好的社会实践基地;有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社会实践过后,也就成为同学们长期关心或关注的问题;有的社会实践队,如“生存之旅”则成了我校的一个品牌,甚至到中学传经送宝,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005年的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国家级和省市近百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学生暑期实践进行了各种专题和新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文,表彰2004年全国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我校第16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此外,我校旅游学院赴井冈山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人文学院、信息学院赴杭州、兰溪社会实践队等12支实践小分队被评为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狄伟锋等12人被评为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2005年的社会实践中,有许多“两课”教师在各学院的组织领导下,带领社会实践队到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广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使自己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2005年,我们共收到学生“两课”社会实践论文5600多篇,经过“两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仔细批改和筛选,从中挑选出了83篇优秀调查报告,最终编辑成《浙江师范大学“两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第六辑)。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部
2006.6
第四篇:2006-2007学年社科部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社科部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我部工作的重心是在教学上紧紧围绕着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个中心环节,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认真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 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06]4号)的重要精神,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工作,突出教学主线,狠抓教学质量,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增强教学实力。本,我部所做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为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工作创造条件
1、本学年我部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部的十六号、十四号文件以及学校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精神,提高了教师思想认识,积极为全面实施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2、围绕学院“构建和谐法政”的活动,我系组织教师召开恳谈会,就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结合自身发展为学院贡献力量。
3、结合校党委要求,认真组织党员和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的精神,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楷模——方永刚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做到使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工作,加强教学环节建设,狠抓教学质量。
1、继续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建设,对教案、教学课件进一步修 1 改、完善,并加强教学辅助资料建设,深入研究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编制题库、卷库和教学案例库,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争取尽早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为申报省级重点课程奠定基础;
2、我们认真组织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先后有5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和6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老师参加由省教育厅宣传教育处组织的新课程学习培训,同时,组织因故未能参加省里培训的老师和外聘教师由教研室组织在校内进行培训,领会省里培训会的精神,使教师把握好教材精髓和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掌握教学方法,从而使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得以顺利开设。
3、认真落实社科部制定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互听课制度,在学期初就由教研室在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再制订社科部教师听课计划和具体安排,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互助,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积极组织 “教学观摩课”活动。本学年先后安排戴建庭、叶晖老师上““教学观摩课”,没课的老师都认真参加听课、评议活动,尤其是课后的由专家参加的评议,使参加活动的社科部教师受益非浅。
5、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开展的每学期一次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我部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委员会、学院督导组的积极肯定。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本学期我部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双师素质”作为建设的切入点,全部教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普遍得到了加强。
1、重新制定了我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和新课程建设规划方案,上报学院、学校,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也根据学院要求进行了的规划,力争使社科部教师梯队建设更趋合理。
2、着重抓好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学风、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继续落实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由2位教授与4位青年教师结成手拉手对子,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
3、加强了教师培养,本学年又有一位教师考取上海师大攻读博士学位,2位教师继 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本学年我部的科研工作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本学年立项省社科基金2项,全国教育学会研究项目1项,省厅项目2项,省社科联项目1项,金华市社科规划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9篇,参编著作、教材6部。
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不断使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上台阶
2006年我校的暑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今年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在2006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编发了《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思想政治理论刻社会实践指导用书》,我部教师始终积极参与,并认真指导自己联系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使我校2006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斐然。在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中,我校共有200多支社会实践队伍、10000多名大学生团员青年分赴全省各地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共收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5000多篇,经过指导教师的仔细批改和遴选,最后我们从中挑选出了75篇优秀调查报告,编辑成了《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第七辑)。此外,我们还和校团委一起编辑了《2006年浙江省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并于2006年底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部
2007.7
第五篇:学生会社科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社科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工作计划
过去的一年中,社科部在完成常规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他部门举办的活动,为学生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新学期里我们将在主席团的带领下再接再厉,使活动各项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收集社会实践报告,评选优秀报告参加校级评比
时间:第1—4周收集08—10级同学的社会实践报告,组织人员对报告进行评分并及时公示,从中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送入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并时刻关注评比进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征求各方意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使老师放心,让同学满意。
二、筹办并召开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会,展览优秀社会实践
时间:第5—7周邀请08—10级获奖团队代表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社会实践,谈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并请老师亲临指导,以引起同学们特别是11级同学的实践兴趣,加深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同时加强各个年级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
在学生会宣传部的配合下办优秀社会实践展板,供同学们学习。
三、筹办并举行科创基金讲座,申报科创基金
时间:第8—10周邀请往届申报科创项目成功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提升同学们科技创新水平。同时根据校团委的有关指示,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同学们申请科创基金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成功概率。
四、制定寒假社会实践细则,召开动员大会,组建校、院两级重点团队
时间:第15—16周根据校团委指示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定寒假社会实践细则。召开寒假社会实践动员大会,请有经验的同学上台讲解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申报校、院两级重点团队。
总之,社科部必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勇于实践,为学生会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我们会排除万难,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的最好,同时请老师同学给予监督和指导,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