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5篇)

时间:2019-05-13 07: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

第一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九)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存在的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教师的职业来讲,教师的角色适应、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生涯适应是教师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角色适应

(1)教师的角色及角色压力

每个教师都是各种“角色的组合”,“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是产生教师心理困挠的来源。角色混淆是指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角色冲突是指个人经常要求扮演与他们的价值系统不一致的角色,或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角色而言。

角色冲突有以下类型:

①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②角色传递者内的角色冲突。③角色内冲突。④角色间冲突。⑤角色过载。

(2)教师的角色内容

教师角色行为的内涵应包括:社会模范的代表;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术,并指导发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公正裁决学生之间的争论;发现破坏规则者;为学生树立认同与模仿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使之成为自我支持者;营造团体学习气氛及做好团体领导角色;作为学生父母的代言人;避免成人给学生造成挫折感;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关系并分享信赖;情感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教师的角色期待

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期待的多样性,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教书育人的角色。②行政管理的角色。③心理导向的角色。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多侧重于外在要求对教师心理的影响,职业倦怠多指主观感受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工作上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教师工作压力是由一定的原因(压力源)引起的,并通过外在反应(压力反应)得到体现,这种反应又受个体差异(中间过程)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心理倾向。深入了解目前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建立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并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

(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教师职业生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职业学习伊始,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整个人生职业工作历程。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教师生涯发展中,既会遇到一般职业人所遭遇的困难,也会有教师职业特有的危机。(1)生涯的不适应;(2)知识的不适应;(3)能力的不适应;(4)其他不适应,比如对工作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

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职业特征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水平。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与外界要求匹配,教师的心理就处于良好适应的状态;如果不匹配,就会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二)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心无旁骛。即使路途坎坷,也心存期待。为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注意以下方面:

(1)评估生涯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探索自己在组织中的动机和机会;(2)搜集生涯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3)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4)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5)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6)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

(三)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基本心理要求是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特殊心理要求是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

(四)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研究表明,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1)教学效能感;(2)教师的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压力有关的信念。

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1)增强信心,加倍努力。(2)改变方法。(3)调整目标。

(六)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究乐趣。

(七)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

积极预防的角度谈教师的心理调控是通过提供心理调节的策略、技巧形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保障体系,这是一种实现自我帮助的有效途径。尽管心理调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人们常用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放松的方法、认知的方法和表象的方法。

第二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 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校风、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学习的准备: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准备中的差异表现。

第四章:学习的分类、三种学派的学习理论

第五章:小学儿童知觉、记忆、言语发展的特点及在学习中的作用、小学儿童思维的性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小学儿童学习的动机、情绪、性格的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掌握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态度的心理成分。

第七章:掌握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特点、道德评价能力的特点、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第八章:掌握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与特点、小学儿童练习中及迁移中的差异、学会如何教会小学儿童练习和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掌握儿童社会背景与行为的关系、小学儿童亲逆社会的行为。

第十章:掌握教师个性、挫折忍受力、焦虑、教学风格的概论、掌握教师期望、社会背景、个性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掌握教学模式的分类、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第三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 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和预期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这个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答: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和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的彼此不同。小学儿童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②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 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它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果不能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那么就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论述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有效地计划和利用学习时间;利用画出重点、做摘要等形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我检查、自我监督;有效地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和身边的学习工具;自我激励等。(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根据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可以把概念教学也相应地划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个定义。另一种教学方式是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义,紧接着呈现几个正例和反例,要求学生根据定义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表现这一定义的。这两种概念教学方式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的,尤其是后一种教学方式。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方式,都必需涉及概念的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正例和反例。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的语言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4)多用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力、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绩总体呈进步趋势。在总的进步过程中,出现 进步的一时性停顿,称为高原现象。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7.他律指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品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其中9-15岁儿童为习俗水平,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

9.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0.元认知策略又称计划和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答:(1)有关的知识背景。(2)智力水平与认知特点。(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即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答: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答:(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答:(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5)采用头脑风暴法(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答:(1)形成程序性知识。(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

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生成性。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3)有效的监控。强调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过程二者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确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4)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中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3.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体察其心情。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主要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9.趋—避式冲突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的心理冲突。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答: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答:(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答:(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答:(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答:(1)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 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答:(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A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2.自律皮亚杰对儿童品德发展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又称可逆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3.合作学习是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师生之间多向沟通、充分互动、共同发展的小组学习形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2.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

3.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4.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

5.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6.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答: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5)有效应对挫折。(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7)做好情绪管理。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答: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自由学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的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及性格的学习,突出学习中的情感成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他们能否有效地从事自我选择、自我指导、自我发展是令人担心的。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可否认,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成分,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向学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1)教师角色适应。(2)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3)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包括生涯的不适应、知识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及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适应。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解答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二)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2.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四篇:读书笔记九

奥黛丽赫本落入凡间的天使

1929年出生,1953年因出演《罗马假日》获得奥斯卡女演员。她三次结婚,后于1993年因癌症去世。苏菲玛索从清纯到妩媚

她的好莱坞处女作《勇敢的心》的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评论说:“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是个优秀的女演员。”1966年出生,1995年从法国走向好莱坞。她和当时比她大24岁的导演同居16年,有过两次婚姻。伊丽莎白泰勒好莱坞的标本

她以美和8次失败的婚姻占据媒体半个世纪之久,5次奥斯卡提名,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14次登《人物》杂志封面,仅次于戴安娜王妃。1932年出生,从小母亲就培养她。

18岁嫁给商业巨头的儿子,7个月结束。19岁那年,英国男演员结婚,有2个孩子,维持五年。

24岁那年,和制片人结婚,有一个女儿,一年后飞机失事。

后与女友的男友结婚。

又一次离婚,有银幕情侣,11部影片。1976年,与参议员结婚,维持6年。

1991年,与普通工人结婚,比她小10岁。第七个情人,维持5年。

她有很多的疾病,是一个捐款的善良艺人。第七十五次,奥斯卡颁奖典礼,她最后一次以嘉宾的身份出席。秀兰邓波希望与欢乐

2005年,获得终身成就奖。3岁开始演戏,罗斯福本人很赞赏她。《绿野仙踪》没有抓住机会,1976年,任福特总统的礼宾司司长,成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职务的女人。1935年,《亮眼睛》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5 费雯丽大雨落幽燕

她被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成为“上天的杰作”。1913年出生在印度,6岁去了英国。因出演《乱世佳人》出名。与律师结婚,后又和演员劳伦斯奥利弗热恋。1940年,获得奥斯卡奖。后与奥结婚,成为银幕情侣。2次流产,患上肺结核。他们离婚,和年轻演员结婚,但依旧爱着奥。53岁去世。格蕾丝凯丽优雅 美丽 梦幻 王后 2次获得奥斯卡,父亲是奥运冠军,与希区柯克合作。1956年,26岁的她摘下影冠,穿上有成千上万鱼卵型的珍珠窜成的面纱,嫁给了全世界最理想的男人,摩洛哥王子。有了戴安娜的梦幻的豪华婚礼。1980年,车祸去世。王子终身没有再婚,死时唯一带的首饰是26岁结婚时王子给她的戒指。

第五篇: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教育过程》有感

《教育过程》一书主要是以课程的制订为中心展开论述,无论是谈课程结构、学习准备、两种截然相悖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动机等,都是直接从课程的角度或者间接从影响课程制订的其他因素方面着手,来解决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课程的制订。之所以课程为中心,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教育和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简而言之,课程的发生是与教育的目的有潜在关系的。教育的社会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个人目的则是发展自身,教育的目的与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密不可分,而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则在于课程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及课程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于智育目标,以期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本书分为五点进行阐述,我将它们以“课程”为主线串联起来,谈谈自己对于本书中设计的教育因素和课程之间的联系。

教材结构:这个因素与课程直接相关。本书尤其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每一阶段的学习不是完全独立、毫无关联的,现阶段的学习是一种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更是积累的重要环节——为今后的更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和推进接下来的学习。很显然地,懂的基本原理可以使这一学科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来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像打别人时自己的手掌一会疼这种类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教材的结构方面,尤其要注重基础课程的编制,怎样使基础性的知识被普遍的强有力的接受,让学生不至于在起跑线就落后。基础知识常常被认为是乏味的、枯燥的,而事实起本身也的确十分抽象,但展现基础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采用较为丰富的形式来展现基础知识,以求学生不至于毫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要考虑,怎样把教材分成不同的水平,配合不同层次(一般可以理解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习准备:其实准备的过程也可以使学习的过程,这一部分可能与课程的制订联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它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之中有许多与学习结构想重复的部分因此不再多置笔墨了。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百思不解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分析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它用逻辑规则对事物按部就班地认识,对其过程主体有清晰的意识。分析思维的特点是每个具体步骤均表达得很清晰,思考者往往意识到其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过程。对比可见,两种思维方式在特点上几乎是相悖的,但其实它们的发生和形成不是矛盾的。分析思维在学习尤其是理科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处,我与本书中提到的观点一致,认为直觉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正确的直觉思维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直觉特有的穿透力和洞察力能帮助我们直接到达事物本质,起产生的效果也更强。在课程的设计中,如何是教材配合思维方式尤其是如何使教材能够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的产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课本的插图变多了,内容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形式更为丰富了。这种形式的改变,我们可以认为是增加课本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思维角度来讲,更加丰富、具象的知识展现形式为直觉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那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的这两种思维呢?一般来说,理科教师所强调的必定是学生的分析思维,文科老师虽然也鼓励直觉思维但由于特殊的应试制度,也会将许多本更适于用直觉思维进行思考的问题逻辑化、系统化。过分追求直觉思维当然是不对的,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安全感。但教师可以配合教材鼓励适当的直觉思维。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用直觉体悟再授以系统的知识,这样直觉正确的学生学起来则更轻松,而错误的也不至于继续错下去。但这里所说的直觉并不是毫无依据的所谓“灵光一闪”,直觉应当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直觉才有较高的正确率和较深远的意义。

学习的动机:毫无疑问,学习动机作为一种主观性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辩证的,学习会产生动机,而动机则会推动学习。动机不会直接渗入到你的学习过程中,而是通过影响你的情绪、注意力等间接来影响学习。这必然是课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要将课程内容设计的有趣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内容要有实际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这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完善自己,从而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在现实的学校教育里,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处、不值得去学,从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保证他们在学习时还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高涨的热情,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学习动机虽然是主管的,但影响它的因素是是很多的。比如教材的内容,比如教师的教授方式等等。教师在这一环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附有教材内容进行阐释的任务,同时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产生适当的学习动机呢?首要的就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授予知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除此以外,也要对学生给以适时适当的鼓励,使其产生热情。但是,学习动机并不是越强越好的,过强的学习动机反而会形成太大的压力,对学生学习产生副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拼命投入到学习之中,很显然他们有着明确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是由此而引发的悲剧近年并不少见。由此可见,学习动机不是越强越好,我们要找到一个最佳水平,在这一水平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才真正是有效率的。

教学辅助工具:可能这个因素看起来与课程关系也不大,其实不然。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在新课程改革后显得尤为重要。幻灯片、投影仪、电影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方式也被投入到教学中来,这些方式额运用是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课程内容。逆向来看,若课本本身毫无可以别种形式展示的内容,那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方式同样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教程的编制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怎样将内容与其他教学工具结合起来。但教学辅助工具并不是只局限于那些高新科学技术,其他不依靠高科技产品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在讲解一篇舞台剧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其中的角色,直接投身到戏剧中间去,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情感和戏剧主题。又或者在讲解重力加速度时,让学生们像伽利略一样用两个铁球试试。这些“取材”方便的辅助手段常常能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充分掌握这些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是首要的。在掌握的基础,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特点更好地进行运用则是需要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基本都能得到充分广泛的运用,但在那些相对落后地区情况不是很尽人意,推动这些地区硬件设施的建设自然是必须的,但更为实际快速的方法则是摆脱硬件对教学手段的束缚,开辟灵活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做着努力。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制订上,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则更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教育。站在一个对面的是学生,是教程,是应试制度,是教学工具,是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对教材内容的展现起着主要作用,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归于对教育本身的影响。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将是我不断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汉语言师范二班张瑜0801401073

下载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 心理学

    期待与信任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读后感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问题, 处理问题。学习心理学,有利于老......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

    (五)学习定势说 哈洛 15.如何促进教学迁 移?(经典教学理论的教学应用)1) 使不同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2)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原理是规则的迁移3)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使学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

    2013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

    电大2014专科一月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抄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2016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该书框架 该书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试图解决教育心理......

    《美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概念界定、发展简史、性质、任务、结构、体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