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 录入者:nmsm_kjx | 时间:2007-07-02 07:36:53 | 作者:nmsm_kjx |来源:本站 ]会计专业是学院办学历史较长,在自治区高职院校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之一。为适应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能更好为我自治区经济建设服务,会计系成立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系副主任王艳云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会计专业教改实验。在一年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有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提高,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落实和实现。现就进行教学改试点以来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组织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会计系制定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订了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05、06级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目前《成本会计》课程已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已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会计专业已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在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中,由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学院及系部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通过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点带面,从而提高会计类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改革,教学大纲也相应地进行了修订,针对调整过的课程和新增加的课程,特别是一些课程的内容变动较大的课程,都制订了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使之与教学计划配套。
5、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高会计职业教育能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教师都开发了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教学管理
采用院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模式,学院与会计系都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进行
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每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教师日志、学生课堂日志、学生反馈意见汇总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较为完善的规范条例,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推动专业试点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师资建设
(1)培训提高。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搜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
(2)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已聘请了3名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会计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3、校内实验室建设
会计专业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实验教学的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用具及实验资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2006年5月重新调整了会计电算化实验机房,全部配置了新的计算机,使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4、校企合作情况
为了使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使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符合实际,同时为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帮助以及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已与内蒙用友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将会有更多的内容。
5、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加强会计类相关专业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指导会计类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使会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面向工作实际,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会计系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由本科院校专家、会计行业管理部门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为今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了支持。
6、教科研成果
学院和系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学院颁布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成果奖励办法,在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会计系现已立项3个科研课题,其中自治区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目前正在进行课题的有关实施。由会计系教师参与完成的“打造专业品牌,创新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成果自治区首届教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7、学生素质情况
(1)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会计系每年定期举办各种为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型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各种文体活动等。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2)就业指导和就业情况
学院和会计系都充分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自上而下,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从系主任、副主任,到教研室及各专业教师,都积极投身到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中,大家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06级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5%。
(3)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和会计系非常注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第一手资料。从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情况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工作勤奋、业务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
会计系
2006年12月
第二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经济与管理系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较长,在我院校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之一。为适应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研室成立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张学军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会计专业教改实验。在一年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有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提高,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落实和实现。现就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组织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制定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订了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08、09级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
计划及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基础会计》课程已于2008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由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学院及系部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点带面,从而提高会计类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改革,教学大纲也相应地进行了修订,针对调整过的课程和新增加的课程,特别是一些课程的内容变动较大的课程,都制订了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使之与教学计划配套。
5、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会计职业教育能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教师都开发了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教学管理
采用院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模式,学院与我系都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每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教师日志和学生反馈意见汇总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较为完善的规范条例,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师资建设
(1)培训提高。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院以及系部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搜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
(2)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已聘请了2名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会计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3、校内实验室建设
会计专业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实验教学的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用具及实验资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2009年8月重新调整了会计电算化实验机房,全部配置了新的计算机,使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4、校企合作情况
为了使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使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符合实际,同时为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帮助以及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已与 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将会有更多的内容。
5、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指导会计类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使会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面向工作实际,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专门系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由院校专家、会计行业管理部门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为今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了支持。
6、教科研成果
学院和系部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学院颁布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成果奖励办法,在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
7、学生素质情况(1)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我系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为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型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等。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2)就业指导和就业情况
学院和我系都充分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自上而下,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从系主任、副主任,到教研室及各专业教师,都积极投身到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中,大家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和我系非常注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第一手资料。从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情况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工作勤奋、业务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
第三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
经济与管理系会计专业是我院办学历史较长,在我院校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之一。为适应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研室成立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张学军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会计专业教改实验。在一年多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有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提高,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落实和实现。现就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组织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制定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订了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会计
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08、09级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
计划及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基础会计》课程已于2008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由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学院及系部在政策、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点带面,从而提高会计类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改革,教学大纲也相应地进行了修订,针对调整过的课程和新增加的课程,特别是一些课程的内容变动较大的课程,都制订了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使之与教学计划配套。
5、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会计职业教育能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教师都开发了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教学管理
采用院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模式,学院与我系都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每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教师日志和学生反馈意见汇总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较为完善的规范条例,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师资建设
(1)培训提高。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院以及系部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搜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
(2)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
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目前已聘请了2名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会计专业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3、校内实验室建设
会计专业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实验教学的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用具及实验资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2009年8月重新调整了会计电算化实验机房,全部配置了新的计算机,使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4、校企合作情况
为了使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使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符合实际,同时为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帮助以及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已与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将会有更多的内容。
5、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指导会计类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使会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面向工作实际,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专门系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由院校专家、会计行业管理部门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为今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了支持。
6、教科研成果
学院和系部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学院颁布了一系列的科研学术成果奖励办法,在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教研。
7、学生素质情况
(1)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我系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为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综
合能力的大型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等。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2)就业指导和就业情况
学院和我系都充分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
作,自上而下,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从系主任、副主任,到教研室及各专业教师,都积极投身到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中,大家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和我系非常注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第一手资料。从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情况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工作勤奋、业务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
第四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和我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特制定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二)、我校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三)、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1)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企业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
(2)我国经济建设与管理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当前,企业管理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企业管理急需大量的初、中等应用型人才。
(3)本专业已有20余年会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及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
根据上述的改革出发点,确定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初、中等型应用人才,服务于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承精神文明、开启人类智慧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和生命。要坚持我校的发展方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 1
念,努力培养道德高尚、教艺精湛、为人师表、“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2)通过引进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力推进硕士化建设,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均为本科生,争取三到五年的时间形成以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推行“双师型”教师制,目前,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100%,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
(3)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们制作、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与水平。所有的教师都要能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引进教学课件、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时数应达总课时数的30%,均应为自制教学课件。编制电子教案,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4)以技能大赛与学生技能技能抽考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深入地开展会计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活动。
2.教学文件建设
认真调研,仔细推敲,科学地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各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对每一个专业定出主干课程和核心技能,加强它们的地位;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对每一门课程的每一章都必需有明确的教学、教学要求,提炼出教学重点。不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盲目强调课程的深度与难度。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变成本专业的“压缩饼干”,应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它们是: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引导教师逐步做到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尽快建立实际操作、模拟和仿真三个层面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通
过改革,实现实践性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无缝连结。根据可预见的岗位群的要求组织教学。同时强调要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启发式教学。继续实行开放式实验改革。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
4.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
(1)添置、更新仪器设备。重点是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2)自制部分实验装置、模型、示教板。(3)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提高利用率、完好率。
(4)在基本技能训练完成后,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手段强化训练,提高实践训练效果。
三、建立适应中职教学特点的教学规章制度
为与我校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接轨,制定好本教研组的教学制度。先期制定如下制度与规划:
1.教学改革规划 2.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3.教研室活动制度
4.备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含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与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
5.试讲制度
6.听课与教学观摩制度 7.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承精神文明、开启人类智慧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历史责任。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论,努力培养道德高尚、教艺精湛、为人师表、“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因此,本教研室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应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主要位置。主要措施如下: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适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以良好的氛围引入一批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2、从企业引进具丰富实践经验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教师。
3、为了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提高教学、教研与科研的水平,安排教师赴外地进修,一年内再派一名教师赴外地进修,每年参加会计继续教育。
4、建立培养和引进学术带头人的良好机制,造就出在省内同类专业学科中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产生出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大力推进“硕士化”工程建设,鼓励所有的非硕士学位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力争在三年内建立一支以硕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5、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第一线锻炼,跟踪生产一线技术,提高实践技能;既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有会计师系列职称或中、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开发工作。
6、加强与国内知名校、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学科建设。
7、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积极撰写科研、教研论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8、逐步做到熟练掌握、科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二年内,所有教师都要能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数应达总时数的30%,其中要有一定的自制课件。
9、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应有两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其中一名应为副高职称)作为导师,予以较长期(三年)的指导。
五、教研组活动制度
(一)、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按照学校安排,坚持政治理论、时事政策、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学习。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理论、教研科研、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检查等情况等的研究与交流活动
3.召开组内会议,研究和处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4.教研组活动应安排一定次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及教学观摩活动。
(二)、教研组活动的时间
1.政治学习、班主任工作等会议按学校有关规定对待。2.教学研究活动每星期开展一次。
3.学期初、期中、期末各召开教研会议,特殊情况随时召开。4.每学期本教研组公开课(研究课)举行1-2次,所有教师参加,并应积极开展研讨,保证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的质量。
5.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及教学观摩活动不少于10次。(三)、有关事项
1.教研组活动应有记录,认真填写本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本。2.每一学期第一次活动重点讨论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的计划。3.每一学期最后一次活动主要议题为本学期教研组活动总结。
六、备课制度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备课采用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形式。
(一)、教师个人备课包括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及其教法,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等。教师备课要依据经批准的学期授课计划进行,不得随意增删内容,要严格按计划拟定的讲课、实验、习题、测验等环节进行教学(特殊情况应经教研室主任批准)。教研组组长应对每位教师执行授课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集体备课主要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统一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研究教材的内容的处理,确定重点、难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集思广义,探讨、交流教学改革经验,统一教学进度。集体备课以教研室为主,每学期不少6次。
(三)备课中要求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做好准备,规定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学时数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30%,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自制课件。
(四)教案的内容应包括:课题,教学目的、方法,学法指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过程等,习题、思考题等,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准确,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清楚,教学程序合理,授课时间分配恰当,作业及思考题适量。书写规范,提倡采用电子教案的方式。每一次课(二学时)的教案均要用首页。教案颜面应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填写,做到完整、规范。教案不合格者不得任课。
(五)教研组组长应对本教研组教师的教案及备课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送交专人负责检查,每学期开学前对每位教师所任的每一课程的教案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间报告学校教学处。教研组应配合学校和教务处的抽查或全面检查。
(六)每学年举行一次教案评比,优秀者推荐到学校参加评比。
七、试讲制度
建立健全试讲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措施之一。
(一)把好进口关。对符合中职教师及拟任课程的条件,拟进本教研组担任教师者,应认真组织试讲。教研组应积极配合教研处、教务处及本组有关部门开展新教师的试讲工作。
(二)对于新教师的试讲,一方面要注意考察试讲者对拟任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的实践技术水平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其对拟任课程教学 6
大纲的理解及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试讲者的普通话水平也要求达到二等乙级的水平。凡试讲未获通过者不得担任教师工作。
(三)对拟任新课的教师,教研室应组织试讲工作,并将试讲情况报系批准。凡试讲未获通过的教师不得担任新课。
(四)试讲的具体要求参见《听课与教学观摩制度》。
八、听课与教学观摩制 度
开展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是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设优秀教师队伍而不可缺省的途径,是促进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使这项活动能不断地坚持下去,特制定本制度。
1.每学期教研组组长参加听课次数的最低要求是: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次,对本教研组任课教师不少于10次,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
3.每学期教研室至少组织2次教学观摩活动,并应开展研讨,交换意见,以利相互取长补短,保证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的质量。
4.每学年由教研组组织一次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通过观摩评比奖励优质课竞赛的优胜者,推荐至系、院参加评选。
5.除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外,听课不通知本人 6.所有听课和参加教学观摩的教师均应填写听课评价表,并将听课评价表保存好,教研组还须填写听课记录一览表。
7.教研组应及时将听课评价表及听课记录一览表统一收齐并归档。
九、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优良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1.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与依据。
2.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的力度,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和管理领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为教师职务评聘,教师工作量酬金的合理发放,评优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评价对象
凡受聘于本教研组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及实验实习教师,包括所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三)、评价项目及内容
本教研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5个方面。每个项目的考核见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教研组负责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检查内容应包括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加强对毕业生素质的反馈调查工作,以利及时掌握相关消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研组分学期对每位教师按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分别进行考核,得出每个项目的考核分数,并按下列方法确定每位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总评分:
总评分=每个项目的考核工作分为学生测评、教研组考核、考评、领导小组审核3个部分。
1.学生测评
(1)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在教学考核表上对任课教师测评打分。(2)参加测评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授课班级人数的50%,否则测评结果无效。
2.教研组考核、考评
(1)分别召开学生和教师教学工作坐谈会,听取各方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查看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并结合日常教学情况。(3)查看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3.项目总评分的确定
学生测评得分占40%,教研组考核得分占60%,按以上比例合成教师某考核项目的最后得分。
5.领导小组审核
考核领导小组审核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材料归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将考核结果及时与本人见面。
(五)、考核时间
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每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考核,具体时间由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于课程结束前进行考核。
(六)、考核等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85)、良好(76-84)、基本合格(60-75)、不合格(<60)4个等次,优秀率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5%。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评为优秀 1)有无故旷课现象;
2)一学期迟到或早退3次及以上; 3)出现一般性教学事故;
4)事假累计超过一星期,病假累计超过二星期;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不称职: 1)考核总分在60分以下;
2)职业道德差不能为人师表,有较严重的教学事故; 3)一学期累计旷课10课时及以上; 4)一学期迟到早退15次及以上; 5)当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者。
第五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
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2009-2010年)
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计划。改革目标的调整,势必要对现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等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系教学改革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教学改革的领导机构及职责
为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成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胡云鹏
成员:杨玄烨 张学军 张颖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管理与实施。
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
质量,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努力打造成为院级品牌专业。
(二)改革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建立起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技术进步的要求,并与会计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使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与创新、发展能力领先本区同类院校水平,并以此提升会计专业及学院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办学影响。
三、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强化专业基础,提高人才质量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植根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的要求,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要及时吸收和借鉴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进行科学规划,实施整体推进
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涵盖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模式与管理制度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符合专业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
(三)突出课程重点,强化专业特色
通过优化课程设臵与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突出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技能训练,通过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做到学校与就业环境“零距离”。
(四)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打造品牌
专业教学改革应着力将会计专业办成我院乃至我省的品牌专业,为此必须充分利用我院会计专业长期办学所积累的办学实力与办学经验,同时集中校内优势资源,特别是优秀的师资,实施灵活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教学设施、实习实训条件的先进性,加大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使会计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影响不断扩大。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通晓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现代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高技能性会计人才。
(二)专业特色
侧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具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教学环境尽可能仿真,做到学校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环境“零距离”。
(三)课程设臵与教学要求
1、课程设臵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加强基础,扩大专业课程口径,增加技能模块比重,使学生能够适时地、主动地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从而构建科学、优化、合理、循序渐进的会计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先进性,根据学科发展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及能力的要求,及时、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整合、归并有密切联系的交叉、重复内容,减少课堂讲授学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3、教学方法
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灌输式”的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大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的特质。在课程设臵上,体现在理论与业务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理论应用和实践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务操作、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能力培养方面,积极倡导学生参加校内试验、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将实践项目的考核纳入教学管理。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
(一)制度保障
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有条不紊、细致严密的组织工作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步骤,而落实工作是否到位是教学改革的直接保证,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有制度保障,需要建立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体系。
(二)组织保障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院系两级的统一领导下,由会计教研室教师参与组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管理与实施。
(三)师资保障
为保证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我系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除校内专业教师外,还特聘校外兼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确保教学改革具有优秀的师资。
(四)资金保障
建议学院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条件、教材、实验条件等方面增加经费投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经济与管理系
会计物流教研室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