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调查所在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少年儿童辍学、失学情况,写一篇关于当前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调研报告。
题目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201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很多的困难,城乡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并在逐步扩大,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对此,我在我的家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我的家乡的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比城市也有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有较多困难;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严重。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规范收费教师素质教师待遇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
正文:
义务教育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在人口大囯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的历史性任务。我就我乡普及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谈一下我这次调研的发现和观点。
(一)农村中小学常收费、乱收费
在这个假期,我走访了多我乡许多有中小学生的家庭,97%的家庭反映,有的学校将练习本、习题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学习辅助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在学期期间或者学期即将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还有58%的家长反映,有的学校在刚入学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具备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只是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的领导,在收取费用时虽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降课桌凳带走,或者根据课桌凳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很是不满,学生向学校要钱不给,有的学生为了泄愤甚至将课桌凳砸烂,造成公物损坏等严重后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待提高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师德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益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修养自身师德,无视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搞第二职业;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一己之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吸毒触犯刑律;利用上班时间赌博;赶车不开钱;动手打学校领导等等。专业素养问题
其一,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基础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偏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不高。
其二,不少教师还有一个封建的头脑,残留着很多封建迷信的意识,缺乏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学语言素质修养是教师的基本
专业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能做到科学性、简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模糊,概念不清,毫无科学性,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歧途”。“代转公”教师问题,“代转公”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稳定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但“代转公”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能力低,思想素质较差,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教师素质三大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使教师能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四个用心: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同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补充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代转公”教师部分,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低,不但让他们走出去学习优质课堂教学或业务培训,而且在校本培训中加大辅导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比城市也有较大差距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其中,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努力加以解决。
(四)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有较多困难
(五)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存在如下困难:1.学校基
础设施薄弱,2011年文登市全市学校危房面积2004年达25720平方米。全县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简陋到不能
再简陋的程度。烟台十一中于1958年开办,到现在设施完备的仅教室一项。全校住校生有560人,只有24间侵室,按标准
只能住384人,尚欠11间;图书室、阅览室、理化实验室、远程教育室、语音室、音乐室、体育室等都没有;790人师生只
有一个篮球场、两张乒乓球台、一条156米跑道;750套学位,破损率达30%;教具方面陈旧不堪,黑板28块中土黑板15
块;教师宿舍属危房。2.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目前,文登市现有64所学校存在危房95栋(皆
为砖木结构),危房面积29848平方米,包括厕所、教室、宿舍、食堂、礼堂都存在大面积的、不同程度的危房现象。3.农
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越来越大,全市缺口已达9亿元,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这一缺口。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负债达25.3亿元,占全省教育负债的79.7%。其他问题我就不一一列举。
(六)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严重
根据这次调查,近年我乡中小学生辍学比例有上升之势。如支农里小学2004年末有学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435人,辍学6人,辍学比例1.36%;该乡中学2004年末共有学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330人,辍学学生32人,辍学比例高达8.8%,其中仅该校初三年级81班就有6名学生辍学,辍学比例高达17.1%。据该校老师说:该校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毕业,3年内将近有30%左右的学生辍学,平均每年有10%的学生辍学。
我认为,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第二篇: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
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修正)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全省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制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含初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下同)两个阶段。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必须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使适龄儿童从现行七周岁过渡到六周岁入学。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使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接受初等和初级中等教育。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
民族学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七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使抚养或监护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等特殊原因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于入学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部门批准。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
第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用学龄儿童、少年就业。
第九条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免收学费。逐步免收杂费,实施步骤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状况决定。国家设立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
第十条 义务教育事业,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行分级管理。农村实行县、乡(含镇,下同)、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城区小学和初级中学由区或市管理。
小学、初级中学的设置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学校的开办、停办或合并,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第十二条 小学、初级中学教师应当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禁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小学、初级中学教师必须具备胜任工作的业务能力,应当分别达到中等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文化程度;尚未达到的,应当限期达到。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文化、业务考核,加强考核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
城镇统建住宅应当按比例分给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拨专款修建教职工住宅。农村教师修建住宅,应当优先提供宅基地和建筑材料。
民办教师的报酬,根据当地经济情况确定,逐步做到不低于当地同类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其报酬除国家补助部分外,由乡或县人民政府统筹解决,不得拖欠。
农村教师不承担义务工。农村非农业户教师子女就业应当优先安排。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对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以上者,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
鼓励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对由城市、县城到农村定期支援教育工作的教师,保留其城镇户口,并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第十四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教师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十五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办好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采取措施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小学、初级中学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师资来源和质量。
中等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当扩大面向农村定向招生的比例,确保
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
第十六条 中等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分配到小学、初级中学任教,不得截留或改变其分配方向。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抽调合格教师改做其他工作。
第十七条 小学、初级中学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有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能力,分别具有中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文化程度。
农村的初级中学和乡中心小学校长,由县主管部门考核并征求乡人民政府意见后任免。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途径解决普及义务教育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保证小学、初级中学的校舍、设备等条件达到标准。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城市和城镇新建住宅区,必须同时配建或扩建小学和初级中学;所需投资,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城镇建设和住宅建设投资中筹措。农村小学和初级中学校舍建设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对经济有困难的乡,上级人民政府酌情予以 补助。
小学和初级中学必须具备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图书、报刊资料和体育、音乐、美术、电化教育等教学设备。
小学、初级中学的校舍、运动场、设备等配置的标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九条 小学、初级中学的校舍翻建或新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办学
单位负责。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征地、资金、材料、施工和动迁等方面优先予以保证。
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校舍,各级人民政府和办学单位应当及时维修。第二十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或侵占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被侵占的小学和初级中学的校舍、场地、设备必须归还。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转让和擅自改变用途。
严禁污染学校环境。学校周围禁止设置集市、摊床、机动车停车场或其他妨碍教学的设施。学校教室附近不得建设影响教室采光的建筑物。第二十一条 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为小学和初级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保护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并从资金、人力、物资和精神产品等方面给予支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不得传播淫秽物品,不得在学生中或利用学校设施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实施义务教育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年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每年经费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的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并逐年有所增加。对经济困难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省、市、县应当拨出专款分别予以补助。
国家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费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这些
地区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十四条 市、县和乡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具体征收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积极扶助小学、初级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勤工俭学所得经济收入,按规定的比例用于补充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厂矿企业举办职工子弟小学和初级中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资助或兴办义务教育事业。县可以建立人民教育基金制度。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资金。第二十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建立教育督导制度,设置督学人员,负责对本辖区义务教育实施检查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领导干部对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应把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八条 市、县、乡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考核检查,合格的发给证书。普及义务教育的合格标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对实施义务教育成绩显著的市、县、乡,对资助或兴办义务教育事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义务、经教育不改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责令其履行义务。
(二)违反第八条规定,招用学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三)违反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辱骂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由所在学校或其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反第十四条规定,侵犯教师人身权利,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违反第十六条规定,擅自截流师范院校毕业生或改变其分配方向的;擅自抽调合格教师改做其他工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六)违反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七)违反第二十条规定,除限期退还或拆除外,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损失,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行为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第三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订实施办法,报同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辽宁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沈阳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
沈阳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
【颁布单位】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 19950120
【实施日期】 19950301 1994年11月30日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20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辽宁省九年制义务 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本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学制为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包括初中 阶段职业教育)。实行其他学制必须经市或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制定九年制 义务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含县级市,下同)、区,应当继续巩固和 发展普及成果;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区,应当按规划普及九年制 义务教育。
第四条 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五条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区管理为主。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督学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监督、检查、评 估、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
第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主 管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 施。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 育目标责任制。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和依法举办中、小学校;鼓励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国 友好人士和机构,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捐资助学。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和做 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章名】 第二章 就学
第十条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九年 制义务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儿童 入学年龄可推迟到七周岁。
盲、聋哑、弱智儿童入学年龄为七周岁,不具备条件的县、区,入学 年龄儿童可推迟到八周岁。
第十一条 适龄儿童、少年需延缓入学、免学的,其父母或其他监护 人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延缓入学的年限为一年。满期仍不能入学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批 手续。
第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儿童检查、确认、登记 和入学制度,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组织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或在普 通中、小学校就近随班就读。
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接收生活能自理,能坚持正常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至迟在新 学年开学前十五天,将应当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通知书发送其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入学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通知 书的要求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止学生辍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用初中、小学在学学生就业。
学校和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保证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 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初级中等教育毕业程度的学 生,由学校发给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未达到毕业程度的,发给结业证书。
适龄儿童、少年学习成绩优异,提前达到初级中等教育毕业程度的,视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第十六条 适龄儿童、少年需到户籍所在地县、区以外地区就学的,由户籍所在地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本市以外地区适龄儿童、少年需在本市就学的,应当提交户籍所在地 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证明,按照本市有关规定 申请借读。
第十七条 本市各类公办中、小学校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免 收学费,按省规定收取杂费。特困户家庭的学生免交杂费。
学校不得向学生乱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学校滥摊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章名】 第三章 学校教育
第十八条 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分设高分班和低分班。
第十九条 中、小学校必须按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 安排教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课和增减学科、课时。
第二十条 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 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
经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初中阶段可开办初级职业学校或初 级职业班。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 字教学。
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校不得随意责令学生停学、转学、退学和开除 学生;不得拒收应当在其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生和转学生;不得为学 生开具虚假的转学证明、学历证明。
第二十三条 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不到营业性舞厅和电子游戏厅等 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活动。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不得传播淫 秽物品,不得在学生中或利用学校设施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实施义务教育的 活动。
【章名】 第四章 教师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采取有效 措施,逐步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的教师队伍。
第二十七条 教师应当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 学生人格。严禁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二十八条 教师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相应的学历:小学教师应当具有中等师范学校 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当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 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第二十九条 中、小学教师要逐步实行聘任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 教师聘任、评定职称、晋升、奖惩的依据。
第三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小学师资基地建设。师 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应当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事 业的需要。
要保证师资的来源和质量,鼓励优秀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 校。
第三十一条 面向农村定向培养的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必须按计划 返回农村任教,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或擅自改变其分配方向。
第三十二条 政府办的中、小学校的教师调出、调入教育系统的,必 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企业办的中、小学校的教师的调配,由企业自行管理。
第三十三条 公办教师的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相应国家公务员的工 资,并逐步提高。
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逐步达到当地相同条件的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其工资来源,除国家补助部分外,由县、区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教师的工资应当按时发放,不得拖欠。
第三十四条 教师的医疗应当享受当地国家公务员同等待遇。
第三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要适当提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的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对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生活补贴。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改善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增 拨专款修建中、小学教师住房。
【章名】 第五章 经费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必须予以保证。用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和公用 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教育经费预算实行单列。教育经费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计划 的建议,报同级财政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列入预算,批准后贯彻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的机动财力,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逐年有所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应当主要用于九年制义务教育。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补助和 扶持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十八条 城乡教育费附加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征收,合理使 用,不得减免。
第三十九条 中、小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所需资金,在城镇由 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筹措;在农村 须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由乡、村负责筹措。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任何组织和 个人不得侵占、克扣和挪用。
【章名】 第六章 校舍建设与校产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中、小学校的校舍建设规划,由市规划部门会同教育行 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标准规划。
中、小学校的规划预留地不得改做他用。确需调整的,须经市教育行 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同意,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对于学校用地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应当规划出学校用地的保护线。
第四十二条 新区住宅开发区应当按下列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校:
(一)每七千至一万人口区域内建十二至十八班型的小学一所;
(二)每二万至三万人口区域内建十八至二十四班型的中学一所。
开发和建设单位必须按标准投资配套建设中、小学校,中、小学校建 设要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同时交付使用。
住宅建设规模达不到配套建设学校标准的,开发和建设单位应当按规 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旧区住宅改造的中、小学校的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新区 住宅开发和旧区住宅改造的中、小学校的建设,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四十三条 城市建设需要拆迁、占用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的,拆 迁、占用单位应当提出校舍、场地补偿方案,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 门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条 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校产管理,不得擅自将校舍、场地 和设备改做他用或出租、转让。
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校舍,必须及时维修。
第四十五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或侵占中、小学校校舍、场地 和设备。
严禁污染学校环境。中、小学校周围禁止设置集市、摊床、电子游戏 厅、机动车停车场或其他妨碍教学的设施。
【章名】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对招用初中、小学在学学生就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予以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每招用一名初中、小 学在学学生处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七条 学校向学生乱收费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者予以行政处分。
对向学校滥摊派的单位和个人,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对负 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者予以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 民政府予以指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每年二百元至一千元 罚款,直至学生入学或复学为止:
(一)应当入学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能保证其子女或被 监护人按时入学的。
(二)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责任造成初中、小学学生辍学的。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负有直接 责任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者予以行政处分:
(一)随意责令学生停学、退学、转学和开除学生的;
(二)拒收应当在其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生和转学生,情节严重的 ;
(三)为学生开具虚假的转学证明、学历证明的;
(四)擅自将中、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改做他用或出租、转让的。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退还,并对直 接责任者和主管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一)擅自将中、小学校规划预留地改做他用的;
(二)擅自拆迁、占用中、小学校校舍、场地的。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主管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 有关责任者予以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克扣和挪用教育经费的;
(二)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 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侮辱、殴打教师的;
(二)干扰学校正常秩序的;
(三)破坏或侵占中、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的。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 规定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 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章名】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落实义务教育
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材料
新学期伊始,教育局下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文件通知。接到文件后我校立即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我们认为《标准》出台的非常及时,其内容涉及到了课改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了已有的教育法规文件的精神,涵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部,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与需要,目标性强,可操作性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如何在学校贯彻落实好《标准》中的要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我校学习贯彻《标准》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习宣传,营造氛围
为整体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按照要求,我校开展了对于《标准》的学习教育活动。
我校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大讨论。首先,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谢清田校长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进行了全文解读,让每位教师了解《标准》中的六项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的内容,明确学校管理标准化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的起码要求。然后,由各学年组教师开展自学,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哪些要求”,“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该怎么做”等方面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们根据所学和讨论的结果写一下心得体会。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标准》的认识,增强了学校管理规范化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教师自我约束力,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了基础。同时,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步骤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加快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健全组织,分工落实
在学校校长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习贯彻的工作会议后,回到学校,领导就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清楚地认识到此项工作对学校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小组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各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校长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化建设项目、内容及要求,逐条、逐项地进行自查,针对各自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同时各部门也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以保证能够全面顺利地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因地制宜,贯彻落实
《标准》内容全面、细致,适用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贯彻落实《标准》时,根据《标准》的基本内容,总结过去在哪些方面做的较好,哪些方面在现行条件下可以落实,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实施,哪些方面在目前不具备条件下还不能做到的,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落实《标准》的计划。经调研讨论梳理总结,老师们认为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平等对待学生方面,由于物质条件所限现还不能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如条件允许,以后会创造条件进行尝试。
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虽然德育教育的形式、活动比较丰富,但更多的还局限在校内,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联系还有待加强。
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能够为教师创造条件争取外出培训机会,但覆盖范围有限,在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上做得还不够。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能根据情况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在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上教师研究得不深,采取的措施方法比较单一。
第五篇: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地区义务教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内容摘要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对义务教育的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随之深入。21世纪,随着国力的增强,义务教育不只是限于父母的义务,也扩展到政府的义务。家庭和政府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一种立体的、前瞻的基础教育责任。义务教育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农村
正文
自从实行义务教育以来,涿州市从农村稳定大局出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两次向各乡镇、办事处发函,征求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并派出调研组进行实地勘查论证,多次修改方案,确保了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针对我市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校际发展不平衡、企业剥离后的学校发展不同步等不均衡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地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涿州中小学数量已由1996年的402所撤并为112所,建成标准化学校15所,各校均按标准购置了课桌凳、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和电教设备,新建多媒体教室70个,13所学校的286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到了100%,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学校规模、效益、管理、质量协调发展。为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和教学水平,涿州在大力开展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和支教工作的同时,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7个协作区,建立了23个校本研训基地,每个协作区设1所示范校,每所示范校负责2-3个研训基地。各协作区成立有研训课改领导小组,示范校负责协作区校本研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及对基地研训活动的评价,示范校和基地校每学期都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研训活动,为校际间、教师间相互交流搭建起广阔平台,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涿州将保障贫困生、特困生有学上、上好学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全面享受国家各项“免、补”政策的同时,还将政策延伸至高中阶段,先后有4778名贫困生受到政策资助,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10%。去年,通过开展“山花工程”和“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筹集捐助资金25万余元,对230名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了救助。此外,涿州市采取以特教中心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方式,全面实施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康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就业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特教模式,保证了残疾儿童都能和健康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
不足
1、农村及城郊偏远学校发展困难。一是农村中小学校虽然经过“普九”后条件大为改善,但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加上债务沉重,很多农村学校校舍得不到很好的及时维修和改善,日渐陈旧;教学仪器和设施既简陋又严重缺乏;因教学条件差有不少骨干教师也流向城镇。这些严重地
制约着农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二是边远学校和城区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大,无论是校园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难以和中心城区学校相比,因而学生大量地流向城区中心学校
2、教育投入仍显不足。教育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一是教育发展经费未能依法到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学校不再收杂费了,教学设施的添置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造成一些学校开课困难;寄宿制学校校舍的维修及学生的水电费用也困扰着学校。二是教师津贴没有落实。教师工资除财政预算部分到位外,津贴部分各地到位每月每人75元--150元不等,其余应发津贴靠各学校自行解决,学校既不能收费又没有经济收入,所以绝大部分学校教师津贴未能足额到位,还有的学校因教师紧缺所聘用教师要自筹经费,这些都无不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三是教育费附加没有完全足额征收到位,教育费附加也有很大一部分没征收到位,而还有的教育费附加则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一部分用作了平衡财政预算,因而给学校建设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及偏远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在农村及偏远学校多年进不来年轻的教师,男教师55岁、女教师50岁以上的占50%以上,因而社会流行着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二是教师学科结构性缺陷,在小学方面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师严重超编,英语和微机以及音、美、体等专职学科教师缺乏,有的学校不得已由语数教师转岗或兼职,有的学校还无法开设英语和微机课程。三是小学与初中教师编制不平衡。不少学校因为教师严重不足,在职在岗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有的则很多学科无法正常开课,有的学校为了教学正常运转不得已外聘人员,学校又得自己想办法支出工资,这些无不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设置不合理。我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有“事权”,而无“人”权和“财”权状况,导致熟悉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地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严重地制约了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建议
一、加快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制定全省小学、初中生均拨款的最低保障线,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设立农村中小学设备更新和校舍维修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解决农村及城镇教师待遇问题,落实绩效工资。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责任,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有着长期的、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过程,因而要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方针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长抓不懈。其次要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作为重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
4.提高教育经费的资金使用率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在层层拨款的过程中,存在不少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我国各级政府应根据划拨对象去年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和今年的学生数额及基建需要,对所需教育经费、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进行科学预算,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层层“问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定期做好汇报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由其调查并承担相应责任。对“乱收费”现象仍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隐性违规收费,采取暗访和鼓励群众匿名举报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严防“旧疾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