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徐和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第二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08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00万元;商品销售额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对我县初中教学管理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我县初中教学管理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方县中方中学
邓立人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本身下功夫,更要高度关注课程背后的管理因素,发现影响制约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抓住关键大胆改革,为课改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没有配套的管理体制,课程改革就只改了教材的形式,课堂上的教法改革寸步难行。不形成创新型教学管理体制,就不会造就出创新型教师,更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评价
集体备课
制度创新
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改革
一、问题的思考
首先是教学常规管理过于传统的问题。
——过去我县参照怀化市教育局出台的《教学管理工作常规》不少要求已相当陈旧,与现时的教学理念有很大距离;有些规定也比较机械,很难适应学校的教学实际,常规管理的内容、要求应该进行及时改革。比如备课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没有错,但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方法、课时分配、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每节课都一项不缺,而且都要具体详细地写在备课本上,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我校教师课多工作压力大,真正每门课都要这样全面认真去备,教师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去上课、去辅导学生了。再比如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没有错,但学生的作业一定要由教师来布置?布置的作业教育局下发的基础训练(有些科目还是两套)又必不可少?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布置作业行不行?学生作业一定要由教师来批改?学生自己批改不是更能促进自主发展?教师批改作业(特别是大量的基础训练)一定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批改,挤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法、辅导学生行不行?备课就要写教案,写教案就要不厌其详;有作业就必须批改,而且批改愈全愈好、愈精细愈好,否则教师的工作态度就有问题——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多年来形成的普遍认识。教师为此付出了那么多劳动,真的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方法仍然传统,多年来一成不变,检查的方式方法也过于机械,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应查”恶风。为了加强常规管理,学校要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理论学习笔记,经常检查作业批改情况,要量化计分,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初衷是好的,但要求却越来越繁琐,检查方法也越来越机械:查教案数篇数、计页数、看书写认真程度,少一个教案要怎么怎么样,少一个板书、少一篇教学后记又怎么怎么样,书写不认真又要怎么怎么样,搞得教师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忙不过来回家加班,没时间思考就闭着眼睛抄教参、抄优秀教师教案。编写教案、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了练书法、做美术作业的过程,课究竟怎么上好还得上课前临时考虑。抓好计划、总结两大环节也很重要,但要求学校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研计划样样齐备,不管重复与否缺一不可,显然是过分苛求。教师个人也必须有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的标准,学校、教师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不惜连夜加班突击“造假”。这样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仅没有实效,而且助长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风气,学校、教师怨声载道却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情绪状态还怎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是教学评价严重滞后的问题。
——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是以“打分划等、甄别优劣”为主要目的的。教师评价学生是这样,领导评价教师、教育部门评价学校也是这样。评价的功能十分单一,内容很难全面,方式方法也比较机械。一个考试分数,决定了学生终生发展的命运,也决定了教师的业绩考评总分,不仅影响评优选先、职称晋升,搞不好还会落聘离开教学岗位。一个成绩排名、“末尾淘汰”,给予教师太大的压力。这样的“量化考评”披着公正科学合理的外衣,但由于评价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获得的结果往往是以偏概全、以假乱真,给教师带来“灾难”性的伤害。要实施早几年提出的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 彻底端正教学评价的目的,转变评价的功能,采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成长服务。教学评价本身需要解决的难题非常多,再加上中考的压力,改革就更难了。然而评价是杠杆,是关键,评价不改一切都会受到局限,都会中途夭折,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越早越主动越有利。
二、策略的思考
教学管理改革要注意抓热点、抓难点,集中优势兵力联合攻关。备课管理一直是教学管理的老大难。多年来大家一直在“完善”制度要求、评估细则上下功夫,结果是制度越定越细,检查越来越机械繁琐,教师机械抄写的负担越来越重,真正花在备课思考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上级主管部门也早有察觉,但一是怕教学成绩下降不敢改,二是担心影响备课质量不敢放。抓住这样的难点集中攻关,符合广大教师的意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提高管理效能。
1、落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但是,集体备课也不能流于形式,变成“过场主义”,教研组中没有讨论交流的热烈场面,敷衍了事,按照别人设计好的思路互相抄袭。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交流性。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2)同级性。集体备课是学科组教师间的教研行为,应限于在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间进行,可设立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具体组织各备课组开展活动。如:语数英老师上午上课,下午集体备课;政史地理化生下午上课,上午集体办公。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负责检查、点名,并将点名结果及时公布,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各教研组定时听课、定时评课,认真研究每一节课中存在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在教研组定时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校领导成立教学督导组实行推门听课,随时评课。
(3)内容的连续性和创造性。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连续性,一般应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较为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同时,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由于集体备课采用先备再议、议后再备,最后形成正式教案,大家在正式教案上再添加自己的个性意见,解除了以前的繁杂而作用不大的机械程序,不但提高了教师们钻研教材教法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管理者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制度创新,以制度变革推动改革全局。制度是管理体制的“刚性骨架”,管理改革必须从“骨架调整”入手。以制度变革为动力推动观念转变,引导广大教师逐步调整教学行为,以科学的评价手段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变苦学为乐学,以获得求知的满足感、情绪的愉悦感、学习的成功感。
2、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个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的评价形式,构成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评价体系;建立联系本,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又能从评价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矫正性 的信息反馈。“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正是强调了评价主体多元才能给学生一个更全面的评价。
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对本组的作业进行质的评价,由小组所有成员总结此次作业出现的问题,如知识点有那些没掌握、思考方法有些什么误区、有什么建议等。在单元评价中,每一位学生自出一套单元题,教师从中抽选一套作为考试题。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评价,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加强了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也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我暴露问题及修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又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了出来。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从家长对学生在家的情况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现实中,经常遇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问出:“你们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吗?”这样的问题)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现有的体育评价,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身体条件确定符合他自身的评价标准,这样,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有所发展,就得到了公正合理的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以评价指标套学生,将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之中,采用分项测评、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实际操作中可在教室里成立各科学习园地,定期公开每门课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
总之,教学管理改革要求管理者首先更新管理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必须强化“师本”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放下架子,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跟一线教师真诚地对话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主动站到改 5 革前沿,作管理改革的引领者。站在改革的对立面,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就会成为教学过程的绊脚石。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管理改革的主体是教师,管理改革必须把激发“主体觉醒”放在首位,把广大教师推到改革前台。要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在反思讨论、实践尝试中自己探讨改革思路,在改革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把管理者的改革意图跟广大教师的改革意愿融为一体,创立一种新型的民主自治式的管理体制。
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以“解放教师、减轻压力、激发活力、提高实效”为目标,通过教学管理模式的逐步转型从根本上实现三个转变,即:在管理方式上,由“威慑施压、强行管制”向“关注人本、激发自主”转变;在评价目的上,由“量化分等、甄别优劣”向“诊断指导、促进发展”转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处理上,由“命令——服从”向“平等对话、协商合作”转变,逐步构建能体现课改和人文理念的教学管理新体系。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管理理伦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潘敏
《把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贯穿在学校管理教学中》„„贵州省黄平县二中
黄平《浅谈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思想》 „„ 山东省章丘市垛庄镇中心小学
张建树
第四篇:对教学管理中问题的思考
对教学管理中问题的思考
周二倾听了教研室高主任关于《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整改建议》及用“组织考后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的行为改进”。结合我校教师基本情况,以及自己上课的体会,集中分析了我校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经验少工作不到位,学校事务繁杂,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很多工作没有细化,对发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缺乏资料的积累。二是教学管理过程化,教师经常疲于过程性资料,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的教与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三教学经验少,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很多知识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比如1米到底有多长,95克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不能将一袋方便面的重量与95克相联系。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我将结合教师积极思考,认真去讨论,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解决。
第五篇: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孙树生
近年来,阿荣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全旗大气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一、全旗环境污染源基本情况
(一)生产性污染源。目前,阿荣旗共有排污企业64家,其中重点排污企业11家。2008年,全旗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68吨,氨氮排放量为5.4吨,烟尘排放量为106.2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6.25吨,工业生产性粉尘排放量为18.6吨,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5万吨。
(二)生活性污染源。阿荣旗生活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那吉镇内,包括采暖燃煤排放的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阿荣旗那吉镇共有人口6万余人,其中60%实行集中供热,90%的餐饮服务业采用液化气,其余居民采暖和炊事以燃煤为主。2008年,共排放烟尘548吨,二氧化硫526吨,氮氧化物129吨,产生生活污水124.83万吨,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832.2吨,氨氮排放量为208.05吨。
(三)其它污染源。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废物、白色垃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源治理情况
阿荣旗针对环境污染源的特点,从本旗实际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断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创建“绿色企业”活动。近年来,紧紧围绕全旗人民关注的淀粉、乳品、屠宰等重点污染企业,累计投入资金0.3亿元进行了治理。其中,阿荣旗北方淀粉厂、阿荣旗景凯淀粉厂等八家淀粉生产企业新建了水污染防治设施,阿荣旗奈伦淀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氧化塘扩建,新建扩建氧化塘面积8.4万平方米,总计投入治污资金 590万元;阿荣旗双娃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乳品企业也相继完成了生产废水治理任务,其中双娃乳业、塞北乳业两家采用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三家乳业共投入治污资金1925万元;10家屠宰加工企业也都安装了防渗漏的污水储藏池;位于我旗境内的三家国家重点污染源项目和一个水源地建设项目都已按期完工。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那吉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后,增加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区内共取缔了84台普通燃煤锅炉,停用了74座大烟囱,年减少原煤散烧近二万吨,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削减量约128吨,烟尘约466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有一家集中供热公司投产运营,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年减少原煤散烧近60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6吨,烟尘约134吨,大大降低了大气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了那吉镇的空气质量。2008年城镇规划的拆迁面积为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数484户,新增供热面积6万平方米,减少原煤散烧近24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8.88吨。二是切实解决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2008年开展了“那吉镇餐饮服务业烟尘和油烟专项整治”工作,共下达限期整治通知书61份,有效控制了那吉镇地区烟尘和油烟无序排放问题。全年投入治理资金 26 万元安装三产服务业油烟净化装置50个。三是实施宁静、洁净工程。在那吉镇主要街道实行了机动车辆禁鸣喇叭、部分车辆禁行和禁止高音喇叭叫卖等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限制作业时间,并实施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实施围栏作业、材料运贮封闭化、路面及时硬化、及时洒水、抑制扬尘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噪声和二次扬尘污染,那吉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在2007年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加大废弃
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全年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 30余万只,有效减缓了农村的面源污染,也为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环境。为全面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阿荣旗积极开展生态旗创建工作,“生态旗建设规划”已完成初稿,承担创建任务的部门和乡镇,紧紧围绕自己承担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创新型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目前,那吉镇已完成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亚东镇已接受了自治区级文明镇的验收,其他乡镇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
(四)加强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在全旗范围内实施夏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有效杜绝了夏季秸杆露天焚烧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采取垃圾定点、定时收集,随时分选、集中焚烧制度,旗医院、中蒙医院均安装并使用了医疗垃圾焚烧炉,全旗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工作基本步入正轨。三是加大了旗域内主要河流水质监控力度,实施淀粉生产行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阿伦河、格尼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阿荣旗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阿荣旗工业经济结构仍以农副产品加工型工业为主,燃料结构仍以煤为主,加之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欠账较多,因此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体现在:
(一)部分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治理,不重视治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或擅自停用治污设施现象。
(二)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品质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及农作物自身残留,农药化肥流失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三)虽然全旗大气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那吉镇老居民区燃煤取暖污
染大气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那吉镇内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落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填现象依然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增加。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环保要求审批项目,对于能耗高、耗水量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一律拒批。
(二)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确保全面达标。对淀粉、乳品、屠宰、水泥、集中供热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设施,同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连续运行。制定奖励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成本低、效果好、运行稳定的治理设施。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坚决取缔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废物排放量的最小化,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控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石油液化气、煤气及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环保能源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利用,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推广使用低毒和低残留农药,采取改进施肥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秸杆综合利用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加大镇村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畜禽养殖小区管理,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
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活动,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生态型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