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片区村小常规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片区村小常规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强化村小管理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协调发展
——在片区村小常规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温总理在会上情真意切地讲了他所见到三件难以释怀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事情,并对当前
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要求。为了开好这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并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在实处,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丁作的决定》和13个相关配套文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村小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教育的薄弱部分,也是农村教育中最需要关注的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村小的管理工作,市县教育局也印发了《村小学人事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片区教研室也于2004年2月召开了主任教员会,在会上,我代表片区教研室作了题为《加强村小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讲话,下来后,我们也基本走完了当时的38所村小。今上年,片区教研室还组织人员对所有村小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对所有村小的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村小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量的变化。经过两年的努力,村小所数由38所减少到目前的23所,撤并了15所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村小,由当时的村小学生人数占小学生总数的45%下降到目前的25%。根据目前的生源状况和老百姓希望子女接受更优质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一组比较科学、合理的数据。
二是质的飞跃。通过工作上的促进,各学校在村小管理方面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使村小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经常深入村小检查指导工作,村小和乡小都有检查记录;第二,管理比较好,大多数中心小都制定了村小管理办法,对村小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上,都和中心小教师一样;第三,教师教学工作较认真,村小教师都能坚守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当然,村小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学校的村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小和村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村小的办学条件改善、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村小教师的工作考核上都要进一步思考,目的一个,有利于调动村小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村小教学质量;二是部分村小教学管理工作不落实,有随意放假的、有学生在班而教师不知去向的、有不按计划和课表上课的、有教学“六认真”执行得很差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批改学生作业;三是部分村小不注意教学条件的改善,有清洁卫生很差的、有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的、有在校内商店卖“三无”食品的、有国旗破烂不及时更换的。
今天到会的,都是校长和村小主任教员,下面,我就村小管理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完善对村小的目标评估体系,完善对村小工作的量化、考核与奖惩制度,运用先进的教育评价手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过去,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学校和村级小学都还分别可以得到地方政府和村上的经费投入。但是,目前和今后的运作体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再争取到这两级的经费投入来用于办学。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村小学的维持运转,村小教师的考核奖惩,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村小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等等,主要都是中心小的工作。
有的学校忽视村小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差,群众意见大;村小教师家居农村的较多,有的和周围群众搞不好关系,有的仪容仪表不像一个教师,有的师德师风形象差,当地老百姓都看不惯;有的学校村小教师和中心小教师福利待遇反差大,村小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意见多;有的学校疏于村小教师政策法规、教育信息、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当了几十年教师,水平没有长进……凡此种种,都需要中心小拿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都需要中心拿出先进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增强村小内部的活力。真正使村小像一所学校
一是要确保村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哪个时间该哪节课,该上什么课,教师、学生几点到校,什么时间离校,放学集不集合,“两操一活动”什么时间进行,等等,这些都是雷打不动的事。有的村小一个班、两个班,老师说啥时上课就啥时上课,老师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完全没有规矩。
二是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目前,村小学生普遍行为习惯差,要结合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利用班队会、集合集会、各种活动和各科课堂教学等途径,加强对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是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卫生要随时保持好,有的村小校门口连像条样的路都没有;办公室、教室、寝室、活动室布置要整洁、美观、大方、补实,有的村小的教室与其说那是教室,不如说那是一间农村人家户的一个大房间;校园内文化氛围要浓厚,走进校园,要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陈旧的标语要刷新,请我们校长下来后,要到你的村小去规划一下,办好村小,是校长的责
任。
四是要加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教学器材、图书的利用率。“普九”时,每一所村小都配备了相当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要使来之易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也不能放坏”的原则,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闲置的村小,包括内部的设备设施,均属国有资产。闲置村小内部的教学仪器设备,要转移到中心小和其他村小利用起来,不允许转移或移交到其他单位和地方。
五是要加强村小的安全管理。要加强村小的安全检查,特别是要重视对校舍安全的检查;要加强村小的守护,晚上和节假日,要安排专人24小时守校,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要加强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监管,确保每一个孩子路上不发生任何意外事故;要切实加强村小的卫生工作,禁止向学生销售“三无”食品和裸露食品,以及霉烂变质食品,有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村小,要有人监管好饭菜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要抓好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
三、切实抓好村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好五项制度。
1、完善村小主任教员例会制。主任教员会议,要每月一次,要从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方面改革和规范在中心小组织下的村小主任教员例会制。在时间上,要体现相对固定性,一般放在月初进行。在地点上,要体现流动性,不要一味将村小主任教员召集到中心小,可以根据需要到村小召开例会。在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在方式上,要体现多样性,不要中心小领导“一言堂”,应发挥村小主任教员的主体作用,可以将例会开成问题剖析会、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信息传播会、热点问题讨论会、现场观摩指导会等。
2、实行挂钩蹲点制。各学校要可根据中心小班子成员的特点、特长和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与一所村小挂钩。要求蹲点领导参加挂钩学校每学期初的工作规划会、每学期末的工作总结会和平时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每月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及教改信息,帮助商讨解决该校工作中的问题,认真总结该校的成功做法,广泛收集该校教职工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并向中心小如实反应所了解的情况。
3、加强学习研究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村小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形式、效果的“四落实”。应以村小为单位设立综合教研组,认真开展好评教评学活动,研究好教材教法。要重视落实好村小教师的个人教研,要加强村小教师的学刊用刊工作,每个村小应有《教育导报》、《四川教育》和另外1-2种业务杂志。对村小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学刊用刊中心小要有检查、有考核、有记载、有奖惩,重在效果,重在运用。
4、落实教学月查制。中心小每月要对村小及村小教师进行一次以“六认真”为重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要重视对“六认真”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要将检查结果作为期末、年终考核村小主任教员和村小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5、实行常科抽考制。每期末,中心小对村小教学中相对薄弱的英语、思品、自然、社会、劳技、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要进行抽考,检查村小及教师是否逗硬按课表排课上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同志们:村小工作条件艰苦,管理任务繁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望大家会后相办法、添措施、见行动,村小整体教育质量上去了,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才算上了台阶。我们也相信,有我们学校领导的真抓实干,有我们在座的村小主任教员的务实进取,我们片区的村小工作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片区毕业班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片区毕业班工作会上的讲话
仪陇县乐兴乡小学校孙玉强
(2014年3月11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和煦三月,春风拂面。继片区教育教学工作会后,今天我们又在一起共商毕业班工作良策。回首过去,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校教工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些许细微的成绩,但都属于过去。至于毕业班管理的工作,我们也没有什么经验,唯有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而已,其实在座各位比我们做得更好。现将我校抓毕业班工作的举措向各位作如下汇报。
一、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实话说,毕业班工作只是全校教学工作的缩影或代表。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尊重“人”,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只有创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才能认真教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有了良好的氛围,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才能如鱼得水,才能有不懈追求的动力。
压力与动力是辅相成的,只有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压力到动力的转换,是领导班子时常思考的问题,除了必要的奖惩压力外,更多的是用情感给予动力,将教师的愿意工作升华到主动工作、积极工作、乐于工作。学生在良好的、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中自觉参与到人生方向的把控与思考中,自感生存竞争艰难,自觉奋起直追,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的学习风气。
二、高度重视,加强过程的监控管理
如果说学校教学工作是一场战役,那么毕业班工作则是战役的“决战”阶段。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年级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毕业班日常管理,确定毕业班工作目标,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各阶段情况、工作重点和应对策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设,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注重过程的监控,督促执行各项措施,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将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
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学过程,是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对毕业班教师的总体要求是: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工夫用在备课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把目标放在差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
加强教学“五认真”的督导检查,做好认真备课,研究考点,研究学生,抓住问题,抓住关键,精选例题;认真上课,重视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注重实效,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认真布置批改作业,选题贵在“精”败在“滥”,贵在“路”败在“乱”;认真培优补差,认真进行单元测试。
加强毕业班工作的视导。学校领导不定时深入毕业班,指导毕业班工作。采取推门听课、查教案、查教室、查教师、访学生、查作业批改等形式,督导毕业教学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根据教育局对学校的目标考核方案要求,将目标分解到学科分解到人,实行领导同奖同惩,逗硬落实奖惩。
三、增添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抓德育,以德促学。毕业班学生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个别学生品行较差,厌学情绪也特别严重,我们实行领导和老
师同时包班包人,进行对口帮扶,与他们交流、谈心,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违纪学生采用个别谈话、纪律惩戒、家长共同教育等方式加以约束。要求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道德的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考评考核实行捆绑制,同奖同惩。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责任化。
2、定期召开“三会”,即毕业班工作会、毕业班学生会、毕业班家长会。通过三会,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措施,力争聚各方之力,形成最大教育合力。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每期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毕业班领导小组成员和毕业教师参加,具体分析毕业班成绩,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召开毕业班领导班子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班领导班子会,专题研究毕业工作。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班教师会,研究、交流毕业班工作经验,给毕业班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召开毕业班学生会,每两月召开一次毕业班学生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校纪班规、规范学生行为的教育。对小学毕业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激励学生共同进步,树文明校风。召开毕业班复习研讨会,毕业班新课上完后,及时召开毕业班复习研讨会,研究、交流复习工作。
3、实行领导包班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包班、跟班、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加强毕业班工作的督促、指导,对所带的班完全负责。学校主要领导至少每两周深入所带班级进行教育、教学视导,为毕业班教师献计献策,为毕业班教师加油鼓劲。
4、充分利用时间。毕业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争分夺秒,在不能周末补课的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课前饭后,将时间细化到每一任课教师,原则是只辅导不讲课,加大对中差生的辅导,力争均衡发展。
5、全面整合资源。初中毕业班工作成绩是集体才能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所有资源协调作用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有可能对毕业班工作可用有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全面整合,合理的运用,发挥好各资源及各资源整合效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毕业班工作上,我们自感惭愧。近年来,中三毕业班成绩还能说得过去,小学毕业班却处于全县中游,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探索中小学均衡发展的梦想,在教育教学这条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并未踯躅而行,因为有领导的关怀和激励,有兄弟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我相信我们都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第三篇:在全市学校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学校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5日)
同志们:
今年既是“十一五”收尾之年,也事关“十二五”规划开局。召开这次学校管理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学校管理经验,深入分析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今天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XX一中和几个乡镇学校,这些学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还是校园文化营造,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姚村镇党委政府、吴村镇中心中学、歇马亭小学、XX一中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还表彰了全市办学先进单位。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中小学校都要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以先进为榜样,认认真真抓管理,一心一意谋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学和育人水平,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创新立市”战略,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各类教育呈现出整体推进、亮点增多、动力增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良性教育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和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分别保持100%、100%和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段(含技工学校)在校生比例为43.5%,比2005年提高24%。全市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城区达到87.5%、农村达到86.2%。济宁市一类以上幼儿园数量占全市幼儿园总数53.8%,居济宁各县市区第一位。2009年,我市被评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单位。二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校舍改造累计投资3186万元,改造、维修、扩建校舍12.9平方米,新建、援建学校11处,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市级规范化学校8处,全市校容校貌发生历史性改变。全市共筹措资金2100万元,大力实施“211”工程(即热水、热饭、取暖、改厕工程)、图书配备工程、农村学校课桌凳更新工程和教学仪器配备工程,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坚持德育为首的人才观,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中考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高考成绩连年攀升。特别是近三年来,在考生总数连年锐减的情况下,全市本科录取人数均突破千人大关且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我市三本以上资格上线人数达1597人,实际录取1168人,本科录取率为30.01%,与2008年(17.63%)相比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我市被济宁市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四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经过努力全面拉齐了城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积极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十一五期间,共招考年轻教师479名。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深入开展城乡、乡镇、校际之间教师对口支援和交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专业化素养不断提升。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这些成绩都饱含着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关心,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更饱含着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法定义务和责任,更是构建人力资源强市、推进XX科学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XX作为孔子故里、圣贤之地,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更有责任率先办好教育。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文化名城地位仍很不相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很不相称。总体来看: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问题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具体来说: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经费保障与教育自身发展经费增量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改革步伐不够快,体制机制、人才环境等方面仍缺乏创新;教师队伍学科、年龄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专业化素养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们XX正处在攻坚冲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教育事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形势,对照中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新要求,结合XX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健全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保障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打造“古、儒、文、雅”书香校园。继续抓好素质教育基地及校外科技文化场所建设,不断净化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典型带动、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推进机制,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全面发展。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要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学校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要在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上实现新突破。实现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以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尽快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领导体系,制定长期和近期校舍监测、改造计划,到2013年前,全面实施并完成372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加固改造校舍22.05万平方米,重建29230平方米。完成84处学校教学仪器更新配备任务,所有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全部达到国家一类以上配备标准;完成120处中小学图书配备和3000台教师、学生用机配备任务。同时,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广午餐制小学和寄宿制初中建设,重点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所有中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所有小学达到省级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免补”政策及有关救助资金的落实,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入学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学上,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创造条件让更多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上学,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三要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教育要科学发展,根本在改革创新。要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街道及村居要担负起发展义务教育的相关责任,切实做好控制学生辍学、校舍修缮改造、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等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家长委员会,畅通学校、社会、家庭联系渠道,形成共同育人合力;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逐步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要扎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国家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借助孔子品牌,积极引进市外资金和智力来我市办学,努力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门人才。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改进教师聘用考核办法,规范考核项目,严格考核程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师德不端、教风不好的坚决淘汰清理出教师队伍。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总量控制、内部搞活的激励机制。
四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以“三名”工程为抓手,着力建设“三支队伍”,即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校长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班主任队伍,引领教学、带动学科的教研队伍。要坚持师德建设在先,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构建覆盖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突出抓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到2015年,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年轻教师补充机制,争取每年为每所农村中小学校招录1名新教师。完善城区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五要在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强国必先强教。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教育投入作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继续落实好公共财政投入责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完善各级财政分担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预决算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规定要求。要建立鼓励企业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圣城文化品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内引外联,广开财源,畅通多元筹资渠道,大张旗鼓表彰奖励捐资助学单位或个人,以吸引更多企业家、知名人士、社会团体捐资助学。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加大学校内部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取缔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网吧及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利场所,打击各类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维护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教书育人和尊师重教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师以爱教为荣”共创教育强市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回首过去,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展望未来,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考验着我们的魄力和勇气。“十二五”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已站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文化产业现场会上讲话
在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局长、各位领导:
上午好!
在这秋清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代表贾汪区文广新体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贾汪文化事业的张局长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
贾汪全区总面积690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辖7个镇、3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是徐州市特大城市“一城两翼”之重要一翼,也是徐州城市副中心五大组团之一,徐州的“后花园”。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的同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并抓好落实,快速推进。
一、发展状况
我区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加快,休闲娱乐、书画创作、雕刻艺术、文化旅游、健身器材、包装印刷等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潜力巨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结构布局较为合理、投资环境较为优越、产业空间较为宽阔。
(一)基础设施覆盖城乡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给贾汪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正在进行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体育场建成以来,已多次承办市、区级球类及田径赛事。乡镇文化站现已全部建成开放,农家书屋和全民健身路径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覆盖,“三送工程”稳步推进。
(二)产业布局雏形初现
贾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分布特色。潘安湖湿地景区、大洞山风景区、卧龙泉生态园等形成山水文化旅游特色;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运河支队纪念馆等以红色军事文化为特色;马庄村依托潘安湖湿地和民俗文化村建设积极打造农家乐文化旅游特色;福顺中威、恒通体育等企业的产品形成了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制造特色;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等则以生产包装印刷产品为特色。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随着我区文化产业主体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有规模、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大吴镇境内拥有福顺中威、恒通、中建等体育器材生产厂10余家,从业员工2000余人,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年创产值近5亿元。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天海塑业、鑫磊纸箱厂等在包装印刷业在华东地区占有一席之地。潘安湖湿地、马庄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初具规模。汴塘艺术石雕规模不断壮大,现有生产经营单位三十余家,从业人员三百余人。“塔山郎”牌编织工艺品发展较快,产品畅销国
内及东南亚地区,为800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建成,个别镇(办事处)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文化站有站无房或被挤占,部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未达到建设标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弱,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我区文化产业以休闲旅游业为主,无品牌及规模优势。
3、文化产业属于高投入行业,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很难获得政府及银行金融支持,面临资金困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4、无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机构,文化企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
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也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贾汪区文化繁荣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今后将重点加快以下项目建设:
1、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争取年底对公众免费开放;完善文化站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所有镇、办事处建成标准文化站并免费开放,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和使用功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向村、社区延伸。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建成集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动漫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心。
2、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项目,尽快完成规划、土地等手续,正式开工建设。加快运河支队纪念馆及卧龙泉生态观光园建设步伐,确保纪念馆年底开放,生态园明年营业。积极筹备电视剧《运河支队》拍摄工作,争取尽快开机。充分发挥马庄乐团知名度,加快推进马庄农家乐项目建设,打造苏北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政企联手,大力支持圣泉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配套附属设施。
3、加快文化集聚区建设。一是在徐贾快速通道的拐点、潘安湖北侧、白集汉墓南侧,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论证中。二是积极推进大吴健身器材产业集群建设,借助该镇现有体育器材产业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经济效应,到“十二五”末将其打造成华东最大、全国知名的体育产业集群。三是借助文体中心工程建设健康产业园,着力发展健身、休闲、文化创意、动漫、影视、书画等业态。在保障、服务、运作方面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增强我区文化产业的培育孵化能力,将其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基地。
四、主要措施
1、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站在全局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部署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产业结构最优化、区域分布科学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膨引并举、招商引资。把文化产业招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资投资我区文化产业,帮助有关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做大做强。
3、综合开发、配套完善。鼓励文化企业加大产品研发与开拓力度,积极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挖掘现有文化资源优势,加大综合配套开发力度,形成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红色经典多元化发展格局。
4、政策支持、强化帮扶。做好国家及省级文化体育项目资金的申报争取工作,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政策、资金、土地等环节的困难,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5、引进人才、完善机制。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文化人才,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帮助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保障。
当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区文化产业基础弱、底子薄、规模小,目前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因此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建议,继续支持贾汪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将以此会议作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贾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最后,预祝推进会取得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在片区推进会上的发言材料
在2010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片区推进会上的发言
(2010年7月2日)
中共重庆市双桥区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双桥区2010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0年上半年,双桥区委“两新”工委在市委“两新”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双桥区委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区委组织部的强力统筹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会议精神和区委八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以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统揽,按照“强基础,突重点、抓深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继续开展“心桥”工程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不断提高党的组织覆盖率;巩固提高党建示范点,完善党组织阵地功能;开展创造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我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提档升级和示范推广我区在去年超额提前完成市里下达的党建示范点建设“113”工程任务后,今年重点抓好示范点提档升级、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已对市级示范点复查迎检工作进行了安排;下达了对区级示范点组织复查的通知,促使继续提高,保证质量;党建督导组对16个市、区级党建示范点进行了检查指导。
(二)在“两新”组织中查找党员,组建党组织,提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
通过“两新”党建指导员深入“两新”组织,查找“隐形党员”,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立即组建党支部,上半年新组建“两新”党支部1个。全区共有“两新”党支部45个、“两新”党员283人。2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都组建了
1党组织,组建率100%;234家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的11个,建立联合支部9个,党组织覆盖率达51%。27个新社会组织单独建立党支部3个,建立联合支部1个,党组织覆盖率达70%。
(三)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两新”党组织开展走访员工、排查困难、化解矛盾的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活动,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其意见、建议和要求;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四)抓好党建日常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在抓好党建示范点建设的同时,积极抓好党建日常工作规范化建设,统一制作党支部制度牌并上墙,明确党员经常性教育、发展党员、党员大会等规定,设臵了党员示范岗,制作党建工作公示牌,明确各党总支、各党建指导站、各党支部的党的工作覆盖范围,明确党建工作责任人员和联系方式。
通过抓好党建日常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2010年上半年全区“两新”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名,新发展党员18名,预备党员转正14名。
(五)201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搞好示范点组织复查工作。一是作好第二批市级示范点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党支部复查工作。二是组织好第一批区级示范点高远公司支部、学川公司支部、航东公司支部的复查工作。
2.抓好“两新”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在两新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10月底前完成在设支部委员会的党组织中任命纪检委员。二是在“两新”组织中成立团支部。区委“两新”工委提出各设立团支部的企业建议名单,由团区委与镇街团委、“两新”团工委共同到各党支部落实人选,由团区委批复。三是搞好党务工作者培训和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好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积极创新发展“两新”党员。
3.继续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督促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党
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查看党支部是否有走访员工、排查困难、化解矛盾的记录。
4.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督促指导各党支部按照方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组
为搞好“两新”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双桥区委“两新”工委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常务副书记和党工委委员任副组长,各党建指导站站长(党总支副书记)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区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成立区委创先争优“两新”指导检查组,具体负责指导督促区委“两新”系统各党支部开展创造争优活动。
(二)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各支部召开动员会
区委“两新”工委结合“两新”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两新”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各总支、支部。各党支部按照方案要求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了区委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精神,学习了区委“两新”工委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三)督查指导,查找问题和不足
区委“两新”工委领导小组和检查指导组于6月17~6月24日对各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摸清了各支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各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指导。
一是“两新”系统各支部情况不一,有的“两新”支部没有正式党员,活动开展情况不平衡。
二是企业情况特殊,有的党支部书记是企业负责人,忙于生产经营,外出较多,抓党的工作精力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支和党建指导站的作用,指导各党支部搞好创先争优活动。
二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发挥区委“两新”检查指导组和党建指导员的作用,督促各党支部搞好创先争优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区委“两新”工委拟在“两新”
党建示范点和户外宣传橱窗上统一制作创先争优活动宣传专刊,并督促各党支部加强活动的信息报送。
三、“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及发挥途径探讨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建党组织是基础,发挥作用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党组织要在“两新”组织中起到六大作用:一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推动发展作用,三是服务员工作用,四是凝聚人心作用,五是培育人才作用,六是促进和谐作用。
“两新”党组织要以围绕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来开展活动。党组织要侧重从凝聚员工的精神意志、关心员工的精神生活方面着手,通过各岗位部门党员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去振奋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员工克服各种工作中的困难,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不断吸引符合要求的骨干人员加入党组织。
要以“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为原则,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式。
一是以服务中心、融入管理为导向,建言献策促进企业科学决策。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定位,从过去的“围绕中心”转变到“服务中心、融入管理”上来,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导、组织保证的独特优势。按照“参与不干预、协商不命令、引导不强制”的原则,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与业主定期交流沟通,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党建思路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企业向心力的对接。
二是以增强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集聚人才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双培”工程,将优秀人才培养吸收入党组织,将党员培养成非公企业骨干。让党员成为非公企业的第一人力资源。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积极推进“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建设,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号召党员在非公企业起好表率作用,感召企业职工爱岗敬业、争先创优。
三是以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为纽带,整合资源激发企业发展活
力。坚持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能动结合,以党的先进性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四、我区“两新”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面大,基层党组织多,基础薄弱,人员编制少
1.管理面大。我区是工业区,有“两新”组织2000多个,我区“两新”党建的政治工作对象1.3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
2.基层党组织数量最多。目前“两新”党工委是全区最大的党建系统。管理基层组织数量为65个(11个党总支、54个党支部),党员300余人。除两镇一街党(工委)管理的20个党支部外,其余8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由区委“两新”工委直管。
3.工作服务性、指导性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法律上、行政上制约力不强,行政手段根本不奏效。因此大量的工作需要“两新”党工委深入各“两新”组织去指导、协调、服务,才能得以落实。
4.基层人力物力没有保障。由于没有法律规定“两新”组织法人应当在党建工作方面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所以全区“两新”党建基层缺乏人力物力保障,从而,增加了“两新”党工委的协调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5.工作基础薄弱。全区“两新”党建系统没有实现网络办公,不少“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办公条件。因此,“两新”党工委文件、资料全靠纸质件发送,且面宽量大。
6.人员编制少。目前区委“两新”仅有行政编制2个,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科长职数1名。管理基层党组织多,工作量大,人手少,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二)党支部工作经费少,党务工作者无工作津贴
1.党支部工作经费来源少额度低。唯一来源是区财政拨给的每年每名党员50元活动经费。而全区“两新”组织中多数单位党员不足10名,因此,即使按党员数足额拨给活动费,总额也太少,难以办成一两件事。这批“两新”组织党组织均是三年内
建立的,需要开展、巩固的工作很多,需要开展党员活动以激发活力。不然,难以做到建一个巩固一个,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大量的工作需要与紧张的经费形成了鲜明而突出的“瓶颈”问题。
2.党务工作者工作津贴没有保障。在镇(街)收归区管前,全区“两新”系统存在工作经费、津贴不平衡现象(两镇一街2009年实行分级财政前,党建经费较充足,双路镇党委、通桥镇党委按每个党支部每年4000元的标准拨付“两新”党建工作经费和党支部书记津贴,龙滩子街道按每个支部2000元党建工作经费,另外,如有其它党建工作任务则单独拨付了工作经费,如科学发展观实习实践活动);目前,呈现均无工作津贴的“空洞”现象。“两新”系统基层党务工作者担负党务工作职责均是所在单位业务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在单位没有给予津贴。因此,势必影响在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对储备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有深刻而久远的不良影响。
由于党建经费不足,极易造成工作疲软的现象。古言道,创业易,守成难。过去三年,由于“两新”组织党组织新成立,基层党务工作者在新鲜感、激情化的状态下还有一定活力,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巩固措施不到位这种激情就会淡化和消失,难以保障“两新”党建茁壮成长,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经过三年的运行,各种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党建无经费保障,党务工作者无工作津贴,党工委无法对党支部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奖惩,致使有的党支部书记不参加党工委组织的会议,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展党内活动,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明显不足,甚至个别党支部名存实亡。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