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习培训心得)
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丽水市高中政治教师疑难问题解决培训
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说课、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这几天来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地获得了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通过《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和《国家财政》等分析教师在选择和利用教学素材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的措施,既有实例又有理论分析总结,让我深有感悟,颇有所得。某位教师讲授的新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水平非常高,教学素材选择和整合非常好,讲解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展开,深入浅出,做到了平淡而不平凡,让我们深有感悟题为《政治生活之公民篇》的复习课,根据学生平时作业中反映的疑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通过学生作业的再现和评价,处处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注重解析题的方法和运用,特别通过典型材料讲解,清晰地再现了解题的过程,既有理论和实践。这种复习课思路、方法给人眼睛一亮,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值得学习。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今后,在学校平时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以理服人。我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注意发挥带头的作用,热心帮助其他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和我一起更快、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二篇:学有所得
立足课堂学有所得
经过一年半在瑞虹的教学,慢慢的对体育教学有了浅层次的理解。我认为体育教学是个漫长而又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努力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特别是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各方面都还有很多的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业务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体育课有其特殊的特点,场地大、干扰多、学生活动空间范围广,这些都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因素。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让学生有所收获,都是我们要好好考虑的。立足课堂是关键,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
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3、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排球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击球基本动作。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面双手颠球,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击球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二、激发和保持学 生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 影响 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未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动作是否规范(当然最好是多学一些运动技能,动作最好是规范一点),并不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学生保持学生 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在平时的课中,更加注重趣味性强,竞技性低的一些练习加以使用,通过游戏竞赛法,是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竞争的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学生的心理是好强争胜的,也是喜欢表现自我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就会提高很多,从而慢慢达到激发兴趣的作用。通过“跑”“跳”“投”各种练习,增强学生体质。
三、合理安排课中各项活动时间
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比较集中,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循环,又不断更新的过程,完善教师自身能力才是关键,心中有材,才是才!
邹敏明
第三篇:《教有所得》读书心得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我多次看到李镇西的书,都没有想去认真地阅读。为什么呢?可能是自己没读这些教育书之前,都已经在心里下过定义,就是这类书要么板着面孔说教,要么故作深沉,含混晦涩„„这几天闲来没事,随手拿着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翻看,这一看不打紧,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读完后仍拿在手里,久久回味,舍不得放下。
这本《教有所思》之所以吸引我,更多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和这平实中透漏出的不一般的见解。这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也觉得越是大家,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看上去都是短小的随笔,可这些短小的随笔里却蕴含着大教育,流露出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和李镇西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教育思想,他作为知识分子的那种责任和使命感„„那个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在我眼前活了起来,成了一个立体的、有着远大教育理想的普通人。
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写于2000年到2003年之间,也是他在读朱永新的教育哲学专业博士期间完成的。这段时间,李镇西没有了学校事务的烦扰,刚好可以利用读书的这段时间,把自己静下来,沉下来,认真梳理自己近20年的教育工作,边学习边思考,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也是在这个时段,他写的文章,他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上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之后的日子,他曾一直在努力提升,但由于各种事务和名利的缠绕,2000年到2003年期间他的思想很难再被超越。
书中的一些小短篇,对于我,无论是作为孩子的母亲,还是一名普通教师,都深受启发。比如《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看影片〈美丽人生〉随想》这篇文章,《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位超越世俗、拥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晶莹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把残酷的枪杀现实设计成一场惊险而有趣的游戏,从而在孩子的心田依次播撒善良、正直、机智的种子,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光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篇文章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深切体会到童年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就如书中所说“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与鸟儿嬉戏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和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因为他们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更没有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有的纯洁、温柔、天真、梦幻,以及由此带来的情趣与浪漫!”
是的,小男孩的父亲不是回避现实,而是尽力让孩子在本应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去面对残酷、战争。其实,教育,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家长都应该让某一年龄段的孩子享受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对孩子的欺骗,而是对人性的尊重。
试想,如果在本应该做梦的年龄里,让孩子时时睁着一双对周围世界充满警惕和恐惧的眼睛,那么他以后的生活里还会有美好的出现吗?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无味!
记得读过一个安徒生的故事,他在朋友家里住的一段时间,发现朋友家的小女孩经常在家里的小花园寻找,每每找到一点吃的或者玩的就分外开心。安徒生就去买了一些糖果和礼物,他没有直接送给小女孩,而是把这些糖果和礼物悄悄地放在花园的草丛里。终于在几天后,小女孩又去花园里时,“捡到”了这些礼物和糖果。安徒生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小女孩自己去发现这些礼物,这些礼物就像是种子被种植在孩子的心田,她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相信爱,这样就会给予爱、继而播种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其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而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对教育的理解,也都让我产生共鸣。比如“家长也是教育者”“面对实践的理论最亲切”“重建教育理想”“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当然还有李镇西与各位名人、恩师的相见及对他们怀念的文章,文中提到朱永新、陈钟梁、魏书生等,他们有的是我所熟悉的,有的是我们教委假期培训请来给全市老师讲过课的教育家。读过李镇西对他们的评价后,他们也都和李镇西一样在我眼中变得立体,变得更丰富了。
其实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心动时刻》以及《凝望窗外》这两栏里的文章,《似梦非梦的童年往事》《姨妈》《铁皮鼓印象》《学生请我吃火锅》《又见谷建芬》《我的一次反腐经历》《对一位三陪女的采访》„„这些文章,看似与教育五官,实则与教育关系甚大,那些深刻的、某些人板着面孔说教的所谓教育,被李镇西这些性情文字诠释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大教育家的柔情的一面,让人在阅读后,在和他进行深度对话后,倍感亲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生活中放射出光彩,生活在教育中得到提升。生活的教育才是所谓的“真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人的教育,也是陶行知教育的精髓所在。陶行知是李镇西最仰慕的大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也在李镇西的教育中的到体现。作为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家,李镇西心中装着孩子,装着教育,装着整个世界,他正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在自己的教育人生路上。
真希望这样的教育家能够多出现些,再多出现些,最好能遍布城市到乡村的每一个课堂!
他讲起话来掷地有声:“„„我平时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有时思考得很痛苦,因为理想和现实碰撞,才能震痛我的心,但我宁愿有这样真实的痛苦,也不愿麻醉自己、欺骗别人。于是便有了不少被一些人认为敢说真话、而被另一些人认为思想偏激的言论。按照某些世俗的观点,我至今书生气十足,不能算一个成熟的教育者,但有一点令我自豪,那就是我至今还怀揣着教育理想,而且居然还想一点一滴地把它付诸现实。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对教育者来说,但是有理想和有梦想是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不一样。我当然知道,我的理想也许只有百分之一付诸现实,但我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力图通过我的探索,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展示,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究竟能够走多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我愿意用李老师最后的一句话时刻激励自己:守住自己朴素而真实的灵魂!
第四篇:《教有所得》读书心得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我多次看到李镇西的书,都没有想去认真地阅读。为什么呢?可能是自己没读这些教育书之前,都已经在心里下过定义,就是这类书要么板着面孔说教,要么故作深沉,含混晦涩„„这几天闲来没事,随手拿着李镇西的《教有所思》翻看,这一看不打紧,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读完后仍拿在手里,久久回味,舍不得放下。
这本《教有所思》之所以吸引我,更多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和这平实中透漏出的不一般的见解。这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也觉得越是大家,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看上去都是短小的随笔,可这些短小的随笔里却蕴含着大教育,流露出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和李镇西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教育思想,他作为知识分子的那种责任和使命感„„那个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在我眼前活了起来,成了一个立体的、有着远大教育理想的普通人。
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写于2000年到2003年之间,也是他在读朱永新的教育哲学专业博士期间完成的。这段时间,李镇西没有了学校事务的烦扰,刚好可以利用读书的这段时间,把自己静下来,沉下来,认真梳理自己近20年的教育工作,边学习边思考,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也是在这个时段,他写的文章,他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上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之后的日子,他曾一直在努力提升,但由于各种事务和名利的缠绕,2000年到2003年期间他的思想很难再被超越。
书中的一些小短篇,对于我,无论是作为孩子的母亲,还是一名普通教师,都深受启发。比如《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看影片〈美丽人生〉随想》这篇文章,《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位超越世俗、拥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晶莹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把残酷的枪杀现实设计成一场惊险而有趣的游戏,从而在孩子的心田依次播撒善良、正直、机智的种子,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光里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篇文章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深切体会到童年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就如书中所说“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与鸟儿嬉戏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和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因为他们没有童
年,没有少年,更没有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有的纯洁、温柔、天真、梦幻,以及由此带来的情趣与浪漫!”
是的,小男孩的父亲不是回避现实,而是尽力让孩子在本应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去面对残酷、战争。其实,教育,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家长都应该让某一年龄段的孩子享受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对孩子的欺骗,而是对人性的尊重。
试想,如果在本应该做梦的年龄里,让孩子时时睁着一双对周围世界充满警惕和恐惧的眼睛,那么他以后的生活里还会有美好的出现吗?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无味!
记得读过一个安徒生的故事,他在朋友家里住的一段时间,发现朋友家的小女孩经常在家里的小花园寻找,每每找到一点吃的或者玩的就分外开心。安徒生就去买了一些糖果和礼物,他没有直接送给小女孩,而是把这些糖果和礼物悄悄地放在花园的草丛里。终于在几天后,小女孩又去花园里时,“捡到”了这些礼物和糖果。安徒生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小女孩自己去发现这些礼物,这些礼物就像是种子被种植在孩子的心田,她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相信爱,这样就会给予爱、继而播种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其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而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对教育的理解,也都让我产生共鸣。比如“家长也是教育
者”“面对实践的理论最亲切”“重建教育理想”“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当然还有李镇西与各位名人、恩师的相见及对他们怀念的文章,文中提到朱永新、陈钟梁、魏书生等,他们有的是我所熟悉的,有的是我们教委假期培训请来给全市老师讲过课的教育家。读过李镇西对他们的评价后,他们也都和李镇西一样在我眼中变得立体,变得更丰富了。
其实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心动时刻》以及《凝望窗外》这两栏里的文章,《似梦非梦的童年往事》《姨妈》《铁皮鼓印象》《学生请我吃火锅》《又见谷建芬》《我的一次反腐经历》《对一位三陪女的采访》„„这些文章,看似与教育五官,实则与教育关系甚大,那些深刻的、某些人板着面孔说教的所谓教育,被李镇西这些性情文字诠释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大教育家的柔情的一面,让人在阅读后,在和他进行深度对话后,倍感亲切。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生活中放射出光彩,生活在教育中得到提升。生活的教育才是所谓的“真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人的教育,也是陶行知教育的精髓所在。陶行知是李镇西最仰慕的大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也在李镇西的教育中的到体现。作为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家,李镇西心中装着孩子,装着教育,装着整个世界,他正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在自己的教育人生路上。
真希望这样的教育家能够多出现些,再多出现些,最好能遍布城市到乡村的每一个课堂!
他讲起话来掷地有声:“„„我平时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有时思考得很痛苦,因为理想和现实碰撞,才能震痛我的心,但我宁愿有这样真实的痛苦,也不愿麻醉自己、欺骗别人。于是便有了不少被一些人认为敢说真话、而被另一些人认为思想偏激的言论。按照某些世俗的观点,我至今书生气十足,不能算一个成熟的教育者,但有一点令我自豪,那就是我至今还怀揣着教育理想,而且居然还想一点一滴地把它付诸现实。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对教育者来说,但是有理想和有梦想是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不一样。我当然知道,我的理想也许只有百分之一付诸现实,但我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力图通过我的探索,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展示,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究竟能够走多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我愿意用李老师最后的一句话时刻激励自己:守住自己朴素而真实的灵魂!
第五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01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班训后感
2011年12月20日至2011年12月22日,我参加了区人社局举办的第三期2011年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班,在区委党校由党校的老师为我们授课。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触颇深,首先得感谢人社局为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 “涉世者”安排这次岗前培训,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共设臵四门课,分别是《知识产权》、《依法行政工作指南》、《公文写作与处理》、《职业道德》,课程安排合理,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益处。老师在仅仅三天的时间里,简明扼要,却又面面俱到地为我们讲解何为知识产权、如何做到依法行政、若是在办公室工作,公文写作应该注意那些方面、最重要地是,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人民服务。各方面的知识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是我们懂得了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如何开展工作,遵纪守法,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本。
第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之力活动而创造的财富,是法律确认的产权。版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在学校时一直在侵犯别人的版权,复制权是版权的一种,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是指版权人具有复制器作品、许可或禁止他人复制其作品的权利。那时候为了省钱,不到校务处统一订购课本,而是借他人的课本拿去复印,殊不知,此种行为已经触犯到法律的神圣。但也
了解到,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因为在保障著作财产权此类专属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尚须兼顾人类文明之累积与知识及资讯之传播。所以,思想、文明可以传播,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更重要是创新。
同时,也知道,在网上转载别的网站或他人的作品既
不标明出处和作者,也不向有关的网站和作者支付报酬,同时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网上大多数的网站是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报酬,其非法性显而易见。当然,侵权人是否以赢利为目的并不影响侵权的构成。我们平时在网上转载别人的文章,倘若不注明出处或原作者,也算是一种侵权行为。
今后在工作生活中,切记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
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依法行政必须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所在的单位工作性质与法律息息相关。
建章立制始终贯穿我们办的日常工作中,我办结合实际情况,为了规范“三大纠纷”调处各项工作制度的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案件登记、调结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纠纷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例会制度、调处责任制度、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调处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才能更好地开展“三大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平时我们在开展调处工作时,要向群众宣传法律、调处条例,避免因法律宣传不到位而发生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或者群体性事件。要做到加强宣传,积极引导,首先,我们工作人员自己应该要知法守法,依法行政,才能做到有效地利用各种
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和政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此外,我们在案件调处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取证的工作,这一过程很重要,与矛盾纠纷的解决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在证据效力的认定上,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在行政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依次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矛盾双方都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要认真审查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地进行证据法律效力的认定,加快矛盾纠纷的解决,保障人民群众正常地经营种植。
第三,公文写作是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公文是党组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团体、学校等在党务活动、政务活动、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等公务活动中的产物;公文还是宣布和传达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报告和商洽国家事务的一种工具。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分1
2类13种:①命令(令);②议案;③决定;④指示;⑤公告、通告;⑥通知;⑦通报;⑧报告;⑨请示; 10 批复; 11 函; 12 会议纪要。因此在平时的写作中,务必要分清写作需要的公文类型,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贻笑大方。
公文具有规定的格式,公文要按规定的格式写作。这样
可以保证公文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程序性,并且便于公文的处理,提高办文的工作效率。
公文的格式要素一般包括:发文机关(版头)、公文份
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
公文写作,并不是凭空想象,首先要有明确的写作主旨,一般来说是起草公文是“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所以,不能半点马虎,一定得通晓写作意图。其次,要广泛收集材料。见多识广,材料的收集离不开实践,在办公室呆久了适
当的走村串屯,集他人之言,变自己之语,丰富的实践经验才写得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在写作之前还得拟定提纲,避免“写跑写偏”。最后则是下笔成文,反复修改。
此外公文的处理也是办公室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公文处理包括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发文处理一般程序是:①草拟;②审核;③签发;④复核;⑤缮印;⑥用印;⑦登记;⑧分发。收文处理:①签收;②登记;③审核;④拟办;⑤批办;⑥承办;⑦催办。
公文写作与处理内容繁多,在实际中,必需要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才能把工作做好,让领导放心,满意。
第四,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做一行爱一行,虽然我现在的工作跟自己所学专业不太对口,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负责,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碰到需要加班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到单位加班加点,执勤维稳。始终努力做到以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201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