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资料下载系统(最终版)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资料下载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
1.学生注册登录模块
2.教学信息公布与管理模块
3.教学科目管理模块
4.教学资料(教程、课件、题库、教学视频)管理模块
5.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6.留言板模块
7.师生互动交流模块
系统的不同用户操作权限介绍教师:管理员权限,可以发布、修改、删除公告信息;教学科目管理模块中对科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教学资料管理模块中根据学生需要(留言板的留言)对教程、课件、题库、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在师生互动模块按不同科目进行浏览问题、提供问题解答信息与学生用户交流;在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对用户进行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学生:浏览管理员发布的公告信息,下载公告附件;根据科目浏览、下载教程、课件、题库、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根据科目在留言板模块发布留言提出自己需要哪些教学资料;在师生互动交流模块按不同科目分类浏览问题、发布问题或回复问题解答信息。访客:匿名访客登录后,可以对各模块进行浏览,无权进行下载、互动等操作。
提供几门计算机公共课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与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
第二篇:“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对专业课程学问的有益补充。通过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具体包括转变教师观念、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阐述。经过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社区模式;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力保障。计算机公共课是全部高校必需开设的课程之一,相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均受到重点关注,因为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不仅是专业课的补充,更是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育基础[1-3]。如何融入新思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进展的一种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成果之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提高效率。针对“互联网+〞新思维,如何与教育相结合引起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2022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围绕“互联网+教育〞展开商量,并形成一致观点:“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反而会让传统教育绽放出新活力[4]。基于此观点,作为高校教育践行者,如何充分利用该技术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责无旁贷。笔者结合本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所面临现状,具体阐述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创新教学方法框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作为高校各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随着培育方案的不断完善修订,给实际教学带来很多挑战,也存在急需改革完善的地方。虽然各高校存在某些客观差异,但仍旧存在某些共性问题。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几年来的实际教学观看、体会、沟通总结,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梳理、归纳总结,为教学方法改革探究提供借鉴,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存在问题分析如下:1.1.学分制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影响。当前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线教师真实感受到学分制所带来的影响。在学分制环境下,教学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班,分属不同专业。笔者曾遇到一个教学班约有二十多个专业,四十几个自然班的学生,可称之为“杂牌班〞。学生之间互相不熟识,沟通不多。这种现象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之间彼此存在自我封闭意识〕,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沟通和探讨气氛,因此传统的分组商量和协作式学习[5]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也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打算和课后任务支配等难以准时传达。1.2.专业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不一致。教学班打破班级界限、专业门槛,如何平衡因专业差异导致学生基础不同,以及对课程内容需求不一致是整个教学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此状况,大多数老师都会依据“短板理论〞来支配教学内容,尽量保证大家能够理解所授的学问点。这种支配很难做到因地制宜或者是因材施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培育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很多学校在制定专业培育方案时,为了充分表达专业特色,夯实专业基础,倾向于把有限的学时向专业课倾斜。在支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打算时,基本上由外行指导,对计算机公共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影响认识不够。众所周知,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更多的专业学问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大量的专家学者均在呼吁或者强调,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方面具有独特重要。因此,少量的课时如何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到达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综上可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大多数均是学分制环境下的大班教学,存在多种不一致现象,如何突破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值得关注。
2.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思路
上述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阻碍作用,只有主动探究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才是根本出路。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为用户提供多维选择,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路。笔者针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究,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出“互联网+〞优势,需要有一套完好的教学思路,本文主要从观念转换、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1.“互联网+〞背景下执教观念转换。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执教者的观念,做到知行统一,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室黑板粉笔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束缚。长期以来,教师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阅历,实际操作起来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转变一种教学模式,潜意识有种抵触心情或者是一种怀疑的看法。因此如何做到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关键在于构建教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基于此,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组织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观念转变大商量的教研活动,让这一观念影响并引导教师理念的改变,做到深入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商量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分析出当前教学环境下面临的问题,用传统教学方法予以解决存在很多短板,由此说明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必定性;二是探究新平台的优势,采纳“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小步向前移动,不断总结阅历,通过迭代回溯方法实现螺旋式提升;三是如何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当前状况下,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理念在某些场合也是行不通的,最正确做法是两者相结合,因地制宜。通过努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均能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授课程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并且在近年的教研项目申请立项和教研论文撰写方面均有肯定的进步,相关教研成果已获省级二等奖。2.2.“互联网+〞背景下外部资源利用。由现状分析可知,由于专业的多样性打乱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受“短板理论〞牵制,直接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教学养分缺乏,上课主动性不高。针对此状况,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是在新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究。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完全可以做到各取所需。例如笔者在计算机公共课中的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借助案例教学法[6-7]思想,先对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形成相对独立的学问块,然后重点讲解每个学问块的重难点,分析每个模块内容之间的规律关系,最终通过示例来说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分成:基础学问模块、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和冗杂数据类型模块等几部分。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相独立依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在“线下〞利用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或稳固学习。计算机公共课中另一关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学问点零碎,互相之间规律性不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纳案例驱动和模块划分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管理。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线下〞的自主学习。经过实践发觉,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外部资源,如mooc资源、精品课程资源等。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要从较高层次分析清晰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学问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剖分析。这点对于有多年一线教学阅历的老师来说,难度不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教师的阅历,又整合了新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双赢局面。2.3.“互联网+〞自我资源构建。为克服当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不便,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各种“+〞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池〞,便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学期开始借鉴“社区模式〞思想为每个教学班建立QQ群或微信社区,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做到信息通畅,拉近互相之间的距离,并准时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充分表达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构建出较为深厚的学习气氛。该资源的构建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并且为整个学期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为实现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可能。其次,基于这一社区模式创建“o2o(onlinetooffline)〞学习模型,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施时,笔者把课堂内容形成ppt课件、教学文案或者小视频上传至群共享,并主动鼓舞学生在群中进行商量沟通,教师也主动参加其中。同时鼓舞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资源或学习心得上传共享空间,以便他人共享。经过教学实践发觉,该模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其实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可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等名句予以说明。在“o2o〞学习模型中充够充分训练学生的归纳、抽象、演绎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总结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出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框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乏。如何结合所授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融入“互联网+〞这一平台是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22〔1〕:7-11.
[2]葛欣,席景科,李政伟等.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22〔6〕:89-90.
[3]赵森严,刘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2,17〔3〕:106-108.
[4]中国日报.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n].2022-06-16.
[5]徐冬青,王秀友.基于mooDle平台的开放协作式学习模式构建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讨论,2022〔9〕:7-8.
[6]李晓辉,杨洪伟,朱勇.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讨论[J].农业网络信息,2022〔3〕:125-127.
[7]刘三民,刘涛.案例教学法中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1(1):110-112..作者:刘三民
杨丹
刘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三篇:13年考研公共课、专业课必备资料推荐
勇气考研[一个免费非盈利网站]:/bbs/forum.php
找到一些13年考研的资料,现在无私奉献给大家!这个论坛里没有任何广告,看起来很舒服,大家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都要花钱才能买到的啊)!本来想上传上来的,但是资料太多太大,只有直接把链接发给大家了!(有几百个G)
下面把一些我认为最有用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我也是考研过来人,不会发乱七八糟的东西浪费大家的时间哈!
13年考研全方位指导
13年考研公共课、专业课真题及笔记资料下载
13年考研公共课、专业课视频资料(内含电子版的,都可以直接打印)下载
13年考研开心励志视频,考研也快乐
上面的资料还是挺不错的,非常全面,而且全都免费提供,都是比较有用的,这个网站里面的资料每天都有更新,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啊!!
第四篇:专升本公共课计算机第五章
1、超链接是实现从一个演示文稿或文件快速跳转到其他演示文稿或文件的途径,通过它可以再自己的计算机上,甚至网络上进行快速切换。超链接可以使幻灯片中的文字或图形,也可以是网页。
2、PowerPoint 2003的三种工作视图: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常用: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
3、三类母版: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和备注母版。
4、三种播放演示文稿的方式: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浏览。
5、幻灯片的三种播放方式:播放全部幻灯片、播放指定范围的幻灯片和播放制作的自定义放映。
6、四种新建演示文稿的方法:空演示文稿、根据设计模板、根据内容提示向导、根据现有演示文稿。
7、PowerPoint的打包向导包括了四项:选择打包的文件、选择目标、链接、播放器。
8、换片方式:①若选取“手动”选项,则在幻灯片放映时,必须有人为的干预才能切换幻灯片。
②若选取“如果存在排练时间,则使用它”选项,且设置了自动换页时间,幻灯片在播放时便能自动切换。优先级:手动方式>自动换页方式
9、升级:先按回车,再按Shift+Tab或单击“大纲”工具栏上的“升级”按钮。
降级:打完大标题,先按回车,再按Tab键或单击“大纲”工具栏上的“降级”按钮。
10、组织结构图悬挂方式:标准、两边悬挂、左悬挂、右悬挂、自动版式。
11、控制幻灯片外观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母版和配色方案。
12、修改母版中某一对象格式,就可以同时修改除标题幻灯片外的所有幻灯片对应对象的格式。
13、利用超链接技术和动作设置可以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演示文稿;利用“超链接”命令和“动作设置”命令都可实现交互功能。
14、自动运行的演示文稿结束时,或者某张人工操作的幻灯片已经闲置5分钟以上时,演示文稿都将自动重新开始播放。
15、母版的特性决定了它所显示的必须是整个PPT中所共有的东西,诸如:你的姓名,你的课题名,单位的logo,评审活动的全称,日期,页码或是某些特殊的标记。同时,母版还决定着标题和文字的样式。
模板是一个专门的页面格式,进去它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填什么,可以拖动修改。
16、一对母版包括一个标题母版和一个幻灯片母版。
17、“设计”按钮可以改变幻灯片的设计模板、配色方案、动画方案,“新幻灯片”按钮可以改变当前幻灯片的版式。
18、配色方案、模板:可以应用于单张幻灯片,19、配色方案:可以使用格式刷,可以通过母版更改。20、可以为一种元素设置多种动画效果。
21、一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只有一种。
22、插入一张幻灯片,会自动出现“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
23、演示文稿的动态效果可以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画方案”和“自定义动画”命令。
24、调整幻灯片位置可以:①在大纲视图下拖动。②用“剪刀”和“黏贴”的方法。
25、调节幻灯片中对象的位置时,可以选中对象后用键盘方向键移动。
26、背景色可以选择:单色、双色、预设。
27、幻灯片版式:应用幻灯片版式、内容版式、文字和内容版式、其他版式共31种。
28、中文PowerPoint 2003不能在DOS操作系统中安装。
29、在“大纲”选项卡下,只能显示出标题和正文,文本的某些格式将不能显示出来,如图像、表格、字体颜色。30、PPT可以选择的打印内容有: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
31、演示文稿打包后,在目标盘上生成的可执行解包文件为:Pngsetup.exe.32、“自定义动画”设置,主要通过设置对象的 动画效果、声响效果和动画顺序 来实现。
33、在Office 2000办公自动化套件中,Access 2000可以制作演示报告和电子幻灯片。
34、PPT文档转存为Web页以后将生成:一个文件扩展名为.htm的文件,并同时创建一个扩展名为.file的同名文件夹。
35、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时,在任何一步都可以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演示文稿的创建。
36、演示文稿是由幻灯片、备注页、讲义页和大纲页等组成的文件,其核心是幻灯片。
37、一张纸上默认打印6张幻灯片。
38、备注母版供演讲者备注使用的空间以及设置备注幻灯片的格式。
39、通过将幻灯片打印为黑白或彩色透明胶片,可以创建使用投影机幻灯片的演示文稿。40、切换各视图方式可通过窗口左下角的视图按钮或视图菜单进行。
41、激活自定义动画的两种方法:①单击鼠标时。②在前一事件后自动播放。
42、幻灯片放映视图中,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演示方法:Page Up,Page Down,上下光标键,快捷菜单。
43、创建新演示文稿的方式有:A、根据现有演示文稿
B、根据设计模板
C、根据内容提示向导
44、普通视图下不包括任务窗格。
45、隐藏的幻灯片可在 A、幻灯片浏览视图。
B、普通视图“幻灯片”选项卡看到隐藏标记。
46、页眉和页脚设置包括:A、幻灯片编号
B、日期
C、页脚文字信息,不包括页眉文字信息。
47、不能在“页眉和页脚”对话框中,改变页眉和页脚的位置。
48、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黏贴”选项能实现整张幻灯片的复制。
49、超链接目标中不包括文件夹,包括书签。
退出
升级 降级
从当前开始播放 从第一张开始全部放映 按住鼠标拖动复制 保持原图片比例
单个文件网页
网页
演示文稿设计模板 PowerPoint放映 PowerPoint加载宏 大纲/RTF文件
Alt+F4 回车 Shift+Tab 回车 Tab Shift+F5
F5/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Ctrl Shift
*.mht/*.mhtml *.htm/*.html
*.pot *.pps *.ppa *.rtf
第五篇:计算机系统简介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简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中的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二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难点:形象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四、学法: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学法指导较为重要。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的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另外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采取抢答、竟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致,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解点拨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部件,例如:主机、内存条和一些软件程序。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布置任务、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把学生自由分成五组,我设计了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每组由学生推选出组长,由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要结合着计算机硬件实物来解答本组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附问题设计:(1)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2)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3)主机内有哪些部件?计算机的心脏是什么?RAM和ROM都在内存条上,它们有什么不同?(4)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的资源:(1).自制的介绍计算机组成的课件。(2).计算机硬件实物——包括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光驱、主板U盘以及每组一台可供拆装计算机和部分板卡。(3).Internet网及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2.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让学生仔细看课件中的界面图。师提出“该图的界面上包含了哪些软件?哪些软件是基础?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小组展开讨论,并尝试将这些软件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类,将结果写在纸上。等小组汇报时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三)小组抢答,汇报交流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我采取知识竟赛的方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并给各小组记分。教师和其他同学对答错的题目给与纠正和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争议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点拨总结,拓展创新
本节知识点更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学完新知识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推荐一些教学资源网站,自由学习,让那些对电脑知识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