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教师教育网-通讯员频道-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河北教师教育网-通讯员频道-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河北教师教育网通讯员频道站点首页 | 博客 | 论坛首页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教学心得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德建设是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事关国家的兴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如此重要,有人把它说成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需要道德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去从事,去任职。由于职业先天的高贵、神圣、荣耀,教师才有诸如:园丁、春蚕、红烛、人梯„„的美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先需自己的灵魂高尚、纯洁,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
社会风气浸染、熏陶着每一个人,君不闻“人心叵测,士风日下,道德滑坡”的感慨?君不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现象?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有的教师免疫力差,禁不住诱惑,深受同化,结果严重败坏了行风,坏了规矩,有辱门风,其本人也因此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认为:教师首先是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加强法制观念;然后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摆脱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争取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净化社会环境。我认为,教师在纯洁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上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一批莘莘学子,从师、受业于他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在他们心灵深处打上烙印,并潜滋暗长,甚至影响终生。从广度上说,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率先锤范;从长远说,如果后来从教者,都能发扬优点进而光大之,那么“以德立教,以德兴教”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德高于世”不愧为“文明古国”之称号,不愧于“礼仪之邦”之美名。
古人云:有才有德成大事,有德无才不成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它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思想信念,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教师不但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更要“以德立教,以德兴教,以德服人”。教师德高才能望重,才能取信于同行、学生、家长、万民。很难相信;一个生活懒散,作风不正,行为不轨,道德沦丧的教师能获得同行、学生、家长、万民的景仰,除非“冬雷阵阵,夏雨雪”。
师德建设要造气氛,塑典型,树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激励先进,鞭挞后进,以先进带后进,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弘师德,见贤思齐;铸师魂,锐意进取。每一名教师都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树立“教兴我荣,教衰我耻”的集体观念。每一个教师都以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仪表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通讯员 刘彦清
【发表评论】
声明:此文章版权属本站所有,未经本站同意,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版权所有: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智源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石家庄和平东路280号和合大厦20层 电话:0311-85113000
第二篇: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新发展决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给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手段、形态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新的期待。
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的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模仿性很强,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这就必然使教师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启蒙意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谆谆的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第三,教师队伍中尚存的问题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师德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卓有成效。广大教师围绕“打造公信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指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勇于探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但必须看到,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或以教谋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这势必影响我国教育系统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各基层学校、广大教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打造中国公信教育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新建小学:程良志
首先,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新发展决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给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手段、形态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新的期待。
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的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模仿性很强,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这就必然使教师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启蒙意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谆谆的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第三,教师队伍中尚存的问题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师德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卓有成效。广大教师围绕“打造公信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指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勇于探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但必须看到,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或以教谋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这势必影响我国教育系统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各基层学校、广大教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打造中国公信教育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浅议从小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议从小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从国家教育部到学校基层都提出了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说明全民认识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及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本文学习了师德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强调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了现今社会的师德现状及社会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背景;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从小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师德 建设 小事 重要性 必要性
正文:
一、什么是师德?
1、师德的定义:师德是什么?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2、师德的内涵:师德已经成为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要符合社会规范,又应该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其内涵包括有思想品德、知识学术、教学技能、行为师表、奉献精神等等内容。
3、师德的外延:另外,对于师德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比较朴素的说法: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华民族的教育实践有绵长的几千年历史,有人总结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很多关于优良的师德的精辟说法,比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教学相长”; “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4、师德的发展变化的动态变化:师德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是对过去师德的继承和发展。师德一方面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被提炼出来的,另一方面必然要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教师必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师德必然赋予新的内涵。今天的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的道德意识。
二、师德水平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一群学生的生活道路,一批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进程。在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教育磁性的作用下,学生亲其师、敬其德、信其道,对教师有一种几近天然的追从、敬慕、爱戴和景仰的心理倾向,正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凡地位。教师的世界观、学识和言行,时时刻刻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学生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教师的言论行为、知识水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而竭力模拟。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三、师德的现状:
现在,社会大力提倡要加强师德的建设。有人说,社会提倡什么正说明这个社会缺乏什么。那么,我们的社会正面临师德师风的沦丧吗?
君不见,有在学生身上公报私仇的;有参与社会赌博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大难来临却丢下学生独自逃生反而还大言不惭的;有丧尽天良,猥亵学生的;……如此种种,人们开始怀疑,开始反思:师德丧尽了?
其实,师德没有丧尽。我们提倡加强师德建设并不是意味着师德丧尽了。这只是教育建设的内容之一。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师德建设是教育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君不见,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舍小家不顾;有的老师为了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睛,边打吊针边上课;有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上学方便,放弃原来的优越的教学条件,上山办教学点,一办30年;有的老师在房屋倒塌的瞬间仍然是想着先救学生,为了挽救学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社会当中,虽然不时有关于师德沦丧的新闻报道,但是更加不乏师德之光的闪耀。绝对是后者占主流。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一个都不能少》和《美丽的大脚》,里面两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农村老师,类似的教师形象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还急需改善。对于长期坚持在老少边穷地区奉献的自己一生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品德是高贵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四、提倡加强师德建设的背景
在中共教育部党组的《人民教育 奠基中国——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中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 [2]。要“强师”不单只是学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提高。加强师德建设就是注重提高教师精神层面的建设。
因为,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所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都开始受到经济的挑战。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和经济挂钩。所有的东西最终都可以用钱来衡量。作为人民教师,曾经是安于清贫,执着于传授知识和学问研究的一群,现在也纷纷在经济社会中开始浮躁不安了。曾经是被尊重的一群,在经济的社会中,尊重老师的风气正在很多人心中悄然改变。失去尊重令老师们的自我价值受到伤害。受伤害的自我如何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风骨?好在国家不断地改善老师的经济收入,提高老师的地位。所以,现在老师职位成了香饽饽,众人趋之若鹜。因此,也造成了这个队伍中的成员良莠不齐。这里所说的良莠不齐并不是指知识水平上,而是指当老师的动机上。也所谓的动机不纯。国家在老师准入过程中可以审核个人的资历,但是无法保证思想层面的师德。加强师德的建设是保证教育事业顺利、高效、稳定发展的有利保证。
五、加强师德建设,从小事做起。
(一)、小事造成大差别:
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的疑惑:我很努力地备课,很认真准备教案、教具,认真上课;但是学生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学习?我很耐心地和他们谈心,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接受呢?正确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为什么他们就是屡教不改呢?但是我们经常有疑问:另外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就是备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好像也没见他们怎么特别啊?而有的老师在学识水平各方面可能更好,为什么就是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呢?问题是一堆一堆,疑惑也一筐一筐。
究其原因的话,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老师个体的师德差异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同。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如是说》当中,小学生认为有四个因素妨碍他们的学习取得成就,其中之一就四“老师的不良行为”,包括有外表、习惯、言语和情绪等[3]。
因为,现在作为老师已经不是仅仅拥有知识就行了。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并不是老师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更相信自己的结论。对于一个老师的评价也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灌输,还有课堂之外的行为表现。如果说,一个老师在课堂的教育和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的,那么,在课堂之外的老师不自觉的行为影响就可以说是无意识的影响。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无意识影响有还是无、强还是弱,这个要取决于老师的个人师德内涵的修为深浅,包括知识水平和个人言行的综合。老师个人的知识水平是可以胜任教学的,一般学生不会有异议。但是最吸引学生的往往会是一个老师内在的个人师德修养散发出来的光芒。“有人说,魅力是一种对良性影响力的最大释放,而教育魅力则是一种高质量、高品味的德才感染力(毛志成)”[4]。教育的魅力的散发,除了有丰富的学识水平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内在师德修养。
但是个人的内在师德修养是怎么来的呢?是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形成的个人的品德修养。虽然小事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会面、……小事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小事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二)、小事,似小非小: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单单是学高并不全面,还要身正。这样才算是合格的老师。而身正就是指师德,可以指身教。这个更加要体现在小事上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试想,一个老师上课迟到,你怎么有说服力的教育学生不要迟到;老师都讲粗言秽语,你怎么要求学生要讲文明;一个老师都不分场合地抽烟,你怎么能使得学生相信吸烟有害健康;老师在升旗仪式都不严肃认真,你怎么能跟学生讨论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教育无小事。任何的小事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必须要做到的,我们老师都没能做到的话,情何以堪!更加别谈教育学生了。如果是酒后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上课时还抽空到走廊抽烟;上课过程中使用通讯工具……这样的行为就更加不能容忍了。“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5]。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小事成就大事,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它远比豪言壮志语更行之有效。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应当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读书,自己就应当积极备课,教学认真负责。总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好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有说服力。也才有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小事,彰显重要:
“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6]。
其实,很多的优秀老师,并不是他们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功绩。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踏踏实实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所以社会提倡要加强师德建设,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神秘、空乏和夸夸其谈。师德建设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体现在老师的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行当中。“以管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往往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洞察秋毫,从而感悟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小事中体现出来,我们不用太多的豪言壮语,学生自有他的感觉和领悟。因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老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 [7]。老师的个人范例就是要体现在日常的所有行为当中,所以,行动是远比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的。
(四)、小事,成就事业。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一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表”并不是单纯的课堂上的表现,还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节上。很多时候都是小事决定成败。试问,学生是喜欢朝气蓬勃的老师还是暮气沉沉的老师?试问,学生是喜欢谈吐优雅风趣的老师还是言辞粗俗无味的老师?试问,学生是喜欢穿着得体赏心悦目的老师还是邋遢不修边幅的老师?答案是很明显的。这些都是好像与教育无关的生活细节,但是就是这些细小的东西影响着一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喜不喜欢你,就意味着学生喜不喜欢你的课,接不接受你的思想观念。他们只有接受你,喜欢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而你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老师也应该在简单平凡的教学中作出不简单不平凡的举措,这样才能算是“为人师表”。
(五)、小事,持之以恒就是质的飞跃。
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七个烧饼”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过:说的是有一个人买烧饼,吃了6个没饱,当吃到第七个时饱了,他觉得前面6个烧饼的钱都白花了,早知道如此,只要买第七个烧饼不就成了吗?这里面的哲学思想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许有些人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来阐述这个事实,但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前面6 个烧饼垫底,又怎么会有吃第七个烧饼就饱的结果呢?所以,作为老师也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持之以恒地将小事做好就能够成大事。当你不厌其烦地拾起细碎的石块日积月累构筑起来了的却是高耸的城堡,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脚下的壮美景色时,你才会体味到这些小事的重要。只有坚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才能够最终形成光辉的个人形象,在一言一行当中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只有成就自己光辉的个人魅力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受学生爱戴和尊重。
(六)、小事做好,必须慎独: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8]。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做到“慎独”。作为老师,必须做到慎独。因为老师的职业是特殊的职业,以教育人为本,行为必须得符合规范,更高要求的话就得是示范了。但是通常是别人记得老师,老师自己却不认识别人。如果有了什么不良的行为的话,以为只有天知地知谁都不知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不能说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大义凌然,但是平时就是另外一回事。这样的话,讲话就根本难以令人信服,也无法获得尊重。所以时时刻刻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是在没人的时候(你真的以为没人吗?)也要像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慎独”。但是,坦白说,要时时刻刻都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在大是大非上是很容易坚持立场的,生活小节上就会比较容易放松警惕。其实别说“慎独”,有很多人在显而易见的情况下也是没办法做到自己该做的或者说该表现出的样子。更加别说独处的时候了。但是只有做到慎独才能不让人有诟病的地方,这样教育起学生的时候才能更加有底气,更加理直气壮,没有犹豫,没有羞愧感,正气凌然。
六、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要求教师从小事做起。
从古至今,教师享有了无尽的美誉,如“渡人的小船、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穷的美誉彰显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教师确实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的德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所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做好了自己的本分,注意了个人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使自己的所有言行都符合社会的言行规范的要求,符合教师道德标准,塑造出高尚的个人形象,“以不可抗拒的磁性与魅力所产生的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使学生在接收教育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灵的震颤、感情的共鸣。在震颤与共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上的教育、灵魂上的净化、素质上的提高,最终体现出教育的成功” [9]。
[1][4][9]孙勤东,教育的诗性、理性和磁性。世界教育信息[J].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5,(5)38-39.[2]中共教育部党组.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1B):4-5.[3]陈学民译,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如是说。世界教育信息[J].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5,(5)57-57.[5] [6] [7]中共教育部党组.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伟大成就[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1B):6-8.
第五篇:浅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其核心任务就是文化底蕴的传承和人格力量的塑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份职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工作者,先教育而后工作,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毫不夸张地说,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的命运。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不断前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读书,只有不间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而不被淘汰,进而促进教师人生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
然而也有部分老师认为,知识就是那么些知识,概念还就是那些概念,我已经上了十几年几十年课,教出去不知道多少学生,也没见别人说过不行,哪里还用得着像学生一样读书学习。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学习,不是针对教材内容本身,正如前面所说,多少年来教材知识本身变化并不大,在这方面基本可以“吃老本”,这里所说的教师学习,所针对的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相较于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和一位老师一说一节的教学模式,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无疑要复杂得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如果不会操作多媒体,如果不能适应新理念、新方法,如果不能紧跟时代进步去转化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怎么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职,又谈何培养合格的人才。而适应这种变化,跟上这个潮流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
读书不仅是教师自身进步的内在需要,更是个人气质的外在延伸。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进步,才能够不断地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从而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个人内在素养和外在气质,使之更加符合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要求。
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一是要读好读透教材相关书籍,领会教材意义,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更好地把教材内容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二是要阅读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书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交流平台的建立,教师也不断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多种身份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闭门造车显然已完全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并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独特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
只有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