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6: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篇: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

2010-2011学年低段语文教研组 关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

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学校教育,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着全新的理念。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针对本教研组成员教学特点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为了促进我们低段语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本组成员:马宝娟(低段语文教研组组长)、徐颖、何燕、邝晴、徐辉、任晓军等

二、工作目标:

1、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负责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

3、要转变课堂上角色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州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4、要转变师生关系马宝娟

教师要正确看待今日的学生。当今的学生: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要以人为本。师生应是教学合作的伙伴,师生应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共同切磋,教学相长。学校本身是一种服务行业,在为社会、为家长、为下一代、为祖国的强盛服务中教师的微笑致关重要。微笑是教师一种高修养,是一种高境界,是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对自己课有必胜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感到称心的表现。

5、要把“失败为成功之母”转变为“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在教育上要转变。老是失败,会让学生丧失自信。

批评过多,讽刺挖苦,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鼓励、表扬会给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功”。不要光找学生缺点。心理学认为:当外界的剌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能良性循环。

6、要转变职业理想观念

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教师应作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并将此当作自己奋斗目标。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要当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不能急功近利,不得浮燥,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奋学习,辛勤耕耘,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辈子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而追求,争取实现先念书,后教书,到最后写书,这样每一个教师所羡慕的美好愿望。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

2、加强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牵头组织好评课活动。

3、督促各位教师做好认真备课,上课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上课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严把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家校联系工作常抓不懈。

6、课间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马宝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为了提高高段语文教师业务水平,加强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本组成员:马宝娟(低段数学教研组组长)、徐颖、何燕、邝晴、徐辉、任晓军等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为新课程改革构建“航标灯”。

2、狠抓教学常规,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保驾护航”。

3、加强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开展整合教学。

4、扎实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

5、狠抓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6、加强语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

2、加强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牵头组织好评课活

动。

3、促进和监督各位教师做好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上课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严把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间进行论文的交流与探讨,加强彼此的理论水平,开展教学设计活动,让每一个教师拥有一个展示自己智慧的平台,促进教学设计的发展,使之更加合理化,多元化,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和发展。

四、工作进度安排:

九月:

1、教案检查。

2、组织本组成员认真听、评“国培”教师汇报课及二、五年级公开课。

3、加强开学初的家校联系工作。

十月:

1、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

2、组织本组成员积极参与新任教师公开课,为本年级公开课做好准备。

3、期中考试、组织中段数学教师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

十一月:

1、提前为家长开放日活动做准备。

2、认真听、评科任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督促新任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训练。

3、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

4、积极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

5、组织本组成员认真上好公开课。

十二月:

1、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

2、参加教师业务考试。

3、加强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一月:

1、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2、制定本学期低段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个人 关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

立足学校教育,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着全新的理念。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针对本教研组成员教学特点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为了促进我们低段语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负责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

3、要转变课堂上角色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州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4、要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要正确看待今日的学生。当今的学生: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要以人为本。师生应是教学合作的伙伴,师生应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共同切磋,教学相长。学校本身是一种服务行业,在为社会、为家长、为下一代、为祖国的强马宝娟

盛服务中教师的微笑致关重要。微笑是教师一种高修养,是一种高境界,是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对自己课有必胜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感到称心的表现。

5、要把“失败为成功之母”转变为“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在教育上要转变。老是失败,会让学生丧失自信。

批评过多,讽刺挖苦,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鼓励、表扬会给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功”。不要光找学生缺点。心理学认为:当外界的剌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能良性循环。

6、要转变职业理想观念

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教师应作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并将此当作自己奋斗目标。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要当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不能急功近利,不得浮燥,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奋学习,辛勤耕耘,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辈子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而追求,争取实现先念书,后教书,到最后写书,这样每一个教师所羡慕的美好愿望。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

2、加强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牵头组织好评课活动。

3、督促各位教师做好认真备课,上课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上课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4、严把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家校联系工作常抓不懈。

6、课间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2011年9月13日

第二篇:浅谈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厦铺小学

程胜男

通过阅读和学习张力载写的《转变教师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策略要点》,再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感悟,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需要用有全新的思想来指导。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所以教育观念对任何学段的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和统率作用。在那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新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很难适应新课程并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彻底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自古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几乎已经成为教育定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就需要教育的不断更新,所以这种固有的模式也应该要逐步改进。因为传统的教学课堂注重的是传授知识,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机械,呆板的,只能靠死记硬背,套题型完成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很难培养培养出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高素养的学生。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绝对优势,也能让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不断的提高。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老师的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转变,由“匠”转变成了“师”,真正突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禁锢。

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是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育观念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握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会从根本上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首先,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要求决定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适应新课本的教学要求。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第三篇: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 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

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 “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二、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

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总结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底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就没有基本认识,甚至连基本的技巧、方法都不懂,教育教学工作就没有什么收效。因此,本学期,我校加强教师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教师的理论意识

我们把学习的时间、形式、内容等列入学校工作规划,要求做到学习制度化,在学习中,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教师研讨相结合、外地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力求探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

二、通过建、定、带、引、激等方法,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1、建——即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会,严格学习考评,学习前先点名,要求每位教师理论学习做到六个有:有学习计划,有主题内容,有中心发言,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有总结提高。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强化教师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2、定——即定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根据各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和教育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每位教师在学习中。

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例如: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将把素质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课程的开发,将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挑战: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将摆上日程,必须在增加投入与开拓中小学生能力、素质上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必须解决连串的新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础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上的重大措施,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校扩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决策外,在微观上,还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建设一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教师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我认为: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3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属于同社会存在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就像恩格斯说的,观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活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的看法,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系统。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先导。

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也已被教学改革的实践部分所充分证明。如果教育观念不改变、不更新,一切将难以取得好的突破。

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首先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观念转变紧迫性也是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

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随着对教师素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把教育观念放在教师素质结构的首位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意识。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与学习之间常出现矛盾,科研能力不足,学习力不强。这是因为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同伴互动,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工作。教师群体的文化对教师的专业成熟也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在讨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时,不少人倾向于将教师的学习定位于个体学习,忽视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这种缺少互动、缺少组织内外知识交流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习资源的局限性、学习方式的单一性,进而造成教师心智模式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形成学习团队,通过团队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来共同提升,减轻教师个人的负担。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只有当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化实践是以学校这一组织为背景,以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时,才可能打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开放而非封闭的情景性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4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关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2.转变思想观念演讲稿

3.关于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4.非重点中学关于转变办学思想的实践报告

5.教育思想总结

6.关于思想教育会的讲话稿

7.关于王安石的简介与教育思想

8.教师关于安全教育个人思想总结

9.关于教育活动的思想总结

第四篇: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心得体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例如: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将把素质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课程的开发,将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挑战: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将摆上日程,必须在增加投入与开拓中小学生能力、素质上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必须解决连串的新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础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上的重大措施,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校扩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决策外,在微观上,还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建设一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教师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我认为: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库甫尔别克 2011-12-25

第五篇: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门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开始了幼教的新探索。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幼教界一直都没有停止这种探索的脚步。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国幼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幼儿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重大的转变。我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

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当然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下载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11教研组转变教育观念(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五篇模版)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从现状来看,相当一些地区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教师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相当陈旧,农村教师必须切实......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适应课程教材改革 ──浅谈对实验教材的理解及实验中的一些做法 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有幸参加了三水市的第一批数学课程改革实......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记怀安乡驿城小学教师陈建民陈建民,现年36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3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1月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至今已工作17年。在这17年里中......

    转变劳动力观念

    标题:精益管理,转变劳动力观念作者:余伟辉摘要:在中国,劳动力不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源,劳动力已经从过去企业挑工人的买方市场变成工人挑企业的卖方市场。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用工......

    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2017年9月13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我们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部编新教培训。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

    转变家长观念

    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间接地影响教育质量。我校周边随着经济的活跃,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自农村,素质参差不......

    转变教学观念

    实践证明,新课程最大的难点是观念的更新。那么,作为今天的教师,该更新哪些观念呢? 厦门教育学院章立早同志专门从事教育干部的培训工作,在和基层教育一线的教师和干部接触中,他发......

    谈谈教育观念的转变(精选5篇)

    谈谈教育观念的转变 梅河口市第一实验小学 吕荣 有人曾说,我们一些老师的教育是用昨天的观念和方法来教今天的儿童,让他们去适应明天的生活。这个过程本身就不适应,然而我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