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深刻内涵
认真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深刻内涵,把用雷锋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落到实处,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要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始终
雷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而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在于奉献。人民教师工作分不清上班下班,承受着太多的不应该承受的社会压力;它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它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孜孜以求,能耐得住寂寞,能甘于苦涩、勤于思考、乐于单调。这就需要教师正确面对或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矛盾,以事业的发展为重。这也决定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教师的“蜡烛”精神也正在于此——乐于奉献。只要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始终,才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要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那样“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像雷锋那样具有热爱他人的精神境界,即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师爱的本质是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心实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和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弃成见,克服偏见,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那样热爱学生。
三、要让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教师的“严谨治学”的实践中得到贯彻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他以他著名的“钉子”精神,靠挤劲和钻劲一点一滴地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知识。我们广大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成为读书育人的“名师”、“大师”,就需要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我们的严谨治学的实践中得以贯彻。“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求精、求实、求真、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自身修养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可见,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严谨治学就要发扬雷锋那种“钉子”精神,只要把雷锋的钉子精神落实在行动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而不是浪费在麻将桌旁和无聊的闲谈中,才能真正体现一位人民教师的真我风采。
第二篇: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
真领会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中央政治局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审议通过惩防体系五年规划、巡视工作五年规划,还把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列为集体学习专题内容。总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我们党建设好。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总书记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正是因为一以贯之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当前,我们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了,全党素质提高了、本领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不放的重大工作。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思想建设是根本,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分别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而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既为党的建设提供纪律和作风保障,又反映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腐败是社会毒瘤,必须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总书记告诫我们,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由“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总书记用社会毒瘤、生死存亡、亡党亡国、严峻复杂、不堪设想、霸王别姬这样的词,就是要求全党深刻认识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教训,下最大气力解决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必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他强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腐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许多社会都有,不可能完全消灭干净,但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与之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廉洁政治这个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严明党的纪律,完善体制机制,狠抓作风
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坚决维护党的肌体健康。
政党不是“乌合之众”、不是“私人俱乐部”,必须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总书记以苏共为例,印证严明政治纪律的重要性,他强调,“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欲言,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红线。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八项规定”落实。总书记指出,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总书记告诫全党,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他反复强调,“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这番话朴实无华、掷地有声,向全党展示了加强作风建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
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也是总书记关于惩治腐败的一个鲜明观点。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总书记强调,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针对监督中的薄弱环节,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对于如何加强监督,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书记还充满感情地说,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监督的意义、理念、重点、途径,发人深省、感人肺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自觉践行,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总书记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要
尽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要在制度的严密性上下功夫,要紧一点,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来真格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来保障和巩固工作成效,切不能“牛栏关猫”。要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总书记不仅十分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而且明确指出要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他反复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例外;法律需要人来执行,如果执法的人自己不守法,那法律再好也没用。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制度观念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域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必须以此来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理想信念坚定是衡量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书记用“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软骨病”“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这样的词句和“六个是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
清正廉洁,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必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一个是必须“拒腐蚀、永不沾”,一个是必须“深入进行下去”,充分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如果不这样抓,就会像总书记比喻的温水煮青蛙那样,小病就会拖成大病,病在表皮也会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从重大意义到理念思路,从目标任务到具体举措,从严格监督到关心爱护,从基本原则到方式方法,可以说系统全面、内涵丰富,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情理交融、语重心长,给人以启迪与震撼。其中包含着对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深刻分析,包含着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认识,包含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忧党兴党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理念,体现了正人先正己的人格魅力。总之,这些重要论述既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又从战术角度予以谋划,既体现了视野的广度、又体现了思想的深度,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针对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本文系赵洪祝2013年12月4日在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第二期研讨班上专题报告的第一部分,发表时有删节)
第三篇:“七一”讲话_领会精神实质
学习“七一”讲话 领会精神实质
——学习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提纲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共分九部分,1.4万字,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对党90年来的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二是对党面临的情况和考验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要求;三是对今后一段时间党的工作进行部署。如用数字来概括,即为“三三、四四、五五”。“三三”就是三件大事、三大成就;“四四”就是四个根本点、四个考验和危险;所谓“五五”就是五个必须坚持、五个坚定不移。《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一、“三件大事”——开启民族进步的新纪元
《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0年伟大历程,90载峥嵘岁月。从中国共产党90年“三件大事”中可以看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唯有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强民富。正如总书记所说,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二、“三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阐释
《讲话》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这就是特色。何谓特色?就是同中立异,同是基本,异是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的实现,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就不能成功,中国的发展必须走独创之路,复制与模仿他人根本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冶国之道,才是马克思主义最佳的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思想是火花,理论是燎原之火,实践就是探索火花的存在状态。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存在价值问题,我们中国人的全部尊严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才实现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升华,它指导我们如何解决发展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怎么发展却是硬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成就足以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是我们在长期而广泛的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它的优越性更能凸现出来,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层面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两个前提”及“五个有利于”重大意义。这是过去所没有的,它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三、“四个坚持”——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
《讲话》在总结党9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得出了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既是对90年来党保持先进性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党今后继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主要讲的是发展的观点。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的先进性的标准和条件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善于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结合起来,与基层党建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行动上的先进性。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主要讲的是群众观点。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最终动力。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理应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要求,无论是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把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群众在党领导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持续得到更多的实惠。
“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
主要讲的是人才观点。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事业成败、唯在得人。要坚持党管人才,确保人尽其才。要坚信人人皆可成才,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把本地区本单位打造成积聚人才的“洼地”、人才发展的“福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将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主要讲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观点。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保持党的纯洁性。应该说,我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优秀的、先进的。但是毋庸讳言,党内还存在一些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如果不严肃处理这些人,会影响党的纯洁性,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会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要按照组织规定和司法程序坚决处理。对于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只有及时处臵这些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才可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才可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四、“四种考验”、“四大危险”——标明党面临的新形势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讲话》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是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真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聩。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判断和警醒呢?这是因为: 一是充分体现了我党高层的清醒认识和忧患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高层直面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信心。九十年来,我党一直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保持对现实和未来的清醒认识,从而一步步茁壮成长。今天的这个认识,正是基于对现实和未来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正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强烈意识,正是一种自信与勇气,相信我们党有能力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与困难。
二是说明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十分严峻,已经时不我待。任何一种考验或危险,如果解决得不好,都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每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而由利益调整和民生建设滞后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更显尖锐和多发,由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引发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大障碍,信仰缺失、道德崩溃等等,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是说明了加强党的建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都是针对执政党本身所提出的,都是需要执政党首先予以解决的。概括来看,四大考验关乎“发展、改革、稳定”,四种危险关乎“信仰道德、先进性、群众性、廉洁性”,而这些都是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的,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始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才能永葆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一切现实问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五个必须坚持”——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既是我们党90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也呼应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现实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论创新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为此,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通过学习,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本领,从而开创新的事业。
二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把握人才集聚规律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而要选拔人才,必须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德”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干部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部分人甚至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而能否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所以,这就决定了,在人才的选拔上,“德”不能不放在首位。集聚各方英才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及时发现、合理使用优秀干部,培养造就年轻干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人尽其才的广阔空间。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讲话》强调:“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密切党群关系,《讲话》还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首先,从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其次,从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求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再次,从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目标定位上,要求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讲话》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高度,要求全党对腐败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反腐败的鲜明立场和重大决心。
五是“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制度建设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来推进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针对党内存在的“一把手”腐败和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现象,以及一些党员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涣散、制度执行乏力的现象,《讲话》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些话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六、五个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部署
《讲话》用了五个“坚定不移”指明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方向,同时也彰显了我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一是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事实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继续推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二是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可见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才能为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们仍要继续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准确把握住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为我国面临的各种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又好又快的推进经济建设指明道路,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臶。9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又带领人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不断进步的正确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完全适应的地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有不完善、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按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使政治建设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从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四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臶。我们党历来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回首过去,大国崛起要靠文化;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靠文化。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同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让文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五是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教育是公民依法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民生的安全网,医药卫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走共同富裕道路等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其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使“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和谐社会建设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已经取得成果也会失去。再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还会不断出现。努力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讲话》结束时,总书记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四篇:总书记来闽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是什么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干部群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机遇意识,牢牢把握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抓住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指导、推动福建加快发展的宝贵良机,乘势而上,积极作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抢抓机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八闽城乡的每一个巨大变化,海西建设的每一次长足进步,无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今,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和国务院《意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机遇稍纵即失,发展时不我待。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既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全面指导,更是对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强力推动。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看到成绩,也看到差距与潜力,增强信心,增强紧迫感,以强烈的责任心,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敢于突破,勇于超越,勇于先行先试,使推动发展的视野更宽,办法更多,胆子更大,步子迈得更快。只要是有利于发展,一切创新、创造,都应大力支持,都应大胆去试。
抢抓机遇,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对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紧密联系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细化完善工作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当前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做好规划,科学确定平潭开放开发的功能定位,务求在先行先试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快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思想是否解放,解放到什么程度,最终都要看行动。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必须立足真干实干,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求真务实,改进作风,真正树立“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是真本事”的理念,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而不是一级说给一级听,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工作重
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敢于负责,敢抓敢管,认真履职,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胡锦涛总书记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寄予厚望,对我们既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嘱托。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动员和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中实干真干,拼搏进取,把福建发展好,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好,让党中央放心,让总书记放心。
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历时已有一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那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就我省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我省资源禀赋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转变刻不容缓,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形势要求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有时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下大决心花大气力调整结构、优化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壮大实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加快转变就要积极突破。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又要把握重点,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时提出的“五个着力”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围绕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最大限度发挥投资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密切跟踪国际产业的发展方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善于扬长避短,切实把我省生态、港口、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我们要把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开展自主创新,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构建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环境。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做好“三农”工作,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特别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好,发展才能持续。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精心保护好青山绿水,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活力、动力所在,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国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加强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国务院《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努力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一件大事。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家宝所作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进行专题认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决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已退居次要位臵,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绝不是撇开发展谈全面、偏离经济建设中心求发展,而是要克服过去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强调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而不能彼此分割、各行其是;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共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平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适应。
过去我们讲两个文明一起抓,后来发展为三大文明全面推进,现在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发展包含社会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就必然提出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有了经济的增长、政治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还不够,还必须重视社会建设问题。在推进三大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三大文明建设的成果要体现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上,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又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社会条件,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臶,妥善处理国际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的有机链条。因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功夫下在扎扎实实抓落实上,从而使科学决策转换为各项工作上质量、上水平的实际效果。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公司实际,全面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的开发开放列入国家“十一五”总体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对于天津电力事业和投资公司的发展同样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机遇。
要坚持科学发展,我觉得必须努力做到:
一要科学制定公司发展规划。要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的趋势、经济结构调整部署、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结合天津电力公司十一五规划和公司实际,制定完善公司发展规划。加强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不断完善公司的发展目标,围绕主营业务,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发展重点,做大做强主营和核心业务。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以创新性的工作开辟未来,充分利用天津以及电力公司等政策优势、地域优势、功能优势、资产优势,创新进取,立足长远,推进公司各项工作拓展与开发。加强公司的内部职能型业务能力,努力拓展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利用率。充分利用公司在机制、文化和人才上的优势,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员工培训与岗位技能教育,加快培养一支企业家队伍,使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健全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奖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培养员工的事业成就感,实现人才的保值增值,创建良好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聪明才智,使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促进工作的高效开展。要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发掘和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把握在发展中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和完善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五大管理制度体系。要紧紧抓住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实现积累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