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时间:2019-05-13 07: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第一篇: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刘岗庄小学

2008年2月

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

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但是,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已经制约了教师的发展,难以统领新课改的实施。因此重建教学管理模式,使之适应课改的需求,推动学校的发展,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程。那么,如何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呢?我们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以课改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教学管理资源,深化和谐管理理念,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

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制定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形成了一切为教师发展的教研模式、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淡化“指挥者”角色,增强“设计师”角色,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此模式以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实践研究为重点,以教师的需求为内容,切实为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参与型教研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力的展现,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确立,是“三个维度”的实施。因此我们改变了检查型和评比型管理模式,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由教学者终结性评价转向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主要采取了以下具体管理机制:

1.建立参与式研究管理机制。构建 “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对话交流;师师互动;教师与领导互动;举办激趣---乐思的课堂教学论坛和其他专题研讨活动

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实施,改进了教学行为,我校今年被评为先进校本教研单位。

2.建立参与式备课管理机制。构建了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改革备课方式,把教案改为教学设计;改革备课组活动方式,采用案例备课法、反思备课法、问题备课法的研究形式,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建立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管理机制。围绕我校激趣——乐思的校本主题,建立“先点后面,全员参与,逐步推进”的校本教科研“行动研究制度”。重视专业引领、合作分享和实践反思的结合。选择上进心强,教育理论功底深,参与研究积极性高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研究主要经历“行动——研究——实践”三个过程。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调整;(即发现问题)然后专业研究人员评课、反思、合作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最后观察探讨、反思积累、研讨升华、总结交流。(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行动研究和不断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研究的精神,让教师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使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以上措施,一年来,我校有10节课获区级奖励,18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

二、构建阶梯型培训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升,都能实现教师自我的不断发展呢?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阶梯

型校本培训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校外延伸,校内培植,构建阶梯型的校本培训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的学习新课程理论,听取专家的建议,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出错误。看到这一点,我校拓宽渠道,不惜重金到外校,外地参与学习培训,聘请各级专家、人士来校指导工作,夯实了校本培训的基础。

再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及时地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分析和反馈,指导全体教师制定了“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确定了“四三三制”的阶梯型培训模式:搭建专业人才“四格层次”——即新教师的入格;青年教师的升格;骨干教师的风格及中年教师的定格培养。铺设专业人才三功道路:即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功和教学底蕴功,树立“三心”教育教学理念:即具备对教育的痴心,教学的童心,教师的耐心。搭建“三台”即学习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展示的露台。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三步走策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专业培训。确定了以新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提升为重点训练,抓住青年教师的看点进行放大,抓住骨干教师在说课与信息技术的弱点进行系统培训、达标。利用中老教师的亮点和经验进行分析与学习,定出自身风格的教师成长思路。注重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引领作用,将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变成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生成过程,拉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设有效的参与型培训机制。

人才的培养着眼点要立足于自培。学校发展需要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关键是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构筑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促进人才培养的培训机制。

我校主要采用带教性培训、台阶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的三大层面的多类型培训机制,完成“四三三制”的培训规划。

(1)带教性培训。带教性培训主要有任职带教、胜任带教等。目标是解决新教师合格任职问题。在一两年内,由学校分别为他们确定班主任和学科教学的带教老师。实践证明,带教性培训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新教师刘琦在督导评估中得到督导室专家的好评。

(2)台阶性培训。台阶性培训目标是解决骨干教师问题,主要采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利用学科带头人导师带教培训等措施,在任职合格基础上,创造条件,发展提升。用有效的带教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两年来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有2名教师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8名教师培养成校骨干教师,占全体一线教师的33%。

(3)发展性培训。发展性培训目标主要培养在区、市有影响的教师。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归纳提升。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不惜资金选派外出培训,进行高层次进修和学习,和手拉手学校成立名师带教,实施发展性培训。近两年,教师外出进修7人次,使他们在学科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王洪枝等老师已成为区级骨干,并在小学语文高质量现场会做展示课。在百名特色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王凤梅、王洪枝同志入选其列。

三、构建成长型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要制度来保障。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的发展。

1.实施“成长型”多元评价策略。

注重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观,对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开展“五评”活动,采用台帐式管理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即以现场诊断等形式进行自评、互评、点评和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学生评、家长评,评价要关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例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对任教教

师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亲临课堂听课,学校提供学科教学评价标准请家长听课、评课。这两项活动收集的信息加上教学管理人员的建议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任课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实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系统,评价正确,表扬实事求是,批评恰如其分,就会收到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评价管理中,既要进行定量的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的模糊评价。例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的特点不可含糊。对教师素质采取定性模糊评价。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对其评价,要注意人尽其才,要把教师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只要尽力去做,就要肯定其为此付出的劳动,就应该得到赞扬,受到尊重,自我价值才会实现,工作积极性才会激发。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在教学管理中有组织的引导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创新教学管理,必然促进教师的发展,带来学校的发展。

第二篇:创新管理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范文模版)

■山东威海乳山市冯家镇初级中学 单从浩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点,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创新。下面介绍我校在创新管理模式方面的一些做法。

1.推行全员班主任负责制,打造齐心管理模式

学校中每个班级选聘2~3名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分管班级的管理工作,如细化班级管理目标,组织学生拟定班级管理章程和班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仲裁小组”,处理班级其它日常事务等。这样能使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保证出现问题后有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从而拓展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空间,增强了班级管理的合力。

2.创设学生管理“夕会”制,打造自主管理模式

每天放学前,学校会组织10分钟的“夕会”,每个班级由值日班长(每天由一名班委会干部担任)通报本班学生当天的学习、守纪、卫生、文明等情况,以督促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然后,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一天中的活动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以达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目的。此外,学校还会在每周一的班主任例会上,分级部地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班级常规管理等情况进行研讨,总结成绩,剖析问题,拟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改进措施,确保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3.落实“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打造制度管理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在校内外、班内外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班会、校会等形式让学生熟记,以将制度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们还加大了实施和评估力度,由政教处整体督导、级部主任严抓共管、学生会负责具体落实和检查,力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4.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和“伙伴制”,打造民主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师生双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每位教师与5名学生结为发展对子。通过这种结合,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和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通过“悄悄话”信箱、爱心评语、座谈等形式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二是建立“学生成长伙伴制”。我们按照“座位相临,异质互补”的原则,让班级中每4~6名学生组成习惯养成共同体;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我为同学进一言”的主题交流活动,让大家针对某个同学的不良习惯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到即时提醒,以帮助“问题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5.督促学生写“成长日志”,打造柔性管理模式

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写“成长日志”,内容从小处着眼,既可以抒发成长感悟,也可以倾吐迷茫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每周写激励评语、查阅学生“成长日志”、个别谈话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控信息,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此外,班级每月还会组织一次优秀日志评选,日志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将会获得“星级奖励”,并会在班会、家长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6.健全“值日校长”负责制,打造无形管理模式

为加强学校的宏观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值日校长”负责制,由校委会成员轮流担任值日校长,主要负责处理学校中的偶发性事件,并作记录,形成通报;同时针对学科组、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学生会,建立了班级常规管理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制度,定期通报各班级纪律、卫生等常规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无形的管理,收到有形的教育效果。

7.开展多样主题活动,打造合作管理模式

为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我们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了“百师访千家”活动,借此掌握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除定期召开家长会外,还鼓励班主任、教师与所有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双方随时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进行交流,及时解决。

总之,我们在学校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找准突破点、创新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创新农业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2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离不开管理和服务,根据钢城农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结合钢城实际,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农业综合执法和服务兴农这两项工作重点,创新钢城农业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农业发展。

一、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实行综合执法

截止现在,全省所以县市区中唯有钢城区没有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各农业相关局都是独立执法,执法活动也是以各相应站股级科室为主,且各局从事执法的人员大多为差额编制,工资得不到保证,人员稀少,从而造成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欠缺,执法效果一般。据此,建议成立钢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全区所有的农业综合执法。

机构设置:

全区成立钢城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各农业相关局和各乡镇成立执法中队。区执法大队设大队长,由执法主体单位分管领导任大队长。执法中队设中队长,由各相关局和乡镇分管领导任中队长

(1)区农业局综合执法中队—— 土肥站、种子站

(2)区畜牧局综合执法中队—— 相关科室

(3)区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 区林业局综合执法中队、区农机局综合执法中队、区水利局综合执法中队、各乡镇总综合执法中队

执法内容:

区农业局执法中队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种子农

药肥料和环境保护等;

区畜牧局负责活禽产地检疫、出境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病死猪处理、兽药、疫病防治等;

区林业局负责林果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区农机局负责农机管理等;区水利局负责水产品管理等。

执法方式: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全区范围内所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执法方式以全区农业集中综合执法活动为主,在集中执法活动中,由区政府统一协调,执法主体单位负责组织和领导,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来进行。各单位日常执法工作由各相关单位执法中队来组织实施。

二、成立钢城区农业管理和服务公司

根据农业管理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整合资源,一岗多责,统一服务,全面发展”的原则,成立钢城区农业管理和服务公司。该公司为独立企业法人单位,非政府机构。

公司职责:

除政府机构执法与行政管理外,参与部分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活动,包括部分公益性服务,部分中介性服务,全部经营性服务等。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宣传和培训、委托管理各农场和基地、防火防汛、防疫操作服务、农机检测和培训等。

公司机构:

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设定和管理。根据服务内容设置几个部。

(1)安全部:该部主要职能是对农产品(含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护林防火,防汛排险等涉及安全的工作。集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员、防火员、防汛员三大员于一身,实行一岗多责。打破部门界限,进行统一管理;

(2)检疫防疫部:该部主要职能是被委托进行检疫防疫,属于专业化检疫防疫队伍;

(3)服务开发部:该部主要职能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技术宣传培训、市场开发等。

运作模式:

在设置上,区级成立总公司,总公司在各乡镇设立分公司。总公司根据需要在各部设立大队,在乡镇设置中队。实现管理和服务无缝隙无空白。

在管理上,实行双重管理,公司自我管理下,还要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并接受分配和委托的工作任务。区总公司接受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各乡镇分公司接受乡镇分管农业负责人管理。

在资金运作上,由政府根据全区农业发展状况和管理服务要求,核定服务经费,拨付至公司,该公司要圆满完成政府所委托工作。政府和公司签订责任书,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该公司可以发挥各方面优势,自我发展,赢取利益。

在任务分配上,各职能部门把相关任务细化量化,逐进行指标分解和责任追究。实施属地管理,划分任务区间和任务内容,确保责任明晰,目标明确。

第四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巫溪县探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初见成效

[2010-6-13]

巫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偏远、贫困” 是其基本县情,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一直是困扰县委县政府的一道难题。巫溪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关键所在。要解决群众问题,统一群众思想,激发群众热情,引导群众创造,需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全面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一、坚持用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统一干群思想

2007年之初,巫溪县城北门沟几位党员和群众到县委县政府上访,要求解决居住地脏乱差的现状。巫溪县委县政府没有简单地安排市政部门来解决,而是组织发动群众自力自强做好清洁卫生,用政府拨钱修建道路,引导群众自发捐资,自发将污水管道接入主管道,自发修建门前台阶,自发的做好门前“三包”和绿化。从此,北门沟改变了历史,群众过上了环境幽雅的幸福生活。“干群众需要的事,选群众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总结出来了。由此县委县政

府带领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期盼,提出在全县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的目标,立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建设美丽城市、改变生活环境立即成为全县广大干群的共识。“四城同创”的提出,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经过科学分析、合理定位的“135”(以“赶上全市平均发展速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渝东北重要门户、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县、全国人文生态旅游胜地”三个定位,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山水城市、绿色产业、民计民生、党建和基层基础”五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档)工作思路,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于是,巫溪县委县政府将更多科学的产业规划、城市蓝图,通过生动的影视和平面媒体公之于众,并用具体行动付之实践,最终达到了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是干群拥护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群众支持的。2009年,巫溪县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今年3月全市“创卫”工作现场会在巫溪圆满召开。

二、坚持用开放的方式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

当前,政府给予农民的越来越多,但农民不一定就越来越满意;政府对农村管得越少,但农村社会不一定就越来越和谐;农民收入逐年增长、逐步致富,农村社会不一定就必然稳定。农村如果没有责权利统一的支持规则和合理的投入机制,给得再多农民也不会满足;如果没有应有的集体意识、责任感、安全感、归宿感,政府管得越少农民越迷茫,越无所适从。对此,巫溪县坚持用开放合作的方式联系群众。

一是开门议事,与群众互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事关民计民生的重大事项,虚心接受农民检查监督,实现互动决策,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增强群众的集体感和归宿感。

二是开门走访,坚持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构建起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排民忧、解民怨的工作机制。在接待上访群众、化解信访矛盾方面加大力度,建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信访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由县级领导直接交办,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直接督查,乡镇、部门更加重视信访接待工作,有效的化解了群众矛盾。开展惠民政策执行的调查清理,如对全县各地的社会最低保障、种粮直补资金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老百姓感受到政策执行的公平,消除了积怨。组织全县广大干部下村入户访贫问苦,对最困难的群体,采取干部“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是开门搞活动,发动组织群众打开心门、走出户门、加入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唱读讲传”主题活动,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和思想阵地。

三、坚持用群众的办法治理农村,促进群众自治

一是利用社会组织资源夯实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充分依靠民间力量去组织群众,让民间组织资源为党和政府所用。让乡村的道德模范、经济能人、技术能手、太极拳协会、红白喜事协会会长等,成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力量,增强党组织对基层民间组织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是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坚信“妙方在民间,关键在发现”,探索总结了“三公开”、“和事堂”,即公开事实、公开评理、公开结果,借鉴沿用群众创举助推组织农民工作,把村民紧紧地组织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周围。

三是用群众的语言宣传党的主张,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敢于讲真话,善于讲大白话,学会平等地讲话,俯下身子平等地、真诚地与农民沟通交流,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和复杂的法规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实现与农民资讯互动、信息共享。

四、坚持用立体的管理融洽城乡,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充分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让基层党组织充当信访工作中为民请愿、为民争权的发言人,成为上级行政机关为民谋利、为民解困的执行人。2007年以来,利用村级换届机会,整顿了30多个软弱涣散支部,领办创办龙头企业28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带动15000户农民,整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左右。

二是探索“三重党组织生活”,纵向整合党组织资源,畅通民意直达渠道。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委(党组)班子、党组织关系所在地、驻地党小组参加三重组织生活,建立起从最基层到县级领导层面的信息直达通道,重新构建起“上下联动、上传下达、联系顺畅”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对密切党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横向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在农村实行“三位一体”,建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为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模式,将县城社区划分为112个管理单元并分别建立党小组,每个网格明确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联系,让县级领导、部门领导、一般干部直接深入社区对号入座,与群众打交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密切干群关系,有效推进了城市创建。在外出农民工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支部、劳务经纪公司、农民工工会“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2007年武汉(红岩)流动党支部劳务经纪公司,从家乡带领1万余名农民工到武汉务工,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四是全面开展干部回乡实践活动。在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让机关干部回到曾经生活或工作的地方,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五、坚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探索,巩固实践成果

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巫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全县GDP同比增长16.8%,是建国以来巫溪增长最快的一年,连续三年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排名两翼13个同类县第2位。同时,巫溪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只有更多地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增进与群众的感

情,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二是要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来研究群众工作,特别是社会的阶层分化,不同利益群众的需求多样化,需要用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三是要改变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全方位发动、引导、组织群众工作新体系。四是要通过一些制度设计,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将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巫溪县今年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作为县委负责农村社会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全县群众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的工作部门。由县委常委兼任部长,统揽全县群众工作,对群团组织、协会、信访办、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民政救济、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拟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第五篇:多角度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全方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多角度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全方位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湖北省蕲春县芝麻山中学 陈建福

提及学校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有必要,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我们应该探索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管理模式,对学校实施更有效的管理,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一、学校管理应该是法制型管理,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法治校已经成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主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学校要把相应的法律、法规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必须提高学校领导的法律意识。因此,校长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学校的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教育法律观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来实施学校管理。

二、学校管理应该是学习型管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是提高一名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列宁曾经说过:“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为此,作为一名校长,第一要务应该是学习。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

校长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校长应该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课程标准、教材、教育科研专著的学习,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

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同时,校长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必将影响和带动全校教师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

三、学校管理应该是制度性管理,做到按章办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为使学校合理高效运作应该制定一系列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组织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国家实行法制才能进步,学校也要依靠制度化管理才能持续发展。制度化管理是刚性管理,只讲科学、只讲规律、只讲理性,约束教职工行为,使学校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四、学校管理应该是人本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

随着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邓小平曾经说过:“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是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学校系统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工作的教职工,对于尊重、关心、爱护等情感上的需要,较之其他群体有更为强烈的追求。一个好的领导应该让他的下属“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生活上有盼头。”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人格上的征服是最高层次的征服”。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校长在管理中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重视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工作中不要过分地对教师发号施令,指手划脚,而要以非权力的影响力去赢得教职工对你的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得高效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五、学校管理应该是魅力性管理,做到以德服人。

管理界有句名言:“一只狼能领导一群羊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领导的重要性。校长在一所学校,能否打开局面,顺利开展工作,取决于他在师生中的威信。威信的确立一方面有权力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非权力因素,即领导魅力在起作用。

领导魅力是领导权力运用的最佳状态,是指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一种潜移默化、不可名状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能够激发被领导者的预约、敬慕心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校长的魅力可能来自于朴素、大方、整洁、得体的衣着服饰,可能来自于堂

堂正正的相貌和高大魁梧的形象,可能来自于明亮坦诚的眼神和圆润动听的声音,也可能来自于严谨文雅的举止言谈、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个性特征、处变不惊的头脑,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高尚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部分。人格,乃校长魅力之本。陶行知拒绝蒋介石笼络,倾心“育才学校”,张伯芩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南开中学”„„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校长必须具备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放下领导架子,和教师平起平坐。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地上有一片纸屑,校长弯腰拾起,必会影响感动全校师生。坚持公正无私,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能被权钱蒙上了双眼,失去了良心,丢掉了公平。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六、学校管理应该是活动型管理,做到寓管于乐。

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奖励法等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校管理还应该是活动型管理。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是需要互相理解的,沟通、接触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加深教师之间的感情,为学校创设一个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

七、学校管理应该是创新型管理,做到与时俱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的创造活动,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方式有机协调运用的过程。它独特新颖,个性鲜明。学校管理要创新,即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思路方法来变革学校管理。这种变革,或表现为前所未有的措施,或体现为使原有的具有新姿新意。

学校管理创新并不是凭空进行的活动,而是对原有管理的扬弃和对卓越管理的不断追求。创新作为对原有管理的扬弃,是辨证的而非简单的否定,其抛弃的是不合理的部分,保留的是合理的内容,创新并不是否定原有的一切。

学校管理创新是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一个学校能够进行管理创新,表明学校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

八、学校管理应该是反思型管理,做到严于自剖。

管理学有句术语: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是指校长对自己管理学校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反省式的深入思考。通过在管理实践中主动反思探求学校管理规律,改进管理方式,转变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形成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学校管理。

经常反思,才能保持清醒头脑,主动反思,就能不断改进工作。善于反思的校长才是优秀的校长。学校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校长在管理、协调、决策、处理中,要多做事后的反思总结,比如处理事件留下了什么疏忽,协调矛盾还有什么缺憾,布置任务还有什么纰漏,考虑问题还有什么不周等等,在事后的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思考方式,努力完善自我。校长的反思是一把利剪,在它的不断修理下,思维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九、学校管理应该是开放式管理,做到博采众长。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学生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和理解,离不开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校内,着眼于家庭和社会,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构筑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一生的发展奠基。所以,校长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借助“他山之石”,以达成“可以攻玉”的目标。

一个学校就像一个社会一样复杂。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懂管理、善管理的校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才能使学校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下载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新城持续发展太湖新城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及早布署,全力抓好“两违”、农房建房管理工作。近期,太湖新城对“两违”、农房......

    创新管理模式 助力学校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 助力学校发展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小学焦耀峰 2014年8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应苏鲁豫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高级论坛的邀请,来到五......

    制度促进创新发展

    制度促进创新发展 一、建立制度 学校在进行多年科技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强化了系列制度,这些制度使得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使得科技教育工作更科学、更规......

    创新思维促进发展

    以创新思维促进地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活动中的创新需求决定管理者必须有创新思维 ,管理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源。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

    创新管理模式[范文]

    敬业奉献,探索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未来世纪的勾画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发展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资源也要靠创造,未来世纪的人必须要会创造......

    创新精细化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创新精细化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时间:2012-1-10 来源:本站 文:于洪区东湖学校 浏览:1176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一、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于洪区东......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杨吉初 龚家荣 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2期 学校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