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简答形式
职业道德简答形式:
1.职业道德的特点:①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职业特征②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③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④职业道德在功能与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a、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b、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c、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②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a、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教师劳动内容的复杂性c、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③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a、教育是一个创造人才的过程c、教育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程b、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④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道德意识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包括: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③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5.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是什么?①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②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③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6.未来教师职责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是未来的设计者;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7.师爱的教育意义:①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②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罗森塔尔效应”。
8.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的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要严而有方,四是要严而有恒。
9.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①树立优良学风②刻苦钻研业务③强化教育能力④处理好教学与治学的关系。
10.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什么?①尊重每一个学生②关心每一个学生③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④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11.教师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①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③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④在举止上,要做到端庄稳重⑤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12.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①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资源选择的结果②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③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3.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①具有选择的作用。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对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给予肯定,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给予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动机决定②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③在教师作出职业行为之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作出评价。14.教师职业荣誉的主要表现:①教师以培育人才为己任②教师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③教师以“人梯”、“红烛”而自赏。15.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①有利于良好的职业环境形成②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③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④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⑤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16.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理论学习的方法:a、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到道德理论b、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②实践锻炼的方法。a、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b、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c、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③慎独的方法。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17.教师道德内化意义:①完成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②实现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③达到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其规范性表现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第二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论述
职业道德论述: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他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①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和物质,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名利与道义等方面的关系,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较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②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③是教师迎接性世界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严谨治学的教育意义:治学是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充分认识教师治学,搞科研的教育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研究。其次,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在治学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好习惯,逐渐形成尊重科学,勤奋好学的美德,就会变成严谨,深刻,厌恶空虚浅薄、华而不实的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做事时的果断性、自觉性、坚毅性、自制性,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首先,教师的言谈既反映了教师的品德修养,又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其次,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现,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得“教师道德”。教师的行为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再次教师的喜怒哀乐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最后,教师良好的一直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毅性能影响学生,使其不仅在道德品质上具有上述意志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其在具有这些优良品质后更好的学习,在学习中体现出这些品质。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A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B对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C对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A通过学生影响社会。B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影响社会。C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④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其价值还表现为他能激励教师忠于职守,认真执教。4.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①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②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③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④宽教书育人的空间⑤形成全员育人局面⑥科学管理。5.如何做到教育公正?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没有价值自觉,就没有教育公正。教育公正对教师而言,就是一个适当的对人对己的问题。对人对己的公正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同事还必须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的勇气。一个自私或有偏见的教师很难做到教育公正。一个明哲保身,不能坚持真理的教师也难做到真正的教育公正。提高教育素养。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第三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A1、“道”表示道路,以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或道理等。“德”,即“得”。“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4、道德的起源。
1、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2、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五、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八、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产生的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6、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12、道德义务:是个人自觉无私地对社会、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民行为的要求。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13、职业良心:就是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直接意识,就是人们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4、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赞扬和肯定,以及个人由此而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15、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的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的统一。
7、人道主义:就其本意来讲,首先是一种道德伦理原则,他是针对非人道、非人性而言的。作为一种道德精神,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人是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它主张去掉一切标签,以“人就是人”的眼光来看待人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
8、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参与者都具有约束力。
十八、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9、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具有教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首先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其次,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教师才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发掘学生的潜力。再次,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教师才能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的要求。
(二)、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科学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0、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
1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教育劳动的特点、教师担负的特殊使命和教育工作规律决定的。
16、教育职业幸福的特点之一就是关系性或给予性与被给予性。这一特征的表现有二:其一,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给予性的第二个表征是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必须通过对方才能肯定自身——即教师的幸福是被给予的。
17、教师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18、教师道德修养: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的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性质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道德必然性是社会必然性的反映,它具体的表现为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理想人格。
19、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又要自觉的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简答(推荐)
简答:第一章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特点?P11(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特点: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德意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道德内容先进性)
2、教师职业劳动特点p2-6(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3、教师职业道德作用P15(1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教师与学生,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教师与教师,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形成教育合力。2教育作用--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促进作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3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控制、调整、矫正4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
1、师德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教书育人、乐教勤业、教育民主、教育公正、人格示范、依法执教)
2、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基本原则?其要求?(教书育人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它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它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如不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它作为师德的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3、乐教勤业、人格示范的具体要求(乐-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勤业精业,勇于探索。人-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4、集体主义原则要求P27(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与他人关系;贡献和索取关系)
5、教育民主原则要求P36(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6、教育人道主义要求(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受教育者;真诚的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7、依法执教意义P40-41(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也是教育的以更好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当代急剧变化的世界竞争中,我国的教育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育战略地位还未完全落实,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不适应,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程度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教育体制和运行体制还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实际社会功能,从而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教育立法,加强依法执教,以法制来确保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保证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证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1、教师良心在职业过程中作用P46(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2、教师公正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3、教师义务的作用(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形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可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4、如何正确对待荣誉(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5、教育威信的意义及形成条件P58(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劳动的效果;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条件:主观--取决教师的自身素质,它受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客观-指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因素,对教育威信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它形成的重要条件,其次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是提高它的另一重要条件,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它的因素)
第四章
1、师德规范的内容P63(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教师在职业过程中的道德规范P67(1热爱教育-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教师的本色2教书育人-根本道德责任,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3严谨治学,提高水平--是培养学生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要求教师要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P74-93(1热爱学生--爱是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2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以及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4公正地对待学生--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偏护和委屈学生,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行为,实事求是地看到缺点,积极热情地赞扬优点5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合理要求,持之以恒6教学相长--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益彰,要求教师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4、教师在集体中的道德规范P93(尊重同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维护集体荣誉)
5、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P105(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普及义务教育,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要求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2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3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是为师立教的根本,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要求从教者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接受外在的监督,增强廉教意识4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要求教师语言规范健康,教态高雅自如,仪表朴实大方,身教重于言教)第五章
1、《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含义?(就是说教师这一职业不单是传授技能,更是道德的传递着。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道德的期待。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盼与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P130(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内容上看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养与内化。阶段上看分为教师岗前职业道德培养和在岗。意义1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2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3加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任务P134(任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P138(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原则P141143(特点: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原则: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原则;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原则)
5、师德的教育方法P146(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对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6、师德修养和师德教育的区别联系P150(师德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对教师个人来说主要是组织的教育、群众的帮助;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没有师德教育,要使教师形成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不可能的;没有师德修养,教师就不可能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信念,师德教育也就不能取得相应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师德修养,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其意义更加突出、重大)
7、师德修养的意义?P151(加强„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8、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P153(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统一;自律和他律;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的原则)
9、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154(途径: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10、师德内化的意义P161(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师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是师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11、师德内化的过程P165(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培养情感;坚定信念;磨练意志-表现在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培养行为习惯)
12、师德内化条件P173(社会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第六章
1、师德评价的意义P180(1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2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3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4是调解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5是改善师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2、师德评价的功能P182(评定,分析反馈,预测,导向功能)
3、师德评价的标准P183(善恶,职责,素质)
4、师德评价依据P188(在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观点;坚持用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
5、师德评价的外在内在形式P189和具体方法P193(外--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传统习俗;内--自我评价。方法: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6、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参照法,量表自评法,横向比较法,期望值比较法)
第五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简答
教学论简答形式:A
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4)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5)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1)逻辑式组织;(2)心理式组织;
3、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1)直线式排列;(2)螺旋式排列。
4、研究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教学观念陈旧(2)教学方法单一(3)缺乏合理的督导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5、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8、大学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内涵:(1)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2)教学经费(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3)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4)双语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9、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模式:1)戴明环模式。该模式的含义: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动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戴明环模式的四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2)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模式: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模式的五个关键要素:①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②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③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组织架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
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遵循两个过程:一是实践中的认识过程,二是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7、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论简答形式:B12、教师教学评价的类型:1)学生评价2)同行评价3)院系领导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3、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理特质:①能有效地思考②能清晰地沟通思想③能适切地判断是非④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
14、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全外型2)半外型3)混合型。
15、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它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采用渗透型教学方法;二,采用交替型教学方法;三,采用示范型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在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开始,或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学科开始。
16、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确立研究性选题;
2、搜集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
3、总结评价。1718、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
构;④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⑤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10、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1)定位性评价(又称“安置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
11、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收集方法:1)笔试)2)论文)3)教师观察及与学生交流。
19、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的有关知识为目的,其应用性较广;一是学术性讨论,以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的问题,一般在高年级采用。
20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21、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①生动的情境性。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专科学校模式的所在。②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③灵活的启发性④鲜明的针对性。
22、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针对性。主要体现: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二是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23、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
24、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