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读书体会
《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书中说到:教学目标具有导教的主要功能。就是指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的功能。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目标的功能中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我也曾有过这样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为注重学生的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而困扰,但本书中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的经验,则宜于选择发现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现法。”
第二篇:《我就是数学》读书体会
《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本学期我转岗从事了数学学科的教学,丢了近10年数学教学现在重新拿起,感觉压力非常大,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急需要加强业务培训。就在这时,组长吴老师给我推荐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捧起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孩子们真正领会到了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一种和谐美,它的美存在于图形中,存在于解方程的过程中,存在于严谨的证明过程中,存在于求概率的树形图中„„美在统一,美在和谐,美在严谨,美在自己心中。他那用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闪耀,让学生领略了数学之美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华老师的书中,我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美和魅力,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要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无穷的魅力,学生也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去探索各种数学问题,不断地追求,这才是我们作为数学老师的终极目标。
华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转自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再实践。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以生动地形式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让我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无穷。
2013年9月
第三篇:学习《课程与教学》体会
《课程与教学》心得体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我本次培训最深刻的体会。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我来说,这样的培训真如春风夏雨。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使我领悟到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下面我谈一谈本次培训的收获:
一、使我正确认识新课改的理念。
第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欲望,给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需要教师设计好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转 要让情境有效的为教学服务。第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第四,学生在学习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仅仅是学习目的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用新大纲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用好教材,练习的设计既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又要体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使我懂得了如何备课。
首先,讲师告诉我们课堂的精彩源于对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恰当把握教材;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惑;最重要的教学智慧是顺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见在我备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钻研教材,不能只讲书本上的东西。我们要挖掘教材、挖深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吃透、吃准。
三、由“目中无人”走向“以人为本”
中国人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60年代有句口号甚为流行,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充分表明中国教育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目中无人”,显然更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爱因斯坦认为: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来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他多次讲过:“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让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培训,我感觉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教学中去。我相信,短暂的学习之后,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靖边小学教育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数学教学体会
观摩 学习扬帆 起航——新老师教学体会
高一数学组匡静不知不觉间,成为梦寐以求的高中数学老师已经一月有余,这一个月,给了我人生的另一种宝贵体验——高中数学教学。
一个多月以来,我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参与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真正有效的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体验、理解、构建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打造幸福鲜活的“生命课堂”。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老师,在开学之前,我积极的向各位老教师请教高中数学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学案的编写,教学课程的安排,集体备课的开展,对高一数学教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另外,研究高一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开学第一周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衔接课”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积极的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观摩。这一个多月以来,我积极听取各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其中,苑娟老师,刘纪芬老师,李雪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些老师教给我,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数学知识教学,更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教案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知识学习,重在落实!作为新老师,一定要抓好学生知识的落实工作。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每个知识点,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新能力。作为新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我会更加努力地向老教师请教,做到多观摩,多学习,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与孩子读书体会
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
晚上在孩子睡觉之前,我都给她读一段睡前故事,让她听着故事孩子甜甜地进入梦乡。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看着孩子兴奋的小脸,我的心里也升起一种温馨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陪孩子读书的乐趣所在吧!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增加,感到孩子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了,就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时间和次数也越来越少,有时在单位忙了一天,回到家里孩子让我陪她一起读书,心里就产生一种不耐烦,草草地陪她读几句,就让她自己阅读,虽然看着孩子不满意,但也没有往心里去。甚至有时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错误后,就一味训斥批评,而没有分析孩子为什么做错,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至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前几天和孙老师通过电话,说孩子上课听讲不认真,更使我猛然惊醒。孩子虽长大了,但父母对她的关心、认同的需求没有改变,我们作为家长的更应该从我们自身找原因,在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我们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进行到底。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的体会,不到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家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三年级六班 常琳家长
首先是“我读你听”阶段。在常琳八九个月的时候,我们就买来一些彩绘版的童话如《小马过河》、《白雪公主》等,并且经常读给她听,这些算是启蒙教育吧。我们发现她对此很感兴趣,听的时候特别专注,有时候还自己翻翻看,我们觉得这对提高她的词汇量,培养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在她一岁半时,她就会说“小花猫跑了,跑的无影无踪了”,“我一边吃橘子,一边看电视”等成语、关联词,这些在同龄的孩子中不多见,我们认为这与日常的多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是你我共同读阶段。因种种原因,常琳不到三周岁就读幼儿园了。随着她的识字量不断加大,理解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读书也从让孩子被动听变为让她主动参与。一个故事读完了,我们互相讨论文章的大概意思,文中哪个人物最喜欢等,我们发现从文章获得知识、道理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例如:孩子知道了回声的原理,就在作文中加以运用,老师评价为“活学活用”;我们读过《餐桌上的礼仪》后,孩子吃饭时不再用筷子乱点,大人不上桌孩子不再先动筷子了;读过《“粗心的”妈妈》后,孩子睡前脱得衣服不再乱放,而是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枕边。她还尝试着自己写一些小故事、小诗歌,例如:励志类的《小乌鸦蓝莹莹》、改编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写题材作文她可以信手拈来。
三是自主读书阶段。常琳上二年级后,我们对她的读书就不再限制了,只要内容健康就可以了。有了我们的鼓励,孩子的阅读量不断增大,《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儿童文学》等等,包括成人的《特别关注》、《读者》,只要她感兴趣就行。例如:《红楼梦》一书中她最喜欢史湘云,因为史的为人大气豪爽;《儿童文学》中一篇文章“小耳朵”的命运是因为他的懦弱造成的。这些都是孩子读书后的感想,在书籍的潜移默化下,现在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观点会让我们不敢小觑。
读书的过程不是短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马拉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到底。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要伴随人一生。让我们与孩子共同读书,享受读书,共同成长吧。
辅导孩子读书的体会
——与孩子一起读书,快乐成长
首先非常感谢幼儿园能给我们做家长的这个机会,让我们能静下心来与孩子共同享受亲子时光,使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的,我也是在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说到教育孩子读书的经验,我们也是在一边走一边摸索,在这里我只能用一些平实的语言,记录一下孩子的读书的经历,与大家交流:
首先,家长要重视阅读,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记得我大儿子小时候,家里的亲戚朋友经常会给孩子送书。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时间,他特别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和有关恐龙的书籍,这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许多的自然知识,让我得到了重要的启发,在孩子周围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现在有了我的小儿子武文杰后,在幼儿园老师的推广下,我更加意识到陪孩子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其次,家长要支持阅读,尽量陪同孩子买书,订阅杂志,尽量每周抽出时间陪孩子到图书馆、书店,让他感受图书馆的氛围,买书也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孩子是天真的,他也是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书,而且我会同时为他挑选一本适合他看的书。最后,家长要陪同阅读,重视睡前阅读。每晚睡前,我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自主选择,陪同孩子一起读,当孩子读得好的地方,进行鼓励,读完后再让孩子讲一遍。从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最后祝我们学校越办越成功,年年有精彩。谢谢大家!于卓元家长孔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