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时间:2019-05-13 06:5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2、初步掌握制取物质的基本思路;

3、了解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1、溶解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中和反应原理在制碱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展示课件:“馒头房”]引出生活中的两种盐——纯碱和食盐。分析其组成(Na2CO3 和NaC1)

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食盐通过化学变化可以转化为纯碱。

板书课题] 第三节海水“制碱”

1、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2、教师利用课件,层层设疑,剖析海水“制碱”的反应原理:

(1)流程分析

教师设疑]从元素守恒的观点分析,将NaC1转化为Na2CO3,还需加入哪

些元素?

学生回答]CO2

教师设疑]如何让CO2更易被吸收?

学生回答,同学、教师分别评价。]

教师帮助学生从中和反应的角度分析,弄清事先同入氨气制成饱和盐

水的原因,完成P47“交流共享”第1题。

教师设疑] 海水制碱的原料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强调。]

师生共同分析各原料的作用,在通过课件展示海水制碱的流程,明确环

节,理清思绪。

(2)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设疑] 如何书写反应方程式呢?

考虑到难度很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NaHCO3与NH4C1的溶解度,揭

开奥秘。完成P47“交流共享”第2题。、学生修正学案或加深理解。

方案评价[展示课件:两种流程] 指出本节课讨论的是“氨碱法”制碱,再引出侯氏制碱

法,并介绍侯德榜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 结合教师提示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评价,学生再作讨论,完善学案。

先让学生自学,再利用课件图片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用途。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名师教案1 (新版)鲁教版

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1、粗盐提纯的步骤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Ⅲ、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取纯碱吗?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 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教师精讲]: 反应原理:

[交流共享]: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练习一: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CaCl2 B.MgCl2 C.NaCl D.ZnCl2

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 自学指导

二、阅读课本,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练习二

试用①KMnO4 ②Na2CO3 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 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⑶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⑷用于洗涤剂的是 [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对本节的知识要点再回顾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2、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有晶体析出,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则会有晶体析出,其化学方程式:,简述其原因。

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⑵最终产品是。

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⑷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⑸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 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 反应不需要加热

D 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用代号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海 水 制 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反应原理: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三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海水“晒盐”学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我思我学:

查一查:查一查课本溶解度曲线,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1)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法。

(2)由上图,在80℃时分别将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有关数据如图。

当由80℃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A的质量为,析出晶体B的质量为。

由此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当降温时析出的晶体就越

。(填多或少)

议一议: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不要求掌握气体溶解度概念)。

3.了解:结晶的概念。

4.学会:使溶质结晶的常用方法(蒸发、降温等)。并会在解决分离、提纯等时加以灵活运用。

方法指引:

1.溶解度曲线直观地表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KNO3、NaCl、Ca(OH)2为例,其中KNO3变化最大,NaCl变化很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选择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分离的方法。要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大量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法,反之,则适宜用蒸发结晶法。

例如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分离步骤为:①制成热饱和溶液;②冷却结晶(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③过滤分离。

例如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分离步骤为:①制成溶液;②蒸发结晶(大量氯化钠晶体析出);③趁热过滤。

蒸馏是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等。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2℃时,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解析:(1)t2℃时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即t2℃时,在相同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得最多,所以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后甲析出量最多。

(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温后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物质降温后虽然溶解度升高,与甲相等了,但它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注意: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降温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甲溶液中相等。导致此错误的原因是以为丙溶液中的溶质量也随着曲线上升了,而实际上,丙溶液中溶质的最多溶解量是增加了,但实际溶质量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没变。

例2:(03天津市)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2

g

解析:甲蒸发5

g水无晶体析出,说明甲是不饱和溶液。乙继续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乙溶液如果饱和,则乙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反之则不等。如果乙溶液是在饱和的情况下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的话,那么丙再蒸发5

g水,仍然应该再析出2

g

晶体,反之则应该大于2

g

。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D。

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是混合物

B.海水是纯净物

C.海水是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2.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铁粉和铜粉

3.下列情况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溶剂

D、蒸发溶剂

4.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5.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

()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7.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二)填空题:

0

溶解度(克)

A

C

M

T1

T2

T3

B

8.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看出:

(1)升高温度,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温度(℃)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大量析出,只能采取的方法;

(4)如果A中混有少量B,则经过

可以提纯A。

四.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石蕊试液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2.常温下有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克,分别加热到100℃时,并分别蒸发其中的少量水,一定会有晶体析出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蔗糖溶液

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c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

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A.石膏、石灰石均难溶

B.石膏微溶,石灰石难溶

C.石膏难溶,石灰石微溶

D.石膏、石灰石均微溶

5.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反应后的溶液与原饱和澄清石灰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二)填空题:

6.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1)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方法

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7.怎样在家庭厨房的现有条件下,设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8.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会有白斑;晾干的咸菜表面有一层盐霜。

(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碳酸钠)。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冬天捞碱(即碳酸钠晶体)、夏天晒盐(食盐晶体)。

(3)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与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的现象有哪些相似,又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C

6.D

7.D

8.(1)

C(2)

1∶2∶3(3)冷却结晶、蒸发结晶(4)

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学活用

一.选择题:1.D

2.A

3.D

4.B

5.B

二.填空题:

6.化学方法: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上有固体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盐酸。(或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无气味的是氯化钠溶液。)

三.简答题:1、略;

2、(1)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2)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第四篇: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3.操作规范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4.下列变化反映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

B.氧气在101

kPa、-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酒精挥发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92

B.122

C.214

D.306

6.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

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7.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8.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物质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硬水中有较多含钙的矿物质,可以多喝硬水补钙

9.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10.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水、二氧化碳

B.镁、蒸馏水、石油

C.氧气、石灰石、氧化镁

D.洁净空气、氢气、液态氧

二、填空题(48分)

11.(5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意义。

(1)2个氖原子:________。

(2)3个氧离子: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4)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

(5)2S2-:________________。

12.(5分)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

(1)湿衣服晒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受压,体积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和氮气通常都是无色气体,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不同。

13.(8分)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需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通过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1)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①食盐水;②液态氧;③由几种分子构成的物质;④冰水共存物;⑤铜丝;⑥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上产生的气体;

⑦四氧化三铁;⑧氯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

15.(3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6.(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3)图2方框内的数字是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4)有关图3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原子序数:Z

>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

17.(10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37号元素铷(元素符号为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在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写一个)。

(4)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22分)

18.(10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a、b指标”可以使用物质________达到。

(2)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为过滤装置。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及A的作用:

A________,作用: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一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你认为____________(填“科学”或“不科学”)。

19.(12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完成下列有关水的实验探究:

(1)电解水时,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图甲中b玻璃管中的电极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图甲中a玻璃管中的气体。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得出相同结论。

(2)图乙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活性炭放在______(填“A”或“B”)处;人们常用__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净化水的方法: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为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

D.②①④

(3)用图丙所示的简易装置制取蒸馏水,将试管放到冷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__(填“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4)已知浓氨水易挥发,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图丁中所示实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

一、1.C 2.C

3.B 点拨:加热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4.D

5.A 点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知该原子的质子数是92,故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2。本题应选A。

6.B 点拨:A中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中,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C中,n=53-2-8-18-18=7;D中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得到电子。

7.A 点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8.A 点拨: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A正确;过滤只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B错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的质量没有变化,C错误;硬水对人体有害,D错误。

9.A

10.B 点拨:A中二氧化碳是纯净物;C中石灰石是混合物,氧化镁是化合物;D中洁净空气是混合物,氢气、液态氧是单质。

二、11.(1)2Ne(2)3O2-(3)Al(4)Na+(5)两个硫离子

12.(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4)分子构成13.(1)煮沸(2)吸附(3)氢、氧

(4)用洗脸水冲马桶(合理即可)

14.(1)①②④;③⑤⑥

(2)①③;④⑦⑧;②⑤⑥

15.(1)氯化钠(2)失去(3)D

16.(1)原子;分子(2)A(3)3;失去;Al3+

(4)A

17.(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2)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3)S2-(或Cl-)(4)五;Rb+

三、18.(1)活性炭(2)肥皂水;煮沸(3)①玻璃棒;引流;铁架台;漏斗;烧杯 ②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4)不科学

19.(1)有气泡产生;燃着的木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燃烧(2)A;肥皂水;D(3)有利于水蒸气冷凝;取出导管(4)b烧杯中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合理即可)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言知识,课文要能够熟练翻译直至准确默写。(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过程与方法: 点拨---复习----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2)培养学生爱国的热情。【重点难点】 重点:

(1)重点实词、重点句子翻译

(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增强语感 难点:

(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2)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

一、交代本课复习任务,指明重难点

二、学生结合课本以及笔记自我复习。注意: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重点实词

5、重点句子翻译

三、练习提升;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完成1-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澹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遗风余思()⑤尝极东方()⑥学固岂可以少哉()⑦推王君之心()⑧被于来世者何如哉()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地隐然而高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3.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4.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 2

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答案:1.①真 ②勉强 ③达到 ④流传下来的思想 ⑤穷尽 ⑥本、原来 ⑦推究、考察 ⑧影响 2.D 3.D 4.B 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发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①今发春雪甚盛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 ②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3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③ 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 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

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④ 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数舟蒙艟数百()________________

计之以数()________________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①石篑数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且()鹰隼()翘足()一泻汪洋()2.按原文填空。

(1)

,出伏流,一泻汪洋。

(2)奇花初胎,;干将发硎。

;河

(3)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吸张()()(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4)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2)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5.课文第三段从“红日初升”到结句是一段韵文,读起来铿锵有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chù wù zhào jiá zhāo lán kuì wán chōng

二、1.高耸的样子 2.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3.喝足了酒 4.迷住

三、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四、1.袁宏道 明 三袁

2.①极、很 快 ②美的季节与时辰 大 ③年 花开 头发 ④跟、对 被 是 成为、如

3.shuò屡次 shù几 shù数目 shǔ计算

4.①石篑屡次跟我说

②我当时被桃花的美丽所迷住,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③月光下的美景尤其难于用语言来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趣,是一种特殊的情趣。

④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5.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③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④安可为俗士道哉!【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完成课文相关资料的查阅,文言词汇的积累,课文文意的把握,课文探究专题的确定等。

下载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化学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常见的酸和碱(2)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浓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酸的性质。 3、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青龙中学郑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让其在学习中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让其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节能减排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

    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人与自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教案(共5篇)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教学过程: 一:空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了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准确描述磷、木炭、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