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zz调查:揭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余姚市黄家埠镇教辅室马跃军
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于2008年9月1日正式颁布试行。《规范》以“责任”和“爱”的理念贯穿始终,有六条基本内容。《规范》的内容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特殊职业,需要靠教师倾注心血、智慧、情感才能完成,是一种需要很高道德修养的职业。为了深入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扎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为此,笔者把余姚市黄家埠镇8所中小学校中的1562名中小学生和223名教师、442位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了师德现状表现的内容。大致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守法守纪,以身作则,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严谨教学,终身学习等8个方面,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大致分析如下:
一、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爱岗敬业方面: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是默默无闻。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调查显示,教师有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工作积极而艰苦劳动踏实工作的占86%,工作不努力、马虎,对工作不够热爱占4.8%。
调查83位教师,当问者:有机会调离教师岗位到其他系统工作,你是否愿意?有33位的答案是愿意。
2、关爱学生方面: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调查表明,教师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使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或其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能尽力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或当学生突然生病教师能主动送医院,垫付医药费等占80.6%。但也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热情不够占
4.2%,注重关心好学生而对学困生关心少的占44%,对学困生辅导不够耐心占
21%,偶尔漫骂学生占9.4%,学生与好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占30%。调查中,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的反映,惩罚手段如侮辱、罚站、罚抄、挖苦等部分教师还偶尔会使用,教师在抓学业成绩的时候不顾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偶尔会出现一些极端或变相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3、严谨治学方面: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开拓进取,想出新办法,提出新简介,总结新经验。调查中发现,极大部分教师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但占教师总数56%的农村教师有凭“老本”吃饭,凭“教参”上课,方法陈旧,新信息转换困难。据调查平时认真备课,上课清楚易懂占90.6%,一般占9.4%;批改认真占88.7%,一般占11.3%;辅导积极主动占87.1%,极少占12.9%。
4、教书育人方面: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责任和落脚点。而当班主任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很好体现。可185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6人表示很喜欢当班主任,76人表示喜欢,55人表示无所谓,48人称不喜欢。在回答“您认为许多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主要原因”时,有71%的老师回答: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而家长又不配合,社会又不太理解。我们说培养下一代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5、以身作则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师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时时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样板。教师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这次调查中,大部分教师仪表端庄,衣着朴素,言语文明,接待家长热情,88%
学生认为教师能说到做到,为学生作表率。93.4%的家长从来没有给孩子老师送过礼请过宴。但有些年青教师在穿着打扮方面不太适合教师的职业身份的占23%,上课时教师偶尔离开教室或接手机等不能为学生作表率的占7.4%等。
二、原因剖解
从抽样问卷和了解到的师德现状看,目前师德水平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
1、价值取向对师德水平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教育从体制上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即“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从受教育面上,实现了“三高”,即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从实惠上,实现了农村儿童的免费义务教育。可以这样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即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应用于教育管理之中,加剧了教育领域以升学为第一要务的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按升学成绩高低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奖惩,按升学绩效对校长、教师工作岗位进行聘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失去了对“双全”教育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有一项调查表明“7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倾向。”全社会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无疑导致教师太“累”,做农村中小学教师太“累”是家长和社会所公认的。为此,不少优秀农村教师会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不少优秀农村教师被迫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在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大潮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
2、考核评价对师德的影响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实践“爱的教育”,面对三尺讲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但现阶段社会、家长的注意力主要在考试和教学成绩。如某市在教师评职称中,以量化定终身,满分100分,在量化权重中,业务考试占60%,教学成绩20%,荣誉、任教年限、资历等共占20%。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的关注点在教师的工作成绩上等,使教师“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得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
才干看得少。”出现了工作马虎,对学生不热爱,治学不严谨等师德表现。调查中25.6%的人认为“教师考核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3、社会地位的现状对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
教师被尊称为“太阳地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困惑。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低落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有损教师形象。80%以上受访者认为,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对改善师德状况至关重要。
根据上述现状和原因分析,怎样采取对策,寻求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有效途径呢?
三、培养策略
1、明理激情,提高认识。知、情、意、行是师德心理构成的四要素。而“知”是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只有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为了使教师“知”《规范》,对什么是师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内容,师德的主线,指导思想是什么等都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师弄清楚。可以通过师德宣讲,营造氛围,通过宣讲身边典型事例,为教师树立榜样,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等,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贯彻某一条师德规范时,又要有具体要求。如贯彻“爱岗敬业”这一要求时可提出“要有热爱学生,偏爱差生之心;要有不怕挫折,大胆改革之志;要有把书教活,把人教好之功;要有不断实践,实事求是之风”。还可编印成册,举行如“明师德,促师风,大家谈”等活动,使教师知德讲德。
2、制度教育,培养习惯。良好的师德,最终要落实在行为上,而人是行为的主体,良好师德行为习惯是主体的自我意识支配下的道德行为。在师德教育中可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及调查现状。一方面建立定期的师德考评制度如坚持每月一小评,一学期一总评。形式有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师,领导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等。按考评每学期发一次师德奖。同时对师德有问题的教师进行“诫免”。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参与,自我承诺,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等。合理流动、合理奖惩,提高农村教师的流动面和奖励面。农村中小学应当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实行能者上,庸者让,失者下。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个别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要坚决给予惩处直至勒令离开教师队伍。同时要建立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特别是要对农村一线教师进行倾斜制度。只有这样,才会让农村教师有想头,有奔头,工作有劲头,严格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3、扶植提高,不断升华。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而我们认为更应把教师看作“油灯”。他一方面要发光,另一方面要“加油”,为了加强师德教育,学校除在衣食住行物质上精神上安慰关心外,还给教师“加油”。所谓加油,就是给农村教师以进修提高,补充和更新知识,更新技能观念的机会与条件。“基于农村,在农村中,为了农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是每个农村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农村教师领雁工程”的各级培训,但是通过“领雁工程”学员的“二传手”活动同样能使“领雁工程”的雨露惠及每个教师。发挥“农村领雁工程”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的作用,拓展“后续跟进”平台,以“学习联谊共同体”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领、培一体化”活动,把“领雁二传”活动纳入到“领、培一体化”的系列活动之中。让农村教师沉浸在业务的钻研和静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中。在注重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优良师德群体。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过程的亲历者,教育者需要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从教师管理的角度看,学生评教可以使学校管理层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作为评价教师最直接的依据,有利于作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考核评价;从师生关系的改进看,学生评教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的民主意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评教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倾听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严谨自己的言行,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研究
装
订
线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研究
作者:陈谭升
【摘要】正确审视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改善师德的有效对策,是发展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本文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从社会、教师培养、教师自身修养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最后探讨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认为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同时通过强化自律来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其行为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思想浪潮考验着教师的道德品质,动
[1]摇着教师的意志,把握不住的便随波逐流,甚至做出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职业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并呈多元化发展的走势,这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也受到[2]了冲击。广大农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农村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导致教学效果下降。总体来说,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在如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精神,上课迟到、早退,不备课、不批改作业、随意缺课或私自找人代课;有的政治觉悟不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自我要求不严格,追求私欲,崇拜金钱;有的甚至敲诈勒索,侵犯学生的身心,触犯刑律。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塑造人的灵魂,这是教育的深层次的本质性东西,它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化胜任特征研究用自己的人格去“育人”。
(二)对教师职业的低认同
农村教师想调到城里学校已经成为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定势。由于教师对个体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多元倾向,而这种多元倾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管理状况等现实之间难以调和,从而成为农村中小学骨[3]干教师外流的心理因素。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恶化,他们在工资、福利、婚姻等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教师流失;又因为许多农村学校领导脱离群众,不了解教职工需要,对农村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农村教师缺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晋级、评优上教师名额比例过小,从而使许多农村骨干教师感到无用武之地;加之社会功利价值观的蔓延使农村教师得不到重视,甚至遭受冷落等原因导致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骨干教师只要有机会就会向城市里流动。
(三)压抑学生个性,歧视后进生 在心理学上,个性称作“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能力、气
[4]质、兴趣、爱好、才能等)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个体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个体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人的个性从一出生就开始形成,到成年后就比较稳定了。学生健康而具有不同特征个性的形成,对于造就各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农村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注意发现、引导、挖掘和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等;歧视后进生,一些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排名次,在安排学生座位、安排班干部、课堂提问、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时等,对教师自认为是“后进生”的学生,如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不尽如人意地方的学生,以歧视的态度、语言等对待他们,不耐烦,缺乏爱心,甚至将这些孩子的发展与前途视作儿戏。
(四)体罚学生现象严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规定就是:“中小学教师要依法执教。”但是很多农村教师法制观念淡漠,在施教过程中,惩罚学生已习以为常[5]。一类为直接方式,农村教师对学生直接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打骂、拧耳朵、罚站、示众、罚劳动、罚跪、挂牌游校、罚跑步、罚作业、不让听课、侮辱、关禁闭等,其中被罚站或不准听课,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惩罚学生频度最高、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一类为间接方式,农村教师借助他人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如让学生打学生、不让同学与其交往、向家长告状或侮辱家长,造成家长体罚学生等。体罚学生的危害极大,对学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和心灵的[6]伤害,心灵的伤害往往更隐蔽、更普遍、危害更大,均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面临的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7]原因,也有来自培养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的、现代的文明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靠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取产品或报酬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所面临的社会大背景是复杂的。因此,在职业道德方面产生问题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
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就是该职业社会地位的晴雨表。社会学家们认为,一种职业声望将极大地影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仍然不高,不仅远未达到各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跟我国其他行业相比也并不占优势。教师职业声望的不高,必然影响其从业人员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全身心投人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处在既崇尚教育,又并不怎么瞧得
[8]起教师的矛盾状态之中。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提升自己职业道德水准的内心信念。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仍然偏低 相对城市教师来说,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仍然普遍偏低,个别地方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给农村教师的生活造成极度的困难,更给农村教师的感情带来伤害,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工作情绪。
(二)来自教师培养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不高,既与职前培养体系有关,也与在职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关。实践证明,目前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方
[9]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前培养不系统 教师是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就业之前必须具备所从事职业需要的知识 2 结构、能力素质和道德修养。可以说,专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从事本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过程,即专业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的质量。因此,在从业之前就了解和掌握即将从事的职业的道德修养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却很大。主要表现为: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师范性”体现不明显;高等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度不够,师范生的实习期过短等。
2.在职培训不受重视
调查表明,只有31.7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略有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的不受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部门或继续教育院校很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本上只限于学科课程和教材教法研究,或者搞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题讲座,很多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并未掌握其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不够重视,他们只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看成是“软任务”,而把知识补充当成硬指标。而实际上对“充电”的理解应该是既包含知识能力内容也包含道德修养。
(三)来自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否为教师所掌握,主要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教师自觉的道德修养。这个过程是一个教师个体对由一定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社会方式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要求(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这是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规范转化为教师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教师劳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工具集于一身,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调查显示,45.90%的农村中小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实际遵循的职业道德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作为职业道德规范是“他律”的,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教师道
[10]德不仅应是“他律”的,更应该是“自律”的。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素养和自身修养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水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可以通过如下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
(一)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国家应当提高省市和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分担比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一度十分严重,其症结就在于当时的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即村管小学、乡镇管初中、县管高中。由于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村镇财政根本无法负担教师工资,这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每况愈下。当前我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进入县级统筹的范围,个别村镇的财政危机对教师工资的影响不会像从前那样直接。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市区、全省和中央财政而言,县级财政的支付能力还很有限。故而,切实改善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状况,加大市、省、中央财政的经济资助力度十分必要。
(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
制度是约束人的。在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让农村教师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农村教师做了哪些是正确的,干了什么是错误的,规范、约束农村教师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形成体系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道德修养。
1.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农村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农村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农村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要依法管理农村教师队伍,切实把好农村教师入口关,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农村教师要依据 3 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要将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要尽快出台教师行业文明用语和教师忌语,规范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行为。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校务公开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此作为农村教师岗位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主要内容,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要坚决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以达到规范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的目的。
2.进一步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规范的执行力度
由崇高的师德所引发的巨大感染力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心理基础,是达成预期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师德规范是帮助教师协调教育工作中所涉及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规约教师从教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工具。师德规范结构层次、内容选择和表述方式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决定它能否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能否成为社会公众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直接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工作一直比较受重视,国家曾于1985年、1991年和1997年先后三次发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又联合颁布实施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但要使师德规范真正成为规约教师教育行为、推动教师实现师德自律的强力工具,必须将宣传引导与约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据师德规范制定针对教师个人师德行为的考评制度,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和惩戒处罚指标体系,加强对于违背职业道德底线教师行为的惩治力度;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建设师德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学生、家长、社区以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反馈意见,通过学生测评、教师的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加强舆论监督对师德的规范作用。
3.选择科学有效的师德培育模式
师德培育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必须遵循个体道德成长和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背景,直面当前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选择科学有效的师德培育模式,着力解决好师德教育职前、职后的衔接问题。教师稳定地具有指导教育行为的师德品质,实际上是在多次的教育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故此,师德的培育需要贯穿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充分运用职前和在职两大教育场域。如果说,师范教育过程中的职前师德教育主要解决的是“知”的问题的话,那么,对在职教师的师德培训则是在初步知行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知”与“行”的融会统一。实现职前和在职师德教育的相互衔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教师在职培训机构应当牢牢把握各自师德培育的基本任务,彼此合作以便加强培育内容和培育方式的关联性和互补性,避免出现职前和在职培养的低水平重复或相互脱节等问题。
(三)通过强化自律来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在发挥农村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上做文章。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不是在领导或他人的直接监督之下进行的,而是个人在一定范围、一定场合下的独立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自律精神,特别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要引导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自我磨炼、自我改造,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真正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根基,真正成为博学、爱生、敬业的典范,成为教育最需要、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事业者,更应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手段。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农村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农村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总体是好的,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也还存在距离和冲突,必须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做进一步的努力。参考文献
[1] 刘荣秀.农村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之质性研究[J].教育导刊,2009,(1):34-36.[2] 段志伟.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科学时代 ,2013,(8).[3] 翟堞丰.浅析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时空,2011,(5):81.[4] 尹艳红.个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219-220.[5] 崔素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考及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9,(12):9-10,13.[6] 肖玉兰.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1):75-75.[7] 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特殊要求[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93-97.[8] 程霞.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1):203-203.[9] 王戎.对当前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0):50-50.[10] 王晓.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5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人郑重承诺: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
学员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如何让《纲要》在农村中小学尽快落地生根
一、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一)劳动课程开设情况。
我县各中小学基本上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和德育实践活动中安排的社区服务。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建劳动教育基地2所:老县镇中心小学和城关镇中心小学;筹建劳动教育基地1所:西河九年制学校;其他学校大部分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或者不够规范、有待改善。(三)各校师资情况。
我县各种小学目前都没有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课都由班主任及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四)经费投入情况。
劳动课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是学校办公经费,每校每学年预算2万元左右。(五)选用教材情况。
没有选用劳动教育教材,少数学校使用校本教材,大部分学校依靠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劳动教育任务。二、劳动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1.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学校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只是应付了事;家庭方面,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他们好好读书,占用学习时间去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方面,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劳动,不重视劳动,劳动技能缺乏。
2.劳动教育师资水平低下。目前的劳动课教师都是兼职的,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没有经受教学实践检验,不熟悉劳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加之工作重心不在劳动课,基本无法胜任劳动教育工作。
3.劳动教育内容形势单一。学校目前的劳动教育实际上只落实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打扫校园卫生,二是社区服务活动。打扫校园卫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区服务也只是花哨的课外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管理,谈不上劳动教育。
4.劳动教育投入欠缺。目前我县各校劳动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靠办公经费,投入还不够。保障劳动教育出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设施投入,还要有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但目前全县中小学校除了有打扫卫生用的保洁工具,基本没有别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几乎为零。
三、对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建立机制。
加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的学习贯彻力度,社会、家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推动观念转变,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上级部门应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形成制度。学校也应
建立一套劳动教育考核、检查制度,真正把小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课程的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因此,师资要求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为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3.加大对劳动教育投入。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设备、设施和场地,劳动教育只能纸上谈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急需加大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建设劳动教育基地。还要在师资培训及劳动教育考核中投入更多资金支持。
4.规范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应该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课程设置,分层设定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合理引进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课程,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调查及调整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调查及调整策略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应该认真关注。通过对我镇3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的职业压力普遍较大,本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调整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师
职业压力
原因分析
调整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加大。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的美国,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逐步深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系统的对教师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005年11月,教育部师范司批准了江汉大学领衔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立项,总课题组与全国22个省区的47个子课题组共同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研工作,2006年12月份课题组就前期研究成果在北京召开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论坛” 这说明我国对此项工作的研究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存在抑郁、焦虑、偏执、人际交往障碍、自卑、疲劳等不良情绪,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采取过急行为把这种情绪带 给学生造成学生不应有的伤害,有的不到退休年龄疾病缠身不得不离岗待退,有的甚至英年早逝等等。最近,由于工作关系,对我镇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镇的教师同样存在着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其表现和课题组的调查大致相同,患有颈椎病、失眠、肾炎、头疼等与职业有关的慢性病的教师比例较高,存在着抑郁、焦虑、偏执、人际交往障碍、自卑、疲劳等不良情绪,大部分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国内外的调查中,教师压力的来源显示了相当的一致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中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的矛盾;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之间的关系;有关社会地位问题等;下面就我镇教师的压力来源做一分析。
一、教育教学的改革对教师的压力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功课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要求,为教师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提供了空间。教师将更要灵活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除 了具有理解知识及其结构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信念与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广大教师都具备了这些素质,就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但现实不是这样,经验型的教师、素质较低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教育变革的需要,有的教师看到新教材,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教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这种情况更突出,为了适应课改,学习、充电、进修成为农村教师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调查表明,我镇所有的教师最近三年都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县级以上培训,镇级校级的培训更是频繁,在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同时,老师们也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这让一部分教师感到不堪重负,身心疲惫。同时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加重了教师们的负担。据调查,在我镇187名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教师有121名,占教师总数的64.7%,这些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没有受过正式、系统的师范教育,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转正的教师,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虽然业务水平难以提高,但由于未到退休年龄,加之学校人手不够,这些教师仍然要兼任几门课,有的甚至包班。另外近5年来,没有一位新师范毕业生充实进来,为了将新课程所规定的艺术、健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按规定开出,一些教师硬着头皮代几门课,每天身心俱疲。在职的193名中学教师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也存在此类问题。
二、社会期望值太高和工作量太大形成的压力 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太高,让教师感到压力。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都关注着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他们即要担当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播者”,“严格管理者”等权威式的角色,又要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还要成为一个 “心理调节者”,“心理咨询师”。将教师看成严格的管理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将教师看作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要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教师们既要履行教员的职责,又要担当父母的代理人。农村教师由于知识、经验、阅历方面的不足,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处理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比如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朋友这样的矛盾关系。这使一个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现在农村学校由于生源的减少,通过搬、迁、合等方式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每个自然村有一所学校的情况已消失,就拿我镇来说,通过调整学校处数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50余所减少到现在的9所,农村学校服务半径 大,学生上学路途远,教师们早晚要负责学生接送安全,中午还要解决学生就餐,教学职能和生活职能的叠加,让教师们感到每天都千头万绪,像拧紧的发条。
调查发现,农村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工作严重超时。《中国教育报》在2001年9月22日刊登了一组调查数字: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大部分农村教师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另外,除了课堂教学,每天还有大量的学生作业等着教师去批改,教师们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家访,中心小学和中学的教师都要教一门主课,再兼一门副课,而村小教师每人教一个班,包干所有课程,工作量都很大。现在的教育教学和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让教师应接不暇,上级部门检查学校要求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相关资料存档,而为整理打印各种资料,教师花费的时间有时比教学活动本身还要多,繁重的工作量让农村教师付出太多。
三、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给教师带来压力。繁重的工作并未带来收入的相应增加,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福利待遇基本没有。调查显示,虽然教师工资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略有差别,但农村教师能按月领到的仅是国家规定工资,约占工资总额30%至40%的政策津贴如考核奖、岗位津贴、职务补贴均无从谈起,月工资收入大多在800元至1800元之间。据有人调查,男教师认为“经济收入”大于“社会地位”大于“工作压力”大于“福利保障”大于“领导认可”;女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于“经济收入”大于“福利保障”大于“领导认可”大于“家庭支持”。调查中,有些教师这样说,“我工作二十多年,前几年工资600多元,现在发到手的工资1600元,一家三口生存尚难以为继,更不要说赡养老人,也不要想修房造屋。”“由于各种媒体的误导,说教师工资涨了,其实一点也没有涨,只是比以前合理些而已,然而,市场物价涨了几个倍,所以现在很多人要考进公务员,不想再教书,教书没有什么前途,菜涨价,肉涨价,房涨价,车费涨价,衣服涨价,就是工资不涨,还要不停的不得已的主动捐款。” “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我不跟人比,我跟物价上涨的幅度比。20年前,到粮所购买大米每公斤大约是0.28元,如今市场最低价是每公斤3.2元,升了11.4倍;猪肉,20年前,到食品站购买每公斤约是1.36元,如 今市场最低价是每公斤 26 元,升了 19.11 倍;车费,20年前,从我所在的乡镇到县城只要0.5 元,如今是7元,升了 14 倍多;书籍,衣服,人情往来,更不用说房子了,与商品价格平均上涨的幅度相比,教师工资增长幅度,其实是负增长!如果 在 扣除个人所得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水费、电费、房租费„„之后的实际可支配数额来算,则其增长的负数可能更大!”
同工不同酬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了失衡,同一个县城乡教师的工资不同,同一个县不同乡镇之间教师的工资不同,同一个地区相邻县区教师的工资亦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一倍多。工资较低让部分教师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压力,当前物价上升的指数特别快,教师的工资远远赶不上趟,身体不舒服也没有时间没有钱去看医生,导致了大部分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因病离职,甚至有的病逝,近几年我镇有二名教师50多岁因病去世,有十几名教师因病离岗。
四、不科学的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大了教师的压力。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若能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和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调查显示,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落聘、解聘教师的依据。评价的因子 虽然涵盖德、能、勤、绩、管等诸方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队,其他项目的评价要么都一样,要么差距很小。教师们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产生了心理负担,增了加工作压力。
另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在农村,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放松娱乐的场所较少,交流沟通机会较少,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发泄,容易导致其人际交往敏感,情绪苦闷,交往恐怖等心理问题;专业结构职业素质差容易导致偏执水平高;学历低、工资低缺乏职业安全感,自卑心理更强,情感更为脆弱,容易产生愤急、抱怨心理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现状的调查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找到缓解教师压力的方法。纵观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要想解决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的、心理上的压力必须要多方面联动,一起配合,才能行之有效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师,使他们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有顽强坚毅的意志,有乐观进取的精神等。第二,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经济收入多少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劳动也需要经济手段来调节,只有使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居于其他行业的前列,才能真正使中小学教师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内心的冲突。
第三,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给教师减负,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过去只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减少检查、评比次数,尽量做些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益的事,取消无意义的检查。
第四,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多的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运用精神的物质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教师的生活情趣。
第五,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培养心理素质内容的学习,让教师了解有关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自信的训练 以及心理卫生常识的普及等,切实培养出具有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和能竞争、善于合作的一代新型农村教师。
第六,教师要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等方法。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应该认真关注。值得高兴的是,最近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在文件中,对于减轻学生 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再审视,对教师的再认识,教师的压力将会得到明显的缓解,让教育回归原生态。
主要参考文献:
1、柴江
杨鹏
农村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归因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2、牛利华
教师职业压力 与教育的生命关怀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10期
3、《中国教育报》 在2001年9月22日 ; 2007年1月5日。
4、张珊明
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成因探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也已经在中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份问卷组要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的了解及使用情况作初步了解,希望您能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学校:
1、你认为信息技术与自己学习的关系()
A.非常密切B.较密切C.一般D.关系不大
2、你对信息技术了解情况怎样?()
A很了解B比较了解C只是听说过D不了解
3、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A.是B.否
4、你掌握计算机的程度如何?()
A.熟练操作B.简单操作C.略知一点D.一点不懂
5、你通常会通过哪种途径来了解实时新闻?()
A.看报纸B.听朋友说C.看电视D.上网看
6、你通常会使用电脑做什么?()
A.上网查找学习资料B.学习知识C.玩游戏等娱乐D.看新闻
7、你所就读的学校教室有配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吗?()
A. 有B.没有
8、你会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站来获取学习资料吗?()
A.会B.不会
9、你学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A 有B没有
10、你所就读的学校老师有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吗?选择A的同学
请回答下一题,选择B的可以不做。()
A. 有B.没有
11、你学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A 有B没有
12.老师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比例()
A .10%以下B .10%-50%C .50%-80%D .80%以上
13、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常使用哪种方法来学习?()
A.上网查找B.同学讨论C.请问老师D.书籍查找
14、你会使用下列计算机软件中的哪些?(多选)()
A.WordB.ExcelC.PowerpointD.Photoshop15、你会使用QQ聊天吗?()
A.会B.不会
16.您觉得信息技术在自己学科教学中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A.效果明显B.效果一般C.没有效果D.适得其反
17、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的看法?
1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