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材运用

时间:2019-05-13 07: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材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材运用》。

第一篇:美术教材运用

近几年来,全国美术和设计类大学招生考试不断升温,考生人数增幅很大,一时间十分热闹。每年春季,各类媒体也会大量报道其中过程和细节,众说纷纭。我们对这种现象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理由很简单,只要引导的方式对,的确是当今学子们就业和创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不仅美育成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建设的一大课题,而且用美的形态和应用技术丰富和提升我国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必然趋势。绝大多数美术院系培养学生的方向,可能越来越多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架上绘画或纯艺术创作人才了,这种变化带来的教学思路的调整也就是必然的了。出版社为教学服务是天职之一,而面对这种变化,首先就想到了教材的变革与调整。大学美术和设计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实用类、应用技术类学科内容和知识范畴成为课程的中心部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也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这些内容上。为此,学校院系调整师资配置,调整课程安排,甚至调整办学模式来适合学科的发展。我社也积极配合出版了一批应用型的各门类基础教材,以满足调整的需要,其中不少教材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我们又和一批高校的教师和作者共同想到教材的另一个课题:美术院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批“匠人”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什么区别呢?回答也是明确的,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应该走设计师之路,开创培养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之路。那么高等院校的四年本科学习里,理论类和史论类的内容就绝对不能缺少,而且肯定直该是知识架构中的骨干课程。如果是偏重了应用和实践课程,忽视了理论基础的学习,是很危险的。

针对这种调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拿出两套理论类教材,充实我社的教材体系。一套《高等院校美术理论系列教材》,主要围绕美术传统基础理论进行编写;一套《高等院校设计理论系列教材》,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两套教材构思一致,完全按照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制定选题和课程。在策划和组稿中,我社充分注意到编纂要把知识点和学习重点的论述和安排放在首位,同时,根据现代学生的阅读习惯,把教材的可读性和图版资料互动的形式结合起来,力争以最好的图书形态克服以往理论类图书呆板的面孔,使这两套教材成为满足我们追求完美教学目的的帮手,以证明我们正在努力着。

第二篇:美术教材学习心得

美术教材学习心得

一:更好的把握四年级小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二、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科中

四年级美术教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

5、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六、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美术课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同时,势必引来学生情绪的活跃,特别是在手工课纪律的把握会造成一些困难。如何让美术课的课堂纪律“活而不乱”,我也一直在学习和尝试之中。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当做到认真备课,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尝试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他的节奏,做到收放有余、美术欣赏、互动思考、动笔、仔细观察、演示示范、自己动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其次,我认为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约法三章,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时是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工艺制作课要抓好纪律、管好纪律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寻求亮点。

七、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课后我及时写教学反思把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准确、客观、详实的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它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而且给予我们自信心,让我无愧于时代赋予我教师的使命。

第三篇:人教版美术教材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

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 教育功

审美功能: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置: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学生活动:看课本,找答案。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 建筑、审美功能 设计、书法、摄影

第2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理由:一个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赫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c、提问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c、提问: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c、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

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3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特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三课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者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环节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伦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环节三: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的分类(其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三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因为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意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主要要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 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五课 走进抽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3、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环节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1、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环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a)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b)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i.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景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轲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间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几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八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组 织 教 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 知 探 究:34分钟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环节3

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元代 倪瓒 《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1、2、3、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 课堂小测试:(5分钟)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四 课堂小结(4分钟)

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介绍的画家、流派、作品非常的多,又涉及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的绘画,那么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解,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相关作品。)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理由: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画面特点、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等都会友很大的差别,)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理由:把绘画与现实生活、政治、宗教以及审美观念进行联系,是美术鉴赏的主动行为,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

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

(六)、板书设计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二、外国古代绘画

(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三)欧洲绘画

1、古希腊绘画

2、。欧洲中世纪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

11、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说课稿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1: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2: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环节3: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A敦煌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秸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属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4: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肢体身材比较造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三 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四 课堂小结

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说课稿)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

(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时间:15分钟)

(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

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 第一:古埃及

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

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旅游第二站:两河流域

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第三:古印度

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从作品内容引出作品特色:写实性与宗教性。第四:古希腊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掷铁饼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腊雕塑为什么会以裸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欣赏《胜利女神》以此总结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

第五:走进“文艺复兴”

明确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主要思想。

教师简介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及代表作。

学生重点欣赏《大卫》、《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六: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

教师阐述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欣赏《思想者》,让学生模仿雕塑动作神态,品味雕像特地及内涵。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乐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作品。

三、演练实践(时间:18分钟)

1、让学生放飞想象: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本课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去感受发现并创作出可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互动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既要有自主意识,又要有创作意识,让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奇特现象,并注重对探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生的收获不只是欣赏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2、教学重点:。围绕本课的主题——“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具体讲述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其后果。

3、教学难点:①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与美术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②本课涉及大量的美术流派,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教师是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西方现代艺术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装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

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环节

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学生活动: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

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

1、四个特征: ·哲学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学生装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理论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学生活动:阅读理解并讨论给出的这些理论。

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

2、比例

3、尺度

4、均衡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受

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用权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第14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佬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②分析理解作品。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环节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2、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五、板书设计。(略)

第十五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3、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才能表现出来,最终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享受。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这也会对促进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学法:

课堂中组织讨论,教师提供大量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品评,进行自主性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 导入本课。

(二)新授: 环节一:

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环节二: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着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环节三:

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环节四:

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环节五:

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厚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环节六:小结:

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

(说课稿)

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06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得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 :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时间:16分钟)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根据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装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环节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装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艺术性

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

2、比例

3、尺度

4、均衡

5、节奏

6、色彩与质感受

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环节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环节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环节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3、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环节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在你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建筑?拍下照片,谈谈它们的艺术价值。

四、知识拓展:中国建筑的材料和造型的特点

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梁柱结构承重,下部有砖石台基,上部为瓦屋面。屋顶出檐深远,称作飞檐斗拱,有弧形的翘曲,如同举翼翱翔的飞鸟,十分优美。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分别学习和认识了古代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

六、板书设计。

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第19课

中外园林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圆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圆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撕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第20课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

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因此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重点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三)难点

文物建设和历史地段具有重要而丰富的价值,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本课所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记录片,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亟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

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

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摧残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B、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没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按排。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第四篇:美术校本教材

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处的帮助指导下,我们美术组的两位老师共同努力、收集整理了日常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美术教学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目的在于从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美术学习。也志在和其他老师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和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去反思总结,去积累去发现,配合学校艺术工程教育的实施开展去整理编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争取更大进步!!

1、摘要:“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真美丽„„”,这首儿歌伴随着多少人的童年,小时候我们总爱拿着蜡笔,墙壁、衣服、手都是我们绘画的对象,孩童的世界如同画笔那样的五彩缤纷,每一只蜡笔都点缀着我们美丽的童年。下面就为大家来讲讲蜡笔。

蜡笔是什么 蜡笔怎么用 蜡笔画绘画技巧

蜡笔是将颜料掺在蜡里制成的笔,画画用,有数十种颜色。蜡笔没有渗透性,是靠附着力固定在画面上,不适宜用过于光滑的纸、板,亦不能通过色彩的反复叠加求得复合色。它是儿童学习色彩画的理想工具,一些画家用它进行写生和色彩记录。蜡笔可以采用浇铸法和挤压法制造蜡笔,一般配比为40% C16~C18脂肪酸,40%蜡,5%各种颜料和15%各蜡笔种填充料。

蜡笔画还可以通过自由掌握的粗细笔触直接进行艺术造型,产生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稚拙美感。当然象类似的方法很多,接下来结合平时的绘画,具体介绍一些我们在研究中总结和探究的方法:

1、平涂描边法 首先平涂色彩,涂完后再取一较深的相近的颜色在所图内容的边缘勾勒。这样一来色彩有起伏,不单调。

2、多色相接法

可以选多色彩在同一块面内,分别涂色使之相连。多种色彩地组合,能使画面色彩丰富,适合低年级小朋友使用方法。

3、接色法

取相近的两种、三种或四种相近的颜色,(暖色或者冷色)。在外围先涂较深一圈的色彩,再依次用较淡的蜡笔,以覆盖原有较深的色彩的二分之一左右进行涂画。这样一来,可以使色彩渐变均匀,由深到浅或者有一定的立体感。

4、强烈对比法

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对比绘画,提高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效果。

5、点画、线描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主要用于背景或者某一部位的装饰。通过同一种或者多种颜色的蜡笔,有点或者线来装饰画面,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6、薄画法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在绘画的时候,小男孩的头发,充分利用纸的白色,运用黑色时由深到浅,慢慢留出一点点白,这样一来,头发很有真实感。

7、刮画法

用鲜艳的蜡笔涂满整张纸,再在上面覆盖一层黑色或深颜色。然后有刮刀或者坚硬的东西刮画出形象。有另一种效果。

8、蜡笔水粉结合法

蜡笔不融于水,可通过蜡笔绘画勾线水粉上色的方法,凸显画面效果。蜡笔是儿童学习色彩的理想工具,其实蜡笔绘画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如画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也会有不同的效果。素描基础教程

(一)--序言及学习须知

学画画关键有3点,就是动手、动手、再动手。

素描的概念(兼思想教育、热身)

素描从广义上讲,顾名思义,包含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钢笔、碳笔,甚至是现在流行的手写版的画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但从狭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 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相信大家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心专、脑动、眼准、手勤,持之以恒必将 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一、画素描需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

1、用笔的要求

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 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 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2、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3、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 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 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4、画板和画夹

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另外还需准备美工刀等其他一些工具。

二、学习素描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

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如果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 可以。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倍到5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2、握笔方法

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3、作业时间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2-3小时之间,若是画面复杂,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业目标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练习,有目的地集中解决难点,如:形体概括练习、比例和结构分析联系、透视与结构联系、结构与色调表现练习,作业目标应明确,以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法表现规律及艺术表现规律。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造型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过程。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解决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如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

素描基础教程

(二)--学习素描 造型基本因素

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

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 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 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各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 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 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 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7、明暗与调子 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1):明暗产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说;(2):明暗的基本法则: 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 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 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

A: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 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 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 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 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1)不同位置的组合,(2)不同质的组合,(3)不同量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上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1)框太长(2)框太大(3)框为宜

素描基础教程

(三)--实战练习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了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实质性的素描学习,先从练习线条开始,就象达芬奇当初画鸡蛋一样,我们应该不用象他画那么长时间,因为我们是21世纪的中国有为青年 好了,学完一些枯燥但又不得不学的的基础知识,我们开始实质性的练习,不过不是画MM,是画线条,因为MM是由无数的线条组成的 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1、线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 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 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可不是涂鸦啊)

⑴、在素描中线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也非常丰富,可以用排线的方法来表现一个面,线的轻重变化形成面的虚实凸凹等复杂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从练习中去体会. ⑵、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如图4).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如图5).

⑶、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这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如图6).

⑷、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虽说画无定法,但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讲究线的排放不但有利於学习的循序渐进,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线条练习

步骤一:画出你喜欢的几何图形

步骤二:从图形的左边开始画起,把每个图形都画出深浅调子,注意与临近图形的深浅变化,边缘要画的整齐。

步骤三:画背景时要注意,图形边缘深的,背景画浅;图形浅的,背景画深。背景深与浅的过渡要自然

以上关于素描的基础知识就讲完了,希望大家能认真去体会,并能运用到之后的练习中。这样会使大家事半功倍。

小学生剪纸辅导步骤

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作为在我省许多少地区都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其以健康朴实的美感、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表现题材吸引着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也吸引着富有梦幻色彩、充溢审美理想的许多孩子,故而这似乎就为剪纸的承传、发展有了一个后继有人的天然基础。一把剪刀一张薄纸,让孩子们在剪纸实践中养成了耐心、细致、整洁的习惯,更给他们以美的陶冶,发展智能,促进孩子心灵手巧和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小学教育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如何发挥学校特色教学的优势开辟剪纸教学,与孩子们在剪纸园地上快乐地学习,共同成长着并收获着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辅导顺序——“三步走”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然而学生的年龄不同,因此存在着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安排了“折”、“剪”、的顺序,并且是互相渗透过渡、交替进行来辅导。

1、“折”。孩子对纸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一张纸在手中会不经意被折出一个小物件,这时折纸的随意性很大,或者说孩子只为了感官触觉上的满足,并未注意到怎么样折得好看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由易到难地安排了折纸练习:折纸花样、折纸拼贴拓印(小孩头像、小动物、小景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逐步掌握了折纸的方法,为有意识地辅导学生进入剪纸的初始阶段作了准备。在辅导低年级学生折纸时我鼓励学生结合运用有趣的图形,运用平面与对折相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尝试。折纸特别适合小学低段学生练习,在撕中孩子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提高手的灵活性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

2、“剪”。由折到剪的过渡是低中段剪纸练习的衔接,两者交替进行的。学生折折剪剪,体会折纸与剪纸的不同艺术效果。学生欣赏了剪纸作品特有的艺术效果,在浓厚的兴趣中初步掌握剪纸的表现方法和较灵活地运用剪刀后,此时他们更乐于用剪刀剪,这样能让图样表现出更干脆与复杂的美的效果。我在辅导中年学生剪纸时,先从引导学生识别剪纸的装饰符号,掌握剪制要领入手,将欣赏与尝试性模仿练习相结合,接着指导学生将单线起稿到修改成剪纸稿和掌握一些剪纸构图知识,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在作业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将同样的内容剪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如在对折剪的课堂中安排将数张不同颜色的纸叠在一起剪小树,让剪刀在纸上游走,一会儿工夫数条不同颜色的金鱼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贴上,在学生作业中,我们感觉得到学生手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创造个性得到了发挥,同时学生学会用剪刀去表现剪纸图样的过程中,感受作业成功的乐趣。

3、“刻”。剪纸也叫刻纸,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的结构。而刻出来的更丰富细腻,符合高段学生对美的追求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将南方刻纸主题内容表现得更细腻、更精致、更丰富,体现出南方剪纸玲珑剔透,清新柔丽的美,让人感受刻纸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复杂与精深。在辅导学生时,做好剪纸方法的迁移,剪刻结合,我指导学生自制刻刀,掌握刻刀的用法,将画稿放在顶层与十余张纸叠在一起刻也能轻松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做每一件事良好习惯,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培养。

二、学习过程——“四步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剪纸辅导过程中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让学生学剪纸的过程成为自主、快乐、探究、尝试的过程。

1、赏。欣赏一开始就从学生对作品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作品欣赏,注重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在教学中把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在辅导学生正式学剪纸之前,首先得激发学生对剪纸浓厚的兴趣。我从剪纸书籍、收集到的各地剪纸名师的一些作品,抽时间让学生欣赏,学生每当看到一幅幅剪纸作品,总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作者的心灵手巧。学生在比较欣赏中体会祖国各地、各位艺术家剪纸的不同风格,感受剪纸的美,同时在赏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剪纸的艺术特点。

2、仿。在欣赏中,学生对剪纸作品表现方法的体验光靠眼、嘴来理解是不完整的,教师应调动学生眼、脑、口、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而这手的体验要靠“临摹”的方法来实现。再说学生好奇又好动,在对剪纸充满浓厚的兴趣后,接下来他们便急于去动手实践。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尝试中体味乐趣。刚开始辅导学生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剪一幅像样的作品较难,加上那么多的剪纸技巧与基础知识,教师泛泛而谈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于是我讲练结合,如讲到剪纸纹样、阴刻、阳刻等知识时,分头找些范例让学生仿着作品剪一剪、刻一刻。当一幅幅作品经学生巧手“克隆”后,学生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模仿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构图、剪纸的技巧与表现方法。同时体会了剪纸“千刻不断,万剪不乱”的独特艺术美。

3、改。剪纸家的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这种“空白”和“不确定性”正是对欣赏者想象力的召唤与等待,它召唤着欣赏者运用想象力对艺术作品所留的空白进行填补。在学生模仿剪刻一段时间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剪纸基础知识与表现方法。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了耐心、细致的作业习惯。这时有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原作改一改,在剪纸中逐步滲透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力,表现出自己满意的效果来。例如对范例的增、删、改。在指导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一阶段直接为创作作了准备。

4、创。教师的责任是为正成长的学生提供支持性、保持性、引导性的教育环境。儿童的心灵最纯洁,儿童的情感最真挚。他们乐于通过艺术现象创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剪纸源于生活,因此创作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找到表现的题材,同时我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形象资料,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形象贮存增多。学生创作指导由简到繁,由单独纹样到组合图形,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用剪纸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细细领会,大胆创新。慢慢的,程度好的学员冷不丁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同时我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敢创、会创。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们的民间艺术愈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剪纸艺术不仅是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艺术和民间美术的重要手段,是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水粉画基础知识介绍

水粉画是什么,水粉是什么。

水粉画时将水粉颜料用水调和绘成的画。水粉颜料不透明,如果运用得当,能兼有厚重和鲜明的效果。可以画在画纸上,也可以画在木板或画布上。水粉在众多的色彩绘画工具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容易调和,孩子们能轻易地调出千百种色彩,而且水粉也不需要使用过于复杂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厚涂时具有油画一样的覆盖性及较强的附着性,薄铺时又似水彩般流畅与滋润。

准备哪些工具材料。

1、颜料

水粉颜料也称广告色、宣传色或美术色,包装上有锡管装和瓶装两种。

2、调色盒

一般选用格子深而多的大号塑料调色盒,颜料则按冷暖、深浅次序排列挤好,以挤出格子容量2/3的量比较合适,方便孩子调色时任意取色、取量。(对于常用的白色、黄色等可适当多挤一格)

调色盒内颜色的正确排列

3、画笔

准备大、中、小号的水粉笔3至5支,可买单号5、7、9、11号或双号4、6、8、10号。新买的画笔要用清水泡软,洗净笔毛上的胶质后方可使用。每次绘画后要洗净残余颜料,晾干后存放,可适当延长画笔的使用寿命。

4、画纸 质地结实,不吸水,表面不过分平滑,且有一定厚度的纸即可,如铅画纸、水粉纸、彩色卡纸等均可。纸的尺寸不小于8开,便于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发挥。

5、其他

除了以上材料,还需要一只涮笔的小水桶;抹布或海面一块。

常见的几种用笔方法

干笔:饱和的色彩调好后,吸去笔上的水分进行干画。

湿笔:笔上含水量较丰富,晕染时色彩自然,渗开衔接。

勾笔:用叶筋笔饱和的颜料画较流畅的线条。

摆笔:利用水粉笔的宽度蘸色横摆笔,汇点成面。

基本画法

厚涂法:几乎不加水稀释颜料,用干笔作画的方法。

薄铺法:用饱含水分的湿笔在大面积的画纸上着色,并趁湿连续着色。

认识色彩 色彩知识

相邻色:两个相邻的颜色

对比色:又称补色,即图中箭头所指向的两个相对的颜色。

色彩的感觉

色彩有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对情感的影响作用较大。不同的颜色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冷暖感觉;红、橙、黄等颜色,像太阳、像火,使你感到温暖和热烈,这些是暖色;让你感到凉快和平静的是深深浅浅的蓝色、绿色,像天空、海洋和森林,这些是冷色。

色彩的调配

颜色通过调配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

取一种颜色,加入不同数量的黑色和白色,调配后产生灰暗或明亮的变化。

第五篇:运用教材插图 优化阅读教学

运用教材插图 优化阅读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优化阅读教学。教学中,要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学生的阅读理解、促进学生的阅读观察,从而让他们的文本阅读更高效。

【关键词】

教材插图 阅读教学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很多的插图,这一些插图是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会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注意到教材里面插图的重要性,这就会出现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教材里面存在的插图有很多,这些插图都是根据课文的内容而设计的,有的是点缀局部,有的是勾勒全景,图片里面的内容一般都非常形象生动,和儿童的认知特点非常相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合理的使用插图,肯定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很多。接下来笔者就简单阐述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利用教材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持续进行一项单调的劳动,就会让人内心有所厌倦,但是创造性的劳动,则可以让人的热情和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机械性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就会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使他们的头脑越来越简单。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将语文教材发给小学生后,他们第一要做的便是翻看教材中所包含的插图,因为他们觉得插图非常有趣,在他们感到有趣的情况下才会主动的去阅读插图所对应的文章。学生一般都偏爱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重视和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例如,《赶海》这一篇文章里面包含了一幅插图,插图里面画着碧海蓝天,浪花洁白而漂亮,海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孩子们在海边欢乐的打闹,这些都将赶海时热闹的氛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教师在导入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从插图里面看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对“赶海”的意思进行理解,即当海水退潮时,人们在海边捡拾海蟹和海鱼等东西。如此一来便让学生走进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激发了他们阅读文章的兴趣,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展开教学时,一位教师先将里面的第一幅插图展示给学生:小红马和小骆驼相遇在了小溪边。教师让学生对两者进行观察,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小骆驼背上存在两个非常大的肉疙瘩,它眼睛上面有两层睫毛,而且有着非常厚大的脚掌……学生内心便有了疑问:小骆驼长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有何用处呢?通过观察发现和自主质疑让学生和课文有了亲近之感。在之后的文章学习时,学生的兴致就会非常高,因为他们内心带有问题,想要通过阅读文本解决自己脑海中的疑惑。

二、利用教材插图,推进阅读理解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情况,此时结合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因为插图非常形象直观。通过插图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变的具体化,将复杂困难的问题变的简单化,从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对《虎门销烟》这一课进行学习时,学生能够通过插图和林则徐的表述,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脑海中展现当时恢弘的场景。教师可以基于此将虎门销烟的背景和意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这类文章里面的插图,通常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阅读课文,便能够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悟,这对学生的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如,《菩萨兵》有一幅“朱德总司令和藏胞交谈”的插图,教学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对藏胞的面部表情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藏胞笑中带泪,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藏胞为何笑中带泪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来找出答案,从而领悟藏胞的内心情感,进而对文章里面的重点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进行深入的理解,由此来对朱德和红军对藏胞的关切之心?M行体会。

三、利用教材插图,促进阅读观察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因此在对图片进行观察时常常会漏掉一些重要内容,导致观察的不够全面。基于此,教师可以逐步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找准重点和主要特征,对作者的意图进行理解,同时试着利用自己的语言将观点表达出来。

例如,在《秋游》一文里面有着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以此为例来让学生学习图片观察方法。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主要人物,然后对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衣着进行观察,然后对人物的身份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说道:“插图里面包含五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也许是师生关系。”然后让学生对图片背景进行观察,试着说出当时的地点和时间,让学生对易被忽视的角落进行观察。这次学生看到了金色麦穗和红色高粱,以及白色的棉花,他们意识到这是“秋天”,即“收获的季节”,孩子在田边玩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插图观察方法。这时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对教材里面的插图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学习文章,在插图的帮助下走进文本,从而让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章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下载美术教材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材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阶段一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

    美术教材培训体会

    美术教材培训体会 9月17日我去松山四小参加美术教材培训,聆听了李珊珊老师的一堂美术课《威武的盾牌》和吴老师对教材分析的讲座。李珊珊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 大致教学设......

    美术校本教材前言

    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美术的追求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

    美术校本教材教案

    xxx初级中学美术学科选修课程 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年 级: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学 科: 美术组 编 者:xxxx 2018年3月 石膏几何体素描教案 【教......

    美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新桥中心小学 孙春雨 上周四下午,我在临沂第四实验小学参加了区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培训;期间,杨珊老师与宋娟老师针对低年级美术教材和......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要点 小学美术教学法是研究小学美育教育和美术教学规律的学科,是美师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懂得美术教学的规律,通过学习本课,我......

    美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美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为期一天的美术新教材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

    美术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经。2、美术课程标准按教学活动分为;;__;四个学习领域。 3、在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