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通过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包括开展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同伴交流与互助的集体备课与评课相结合的常规教研活动、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一课多轮等活动,教师们的学科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交融中达成共识,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校本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我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校本培训实践。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区教研室的专家们到我校指导教学,请有经验的教师通过送课下乡等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几年来,全校的每位教师几乎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领会了许多独自探索所达不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科研制度:日常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教研组、学校乃至上级教研部门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进行深入研究。
在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将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我校参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课题获河北省一等奖。近两年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合作,我校参与了数学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在接受专家组终结验收时,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高度评价,研究的过程也带动了教师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连续参加三届全国教师说课大赛有3人次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4、导师制度:学校建立了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传帮带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实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建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师徒带教、名师培养等制度。为那些已经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的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在对教师提出发展的具体要求的同时,学校承担起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责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5、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比如2010年12月份,学校20位教师参加了市组织的“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支玉恒、于永正、虞大明、刘松、潘晓明等专家的精彩课例,通过活动,教师们受益匪浅。去年年学校派有21位教师参加了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研修班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5、评价奖惩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在学校新课程实施中的促进作用是我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力争通过检查把对教师的考核重点放在“教师能否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能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上”。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从备课、上课、作业、教研、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结合对家长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使教师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五、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注重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制度约束,保证参与。
初期,我们通过外出取经、聘请专家、读书学习等方式使广大教师接受思想、更新理念,但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上。要使每一位教师真正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我校针对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逐步建立了保障教师工作趋于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注重原有骨干的热情保持,学校不断为其搭建各种发展平台,充分发掘其潜能,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作用,保持住骨干不断发展的自信与热情。首先从教研组人员安排上我们比较注意老中青、骨干与非骨干的搭配,通过在教材研讨、听课评课、跨组教研等活动平台中让他们担当主角的方式继续锻炼他们,一方面发挥其骨干带动作用,一方面促使其不断进步。
2.抓准主线,深化校本教研工作。
“阵地前移”,关注课前研究。过去的教研往往推出一节课,大家观看完了课例进行研讨。这样学生无疑成为了实验品,成为了研究的辅助工具,这是与校本教研的主旨相违背的。因此教研组的教研内容“前移”,要求每次教研由教研组长组织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将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除了明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的要求外,语文教学要以读者、编者、学生的身份走进语文文本。数学教学要明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重心下移”,开展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校本校研的永恒话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方向。但是那些所谓的“优质课”在农村学校实际教学中实用价值较低,因而各个教研组以常态课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之后轮流由教研组成员提供课例,同时坚持“讲研结合”授课教师与同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探讨改进措施。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后研讨,把教研的方向直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真正做到了“重心下移。
主题教研,循环跟进。从09年开始,我校便采取循环跟进的方式以“文本细读”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首先,组织老师们系统学习“文本细读”的理论知识。郑爱英主任又结合老师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怎样细读文本”的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以“扎实有效——探究词语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开展课堂实践。首先各个年级组分头选取课文,组织本组教师独立分析文本。其中高年级
组选取了《灯祭》一课进行深入解读,中年级组选择了《吹糖人》,低年级组选了《日月潭》。在各位教师独立解读文本之后,各组又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将各自解读感悟集中碰撞、交流。结束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李会军、徐玉梅、常维静老师先后执教了以上的三节课。每次讲完课,全体教师再集中到一起探讨教师是怎样通过解读词语来解读文本的。三次课例后研讨之后全体教师有对解读词语的各种策略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即:
1、对比诵读,悟得真味。
2、联系上下文,深入词语。3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4、借助图画,直观感悟。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词语教学的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0月份,老师们围绕着中年级组的夏树静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进行了主题研讨。
研读课程标准,观摩名家课堂。在进行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于永正老师、吴正宪等名师的视频课例,并结合课程标准对这些名家课例细细咀嚼,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07年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各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机、方式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校各班已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我校把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进一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们着手建立学校的校本资源。老师们将备课、上课搜集使用的各种资源,制作的教学课件,按照科目及年段整理好放在学校的FTp上。学期末学校对老师们的自建资源进行评比量化。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各位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为今后老师们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上学期,我校已集中建成了冀教版中年级语文课件库。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建校以来,我校多次承担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送教下乡、锻炼的任务,效果明显。
七、学校特色
康各庄小学一直本着“文化立校”的宗旨,依托读书活动发动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捧起经典,进而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腾俊峰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工作,在开学第一天的校会上就具体布置了本学期的教师读书工作方案。与此同时,校长自身也率先垂范,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阅读了《朗读手册》、《如何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等书。几位教学领导也纷纷垂范,在阅读本学期必读书目《朗读手册》的基础上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我们班的阅读日记》等书籍。为了督促教师们的读书进程,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读书交流会,在每次的读书交流会上,校领导总是率先发言,身体力行以带动广大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与大师对话,让教师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校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的简单总结,我们将根据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争取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篇: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xx小学自建校以来,我们一直本着“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健康的成长,追求明天的幸福;让每一位教师持续的发展,享受今天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不断发展。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办学思想――相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构建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品位,使学校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研究型、开放型和谐校园,逐渐形成康小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锻造康小品牌,逐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规划
首先,用科学的理念,系统思考学校整体管理。学校始终坚持“读书育人,文化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德立校,质量强校,办出特色,创建一流”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校训、教风、学风都是结合学校实际融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于一体的集中体现。学校积极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各项要求落实到学校管理和平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方案有落实,检查有记录,年末有总结、有评比。
其次,完善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为实现学校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我们制定了《XX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及《XX小学教师一日行为规范》每个康小人从迈进学校的第一步,到上课、下课,到课间操、放
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项工作都知道该如何做到最好。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各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学校制定了教师量化细则。各位教师通过参照细则即可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较客观的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已纳入我校整体规划,并制定了具体计划,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教师们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该规划符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职业伦理化的要求。学校则依据规划定期对教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有专门的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在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步骤,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但在教师心理的关注度上,及教师发展情况评价等方面,我校还需逐步加强。
二、组织领导
示范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具有较高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校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学校教师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各项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研修处,设立了专职研修员。尝试制订了活动计划和校本特色的操作模式,日常管理力求有序、高效,健全管理资料项目、合理归档。研修处负责人和研修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研修处、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学校成立的课堂研究中心由
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开展相应的活动。每月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学年有评价、考核、奖惩。
三、运行保障
1、条件支持:学校具有满足校本研训和教师自主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图书馆馆藏丰富,实施电子借阅,馆内现有藏书一万余册,能满足师生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同时每位教师都至少订阅一份与教学相关的杂志报刊,学校还为购买教学书籍进行学习的教师报销书费。硬件建设具有能够满足教师远程学习、研修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和网络环境。班主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能满足教师备课、学习、研讨、交流需要。学校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有会议室,有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具备15-20人的挂职锻炼食宿条件。
2、经费保障:能落实研修经费,学校每年都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聘请专家讲座,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经费保障。
3、时间保障:学校每周一、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4:30至5:00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四、制度建设
1、继续教育制度:学校落实了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依据学校情况,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认真落实继续教育的相
关规定,符合年龄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建立健全了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2、教研制度: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完善。
(1)三备一反备课制度,让预设更精彩。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校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三备一反“的备课模式。三备即:首备——独立钻研教材,形成预案。二备——教研组内集体教研,深入解读教材。三备——课前再次修订教案,让预设更充分。一反——针对教学预设及课堂教学的生成深入进行反思。教师们将自己的备课及反思放在学校的ftp上,与其他教师共享。各位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备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学校定期对老师们的备课进行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纳入期末的量化考核。
(2)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在建立备课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又建立了XX小学校本教研模式。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教师之间听课、评课,通过检查、展示、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授课、听课、评课素质的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1次组内研究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要记笔记,并作适当评论。
(2)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体系。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开展案例与反思活动。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通过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包括开展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同伴交流与互助的集体备课与评课相结合的常规教研活动、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一课多轮等活动,教师们的学科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交融中达成共识,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校本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我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让我们的教师外出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校本培训实践。我校还不定期邀请区教研室的专家们到我校指导教学,请有经验的教师通过送课下乡等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几年来,全校的每位教师几乎都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领会了许多独自探索所达不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科研制度:日常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教研组、学校乃至上级教研部门帮助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进行深入研究。
在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将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我校参与的《课
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课题获河北省一等奖。近两年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合作,我校参与了数学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在接受专家组终结验收时,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高度评价,研究的过程也带动了教师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连续参加三届全国教师说课大赛有3人次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4、导师制度:学校建立了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传帮带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子,实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建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师徒带教、名师培养等制度。为那些已经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的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在对教师提出发展的具体要求的同时,学校承担起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责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5、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学术活动,比如XX年12月份,学校20位教师参加了市组织的“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支玉恒、于永正、虞大明、刘松、潘晓明等专家的精彩课例,通过活动,教师们受益匪浅。去年年学校派有21位教师参加了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研修班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5、评价奖惩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在学校新课程实施中的促进作用是我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结合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力争通过检查把对教师的考核重点放在“教师能否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能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上”。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从备课、上课、作业、教研、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结合对家长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使教师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
五、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我们注重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制度约束,保证参与。
初期,我们通过外出取经、聘请专家、读书学习等方式使广大教师接受思想、更新理念,但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上。要使每一位教师真正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我校针对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逐步建立了保障教师工作趋于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为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注重原有骨干的热情保持,学校不断为其搭建各种发展平台,充分发掘其潜能,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作用,保持住骨干不断发展的自信与热情。首先从教研组人员安排上我们比较注意老中青、骨干与非骨干的搭配,通过在教材研讨、听课评课、跨组教研等活动平台中让他们担当主角的方式继续锻炼他们,一方面发挥其骨干带动作用,一方面促使其不断进步。
2.抓准主线,深化校本教研工作。
“阵地前移”,关注课前研究。过去的教研往往推出一节课,大家观看完了课例进行研讨。这样学生无疑成为了实验品,成为了研究的辅助工具,这是与校本教研的主旨相违背的。因此教研组的教研内容“前移”,要求每次教研由教研组长组织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将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除了明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的要求外,语文教学要以读者、编者、学生的身份走进语文文本。数学教学要明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重心下移”,开展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校本校研的永恒话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方向。但是那些所谓的“优质课”在农村学校实际教学中实用价值较低,因而各个教研组以常态课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之后轮流由教研组成员提供课例,同时坚持“讲研结合”授课教师与同组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探讨改进措施。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后研讨,把教研的方向直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真正做到了“重心下移。
主题教研,循环跟进。从XX年开始,我校便采取循环跟进的方式以“文本细读”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首先,组织老师们系统学习“文本细读”的理论知识。郑爱英主任又结合老师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怎样细读文本”的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以“扎实有效——探究词语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开展课堂实践。首先各个年级组分头选取课文,组织本组教师独立分析文本。其中高年级组选取了《灯祭》一课进行深入解读,中年级组选择了《吹糖人》,低年级组选了《日月潭》。在各位教师独立解读文本之后,各组
又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将各自解读感悟集中碰撞、交流。结束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李会军、徐玉梅、常维静老师先后执教了以上的三节课。每次讲完课,全体教师再集中到一起探讨教师是怎样通过解读词语来解读文本的。三次课例后研讨之后全体教师有对解读词语的各种策略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即:1、对比诵读,悟得真味。2、联系上下文,深入词语。3创设情境,角色体验。4、借助图画,直观感悟。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词语教学的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0月份,老师们围绕着中年级组的夏树静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进行了主题研讨。
研读课程标准,观摩名家课堂。在进行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于永正老师、吴正宪等名师的视频课例,并结合课程标准对这些名家课例细细咀嚼,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XX年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各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机、方式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校各班已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我校把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进一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们着手建立学校的校本资源。老师们将备课、上课搜集使用的各种资源,制作的教学课件,按照科目及年段整理好放在学校的ftp上。学期末学校对老师们的自建资源进行评比量化。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各位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为今后老师们的教学积累了宝
贵的素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上学期,我校已集中建成了冀教版中年级语文课件库。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建校以来,我校多次承担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送教下乡、锻炼的任务,效果明显。
七、学校特色
XX小学一直本着“文化立校”的宗旨,依托读书活动发动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捧起经典,进而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腾俊峰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工作,在开学第一天的校会上就具体布置了本学期的教师读书工作方案。与此同时,校长自身也率先垂范,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阅读了《朗读手册》、《如何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等书。几位教学领导也纷纷垂范,在阅读本学期必读书目《朗读手册》的基础上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我们班的阅读日记》等书籍。为了督促教师们的读书进程,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读书交流会,在每次的读书交流会上,校领导总是率先发言,身体力行以带动广大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与大师对话,让教师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校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的简单总结,我们将根据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争取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XX小学自建校以来,我们一直本着“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健康的成长,追求明天的幸福;让每一位教师持续的发展,享受今天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不断发展。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办学思想――相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构建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学校品位,使学校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研究型、开放型和谐校园,逐渐形成康小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锻造康小品牌,逐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规划
首先,用科学的理念,系统思考学校整体管理。学校始终坚持“读书育人,文化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德立校,质量强校,办出特色,创建一流”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校训、教风、学风都是结合学校实际融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于一体的集中体现。学校积极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各项要求落实到学校管理和平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方案有落实,检查有记录,年末有总结、有评比。
其次,完善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为实现学校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我们制定了《康各庄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及《康各庄小学教师一日行为规范》每个康小人从迈进学校的第一步,到上课、下课,到课间操、放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项工作都知道该如何做到最好。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各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学校制定了教师量化细则。各位教师通过参照细则即可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较客观的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已纳入我校整体规划,并制定了具体计划,提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教师们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该规划符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职业伦理化的要求。学校则依据规划定期对教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有专门的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在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步骤,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但在教师心理的关注度上,及教师发展情况评价等方面,我校还需逐步加强。
二、组织领导
示范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具有较高水平。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校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学校教师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各项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研修处,设立了专职研修员。尝试制订了活动计划和校本特色的操作模式,日常管理力求有序、高效,健全管理资料项目、合理归档。研修处负责人和研修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研修处、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学校成立的课堂研究中心由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开展相应的活动。每月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学年有评价、考核、奖惩。
三、运行保障
1、条件支持:学校具有满足校本研训和教师自主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图书馆馆藏丰富,实施电子借阅,馆内现有藏书一万余册,能满足师生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同时每位教师都至少订阅一份与教学相关的杂志报刊,学校还为购买教学书籍进行学习的教师报销书费。硬件建设具有能够满足教师远程学习、研修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和网络环境。班主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能满足教师备课、学习、研讨、交流需要。学校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有会议室,有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具备15-20人的挂职锻炼食宿条件。
2、经费保障:能落实研修经费,学校每年都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聘请专家讲座,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经费保障。
3、时间保障:学校每周一、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4:30至5:00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四、制度建设
1、继续教育制度:学校落实了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依据学校情况,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认真落实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符合年龄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建立健全了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2、教研制度: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完善。
(1)三备一反备课制度,让预设更精彩。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校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三备一反“的备课模式。三备即:首备——独立钻研教材,形成预案。二备——教研组内集体教研,深入解读教材。三备——课前再次修订教案,让预设更充分。一反——针对教学预设及课堂教学的生成深入进行反思。教师们将自己的备课及反思放在学校的ftp上,与其他教师共享。各位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备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学校定期对老师们的备课进行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纳入期末的量化考核。
(2)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在建立备课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又建立了康各庄小学校本教研模式。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教师之间听课、评课,通过检查、展示、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授课、听课、评课素质的提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1次组内研究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要记笔记,并作适当评论。
(2)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体系。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开展案例与反思活动。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组选取了《灯祭》一课进行深入解读,中年级组选择了《吹糖人》,低年级组选了《日月潭》。在各位教师独立解读文本之后,各组又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将各自解读感悟集中碰撞、交流。结束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李会军、徐玉梅、常维静老师先后执教了以上的三节课。每次讲完课,全体教师再集中到一起探讨教师是怎样通过解读词语来解读文本的。三次课例后研讨之后全体教师有对解读词语的各种策略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即:
1、对比诵读,悟得真味。
2、联系上下文,深入词语。3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4、借助图画,直观感悟。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词语教学的策略”为切入点,探讨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0月份,老师们围绕着中年级组的夏树静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进行了主题研讨。
研读课程标准,观摩名家课堂。在进行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于永正老师、吴正宪等名师的视频课例,并结合课程标准对这些名家课例细细咀嚼,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07年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各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机、方式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校各班已实现了班班通,因此我校把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进一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们着手建立学校的校本资源。老师们将备课、上课搜集使用的各种资源,制作的教学课件,按照科目及年段整理好放在学校的FTp上。学期末学校对老师们的自建资源进行评比量化。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各位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为今后老师们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上学期,我校已集中建成了冀教版中年级语文课件库。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建校以来,我校多次承担过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送教下乡、锻炼的任务,效果明显。
七、学校特色
康各庄小学一直本着“文化立校”的宗旨,依托读书活动发动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捧起经典,进而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腾俊峰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工作,在开学第一天的校会上就具体布置了本学期的教师读书工作方案。与此同时,校长自身也率先垂范,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仍然坚持每天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进行阅读。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阅读了《朗读手册》、《如何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等书。几位教学领导也纷纷垂范,在阅读本学期必读书目《朗读手册》的基础上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我们班的阅读日记》等书籍。为了督促教师们的读书进程,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读书交流会,在每次的读书交流会上,校领导总是率先发言,身体力行以带动广大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与大师对话,让教师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校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的简单总结,我们将根据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争取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大洋中学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以研兴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洋中学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按照《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我校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做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58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8人,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3%,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1人,中学二级教师17人,未定职称7人。其中市优秀教师1人,市级教学标兵2人,县名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县级骨干班主任3人。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全校情况,站在促进教师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统筹规划和部署,使全校上下工作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成立了以中心总校长为组长、中学校长为副组长、中学教导主任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研修处,教导主任任研修处主任,研修处下设六个研修小组,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
三、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把理论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建立了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我校把全体教师分成六个教研组,每组由一位领导负责。规定每周教研时间不少于三小时,为落实半日教研制度,进行了课程调整,并严格考勤、规范记录,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参加,并将此教研情况纳入教师年终量化,逐步使校本研修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需求。
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制订了《校本培训计划》和《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根据上级要求,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依据各项制度和教职工全
员量化方案,每年都坚持对教职工进行考核,制订了《大洋中学教师业务考核量化方案》,量化总分为100分,教学成绩占70%,出勤备课及其他表现占20分,校本教研占10分。量化成绩作为评先创优和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促进了广大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每周一下午第四课为教师集体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学校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制定了规划,让他们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函授或自学考试,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业务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坚持听、评课活动。学校教学领导进行推门听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领导分散进行推门听课,事先不与被听课教师打招呼,听后必与作课老师及时交流,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听、评课领导小组,小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全体任课老师指导不少于两次。另外各教研组内部每月都要进行听评课活动,教研组成员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课活动。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形式多样的作课活动,如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般教师的观摩课、新老师的展示课等。这些活动,重在示范与引领,作课教师实实在在,听课教师认认真真,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切实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
3、开展校际间相互交流。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先后到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实验中学、理想中学、白合中学、北店头中学、迷城中学等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活动引领。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理论学习、集体教研、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优质课”,其他教师自觉参加听课,当天学校认真组织评课,老师们踊跃发言,做到能评课、敢评课、善评课,真正起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五、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评课》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学术型教师”的口号,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八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每届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学期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每月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年有一项教研成果在县以上教研部门获奖;每年写一篇教研论文)。
六、努力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采取一整套的经费保障措施,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共有计算机60台,安装了河北省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存有上千元的教学软件,实现了教师网上查资料和教学资源共享。彩电、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电教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及时为教师订购学科课程标准需要的教学用书、教具、实验材料、光盘等资料,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学校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体初三任课教师参加了石家庄市中考研讨会和保定市中考研讨会,其培训学习费用全部报销。
七、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上研讨课等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学会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得到了成长。
2009年,理化生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荣获县校本教研优秀教研组称号,王红杰校长被评为校本教研优秀校长,李沛峰主任被评为校本教研优秀教导
主任,尤杏芝老师被评为校本教研优秀主持人。姜楠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赵克红、胡叶春两位老师被评为市级“教学标兵”。2010年,胡建彪、曹杏坤、闫俊好、李沛峰、李英菊、张彩云、赵建华等老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吕记凯、曹兴娜、胡聪颖、王文静等四位老师参加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胡亚静老师获英语学科优质课,王月兰老师获语文学科优质课,刘文娇老师获美术学科优质课,赵敏弟老师获地理学科优质课、张红茹老师获政治学科优质课、张京亚老师获历史学科优质课、王文静老师获数学学科优质课。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五年被唐县教育局评为“中考先进单位”。2008年2月我校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单位。2008年4月我校被保定市教育局授于义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3月被唐县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中考优胜单位”,被唐县教育局评为“2009-2010教学评估先进单位”。2010年12月被中共唐县县委、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八、存在的不足
1、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制约着我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新教师和特岗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校本研修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教师专业发展大潮的荡涤下,我们通过理念提升、校本教研、科研引领,催生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德馨才博的专业发展型教师,在这个广阔的专业发展舞台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奋力前行!
唐县大洋中学
2011年5月
以研兴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工作汇报
大洋中学
第五篇: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
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 自查报告
——双辽市第三小学校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所以我校坚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我校的“教师专业化领导小组”根据四平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四平市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对细目中的五大项、44小项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结果是44A,自评得分100分,下面把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现状
双辽市第三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一所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五千平方米的标准化学校。我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31个教学班,学生1966名。教职工共108人,专任教师91人,大专学历28人,本科6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98.9%,其中已获大本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1%。省学科带头人3 人,四平市级骨干教师19人,双辽市级骨干教师9人,校级骨干叫教师11人,学校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及个人特长,匹配相应的教学学科,专业对口合格率达100%。
二、教育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与监督德育工作计划的落实、过程材料的积累、总结的撰写等;成立了以少先大队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机构,负责各项德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经历教育为重点,利用每学期的大型学生活动和每周一的主题班队会时间,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校外活动、心理健康等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化教育活动,各项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学期初、学期末班主任要上交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并召开专题教导会,选派班级管理突出、活动组织较好的教师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多年来,我校无重大事故发生,教育工作中无重大失误,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德修养满意度较高。
三、教学工作
我校能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计划,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开学初,制定了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科研工作计划、新课程改革计划,各年组各学科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实行计划管理。继续实行领导包年组制度,实行责任制管理。学期初各年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任课教师进行分工合作,达到最佳的备课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每周两次的年组集体教研,年组教研时,年部主任深入到自己所在的年组,对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同商共讨,并且做好教研记录。校长和教学领导能及时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导课。每学期校长听课50多节,教学领导听课均在80节以上,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案、作业实行月检制度,主要从写规范字、备课的各个环节、教学后记上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进行反馈。期末我们又对非统考学科进行了检测,分试卷和实践两种形式对各学科进行了抽测。从学生的成绩看,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是较为理想的。
为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我们开展了多项教学活动。主要做了“四课一评”活动。“四课一评”即期初检查课、创新引路课、创新汇报课和创新表演课。开学初校长带领各年部领导分小组分年部地检查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具体指导。随后,我们就集中进行了创新汇报课活动,创新汇报课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学科全、并且全体授课教师都能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授课,课件制作新颖,美观实用。每节汇报课后教学领导都进行评课,通过听、讲、评、议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后,我校又组织表演课活动,并对兄弟学校开放,授课教师在授课后进行说课,全体听课领导和老师要进行评课。为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随时记好课堂实录,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每周按时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月有针对性地召开教导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间相互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精品意识,为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窗口学校,我校每学期都有教师承担县、市级公开课,多人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除了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部门搞的各种竞赛活动外,我校内部每学期都组织全体学生的朗读比赛、写字比赛、速算比赛和三至六年部的作文竞赛。各种竞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特色活动,办特色学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传承文化经典及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学校自编了《古典诗文赏析》和《童乐英语》教材加以教学。注重抓好平时周二和周五早自习英语晨读工作,抓实每班每周一节的古赏课,学校派专门领导进行检查。今年4月初,我校在双辽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交流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校园》获得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6月7日至14日,学校进行了 “读经典、诵古诗、传美德”古诗文积累展示活动,评出等级。真正做到诗文积累重诵读,艺术教育抓经常,英语教学多表达,使学校逐步形成文学特色,艺术特色、英语特色、打造书香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能提高人的精神修养、规范文明礼仪、习得技能、技巧。作为新课程实验的示范学校,我们会继续细化操作,落实过程管理,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积极发挥图书馆在我校的作用,抓好师生的“读好书’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导处向各年级公布推荐书目,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要求,开展各类评比和各类读书征文、展示活动等,并将各班借阅情况统计后,作为考核学期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依据。图书馆全天向师生开放,师生随时都能在图书馆中借到心仪的书籍。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每年暑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读一本专著,撰写一篇读书体会,完成一篇论文。平时,每位教师每月撰写两篇教育随笔。通过写作来提高全体教师阅读的积极性。
三、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学校成立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和计划,并认真总结。注重“十一五”期间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坚持严格实施“龙头”课题开路,以“子课题”研究兴校的科研方略。今年,三项学校省级课题,学校和教师的19项四平市级课题和37项双辽市级科研课题均申报了结题申请,立项申请书、实验方案、计划、实验记录、阶段实验报告、结题材料等完备齐全。另外,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本校及上级的科研培训,开学初,申报四平市级科研骨干教师37人,并参加了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和考试选拔活动。4月中旬,收集全校教师2001年以来的科研成果论文,编印内部科研成果集,不但增强了教师的科研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正因为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采用“龙头”课题与“子课题”的交叉运作,协调研究,优化了教师素质,凸显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也使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学期,共获得37项四平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同时我校还被省教科院评为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并签订了科研项目议定书。
四、教师培养 教育工作最根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措施。学校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与教导处、教研组、校务办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校本培训方案》、《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班主任培训计划》、《教师培训制度》等,每个学期有明确的培训计划与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使教师培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培养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个性特长。为此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抓教学基本功“三字一画”。学校统一地点,利用周二或周五的时间专门组织教师集中练习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并进行量化评比,纳入结构工资考核;二抓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主要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是否坚持用普通话,教案中是否坚持写规范字,加大了对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训练力度;三利用周二和周五业务学习时间,由微机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不定期信息技术培训。目前,我校教师都具有利用微机收集信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并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充分利用新教学楼班级内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一小部分教师实行了电子备课,努力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四抓专题培训。由学校领导分专题不定期的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讲座,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的发展动态及新的教学经验。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要求班主任教师抓好自身英语提高的培训,配合英语教师抓好本班的英语教学,从而促进全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以外,我校还采取多种培训模式,抓好教师培养工作。(1)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即以老师们、骨干教师带年轻教师的培训模式。本学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成为我校教师培训的主旋律。老教师、骨干教师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有时候由老教师先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由年轻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老教师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我们还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每次活动,都做好活动记录,领导小组跟踪检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各级展示课、各种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好评。
(2)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如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实行骨干教师的动态和档案管理,明册清晰,发挥示范作用。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教学讲座和示范课活动,定期开展与对口支援校——向阳中心校的交流活动,相互开展听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
(3)对班主任教师的培养,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学校做了系统的班主任教师的培养计划:凡新参加工作的年青班主任,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结对子”;每学年举办不少于2次讲座,聘请德育德育辅导员,到我校进行讲座以及发挥本校班主任骨干进行讲座,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与管理水平;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位班主任一学期上好不少于2节的主题班会教研课,每学期听不少于5节的德育教研课;学校为班主任提供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座光碟、班主任杂志等,班主任自主阅览书籍杂志,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探讨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一次集中性家长会,通过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提高班主任的家教指导的水平;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培训学习。
班主任队伍培养的得力与否,对整个学校的常规工作及管理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我校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公开聘任班主任教师,优中选优,确保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但制定了详实的《班主任教师的培养计划》,还要跟踪考核,结果纳入到“一评三考”当中。
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多层次的教师培训,提高了教职工的人文修养、师德修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技能过硬的教师正在茁壮成长。
五、校本研修 我校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校专业发展长期规划》、《校本研修工作计划》,每位教师要上交《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我们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并托教师基本功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组织各种教师竞赛活动,过程材料齐全,定期进行总结。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材料齐全,定期进行总结。开展教师成长档案的管理工作。孩子有成长记录袋,教师也应该有成长档案袋。因此我校为每位教师创建了成长档案。档案具体直观地反映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在记录袋中,教师收集的是一系列自己作品的样本,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就,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促进自己向高层次发展。总之,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几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面对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我们将把这次申报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让我校师生在校园里愈加幸福地成长。
双辽市第三小学校
二0一0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