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谢坊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谢坊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春暖花开、充满希望的时节,省里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镇指导教育工作,这是我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谢坊镇党委、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镇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镇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精神,有步骤有计划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巩固“两基”成果,把瑞金教育打造成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教育中心,加速我市我镇教育发展,本镇党政一班人带领全镇3.9万多群众乘势而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教育稳中有进,为迎接省教育综合工作督查评估,根据市有关会议要求及文件精神,成立了谢坊镇教育迎检领导小组,制订了《谢坊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综合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对全镇十三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9所村完小、6个教学点和20所幼儿园进行了迎省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谢坊镇是瑞金市西南部的边远山区乡镇,距城区25公里,辖地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约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
我镇现有完全小学10所(其中中心小学一所),教学点6个,全镇1—6年级在校学生4219人,共116个教学班;初中1所,在校学生1106人,共23个教学班;民办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数1041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7个,在班人数499人。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共有在职教职工287人(中学64人、小学185人、幼儿园38人)。
二、基础教育水平
(一)普及程度
1、我镇全镇3—5周岁幼儿总数1926人,其中3—5周岁在园(班)幼儿数1041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为54%。
2、小学适龄人口总数3960人,入学率100 %。1—6年级转入学生67人(其中外县54 人外乡镇13人。),转出学生35人(其中外乡镇9人,外县市26人。)
3、初中阶段适龄人口总数1197人,在校学生数1106人,入学率为,初中三年招生数分别为 609、233、397人,合计1239人,初中三年保留率为;初中三年毕业人数分别为 375、361、401人,合计1137人。
4、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数35人,其中随班就读27人,免入学1人,已毕结业4人,入学率为。
(二)办学条件
我镇按规划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的设置比较合理。政府重视教育投入,2006年对教育投资共51万元,2007年对教育投资共60万元,2008年对教育投资共100万。近年来,我镇校舍有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成功实现了安背、瓦子、花石、深塘小学五年级撤并到水南小学。谢坊初中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建筑面积9309平方米,生均8.3平方米;附属设施已基本达标。完小生均用地面积 30.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3398平方米,生均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21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全镇小学共有图书59987册,生均图书14.3册。其中中心小学有图书9378册,生均15.4册;完小有图书42899册,生均15.1册;教学点共有图书7710册,生均10.1册。初中有图书资料29260册,生均 26.2册。目前中心小学配备电脑20台,人机比30 :1;初中配备电脑47台,人机比23.7:1。
(三)师资队伍
1、全镇教师有287人,小学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校长16人,专任教师168人,工友1人;在编教职工中专科以上79人,中专99人,学历达标率,大专以上学历达;持有教师资格证人数184人;幼儿教师38人,均参加过培训。
2、初中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专任教师62人,工友2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48人,学历达标率100 %。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人数56人,小学教师资格证6人。
三、主要做法
㈠政府把教育的发展摆正位置
镇人民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了《谢坊镇领导联系帮扶学校制度》,下发了《谢坊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谢坊镇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保学控辍工作的通知》、《谢坊镇保学控辍镇规民约》、《谢坊镇关于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谢坊镇各类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谢坊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相关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08年冬,镇政府为谢坊初中融资5万元砌围墙,同年末,为身患重病的刘海香、刘利民等教师送去每人300元的慰问金。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分头前往各中小学看望、慰问教师。镇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此外,政府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经常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排查安全隐患,并建立安全工作台帐,近三年,镇村两级投资近3万元为深塘小学、黄下小学改建校门,为迳口小学、水南小学师生解决了安全饮用水问题。
㈡加大了教育的投入
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已成为国人的共识。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免书费、免杂费、住宿生免住宿费,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下拨,为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出台文件,禁止相关单位和部门向学校乱收费,禁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市、镇、村三级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很好的文章,他们积极引进外来资金100多万元为我镇兴建了4所长征希望小学,其中二所正在进行当中,他们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为我镇改建黄下小学,此外镇村还自筹资金22000万元,改建厕所2个、尿池1个、修复因柱子、椽子腐烂而致使下坠的瓦面5处。本学年,镇党委政府向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优秀企业捐款2万多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教师节当天为中小学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颁发了奖教奖学金8000余元。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师生们的教学积极性。
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当做重要的工作,谢坊的师资年龄结构偏大,在本市实属少有,为改变这种现状,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本镇初中分流和镇镇之间调整,调入部分年轻、具有活力的教师,教师年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市教育局、财政局、编委等部门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对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该辞退的辞退,该归队的归队,树立了教师敬业爱岗的良好形象。
教师中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市教育局曾派机关干部到我镇进行学教活动的现场报告。镇教育总支以支部为单位分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就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如何去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们深深体会到思想上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就要犯错误,行动上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就要走错路。在全镇教师中开展学习和运用胡总书记对教师的四点要求和活动,用这四点要求来检查对照教师的一言一行,用这四点要求来指导教师们的工作实践。组织师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并
为灾区捐款,中心小学教师中捐款千元以上的有近10名。总书记对教师的四点要求、奥运和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去努力工作、去奉献自己。逸挥小学教师刘海香身患重症,大胜小学教师刘利民患中风症,全身面临瘫痪,这些同志坚持与疾病作斗争,不下火线,所任学科成绩均列全镇同级同科前矛。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针对这个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关注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三年来,我镇的不少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地、市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有95%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听课、说课、评课活动。镇中心教研组织教师开展“精彩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较好成绩,在市组织的电教优质课说课、上课竞赛中,我镇教师获市一等奖一人,三等奖2人。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倾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常教学实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本镇中小学校长全部参加过市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并持有培训合格证。去冬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股级干部政治理论及学校管理考试,90%成绩都在及格以上,镇中心小学经常组织校长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校长们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全镇各中小学基本上出现了和谐平安,教学有序的局面。
㈣注重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新一届镇党政领导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他们牢记邓小平同志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托,采取各种措施,为民办学前教育开绿灯。
为保证适龄少儿按时入学,政府每学年都要下发保学控辍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对未入时入学者,挨家挨户发放《催促入学通知书》。
镇注重三类残疾少儿的教育,建立了残儿少档案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行全程监管。
全镇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中心小学校长钟瑞平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教学管理的经验,谢坊初中校长郭士宣在会上表态:“扫地也要扫出第一名”,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度。教师轮流晚办公、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镇规定各校逐周检查教师备课。每月一次集中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常规检查情况每月向中心完小汇报一次。镇每学期组织二次全镇性的常规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镇性的1-6年级语数和综合科质量检测,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评诂情况打印成册交市局、镇党政发到全镇各校各村委。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参加市里的红歌会和艺术节,本镇选送的市红歌会汇演节目,获组织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素质教育给学校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们爱学、乐学、成绩不断提高,全镇小学在市质量检测中成绩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村镇镇中处于中上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待村民素质的提高,村民素质的提高,全凭职业教育的发展。镇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本镇产业特点,办起了抛养、烟叶种植、脐橙种植、养鱼、养猪技术培训班,烟叶和脐橙已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08年全镇新增脐橙一万多亩,目前从种植面积、果质等方面在赣州地区是小有名气,单烟叶、脐橙两样全镇人均增收500多元,脐橙种植大户刘林平被评为省劳模。成为奥运火炬传递者之一。镇里还办起了电车培训班、制衣厂基地,为村民就业开拓了渠道。镇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任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各站办负责人及中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任兼职教师。
㈤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镇成立了以赖丽华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查,中心本部、大胜、新民、新建、乐村等国道两旁的学校,组织教师接送学生过马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从而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防患于未然。各中小学开展了“卫生达标创星工作”,加强食堂、厨房、厕所、学生寝室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逸挥小学、迳口小学等校完善了饮用水工程的建设,新民小学、黄下小学、瓦子小学完善了厕所改建的工作,各校都有避雷装置,一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1、市属学校年年选调教师,我镇每年都有三四个素质好的老师调出,导致我镇教师两极分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大龄教师,思想守旧,进取不多,很难适应新课标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留守在家,或交由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寄托亲友照看,或让其独立生活,使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3、普九形成的债务年年代款付利息,给学校经费的正常动转带来困难,影响学校的发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取得市级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外来资金,力争三年内所有未改建的校舍得到改建,对一些教学点进行布局再次调整。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力学条件。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都能适应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3、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谢坊教育的发展。
谢坊镇人民政府
2009年4月30日
第二篇:河沙镇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河沙镇镇迎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河
沙
镇
镇
人
民
政
府
2011年5月
河沙镇镇迎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欢迎光临我镇指导教育工作,在此,我代表中共河沙镇镇党委、人民政府及全镇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镇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邯郸县东南部,东倚肥乡,南邻成安,邯大线、邯济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共33个自然村,30845口人,占地面积48.26平方公里。我镇中学2所,小学11所(其中完全小学6所,不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2所),幼儿园3所;全镇中小学在校生有3300人,初中适龄在校生971人,小学适龄在校生2329人,幼儿园适龄在园数1310人;全镇现有教职工424人,专任教师4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29人,小学专任教师16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21人。
二、主要成绩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至今,全镇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564万元,其中乡村两级投资53万元,社会力量办学投资30万元,捐资助教15万元。
1、学校建设
我镇校舍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投资176万元新建了七岔道小学综合实验楼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下学期投入使用;投资130万元在史东堡小学教学楼,目前正在施工,预计2011年底投入使用;十二中实验楼和综合办公楼已完成设计,已进入实地勘探,近期动工;各学校的厕所建设任务正在按计划进行;投资8万元新建了145平方米办公室;投资25万元新建和硬化了10042平方米操场和路面;投资26万元用于学校的取暖改造。
2、教学设备
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充实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投资20多万元更新了百余台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投资10多万元购买了仪器1005件,图书20000册,音、体、美器材800件。
(二)、普及程度
小学三年来入学率均为100%,无一人辍学,初中2008-2009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2009—2010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2010—2011学辍学1人,入学率为99.9%,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为90.5%。
(三)、师资情况
全镇教师有中高4人,中一36人,中二93人,小高84人,小一57人,小二20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
(四)、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
自2009年以来,我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为全镇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镇教育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发挥出最大办学效益。
(五)、实施素质教育
严格按照新课标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上好实验课。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各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均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等为主题,开发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每所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社团活动。
(六)、加强学校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全镇各中小学不断探求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南文庄学校、夹堤学校、七岔道学校获邯郸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十二中获邯郸县十佳学校和十佳安全文明校园。七中获邯郸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信访稳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市、县级优秀教师、业务骨干教师和师德标兵。如刁如芳获邯郸市师德标兵和市优秀班主任,宋绿珍获邯郸县优秀教师,张书美和王素珍等获邯郸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三、措施和做法
一是切实履行政府职责,镇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了《河沙镇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河沙镇镇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保学控辍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河沙镇镇教育督导评估指挥部,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镇政府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出台了控辍保学相关文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努力弄清学生失学原因,摸清学生去向,组织相关人员对未按时入学者,发放《催促入学通知书》。积极做好监护人思想工作,劝导厌学儿童重返校园。
三是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我镇政府成立了以汲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近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是建立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机制。规范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核工作,打破“惟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绩效评价模式。探索绩效过程评价的路子,注重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个别教师在新课标的认识上稍有偏差。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我们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使我镇教师更好学习认识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
今后我们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我镇校容、校貌更上一层楼;对一些教学点进行布局再次调整。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我镇教育的发展。
河沙镇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20日
第三篇:XX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汇报
河清镇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春暖花开、充满希望的时节,省里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镇指导教育工作,这是我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河清镇党委、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镇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镇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精神,有步骤有计划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巩固“两基”成果,把瑞金教育打造成赣南东部赣闽边际区域教育中心,加速我市我镇教育发展,本镇党政一班人带领全镇3.9万多群众乘势而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教育稳中有进,为迎接省教育综合工作督查评估,根据市有关会议要求及文件精神,成立了河清镇教育迎检领导小组,制订了《河清镇迎接省人 民政府教育综合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对全镇十三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9所村完小、6个教学点和20所幼儿园进行了迎省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清镇是安县西南部的边远乡镇,距城区28公里,辖地面积191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约2.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
我镇现有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6个,全镇1—6年级在校学生786人,共17个教学班;初中1所,在校学生303人,共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数1041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7个,在班人数499人。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共有在职教职工90人(中学34人、小学52人、幼儿园4人)。
二、基础教育水平
(一)普及程度
1、我镇全镇3—5周岁幼儿总数496人,其中3—5周岁在园幼儿数418人;小学附设学前班2个,在班人数150人
2、小学适龄人口总数757人,入学率100 %。
3、初中阶段适龄人口总数564人,在校学生数637人,入学率为112.94%,初中三年招生数分别为126、106、82人,合计314人,初中三年毕业人数分别为 148、155、90人,合计393人。4、7-15周岁三残儿童2008、2009、2010年分别有:3人、3人、4人。2008、2009年100%入学随班就读,2010年75%入学随班就读。7岁一人未入学。
(二)办学条件
5.12地震导致我校初中部校舍几乎全部损毁,经B选招标,投入13余万元对一所学生公寓进行了加固,随后,在长江商学院和红十字基金会的援助下,新建两栋教学楼,总投资为225余万元,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含实验仪器、计算机、音体美卫劳等),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万元购买了图书600余册。
2008—2009学,建筑总面积1500m,生均建筑面积3.89 m;校舍危房总面积1500 m,校舍危房率100%。
2009—2010学,建筑总面积1500m,生均建筑面积4.63 m;校舍危房总面积0 m,校舍危房率0% 20010—2011学,校舍建筑总面积5788m,生均建筑面积19.1 m;校舍危房总面积0 m,校舍危房率0%。
学校现有图书新书7898册,生均图书26.07册。教学仪器装配情况
按新标准装配,仪器配备率均达98%,能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
2222
(三)师资队伍
1、全镇教师有90人,小学有教职工56人,其中校长2人,专任教师51人,在编教职工中专科以上30人,中专21人,学历达标率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人数56人;幼儿教师14人,均参加过培训。
2、初中现有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29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11人,学历达标率100 %。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人数29人。
三、主要做法
(一)政府把教育的发展摆正位置
镇人民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了《河清镇领导联系帮扶学校制度》,下发了《河清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河清镇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保学控辍工作的通知》、《河清镇保学控辍镇规民约》、《河清镇关于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河清镇各类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河清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相关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分头前往各中小学看望、慰问教师。镇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此外,政府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经常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排查安全隐患,并建立安全工作台帐。
(二)加大了教育的投入
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已成为国人的共识。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免书费、免杂费、住宿生免住宿费,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下拨,为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出台文件,禁止相关单位和部门向学校乱收费,禁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5.12地震导致我校初中部校舍几乎全部损毁,经B选招标,投入13余万元对一所学生公寓进行了加固,随后,在长江商学院和红十字基金会的援助下,新建两栋教学楼,总投资为225余万元,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含实验仪器、计算机、音体美卫劳等),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万元购买了图书600余册
(三)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加强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组织教师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评选“师德标兵”活动,用榜样示范来带动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三年来学校在民主推举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评出县级师德标兵2人,校级师德标兵2人,年级师德标兵1人。
其次,做好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三年来,为了能够让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合格的教师,学校加大 了对他们的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外出培训、学习、教研组培养、教导处直接管理等方式,使她们目前已经基本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
再次,广泛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的同时,我们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三年来先后组织教师50余人次参加了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研活动等。在组织教师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薄弱方面,多次聘请教研室 领导到我校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辅导讲座。通过优质课比赛和说课比赛等活动的开展
(四)注重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牢记邓小平同志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托,采取各种措施,为民办学前教育开绿灯。
为保证适龄少儿按时入学,政府每学年都要下发保学控辍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对未入时入学者,挨家挨户发放《催促入学通知书》。
镇注重三类残疾少儿的教育,建立了残儿少档案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行全程监管。
全镇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河清小学校长肖胜蓉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教学管理的经验,河清初中校长龙少清在会上表态:“扫地也要扫出第一名”,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 度。教师轮流晚办公、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镇规定各校逐周检查教师备课。每月一次集中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镇每学期组织二次全镇性的常规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镇性的1-6年级语数和综合科质量检测,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评诂情况打印成册交县教体局、镇党政发到全镇各校各村委。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参加县里的举办的各类艺术活动,中心小学选送的节目多次在县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获组织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素质教育给学校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们爱学、乐学、成绩不断提高,全镇小学在县质量检测中成绩达到全县前列水平,河清中学处于中上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待村民素质的提高,村民素质的提高,全凭职业教育的发展。镇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 本镇产业特点,办起了甜顺菊、生猪养殖、建筑、电子、电脑、焊工、家政、美容、美发等技术培训班,甜叶菊和生猪养殖已经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农民文化技术培训为村民就业开拓了渠道。镇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任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
(五)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镇成立了以庞军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 查,中心本部、大胜、新民、新建、乐村等国道两旁的学校,组织教师接送学生过马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从而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防患于未然。各中小学开展了“卫生达标创星工作”,加强食堂、厨房、厕所、学生寝室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逸挥小学、迳口小学等校完善了饮用水工程的建设,新民小学、黄下小学、瓦子小学完善了厕所改建的工作,各校都有避雷装置,一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1、县属学校年年选调教师,我镇每年都有三四个素质好的老师调出,导致我镇教师两极分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大龄教师,思想守旧,进取不多,很难适应新课标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留守在家,或交由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寄托亲友照看,或让其独立生活,使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3、普九形成的债务年年代款付利息,给学校经费的正常动转带来困难,影响学校的发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取得县级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外来资金,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力学条件。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都能适应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3、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河清教育的发展。
河清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四篇: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汇报材料
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汇报材料
鸡冠山乡中心小学
几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鸡冠山乡中心小学以“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严谨治学”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了学校教育管理,培养了一批学习型、专业型、创新型的优秀管理干部,打造了一支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工作,推行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改善办学条件、扶贫助学等学校各项工作均得到上级领导高度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建”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令家乡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现将我校近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
鸡冠山乡中心小学位于鸡冠山乡政府所在地。1906年由当地乡绅易佑铬先生倡议并征集庵庙会产创办储英小学。1935年改为和平乡小,解放后更名为萍乡县立秋江完全小学。1963年改名为鸡冠山垦殖场中心小学。1968年 该为三垅小学,1980年命名为鸡冠山乡中心小学。
2、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学生804人,17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34人,按省规定配齐了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2人,占33.3%,专科学历12人,占33.3%。学校有一个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热情高,愿意扎根山区教坛的教师队伍。
3、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6084㎡,生均占地面积7.57㎡;建筑面积为3967㎡,生均建筑面积4.93㎡。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现建有学生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学生微机室、剪纸室、红领巾广播室等功能室共9个。其中,计算机教室共配备高性能计算机31台;实验器材全部按照江西省小学二类标准配备,我校图书室现有藏书近一万二千余册,图书室全天候为师生开放,方便师生借阅。2007年下半年,学校在原有优质水泥球场的基础上,花近万元购进篮球架,又对原有操场进行加工修整。学校现有200米环形跑道一个,跳远场地1个,满足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三、主要措施
学校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激活师生的教学热情,发掘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竭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
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坚持不懈地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美化育人环境。由于学校的原有教室拥挤,不符合标准要求,为了切实保障学生上课,让学生有一个较宽敞的学习场所,学校在2005年秋搬入现址,并对教室进行重新粉刷,对各班教室进行重新布置,还学生一个清新明净的上课环境。2006年学校投入88万元新建了教学综合楼,2007年投资13万元建成了多媒体教室,2008年投资5万多元建成了科学实验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强守则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学生管理的规定,并在学校开展的“雏鹰争章”中得到贯彻与落实。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几年来坚持开展课题和课程改革实验,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当作教育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积极创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竞赛,扎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注
重为学生搭建和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5、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抓实抓细教育教学质量。
⑴切实贯彻课程计划。我校严格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模式;切实把握各个学科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师生关系平等融洽,要求全体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⑵强化常规检查。为了确实把握好我校的教学运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重视教学五环节的检查,抓实听课、评课、备课抽查、质量分析等举措,及时发现教师工作的不足,让教师尽快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6、组织好课外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为了达成“育人”的目标。在课外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增强道德认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
7、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发了融社会、劳动和心理健康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校本课程。利用社会实践这种教育途径,通过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知,从而动情悟理,立志导行。
8、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体教师能自觉参加课改的有关培训,组织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参与课程改革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组织广大教师采用各种学习形式,或集中、或分组、或自学,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让广大教师领悟新课程理念。这样,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灵活地运用新理论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9、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工作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10、重视发掘课内外教学资源,抓好特色教育。重视课内外教学资源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县教育局于2007年授予我校“剪纸特色学校”,剪纸已成为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成效显著
1.几年来,在中心小学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2006年获市级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县中队活动三等奖、;2007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剪纸特色学校”、获鸡冠山乡“六一汇演”和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获市“平安文明校园”称号、乡“实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乡学生男子篮球赛第一名。历年都获乡目标管理第一名„„
2.教师专业成长迅速。通过几年来的磨砺,已形成了一支搭配合理、勤勉敬业的教师队伍。全体老师用执着的忘我工作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提高学历的进修学习,已有超过2/3的教师获得大专毕业文凭,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老师多人次获得市、县级的表彰奖励;教育教学论文80多人次获市、县级奖励。
3.几年来,学生在参加市、县、乡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180多人次获奖。通过竞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育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主要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真正的巩固了“两基”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不能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缺乏计算机、音体美等专业课程的老师。
2、教学装配滞后。如图书资料、仪器设配等,部分已陈旧或与时代不符,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可供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器材素材不足。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办公经费不足。新的教育保障机制可以保证学校运转,但很难保证学校发展,特别是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010-3-5
第五篇:留村乡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留村乡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时节,省里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乡指导教育工作,这是我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留村乡党委、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乡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乡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精神,有步骤有计划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巩固“两基”成果,把留村教育打造成深泽北部区域教育中心,加速我县我乡教育发展,本乡党政一班人带领全乡3.3万多群众乘势而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乡教育稳中有进,为迎接省教育综合工作督查评估,根据县有关会议要求及文件精神,成立了留村乡教育迎检领导小组,制订了《留村乡迎接省人民政府教育综合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对全乡十五个自然村、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4所村完小、6个教学点和7所幼儿园进行了迎省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留村乡是深泽北部乡镇,距城区5公里,辖地面积38.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约 3.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 万人。
我乡现有完全小学5所(其中中心小学一所),教学点6个,全乡1—6年级在校学生1908人,共63个教学班;初中1所,在校学生356人,共10个教学班;公办幼儿园3所,2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524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0个,在班人数306人。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乡共有在职教职工287人(中学64人、小学185人、幼儿园38人)。
二、基础教育水平
(一)普及程度
1、我乡全乡3—5周岁幼儿总数1026人,其中3—5周岁在园(班)幼儿数960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为80%。
2、小学适龄人口总数1908人,入学率100 %。转出学生476人。
3、初中阶段适龄人口总数1056人,在校学生数1056人,入学率为 100 %,初中三年招生数分别为 118、158、200人,合计476人,初中三年保留率为;初中三年毕业人数分别为 116、155、195人,合计466人。
4、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数31人,其中随班就读27人,免入学1人,已毕结业4人,入学率为88 %。
(二)办学条件
我乡按规划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的设置比较合理。政府重视教育投入,对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了三个增长,2005-2008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
%。同期教育拨款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万元。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
元、元、元、元;初中生分别为
元、元、元、元;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小学分别为
元、元、元、元;初中分别为
元、元、元、元;生均事业费支出的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
元、元、元,元,初中分别为
元、元、元、元。
近年来,我乡校舍有了很大的改善。留村初中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生均 18.7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附属设施已基本达标。完小生均用地面积 30.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3398平方米,生均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21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全乡小学共有图书59987册,生均图书31.4册。其中中心小学有图书9378册,生均15.4册;完小有图书42899册,生均15.1册;教学点共有图书7710册,生均10.1册。初中有图书资料29260册,生均 26.2册。目前中心小学配备电脑20台,人机比30 :1;初中配备电脑47台,人机比23.7:1。
(三)师资队伍
1、全乡教师有287人,小学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校长16人,专任教师168人,工友1人;在编教职工中专科以上79人,中专99人,学历达标率,大专以上学历达;持有教师资格证人数184人;幼儿教师38人,均参加过培训。
2、初中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专任教师62人,工友2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48人,学历达标率100 %。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人数56人,小学教师资格证6人。
三、主要做法
㈠政府把教育的发展摆正位置
乡人民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了《留村乡领导联系帮扶学校制度》,下发了《留村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留村乡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保学控辍工作的通知》、《留村乡保学控辍乡规民约》、《留村乡关于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留村乡各类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留村乡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相关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07年冬,乡政府为西南留融资5万元改建教师宿办室,同年末,为身患重病的邸茂栓、邸玉凤等教师送去每人300元的慰问金。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前往学校看望、慰问教师。乡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此外,政府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经常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排查安全隐患,并建立安全工作台帐,近几年,乡村两级投资近3万元为西南留小学、东南留幼儿园、夹河小学、大贾庄小学师生解决了安全饮用水问题。㈡加大了教育的投入
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已成为国人的共识。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免书费、免杂费、住宿生免住宿费,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及时足额下拨,为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府出台文件,禁止相关单位和部门向学校乱收费,禁止学校向学生乱收费。市、乡、村三级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很好的文章,05年秋,乡政府结合县教育局为李家庄融资17万元建造新教室6个,06年又筹集资金80万元新建贾村小学教学楼,07年秋又筹资30万元新建教辅用房400平方米,08年
乡政府与县团委协同筹资35万元改建西内堡小学教学楼,这些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我乡办学条件,激发了师生们的教学积极性。
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当做重要的工作,留村已有5年没有分配师范院校毕业生,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明显落后,为改变这种现状,乡政府乡教委想方设法让老师们走出去、请进来,让他们体验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激发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兴趣,同时聘请专家向老师们进行多轮培训,还鼓励老师脱产深造等措施,经过努力,我乡广大教师现在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在暑假前由县教育局组织的课件评比活动中我乡教师在全县10个一等奖中获得4个,10个二等奖中获得6个。教育局、财政局、编委等部门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对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该辞退的辞退,该归队的归队,树立了教师敬业爱岗的良好形象。
教师中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市教育局将派机关干部到我乡进行学教活动的现场报告。乡教委以支部为单位分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就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如何去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们深深体会到思想上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就要犯错误,行动上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就要走错路。在全乡教师中开展学习和运用胡总书记对教师的四点要求和活动,用这四点要求来检查对照教师的一言一行,用这四点要求来指导教师们的工作实践。组织师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并为四川灾区捐款,全乡教师中捐款600元以上的有40多名,全乡教师累计捐款不完全统计达到12万多元。总书记对教师的四点要求、奥运和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去努力工作、去奉献自己。李家庄小学教师袁建强身患重症,贾村小学教师张玉怀患风湿症,骨骼变形,这些同志坚持与疾病作斗争,不下火线,所任学科成绩均列全乡同级同科前矛。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针对这个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关注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三年来,我乡的不少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地、市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有95%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听
课、说课、评课活动。乡教委组织教师开展“精彩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较好成绩,在市组织的电教优质课说课、上课竞赛中,我乡教师获市一等奖一人,三等奖2人。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倾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常教学实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本乡中小学校长全部参加过县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并持有培训合格证。去冬县师范组织的学校领导政治理论及学校管理考试,90%成绩都在及格以上,乡教委经常组织校长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校长们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全乡各中小学基本上出现了和谐平安,教学有序的局面。㈣注重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新一届乡党政领导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他们牢记邓小平同志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托,采取各种措施,为民办学前教育开绿灯。为保证适龄少儿按时入学,政府每学年都要下发保学控辍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对未入时入学者,挨家挨户发放《催促入学通知书》。乡注重三类残疾少儿的教育,建立了残儿少档案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行全程监管。
全乡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乡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中心小学校长王改欣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教学管理的经验,留村初中校长郝广在会上表态:“扫地也要扫出第一名”,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度。教师轮流晚办公、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乡规定各校逐周检查教师备课。每月一次集中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常规检查情况每月向中心完小汇报一次。乡每学期组织二次全乡性的常规检查,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乡性的1-6年级语数和综合科质量检测,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评诂情况打印成册交县局、乡党政发到全乡各校各村委。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参加县里的红歌会和艺术节,本乡选送的县红歌会汇演节目,获组织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素质教育给学校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们爱学、乐学、成绩不断提高,全乡小学在县质量检测中成绩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村乡乡中处于中上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待村民素质的提高,村民素质的提高,全凭职业教育的发展。乡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本乡产业特点,办起了家具、养牛、食用菌种植、养鱼、养猪技术培训班,奶牛和家具制造已成为我乡的
支柱产业。乡里还办起了纺织培训班、大棚菜基地,为村民就业开拓了渠道。乡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任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各站办负责人及中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任兼职教师。㈤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乡成立了以李宇飞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查。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从而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防患于未然。各中小学开展了“卫生达标创星工作”,加强食堂、厨房、厕所、学生寝室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一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乡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乡由于教师编制满额,已经有几年没有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模式不能直接输送到学校,影响我乡教育活力,大龄教师,思想守旧,进取不多,很难适应新课标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留守在家,或交由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寄托亲友照看,或让其独立生活,使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3、普九形成的债务年年代款付利息,给学校经费的正常动转带来困难,影响学校的发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取得县级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外来资金,力争三年内所有未改建的校舍得到改建,对一些教学点进行布局再次调整。增添硬件设施,改善力学条件。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学生都能适应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3、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谋留村教育的发展。
留村乡人民政府
200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