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新)
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质量
——凌源市凌河小学
自2004年的秋季开学始,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业务部门悉心指导下,全校上下努力践行课改。七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一个轮回下来,课改收获颇丰。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如何加强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点滴做法总结出来,与同仁们共享。
一、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塑造学习型团队
新课程的实施实际上是一次教育观念变革,势必引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学校提倡从上到下树立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1、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只有“学习型”的领导,才能带出“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因此,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做教师学习的带头人,通过学习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以此来凝聚老师,管理学校。我们修订并完善了《学校管理手册》,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学反思记录簿”展示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实施规范、科学、民主管理。(每周周三的集体教研和周五的业务学习雷打不动,让学习逐渐由制度化走向主动化。)
2、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学校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宣传橱窗、校园网的功能和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开放式的全员学习教育网络。课改初期为教师准备了相关的教育报刊,剪贴了课改简报,以及老师们的反思、案例集锦等,以适应并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3、建立规范的教学常规。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导向作用,管理的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实行调控型课堂管理。
自课改以来,我们继续推行并进一步加强随堂听课制度。校级领导随时推门听课,及时交流、反馈;教导处实行抽签听课,当天抽签,当天听课,当天点评。这样的机制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每节课,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二是构筑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并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教育理念。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个别教师的课与新课改要求相差甚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内容掌握不好;教师在引导探究方面难于把握,“收”和“放”的矛盾解决得不好,课堂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为将课改推向深入,我们经过反复研讨,从语数学科入手,构建了语文“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以及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此模式出台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模式可循但绝不模式化,要先有“招”,再无“招”;用“模”约束和规范课堂行为;让教师临帖、入帖、破帖,让模式生成能力,让模式产生效益。
4、健全系统的研修模式。一是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体系:形成学历教育和专业继续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学习系统。学校采取“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培训促发展。如,业务领导的专题讲座,老师与专家、教研员的直接对话,都能及时地将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规律、最核心的内容、最有效的技巧添充到教师的“储备库”,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二是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构建了“教师自主研修、同伴团体协作、学校管理者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梯度、分层次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互动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如,要求教师每学期要写出10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并交流,每月一次课例分析研讨,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课题牵动,注重科研
兴校。我校参与国、省、市级科研课题14项,参与教师219人次。通过教科研加快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二、探索有效教研模式,打造研究型团队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并举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们始终坚持 “教、研、训”三者有机结合,有梯度、分层次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打造研究型团队。具体做法是:
1、自学反思式。我们实施的“自学反思”可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撰写教后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撰写“教育案例分析”;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对这三个层次而言,不要求每位教师都去做,而是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水平和积极性,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反思,可面向全体教师,而教育行动研究主要由骨干教师承担。
2、课例分析式。推出一节或几节研讨课,或借助多媒体,对一则或一组课堂教学片段进行视频实录回放,教师分小组对课例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后组织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教师对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在观察中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积累经验。
3、专题学习式。专题学习式是为解决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而推行的一种教研模式。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实际教学问题”的专题学习活动。
4、连环跟进式。一是根据我校平行班多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展现不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二是要求同一教师接连上几次课,体现反思后的改进。每次活动都辅以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与合理化建议。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三是通过教研组长“登台亮相——课后反思——集体评议”系列活动,把
教研组长推到前沿,课后本通过组老师的“看、诊、改”,让教师站在新理念的高度,反思教学实践。这种“以点带面”的教研形式能让教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此带动课堂效益的提高。四是“走班”式的授课。让精备一课的几名老师给不同的学生上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无定法”,什么是 “因材施教”„„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再是一句空话。
5、教学竞赛式。举办各种教学竞赛为老师们搭建展示舞台,为教师们提供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切磋的机会。让教师们在比赛中提升信心、发现差距、认识自我。
6、全员展示。
①领导示范,突出“引领点”。
“领导上示范课”应该是我校崭新的管理形式。我校业务领导定期给全体老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老师们互通有无地交流,与教师一起零距离解读新课程改革,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示范的同时准确把握课堂脉搏,避免指导出现偏颇。我们的形式有:a、领导上研讨课,课后与教师进行研讨,让教师提意见,找不足。b、领导上课后与教师教研,再由领导上同一课。c、领导上课后与教师教研,再由教师上课。d、教师上课后,领导与其教研,再由领导上同一课,课后再行研讨,其他教师纷纷效仿。通过这样的备课、上课、研讨、引领,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②骨干引领,利用“生长点”。我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骨干45人,县级骨干67人。各级各类骨干、学科带头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支持他们参加各级组织的集中培训,并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合理的安排,这样确保了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他们不但自己努力学习,改革创新,而且还主动指导帮助其他教师,与他们一同备课,一同研究教材,一同研究教法,并互相听课,听后能及时交流、探讨改进的方法。在他们的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实现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③培养名师,关注“希望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确定了三年内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目标;落实了“把青年教师培养成校级骨干教师,把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成县级骨干教师,把县级骨干教师培养成名师”的三级培养政策。学校通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跟踪指导、研赛锻炼等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力度。如,执教研讨课时注重过程的引领,让其多次参与试讲、研讨,反复修改教案,做到在大方向上把关、细节上落实。经过几年的打磨锤炼,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英语教师高银艳,语文老师李艳玲、韩磊、赵盈秀,数学老师张翠玲等,分别获省、市优秀课,并在凌源市校本培训培训会上做观摩课。
三、用评价推动教研,全面提高质量
1、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我们出台了《凌河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分为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即时效果等六大方面。重点突出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考察评价,尤其注重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学生活动的广泛性、教师引导的科学性。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学百分赛、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2、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鼓励教师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奖项。重奖在教育科研、教育改革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此调
动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结合课改,出台了《凌河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报告单》,设立学生特长栏目,体现评价个性化;采用“我心中的自己、来自同伴的勉励、任课教师的呵护、班主任对我说、家长的盼望”五语连心方式,体现评价互动性。彻底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经过全校上下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一是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提升,其中有12人次代表参加省、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各级优秀课137节,优秀论文112篇;二是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我校的毕业生均受到上一级学校的青睐;三是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类荣誉28次,其中,我们获得了朝阳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十一五”继续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改革没有终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扬帆搏击,不断前行!
第二篇:贯彻落实新国家审计准则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贯彻落实新国家审计准则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摘 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原有审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如何贯彻落实新国家审计准则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成为摆在广大审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落实新国家审计准则全面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充分认识《审计准则》修订的重大意义;
二、加强学习培训,准确把握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加强内部管理,保障新准则得到切实执行;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审计准则落实审计质量
新修订的审计准则2011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保证审计质量,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审计准则》修订的重大意义
《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公布实施,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
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原有审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例如,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和审计程序等都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而原有的审计准则是根据修订前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制定的,如果不依据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准则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这些新规定执行的具体要求,就难以确保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
新审计准则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审计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原有准则中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定,对执行审计业务基本程序作了系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审计流程、统一了审计标准、规范了审计行为,并把依法审计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适应了现阶段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学习培训,准确把握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 新审计准则颁布实施,使我国审计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审计准则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把握其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为依法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审计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变化:一是废止了审计署以前发布的28项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将原有准则保留的内容统一纳入到新审计准则中,形成一个完整单一的审计准则,便于审计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二是对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都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以约束性条款作出规定;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审计实务,作为指导性条款进行推介,增强了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三是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作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并明确了审计计划管理的分工。四是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增强了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规范了各类审计记录的内容和要求。五是规范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跟踪审计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将对审计结论性文书的复核调整为对审计项目的审理,对审计整改检查也作出了具体规范。六是体现了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实行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并分别明确了各级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新审计准则在总结审计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审计准则中有关舞弊检查内容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检查重大违法行为作出了特别规定。这也是对审计机关在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审计机关要把学习《审计准则》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
培训活动。广大审计人员要尽快掌握《审计准则》的各项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尤其是对《审计准则》与过去准则及审计规范不同的新规定、新要求,要反复研读,融会贯通。要与审计业务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切不可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要对照审计实践,认真思考,找出差距,重点学习,加深理解。
三、加强内部管理,保障新准则得到切实执行
加强内部管理,保障新准则得到切实执行。首先要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审计文书,规范工作程序,规范审计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其次要改进审计方法,在审计实施环节加强对重要性判断、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安全有效性检查等审计方法的运用,推动提升审计技术能力和水平。最后要建立健全更加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由三级复核向审理过渡,是审计质量控制手段的重大转变。各级审计人员尤其是法制工作人员要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发挥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和规范功能。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许多地方审计法制人员素质不高,现有审计法制人员结构不合理。法制人员多数由业务部门直接转入,有的是将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安排进来,虽有一线经验,但缺乏法规专业知识,而由法律专业毕业生考入的则缺乏审计财经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学法律专业不懂得审计,搞过审计又缺
乏法律法规知识。所以目前地方审计机关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法制工作人员,这为新审计准则的贯彻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审计法制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目标地选调一批原则性强、既有丰富审计经验,又有法律法规知识的干部充实到审计法制队伍中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有法制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把现有法制工作人员有计划地放到审计一线去锻炼,切实加强审计法制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增加审理工作人员,并可参国外审计部门经验,探索设立专门的审理机构,从机制上加大审理工作的力度。
总之,贯彻落实新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重中之重。广大审计人员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新《国家审计准则》各项规定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新《国家审计准则》,切实用新《国家审计准则》来规范和指导审计业务,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
1、你听过小班化教育吗?()
A、听说B、没有听说
2、你现在的班级人数大约是()
A、比20人少B、20——25人之间
3、你更喜欢在()班级里学习。
A、50人以上B、30——50之间C、20人以下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关注你吗?()
A、希望B、有时C、无所谓
5、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愿意
6、在课堂上你是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A、表扬B、批评C、无所谓
7、你的作业希望老师当着你的面批改吗?()
A、希望B、不需要C、随便
8、“小班化”模式下,同学之间的关 系()
A、更好B、更难相处C、差不多
9、在课堂上你愿意分组学习吗?()
A、愿意B、不愿意C、随意
10、在学习上,你帮助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过吗?()
A、有B、没有C、少有
11、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怎样呢?()
A、很容易B、需要帮助C、太难
12、学习方面,班里有以下几类同学,你属于哪一类?()
A、成绩最好B、成绩一般C、成绩比较差D成绩最差
13、上课的时候,你的表现是()
A、专心听讲B不专心听C不想听
14、课堂上提问或者讨论问题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发言B、不想发言C、不会发言
15、老师对你平时的作业或作文评价比较多的是()
A、优(90分以上)B良(80-99)C、及格(60-8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
第四篇: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高中历史课堂,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展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责任,通过向同学们传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并加强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育,所以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希冀促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促使历史教学效率能够事半功倍。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一、引言
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范围,根据原有的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学习,养成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新的历史教学创新,正确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采用具体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
二、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高中历史教学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传统的发展观念。新时期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已经使得大部分教师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能够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展开素质教育。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及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历史成绩,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只能够对所画的重点进行死记硬背,麻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也变成了学习机器。
部分教师并未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省,也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此种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历史学习信心,对于教师也是有问题不敢问,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距离越拉越大。即使部分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理念改革,但是对于教学理念并未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于课程改革,认识片面或者是不完善,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历史深层次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案例引入分析时,通常可以引入案例,但是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并未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领,而是匆忙地给出案例结果,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历史课堂的活跃发展。例如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但是也只是趋于形式,当学生提问问题时教师则反问“这个知识点我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你没有认真听吗?”这种严厉式的沟通,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畏缩心理。由此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对当前历史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在开展历史讲课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能够对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加以掌握,并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将抽象晦涩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们浅显易懂的知识,铺垫历史教学基础,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领。在课前,教师应当对历史教材书,参考资料以及《教学大纲》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展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历史教学规划,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当避免开展千篇一律的历史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抛出具有深度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翻阅历史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基础,开展基础性教学,使他们掌握基础性历史知识。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性的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能够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的教材,众多历史课本,《教学大纲》以及众多资源,学生们学习起来也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近阶段的教学目标,重新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优化调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探究。通过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历史学习脉络,教师并进行相应的帮助与引领,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革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加强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改革,结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引领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例如开展视频学习、微课学习、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积极的引领,使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秦朝历史时可以结合焚书坑儒等事件,引领学生分析,并让学生谈谈对此事件的看法,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够激发参与热情,教师也可以开展合作讨论式教学。将全班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可以自行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问题总结,汇报给教师,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情感友谊,也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历史知识的储备。
(四)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
传统的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在新时期下,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科学客观的方式,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环节以及?W习态度。不要将眼光局限于学生的成绩上,通过正确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到自己发展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便于开展更好的历史学习。通过客观综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也增强对教师的好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下,增强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民红.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27):23.[2]姜明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5):92-93.
第五篇: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中期论证报告 5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实现教育创新的过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方面的改革。其中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能否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是目前困扰着教师的一大难题,也是走进新课程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而课程改革实施的落脚点是课堂。广大数学教师迫切需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这使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持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的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和自主探究,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从知识权威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从文化知
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到意义的“对话者”,从领导者到“平等者中的首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从研究课堂教学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课堂教学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内容包括:
1、研究课堂教学个案。“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与策略;透视数学课堂,从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学难题为归宿,通过对自身或他人实践的反思,或主动地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2、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中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
(1)创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确立“学生为主体” 的课堂教学模式。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帮助、引导的教学关系。
(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适时、适度、适用地进行多媒体辅导教学。
(4)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课堂评价体系。
(5)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课程理念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找出规律。
(5)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教学的方法,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六、实施过程:
1、成员素质:本课题组有5位老师参与,他们都是我校在一线的骨干教师,其中,中学一级教师5人,市教学能手1人,市、县骨干教师3人,他们都成功地主持过或参与过多项课题并结题。他们善于学习,刻苦钻研,也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多人次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过论文,参加过科研培训,参与过有关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验和科研能力。
2、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1)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作业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新理论,学习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品位,促进专业发展。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学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一年来,课题组共组织了20多人次的教师到兄弟学校去听课或培训,为课堂教学提供借鉴,让教师在教学交流中提高。
(2)公开教学,共营互惠。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 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备课的质量,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语言等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继续把星期三的第2和第3节课作为活动的时间。同一个内容,由两位老师同时执教,课题组成员一听两节课,然后再集体评议,比较。上好研究课,注意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听课要有备而来,要有分工,课后及时评课讨论。研究课后,执教老师要写一份教学案例,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教师的观念,开阔教师的眼界。课题组老师在学区及全县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评优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6人次获奖。
七、研究成效: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初步具有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探究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去探索和研究,激发好奇心和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态度;初步掌握观察、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好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崔茹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丁素民在市数学优质课和基本功竞赛中获奖。
一年来,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课题组的老师在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十几篇,并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八、研究困惑
一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
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
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实验实施过
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
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论著、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
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实验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