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

时间:2019-05-13 07: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

第一篇: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

所谓感悟,就是感触和领悟。课堂教学的感悟力,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现场、方法的感触和领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悟力,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更丰富地积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形成自己更敏锐的“课感”。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的观摩、研究而形成。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

一、在听课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教学观摩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听课的机会已经比较多了。由于作为展示或研究的课都是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准备的,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常常在听课之后,听到一些教师感慨、赞叹:课上得真精彩!但显然我们不能一味的赞叹。我们需要思考:这节课精彩在哪里?为什么而显得精彩?还有什么不足吗?如果我再上这一课,怎样借鉴和修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听课中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在2008年暑期教师培训班上,我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观看了一节视频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们一致评价课上得很精彩。随后,组织研讨:这一课主要精彩在哪里?看到教师略显犹豫,我启发式地提出问题:“12-3=9学生操作摆圆片时,为什么每人面前放一张带有10个方格的长方形纸?”联想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学生们都是在方格里摆满圆片,再在外面放两个圆片,有的学生是先拿走方格外的两个圆片,再从10个方格中拿走1个,即12-2=10,10-1=9;有的学生是先从10个方格里拿走3个圆片,再把外面的两个圆片加起来,即10-3=7,7+2=9。一位教师恍然大悟地说:“这张带有10个方格的长方形纸,像一个„模子‟,给学生提供了„平10‟或„破10‟的载体。这张长方形纸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在座的教师频频点头,都说,下次再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这个模子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二、在聊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聊课,确切地说,就是教师上完课后回到办公室,随心所欲地和办公室的同事说起上课中的事。聊课往往真实地叙述了上课者的遭遇,表达了上课者的内心感受。清楚地记得,一位教师上课后夹着书,垂头丧气地走到办公室就说:“这节课上的真没劲。”

旁边的一位同事关切地问道:“出现了什么问题?”

她苦恼地说:“我们班的学生这次单元测验太差了,我气呼呼地走进班级就发火,结果,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整节课班级都鸦雀无声。” “那不好吗?都在专心听讲呀!”另一位同事打趣地说。

“好什么?个个启而不发,简直死水一潭!”她仍然气愤不已。

“我刚刚上完的这节课还是蛮开心的。今天我心情好,对学生和颜悦色,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一节课下来,我和孩子都觉得蛮轻松的。”另一个同事紧接着说。显然,聊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研活动,但在不经意的对话中,往往却触及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比如,上面几位教师的聊课,就生动地阐述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调整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三、在上课中挑战自我,实现超越

课堂教学的感悟力主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要立足每一天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思考、实践和反思。要敢于在研讨课、公开课中挑战自我,实现超越。

在一次村级小学数学赛教活动中,一位貌不惊人的年轻女教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和她交流时,她诚恳地邀请我再去听她的课。她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再一次听她的课时,果真进步很大。接下来,又连续听她上过几次课,每次都给她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这样,她的课堂教学的感悟力逐步增强,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唯一的一名村级小学教师获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市级小学数学教坛新星”。因此,年轻教师要敢于实践,磨练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成长。还清晰地记得,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调研,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教学《认识公顷》。教师吹着哨子有序地组织学生,先是让4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估一估,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学生都能说出:大约100平方米”。接着,教师又指着篮球场问:谁能估计出这个篮球场的面积约有多大?停顿片刻,有学生回答:大约300平方米。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且补充说比300平方米要多一些。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我们整个校园是什么形状?长大约多少米?宽大约多少米?这个校园很特殊,长约100米,宽约50米,因此,学生很容易估计出接近5000平方米。教师夸奖道:你们真是好眼力,估得很准。我们的校园大约5000平方米,我和你们说法不同,大约半公顷。那你们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有的学生说:1公顷有我们两个校园那么大;有的学生说:我知道1公顷就是10000平方米。陈老师高兴地说道:对!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1公顷可不是1平方米的100倍,而是10000倍喽。

一节课下来,看得出师生都十分愉悦。

课后,我问这位老教师:“你怎么想起在操场上来上这节课?”他笑着说:“这是我的强项呀!在农村我上过体育课,„公顷‟这么大的面积单位,在课堂上教,学生是记不住的,所以我就因地制宜了。”多么朴素的话语,朴素的背后孕育着这位老教师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品格。

四、在悟课中冷静思考,形成教学风格

悟课主要指悟自己的课,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行动的必要环节,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理性观察、思考。只有理性的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感悟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首先,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如果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那么反思就会失去思考的动力,难免泛泛而谈,浮于表面。这样的反思价值并不大。教学反思是写给自己看的,反思的过程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自己课堂生活的鲜活记录。

其次,教学反思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我以为,概括起来是三个字,就是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悟”。可以记叙自己的成功做法,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失落体会,还要分析在成功或失落背后的因素。可以记流水账,也可以列举主要条目,还可以写成短文;可以只提出问题(但要对问题保持思考的自觉),也可以给出对问题的思考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的关键在于思考。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过程,其核心的价值在于通过思考,理性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以教学反思的积累作支撑,才会逐步形成课堂上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第二篇:感悟力

感悟力

感悟力是一种善于见微知著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对知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演绎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融会贯通的理解能力。所谓感悟力,就是领会、理解、感悟的能力,是一个人连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实际工作中的领悟力,主要是指领会意图、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一个干部的领悟力强,看问题就会更准,办事的效率会更高,工作会做得更好。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注意提高自己的领悟力。

一、感悟力的基本概念和特质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发现有一种本质的力量,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工作、下属、群众和事件怎样去看待,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认知,怎样去领悟,这种源自内心的感悟力是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感悟”,就是“受到感动而醒悟”(《辞海》),是在某种事物的触发下,经过想象、联想而达到的一种不同事物而相似事理的沟通与升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感悟”就是“悟”,一种有所感触、有所感动、有所体验的悟。“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感悟的关键,首先是要有某种事或物或文或情等的触发,其次,有类似外部触发事物的已有经验,就会“感事明理”“感物兴怀”“感文而发”,造成种种联想、幻想与扩想,产生丰富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文外之旨。

感悟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力。感悟力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感悟力就是感悟事物表象、特征和实质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的一种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是自己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感悟力具有以下一些特质:

的概念。在领导干部工作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又可分化为“五力”:一是预知力。要有先知先觉、未卜先知的意识。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任何知识、经验都架不住时空的转换。对工作、事件未来走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的预见,并对相应问题提前做出判断,制定相应措施成为考察干部感悟力的一道坎。这是领导干部“感悟力”培养的基本条件。二是领悟力。即善听“弦外之音”,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个人能够从他人的谈话中了解出更深的东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够了解更多的“话中话”。悟出在许多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比如,在与同事相互交流之中,或者是在与同事、领导探讨问题之中,具备深厚“感悟力”的人往往可以从这其中收获不少处理各种交际、工作的真谛。三是鉴别力。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事情的根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许多人之所以长时期没有长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分关注表象的东西,却很少用心去感受事情的真谛,看透表象之后的本质。在与别人的谈话中有多少信息是可用的,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悟性了,鉴别力是个人经历与经验的总结。四是思考力。只有勤奋上进、不断自我加压、多思多想多总结才能不断感悟出新的东西来。思考力是提升悟性的必要因素。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对悟性的培养强行提速。五是学习力。需要广袤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掌握的东西如同桶里的水,需要不停地倒腾。只有不断持续学习、总结、改进,源头活水才不会枯竭。只有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分析,不断把经验写成文字,以后才可能就会少犯一些类似的错误。

三、感悟力的养成路径、方式及其运用

“感悟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个人学养、智慧、感

觉、实践的综合体。感悟力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萌发出来的预见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工作实践中的“开窍”程度。

那么,作为党支部书记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锻炼。

(一)因“学”而悟,在勤于学习中增强悟性。

勤于学习是增强悟性的前提和基础。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和才干,也能增强悟性。应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乐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实践证明,学习愈有成效,其悟性也就会愈强。要在学习上树立标准,努力做到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能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与大局共融,与组织、与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有更多的相同、相似之处。要积极创新学习方法,要学习以往的,借鉴他人的,适应现在的,形成自已的,努力使学习渐入佳境,事半功倍。学习要把握学以致用、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的原则,向书本学习,向文件学习,向经验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此来武装头脑,明辨是非,坚定方向;要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工作能力;还要通读各类优秀的自然、社科、人文书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更新知识,丰富想象,激发思维,创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准确把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提高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领悟和应对能力。

(二)因“察”而悟,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增强悟性。

悟性,重在一个“悟”字。增强悟性,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体会及感受。有些人整天昏昏沉沉,推一推动一动,甚至于推了也不动;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相反,有些人非常注重在观察上下功夫,往往在不经意间,明白了许多道理,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该说,敏于观察,用心观察,也不失为增强悟性的好办法。作为党支部书记学会观察事物方法,首先要有客观公正的立场。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观察事物,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察结果。其次是鉴别比较。毛主席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事物观察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才能达到去伪存真反映本来面目的效果。再次是变换角度。感情用事,简单从事,粗暴处臵,显然是行不通的。有的问题就事论事,也许找不到答案,但如果反弹琵琶,变换角度,换位观察,也许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

王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从事营销工作,如今,已经而立之年的他,却在从业的路上,越走越窄。从刚刚毕业时同事们喜欢叫的小王,变成了现在公司上下都习惯喊的老王,王斌自认为“埋没”了整整8年时间。这期间,王斌的称呼、称谓虽然时有变迁,但作为营销人职业印记及标志成功与否的职位却没有多少变化,仍然还是多年前就已经达到的二级业务代表,眼看着身边比他年龄还小的同事都已经晋升到了区域经理、省区经理的位子上,王斌却还原地踏步,“涛声依旧”。为此,他很苦恼,也很迷茫,甚至困惑,但对此,他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王斌为何会出现这种“原本三十而立,却立不起来”的现象呢?用他周边同事们的话说就是王斌这人太“死心眼”,太缺乏对人对事的领悟能力。

王斌在这家食品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主动向直属领导汇报过工作,并且不善沟通,对人际关系疏于打理,久而久之,领导以及同事便认为这人孤芳自赏,不值得培养及结交;其次,在对工作及客户的立场上,王斌总是显得不合适宜,市场开发初期该要政策的时候,他不要,市场成熟了不该要政策的时候,他争着要,结果给领导留下了执拗、偏袒客户等等很不好的印象;最后,对营销以及市场操作一知半解,一直“沉不下去”,没有自己的主见,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和把握,做起市场来不瘟不火,不“死”不“活”,以致凡他负责的市场大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大的起色,所以,领导和同事们都认为他资格虽“老”,但经验不“老”,缺乏领悟力及魄力。

(三)因“省”而悟,在科学有益的反省、总结中增强悟性。

古人说,吾一日三省吾身,讲的是要经常自照镜子,总结反思自己。悟世界须从悟自己开始。悟已是干部提高悟性的前提。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军事家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琢磨别人多,琢磨自己少。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多琢磨自己,可以让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清醒。悟己主要是认真省察自己、评估自己、规划自己。省察自己,就是自我反省,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修炼和提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评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潜力进行实事求是的估量,然后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总结中提高自己;规划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设计和谋划,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掌握命运的主动权,然后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以期在奋斗中实现目标并不断超越自己。反省、总结,必须做到“四要”:一要勤于笔记。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亮点、缺点和感受体会要及时进行记录,既便于备忘,又便于需要时查阅。二是勤于分析。对工作生活中的成绩和不足要经常进行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提出发扬成绩改正不足的措施。三是勤于交流。既要善于把自己的成绩、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向别人介绍交流,也要善于通过交流吸取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要勤于总结。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特别是对于工作上的总结,更是要客观、公正、全面,通过不断归纳总结,达到不断提高的效果,以全面促进悟性地提高和养成。

(四)因“事”而悟,在缜密周到的办事过程中增强悟性。

“事”即思路谋划、布局工作。通过思路谋划而悟,不断锻炼、提高分析能力。通过布局工作而悟,培养宏观思维,开拓眼光,提升领导艺术。悟“事”必须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要弄清事的范围。要弄清楚哪些事是自己分内之事,哪些事是自己职责之外的事,哪些事是自己职责边缘或界线上的事;哪些事该由自己拍板,哪些事该由他人拍板,哪些事该协商拍板。不能糊里糊涂地做了不该做的事,“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人很疲劳却没有功劳,甚至变成别人依赖的骆驼。二要弄清事的轻重缓急。要弄清楚哪些事要先办,哪些事可后办;哪些事要集中财力、人力、精力办,哪些事按程序常规办,哪些事需要创新地办;哪些事要越快越好、干净彻底地办,哪些事可以顺其自然地办。必须从宏观上提炼战略,从微观上注重战术,做到整体把握、分步推

进、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事务缠身,最终一事无成。三要弄清楚事的承办主体,即事情由谁去办。尤其要弄清楚哪些事自己必须亲历亲为,哪些事自己要亲历但可以不亲为,哪些事既可不亲历也可不亲为,自己只需掌握目标和结果即可。党支部书记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件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干,都不放心别人去干,那么,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处理完,更无法处理好。

四、如何提高感悟力

(一)在持续学习和执行中提高感悟力。丰富的知识底蕴,是提高感悟力的前提。要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既要学精业务,又要学好理论;既要向同事学习工作方法,又要向实践学习实际经验。平日要坚持读书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辨力;要见贤思齐,虚心请教,经常想想人家为什么做得好,自己做会怎么样,找出差距,取长补短,这样领悟力自然就会瓜熟蒂落、呼之即出。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认真研究文件的要求和讲话的精神,结合自身或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做好贯彻执行,提高执行力的同时提高感悟力。

(二)在勤于思考中提高感悟力。提高感悟力离不开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勤学、多思与善悟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善“悟”,多思是保证。只有勤于独立思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静无以聚精会神,非静无以深入思考,非静无以有所领悟。要学会闹中取静,在安静中思考,让思想在冷静思考中升华,让灵感在冷静思考中闪现。只有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不断寻求新思路,确立新理念,感悟力才能越来越强。

(三)在用心观察中提高感悟力。提高感悟力,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体会及感受。只有注重在观察上下功夫,才能在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无论是分析问题、调查研究还是落实任务,都要善于见微知著,善于从事物稍纵即逝的、细微的、不明显的迹象和苗头上,及时发现和鉴别问题,敏锐地发现即将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征兆,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做好工作。

(四)在总结积累中提高感悟力。“积之愈厚、发之愈佳”。经验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感悟力也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因此,要注重在总结积累上用心思、花力气。在总结的过程中,善于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善于把那些具体的实践做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总结中既要抓住成绩,又要注重审视不足。还要立足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与失误,通过严格的自省反思,改进不足,通过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感悟力。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感悟力

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感悟能力

张泽学校

王娟

随着教学实践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逐渐深入,我深刻地感觉到学生的文章多数缺乏深刻的立意。作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或是学生为了主题去刻意地想主题的现象非常多,真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他们的年龄不成比例。这种种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越来越浅薄,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感悟。他们不去思考生活,更谈不上感悟了。这也致命地导致了学生笔下的文章缺乏深度,耐不住咀嚼。学生的感悟力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感悟力,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悟”最重要,需要个体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一,生活促感悟

为文即为人,要想提高文的质量,必先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文章是写作主体整个人的反 映,尤其是他的思想、情感、人格,所谓“文章即人”。人做好了,文章的质量才有最根本的保证。那么怎么提高人的涵养,尤其是提高我们正面对着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涵养呢?在生活中提高感悟能力尤为重要。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那么文的感悟力自然就能提升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还概括地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积累生活素材,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事情,提高这些事情的认识水平,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

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意识到了生活的重要性,经常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去挖掘其中蕴涵的深意。例如,时侄寒冬,雪花偶尔会光顾我们,虽然不会出现千里缤纷,万里雪飘的壮观的北国景象,但那些零星的雪花也会给我们尤其是孩子带来惊喜。于是,教室外面下着雪,教室里正进行着一场热烈的讨论。以下就是孩子们思考和感悟生活的成果。刘欢勋在随笔中这样写:雪,像云烟一样轻柔,像玉石一样纯洁。虽只是一朵朵不起眼的雪花,但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刻。……雪还在下着,在雪看来,这一刻就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她能尽情地飘舞,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哪怕只有短短地几秒种,她们也很知足。即使最终都会化成水,但她们无怨无悔,因为她们活过,经历过,就够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点什么。生命很短暂,而且只有一次,那么我们该如何活?是甘于现状,一生碌碌无为?还是像雪花一样实现我们的生命价值?张丹凤这样写:望着纷纷而下的雪花,我的唇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看这它们奋力舞蹈着的身资,仿佛有了自己的影子。雪花有她们的希望,我也有我自己的希望。二,阅读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读是语文学习的根。离开阅读学语文,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充分地意识到了读的重要性,提供一切可能让孩子们读。我会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随便看,随便写。一方面,促进学生去读,一方面促进学生去思。我们面临的孩子毕竟生活有限,让他们要想出如何深刻的为人为文的道理是不现实的。让学生学会走,必须给他们拐杖。名人名言是智者思考的精华,我选择了名人名言作为思考的拐杖。课前我们经常进行这样的语文活动:找两句名人名言,让学生选择写感受。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人对事的感悟。例如,“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简单的晴和雨的关系,却道出了人生中悲观和乐观两种不同的心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会倒。”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阐述了自立的重要性。“聚水成河,聚沙成塔”道出了团结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三,思考促感悟

感悟不仅要注重读,还要注重思。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或者是否掌握了一套思考的方法。例如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超常思维等方法。方法正确,有助于学生一针见血的抓住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学会在思中感悟,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四,合作促感悟

讨论是不同人的不同的智慧的碰撞,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很容易提高自己,有句话说得 好,真理是越辩越明。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小组讨论的活动,鼓励学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感悟。

总之,提高作文的感悟能力的根本就是提高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细微处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机会。

第四篇:三算并抓,提升学生计算的感悟力

三算并抓,提升学生计算的感悟力

摘 要:夯实学生计算基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追求。通过掌握教学内容、营造气氛、抓牢估算等教学措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形成学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感悟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38-01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数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当然,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它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三算并抓”,丰厚积累、夯实基础,使学生的计算学习充满兴趣、养成好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地练习,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一、抓实口算,夯实计算基础

高超的口算、心算能力是提高计算敏捷性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学习效率、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保证。强化口算训练,是突破计算学习速度上不来瓶颈的有效举措。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口算训练,打通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一要善于掌控教学内容,组织适宜且必要的口算训练。如低年级可以多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中乐于思考,积极口算。如“开火车”“找朋友”“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接龙比赛”、卡片、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加口算的密度,提高口算速度,并通过长期关注提升口算的宽度和长度;高年级多采用听算、视算、限时完成、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提升口算的感悟力,提高计算水平,发展心算能力。

二要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将口算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如坚持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可以尝试指导学生结合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编排一组口算题,上课时要求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口算题目和要求,再根据年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训练,并对出题速度快、准备周详、目标精准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能够诱使学生思考口算题的编制,不再把这项尝试变成负担。因为学情差异,我们能够看到不曾预料到的精彩习题;又因题目来源于学生,所以学习的情绪是良好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课堂气氛活跃。

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生活中,如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购物、打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又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

二、抓牢估算,提升计算感悟

估算是提升计算感悟力和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应成为提高学生运算水平的一种长期且细致的工作。

抓牢估算训练,首先要优化教学流程,将估算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估算规律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学会运用估算解读数学现象、探索数学规律,学会运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将估算贯穿于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逐步增强估算意识,促进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其次尽力要求学生努力将估算运用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特别是那些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学会用生活经验灵活地进行估算。如在“多位数乘法”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乘积可能出现的范围,为正确计算提供一个粗略性的导向,从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计算解决: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学生的独立估算和集体反馈,为估算的引入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积累,使学生明白估算的局限性,进而领悟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会在长久的训练和反思中逐渐明白: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正确、迅速。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习的走向,及时敏锐地判断学生的研究方法,只要学生有道理地回答和思考,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对于其中思考的周密性则应通过方法的比对,让学生在互助式的研究中体会差异,感受到方法的优劣,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趋利性,为学生计算素养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抓细速算,提升计算效度

培养计算的迅速、简捷性是计算教学的必然追求。因此,指导学生学会简算应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尽管我们提倡多元化的计算方法,但如果学生能够精准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和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按部就班的计算出现简约的过程,不仅有利于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使计算水平快速提升。

如13/25×8/19+17/25×13/19的练习中,绝大部分同学进行通分,再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因结果的分子、分母数据过大,很难找出或找全它们的公因数,使得计算的结果不够准确。为此,指导学生再次研读习题,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合作研究,使其明白其中的奥秘,并在后续的思考解决中领悟简算的意义。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算法的跳跃,并使其在不同的思维转换中发展思维,提高计算水平。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平时多措并举,让计算训练和思维训练更扎实。

参考文献:

[1]赵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14,(10).[2]肖平.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J].硅谷,2010,(5).

第五篇:紧抓提示语,培养语言感悟力(刘清华)

紧抓提示语,感受语言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

(刘清华,嘉定区华江小学,上海市,201803)

摘要 沪教版的教材,记叙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人物对话又在记叙文中占有一席之地。抓好提示语,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而现在人物对话没有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随文练笔,又能够通过专项训练,强化运用,那么学生笔下的提示语会更加精彩,语言表达力会更高。

关键词 提示语 语言魅力 提高 表达力

沪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这些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精妙。充分利用好记叙文这一体裁,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而人物对话,在记叙文中占有一席之地,贯穿在记叙文的始末。提示语又是人物对话中的重中之重,抓好提示语,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

一、人物对话教学现状

在记叙文中占有重要比重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言为心声”,作者不惜笔墨匠心独用地设计这些对话,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些对话描写理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人物对话处理不够妥当,常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一读而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多地抓一些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对这些所谓的关键性的句子非常重视,反复朗读。但是对于人物对话,则显然重视不足,关注不够,只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很显然,对这些提示语也只是一读而过。

第二,一读再读。对话描写很适合朗读,于是我们很多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没有针对性地对提示语进行细细地品读。

教学时,教师不妨抓住这些对话的提示语,引导学生深人品味,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紧抓提示语的策略

(一)抓住教材,随文练笔 1.添加提示语,感知文本之妙

通常,作者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这个人物,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会让对话缺少一定的提示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知和学习作者这种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与意图,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应用。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中有一课文:《找骆驼》。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商人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事。本文主要通过商人和老人的对话来推来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对于对话描写的推敲打磨是本节课的重点。第1—9节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但第3—7节中没有任何提示语。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加上“商人问”、“老人说”等提示语,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细细体会哪一种好。通过朗读品味,学生能很快发现没有提示语的这组好。因为只有两个人在对话,读着在一定的语境中,很清楚地知道谁说了哪句话,没有必要有提示语。而且,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可以使人感觉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的心情。梅子涵曾说过:“每个人的阅读可以走到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阅读必须走到高处。”语文是思维的训练,在训练时找准训练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我们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走到阅读的高处!2.减去提示语,提高阅读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对于文本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以提示语为抓手,指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使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提高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宽容》一文,记叙了一次“我”生病住院,“我”鼓励并指导屡次不能准确扎针的护士,使她成功地将针扎进的事,揭示了宽容能带给人们力量的道理。本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如果抓住这些语言描写,特别是抓住这些对话中的提示语,那么课堂效率就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

教学时,我把第5小节到第17小节的对话描写全部在课件上呈现出来,在关键性的提示语下面打上着重号,让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用多种形式感受有这些提示语的语言描写的精妙。然后再出示把这些关键性的提示语去掉后的对话描写,对照朗读,再次感受这些提示语对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像“恼怒地说”、“吼道”等这些提示语把一个凶、急躁的妻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瞟了妻一眼”、“轻轻放下针具”、“长长舒了一口去,对我甜甜一笑”等提示语又把小护士那胆怯、害羞的性格特点写出来了。“我”的“轻声指导”、“含笑回答”把自己的温和、宽容尽显。通过这些“减去”提示语的对话与原句相比较,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感悟,交流讨论,既感受到了提示语的精彩,又感受到了人物个性,阅读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3.借用提示语,体验性格特点

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人物语言前后的那些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提示语,能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凭借这些提示语,学生往往能更好地体验人物的感情。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宽容》一文,可以分别借用妻子、护士、“我”的提示语:“恼怒”、“瞟”、“含笑”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们恼怒时会说什么?什么时候会“瞟”着说话,“含着笑说”又体现了这个人的什么态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用上这些词语来进行说话练习,在对话中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专项训练,强化运用 1.别让“说”字太劳累

一写到对话,学生总是一“说”到底,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别的与“说”相关的词语了。这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其实“说”有很多种方式,用心说,能够“说”得多姿多彩。

比如在学生作文中出现一对话:“子文说:‘明天来我家玩吧。’我说:‘不行,我明天还要去学书法。’”我让学生说说这两句对话有什么问题。由于同学们平常都是这样写的,所以他们总发现不了问题。经过提醒,他们终于明白“说”字太多,也显单调。于是,我让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表示“说”的词语。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叽叽喳喳说了很多。马上梳理,让同学们记着在开口之时,这些都是极好的词汇,别让“说”字太劳累。常表示“说”的词语:

(1)表示“说”的一个字的词语:讲、喊、答、叫、问、训、呼、吟、读、吼、评、议等。(2)表示“说”的两个字的词语:声明、辩论、议论、婉言、怒斥、批驳、辱骂、诅咒、申诉、解说、劝告、分辩等。

(3)表示“说”的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说三道

四、花言巧语”等。

2.不“说”含义更丰富

不仅表示“说”的词语丰富多样,表示不“说”的词语也多姿多彩。(1)表情提示语。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在表达同一种情感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情。例如:①“我的妈呀,今天我忘了梳头了。”宁宁大惊小怪起来。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刘老师一脸严肃地盯着开小差的我。

(2)心理提示语。同样的说话内容,提示语不一样,则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样。①我红着脸,小心翼翼地走到爸爸跟前,忐忑不安:“爸爸,昨天的测验我得了80分。” ②我脸上挂着满不在乎的神情:“爸爸,昨天的测验我得了80分。”

(3)肢体提示语。人类是善于用肢体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动物。当我们表示“不”的时候,会用摇头或摆手的动作;当我们表示“同意”的时候,会用点头会微笑表示;当我们表示“赞赏”的时候,会伸出大拇指„„例如:①调皮的张华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②“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3.提示语位置迁移

在日常作文中,同学们永远都是把提示语放在前面。其实,提示语的位置有好几种,根据当时人物情感的需要,需要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

①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前,更多地强调表示动作、神态等提示语。例如:钢琴考级十级一过,我就得意地晃到妈妈面前:“妈妈,之前承诺的美国之行该兑现啦。”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的得意之情,提示语在前面明显比在后面更能体现这种“得意之情”。

②提示语在后。这种情况是需要强调说话的内容,多用于接话很快的对话或者在紧张慌乱时的对话。“车!”看到走到马路中间的儿子,妈妈尖叫起来。这时候,情况如此紧急,说话的内容放在前面就显得毋庸置疑。

③提示语放在中间。当一个人的话语中包含两个意思,最好将提示语放在中间,将这两个意思隔开。比如:“儿子,咱们出门啰。”正在关门那一刹那,老妈大叫起来,“天哪,我的手机居然未带。”老妈前一句说的是带着儿子出门之事,后一句说的是手机未带之事,这是不同意思的两句话,中间用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有了停顿,听者才会注意到说话人的相关情况。

④无提示语。有些对话干脆就没有提示语。在下列三种情况就可以不用提示语。第一种情况,根据一定的语境,读着明白这是谁说的话。例如:“‘儿子,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妈妈又唠叨起来。‘知道了!’”第二句没有提示语,但是读着明白此话就是儿子说的。

第二种情况,对话双方接话很快。例如: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厂”

在紧急情况下,双方接话都很快,这时候就没必要把提示语写出来。第三种情况,说话的人很多。话题一说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应答,这时候,没必要把那么多应答的人都写出来,只要写出应答内容即可。例如:“今天的体活课,我们玩什么呢?”老师一语既出。“跳长绳。”“玩呼啦圈。”“踢足球。”„„

如果我们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丰富多样和不同的位置变化,我想,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会更加饱满、生动、鲜活。

我们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提示语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随文练笔,又能够通过专项训练,强化运用,那么学生笔下的提示语会更加精彩,对语言的感悟会更加独到,表达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迎春.巧用提示语,塑造人物形象[J].小学教学参考.2014,2:86. [2]虞勇军,倪丽芳.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2:32—35.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华江支路666弄

邮编:201803 联系人:刘清华

邮箱:1141985243@qq.com

手机:***

下载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感悟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 经过本次培训,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

    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提升[5篇范例]

    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 学生 教师 教学 执行力 课堂教学 执行力就是执行已确定的发展策略的能力,即完成既定策略目标的办事能力,它是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教师......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智慧呢

    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学智慧的老师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理解教师智慧的内涵,需要分......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柳培鑫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正确思想观念以及锻炼并提高多种技能的......

    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庆逢课程改革。因为它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此,我迫切渴望能够对新课程进行系统......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以整体教学活......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

    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白官屯镇中学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初中学生学科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