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江苏泰州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
赴江苏泰州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考察报告
双明中心小学祝国新
2007年3月31日至4月5日,县教研室组织了全县教研协作片牵头学校的教导主任及部分教研员,一行21人赴江苏泰州洋思中学考察学习。
此次活动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洋思中学联合举办的,名为:学习“洋思模式”经验交流论坛暨洋思中学全面改革现场研讨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教授作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素质》的讲话。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作了《洋思中学经验介绍》。王增昌解读了洋思经验。还观摩了来自“学洋思,用洋思”的南京滨江中学,山东历城中学及洋思中学给我们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短短的几天活动,内容丰富充实。让我的理念得到了一次提升,受益匪浅。
出发前,县教研室给我们布置了考察要求。根据要求,我着重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个方面对洋思中学进行了考察学习。
从洋思中学的秦培元校长介绍的经验中得知,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方面,他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师德首位。教师的职业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师德的成长。有了良好的师德就有了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这是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属于教师个人的一个奋斗目标。如:几年成为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名师;几年成为县级名师;几年成为市级名师;乃至几年成为省级国家级名师。几年评上什么职称。教师将自己的成长规划交由学校存档,并由学校督促其去实施。同时,学校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时间和空间。
3、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洋思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暑期培训;师徒结队;集体备课制;点课制;一课二评;二课一评;高级教师的“四个一”等等。我这里想谈谈其中的“暑期培训”和“高级教师的‘四个一’”。洋思中学的“暑期培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专家讲座,集体备课,教师赛课。我觉得我们县的“十天暑期培训”也应该改变一下形式,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和培训的实效性。洋思中学的“集体备课”形式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为农村小学点多面广,平时的集体备课难以扎实有效开展。而在暑期全镇教师集中在一起,是开展集体备课的最佳时期,在时间、精力上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还有洋思中学的“暑期赛课”更是一大特色。每年暑期他们要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全员赛课,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奖,在开学典礼上给获奖的教师颁奖。我觉得赛课要的是全员参与,不能局限于部分教师,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我们现在多数的赛课只是在部分教师中进行,参与面不广。只对一小部分教师产生了推动作用,而对大部分教师没有触动。如果每年一次的暑期全员赛课,就会迫使教师们都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
教学中去。
洋思中学的“高级教师的‘四个一’”是指:每月一百元的津贴;发表一篇省级论文;一次讲座;一节示范课。他们充分发挥了高级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掘和利用了高级教师的这一资源。我们现存的是一但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那么也就意味着到头了,可以松一口气,可以高枕无忧了。业务上往往也就停滞不前了。我们应思考如何去充分发挥高级教师这一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第二篇: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2008年11月29日,在教育局的安排下,我们一行70余名校长、教师赴江苏洋思中学实地考察学习,参加考察的同志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蹲点入班听课,像学生一样的虔诚、认真,深入教研组与教师畅谈交流,诚恳谦逊,观摩参观细致入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实地蹲点考察学习,由表入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学到了一些真经。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消除了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使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洋思中学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有一个催人奋进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这八个大字,是洋思中学对社会和家长的承诺,也是洋思人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誓言,更是洋思中学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功法宝。试想: 1980年的时候,洋思中学地处江苏泰兴市偏僻的农村荒郊,占地78亩、9名教师(其中大部分是民办教师)、26间简易房、200多名学生的六村联办初中,经过20年的努力拼搏,发展到目前拥有60多个教学班、240多名教师、3700多名学生(其中2100多名是外地的交费生)、占地104亩的现代化初级中学。这个曾被称作“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示范初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是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对此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和宣传,全国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至沓来,前来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目前已经超过25万人次。在泰兴市已经形成了一种教育文化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践对社会的承诺,洋思中学在办学行为上一直固守着四个坚持。
(一)坚持不选择学生,不挑剔学生。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在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1998年,洋思中学甚至打算开两个班,专收城区学校不收的所谓“差生”,后来因为难操作才作罢。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洋思人做到了。用该校校长秦培元的话说:“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秦培元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很不舒服,秦培元听后笑道:大家不要“作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01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的家长很激动:“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家长心中有杆秤。曾经被认为“教不好”的孩子在洋思有了长足的进步,家长们打心眼里佩服洋思。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洋思来。
(二)坚持“三清”运动不放松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测试,小组内成员都互相帮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在堂堂清、日日清的基础上他们实施的是“周周清”。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写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
(三)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
2001年,洋思初一收了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有几十名还是个位数;初二收了200多名插班生,其中也有几十名学习成绩是个位数的学生。即使是对这样的学生,洋思也没有丧失可以教好的信心。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
之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2001年他们将初一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200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20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
之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
之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洋思,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教不好的学生”转变的故事。1997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两打”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一个月后,“三打两不”的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了省重点中学。
2000届一学生,上小学时数学成绩常常是个位数,进洋思后,进步很快,一年后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思想品德也很好,养成了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家中给他的10元零花钱,几个月未舍得动一分。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一次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一分。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学校”。
(四)坚持把生活当作一门课程来施教
秦培元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
秦培元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务、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在洋思考察时,我们看到了学生吃午饭的情景:11点15分,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到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2000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司务长告诉我们,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
1、分菜公平,2、桌面整洁,3、无剩饭剩菜,4,不讲闲话。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洋思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早晨起身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上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这样,2000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上集中早锻。洋思2000多名寄宿生的零用钱都存放在生活指导老师那里,要用向老师支取,但要说明用途,且无特殊需要,一次支取不得超过10元。
洋思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意识的教育,有友爱思想的教育,还有艰苦奋斗思想和理财观念的教育。
为了让学生学好“生活”这门必修课,洋思人很下了一番工夫:一是重视生活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他们挑选生活指导老师的条件近乎苛刻,1999年秋,洋思中学以优厚待遇向社会公开招聘生活指导老师,前来应征的有数百人,经初步考察后,其中50人分批到学校试用。首批10名试用人员中仅录用了1人。洋思的生活指导老师决不是一般的临时工,而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在洋思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很快进入了角色。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洋思中学没有把“生活课程”的实施一股脑儿推给生活指导老师。学校领导、班主任、课任老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宿舍少了东西,生活指导老师必须赔偿;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偷窃,要扣班级考核分数、扣有关教师的奖金。同时,年级负责人(分校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三是坚持从点滴做起。比如,新生刚进校,宿舍里垃圾较多,他们就开关于宿舍垃圾的会议,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比哪一层宿舍的垃圾少;吃饭时,桌上只要有一粒米,全桌人都不能离开;天气有了变化,要求学生注意增减衣服,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门前逐一检查;遇到外来客人,必须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四是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宿舍、餐厅都有广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此外,他们还把“生活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三好生”的评比条件,“三好生”所在宿舍必须是文明宿舍,所在的餐桌必须是文明餐桌,否则就不能评上“三好生”。
启示之二:有一种实际、实用、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到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经过多年探索,洋思中学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地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例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很快解决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理化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归纳结论,教师只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政治课、史地课,均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为主,教师补充、更正为辅。这样,各年级、个学科都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当然,在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并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加强督查。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教师一般都说话不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明确教学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如数学课上,教学“解分式方程”,学生看例题,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发现叙述只在去分母及检验这两步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几步就不讲。(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3)明确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一般不超过4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自己转化为能力。(2)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很有作用。它能及时地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业负担。启示之三: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洋思中学的管理机制严格严密,令人叹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层层承包,变坐班为包班,实行一票否决制。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到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的创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包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的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等。
洋思中学不实行坐班制而实行包班制,教师、职员无一例外,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措施作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力度。同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处罚。
其二:以培训为保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洋思的教育方法与要求。
现在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3年的青年教师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他们是洋思到高校去精挑细选来的,但对洋思经验是陌生的。为了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或基本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改革,每年暑假,教师提前一个月开学,先学校规、校史、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再进行备课培训,单独备课,全员赛课等一系列的岗前培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火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一得。授课时,师傅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
二、学习洋思的几点建议
综观以上的几点启示,觉得洋思中学的可学之处很多。那么,如何把名校的经验有选择地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工作中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效益,这也是我们这次蹲点考察的目的所在。因此,结合我们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要结合实际学洋思
近几年来,我县整体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教育管理水平日趋规范和科学。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暴露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茎问题。就课堂教学而言,一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改意识不强。表现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缺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后进生,许多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而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上不存在后进生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教育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实施的“单元过关测验”、“坚持每月一考”等,与洋思中学的“周周清”有异曲同工之处;结合新课改,我们在七、八年级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一种养成教育。对于这些经验,如何结合洋思经验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洋思经验的过程中值得反思和总结的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一哄而起,邯郸学步,搞形而上的简单模仿,这起不到学习考察的目的。
建议之二:抓住重点有突破
洋思中学的亮点和特色是课堂教学上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课堂就是考场。每节所学内容就是考试的习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常说要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如何落实,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上要借鉴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备课上有要求,在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上有耐性。搞好典型课的引路,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修正完善。抓住了这一点,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升,就会有质的飞跃。
建议之三:贵在坚持,学会“扬弃”
一种理念的形成,一种模式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洋思中学之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坚持,一种执著。例如:他们开展的“三清”运动和全方位的“包”字评价机制。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用一种“机制”去推动。反思我们的教学管理,差生面之所以越来越大,辍学率居高不下,不是我们的制度不健全,不是我们没有这种意识,根本原因是在落实不力、半途而废夭折了。因此,这次学习洋思经验能否在全县开花结果,关键是在一些管理薄弱环节上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另外,洋思的发展壮大,也是在“扬弃”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因此我们既不能过分注重条件因素而畏缩止步,也不能不顾本地实情,照办照抄,人云亦云,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会“扬弃”。建议之四:借课改东风,强力推行洋思经验的移植和创新
本次考察,机会难得,洋思经验实用性很强,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首先,要加强领导。洋思经验能否在我县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关键在校长、在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能否统一。江苏泰兴市之所以能出现一个洋思中学,是因为有一个蔡林森校长。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一个好学校的诞生,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务实开拓。离开了务实,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却要组织教师学洋思、创新洋思经验是万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地学洋思,应用洋思经验。
其次,要组织教师对洋思经验的全面学习和领会,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去进行教育实践并创新教育实践。
第三,要制订方案,选准学习的切入小点。以七八年级的课堂教学为载体,狠抓几个学科的示范带动,及时总结,及时完善,力争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学得轰轰烈烈,富有成效。实现本次千里迢迢实地考察学习的目的。
最后,用三句话概括此行的感想:
一、洋思并不神秘,洋思可以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二、洋思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尤其洋思宽松的办学环境。
三、随着教育的“春天”的到来,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虚心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办法,洋思的今天就是我们蒲城教育的明天。
我非常荣幸能随周丽霞工作室所有成员及区教委总工会主席,沙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徐军等二十多人,带着几分仰慕和疑惑来到无锡市洋思中学参加听课,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同时也参观和考察了洋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情,我深切地感到洋思中学的教育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次学习考察,使我受益匪浅,可谓不虚此行。
一、洋思成功的重要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理念:全校老师坚持使每个学生合格,使每个家长满意之信条。他们不挑剔不选择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基础差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师也把教好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天职。他们认为,教师教不会学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德素质差;动辄体罚学生歧视学生,挖苦学生。二是业务素质差;一个自身素质水平低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三是教学方案差,不讲究学习艺术,不注重自我提高。
2.遵循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洋思中学的主要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着重帮助解决疑难重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注重研究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研究学生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忧解惑.设计哪些当堂训练材料。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合理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我个人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不只是教师传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体现了最重主体.面向全体.信任学生.以学定教,从侧促学的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洋思课堂教学流程图:了解学生——目标——指导自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布置作业。
3、学习中的“四清”运动。
我感觉到如果光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洋思是无法取得连续10年巩固率、及格率、升学率100%的骄人成绩的,“四清运动”是洋思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四清运动”,是指对学生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只有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证。理科的“堂堂清”很好操作,课堂作业或课堂测试卷做得较差的学生,便是被老师或同学“清”的对象。文科讲读课没有课堂作业,一般就让差生课堂上多回答问题,争取不留后遗症。
其次是“日日清”。对那些“堂堂清”“清”不了的学生,学习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两次“清”不了,三次……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清”。
再次是“周周清”。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后者出题),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单词逐一朗读、听写,哪个错就在课本哪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验收完,在表上填出正确率。“清”不了的学生,再由任课教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最后是“月月清”,就是月考。月考是洋思责任制考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实绩考核。每月考核一次,命题原则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严格按大纲、教材命题,不出偏题怪题,注重代表性,强调覆盖面,以尽量反馈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暴露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有了这“四清”,饭后,学生还未到教室,老师已等候在那里;一节课毕,此老师还未出去,彼老师已见缝插针来“清”学生,真是师生丝毫不轻松。正因为有了这“四清运动”,课堂上学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成绩也才有了保证。
二、洋思中学的启示
1、洋思中学的办学方向是他赢得社会的根本原因。
洋思中学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校,发展壮大为今日的教坛圣地,这是因为他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既符合上级部门的精神要求,又填补当今教育领域的空白。而且他们的做法:不分快慢班,不留课后作业等,都是教育界反复提出的。他们不仅做,关键是真的做好了。每年新生入学,各校纷争生源,洋思中学概不参加,学校只是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新生已满,学校概不接受。怕家长门白跑路。
2、洋思人的创新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洋思中学为了实现他们的办学目标,育人理念,并不是四处寻宝,而是扎根于本地,立足于现实,本着一个朴素的想法:怎样做好就怎样做。所以独创了一套很实用管理方法,而且效果显著。如:我们东楚学校借鉴了他们课间时刻的管理方法,食堂就餐的管理方法,现在学生课间以及就餐行为就显著变化了。
3、从严治校,务实管理的方法是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注重过程,突出体现了实--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从实际出发,注重效果;重视细节,将“包”字请进学校,从教育、教学入手,无所不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真正做到管理无空白。
为我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说,两县的实践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与落后的教育行为,因为我们过去不敢相信的口号在这里已成为现实;我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多少年来一直不能解决的教育难题,他们解决了;我们多年的教育梦想由他们实现了。因此,今天我们学习他们,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重在解读与反思,坚持自己的方向,创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甘肃省会宁县简介
一、地域简介:
地名来历: 据《元和郡县志》卷4会州载: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会师于此,当地人张信倾家产犒劳六军。太祖大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所在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
历史沿革: 会宁县: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即有祖厉县建治,属安定郡。王莽篡汉,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复祖厉旧名。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西晋初废祖厉县。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今武威)近侧另设祖厉县,后迁县于郭城驿故地。东晋十六国时,祖厉县前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后秦、西秦5个政权。南北朝时,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厉县为祖居,迁址平凉境内,后在今靖远县境内置会宁县,为有“会宁”县名之始。西魏恭帝元年(554年),置会州,州治会宁。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会州为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属关内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更名“汝遮”。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人克会州,地属西夏。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会州,属熙河兰会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筑起会州新城(即今敦虾蟆古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县。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宁县(今张城堡西宁古城)的建置。至此,今会宁县境内同时有两县(敷州、西宁)、一州(会州)的建置。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后又降州为县。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会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复会州。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会州。元初,迁会州治所于西宁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隶巩昌路,属陕西布政司。清初会宁隶巩昌府。1913年,改属兰山道,1927年废道后直属甘肃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师于会宁,在会宁曾组建苏维埃政权。1944年会宁改属甘肃省第九行政检察专员公署(治所临洮)。1949年8月22日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属定西专员公署。1985年8月,会宁县改隶白银市至今。
二、会宁教育:
会宁,这个曾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红色圣地,如今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中小学教育。这个自古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陇中大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发扬红军会师精神和“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亲友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办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的路子。
会宁创造的教育传奇,改变着黄土地上许多人的命运。“状元县”的背后,彰显的是“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支撑着会宁人在打造教育高地的长征中,永不停歇。
黄土高坡上的“教育绿洲”
汽车一驶出甘肃省兰州市,映入眼帘的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路旁不时出现光秃秃的山岭,低矮的作物。遍布群山的黄土,干涸的山洞,在八月的骄阳照射之下显得缺少生机。近三个小时后,记者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会宁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陇中大县,70年前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
会宁远比记者想像的还要贫困。8月24日,采访一开始,当地宣传部门并没有先介绍这里如何创造了教育奇迹,而是先递过来一份资料:会宁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县,以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闻名,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年蒸发量却有1800毫米;会宁穷,工业所占比例极小,农业发展完全靠老天下雨。这个总人口有58万的农业大县,2005年,全县县乡财政收入1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元。
会宁虽然贫瘠,但却天下闻名:历史上,这里是红军会师圣地,曾见证了会师楼下的猎猎旌旗;如今,这里的人像当年的红军一样勇于拼搏,吃苦耐劳。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制约着会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片被称为“陇中苦脊甲天下”的贫瘠土地上,会宁人发扬“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逃避现实,迎难而上,用辛劳的汗水与干旱抗争,用行动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创造着奇迹———教育奇迹。
会宁,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名县。2003年,全县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年,会宁二中通过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4年,会宁一中进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会宁四中通过市一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高中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县累计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4万多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200多人,硕士学位者2000多人,学士学位者近2万人。尤为重要的是,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18万名初中级专业教育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在甘肃全省考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招生计划减少的激烈竞争下,会宁县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重点大学上线人数、上线率等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今年,全县本科上线1980人,再创历史新高。
在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段兆军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当地政府的首选,他们发扬红军会师精神和“三苦两乐”办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的路子。
“会宁之所以有一点小名气,一是因为会师,二是因为穷,三是因为人。”曾有人这么总结,会宁穷,会宁也没什么特产,如果说有,那就是人———会宁教育输送出的大批人才。地处黄土高坡的会宁,虽然自然面貌几千年来容颜依旧,但不向命运低头的会宁人却在这片红色圣地上孕育出了教育绿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会宁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离不开会宁县各方面共同营造的良好教育氛围,更离不开那种客观存在的学生以学为荣、社会助学光荣的教育环境。”当记者试图寻找会宁创造教育奇迹的缘由时,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段兆军首先给记者提供了这么一组数据:
从2002年到2005年四年间,会宁全县共投入教育建设经费近2亿元,这在会宁历史上是空前的。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自2001年以来,经过新建、扩建、改建,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61.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和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总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和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总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是学校。
“在会宁,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段兆军介绍,教育,在会宁真正成了最优先排序的部门。有数据为证:会宁县教育支出在全部财政支出中竟高达57%,接近60%。2002年到2004年,全县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一个人员都没有增加,而在教育上却增加了1769人,都是教师。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才1300多万元,却拿出260多万元给学校作公用经费。从2001年10月开始,会宁这个财政穷县作为甘肃省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县之一,率先在全省杜绝了教师工资拖欠。
超前安排教育经费,举债办教育,当地政府舍得在教育上投入,令记者惊诧:2005年11月,国家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审计结果表明,会宁县基础教育累计负债6600万元,相当于全县5年的县级财政收入。
众人拾柴火焰高
尊师重教之风,在会宁自古有之。这里自古民风淳朴,文风昌盛,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土壤。仅明清两代就考取进士20名,举人113人。到了1905年,全国公派赴日本留学的几十人中就有两名来自会宁。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千百年来,这种优良传统一直深深地在这里扎根。淳朴厚道的会宁人坚守着他们的家园,坚守着他们的梦想:不遗余力地培育子弟,让他们通过教育这一途径走向外面的世界。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会宁人在办教育的问题上态度是明确的。中湾小学校长冉树苍“痴心教育、苦心办学”的故事就是流传在会宁的一大美谈。
会宁县头寨乡中湾村地处黄土高原的大山深处,离县城100多公里,十年九旱。十多年前,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主动来到这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重困难,办起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小学,人们称他为“山区办学迷”。他就是中湾小学校长冉树苍。
三、会师圣地:
70年前的10月10日,设县2100多年的甘肃会宁,一座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值得记忆的一天———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在这里举行。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70年后的今天,当记者来到会宁,追寻回荡在大成殿里朱德总司令宣读会师“通电”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探寻会师楼城墙上那“发十万雄兵”大字标语背后的历史细节时,那铭刻在黄土地上辉煌的一幕幕场景,仍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如今,历史的烟云已经散尽。但历史的细节,依旧生动、感人。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聚首,三只铁拳紧紧握在了一起,实现了胜利会师。三军大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会宁自此和瑞金、遵义、延安一样,成为红色圣地。
1936年9月,冲破国民党军队重围的红二、四方面军,相继进入甘肃,与已经在陕北扎根一年的红一方面军遥遥相望,最后的会师近在咫尺。选择会师地点,成为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甘肃会宁,历史上曾经是“陇中苦瘠甲天下”的一个穷县,为什么会最后进入党中央决策层的视野呢?今年8月23日,会宁三军大会师纪念馆解说员李俊丰解开了记者心头之谜。
1936年9月的一天,陕西保安,晚饭时分,毛泽东居住的一孔窑洞里,周恩来推门而入,展开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对话。
“主席,现在二、四方面军即将北上,一方面军也正准备南下迎接。关于三军会合的地点,请主席考虑一下。军委也好提前协调安排。”周恩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三军会合的地点是要慎重考虑,要选个好地方。”毛泽东思考后作答。
周恩来望了望毛泽东,说:“我和德怀同志商量了一下,认为放在会宁为好。”他解释道:“会宁是陇中重镇和交通枢纽,北控靖(远)、海(原),西障定(西)、临(夏),南蔽秦(安)、通(渭),东跨隆(德)、泾(源),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会宁古代叫„会州‟,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因屡遭灾害,明代将其改称„会宁‟,意思是消除灾害,永保安宁。
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支主力军在这里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听后兴奋起来:“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一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到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啊。”
于是,会宁作为三军会师的地点就这样被确定了。
据记载,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时,正在陇南牵制敌人的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迅速北上,10月9日冒着敌机的轰炸渡过渭河。15日至17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副政委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二军、三十二军陆续由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谷头岔一带休整。六军在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下到达会宁县东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九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向会宁县东部的老君坡、苏家堡子一带转移,受到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政委肖华率领的红五团和师政治部宣传队及后勤人员的热烈欢迎。21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离开会宁县东进。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东进到达会宁县东北的将台堡(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同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司令部会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伟大而艰巨的长征全部结束。
马进林认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以会宁为中心,包括周边静宁、通渭等5个县的大范围活动;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10月10日这一天,党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给在会宁的红军总部、西北局召开的“庆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联欢大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明确指出:“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
“会宁地区是党中央确定的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中心战略地点。会宁会师是革命大团结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马进林说。
参考文献:
1、《会宁志》
2、红色会宁网
第三篇:赴江苏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考察报告(精)
赴江苏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的考察报告 希望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培训班考察组
2009年10月20日至10月25日,单县“中学教导处主任培训班”学员,在县教研室杨主任的带领下,如期来到江苏洋思中学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观察校园,听报告、讲座,进入课堂听课,参加研讨会,采访老师、学生等方式,对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考察学习。
在短短的几天的考察学习期间,参加考察学习的教导主任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共同参与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发展研究中心、泰兴市洋思中学共同举办的?学习——洋思中学转型成功经验交流暨初三教育教学管理研讨观摩活动?”。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实地蹲点学习考察,由表及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学到了一些真经。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消除了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使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洋思中学取得成功的经验 经验一:有一个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这八个大字,是洋思中学对社会和家长的承诺,也是洋思人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誓言,更是洋思中学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功法宝。试想: 1980年的时候,该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单办初中,创办时,是由六个村子联办,只有5个教学班,1名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通过全体洋思人的不断的艰苦努力,规模不断扩大,于2001年整体搬迁到泰兴市中心,发展到目前拥有64个教学班, 3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外地的择校生, 占地120亩的现代化初级中学。1991年以来,洋思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一直保持为100%,体育达标率超过97%,而学生的近视率却控制在10%左右。这个曾被称作“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拼搏,如今已是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
化的示范初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是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对此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和宣传,全国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至沓来,前来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目前已经超过25万人次。已经形成了泰兴市独特的洋思教育文化现象,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践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洋思中学在办学行为上一直固守四个坚持。(一坚持公平教育,不选择学生,不挑剔学生。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有在每年的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带着求学的学子们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1998年,洋思中学甚至打算开两个班,专收城区学校不收的所谓“差生”,后来因为难操作才作罢。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洋思人做到了。用该校校长的话说:“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洋思的班子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很不舒服,洋思的班子任何人听见后笑着对大家说:不要“生气”,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自信,并非“空
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01年秋学期,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的家长很激动:“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殷切期待 的目光,洋思领导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家长心中有杆秤。曾经被认为“教不好”的孩子在洋思有了长足的进步,家长们打心眼里佩服洋思。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洋思来。
(二坚持“三清”运动不放松
“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月月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测试,小组内成员都互相帮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在堂堂清、日日清的基础上他们实施的是“周周清”。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写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
(三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
2001年,洋思初一收了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有几十名还是个位数;初二收了200多名插班生,其中也有几十名学习成绩是个位数的学生。即使是对这样的学生,洋思也没有丧失可以教好的信心。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之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2001年他们将初一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200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20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
之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
之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洋思,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教不好的学生”转变的故事。1997届一位姓凌的学生在
原来的学校是公认的“三不两打”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接受老师教育,打游戏机、打架。转进洋思一个月后,“三打两不”的恶习全改了。他告诉爷爷,在洋思找不到不学习的学生,想打架找不到打架的人。毕业时,他以610分的高分考入
了省重点中学。2000届一学生,上小学时数学成绩常常是个位数,进洋思后,进步很快,一年后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思想品德也很好,养成了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家中给他的10元零花钱,几个月未舍得动一分。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一次检测,初一24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一分。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学校”。
(四坚持把生活当作一门课程
洋思的领导班子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
校长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务、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在洋思考察时,我们看到了学生吃午饭的情景: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到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3000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司务长告诉我们,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
1、分菜公平,2、桌面整洁,3、无剩饭剩菜,4,不讲闲话。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洋思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早晨起身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上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这样,3600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上集中早操。洋思3600多名寄宿生的零用钱都存放在生活
指导老师那里,要用向老师支取,但要说明用途,且无特殊需要,一次支取不得超过10元。
洋思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意识的教育,有友爱思想的教育,还有艰苦奋斗思想和理财观念的教育。为了让学生学好“生活”这门必修课,洋思人很下了一番工夫: 一是重视生活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他们挑选生活指导老师的条件近乎苛刻,1999年秋,洋思中学以优厚待遇向社会公开招聘生活指导老师,前来应征的有数百人,经初步考察后,其中50人分批到学校试用。首批10名试用人员中仅录用了1人。洋思的生活指导老师决不是一般的临时工,而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在洋思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很快进入了角色。
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洋思中学没有把“生活课程”的实施一股脑儿推给生活指导老师。学校领导、班主任、课任老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宿舍少了东西,生活指导老师必须赔偿;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偷窃,要扣班级考核分数、扣有关教师的奖金。同时,年级负责人(分管校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三是坚持从点滴做起。比如,新生刚进校,宿舍里垃圾较多,他们就开关于宿舍垃圾的会议,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比哪一层宿舍的垃圾少;吃饭时,桌上只要有一粒米,全桌人都不能离开;天气有了变化,要求学生注意增减衣服, 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门前逐一检查;遇到外来客人,必须笑脸相迎,彬彬有礼。四是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宿舍、餐厅都有广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此外,他们还把“生活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三好生”的评比条件,“三好生”所在宿舍必须是文明宿舍,所在的餐桌必须是文明餐桌,否则就不能评上“三好生”。
一位姓汪的家长告诉我们,他的孩子原来在家娇生惯养,晚上洗脚水都要家长倒,到洋思一个月,回家自己叠被子,帮妈妈洗碗,着实给了家长一个惊喜。试想,在这样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教育环境里,有什么样的学生教不好、学不好呢?
经验二:有一种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到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经过多年探索,洋思中学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地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例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很快解决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理化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归纳结论,教师只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政治课、史地课,均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为主,教师补充、更正为辅。这样,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当然,在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并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加强督查。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
(1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教师一般都说话不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
(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明确教学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如数学课上,教学“解分式方程”,学生看例题,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发现叙述只在去分母及检验这两步有错误,就只讲这两步,其余几步就不讲。(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3明确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 一般不超过4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自己转化为能力。(2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的培养。不搞死记硬背。(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很有作用。它能及时地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业负担。
经验三: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洋思中学的管理机制严格严密,令人叹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行包班制和一票否决制。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到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的创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包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的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等
洋思中学不实行坐班制而实行包班制,教师、职员无一例外,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措施作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力度。同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处罚。2000年10月,学校一名副教导主任因为不能带头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被撤消职务。2001年11月,一名生活指导教师因宿舍内一起偶发事件处理不力,且未及时上报学校,被辞退。
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膨胀,该校在管理体制上又有了创新,实行分校制。一个年级两个分校,全校六个分校。学校定期评选最佳分校,予以表彰奖励。分校长通过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产生,任期一年,一年后优胜劣汰。胜任者再通过竞争上岗。分校长可以自行“组阁”,选配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权。办公经费使用和奖金考核发放权、人事调配权,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竞选纲领”与学校签定责任书。听说该校有个叫刁勇的分校校长,在2001年的竞选中脱颖而出。他与学校签定责任书内容包括:卫生、纪律创全校一流;教学实绩优于泰兴市最好的兄弟学校;学生合格率百分之百;所有年轻教师能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
式教学,讲课合格;所有教师无体罚学生、向家长索要钱物等师德问题;无流失生;无重大教学事故、安全事故。在就职演说中,该同志向学校做出了“人在阵地在”的保证——尽个人一切努力完成承包任务;向自己分校的师生发出了“向我开炮”的誓言——愿以身作则,带头苦干。
其他分校也不甘示弱,六个分校展开了激烈竞争。分校间的校长在比,教师在比,学生在比,比活动中得奖多,比一日常规扣分少;比学生进步人数多,比工作拖拉马虎现象少;比教改步子谁迈得更大,比工作措施模式谁更实。分校制增强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二:以培训为保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洋思的教育方法与要求。现在在洋思中学工作不超过3年的青年教师超过三分之二。虽然他们是洋思到高校去精挑细选来的,但
对洋思经验是陌生的。为了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掌握或基本掌握洋思课堂教学改革,每年暑假,教师提前一个月开学,先学校规、校史、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再进行备课培训,单独备课,全员赛课等一系列的岗前培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 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快改得好;各自改 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 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心 得。授课时,师傅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 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 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 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
二、学习洋思的几点体会 综观以上的洋思经验,我们觉得洋思中学的可学之处很多。那么,如何把名校的经验有选 择地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工作中去,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提升办学效益,这也 是我们这次蹲点考察的目的所在。因此,结合我区实际,我们感到有如下体会: 体会一:要结合实际学洋思近几年来,我县整体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教育管理水平日趋规范和科学。但是,随着 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暴露出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瓶茎问题。就课堂教学 而言,一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改意识不强。表现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缺乏学生自学能力 的培养。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的后进 生,许多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而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 不超过 4 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上不存在后进生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区的教育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诸如:我区的目 标教学法,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挥教师备课的群体优势都有积极作用; 我们实施的 “单 元检测题”、“月考”等,与洋思中学的“三清”有异曲同工之处;结合新课改,我们在初中 开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对于这些经验,如 何结合洋思经验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洋思经验的过程中值得反思和 总结的问题。体会二:抓住重点求突破 洋思中学的亮点和特色是课堂教学上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 质是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课堂就是考场。每节所学内容就是考试的习题。这样的 课堂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常 说要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如何落实,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上要借鉴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认真学习洋思中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集体备课上下功夫,在学生自 学的能力培养上有耐性。搞好典型课的引路,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修正完善。体会三:贵在坚持,学会“扬弃” 一种理念的形成,一种模式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洋思中学之所以在课堂教学改 革中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坚持,一种执著。例如: 他们开展的 “三清” 运动和全方位的“包”字评价机制。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用一种 “机制”去推动。反思我们的教学管理,差生面之所以越来越
大,辍学率居高不下,不是我 们的制度不健全,不是我们没有这种意识,根本原因是在落实不力、半途而废夭折了。因此,这次学习洋思经验能否在各校开花结果,关键是在落实环节上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 下去,另外,洋思的发展壮大,也是在“扬弃”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因此我们既不能过分 注重条件因素而畏缩止步,也不能不顾本校实情,照办照抄,人云亦云,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会“扬弃”。体会四:借课改东风,推行洋思经验的移植和创新 本次组织中学教务主任学习考察,机会难得,洋思经验实用性很强,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为使此次学习推广卓有成效,如实汇报,认真研究,付诸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洋思经验能否在各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关键在校长、在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能否统 一。江苏泰兴市之所以能出现一个洋思中学,是因为有一个敢于实践的校长和基层的中干。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理念和机制就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诞生,离不开学校 领导班子的支持。没有务实的精神,离开教学第一线,学洋思、用洋思经验是万不可能的事 情。因此,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地学洋思,应用洋思经验。其次,在全面学习和领会基础上,认真研究洋思经验,,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转 变为教育实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去进行教育实践并创新教育实践。第三,要制订方案,选准学习的切入小点。先以初中的课堂教学为载体,狠抓几个学科的 示范带动,力争使学习活动学得轰轰烈烈,开展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实现本次千里迢迢实 地考察学习的目的。撰写人: 孙晓强 2009 年 11 月 6 日
第四篇: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的考察报告
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的考察报告
在杨思中学学习考察期间,我们首先听取了江苏省泰州市洋思教育研究所倪高扬关于《学洋思,学什么?学洋思,怎么学?》的洋思教育研究报告,然后又听取了江苏省课改专家王力耕《从洋思模式谈新课改下的教改与创新—教必须有效(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的专题报告,最后亲自到洋思中学进行现场观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不得不为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洋思中学领导和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洋思中学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以及洋思中学严格科学的精细管理所折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洋思中学的确堪称我国一颗璀璨的东方教育明珠。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一、洋思中学的过去和现在
洋思中学曾是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于1980年(校址在农村),当时只有5个教学班,13名教职工(其中一名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用2.4万元,盖了26间简易平房,设备几乎全无,课桌椅全是借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洋思中学已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2000年起实行国有民营,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被评审为“中国名校”;2005年8月投资1.7亿元迁址进泰兴城。现有教学班65个,教职工382名,学生3800余名。目前,洋思中学已产生了惊人的办学效应,出现了“四多”现象:
1、外来择校的学生多。洋思中学许多学生来自外地,遍及27个省市。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慕名而来的。
2、宣传报道的媒体多。有《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育研究》等国家权威报刊相继报道洋思中学的办学经验,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洋思现象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后撰写了相关文章进行报道,轰动了教育界。
3、参观学习的人数多。据洋思中学的领导介绍,来洋思中学参观学习者每天有几百人。有时一个教室内听课人超过百人,教室内容纳不下,听课者只能站在教室外走廊旁听。
4、学校创收的经费多。由于外地学生多,学校收取的赞助费多,仅收取外来参观学习的门票费每天约1万元,一年要数百万。
二、洋思中学的基本经验
洋思中学为什么敢于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为什么能一路走红,经久不衰?我们认为,主要是洋思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实在而有效的学校管理经验,并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1、坚守一种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一走进洋思中学,我们便立即发现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镶嵌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8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洋思中学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办学理念。洋思中学领导和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教好;适当的方法能让每一个学生学好。他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洋思人把“吃苦就是享福”作为座右铭。他们不选择学生,不挑剔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所有的教师工作非常严谨,他们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高效率快节奏,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了学生,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无怨无悔。这种吃苦精神,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用心营造一种有效的育人环境
一走进洋思中学,我们立即被它的校园文化所吸引:一个整体的规划,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勇于进取的文化氛围,校园广场、教学楼、学生宿舍与食堂,到处都是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诸如“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随处可见;爱迪生、罗素、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苏霍姆林斯基、孔子、鲁迅、郭沫若、钱伟长等巨人都成了学校的教育者,其谆谆教诲,不绝于耳,构成了强大的教育场。小广场上的雕塑体现着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勤奋南路”、“创新北路”等路名,诠释着学校的文化内涵。“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就能解决什么问题”等一些人性化、激励性的标语极富感染力。最有特色的是洋思独出心裁的“横梁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篇目内容如“曾经沧桑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俱怀速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初中英语全部单词如“motherland”(祖国)、“garder”(花园)、“hard”(刻苦)、“succeed”(成就),“八荣八耻”等内容悬于通前直后的 120米四层连廊及饭堂的横梁上。“镜子文化”也只有洋思人想得出,144根坚柱四周无不镶嵌着透明的镜子,镜子上镌刻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入,而是不会学习的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弱者坐待机会,强者制造机会”等上千条积极进取的语句——这让全校师生,也包括参观的我们,走到哪,既能看到自己的外表,学做一个端端正正的人,更能不断得到启示,获得新的认识。洋思的独特“文化”造就了洋思超然的质量、神奇的发展、深远的影响。整个校园内花团锦簇,绿草成荫,树木葱茏,清香四溢,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极为和谐,为师生工作、学习创设了一个文明向上、竞争和谐的良好环境。具体的说:洋思中学就好比一个大泡菜坛子,各色各样的学生在这个大泡菜坛子三年之后最终都会泡成同一种“味道”:思想品德好、行为习惯好、学习习惯好、身体素质好、文化成绩好。
3、坚持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中学的教学质量之所以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为了优化课堂教学,他们进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实践,这是“洋思经验”的精髓所在。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开始上课时,老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教”做好准备。教师的责任是认真谋划好学生自学的全过程,创造学生自学的环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
“当堂训练”就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做到“小步走”、“问题设置和试题设计梯度明显、清晰”,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洋思中学要求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他们认为作业留在课外不能保证质量,学生的课外作业多,对于巩固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没有好处;作业留在课外,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会助长教师“满堂灌”的不良风气;作业留在课外,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剥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空间。
另外,洋思中学有一个特殊的观念,每堂课要从始考到终,以“考”促学,让学生始终保持紧张的状态,像中考、高考那样对待每一节课。课堂分成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看书、查资料、讨论、思考都有时间要求,如看书三分钟后回答问题,讨论四分钟后作练习,六分钟后背诵课文,三分钟做完以下习题。有错及时纠正,难题及时解答,重点及时强化。这样知识落实,反馈迅速,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过程兴奋积极,课堂效率高。
4、实施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三清”活动
为了教好“难教”的学生,洋思中学坚持搞“三清”活动。所谓“三清”,即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就是要求学生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向每月要质量,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一着不让,一天不松。这样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做下去,那实在不是一般的难。
“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需要周末留下来“清”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洋思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这里,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学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清”过程中,思想教育时时渗透,学生在扎扎实实学好知识的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意志也得到培养,全面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5、推行一种有效的学法模式:“兵教兵”战术
“兵”教“兵”,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这种战术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具体的做法就是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不仅用在课堂上,更多的则体现在课后。洋思的学生中,学习“有困难的”比较多,在课堂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下来,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洋思的学生多半是寄宿的,平时学生生活都在一起,洋思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展了“一帮一”、“兵帮兵”的活动,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6、课堂中用不中看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所以,凡是真心诚意地前往洋思中学取经的人都会深入课堂观摩教学实况。我们兴致勃勃地涌进课堂,大失所望地发现洋思中学教师的课并不怎样:精彩处不多,高潮处少见。课始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暴露问题后,教师点拨释疑,学生再练习,当堂完成作业。在“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这一环节,他们始终注意练习的内容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练习的形式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只注意检查纠正学生练习中的不良习惯。
细究起来这课不正是我们课改追求的境界么。这种教学结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使教师变前台“演员”为幕后“导演”,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紧张,学到了知识、学到了能力、学到了方法,这种课充满了生活般的互动交流,突破了那种教师讲得尽善尽美,学生蛰伏于教师权威而被动、压抑的惯例,那种只重视“双基”却淡漠基本品质养成的惯例,那种单向授受几无反馈调节的惯例,那种学生在课堂上只吸收不消化留待课后承受负担的惯例。
7、引入一种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承包责任制 洋思中学将承包制引入了学校管理,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建立责任体系,以灵活的机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承包制的形式下,育人责任层层落实。校长负责全部工作的争创一流,包括德育工作创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达标、学校安全稳定、青年教师培养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保证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达标,负责“后进生”转化和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食堂工作人员要保证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使师生准时吃到热菜热饭、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保证宿舍、浴室内无打闹、欺负小同学、失窃等现象,让学生按时作息。
承包制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发扬。他们正确处理了学校这个“大家”和个人“小家”的关系,以自己的形象、精神、爱心、贡献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有力的战斗团队。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洋思中学没有一个教师搞有偿家教,他们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奋发向上。这就是洋思中学不断进取、发展的力量所在。
8、完善一种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务本求实的校本培训制 洋思中学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历看,原洋思中学的师资水平较低,近几年由于充实了大量的新教师,虽然学历构成有所改善,但如何使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快适应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为此,他们高度重视校本师训,力促全体教师尽快成功。
(1)注重教师的提高和发展。他们认为提高了老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因此他们主要通过假期的培训让教师学业务理论,学习下学期的内容。互相听课评课、确立教法模式、加强师德方面的教育。强化教师的自我和整体的提高,不让不过关的老师进课堂。
(2)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他们个人相对水平并不高,但能够群策群力、集群体智慧、集体备课、不走形式、重研讨、落实到位。推行师徒制,让新教师一上讲台就能胜任教学工作,少走弯路,使学生少受损失。同时学校给师傅发带徒费、给师傅适当减少工作量、搞“师徒捆绑式考核”使教师间的合作式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优化了教师队伍。
(3)强调教师的三个对话,即与学生对话、与同行对话、与专家对话。应该说,洋思中学既是学生发展的摇篮,也是老师成长的基地。
三、洋思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一个好的校长才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中学的今天。蔡校长是一个思路严谨、善于思考、善于提炼的思想者,是一个善于贯彻和坚持的优秀管理者。他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措施来源于他的亲身实践经验,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管理,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有严密的逻辑美。例如,在自己一双儿女从最初的“失败”到后来的“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孩子能教好,别人的孩子能教不好?再提炼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思想,给学校带来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校长,自己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定位,不能从学校实际出发,今天学这样,明天学那样,最终只能是“四不像”,一事无成。可贵的是,蔡校长不仅有思想,而且能贯彻下去,特别是能持之以恒。他能兼收并蓄,学校的教学模式包涵许多大家已知的教育理念或模式,如目标教学模式,而且能体现最新的新课程理念。点子不多,贵在鲜明;变化不多,贵在坚守。最重要的是人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事业追求,需要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蔡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饱尝了巨大的艰辛。所以,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在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事业追求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学校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常常羡慕江浙人的富有,却忽略了他们的异乎寻常的勤劳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2、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减轻课业负担。目前,我们认为我县绝大部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束手无策,甚至放弃不管,放任自流。而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我们相信:“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课堂教学,但学生不动不是好课堂。”
3、加强对师生的养成教育对学校管理非常重要。洋思中学以完备严谨的管理模式作保障,不仅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而且抓教师的养成教育。洋思中学蔡校长说:“管理,是用外在的约束教育人;教育是用内在思想管理人。洋思中学以改革开路,用责任制治校,并充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使学校管理步入民主、科学、严密的轨道。学校在公有民营的体制下,把“包”字请进学校,在学校运作过程中层层落实,实现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因此,我们认为:学校的管理,实际上是养成教育,不能小看。要治理好一所学校,不是一套管理制度就可以,而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教育,也需要内在思想管理人。
4、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心中必须要时刻“装”着后进生。洋思人坚守一个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是这样说的,更可贵的是他们也是这样坚持做的。从各班最后一名后进生抓起,抓好初一起始年级。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生同桌,便于“兵”教”“兵”。教师上课的起点是后进生,辅导的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作业也优先批阅。学校实施后进生验收制度,查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5、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等务必紧密结合,认真挂钩,方可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并举得成功。从洋思中学二十多年所走过的历程,有一个经验告诉我们:一所学校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惟有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并用比较刚性的考核制度作保障,方可举得最后的成功。不然的话,只能是昙花一现,半途而废。
6、学校要持续发展,教学理念要紧跟时代,教学改革应持之以恒。从洋思中学二十多年所走过的历程,进一步告诉我们:一所学校惟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才能在改革的洪流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 洋思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敢为天下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课改真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为我县,为我们自己所在的学校吹响新课程改革的强劲号角!
第五篇:赴洋思中学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背负使命,带着希望,零距离接触洋思
------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城关小学 王崇广
“烟花三月下扬州”,4月8日,随着一声声火车鸣笛声,我们一行66人在县教育局张局长和张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学习的旅程。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学习机会,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不负我的所望,这次的学习收获颇多,无论是洋思的教育理念还是办学特色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小到一个校园标语,大至课堂教学,都尽情地展示着它的风采,它不愧是全国名校。
满怀着兴奋,我踏进了洋思的校园。进入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红色花岗岩,上面镌刻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真、善、美”三个大字,这是洋思的校训,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在学生餐饮楼前下了车,校长秦培元接待了我们,餐厅前有一座耕牛的雕塑,下面书写着“拓荒者”。餐厅门上方写着“让每一位家长满意”。随后,秦校长带我们进入综合楼,走进综合楼,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校长寄语:“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好教材。”我们寄放了行李,安排好住宿后,我们到校园里参观,从校北门进来,经过龙溪桥,步入校园,右侧依次是一栋学生公寓楼,一栋师生餐厅。左侧依次是三栋师生公寓楼。正前方100米左右,有学校的一体两翼的建筑。主体是学校高十层的综合楼,右翼是学校图书馆,左翼是学校两个大多媒体教室,是为各科上公开课用的。站在校北门口,隐约可见综合楼二楼门厅的电子显示屏上一排排的文字,可知是为参观和学习者而做的日程安排。沿校园平整的水泥车道往上走,综合楼左侧的巨大标语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给每一个参观学习者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带着几分仰慕,几分疑惑,我走遍了校园的边边拐拐。
如今的洋思,占地207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有70个班级,382名教职工,3600余名学生(其中500余名是义务教育学生,3100余名是慕名来自除台湾以外的全国各个省市)。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一流的足球场地,规范、齐全的各类体育设施。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监控系统应有尽有,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和空调。整个校园处处透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校训、教风、学风凸显在醒目位臵,警言名句随处可见。文艺、试验楼与教学楼和综合楼,楼楼层层贯通,在过道的横梁上,学生餐厅梁柱上,处处书写了古诗词、英语单词及该记忆的各类知识。综合楼前有橱窗,教学楼过道有宣传公示栏,校园花草环绕。西南角有假山喷泉、人造池塘,池塘上有曲栏贯穿而过。人造河流从西南绕西至北穿龙溪桥向东流去。供学生休息观赏景致而用的椅子,在湖边、河边错落有序地排列。现在的洋思不仅设施一流、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从1990年一直到现在,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优秀率居全市之首。80%的学生考入省重点中学。洋思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而闻名遐迩。学校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教育部认定洋思为全国十所由薄弱校变成的名校之一。
学校给我这样一次赴洋思学习的宝贵机会,通过听课、听报告、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使我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对洋思中学的了解,洋思中学给我的印象是三个词:严、有序、高效。
严: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家长放心”的目标让每个人震撼。
有序:有着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高效:学生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让洋思赢得了办学高效。洋思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认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把课堂作为培尖补差的阵地,重点关注差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尊重差生,调动情感的力量,表彰后进生,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从而产生成功的动力,为做好后进生转化的教育做好准备。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中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揭示课堂学习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揭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根据课题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如谈话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情景导入)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区别于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的认知水平,学生能看懂,能理解)。学习目标的展示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对于知识点较多、比较复杂的课题,可以采取学案、或者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直观,便于学生思考理解;而对于学习目标单
一、简单的课题,可以直接采取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的展示除教师展示外同样也可以发挥学生探究的能力,采取“你在这节课中你想掌握哪些知识?”或者“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激发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自学内容、时间、方法)。每个字、每句话都非常具体,(如看什么地方的什么,完成什么,回答什么,记住什么,熟记什么等等)教师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通过幻灯片展示出自学检测题。
(三)自主学习。教师出示事先拟定好的自学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一般自学提示出示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要学习哪些内容,采取哪种学习方法来进行,在学习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指导或者强调,进一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自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边读边划(划出疑难处),以培养学生勾、画、圈、点的良好习惯。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新知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对基础较差,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实施分层教学。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般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在此过程中教师“主导”体现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把主要的、倾向性强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学生自学之后,进入“后教”阶段。教师设计出尝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检测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与课本例题类似,目的在于检测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在做尝试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自学中的难点,是教师组织后教的素材,因此,教师尽量找学困生来处理尝试做的检测题,以便暴露出问题,当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纠正急于展示答案,而要引导其他学生来讲解,帮助改正。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明确教的内容(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更正、点评。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确的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会的不教,学不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明确教的要求。⑴教给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会听,勤思,敢说,善问”。
3、明确教的方式。(兵教兵,师徒制:一优等生带一差生)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汇报展示时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教师评价补充、更正,穿插巩固,提高了效率,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及口头表达能力。
(五)当课训练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有效的训练。当堂训练的内容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内容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宜,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迁移练习。(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不做辅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批改部分作业。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并及时提醒纠正并通过现场学生互批作业,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于学生掌握,从而做到堂堂清。
三、教师精心备课。备课经历“指定主备”“集体讨论”“人人参与”三道程序,提前一周备好课形成初稿,确保各班教学的统一,在初稿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备课知识面向中等生,做到抓两头带中间。
四、严格的“四清”制度。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在洋思的各个教师办公室进行询访时,我们看到最多的便是“××学科日日清成绩统计表”“××学科周周清成绩统计表”、“当堂训练题”、“学生过关测试题”等等,洋思人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真正落实到了实处。课堂上的当堂作业(当堂训练)是堂堂清的依据,通过课上作业,了解每名学生的真实学情,利用第八节大自习或早、午、晚自习,对没有达标的学生进行日日清。每周每科一测,备课组长出题(测试题为书本上的双基题),利用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过关的学生,小组长(学生)和老师集中帮扶,直到过关为止。每月各科集中考试一次,由教务处组织集体阅卷、计算各率,评出优胜班级,以及先进个人、学习标兵、进步快的学生,并在总结会上表彰奖励。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五、无私的敬业精神。这是我在洋思的几天学习中感受最深的,全校教职工从上到下,勤于奉献,无论哪个岗位都尽心竭力,身不离校、身不离生。如班主任,他们每天每餐都要带学生到餐厅,学生开始吃饭,他们再到三楼教师餐厅用餐,学生用餐时间大约15分钟,当学生吃完饭后,班主任已经站在了本班学生的餐桌前,计算一下,他们的用餐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学生回到教室,班主任的身影又出现在班级。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早、中、晚三个自习分给语、数、外(初一),早晨为英语、语文;中午为数学、英语;晚上为语、英、数……老师的工作几乎是全天跟班的,他们把“学生学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当成座右铭,学校把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中。
在洋思中学的学习是短暂的,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洋思留给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我将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进探索: 1.后进生转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告诉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用心观察每一个差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用关注激励他们学习,从而弥补他们知识上、能力上的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地表彰进步生。
2.高效课堂的生成,以学定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信念,精心备课,形成丰富的课前预设,充分考虑课堂和学生的所有可能问题,精细设计学案,做到学案的利用与教材的协调统一,做好知识的巩固,争取做到堂堂清。及时复习检测,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学生爱好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开展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和组间的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兵教兵。扩大“兵教兵”的时间(课上课下皆可进行)和作用,做好知识的落实和巩固。
4、教学反思。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培养自觉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学习洋思经验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取长补短,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在推动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再上一个新台阶,以上是我对洋思学习的简单汇报和浅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