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XX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关于XX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育局机关支部
我县目前中小学公办教职工3609人,按核定的编制,实际缺编298人。全县尚有代课教师1095人。代课教师中,在中心校任教的有118人,在村完小任教的有619人,在教学点任教的有89人。全县50岁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3.7%;小学教师中大专毕业比例为24%,初中教师本科毕业比例为8.4%,高中教师研究生人数为0。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比例为21.9%,中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3.1%,中级职称比例为19.1%。教师工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县公办教师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左右。在我县,教师的地位逐步提高,教师队伍趋于稳定,教师的敬业精神逐渐增强,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
——由于《教师法》对教师学历起点的要求偏低,教师成为评定高级职称唯一不需要本科学历的职业。因此,大多数教师满足于合格的学历,缺乏提高学历层次的积极性。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非所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城乡学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别,城镇和城镇附近地区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边远地区的村完小和教学点教师严重不足,中小学教师地域分布极不合理,城乡教师工作量相差十分悬殊。
——学科教师失调,英语、体育、艺术、计算机教师缺口十分严重;据统计,2002年秋学期小学语文专任教师为786人,数学为643人,而小学英语专任教师只有13人,计算机专任教师只有5人。
——学段结构不合理,高中教师资源缺乏。我县近年升入高中就读的初中生不到20%,按高中的毛入学率要达到60%的要求,尚需补充教师300多人。
——县级教育部门对校长、教师的调控权受到弱化,校长、教师的管理体制未能理顺,校长的任免、教师的调配未能体现《教师法》、《教育法》的规定,大部分教师是一校定终生。
——年轻教师的补充受到编制和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限制,入口甚小,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不少乡镇政府有意拒绝吸收公办教师而用代课教师顶岗,以减少财政压力,形成了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带有明显的大国教育的特点。只有3亿人口的美国,中小学教师就达到3000万人之多,其教师数与人口数的比例为1:30;而泱泱13亿人口的中国,中小学教师仅有1020万人,这种用扩大班额来压缩教师编制的做法,不仅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也影响教育质量。以上的一些情况,有的是体制的问题,也有的是教师队伍本身的问题。作为学校这一层面,我们无法改变体制上的现状,但我们无法回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000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认为: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我国的教师必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承担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责任,教师劳动的目的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知识的承传是师生两个主体之间通过思维互动来实现的转换。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具有难以量化的复杂性。要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教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不断变化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重新认识。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创造着新的精神生命,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尽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是比较统一的,但如何完成教学计划,如何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如何处理、使用教材,则是由教师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去完成的。能否尽其能力所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自觉性,教师的劳动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发现人生的真谛,懂得做人的道理。而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是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不仅体现在自身,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下一代,教师的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他们的劳动成果持续性和长期性。古往今来,教师职业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了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都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是教师独特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
1、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思想。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也不断更新,因此掌握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是教师政治觉悟的一个重要方面。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改革、创新,更快地发和完善自己,从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在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解、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活动,是教师同学生联系、建立关系的主要纽带。在教育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和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中,不仅始终贯穿具体的业务要求,而且始终贯穿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诲人不倦,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做到热爱科学、精通业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注重效果、科学检查、更新观念、改革创新。
3、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也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肩负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在学生身上,经常可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卢那察尔斯基也说:“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教师的生活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大事。教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教师队伍是一个庞大队伍,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将从教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2、缺乏责任心,学生学习与否、成绩如何、表现怎样好像与己无关,对学生的困难漠然置之,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与帮扶;
3、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读书、不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
4、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语言粗俗,歧视、讽刺、挖苦、侮辱、责难后进学生和残疾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指导学生考试作弊,败坏了考风考纪,弄虚作假,污染了学生的心灵;
6、热衷第二职业,精力重心倾斜;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
2、师德教育缺乏系统性,缺乏榜样作用。
3、管理机制软化,部门职责不清。
4、社会舆论导向偏差,教师职业缺乏人文关怀。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做好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妥善处理好以下的两个关系:引导正确舆论与加强师德教育的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但动辄将个别学校乱收费和个别老师收礼现象用于对教师队伍整体的问罪,实在有以偏概全之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而不应该是哪个个人给教师的恩赐。教师的劳动付出,本来就应有适当的回报的,教师不应该是固守清贫的苦行僧。教师应该教书育人,但动辄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归咎于学校的教育不当,实在是忽略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师工作特殊性的关系。学校的产品是知识的承传与延续,是能力的产生与拓展,是思想的成熟与进步,而不是一件件可以用仪器来度量的实物,教师工作的成效不可能仅仅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论高下。近年来,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为主体的学校管理体制已全面推行,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作用很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全社会的整体改革还很不配套,尤其是像失业保障这样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聘任实施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学校管理者时不时地把“待岗”、“下岗”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来威胁教师,使得不少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稳定感已不复存在。客观地说,教师有了生存的精神压力和危机感,有其积极的方面,它促使老师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地教书育人,这是我们改革的目的;但同时它也使教师没有了职业的稳定感,生存的问题像一张无形“大网”笼罩在教师的心头,整天挥之不去,从而使得不少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和疾患。焦虑、失眠、忧郁、压抑、心浮气躁、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已成为教师常见的心理疾病。《中国教育报》前不久进行的一次关于教师心态的大型调查表明:有近70%的教师患有各种心理疾病,教师的整体生存状况在各种职业的比较中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所闻,为什么在今天大力强调尊重学生的情况下,还会有这种现象发生?这当中除了极个别教师确实师德太差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屈从于学校和校长的“应试教育”指导思想,体罚就成为他们在以学生考分决定去留的重压下的不自觉行为。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稳定感:当学生的考试成绩太差而影响到自己的生存的时候,作为教师他能不急吗?他的心态还能平和吗?我们不是让教师职业回到以前的“铁饭碗”状态,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保持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让他们有一种稳定感,无论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还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有了职业的稳定感,教师就会亲近它,热爱它,珍惜它。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我们应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做教育家,而不是让从教的人有朝不保夕之虑。让教师有职业稳定感,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去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而是说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决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唯一的灵丹妙药。实际上,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超编学校教师聘上的留下了,聘不上的向缺编学校分流,这就必然造成学校的两极分化,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目前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一校任教终身,教师队伍就像一潭死水,很难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这对提高质量显然是一个障碍。教师队伍必须合理流动。但这个流动不应该是落聘后的分流,而应该是聘前的合理调配。教师调配与城乡教师比例的关系。在我县,城镇学校和边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乡村学校工作、生活条件相差悬殊,于是有条件的老师纷纷相争着向“高处”走。村完小的争取到中心校,中心校的争取到县城学校,教师地域分布失衡的情况日趋严重:县城和临近县城的学校教师超编近半,有的教师每周三、四节课;边远地区的村完小和教学点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每周二十三、四节课。严格控制超编学校教职工的编制数量,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但是,刚核定的各学校编制数却有意地留给了县城学校许多超编的空间;有权力调动人事的领导们也不顾城乡教师分布失调的现实,直接插手农村教师向县城学校的调动。笔者认为,教师的调配除了应依法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之外,还必须有一个严格规范的程序,即对要求调往县城或县城附近学校的学科教师,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由调入学校提出学科教师缺口报告,经教育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调入学校组织试教,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学历、职称、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业绩等进行考核,报县编委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方能调入。其本人的申请,调入学校的用人报告,教育行政部门调查结果、试教及考核结果,编委会的讨论结果,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不能搞暗箱操作。对目前已经超编学校的教师实行向缺编学校的轮教制度。在严格核定超编学校的教职工编制之后,超编学校教师按学科对口的原则轮流到缺编学校任教。轮流到缺编学校任教的人数按超编人数分配,轮流到缺编学校任教的时间应为每期一至两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和全国一样,我县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是教育管理干部的责任,也是相关领导的责任。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 2009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关心支持下,一系列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取得新的成效,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1、教师队伍整体配置状况发生新变化
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初中346.90万、高中147.55万。小学比上年增加0.94万,初中比上年增加0.4万,高中比上年增加3.24万。全国普通小学生师比18.38∶
1、初中生师比16.07∶
1、高中生师比16.78:1,分别比上年下降0.44、0.43、0.70。
——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216.36万人,县镇360.27万人,农村480.01万人。县镇以下中小学教师占到79.5%。
——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别占43.41%、53.62%和56.4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70.54%、85.78%、89.72%。
——职务结构上,具有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0.47%、51.07%、56.55%,分别比上年提高2.27、2.38、1.45个百分点。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显著提高。2008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7%,97.79%,91.55%。分别比2007年提高0.16、0.61、2.25个百分点。
——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3、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初见成效
2009年是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2009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从三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举措对加强改革师范教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各地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纷纷出台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已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或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广东、甘肃、江苏等地对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返回学费和住宿费。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2008年,共招聘5.9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2009年,“特岗计划”实施省份扩大到中部省份,实施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设岗达到7万名以上。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目前,相关省基本完成招聘工作。这项计划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高素质师资。2004-2009年,共招收4400多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骨干教师紧缺的困难,并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逐步形成制度。继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7年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座谈会后,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已在全国由点到面,普遍开展,逐步制度化。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逐步形成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
——深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逐步在面上展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各地在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如广西、浙江、海南、重庆等地采取“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把师范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实习支教与组织当地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新疆自治区建立财政专项资助师范生实习支教期间的生活补助、往返路费和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东北师范大学与东三省在部分地市建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等方式,为当地农村教育提供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密切合作,以实习支教为切入口,探索双方共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力支持了农村师资力量,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密切联系中小学,服务基础教育,帮助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八大项目:
一是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送培到地”为主的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实施“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采取分别对口“送培到省”的方式,对内蒙古、宁夏和贵州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四省(区)8万多名高中起始年级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机构1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是实施“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帮助再去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实施“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八是实施“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利用国内捐赠资金,对1000名骨干班主任进行1周的集中研修,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网络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6、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去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颁发《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并就各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向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大力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师德素质和水平。
第三篇: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开江县教育局:刘吉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近段时间对“教育发展纲要”的学习,本人感触颇深,下面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纲要”强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教风的必要性。“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风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几个方面。因此,加强教风建设,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
(一)、强化职业意识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意识指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思考。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学校领导要经常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教师对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效益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领导榜样力量的感召,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立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并付诸行动。
(二)丰富的职业情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情感表现在责任感、事业心和爱生情等方面。丰富职业情感,就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爱生情,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风尚。
(三)优化职业行为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保证。
教师的职业行为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就是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批判抵制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不精通业务的教师很难教好书,当然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没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风的教师,也很难育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教风是一个学校工作的外在体现,是教学效益优劣的关键。学校只有从教师的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入手,实实在在地治理育人环境,才能形成“严谨教书、管理育人”的优良教风。
二、政府下狠心加强名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指出: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骨干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关键。”
如何在开江尽快地有效地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支素质良好的骨干队伍。必须有一套过硬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名师选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培训制度、重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如能按照“纲要”要求坚持这样做下去,名师队伍定能不断形成和壮大。开江
教育的振兴就不再是梦想。
三、对教师的关怀要细致入微。
“纲要”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长期工作在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其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很艰苦,有的离家很远,上下班要花很多钱,有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认为:县委政府应对长年工作在农村山区学校任教的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以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山区工作,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山区工作。实为关心基层教师的好措施好方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从现实来看,老师的政治待遇不高。为了切实落实教师的政治待遇,政府可以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坚持多形式、多媒体地宣传教育、宣传教师,营造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兴师,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人大、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中教师代表的名额,提高教师参政议政程度。
教师的待遇,要说前些年涨了很多,但现实情况,与某些行业待遇相比,老师的经济收入是不高的。还有许多教师现在生活还很困难。为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纲要”指出“将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教师应享受的各种工资待遇。总之,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对教育改革的决心。衷心希望“纲要”的精神迅速落实。我们基层教师惟有在感动过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教育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1年5月17日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 录
摘要......................................................1 1引言.....................................................3 2.农村中小学队伍现状......................................3 2.1 教师教学理念偏差.................................3 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4 2.2.1小学教师专业合格率低..........................4 2.2.2教师年龄结构..................................4 2.2.3学科结构不合理................................4 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5 2.3 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5 2.4教师素质有待改善...................................5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5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6 3.2转变教育理念.......................................6 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 3.4完善教育评价机制...................................8 3.5提高教师待遇.......................................8 4 总结....................................................8 参考文献..................................................10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农村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而且严重影响农村地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成长、完善教育机制、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字: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
1.引言:国家大力提倡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小学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千秋基业.“在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多种多样,但是除了体制的原因外,人的因素无疑是第一位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者说瓶颈.”[1]由于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育理念偏差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学校存在口头上素质教育,而在实践中却仍然推行应试教育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2.1 教师理念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 困难都是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常识都是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结果.[2]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甚至,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对教育的价值观,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发展观等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层面上,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观念根深蒂固.[3]他们仍是“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的化身,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2.2.1 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2.2教师年龄结构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复杂繁重并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潜力和发展趋势.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2.2.3 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部分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特别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小学基本没有专任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代课,他们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口语基本功更差,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整天进行的是单调无味的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厌恶学校、厌恶学习的现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如同“水中月”.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麻雀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几倍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2.3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没有做出相应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分数为上的评价,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法,教科研水平低下,在学生分数为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练习的不断重复,导致教师认为只要凭借固有的教学经验就能一如既往的实施课堂教学.其二,为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教不育,疏于对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农村教师新理念的缺失,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偏离,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不相适应所造成.2.4
教师素质有待改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不容忽视.有些农村教师时间观念差,上课几分钟后才走进教室,小学课堂时间本来就短,抓不住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时间.部分教师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上,在上班时间用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上网聊天、打游戏,轻视业务学习和备课,无暇钻研教材,上课往往是即兴演讲,仍然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更谈不上向课堂要质量.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以想象.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 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校内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3.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受关注最爱模仿的对象,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决定的.正如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3.2转变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转变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事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旺盛的精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理解力等一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随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由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离开学校,不需要脱离岗位就可以解决目前人员急缺、资金紧张、全体教师都要接受培训的问题,校本培训无疑是投入最少而受益显著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农村教师不用再花昂贵的培训费用,在家就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不离校也减轻了学校安排课务压力.为了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小组和符合校本实际需要的培训规划,还要认真确定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步骤,落实培训时间,选择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开课,运用现代化培训手段,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提高效率,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校外培训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拓展视野,更新观 念.与此同时学校应改变以往那种培养对象定位不中的现象.受培训的教师基本是学校骨干教师,而那些非学科带头人的绝大多数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应该是培训的重点,不能被忽视.三是,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使用应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全面了解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格特长.在安排教师工作时应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四,特别的地,针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5]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3.4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着学校一切工作,包括评价工作的方向.因此,应该对学校有个清楚的定位.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它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小学最现实的目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学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指标.虽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并不能公正的标示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应以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德、勤、能、绩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进一步认清自我,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效益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评价结束后,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完成评价工作的激励作用.3.5提高教师待遇
自从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西北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 任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4.总结
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至今所关注的所有其他问题.”[6]若忽视了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了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张道祥.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08(9):103-104.[3]王文妍.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陈红英.小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浚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3.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摘要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摘要
王建宗
校长在建设教师队伍中应把握好三种角色定位。首先应该是教师的领导者;第二个角色定位是管理者;最后校长还应当是个教育者。他结合本校的实际,从遇到的日常问题入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队伍;在制度、细节和人性化服务上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在行动上树立榜样;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校长的知识准备
(一)管理知识
1、何谓中小学校长?学校行政与业务的最高负责人。校长司职两主线:行政线——业务线。
行政线:人、财、物、时、空、信;人在和,财在理,物在用,德在修,智在启,体在健,美在益,劳在做。
业务线:德、智、体、美、劳。
其中人是最主要的,而人是有思想的。校长要学会“对外公关,对内凝聚。” 教育干部的产生:“进班靠拼实力,出班败给人气。”需三种吸引力: 勤:早来晚走,以身作则; 情:关爱下属,体贴同事; 理:理性思考,理念生成。一般来说,“勤”与“情”属于工作常态,我们的干部都会做到,只要你肯出力,勤快一点;感情到位,把教师的一些小时细节放在心上,时时给教师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关爱就可以了。第三点“理”就不一样了,一个干部要学会理性思考,要有理念生成,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不是你勤快、体贴就能做得到的,也是最难的。
2、SPSS分析法:对政、经、社的分析(学校以外的信息、条件性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例子:以学校中的财务管理为例,许多校长以之为头疼事,但王建宗却很少为此伤脑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学会了生财、聚财、用财、开源、节流,通过资金使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在申请专项经费方面,他的诀窍是,各级财务部门每年均有发展教育的专项经费使用计划。在努力掌握了专项经费信息后,与财政部门领导接触,结合学校实际合理申请专项经费,如此“策略”成功率自然非常高。2001年夏,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家财政部、北京市财政局设立了发展基础教育专项经费。北京育才学校就是抓住了此政策,申请到了使育才学校彻底改变面貌的上千万元经费。另一方面,他以经营的思想开发育才学校的名校资源,通过合作开发课堂资源,吸引了北京电信上百万元的投资,建成了档次很高的同步教学声像采编制作技术中心。
感悟:教育是什么?卢梭说过,教育就是“在儿童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许多校长一心扑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即便如此还有些忙不过来,王校长善于捕捉社会化信息,借外力发展自己,用正确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赢得了发展先机。
3、SWOT分析法:优势、不足。要学会“先揽瓷器活,后造金刚钻。”例子:
办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王建宗在182中学任校长时,开始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继而通过区美术教研员、宣武区教育局、宣武区委领导出面,与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及其子徐庆平建立了密切联系,使名人效应得以发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将这所普通校建设成为有美术特色的“徐悲鸿中学”。该校后来又与人民大学合作,建立了“徐悲鸿美术学院”。
(2)育才小学成立于1937年,是从延安迁过来的小学,校舍破旧,一切都跟不上时代,王校长就找专人设计,整修校舍,把育才小学建成外表古色古香,里面设施各方面均达到现代化的新学校,并且把网络引进课堂,在网上和好多个国家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是学生眼界大大开阔,也使育才从普通的学校变成国家一流的学校。
感悟:创品牌要善于站在宏观角度,抓微观,抓住突破口,牌子一出,学校就变;学校一变,生源就变。只有争得好生源,才能办成好学校。庙小也能做成大和尚,关键看你能不能念天下经!不要只是圈里美,要学会在社会上找位置!
4、戴明环过程管理法:管理风格、激励理论。
5、教育行政的适当科普:几句“潜规则”: 每人只有一个上级;(2)与上级沟通不能经常,但是最重要;(3)靠近组织部,才能有进步。
6、现代文明“三大支柱”:科学、技术、管理。
视野决定事业。把世界当作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才能做好工作。
例子:2002年,王建宗到德国参观,发现德国一些高中的劳技课,就是让学生砌砖,没有划线,可以随便砌。看似毫无章法,一问才知道,所砌的砖是5层高,用多少泥、砖与砖间距离多少等都有具体要求。哦,原来这门课是将砌砖这项最简单的劳动与德国精密的职业意识结合在一起,看来有必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对学生来说,这不是将来做会计、律师等过早的职业定位,而是职业生涯指导的早期教育。因为是北京市青联成员,王建宗有机会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这为他了解职场提供了不少机会。2003年暑假,他到亦庄开发区参观诺基亚公司,了解到公司老总每月都要与员工一起吃饭。再一了解,吃饭的动机有些“不纯”,原来是从员工那里收集建议。谁的建议被采纳了,年终还给发奖金卡。受此启发,他设立了校长信箱。一放假,他便给每个老师布置作业:写一条建议、提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感悟:境界决定成就,掌控着未来的幸福。这是一个开放的的时代,任何行业都不能封闭发展。作为校长要以谦虚的心态多反思、多问、多学,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各种智慧不断向你涌来,脑子里便会有积累,把它和工作联系起来,并将自己的思考抬到高位,更加宏观地看问题,办学就会产生新思路,工作就会有创新。
(二)业务知识
1、教师是什么?略。
2、德育理论《学校德育三重境》 德育规律 德育方法 例子:(1)班级管理:对德育处主任讲,如何抓卫生和纪律,就用一句话“不给文明造污染,不给他人添麻烦。”真是精辟。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学中,要表扬孩子的努力,不表扬他的能力。平时我们经常说的“你真棒”,然后有节奏的拍巴掌,属于夸奖孩子的遗传因素。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应当“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3)要建立有灵性的学校。不能有教师“苦”字当头的校园文化。
3、学习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基石》。
4、S-R理论(行为学习)。王校长在报告中谈到,校长一定要记工作日志。以往也看过一些校长写的日志:一月份做什么,二月份做什么,寒、暑假做什么,规划之细、之到位令人感叹。与此相反,王建宗的工作日志只列了几个大纲:人、财、物、德、智、体、美、劳,并在下面做了“注解”,如学校在人的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是否要招聘新人,是否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德育方面,今年的德育应侧重哪些内容,是否应创设一些新的活动内容,等等。其状如大树,由粗到细,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5、S-O-R理论(认知学习)
6、人本理论(需要层次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越来越感受到当校长的,要将知行统一起来工作,处理好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关系。”王建宗说,校长司职既要重知,更须重行。校长要处理好“想”和“做”的关系,工作不善想不行,不善做更不行。离开了想,做将是盲目的;但离开了做,想就成了空想。
他认为,从事校长工作,要将其定位于做用脑子工作的善行者,要能做事,做成事。所谓用脑子工作,即凡事皆要多谋划,善敏思;所谓善行者,即要能为、善为、巧为。校长工作,要谋大事,寻机遇,抓关键,出点子。概言之,校长办学之“做”,应该重视有目标地做,有原则地做,有章法地做,有创造地做。校长工作要以目标为中心,在各管理要素上用心,在关键环节上倾心,要心中有人,眼中有事,行动有法。待人要高标准,严要求,真关爱;做事要抓细节,求简单,讲创新。
二、规划学校发展
1、名家是学出来的,要勤于学习和写作。特别关注国内外先进教育信息,可订阅《北京教育》、《上海教育》等前沿刊物。王校长用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用一半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一半的时间去行动。“一动(初始动因)一静(潜心读书)一生书(终身与书相伴)”是他的读书生活,王校长介绍他的读书方法可喻为“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的内容与方法是文本阅读、网络阅读、生活阅读并举,手机随记、小本速记、电脑追记勤做。每到周末,他有两个“必逛”:必逛电脑城,必逛图书城。在电脑城,了解IT行业的最新产品,遇到好玩的软件买回家自己先体验一番。在学校,他痴迷电脑是出了名的。有“校料”记载,在学校打字比赛中,他以每分钟一百多字的录入速度荣获业余组第一名。到了图书城,就是买书:小说、人物传记、管理类图书,甚至连与他所学文科专业不相干的物理、几何等考试大纲也不放过。有时候,不得已陪爱人到健身房锻炼,他也是抱着几本书,躲在角落里浏览,用他的话说就是互不干扰,各得其乐。
感悟:柏拉图有句名言,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在学习型组织已成为现代学校组织的基本形态的今天,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主要职责已经转变为教师学习的组织者,通过共同学习,求得学校目标与愿景的实现,求得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达到自我超越。所以,校长自身的学习态度实际决定着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能力,体现在以下六条:(1)规划学校发展;(2)保障德育实施;(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发展;(5)提升组织效能;(6)协调公共关系。
首要任职能力就是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就是要用好队伍形成蓝图、用文化来陶冶,这是战略性的办学手段。因此,校长规划学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校长,要学会用明天的梦想吸引群众,梦想就是理想,理想变成规划,还要运用智慧将规划运行。领导干部的素质标准:(1)拥有远景,形成战略(其中,远景是梦,战略是部署);(2)沟通协调,激励鼓舞;(3)领导决策,领导用人。要学会倒推三年,把方案落实到行动上。
规划不能直说大口号,应落实到人的规划,物的规划。要让目标可视化。
校长要会敏锐发现,以小见大。
例子:济南民生大街小学由教师领孩子玩国际象棋受启发而形成的理念,解释校长的敏锐发现,以小见大。
理念:精心开局,用心行走。思路:(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入门须正(把队伍带活)。(3)胸怀全局,谨慎起步。
王校长认为,管理不在于管住,而在于激活。
3、建设陶冶学校。要建设好校园的教育生态。要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修性”,成为拥有优雅气质、自信神态、自由个性、得体举止的人。能够“热爱家乡,走遍天下。”
4、要做富有情趣的人。例子:2005年8月,王建宗去了一次韩国。在富川高中的校长室里,他见到墙上有一中文书卷,上书“踏雪野中去,不须胡乱行。今朝我行迹,遂作后人程。”校长是什么,有的说是领导人,有的说是管理者,王建宗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赶路人,一个不断攀登的赶路人——始终与老师在一起,既不跑得太快,那样别人跟不上;也不能站在众人之中,那样便湮没了自己,失去了校长的真正作用。而有了赶路人的心态,才能不甘于平庸,才能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一点一滴。
感悟:校长的领导包含修养上的领导。自古贤人重修养,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条件。校长要谨言慎行,善言敏行,经常反思自己的做人与做事,经常自检自己的言行。要加强人格修养,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三、课堂教学智能培养教学模式
1、新课程有三个变化:第一,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第二,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三,凸显模块学习重心。
2、课堂教学智能训练:分析了智力构成模型;学习的七顶智慧帽;学习了课堂教学10个训练体现;通过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训练,启动科学阅读革命等等。王校长给我们讲的不仅是做一名好校长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更教给我们做一名高修养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令人振奋,发人深思。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者,我应该勤于学习,深刻感悟,不断实践,善于反思,重于修养,在学习中尽快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为教育工作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