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7:4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

第一篇: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

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株洲市茶陵县洣江中学刘雨莲

关键词:个性美内在美创造美

内容摘要: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欣赏文学的“美”,创造文学的“美”。

正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渴望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美”是语文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若能用千姿百态的“美”来吸引学生,使一颗颗年轻躁动的心安静于课堂里,并使他们在“美”的氛围中品味“美”、升华“美”,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展示教师魅力,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个性美。

1、教师的仪表穿戴应该体现时代美。这种美绝非天生容颜之美,而是一种最能体现人的内在修养和气质个性的端庄之美,和谐之美。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教师是呆板、朴素的代名词,这种看法虽有失偏颇,却也不难从中看出我们教师的传统风貌。其实,教师大可追求时尚,因为时尚并不等于时髦。只要大方得体,时装何妨?只要端庄和谐,淡装何妨?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又可以迎合学生爱美的心理,何乐而不为呢?讲台就像舞台,教师若能把自己打扮成风情万种的演员,追求时代之美,不是更能打动台下年轻观众的心吗?

2、教师的语言要能体现语文语言的文学之美。一个不会使用文学语言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课的语言如诗般凝练,不拖泥带水;如散文般优美,字字珠玑;如戏剧般深刻,充满激情;如小说般生动,洋溢着生活气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深深地打上教师的烙印:要么亲切自然,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文字语言去吸引、感染、打动学生,便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法能体现语文的特色,富于创新美。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富有变化创新之美。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要使每一堂课都生动活泼,惟有创新。

二、挖掘语文内涵,尽情地展示语文独具特色的内在美。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语文的内涵是不能与其它学科相提并论的。它是优美的文字艺术之美,是盈溢的生活气息之美,是昭示人文,充实精神的人性之美。

1、展示语文的动态美。只追求字、词、句的教学是缺乏生命力的,它只能让课堂沉闷枯燥。在教学中,根据文章的内容不同,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可以形神兼备的演示课文内容,以情感人;可以绘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图喻人;还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动态的教学,就像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时时都有惊喜的发现,而不会出现疲惫的感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体现语文课的动态美。

2、展示语文的生活美。

语文源于生活,学语文的终极目标便是把语文运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地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不留痕迹的把学生带进生活,让学生深深地体味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语文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从而去感受语文内含的生活气息之美。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运用适当的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潺潺的小溪流进课堂,让慈母的关爱融入课堂,让纯真的友谊感染课堂。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在这种开放性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与日俱增,运用语文的能力也会逐日提高。

三、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展示语文课的自由创造之美。

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造。如果教师独占课堂,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

1、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咀嚼美。

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顺应教学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语文鲜活的生命力和感人的艺术性。

2、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创造美。

教学中,应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辩论,使课堂成为思想和情感的交汇点。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要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自己的欲望,鼓励学生敢想别人没想的,敢说别人没说的,敢做别人没做的。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见解,教师都不得简单地用“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来评价。创造之美是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美,它能给学生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摇篮,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天地。“美”是春花秋月,“美”是珍珠玛瑙。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美起来,应该是语文教师共同的目标。

第二篇: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教学

我认为,美育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李岚清同志也讲:“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要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我们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实施美育呢?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美化,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教师注重自身的素质美化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前提。教师作为一个传导、授业、解惑的主体,既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旁征博引的口才,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等内在美,也要注重自己外在的形象美(包括神态美、表情美和服饰美),以此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教师注重自身的美化还能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和技能的热爱,乐于把他们的精力和才智运用于对事物的探索和对知识的追求,从而培养他们主动的持久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探索、发现、创造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借助审美情感促进了知识和理性能力的获得,也从相对独立的审美信息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我们有时听到学生反映:听某某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指的就是从审美评价的角度总体上对教学的积极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就会得到提高,审美品味逐步趋向高雅化,从而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育魅力的学科,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它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当我们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艺术殿堂漫游时,就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感因素。其方法和途径有:

1、引导学生感悟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体会汉字的形象美。汉语言文学是“形”、“意”最完美的结合体,其丰富沉实的美的底蕴为世界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幽默的说:“中国的文字好像一个美丽可爱的贵妇,而西洋文字好像一个有用而不美的贱婢。”可见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意蕴代代相传。如简单的象形字“水”字,我们的祖先抓住了水的流动性这根特征,把水描写成流动状,“水”字的造型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智慧,体现了美学的特征:对称美和曲线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识字与写字的机械训练中,还应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思维方式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象“虐”字可从这个字的意思向学生解说:“虐”是老虎发怒时所表现出的凶残之意,这个字的上半部是“虎”字头,下半部是老虎发怒时“爪”的变形,方向是朝外的。这样,学生在形象愉悦中就掌握了这些字的形义,领会了汉字的美妙。

2、指导学生美读感悟语言的音乐美,体会美育的直觉性。美读就是有感情的朗读。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景跃于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的感知教材,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汉字因其有平仄四声,双声叠韵,一经成文,无不读来顺口,听来悦耳,具有感人的魅力。不仅唐诗宋词吟咏音调抑扬顿挫,声律和谐优美,就是一些现代文也不乏音乐之美。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读了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典雅、清新、秀丽之美,这就突出地表现在30多个叠词的运用上。所以指导学生美读,使读者如文中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抑扬顿挫,读着读着,与作者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感受文章的美感。就如要读出李白“缘愁似个长”的满头愁,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的满船愁一样,有意蕴,有味道。

3、引导学生品评教材内容的语言美,注重美育的渗透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感情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品评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得语言,要激励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指导学生欣赏美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除了能用丰富生动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同教学内容有机的配合起来外,如果能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配合,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如教学《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爱莲说》等课文时,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那么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53孔之多的苏州宝带桥像读一篇史诗,南方风雨桥为何是画家和摄影师们搏斗的地方等形象和“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就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欣赏这些事物中得到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从而达到理解美、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境界。

法国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它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用武之地。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总之,我们时代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我们的心灵需要美,我们的教学需要美,所以我们要陶冶美的心灵、酿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种子。让语文教学载着美育的甘泉去绽开学生心灵美之花,结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美之果。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美哉,语文课堂-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哉,语文课堂-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罗曼•罗兰说: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美育正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明确写道:“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一.学生需要“美”的熏陶,教师需要“美”的修养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有不少中学生们沉浸于网络游戏的迷幻世界中不可自拔,他们的心灵都被狰狞的怪兽占据着,被彼此残杀的血腥充斥着,他们的暴利倾向愈加明显;还有一些同学对周围的一切冷眼漠视,他们无视老师的尊严,父母的付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万物之上,肆意践踏他人,天下唯我独尊;而任性妄为,目空一切,社会责任感差,毫无公德心更是十分的普遍。面对这样的现状,培养高品位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地分辨美与丑、是与非,在现今便具有着重大意义。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不仅给学生带来文学上的享受,同时也在精神上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我的呼吁》中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与地坛》中与命运的抗争和对母亲的愧疚,《<宽容>序言》中对宽容的呼唤等等,通过阅读和赏析这些课文,同学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真、善、美,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充满美感的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在心理形成共鸣,帮助他们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的生活方式的侵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要想进行成功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出类拔萃的审美修养,否则就无法理解、感悟文中的美感,也就不可能称职地进行美感教育了,更加不可能帮助学生远离低俗,走向高尚。语文教师只有先用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武装了头脑,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加强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修养,多阅读相关的文艺美学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和美学修养,才能帮助学生抵制腐朽、丑恶、颓废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稚嫩心灵的侵蚀和毒害,吸取进步、健康、科学的美的文化因素为我所用。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美的使者,在课堂上撒播美的种子。

二.挖掘“美”的素材,插上“美”的翅膀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姹紫嫣红;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在其中有着大量的“美”的教育因素,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应该是海阔天空,我们要放开手脚,带领学生在其中驰骋飞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获得审美启示。因而唤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和创造力是审美鉴赏的关键,语文教师就必须凭借课文,挖掘“美”的素材,给语文课堂插上“美”的翅膀。

1.用自然美点染课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与青山绿水的交流,常会激发人们的诗情画意的勃发。品一品《荷塘月色》中飘着淡淡幽香的月下荷塘,笼着轻柔薄纱的塘上月色,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优美的引人遐思的美景图,唱一唱《沁园春•长沙》中辽阔壮美的秋景前那慷慨旷达的气魄,投身革命的豪情,吟一吟《山居秋暝》中清新怡人的“清泉石上流”,《雨霖铃》中凄冷萧瑟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气势宏伟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幅幅以情寄景、情景交融的图画,使学生领悟到或壮丽、或秀美、或凄凉、或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深刻的美感体验,这无疑是美的源泉所在。1

2.用人文美感染课堂。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领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是诉诸于学生灵魂的行为。翻开语文课本,人文的光辉随处闪耀。杜甫 “艰难苦恨繁双鬓”是一腔愁绪的积累,“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壮志难酬的感伤,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理智却痛苦地指出几千年来国民身上的恶疾,这里闪耀着的是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胡同文化》对胡同没落的惋惜与豁达,《米洛斯的维纳斯》对艺术的珍爱与赞美,《道士塔》对文化遗产流失的痛心,这里闪耀着的是理性思考的智慧。《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们争取自由民主的豪情,《我的呼吁》中史怀哲对全人类的关怀,《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充实伟大的人生,这里闪耀着的是崇高的生命价值。还有《守财奴》中贪婪、冷酷的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保守、反动的别里科夫,《雷雨》中冷酷虚伪的周朴园„„这些无不使学生在心灵上、思想上受到感染,或爱,或憎,或敬,或嘲,我们已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埋下种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思考人生的价值,塑造健康高尚的灵魂。

3.用文学美提升课堂。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要通过文学美来体现。如《滕王阁序》的才情美之所以让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文章中那瑰丽的词采,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自然的用典,浓墨重彩、极富层次感的景物描写,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文用骈体,通篇气势奔放,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另外,课本中还有许多作品,体现了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和文学境界:或清新优雅,或汪洋恣肆,或飘逸洒脱,或沉郁顿挫,或深刻犀利,或凝练含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使学生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加深对文章主题和技艺的理解。提升语文教学的功能,从而获得完满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激发对“美”的感悟力,培养对“美”的创造力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无法准确、深入地感受到美,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因此,除了挖掘课本的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之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并创造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人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鉴赏观。

1.赏心悦目,激发兴趣。

文学作品与其它形式的艺术不同,它的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本文字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去感受其中的美。

比如阅读鉴赏王维的《山居秋暝》,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意境相同的画面,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动静,从画面的构图、氛围等方面感知诗歌。然后从感知形象引发开去,让学生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由“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的宁静和“竹喧”、“莲动”的喧闹构成的动静相生的映衬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王孙自可留”的情趣美,当然要让学生最终描绘出心目中的山居秋景图,那是独属于个体的唯一,是每一颗心中感受到的诗意美。再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先放一首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学生们很快就能熟记成诵,而且深刻领会了诗歌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利用媒体,可以让学生们的眼、耳获得美的享受,这在创设情境上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的,我们应该利用好它,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2.“披文入情”,加深美感。

对语文教学来讲,学生为老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就极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除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感染学生的情绪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抑扬顿挫的声调,饱满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审美的内驱力和激动强度,使学生达到情绪的兴奋点,与作品与老师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姜夔的《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词句给学生提供了时空转换的想像空间,教师可以点拨学生想像过去二十四桥的繁华让月亮都心潮荡漾,说不定也发出了笑声,而如今月亮依旧,却只剩下一泓凄冷的河水伴着孤独的月影,月亮也只能寂寥无声的黯然神伤了。这时学生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到“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意境,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美的感悟。

3.融情笔下,审美创造。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美。写作就是最重要的渠道。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家文字中那动人的美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以获得的审美感悟去认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寻觅生活中的美,并把它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去感染更多的人。

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许多同学都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这时,教师发下作者另一篇怀念母亲的短文《秋天的怀念》,读完后同学们再一次被朴实而坚强的母爱所打动,此时让学生们从记忆中寻找同样感动的片断,记下自己对父母最真实的情感,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抒写真情的文章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父母的爱。

把美的感悟融入到写作的创造性活动中去,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才能焕发光彩。

语文的世界是审美的世界,使语文课堂充满美感、情感,使学生在“春风”的沐浴下的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愿意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让“美”洋溢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第四篇:谈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谈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摘要: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贯穿美育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二)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不仅揭示了真理,还传递着美的信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语言文字美和优秀文化美以及老师的各种美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一)进入角色,激发美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类文章“事”中含情,说明类文章“知”中有情,应用文中也常含情,这无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知识的贪乏、阅历的短浅、时代的隔膜、年龄的差异、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也由于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等特征,因而从作者的情感(即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其情感,其间不可缺少“中介”。其“中介”即是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与作者悲欢与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巨澜。

(二)启发想像,感知美的形态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的直接途径和心理基础。唯有形状、色彩和声音等可感性具体形象,才能刺激儿童感觉器官的兴奋,从而获得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审美感知。

要感知寓于语言文字之中的各种美的形态,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因而,需要从唤起学生的审美想像去寻觅。

(三)引导观察,促进美的创造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美的创造一般是指作文,作文是学生用文章来表现美、创造美,这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作者在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创造的产品--作文中感受到自身的本质力量而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愉悦。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丑事容易,见美难,甚至美丑不分。因些,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美的创造--作文来说,观察是前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灿烂的阳光是美,和煦的春风是美;鲜艳的花朵是美,飘零的落叶是美;丰硕的果实是美,肥沃的黑土地也是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促进美的创造。

(四)理解品味美

教材中有些课文很生动,很感人。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形象、感人的事迹去打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思考、品味,去挖掘主题和中心。例如学习《我看见了大海》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制作教学课件:波澜壮阔、海天一色、船影摇曳,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再通过逐层朗读:第一次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河子的成长源于一个美好的故事;第二次读让海的美丽景象浮现于学生的眼前;第三次读使学生理解在海上生存有许多危险;第四次读让学生找到自然中的海洋与生活中的海洋之间的联系;第五次读使学生感受到继父对河子深沉的父爱,这种崇高的思想使他的形象崇高而伟大,成为我心目中最尊重的亲人,有了这样的好父亲,我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学习至此,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主题,而且使继父的形象得到了升华,同时自身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将德育教育溶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世界的科学美和人们的道德美是统一的,自然界的物质美和人们的情操美是统一的。物理课堂教学描述的就是这个世界。因此,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在表现,需付诸于情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有责任将德育教育,运用艺术的手法,溶于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物质的自然美和科学美

自然界的美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而这些美的本身就蕴涵着科学的美,这二者是统 一的,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科学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如教材中光的色散、干涉、光谱图、海市蜃楼、日出奇观、回音壁等,我们在给同学们传授知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让同学们领悟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即科学美。

二、物理学的辨证美

物质世界的发展是辨证进行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 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传输物质学中的辨证唯物主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也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物质是统一的,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大到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电场、磁场也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既客观存在,又相互作用(力和能),各种物质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次是物质的矛盾统一,运动和静止,作用和反作用,加速和减速、压缩和伸长、合成和分解、热胀与冷缩、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实象与虚象,放大与缩小、正立与倒立等等,都说明物质内部的矛盾的统一。

再次是物质的辨证性,1871年人们认为带正电粒子绕负电中心旋转,即电子存在于原子中心。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为揭示电的本质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过去的结论做了辨证的否定。1925年,当人们看到电子的衍射花纹时,认识到电子不是经典粒子,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否定了前人的认识……人们正是这样经过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对电的本质的认识不断的得到深化与提高。

三、献身科学的崇高美德

罗蒙诺索夫和助手力赫曼一起从事雷电的研究,助手被雷电击中而死,罗蒙诺索夫并未被吓倒,继续从事雷电的研究,终于取得成功,居里夫妇历尽艰难,在简易的工棚里,忍着严寒和酷暑,花了近4年的时间,熬制了4吨矿渣,终于提出了0.1克的镭。法拉第经10年多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研究需要这种精神,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经过我们的传播,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为科学奋斗的种子,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的坚忍不拔、刻苦勤奋、献身科学的工作精神。

四、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3000年前就有天象的记录。早在2400年前,墨经中就详细记载了光学现象、等臂和不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我国近代物理学家吴有利、钱学森、钱二强、何译慧等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阻扰,在诺贝尔授奖带台上,坚持用汉语作出了激动人心的演讲。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等等这些科学家的崇高爱国精神足以使学生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

五、强烈的民族紧迫感

在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后,还要让同学们意识到民族紧迫感。我国的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几十年,有些行业甚至更多,农业生产还未完全脱离原始的手工生产,而国外已是现代化的农业模式等等现状足以使下一代树立民族的紧迫感,让他们满怀信心的努力学习,加强赶超世界的动力。

六、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美

人们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和谐地统一起来。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去观察现象,去识记物理知识,去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去研究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去从事物理学领域的新的开发,这便是包含着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引导学生在占有丰富的准确的材料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改造制作,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完成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主体——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运用艺术的方法将美育贯穿于课堂中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激发爱美的天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们成为会审美的人,成为理性的道德人,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世纪新人,也是我们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下载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语文课堂中美育教学(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李美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

    教学中的美育(精选五篇)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照天性来说,人都是爱美的,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生活中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美育走进新课堂,可以收到事半......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太白中学刘玉平 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孟津县直中学许红利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 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其最终目是培养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的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