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实验初级中学 周黎 继教作业二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学习笔记
学校教科研现状
现实: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老师教学,专家研究。教师很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位置,配合专家、学者进行试验。
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成为研究型教师实在太难了。一般中小学教师自身研究能力不强;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某些教育科研评价标准不尽合理。很多人按高校研究者的标准去衡量中小学教师,片面追求标准化和形式化,过分看重立项、开题、中期考核、发表成果、结题等一系列程序。
结果: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常常脱离教学实际,不一定能够在教学中用得上;教师的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教学实践只能固守旧有经验。“研究”两个字历来让许多一线老师避而远之、望而却步,很多教师最终成为“经验型教师”而非“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评价:老师的任务不是搞科研的,只是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秀的教师。
一、职业倦怠需要科研
1、从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中看科研的必要性。
a.情感冷漠、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工作满意度低。
b.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
2、从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中看科研的必要性。
a.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多种角色有时相互矛盾。家庭经济和子女教育压力很大等。
b.精神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等。
c.社会期望过高,家长望子成龙。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
d.人际关系紧张,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好坏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二、自我发展要求科研
1、职业上要生存。
a.评聘职称
b.晋升岗位
c.五年考核
2、事业上要发展。
a.年轻教师要迅速脱颖而出,做学校优秀教师,做区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做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b.争当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c.争当特级教师、良师、专家。
3、生命价值上要完善、提高,没有功利,只是为了超越自我。
三、课程标准强化科研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并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发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中提出“发现、创新”理念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观念,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究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用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四、教学科研行动方案
(一)科研行动以读书学习开始
1、加强理论修养。
a.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著作
b.朱慕菊的《走进新课程》
c.北师大教授肖川的著作
d.华东师大教授叶阙的著作
e.北师大教授林棠德的心理学著作
f.日本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2、争取做一个杂家,一个科研型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
3、读书落到实处。
a.做读书资料卡片
b.做读书体会笔记
c.用电脑收集信息
(二)做小课题的建议
1、什么是小课题。
教师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做小课题的价值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即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处理能力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课型的要求。这些能力是一名教师专业水平的真实体现。
(三)科研课题要考虑自身优势
1、向上级申请研究课题。
a.参与学校课题研究
b.申请个人课题
c.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思考
2、以子课题形式加入他人课题研究。
3、自己选择专题进行研究。
(四)科研入口就在教学活动中
1、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
a.在听课中研究问题
b.在评课中研究问题
2、抓住教学中的火花。
3、记录读书中的心得。
4、不放过每一个问题。
(五)科研案例借反思的过程确定
1、科研案例从反思中来。
2、撰写案例的基本要求。
(六)建立一个详细的科研档案
《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心得体会
武汉市实验初级中学周黎
听完了黄德灿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者,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教育科研工作的践行者,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首先,要争做学习的有心人。争做科研型的教师,需要我们去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助推器。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的,要想在你这个行业中有所成就和作为,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和“补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相反,一个人如果裹足不前,靠吃老本,那最终是要被历史所淘汰,所摒弃的。尤其是我们做教师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教师不加强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那么,就不能适应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最终也就适应不了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再者,现在的教育已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潭水、一江水,而且是一江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学习、总结和提高。惟有如此,我们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其次,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争做科研型的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日积月累,十年甚至二十、三十年不辍。也就是说,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学习更离不开顽强的毅力和恒心。如果我们教师就凭大学里学得那点知识,而不加强学习,不努力学习教育科研知识,就不可能教好书育好人,就对不起“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
第三,要善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做科研型的教师,除了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还需要善于创新,大胆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教育科研的学习和研究。书本知识是死的,其中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沉得下心,潜心教育科研工作,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东西,为学生服务,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并且要善于创新,勇于实践。
肖川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到梳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
王敏勤曾说过:不管课程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习以为常的问题,正是习以为常的问题才最有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将问题形成我们的草根课题或微型科研课题,采用过程范式来研究,从而成功破解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非洲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那就独行;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你与人同行。”
第二篇:2014继教作业
有感于师爱是理性的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我们都知道,教育从爱心开始。但是,教育需要教师什么样的爱呢?
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就是教师的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理性之爱,所谓教师之爱的理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出于人对人、成人对学生的自然之情,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理性的自觉之爱。这种爱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它是无私、无畏、不求回报的;它超越了母爱的盲目性。它是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了充分认知、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领悟、对教师职能和角色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之爱。
因此,我认为,教育不仅仅需要的是爱,更需要的是理性之爱,是一种对学生尊重的爱、平等的爱。
有感于师爱是无私的爱
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光荣的职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最好的形容。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并愿意为之献身。热爱教育事业,必须首先热爱自己的服务对象,否则热爱教育事业也是一句空话,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必须落实到热爱学生上,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和前提,也是构成教师完美人格的一个必要因素。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苦闷、甚至回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这种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它的满足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正因如此,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把热爱学生作为对教师的主要道德要求。
有感于师爱是智慧之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作为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爱与智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孩子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师爱是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在学生成长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
第三篇:周丽潮2011实验二作业
关于举办2008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摄影大赛的通知
为迎接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审美情趣,进一步创建和谐校园,通过新颖 的方式,独特的视角展现迎评促建工作中的校园风貌,学子新形象,体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 拟定在2008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校园摄影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迎评促建展新风
二、比赛类型
相机摄影
三、参赛对象:
全院学生
四、比赛要求:
1只能人名义参赛,不得两人或两人以上共交一份作品;
2参者可参加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赛,但一种类型的参赛作品不多于3;
3不盗用他人照片参赛,一经查处取消参赛子格;
4品限拍摄校园内的人、景或主题事件;
5接机械相机、数码相机和手机拍摄的作品;
6参品不得使用任何软件进行处理;
7作规格如下;
机相机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一律为4R尺寸。
相机照片:需高于400 万像素;
手机照片:只要是用手机拍摄均可参赛。
照片上面不要显示日期,否则评选是将适当扣分;
数码照片可以用本身的黑白效果加以修饰。
作品内容要求:
作品内容围绕主题,题材不限,能展现迎评促建工作中的校园风貌、学子形象。
能展现学校领号的校风、学风、教风,体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比赛截止日期及照片收集方式:
比赛作品上交截止日期为6月2日。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参赛者于6月2日下午17:30分前将上交 的作品(数码相机的电子版发至邮箱:sm123@163.com;手机照片的电子版发至邮箱:sj123@163.com 上交机械照相机照片直接联系团委)。电子版作品须注明作品名称及系、年级、姓名和联系方式。
六、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两类作品(相机摄影、手机摄影)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若 干。
宣传部 团委
2008年5月20日
第四篇:小学英语继教作业
我在教学活动中很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与计算机互动的“动态生存”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探究。常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融汇其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guessing game, role play, chant, songs and rhymes, missing game,TPR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乐上英语课,促进学生学好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目标性、多样性、主体性、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则。
下面是六年级下册第25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一语篇课。目标是通过学习有关词汇及句型,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并对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简单描述。本课分为warming up, pre-reading, while-reading及post-reading四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落实词汇、认读语句到运用相关语言进行交流,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Ⅰ.Warming up
1.Look and listen
2.Ask and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收听、观看英文歌曲We are the world.让学生融入英语课堂,感悟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讲解歌词,提问学生,点明环保主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另外,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形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Ⅱ.Pre-reading
1.Look, listen and mark.2.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3.Game: Say out quickly.【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看、听、读、学、练”等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初解决有关词汇及句型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材料做好准备。
Ⅲ.While-reading
1.Read the passage and mark the main phrases.2.Game: Yes or No.3.Read the whole text together
4.Read and complete the text.【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文本材料逐步深入地阅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有关知识在文本材料中的运用。同时结合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戏和练习,初步锻炼文本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Ⅳ.Post-reading
1.Let’s make a survey.2.Show time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自己融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有意识地评价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为自己提出建议和要求,在拓展运用知识的同时有效达成德育目标。
王瑞双
2014-06
第五篇:继教网所有的课后作业
1.认真回顾《师爱的智慧》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学习完了《师爱的智慧》这门课程,我感觉还是意犹未尽。里面的好多观点都使我感受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从了解到理解,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作所为。从理解到引领到提升。这就是师爱的智慧!”
结合这次的学习,我再谈一下自己的感悟。首先把自己的心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了解现在的学生,去理解学生的开心和苦闷,然后帮忙引导他们的心回归到学习上来。《师爱》提醒我,在教育中光有教育是不行的,师爱也不能缺乏,我们关键是教给学生理解爱,传递爱,把对师爱的理解,爱的操作和正确观念教给学生并身体力行。其实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和沟通,是思维的互动。
学生中,不管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用心去爱学生,他们就会真心和你交朋友,这样学生就“亲其师,信其道”,进而理解我们的教学,然后再有举一反三,不断地深化和提升,届时我们肯定会见到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明天!
2.认真回顾《做中国最好的教师—落实《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素质》这门课,用一句话形容你心目中最好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我心中最好的教师形象应该是爱护学生、充满理想和激情、热爱工作、勤于学习、懂得奉献、积极阳光、充满微笑、有责任心的人!
爱,是伟大的教育。孩子是个性的,理解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是无比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美好的教育,用微笑感召心灵,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鲜活的水。读书让人明智。工作之余,沉思反想,提高自身的技能,充实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善于教学。
3.认真回顾《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这门课,结合数学教学谈一谈,有效讲授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有效讲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在以下特点:
一、有效讲授有以下几点要求: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针对性和启发性。
二、有效讲授还包括以下基本形式:讲述,讲读,讲解,讲演。
三、有效讲授包括以下体态语言:表情、身姿、眼神。4.认真回顾《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这门课,哪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洋思中学的教学设计给我的启发更大。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主要包括如下环节:(1)出示课堂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出示内容,利用小黑板投影仪及其它媒体手段上课时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约 1 分钟)(2)提示学生自学。让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约 2 分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注意端正学生自学态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是独立学习,也可以同桌合作或小组讨论探究,还可以请教老师。(约 5-10 分钟)(4)检查自学效果。让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和发现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和问题。(5-10 钟)(5)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学生通过观察板演、听证答案,找出错误或比较与自己的做法、结果是否相同,学生自行改正。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总结出规律,便于以后再运用。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放给学生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认真回顾《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应用课教学研究》这门课,本课教学难点是什么?您在教学中会如何突破难点?
通过阅读审题,将文字信息加以提炼,转换成数学问题,是函数应用这部分传统的难点 我们要抓住数学到底教学生什么,要教学生一种问题的意识,让他质疑,而且我们希望让学生之间提出问题以后,你找的问题,他的问题是不是问题,然后也要让他会质疑,还有让他自主的去发现,去探索,去归纳,去判断。然后去反思等等,这是需要我们在应用课当中非常注意的。其实教师在这里还应该注意,要洞察课改方向性大的问题,并且也要自己尝试着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实际例子,自觉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数学结果、检验是否符合实际、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平日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基本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
2、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3、从老师自身做起,落实三个还给: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
4、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只要学生能学会,什么方法都可以。
6.认真回顾《高中数学必修2“平行与垂直”教学研究 》这门课,本课教学中您会如何把握并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这一认识过程的?以平行或垂直为例谈几点感受。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一个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还有一个是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跟以前比较,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对这两个判定定理不要求证明,教材这么安排,主要的思想,为了减轻几何论证的难度,降低立体几何学习的门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一下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是强调几何论证,可能削弱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因为他的证明过程可能有点喧宾夺主的嫌疑,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还是主要想怎么样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为他提供一个有利的支撑。同时怎么设计学生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让他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他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撑,另外一个思路。
过去是把证明花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学生在理解上难度比较大,可能就冲淡了他对判定定理本身的理解,我们学立体几何主要是三种语言熟练自如的转化,那么这个时间在课堂上腾出来以后,一个是作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一个定理内容,将来作为立体几何的一个推理,我们是需要学生脑子里呈现出一种图形,而这个图形对定理内容反映是一个图式语言,一个平面,一条线,图式会有多种角度,多种方位,这时候会多加一些时间,让学生留下一些更深的印象。因为学生本身形成这种图形的认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过去很短暂就过渡到一个定理证明,这样就弱化了他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7.认真回顾《高中数学必修4“单位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这门课,请说一说单位圆在三角函数定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三角函数的定义借助单位圆进行,把直角三角形放在直角坐标系里,然后推广。而且引入单位圆后正弦,余弦,正切就变成了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者是坐标的比值来表示这三个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来进行定义。尤其新课程用单位圆定义三角函数,提升了单位圆,三角函数线的地位,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利用单位圆本身直观、形象、准确、方便等特点,再结合相关知识,是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清晰,方法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认真回顾《高中数学必修4“单位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这门课,请简述一下其中一个课堂实录,从哪几个角度对三角函数性质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西安四十五中黄俊鹏老师的教学片断,探讨y=sinx的 性质
首先她从物理的三个常见现象联系到三角函数,构造了函数模型;
第二,探究性质时先讨论了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学生自己清楚了六个步骤并用自然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讨论了最值后还提到了五点法,给后面作图埋下了伏笔;、第四,解不等式时提出了一个等式思想的转化,然后数形结合来解出解集。
其中教学步骤严谨,连贯,一气呵成,而且学生分组讨论,寓教于学,给人感触颇深。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考虑比较充分,包括分组讨论。性质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还有我发现他们普遍重视运用图,就是不要光说,要先观察。这个是老师们经过长时间教学形成的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