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庄中学寿光发言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打造五大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项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健全机制,内外结合,骨干引领,分类促进”的工作思路,以及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我们通过优化管理,打造五大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学校认真落实有关师德建设制度和要求,依法推进师德建设,健全教师专业情意。注重为教师创设宽松亲和的氛围,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以评选表彰“师德标兵” 为契机,挖掘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这是我校在举行师德报告会,我校的贾廷君老师获得济宁市师德标兵。)建立师德考核制度,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工作中,我们注重发现和鼓励教师的优点,激发其潜在优势,使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是我们学校的师德考核制度及师德考核档案。)
二、加强校本培训,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有学者说过:“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提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要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强在职的学习和培训。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师们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为参加学历进修的老师提供了时间上和经费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进修,为考上的教师报销部分费用。
二是每学期组织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增添一批各方面书籍、教育专著等,并订购了一些教育杂志,满足了教师
自主学习的需要。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读至少两部教育专著,并做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本学期截止到现在我们主要要求老师们读了《当堂达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两本书)同时组织教研组、级部、学校各个层面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论坛和评选“十佳读书教师”活动(这是我们开展的教师论坛和评选的首届“十佳读书教师”),这些都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是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教研会议、到先进名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自去年8月份以来来,学校派出100多人次外出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学习。
四是引领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过去,由于我们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和行为上,就是单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发展是比较被动的;当他们对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困难克服不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引领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老师们有了这样事先的考虑和设计,就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有了发展的目标与动力,促使认真分析自己,促进了反思,使自己有了专业发展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了具体的指导和自我监控作用。(这就是我校指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手册》)
三、加强教学研究,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一是支持教师投入教学研究,通过各级课题的申报,教师的科研意识、总结意识、反思意识得到强化,从而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学习观和育人观。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济宁市级立项课题6项。通过课题研究,正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造就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还特别重视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为了引导教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将研究的每一个步骤转化为各种表格和记录单。通过为老师提供问题征集卡、问题分析单、文摘卡片、理论学习纲要、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组成员分工表、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表格,研究过程逐渐规范。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以教研组为单位向所有教师征集小课题,然后由教导处进行审查立项,获得立项的小课题能够获得学校一定的科研经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带题上课”,在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利用平行班多的优势,引导教师们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较中交流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研究课”教学环节一次次修改的行为跟进,不断使研究向纵深发展。学校还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和案例交流平台,展示教师团队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转变思维方式、积蓄研究力量。(1.这就是我校设计的问题征集卡、问题分析单、文摘卡片、理论学习纲要、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组成员分工表、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表格。2.这是我校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探索中开展的小课题。)由于这种小课题研究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小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锻炼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如我校的一位教师,一直任教初中部,去年接手了小学部一个级部的品德与社会课,很不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课堂调控不利,学生没有兴趣,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为此,她经过仔细思考,反思自己,挖掘根源,确立了“怎样让学生喜欢品社课”的小课题开展研究。自己先后学习了多篇相关的理论文章,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
经常邀请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反思。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她教的品社课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爱。
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建立起“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四个层次的教学研讨体系。在个人层面,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博客。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后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和提高。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层面,强化同伴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组织“同课异构”活动。在学校层面,从更高的层面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在学校网站特地为此创办了“时庄中学论坛”,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为了搭建反思交流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情感,自2011年6月开始,全校教师在我街道门户网站——时庄教育网,建立了学校教师的博客群,这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老师们在上面发表博文,学习名家名师的教学经验与思想,交流心得,实现资源共享。当前共有两百余篇博文被推荐或设为精华文章,成为我校博客建设的优秀代表。为保证博客建设的质量,整个过程我们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博客建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成长的最优化平台。)
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搭建名师成长平台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名师,所以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立足学校教师发展实际,建立“名师”培训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实行“名师优先”政策。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科实际,每个学科确立1—3名师培养人,被培养的名师优先参加上级组织各类评优活动,优先参加外出学习和考察,优先购买书籍等。通过“名师” 培养工程,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共有山东省教育先进个人1人,济宁市优秀教师2人,曲阜市
名师1人,曲阜市以上骨干教师20人,曲阜市优秀教师多名。
五、加强校际交流,搭建互动展示平台。
学校要想发展,仅仅着眼于本校的教师资源,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教师发展潜力的深层次挖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而开展校际交流是全面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
我们先后到到滕州洪绪中学、莱州双语学校、宁阳24中等学校进行了校际交流。(出示图片)今年3月29日,我校与寿光世纪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我们两校长期开展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3月30日,在我校进行了五校联谊,同课异构活动。(出示图片)
另外,曲阜市教学开放周已在我校举办了三届。该活动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不仅推出所有学科有代表性的研讨课,供全市全体教师观摩研讨,还聘请了市教研员为每节研讨课做深入的点评指导。同时邀请外校的名师进行“同课异构”。(出示活动图片)
这些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教学思想的冲击,教研水平的提升,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我校教师孔娜在校际交流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样的交流活动,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激起了我奋斗的豪情。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是教师相互坦诚地交流教学经验、方法及技巧,更是教育智慧的沟通,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出示)
总之,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优化管理,增强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提高了教师对专业成长环境的积极回应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有省级优质课执教者2人,济宁市级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执教者12人。同时,每年济宁、曲阜市里举行的教学竞赛,我校都有教师参加,而且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学校的迅速发展。我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济宁市教学示范校、济宁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出示学校荣誉)
第二篇:寿光第一中学汇报材料
落实育人为本
完善课程体系 突出特色办学
实现科学发展
寿光第一中学 李玉明
一、赴北京、上海知名高中考察学习感受
最近,潍坊市教育局组织部分高中校长、副校长到北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四所高中进行了考察学习。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了解了北京、上海高中的教育教学情况,收获很多,感想很多,思考很多。
(一)对北大附中的课程体系、选课走班和学生管理印象深刻
北大附中的课程改革理论、改革实践达到国际水平,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班上课模式,实行学生单元管理,高
一、高二学生纵向组成管理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长负责,不设班主任,无固定教室,只有单元生活活动室。所有课程实行选课走班,开设了大量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成立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从选课、排课到成绩管理全部实行网络管理,客观、直接、先进,解决了在选课走班操作中遇到的选课难、排课难的瓶颈问题,我们在选课走班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另外,北大附中超前的理念、先进的管理、一流的设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北京十一学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北京十一学校,我们不仅在工作上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更体会到李希贵校长对家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1、构建丰富实用的课程体系,充分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了具
担纲,管理学院同时要求各岗位编制自己的管理课程,将岗位管理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课程高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层次以及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并与个人学分挂钩,责、权、利共享。
6、“十一”纲要——“十一”人行动的总纲领。学校的“十一”行动纲要,从学生到老师,从前勤到后勤,涉及全面广泛。在“十一”学校,每个人都能从纲要中找到自己的职责、目标要求和行为准则。对学生有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有自己理想目标的描绘;对老师的职业道德、个人理想诸方面也有细致阐述。正如“十一”学校师生所说,“十一”纲要就是学校的总纲领,“十一”人行为的灯塔和风向标。
(三)华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考察感受
华师大二附中的“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使我们感触很深。
1、百分百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华师大二附中提出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突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才能产生责任感和集体感,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社会,掌握和遵守道德规范。学校明确提出,所有学生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制订了相关评价方案,加强引导,计入学分。
2、百分百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华师大二附中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小课题研究,目标直指当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潜能,这引发我们不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出去的学生总是显得高分低能,我们也有“研究性学习”,但研究的深度、广度,特别是动手研究、真实做课题,显得远远不够。这些差距除仪器设备等资源不足外,重要的在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制度无保障,华师大二附中给了我们行动的指南。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着眼于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良好品行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学校申报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养成教育项目管理办公室共同管理的课题,被确定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
养成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课堂教学主渠道、学生入学系列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全员育人导师制,提高学生自治能力,组建学生社团等,完善学校“三阶段、六系列、三十六层次”养成教育系列工程,组织开展红色激励、绿色健康、黄色平安、黑色警示等“七色”阳光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形成开放性、实践性、师生互动性强的养成教育课程。以课程实施保证学生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和终身发展;倡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
2、以绿色教育统领,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提出了“绿色〃人文〃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绿色”作底子,把绿色和养成予以整合,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文素养素养和科学精神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两列轨道,是构成未来人才大厦的两大支柱。科学与人文应该相融,而且本质上是“和而不同”,既相异又相融,既互动又互补——科学和人文同源同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互补交融则两利两兴,相互对立则两弊两衰。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没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没
4、拓宽优生群体培养渠道,量身定制培养措施。
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对学生个性,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获得理想发展。近年来,我校在优生培养方面成绩优异,自2002年以来,已经有10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成为全国知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在我校已取得清华、北大推荐资格的基础上,我们将适应教育新形势,总结经验,积极拓宽优生群体培养渠道,从品行、学习、意志、习惯等方面制定培养方案,为优生量身定制具体培养措施。通过邀请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同学为在校生作报告,聘请清华、北大学长做在校生成长导师,设立奖学金等措施,为优生考入名校营造最佳氛围,让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5、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2010年我校六名学生被美国和加拿大知名高校录取的基础上,我们与山东大学国际预科中心合作建立了国际教育基地,我们要借助山东大学丰富的国际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传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学校品牌内涵,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实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特色成就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校将不断审视特色办学的质量和品位,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实现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第三篇:时庄街道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时庄街道中学安全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曲教函(2011)19号紧急通知,我校在本月组织学校行政人员对本校校园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并分析当前学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面检查,寻找安全隐患。
1、学校有一小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泊。虽然学校领导和教师反复强调安全问题,但仍有少数学生没能引起重视,做出一些不安全的事情。如:有的同学课间攀爬楼梯护栏;课间在走廊内追逐打闹等。
2、学校地处327国道道路旁,车流量大,车速快,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3、在校门口有小卖部和小摊有不合格经营现象,于学生身心健康不利。
4、我校处在城乡交合处,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很可能造成对我校师生人员的侵害。
5、校门外附近没有公交站牌,每天放学后很多学生在路旁等公交车回家,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6、还有少数学生不足规定年龄骑车,个别学生乘坐“三无车”、上学、回家。
7、学校门口327国道没有过马路的“斑马线”。
8、学校放学时没有交通警察的指晖,只教师在校门口值班。
二、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1、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专门召开领导、教师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利用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及其余场合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并排骑车、不乱穿马路;邀请交警到学校给学生现身说法,利用大量的交通事故的事实,教育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利用光影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溺水、出行反面警示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人文环境建设,落实好《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为规范》等要求,帮助学生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加强学校的值班制度和节假日的护校工作,确保学校安全。聘用校内外人员专职门卫,对进入校园的各类人员,做好登记方可进入校园,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准进入学校校园,对不听劝告的人立即与
派出所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实行24小时无缝隙值班制,值勤领导和教师分工合作,做到重要位置定点值勤,校园区流动巡查;19个监控点全方位覆盖,基本做到无死角。
3、为取得家校合力,我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和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立即停运;坚决杜绝不足规定年龄骑车的学生骑车上下学。
4、针对学校实际,向时庄街道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加强校门口值岗巡逻力度,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和师生安全。
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安全工作一年一个台阶,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时庄街道中学师生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时庄街道中学 2011年11月25日
第四篇:中庄中学汇报材料
创建“绿色学校” 构建文明校园
——沂源县中庄中学“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战略任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广大师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师生做环保的宣传员、绿化校园的美容师,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近年来,沂源县中庄中学以“生态道德教育”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团队活动为抓手,以让每个人都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08年学校被评为淄博市“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品牌学校。现将近年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607名在校生;87名教职工。学校占地35130.5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7平方米。学校按照国家标准装配了两个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以及阅览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及理化生实验室等各种功能用室,2006年建成使用的学生公寓楼共四层、102间,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住宿。2009年投入使用的餐厅是校安工程一期重建项目,总投资 150多万元。教室、办公室都安装了取暖设施。学生一人一桌一凳,教师人手一机,基本实现了初步现代化教学。学校较好的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和环境,为建成绿色生态学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也创造了设施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工作开展过程和成果
(一)领导重视我校自2008评为“生态道德教育”德育品牌学校以来,学校领导进一步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加强师生环境教育,努力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在“生态道德教育”特色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向上一级目标奋进。
1.重新充实力量,组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各学科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做好“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学校把“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写进了、学期各条线的工作计划,并每年单独制订学校计划,实施方案。年初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对照历年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每年总结一次。
⒉深刻领会“生态道德教育”特色的重要性和精神实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学校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的,工作中,我们做到硬环境到位不放松,软环境记载严、细、实。就硬件而言,每个学期都有较大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学校绿化方面投入约二十多万元,使校园内四季都见绿色,三季都有花开、都闻花香,并在绿化带内布置了宣传标语牌,营造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阵地促提高。
为创建绿色学校,我们抓好了三个阵地。
1、整合课程资源,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地理、生物、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撰写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将环境教育体现在教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学校也相应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了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2、将环境教育纳入校本教研和科研的范畴,提升到科学的层面。
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校实际,我校又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摸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环境教育规律,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与环保实践》的研究、实验,总结和提炼出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育策略,开发出一套《沂源县中庄中学生态道德教育读本》。
上述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为环境教育增添了新的助推力,也增强了德育工作和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发自内心地踊跃投身到环保实践当中。
(三)多项活动保实效
实践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坚持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1、开展主题班(团)会、环保知识竞赛、以环保为题材的书画、征文以及小制作展览活动。学校经常性地举行“珍爱生命,关爱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班(团)会;每学期的环保征文、绘画活动更异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尤其是学生纷纷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2、抓住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举行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我校学生都制作展板,上街发放宣传资料。近两年的无烟日前夕,我校都积极发起全校范围内的学生拒绝吸烟签名行动,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3、利用校园宣传媒体,营造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校内的布置设计匠心独运,“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等宣传画、宣传标识随处可见,沂河水质调查等,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思想情操受到了陶冶;团委广播站经常播出环境
教育内容。在这些宣传阵地发挥影响的同时,广大学生轮流参与到宣传实施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情感体验。
4、蓬勃开展环保实践周和文明班级、“环保小卫士”评比。我校一直大力倡导“我为校园弯弯腰”“捡起的是文明、丢弃的是垃圾”,号召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监督管理,我们采取班级小监督员上岗值勤,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示范、督促的作用,并将每班学生的表现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还出台了“环保小卫士”评选标准,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若干名,予以表彰奖励,今年又进一步拓展了活动空间和评比内容,开展了两次“小树认养”活动,通过认养活动,增强“环保小卫士”的植绿、护绿、环境保护责任感。
5、将“环保假日小队”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坚信,将环保教育带进家庭,辐射村居,才是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于是我校坚定不移地把“环保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几年来,假日小队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机关单位,他们拣拾垃圾,清除“白色污染”、非法小广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特别是他们围绕环境污染收集了大量信息,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四)落实经费、严格管理折射校园新颜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地改造校园,真正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自2007年开始,我校按计划铺设了水泥方砖,修建了校园雕塑,粉刷了墙壁;每年购买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最近四年以来,仅绿化费用就相继投入约20余万元。
在环境卫生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室、特种功能室和办公室等场所定期消毒;学校为各个班级划分卫生担当区,落实责任制,每天由指定班级学生打扫,部分区域则由专人负责清扫,校园各处做到“五无”,即地上无痰渍纸屑、墙壁无污
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如今,我校校容整洁,秩序井然,给来校的领导和家长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三、关于未来的几点设想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校经过研究,决定今后要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与创新:
1、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今后的日子里,一方面将聘请更多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开辟更多的校外活动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座谈、讲座、参观、观摩与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在环境教育带动家庭、辐射社区这方面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唤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切实建立起“一带二”、“一促一”新模式(“一带二”即一个孩子带动父母二人,“一促一”即一个家庭促进一个村庄),并力争探索出新经验、新做法。
2、进一步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我校将立足乡土,把握潮流,放眼未来,进一步开发具有“沂源文化”特点与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尽快投入到实施过程之中。
“生态道德教育”、“绿色”德育造就了中庄中学师生的绿色情怀,也为中庄中学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绿色效应。有了这些,相信走在建设道路上的中庄中学,明天会更好!
沂源县中庄中学
二0一一年八月
第五篇:接庄中学业务汇报材料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
——接庄中学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过去的一学年,在教研中心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牢牢把握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放松,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本着“引领教学思想、带动务实作风、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合作精神”的工作思路,深化年级组和教研组纵横两条工作主线,努力建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教育教学体系。负重奋起,自我加压,团结一心,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向各位领导回报交流如下。
三、工作措施:
1、强化教学主体地位,加强教学组织力量。首先,四个级部从平面上分别由三个校长加一个教导主任分别任级部主任,抓好教学日常管理,全面负责日常教学,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学期初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级部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其次,突出教学核心地位,营造浓厚教学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学科互补,强强联合,整合学科力量整体推进。学校要求从校长到主任每人联系一个学科参与到集体备课,与老师们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倾听教学呼声,把管理、教研的中心下移到学科组,本学期我联系九年级数学组。再次,把住教学中心地位,给教学加力。每周召开办公会,倾听级部主任和班主任对教学的意见。不断给教学弱势学科加力,帮助它们解决难题,给他们进步铺路树梯,传授方法,破解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本学年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上做的最为扎实有效。
2、以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契机,开展人人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听评课活动,人人参与评议打分。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稳定了学生纪律,拉动了学生学习。在听评课活动中表现最好的是历史和生物学科组。
3、为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提升和专业成长。为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向校报《教苑新语》投稿,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推进分层教学,重点放在分层辅导、分层作业上。做到教学计划、备课练习、辅导跟踪三区别。坚持周查业务月总结制度。适时召开教学质量调度会、成绩分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作业的有效控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狠抓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小组合作实现成绩的整体提高;以课堂展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课下辅导促进学业的分层转化,以作业落实力求学习的巩固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八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
5、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对教师教学工作全面量化考评的基础上,突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奖惩力度,促进教学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同时评价方案在控制辍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适时召开教学总结表彰会、教学质量调度会、教学成绩分析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隆重表彰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家长会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6、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尝试“以练促学,以考带练”的学习新模式。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少讲精讲,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认真组织好单元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班摸底考试,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教学质量的跟踪分析与调控。在学案编制和使用比较突出的是八、九年级物理和九年级历史。
7、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健康长足发展:每学期初都要举办宣誓大会,领导干部和年级组带头宣誓,教研组长表态发言。以学生集体宣誓为抓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8、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力度实施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工程,特别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了“青蓝结对”帮扶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为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我们已进行了两轮课件制作培训工作,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9、培优辅差真抓实干:建立了师生交流长效机制,建立培优辅差学生档案,重点在考试后的自我评价,培优实行集中辅导与平时重点辅导相结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培优状况及学生的心声。辅差工作要求教师思想重视,情感投入,时间落实,分类评价,及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氛围逐渐浓厚,辍学率明显下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这项工作中,九年级教师落实的相当出色,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
10、重视理、化、生实验教学和音、体、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艺术修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在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第二届初中生创新实验展评活动中,我校学生作品获得山东省优秀创新实验一等奖,本次创新实验大赛展现了接庄中学师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大提升了我校师生创新热情,为我校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做的最好的是生物科实验教学。
11、强化窗口工程,突出毕业班教学。与九年级全体教师签订了合作教学责任书,就教学常规目标、教学研究目标、教学质量目标达成了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恪尽职守勤钻研、同舟共济夺桂冠”为主题的教师誓言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中考冲刺家长保证书,对学生就“抓好学习,搞好生活,关注健康,确保安全”方面进行了教育。
1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师严守学校各项制度,严以律己,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坚决杜绝歧视差生,体罚差生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做到依法执教,文明施教。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教研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牢记教学的中心地位,一如既往的做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的搞好课堂教学,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扬长改短,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