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
湖北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
2014年08月31日09:56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武汉8月31日电(张传郧)日前,湖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下文,对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筹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凡在农村工作的乡村教师将享受该项政策。
据了解,为了鼓励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基层、长期从教,全面加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经省政府同意,决定从2014年元月起对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补助项目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统筹管理。补助对象为全省连片特困地区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村小、教学点在编在岗专任教师,不含县市城关镇的学校(已获得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的教师不再享受此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00元,村小教师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补助600元。补助资金于2014年12月31日前发放到位。
第二篇: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校和教学点教师将获生活补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校和教学点教师将获生活补助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12期
《中国教育报》消息 记者11月19日从教育部获悉,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是针对乡村教师工作岗位的补助,不计入五险一金和退休费的计算基数,教师在岗时享有,离岗后自动取消。
据介绍,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拨付综合奖补资金。地方将作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责任主体,自主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具体实施时间、补助范围和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等,均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从2013年开始,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中增列综合奖补资金,将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奖补因素之一,对已经实施这一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据介绍,目前全国有600多个县积极探索对农村教师发放补助,受益教师达100万人。
第三篇: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
永办发〔2012〕15号 中共永寿县委办公室 永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御驾宫示范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县级各有关部门:
为了充分争取利用中、省、市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我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现将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陕办发〔2012〕4号)文件予以转发,并将各相关部门、单位依据相关政策争取项目资金任务进行了分解(详见附表),请各领导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政策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向下抓好政策落实兑现工作。附件:县级各部门、单位依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争取项目、资金任务分解表
中共永寿县委办公室 永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7月26日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文件 陕办发〔2012〕4号
★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委,各市、县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
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3月27日
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加快我省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步伐,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特制定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
一、总体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总体任务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制定特殊支持政策,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到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扶贫投入,形成扶贫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和吕梁山区3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涉及我省的43个县为主,兼顾其他贫困地区和人口。
3、摸清底数,到村到户。摸清底子,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扶贫政策和资金要到村到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夯实责任,强化考核。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激励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致富。
(三)主要方法
5、分类管理。统一组织扶贫对象和农村低保的甄别工作,针对不同对象,分别开展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
6、一村一策。区分不同情况,对每个贫困村都要制定符合村情的扶贫方案和措施。具备发展条件和潜力的,支持其发展;自然环境恶劣、发展有困难的,支持其搬迁,最终使每个贫困村都能走上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
7、一户一法。针对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帮扶办法,通过低保救济、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移民搬迁等不同方式,使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
二、支持政策
(一)建立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加大扶贫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每年不低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30%,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中省财政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各市及有扶贫任务的县(区)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的比例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中省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类项目资金,优先向片区倾斜,确保片区支农资金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省级彩票公益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片区扶贫开发。
2、加大转移支付。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片区县(区)的补助系数。中省各类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向片区县(区)倾斜。中省投资优先安排片区内民生工程、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项目。在片区内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区)资金配套。
3、加大资金整合。片区县(区)要按照扶贫攻坚规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都纳入整合范围。省级各部门要加大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将扶贫等专项资金逐步切块下达到县(区),在保证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由县(区)根据自身实际统筹安排。
(二)支持片区发展
4、支持企业扶贫。在连片特困地区新建或迁入的企业,可申请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的扶贫捐赠,比照慈善捐赠政策,在企业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5、支持金融扶贫。支持有条件的县(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片区内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2%给予费用补贴。片区内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部分,按2%给予奖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建立扶贫互助资金组织,逐步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
6、支持搬迁扶贫。把扶贫移民搬迁和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先安排贫困户移民搬迁;对在城镇打工的贫困户,优先解决其城镇户籍、子女就学等问题。土地使用政策向片区倾斜,片区内移民搬迁用地指标单列;对搬迁占用的片区耕地,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在片区内优先安排生态修复资金,对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指标,免征育林基金。加快推进片区县(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免收农民个人土地登记费,支持促进贫困户土地流转。
7、支持文化扶贫。对连片特困地区群众集中居住社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优先安排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等公益设施项目。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二五”期间,率先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和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在有条件的地区稳定发展有线电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线电视运营企业购买电视节目,使贫困地区农村群众免费收看有线电视节目。
8、支持生态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水、电、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逐步提高片区县(区)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到每亩10元/年,补助资金由省、市承担。
(三)支持贫困户创业致富
9、支持教育扶贫。从2012年起,率先免除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阶段(含中职教育)学费。对考入国家计划内大专和本科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部门在安排资助时优先保证,确保其免费上学。
10、支持科技扶贫。给每个贫困户确定一名科技辅导员,为其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成绩突出的辅导员予以一定奖励。组织实施不同层次的科技下乡活动,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首次发展特色产业的种苗(含种子、籽种)、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指导。
11、支持产业扶贫。将财政扶持涉农产业发展的资金与贫困户增收结合起来。对有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在安排产业发展资金时优先给予支持;对其购买农机具的,补助标准从30%提高到50%,新增补贴由省财政承担。尚不具备依靠产业脱贫能力的贫困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可逐步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财政贴息资金、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等,直接计算到户、补贴到户,作为贫困户股份参与各类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下同)的生产经营,实行按股份红,并鼓励这些经济组织优先吸纳参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行按工计酬,其所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占职工总数25%以上的,可享受第12条就业扶贫的税收优惠政策。
12、支持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能够掌握一定技能的贫困人口,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进行免费培训,使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转移就业或从事生产经营所需的基本技能。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凡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占职工总数25%以上的企业,其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通过财政列支返还给企业。
13、支持创业扶贫。对有创业技能和意愿的贫困户,比照享受城镇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最高可申请8万元贷款,贷款利息通过扶贫资金解决;对贫困户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额度在现有20万元的基础上提高到3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试行以承包地、林地使用权、土地流转经营权或多户联保形式提供反担保的政策,方便贫困户及时获得银行贷款,促进创业致富。
14、支持保险扶贫。优先在片区县(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保险费补贴比例,扩大特色种、养业险种。为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减轻贫困户缴费负担,对贫困户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个人承担部分予以适当减免,减免部分由省市按照6:4比例负担。引导保险公司与农信社等银行机构合作,推行设施蔬菜等“银保富”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介入等措施,扩大对片区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量,促成银行涉农信贷业务与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相结合,缓解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贷款难问题。
15、支持社保扶贫。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社保制度有效衔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残疾人、五保户等,主要采取低保、困难补助、集中供养等方式,实施救济式扶贫。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贫困人员,按其缴纳保费的最低标准50%给予补助,即每人每年补助50元,所需资金由省和市财政各半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村贫困人员,享受报销政策后,在二次报销时给予高于其他人群20%比例补贴,基金不足的由财政弥补;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村特困群众优先实施救助。
三、保障措施
1、实行领导负责制。坚持省负总责、市级推动、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做好扶贫攻坚基础工作,建立贫困人口动态识别信息管理系统,每年由扶贫、统计部门完成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和识别工作,提高扶贫对象瞄准的精确性。所有扶贫到户到人政策,均以贫困人口动态识别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将片区扶贫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将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和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与片区县(区)脱贫目标任务挂钩,并结合目标考核予以奖罚。完成扶贫目标任务的,给予增加转移支付和扶贫资金奖励;没有完成扶贫目标任务的,相应扣减转移支付和扶贫资金。对整合资金成效显著的县(区),在下中省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中予以倾斜。鼓励部门、单位、企业等各类组织参与对口帮扶,贡献突出的给予一定奖励。对脱贫后连续3年没有返贫的贫困户,继续享受原帮扶政策3年不变。
第四篇:云南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扶贫攻坚
云南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扶贫攻坚
2011年11月28日 16:46:3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新华网昆明11月28日电(记者伍晓阳、颜牛)记者从正在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获悉,今后5年,云南将以深度贫困群体为重点,以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山区及藏族聚居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打好扶贫攻坚战。
据云南省扶贫办发布的数字,最近10年来,云南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8亿元,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转移培训、易地搬迁、以工代赈、产业扶贫、连片开发等扶贫工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发生率从29.6%降至14%。
目前,云南贫困现象仍然突出,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个。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25万;收入低于785元的深度贫困人口还有160万。
云南省扶贫办主任王智介绍,云南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集中力量打好这轮扶贫攻坚战。力争到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王智说,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山区和藏族聚居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今后10年云南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云南将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信贷投入和社会帮扶投入。在扶持方式上,以深度贫困自然村为单元,锁定帮扶目标,大力推进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素质提高等六大工程建设,重点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整乡推进”是扶贫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截至目前,云南在49个乡镇开展了“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实践证明,“整乡推进”有利于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不足、人才资源匮乏等瓶颈,从根本上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
据王智介绍,云南160万深度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1075个乡镇,其中深度贫困人口超过3000人的乡镇有116个。今后,云南将继续加大“整乡推进”力度。
第五篇:我国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强开发性金融扶贫
我国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强开发性金融扶贫
摘自:宏观经济新华网周芙蓉2013-05-19 10:53
新华网贵阳5月19日电(记者 周芙蓉)在贵州省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开发银行将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强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加快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近日在贵州召开的全国开发性金融扶贫研修班上说,要实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到2012年底,全国还有扶贫对象9899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0.2%。全国14个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39元,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1.4%;片区贫困发生率为2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2个百分点。
完善和改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是新阶段产业扶贫的主要任务。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与贵州省开展扶贫金融合作试点工作,目前国开行已向贵州20个试点县提供融资授信37.4亿元,实际发放贷款6.88亿元,惠及农户63677户、中小企业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同时双方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在试点县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65亿元,落实贷款发放22.6亿元,积极探索出一条用扶贫项目资金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连片特困地区,联合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发展的新路子。
王国良说,贵州的扶贫金融合作试点,为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深化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双方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深化金融扶贫合作,争取上半年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性金融扶贫合作协议》的签署。在协议框架下,双方将完善贵州试点经验,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做到金融服务下沉;选择几个条件成熟的县,例如河北的阜平、甘肃的积石山、贵州的威宁,逐步开展试点。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袁力说,开发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的银行,将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通过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体制创新,整合扶贫政策资源,弥补制度缺损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公路、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教育等薄弱环节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