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我见
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理顺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能通过自身的激励功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促使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一)社会地位的现状对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迷惘和困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仍较差;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有时并未真正受社会的尊重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李瑞环同志指出:“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
1的问题还沒有根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领导同志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低落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除有形的流失外,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性流失,特别是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大损教师形象。
(二)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这无疑与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有些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心于已有的成绩,或者骄傲自大,盲目蛮干,弄虚作假,等等。教育者这些身心素质上的缺陷,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目前,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素养。
(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二)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
2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三)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当今社会尤其如此。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
四、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只要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就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道德倍受关注。
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对此,我有如下认识。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規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
因此,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愿意成为理论实践的工作者。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
打洛镇第二小学杨鹏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作为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善于教育、引导学生,不要做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如果教育的活动过程没有爱,没有情感,那么,我们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参加了本次“七个一”工程学习培训之后,我更加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有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有魅力。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自己,我深有感触:对有爱心的老师,我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等。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 1
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回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它让我快乐、充实地生活着、工作着。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技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同时我们也知道,教师的职业是特殊职业,劳动对象是生动活泼,各具个性的学生,他们身体和知识的增长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和事业的成就。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青少年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
对中小学教师在爱岗敬业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思想品德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学科,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率先垂范,在学生的面前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在教学中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做到“五备”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力争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进行教学。
2.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热爱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爱心”使学生成长,“爱心”使差生转变。我校的老师就特别注意用“爱心”
去感召学生。“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更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关爱学生,实现后进生的转变,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
俗话说:“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一个人如果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不会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进去。教师职业是个良心职业,良心对教师内心的职业道德有特殊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师应当效仿的。只有敬重本职工作,才谈得上乐业,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服务对象,进一步为之献身,才能达到有所奉献和创造。
3.教师要依法执教,尊重学生。
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受到尊重。现代学校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学会做人和学会知识技能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学会自主学习是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发展、提高的基本能力;学会自主发展是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的我们所必须具备的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代的最高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发展,这四大培养目标是当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生存、生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们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摒弃传统的“管、卡、压”,调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师职责,忠诚党的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与此同时,时代也在呼唤作为教师的我们以情育爱,以爱育爱!
第五篇:职业道德之我见
职业道德之我见
职业道德是敬老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敬老院护理员,以“爱国守德,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和”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的职业守则为主要内容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解除他们心灵的孤独和生活的疾苦,使他们活得更加舒适、安心和快乐。
文明服务
文明服务体现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在对老人的服务态度中。敬老院面对的是孤寡老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护理工作者能为他们服务,照料关心他们,我认为这是一项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
文明服务体现在对老人每天的心情和病情的了解和熟悉上。对老人病情、心情了解越多,对他们的服务就更贴切,就会赢得老人的信任。这就需要平时多接近老人,对其家庭和社会背景有所了解,防止因为不了解情况,说错话,做错事给老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文明服务还体现在我们的微笑服务上。护理员的微笑就像晴朗的天空,和煦的阳光,给老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给老人以自信,鼓励他们战胜衰老所带来的颓废,使他们愉快地生活。经常想一想“假如我是老人”“假如我也到了这个年纪”,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们要诚恳地对待老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惠于中而美于言”。
爱岗敬业
我们从事的是特殊行业,特殊工种,服务的是特殊的群体,只有经历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才知道在这个岗位上如何能够真正的做到爱岗敬业。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用“心”去体会。平日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责,任劳任怨。我们服务的老人中有肢残、聋哑、智障,90%以上的人是不同于常人的,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痴傻愚笨,每天面对这样的不同需求的老人,必须有不同的服务方式。有脑子的人精神空虚,没脑子的做事出乎意料,必须从细微处观察,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细心、热心来读懂他们的需求,然后再分门别类地一一为他们解决每一件事。
一句感人的话,能温暖老人的心;一个善解人意的动作,能成就一个和谐的氛围;一张亲切的笑脸,能让老人视你为亲人。爱岗敬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每一件小事,每一次心情的转变都关乎整体的生活质量。在敬老院工作中,轰轰烈烈的干一件大事,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工作是小事的累积,从琐事中来体现自我价值,干一行,爱一行,这就是爱岗敬业的体现。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平凡的人生价值,无数个平凡就成就了伟大,无数个普通也就成就了非凡,这就是护理工作的魅力。护理员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护理员的工作是社会所需,在职业道德上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只有护理员遵守了职业道德,才能使老人更幸福;只有护理员遵守了职业道德,才能使人心灵更美;只有护理员遵守了职业道德,才能创建和谐的养老院;只有护理员遵守了职业道德,才能使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