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时间:2019-05-12 17:3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篇: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实验探究]

(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二)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引入新课]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2-2+ 2+烧碱等物质,使SO4、Ca、Mg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离子转化为沉淀; 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课堂小结]由学生思考发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二、溶解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二)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篇: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名师教案1 (新版)鲁教版

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1、粗盐提纯的步骤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Ⅲ、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取纯碱吗?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 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教师精讲]: 反应原理:

[交流共享]: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练习一: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CaCl2 B.MgCl2 C.NaCl D.ZnCl2

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 自学指导

二、阅读课本,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练习二

试用①KMnO4 ②Na2CO3 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 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⑶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⑷用于洗涤剂的是 [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对本节的知识要点再回顾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2、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有晶体析出,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则会有晶体析出,其化学方程式:,简述其原因。

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⑵最终产品是。

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⑷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⑸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 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 反应不需要加热

D 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用代号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海 水 制 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反应原理: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三篇:鲁教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说课稿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首先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和食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那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事,更应该关注对海洋的保护,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及价值;利用海水支取镁,海水的淡化方法——蒸馏法。

难点:海水制镁及“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海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洋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舱”、“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使学生从更多层面,更深入的了解大海)

【问题导入】:提出问题:海水的滋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同时观察教材中的图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学生交流并总结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物质等。】

通过导读【过渡】: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资源,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

通过【归纳小结】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外,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海洋开发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海水淡化就是其中一方面。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从哪些方面对装置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水蒸气的冷凝效果?蒸馏法在石油化工生产上还有什么应用?蒸馏和蒸发有什么不同?

【投影】多级闪急蒸馏流程,分析其原理【归纳总结 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海洋化学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二、海底矿物

三、海水淡化

1、海水中溶有的物质

1、可燃冰

1、蒸馏法

2、海水制镁

2、锰结核

2、结晶法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教材内容分析

食盐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食盐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另外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因此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海水“晒盐”切入,了解海水“晒盐”的具体过程并引领学生学习饱和溶液与结晶问题,实现从生活中走进化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有关饱和溶液和结晶的知识后,再回扣海水“晒盐”的过程,解决海水晒盐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2.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掌握蒸发结晶法。2.在学习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过程中,了解改变和控制条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认识饱和溶液与结晶的过程中加深对微粒观的认识。2.在古今制盐的对比中,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培养化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概念。难点: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白毛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线索物质——食盐;并介绍食盐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配置一定量的模拟“海水”。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食盐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导入新课。

环节二 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第一站】【问题1】一定量的溶剂(水)里能否无限制地溶解某种固体溶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甲组同学继续往盛有模拟“海水”的小烧杯中,依次加入第二份、第三份和第四份食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乙组同学往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B中依次加入三份KNO3,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大多数固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并指导学生观看饱和溶液配置过程微观模拟。通过观看微观模拟,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

【探究第二站】【问题2】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后可能会想到通过加水或加热升温的方法完成转化。教师提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给烧杯A加水和烧杯B加热的探究实验,并总结结论。本探究承接第一站探究的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同时又为结晶概念的引出做铺垫。并微观角度解释这一过程。

【演示实验】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发现溶液变为紫色。在以上实验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饱和溶液的定义。【问题3】如何使不饱和溶液能否转化为饱和溶液?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降温以及减少溶剂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这一问题的设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三 结晶的概念【探究第三站】【问题4】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学生从减少溶剂的角度思考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探究实验:取烧杯中的模拟“海水”少许,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教师展示氯化钠晶体的实物图及其微观结构图。并据此给出结晶的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里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微观模拟结晶过程。展示其他晶体的实物图片。

【思考】结晶除了蒸发结晶还有没有别的结晶方法?学生结合前面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学生通过亲自模拟海水“晒盐”,并了解了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而且加深了对结晶概念的认识。

环节四 海水晒盐的原理,【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的总结出海水——蒸发池——结晶池——晶体的产生是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晶体。【展示】了解古代制盐的方法,解读《天工开物》中“凿井图”。【小结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在古今制盐过程及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纯碱性质实验的探究,既要让学生认识盐的几种化学性质,又要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还要通过归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今后学生做检验,推断题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2、会熟练书写纯碱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四、说教学环节:

以面团发酸了怎么办?[导入][投影]【食用碱说明书】

并[提问]为什么发酸了的面团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既没有酸味又疏松多孔? [过渡]让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并加以肯定,从而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投影]纯碱的物理性质,[过渡]通过观察碳酸钠的外观我们了解了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再来根据碳酸钠的所属物质类别,结合前面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猜想一下:碳酸钠可能有那些化学性质?纯碱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由Na2CO3俗称“纯碱”,引出问题它属于“碱”吗?通过分析探究得出,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纯碱与某些碱溶液反应4.碳酸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简单介绍盐的水解。通过几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盐的化学性质(共性),及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需要更多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并[投影] 归纳口诀

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不溶银;

硫酸不溶钡;可溶碱五位,钾钠铵钙钡。

并讲解[投影]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的过程。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能说出提纯粗盐的原理。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设计出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体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过程。难点:通过解决问题,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课前播放《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将盐运上山的视频,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

因为此情景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本环节。

课上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让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天然水的净化,讨论后可以形成实验方案。实验前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探究过程第二步:学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探究过程第三步、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学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跟进,层层深入

1.过滤后的液体如何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2.为什么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

3.蒸发操作用到哪些仪器? 本环节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探究过程第四步、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有的同学会产生疑问:

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我希望学生能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看实验后能不能解决?

设计意图:1.自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学习蒸发操作,理解重结晶的意义。

最后,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的两个问题 1.蒸发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什么要停止加热?

这样,结束整个探究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第三环节:解决问题:继续引入《闪闪的红星》中的场景,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影片中的潘冬子采用什么方法运盐进山?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运用化学的知识实际解决,体验体现出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第四环节: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第五环节:问题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废旧干电池的成分,选择合适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从废旧的干电池中获取MnO2。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最后大家看到的是我的板书设计,首先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分析出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紧接着科学探究,学生着重探究如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最后解决问题,根据重结晶法提纯粗盐,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潘冬子将盐运到山上采用的方法。这样设计力求清晰直观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整理掌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五个方面的说课内容,谢谢

第四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海水“晒盐”学案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我思我学:

查一查:查一查课本溶解度曲线,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1)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法。

(2)由上图,在80℃时分别将A、B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有关数据如图。

当由80℃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A的质量为,析出晶体B的质量为。

由此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当降温时析出的晶体就越

。(填多或少)

议一议: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不要求掌握气体溶解度概念)。

3.了解:结晶的概念。

4.学会:使溶质结晶的常用方法(蒸发、降温等)。并会在解决分离、提纯等时加以灵活运用。

方法指引:

1.溶解度曲线直观地表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KNO3、NaCl、Ca(OH)2为例,其中KNO3变化最大,NaCl变化很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选择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分离的方法。要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大量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法,反之,则适宜用蒸发结晶法。

例如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分离步骤为:①制成热饱和溶液;②冷却结晶(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③过滤分离。

例如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分离步骤为:①制成溶液;②蒸发结晶(大量氯化钠晶体析出);③趁热过滤。

蒸馏是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等。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2℃时,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解析:(1)t2℃时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即t2℃时,在相同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得最多,所以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后甲析出量最多。

(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温后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物质降温后虽然溶解度升高,与甲相等了,但它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注意: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降温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甲溶液中相等。导致此错误的原因是以为丙溶液中的溶质量也随着曲线上升了,而实际上,丙溶液中溶质的最多溶解量是增加了,但实际溶质量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没变。

例2:(03天津市)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2

g

解析:甲蒸发5

g水无晶体析出,说明甲是不饱和溶液。乙继续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乙溶液如果饱和,则乙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反之则不等。如果乙溶液是在饱和的情况下蒸发5

g水析出2

g晶体的话,那么丙再蒸发5

g水,仍然应该再析出2

g

晶体,反之则应该大于2

g

。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D。

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是混合物

B.海水是纯净物

C.海水是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2.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铁粉和铜粉

3.下列情况一定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溶剂

D、蒸发溶剂

4.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解度

5.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

()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7.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二)填空题:

0

溶解度(克)

A

C

M

T1

T2

T3

B

8.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看出:

(1)升高温度,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温度(℃)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大量析出,只能采取的方法;

(4)如果A中混有少量B,则经过

可以提纯A。

四.活用所学:

(一)选择题:

1.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石蕊试液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2.常温下有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克,分别加热到100℃时,并分别蒸发其中的少量水,一定会有晶体析出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蔗糖溶液

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c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4.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

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A.石膏、石灰石均难溶

B.石膏微溶,石灰石难溶

C.石膏难溶,石灰石微溶

D.石膏、石灰石均微溶

5.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反应后的溶液与原饱和澄清石灰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二)填空题:

6.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1)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方法

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7.怎样在家庭厨房的现有条件下,设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8.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会有白斑;晾干的咸菜表面有一层盐霜。

(2)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某些盐湖中,溶有较多的食盐和纯碱(碳酸钠)。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冬天捞碱(即碳酸钠晶体)、夏天晒盐(食盐晶体)。

(3)将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与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的现象有哪些相似,又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C

6.D

7.D

8.(1)

C(2)

1∶2∶3(3)冷却结晶、蒸发结晶(4)

冷却热饱和溶液

活学活用

一.选择题:1.D

2.A

3.D

4.B

5.B

二.填空题:

6.化学方法: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玻璃棒上有固体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盐酸。(或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无气味的是氯化钠溶液。)

三.简答题:1、略;

2、(1)汗水中含有氯化钠,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看见白斑,咸菜晾干表面有一层盐霜道理与前者相同。(2)碳酸钠(即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到了冬天,有大量碳酸钠晶体析出,可从湖底捞出(即冬天捞碱)。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即使到了冬天,也不可能大量析出,夏天温度高,有利于水分的蒸发,所以,夏天是晒盐(即利用蒸发水分而使氯化钠析出)的好时机。

(3)都可看见石灰水变浑浊。前者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而后者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2、初步掌握制取物质的基本思路;

3、了解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1、溶解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中和反应原理在制碱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展示课件:“馒头房”]引出生活中的两种盐——纯碱和食盐。分析其组成(Na2CO3 和NaC1)

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食盐通过化学变化可以转化为纯碱。

板书课题] 第三节海水“制碱”

1、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2、教师利用课件,层层设疑,剖析海水“制碱”的反应原理:

(1)流程分析

教师设疑]从元素守恒的观点分析,将NaC1转化为Na2CO3,还需加入哪

些元素?

学生回答]CO2

教师设疑]如何让CO2更易被吸收?

学生回答,同学、教师分别评价。]

教师帮助学生从中和反应的角度分析,弄清事先同入氨气制成饱和盐

水的原因,完成P47“交流共享”第1题。

教师设疑] 海水制碱的原料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强调。]

师生共同分析各原料的作用,在通过课件展示海水制碱的流程,明确环

节,理清思绪。

(2)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设疑] 如何书写反应方程式呢?

考虑到难度很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NaHCO3与NH4C1的溶解度,揭

开奥秘。完成P47“交流共享”第2题。、学生修正学案或加深理解。

方案评价[展示课件:两种流程] 指出本节课讨论的是“氨碱法”制碱,再引出侯氏制碱

法,并介绍侯德榜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 结合教师提示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评价,学生再作讨论,完善学案。

先让学生自学,再利用课件图片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用途。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

用心爱心专心 1

下载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名师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