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

时间:2019-05-13 07: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

第一篇: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

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机器人形态-仿生机器人系统的自组织方法

报告人:金耀初教授英国萨里大学计算学系

时间: 2011年9月12(周一)下午3:00

地点: 磬苑校区理工C楼412

主办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金耀初教授简介

金耀初(Yaochu Jin),1996年获浙江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获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 University Bochum)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英国萨里大学计算学系教授。

金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理解演化的计算方法,生物学中的学习和开发,仿生复杂系统的设计方法。他(合作)编辑了4本书和3个会议论文集,撰写了一本专着。

金教授是英国计算机协会的Fellow,IEEE高级会员,BioSystems,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bioscience,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and the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等杂志的副主编,Soft Computing的编辑。任2007,2009,2011年IEEE多准则决策中的计算智能研讨会的主席和2012年IEEE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中的计算智能研讨会的大会主席。

金教授分别应邀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多目标的机器学习,分析和合成的基因调控网络,形态机器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和大会报告。

第二篇:孟跃中教授学术报告

孟跃中教授学术报告--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报告题目: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报告人:孟跃中教授

报告时间:2013年7月2日上午9:30

报告地点:文理大楼81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孟跃中教授是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1998“百人计划”和“海外杰出人才”。现任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和化工学院双聘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是Res.J.Chem.Environ.和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的副主编。

孟跃中教授曾获得国家“八五” 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完成了河南天冠集团全球最大规模的年产25000吨二氧化碳合成全降解塑料生产线的建设,并于2006年8月份和2010年10月份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孟跃中教授发表了245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4.0的有44篇,大于3.0的有90篇。另有 71 多件国家发明专利和 7 项美国发明专利。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重大课题;负责有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广东省 “节能减排”重大专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技术招标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重大企业合作项目等40多项重大课题。

第三篇:何雅玲教授学术报告心得

关于何雅玲教授《太阳能热发电中的一些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专业班级:地球物理学1002班

学号:

10017203

姓名:

李东成讲座老师:

何雅玲

讲座时间:

2012.10.22

何雅玲教授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前言:

报 告 人:何雅玲

报告题目:《太阳能热发电中的一些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 报告时间:2012年10月22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西环301 报告人简介: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女青年,博士生导师,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何雅玲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理论与新方法研究,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燃料电池),高技术中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电子器件冷却技术等),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原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所学心得笔记: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需求,寻求可再生而洁净新能源取代有限的且污染环境的矿物燃料是全世界急迫和重要的课题。太阳能作为最丰富、最洁净的永久的能源,其高效利用和低成本地转换成电能,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太阳能传递和与接收器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均是在开放的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而现有的经典辐射热力学是建立在平衡态空腔光子气模型的基础上,难以直接应用;另外现有的光热利用、光电利用或光电-热综合利用大多停留在以能量守恒定律来进行分析评价的层次,尚未系统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结合光谱特性进行太阳能利用分析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太阳能利用中的热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光谱有效能的表征,熵参数描述,开放系、非平衡态的太阳辐射能传递、转换过程的辐射热力学体系构建,辐射能与物质界面的光热、光电量子作用的机理探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为了提高太阳辐射能的整体利用率,提出了两级透射-反射聚光分频电热联产系统的方案,分析了利用线聚焦菲涅耳透镜、光谱选择性透过涂层和太阳能集热管等部件构成的电热联产系统的光学行为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系统,太阳能利用率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的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并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的优势。

旁听报告体会:

我在2012年10月22日下午2:30西环301听了一场西安交通大学的何雅玲教授来做的关于《太阳能热发电中的一些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的报告,这也是我一直想了解的学科方向之一,这次终于有机会得以了解。这次讲座让我非常受益,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专家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

太阳能热发电,也叫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通过大量反射镜以聚焦的方式将太阳能直射光聚集起来,加热工质,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太阳能有两种利用途径:一种通过光电池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常见的利用途径是太阳能电池;另外一种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最简单的就是居家使用的屋顶热水器。利用太阳热能发电目前已成为全球风险投资的一个重点领域,其原理是通过聚光装置把太阳光线聚集在装有某种液体的管道或容器。借助太阳热能,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蒸汽然后驱动涡轮机发电,热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方式被人们称为太阳能热发电。

由于太阳能热发电需要充足的太阳直接辐射才能保持一定的发电能力,因此沙漠是最理想的建厂选址地区。与传统的电厂相比,太阳能热电厂具有两大优势:整个发电过程清洁,没有任何碳排放;利用的是太阳能,无需任何燃料成本。太阳能热发电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其热能储存成本要比电池储存电能的成本低得多。举例来说,一个普通的保温瓶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所存储的能量相当,但显然电池的成本要高得多。能够将太阳热能储存,就意味着太阳能热电厂可以克服传统电厂发电可能中断的弊端。

第四篇:学术报告2011年6月20日-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

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学术报告

时间:2011年6月20日(周一)上午9:00

地点:主教学楼504

主题:纳米与纳米技术 主 讲 人: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

报告人简介:

FlemmingBesenbacher,1978年毕业于丹麦的Aarhus大学物理研究所,1982-1983年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于1994年获丹麦奥胡斯大学副教授,1996年成为Aarhus大学终身教授。1993-2003年丹麦原子尺度材料物理中心主任。现为Aarhus大学跨学科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美国材料研究协会院士、丹麦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丹麦皇家嘉士伯基金会董事委员、欧共体第六框架纳米技术专家委员。2009年中国科学院 “爱因斯坦”教授。2005被评选为全丹麦第三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2006被评选为全丹麦第一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诸多方面,在国际学术领域享有极高声誉和名望。1990年以来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17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近300篇,引用次数达到9518次。其中,Nature 3篇,nature materials 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篇、Science 10篇,PRL 48篇,JACS 11篇。担任国际著名杂志Nature、Science、Small、Nano letters、PRL、Angewandte Chemie等国际顶尖杂志的特约审稿人。此外,获得专利12项。并主持和参与的欧洲基金项目大于10万欧元的25项。

内容:

由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办的第一届重庆大学----丹麦Aarhus大学纳米化学论坛于2011年6月20日在重庆大学主教学楼504召开。丹麦科学院院士,Aarhus大学纳米科学中心主任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重庆大学副校长白晨光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魏子栋教授等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魏子栋教授主持。

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1978年毕业于丹麦的Aarhus大学物理研究所,于1996年成为Aarhus大学终身教授。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诸多方面,在国际学术领域享有极高声誉和名望,1990年以来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20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引用次数达到11000余次。

首先,副校长白晨光教授致开场词,代表学校对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的热烈欢迎,并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然后,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为重庆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纳米与纳米技术的精彩学术报告,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接着院长魏子栋教授做题为“Nano—scale Catalysts in PEM Fuel Cells”的学术报告,与多位教授和学者在纳米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有力的推动了其他报告主讲人的学术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最后,各学者们就确定成立“重庆大学---丹麦Aarhus大学纳米化学联合研究中心”等有关事宜进行了讨论。

通过此次论坛,加强了学院的对外交流,扩大了对外交流的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林耀基教授小提琴教学文摘

林耀基教授小提琴教学文摘<转贴》

在林耀基的练琴口诀

林耀基: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内心歌唱率领两手,所以歌唱是最主要的。我们拉小提琴,弹钢琴干什么?主要是你的内心的一种感受。小提琴它是身外之物,所以首先通过我们的歌唱,心里面的歌唱才能够将这个感情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小提琴这个乐器,所以我一定要懂得小提琴它的演奏规律,所以你要花很多心思。我跟学生讲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学生拉琴一般都是喜欢手先出来,脑子在后面,这是我在教学里面,碰到经常的问题,我要慢练、轻拉、快改。我要放慢,我要轻拉,要轻你就能站得高,你就看得清楚。轻,安静能听出你的毛病来,一不准马上改,马上调整,所以脑子是快的。我放慢的速度是给你一种可能性,所以光练技术这里面没有一个境界,没有高水准,没有这个高标准,所以我说:“一定要高标准,低消耗,那么我要省力,但是我的标准也要很高,所以慢练,使你的脑子里有提升,能够有很高的控制你的手。

林耀基老人家还说:

一开始学生怕这样拉,这样慢,这样轻,会不会不响?会不会不快?后来我说看看我的学生,得奖的没一个手慢的,都是很快,对不对?我说怎么练的?就是这么练的,天天从零开始。陈曦那三个月,他基本上走了很长,走了人家几年的工夫,所以练琴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还有双规的问题,我也用上这个词,我说你知道什么是双规吗?有些学生不知道,有些学生知道。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你这个问题没说清楚,音不准,音准就是地点,这个位置;还有规定时间,时间就是节奏,所以一定时间你要双规,弄好了,你就自由,你现在不清不楚,我不要你乱来,这是纪律,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林耀基 琴是练坏的

“如果你把音乐想象成风,那么你的手臂和手指就是树枝与树叶。风刮得大,树枝和树叶就摇动得剧烈。练习小提琴的揉弦技术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弟子认为跟林教授学琴很轻松,容易开窍。林教授是用自然生活的规律解释音乐,把小提琴的技术与大自然的规律、生活的规律紧密相连。正是用这样的教学理念,林教授教出了胡坤、薛伟等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教出了李传韵、杨天娲等国内小提琴的佼佼者。今天下午,林教授将来到保利剧院,为琴童和他们的家长讲述练习小提琴的秘诀。而林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实际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如何把练琴变成有效劳动,让他们知道,只要把小提琴和自然生活联系起来,练好琴并不难。”

说起孩子练琴,林耀基最反对那种“只要练就有用”的观点,他认为:“那是个误区。练习时间的长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只有在突然觉悟的时候练习才有用,那才是有效劳动。所以我认为学生和家长们应该把小提琴演奏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应该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但现在一些孩子练琴是为练而练,认为只要练得多就有用,这是一种反自然状态。”

很多琴童的家长觉得很奇怪,每天都要求孩子练琴多少小时,但孩子进步很慢,让孩子和家长都苦不堪言。林耀基认为,这是没有掌握好小提琴与大自然相互联系的规律的恶果。他做了个比喻:“打球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运动,其实打球与小提琴有着密切的关系,球类运动是控制圆的一种技巧,小提琴四根弦的演奏规律就是在弦上做圆形运动。再比如心脏一张一弛地跳动,实际上就是节奏的规律。如果你用生活和大自然的规律去理解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就会觉得很容易。有人认为小提琴是神秘的、不能驾驭的,实际上是没有找到它与大自然和生活规律的联系。”

“技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是林耀基教授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曾得到国外音乐学院专家的称赞。林耀基教授认为,家长是老师教学的助手,但家长首先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找到小提琴与生活的关系,不是逼迫孩子练琴,而是引起他们的兴趣。“人的身体是吃坏的,琴是练坏的。如果不在练琴中对生活产生联想,只是为了技术练,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生活中有很多种爱,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自然……这些加起来就是博爱。爱心是从小养成的,有了关爱,有了同情,才会想到用音乐抚平伤口,音乐才会感人,才会让人感觉分享了美。音乐实际上只是表现手段,最好的东西来自自然。”

作者: 山西萧萧 2005-11-21 23:50

回复此发言 林耀基教授小提琴教学文摘<转贴》

林教授告诉记者:“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空气、阳光都是免费的老师,大家往往看不到。那么,我就想提醒学生和家长,光练琴是不行的,找到小提琴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就会缩短练琴的时间,达到更高的境界。” 转载《北京青年报》

林耀基小提琴十大关系(转载)

经过多年的实践,林耀基对小提琴演奏艺术总结出外在的四对矛盾,内在的六大关系,统称为”小提琴演奏的十大关系“ 外在的四对矛盾是:

一、人体与乐器

林耀基认为小提琴演奏家和歌唱家相比,有一个先天的遗憾,歌唱家的声带长在人的身上,小提琴家的乐器是身外之物。要想使小提琴的声音接近歌唱,就必须将琴和人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经常幽默地批评那些持琴过于松懈的学生”琴和脖子中间可以飞过一只麻雀“。他主张持琴要尽量贴近脖子,使琴变成人体的一部分。弓子好像歌唱家的气,也要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五个手指巧妙地和弓子相结合,使弓子变成右臂的延伸。正确的姿势,是演奏者良好的基础。

二、琴弓与琴弦

用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发出声音,是小提琴演奏的第一步。在弓毛作用于琴弦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压力大小、弓速快慢以及接触点和角度等,都是直接影响发音的重要因素。林耀基精辟地提出运弓要”一直、二平、三稳“。

”直、平、稳“便于解决各种弓弦矛盾,发出”匀、准、美“的声音。

三、左手与右手(左臂与右臂)

小提琴演奏者和钢琴演奏者相比,也有一大遗憾:钢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是一致的;而小提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却截然不同,左右手经常出现互相干扰和”分家“的情形,这是小提琴(包括所有弦乐器)演奏者身上出现的最突出的矛盾。林耀基简明地提出”动作要分家,演奏不分家“。关于这一点,他曾有详细的解释:”两手的动作和感觉虽然不同,但我们的音乐表现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左右两手的动作必须统一在共同的音符上。这就要求双手彼此相通,保持默契。经过体察,我们发现把弓放在弦上,左右手两极就通过弓与弦接通了。弦乐器演奏的外形很像一个能伸缩的大环,琴身被人夹住,好像固定这个大环的梁。这个大环由人体、琴身、弓子三个部分组成,所以有三个连接点:左手持琴按弦点、右手握弓子和弓弦接触点。如果在演奏时能使这三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气息相通,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 教授还有一个神话般的口诀:”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讲的就是三个点互相联结的重要性。

四、部位与整体

在小提琴演奏中,人体(主要是双臂)每个部位的动作是不同的,但又联合为一整体。既要分清部位、各守岗位,更要紧密配合。对于左手,林耀基有这样一个口诀:”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对右手也有一个口诀:”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都具体明确地阐明了部位与整体的关系。

小提琴内在的六大关系是:

一、用力与放松

很多人在演奏时从心理到身体都常常出现”紧张“状态。多年来”放松“的课题贯穿在小提琴教学之中。但对”放松“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不尽一。林耀基认为”放松就是去掉多余的力“。演奏小提琴是一种运动,运动就需要力。持琴、握弓、左右手 的演奏都需要一定的力。重要的是在演奏的不同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力,用多少力。用力是否适当,是”放松“和”紧张“的分界线。比如运弓,弓子和右臂的自身都有一定的重量,在演奏时”弓放弦上,手放弓上“所产生的力量”1+1=2“。充分运用这两个自然重量,演奏就会省力,省力就是放松。相反,如果用了多余的力把弓子过紧地抓起,这个多余的力就会把弓子的重力抵消,两者的力量不是相加而是相减:”1-1=0“,这样演奏就会费力,就会出现”紧张“状态。由于杠杆的原理,弓子在运行时随着部位的变化,作用于弦的重力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想奏出均匀的声音,就需要手指手臂的调节,增减变换所用的力量。如果我们用的是最低限和最必要的力,这个力的绝对值再大也不能叫做”紧张“。林耀基经常对学生说:”我们所说的放松不是睡觉时的绝对放松。“而要在”运动中寻求放松“。”放松“的原则不仅体现在运弓上,它要体现在整个演奏大环之中,它要贯穿演奏的全过程。

二、动与静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在绝对运动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就无所谓运动,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小提琴演奏中也存在着”静“的因素,抓住”静“的因素十分重要。比如左手手指按住琴弦以后就要安静下来,否则音准将遭到破坏。保留指更要安静,不能受其他手指运动的牵连。对右手运弓,林耀基提出的”手动弓静“,弓子运动要”一直二平三稳“,都是强调了静。有时也要强调”动“,在演奏慢弓长音时,就要强调弓子的流动性。在表达音乐时更要把握动与静的统一,演奏快速流动的音群,要用冷静的头脑和安静的耳朵树立”静“的支柱;演奏慢速乐段、极慢乐章,要多体会它内在的动力。汹涌的波涛下面有静静的海底,平静的河面下面有奔腾着的暗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变化与稳定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由于不同音符的无限组合和人的感情的多彩,这一建筑也是变幻无穷。面对这千变万化,往往使人的演奏越变越乱,陷入迷茫。针对这一状况,林耀基提出在”变化中求得稳定“。节奏是音乐的轴心。节奏的均匀和准确、拍律的稳定(特殊处理除外),要像心脏跳动一样,不能出现”心率不齐“。林耀基经常提醒学生要有”松弛感觉、坚定的节奏“。音高的准确,发音的优美等,都是这一建筑的”标准件“,不管旋律如何进行,音符如何跳动,力度、音色、感情色调如何变化,这些”标准件“ 是不容破坏的稳定因素。对那些单调而缺乏音乐表现力的演奏者,应该让他们注意音乐的变化。变化与稳定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变化中有稳定,稳定中有变化“。

四、空间与时间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遗憾的是,乐器占有一定的空间。小提琴四条弦之间、手指与琴弦之间、同一弦上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弓子的运行又有上下两个方向。所以在演奏中需要平凡地换指、换把、换弦和换弓,使小提琴演奏产生了空间障碍,正所谓”换字易冒尖,问题在空间“。这个空间障碍往往影响音符时值的准确,破坏了时间的艺术。为了克服空间障碍,解决四换难题,林耀基提出减少空间,争取时间。他告诉演奏者们,左右手在演奏中要走近道,不绕多余的路。比如换弦时,弓子的换弦扇面要尽量缩小角度,右手的垂直运动要尽量缩短路线,左手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在能满足力量需要的前提下,抬的越低越好。减少空间,争取时间,不仅能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它能扩充每个音符发音的时间,增强乐器的共鸣而产生巨大的空间震动。还有助于减少多余动作,使演奏更加省力,更加放松。

五、感情与理智

丰富的感情是优秀艺术家的必要条件,一个内心没有感情、没有热情和激情的演奏者的演奏,是,没有感染力、不会打动听众的。但是感情过分激动,缺乏必要的理智,演奏便会失去控制、音不准节奏不匀、音质不准音色不美,使想表现的东西无法表现,自己也在受罪。林耀基主张小提琴演奏者要有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还认为只有用理智才能合理分配感情,才能达到音乐的充分表现和自我的充分享受。

六、共性与个性

一把琴、一根弓和人体双手构成一个演奏环,通过环的运动演奏出乐曲,并力求完美地表现乐曲的内容和自我的情感。所有好的演奏者都是如此,这是他们的共性。由于人的手和臂大小、长短、粗细的不同,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心理气质及美学观点的不同,在演奏的姿态和情调上不可能一成不变。演奏技巧是这样,比如左手拇指的位置是高点好呢还是低点好,是应该*前点还是*后点,对于这个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林耀基认为拇指可以很松动,演奏者怎么舒服怎么拉,他不主张拇指有固定的位置。事实上,许多演奏家差别很大,柯冈把拇指放在琴颈下面,舍林格确使虎口与琴颈之间几乎没有空隙。但他们都使较弱的小指处于有利地位,使四个手指得到平衡的发展。其他的环节也 是这样,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姿态。再者,由于演奏者听觉习惯与爱好的不同,音准的观念和音律的选择也是有所变化的。舒伯特圣母颂开头的小二度,三个一流演奏家的演奏是三个样子,听众都可以接受,都感到美。林耀基要求学生当以旋律为主的时候,照顾旋律,偏向五度相生律一点,以和弦为主的时候,就要照顾和声,偏向纯律一点,如果与钢琴同度或八度进行,就要用十二均律,和钢琴取得一致。他自己称之为综合平衡律。不管如何选择和变化,都要使人的听觉乐于接受、得到美的享受。共性即寓以个性之中。在艺术上更是这样,个性在音乐表达中极为重要。演奏者不仅是乐曲的解析者,还是乐曲的再创造者。每个大师对乐曲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单纯模仿别人、没有创造和个性的演奏是没有艺术价值的。林耀基在教学中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自己的风格。他经常告诫学生,任何艺术家的方法、音乐表现和艺术思想,都不是绝对真理,绝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应该吸取的只能

是其内在规律性的、带普遍性的东西。他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已突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框框,进入了现代的以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为中心的轨道。

在上述十大关系中,包含了技术、艺术和思想各个领域。林耀基要求学生在练习和演奏中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求得它们的平衡。他教导学生:演奏规律经常找,用心思考不能少,不断总结找规律,科学指导练琴好。

林耀基先生强调要从大自然、生活里感受小提琴艺术,而我一直是从小提琴那里感受自然和生活以及宗教。看来要好好练琴,我还得在思路上调整一下。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的一些话令人非常受启发。他说道:

”第一个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每天你都要慢练,每天要从零开始,就是当时你要是准备比赛只有半年时间。

“我有三个老师,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生活,一个是同行,同行包括贝多芬,包括我的学生,爱好音乐的都是我的同行。

”很多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全都是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乐曲里面都是作曲家想像力的一种浓缩,所以我们演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将作曲家在乐谱里面所描述的东西很完整的,很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这个音符,它背后是活生生的生物和自然的东西。

“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动脑子:一个是学哲学,总结经验,总结小提琴演奏规律,那是技术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就是要给他们跳舞,各种舞,古典舞,探戈,当然是意似,我也不会跳,那个脚够不着,我用手代替一下这种感觉,但是学生假如没有舞蹈感觉,光看这个谱子的话,他就只有节奏。其实节奏里面它有很多韵律,它有很多新奇的语言,还有对话。

”小提琴它是身外之物,所以首先通过我们的歌唱,心里面的歌唱才能够将这个感情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小提琴这个乐器,所以我一定要懂得小提琴它的演奏规律,所以你要花很多心思。我跟学生讲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学生拉琴一般都是喜欢手先出来,脑子在后面,这是我在教学里面,碰到经常的问题,我要慢练、轻拉、快改。我要放慢,我要轻拉,要轻你就能站得高,你就看得清楚。轻,安静能听出你的毛病来,一不准马上改,马上调整,所以脑子是快的。我放慢的速度是给你一种可能性,所以光练技术这里面没有一个境界,没有高水准,没有这个高标准,所以我说:“一定要高标准,低消耗,那么我要省力,但是我的标准也要很高,所以慢练,使你的脑子里有提升,能够有很高的控制你的手。

”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你这个问题没说清楚,音不准,音准就是地点,这个位置;还有规定时间,时间就是节奏,所以一定时间你要双规,弄好了,你就自由,你现在不清不楚,我不要你乱来,这是纪律,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林耀基央视访谈录(全文)

主持人:大家好!林耀基曾经拥有一个想当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的理想,但是一波三折的音乐道路使他的理想破灭了。20年后他却让他的学生一个个步入了世界音乐的殿堂,他也因而成为一代音乐教育家。

林耀基不喜欢现代音乐,因为他看不清白作品中描写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但从古典音乐中,他能够清晰地看到天、地、人。他是一个对未来很有规划的人,不光是对自己,还包括他的学生们。

主持人:去年您的两个学生陈曦和杨晓宇分别获得了大小老柴的最高奖,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相当于音乐界的诺贝尔奖,两个人同时能够获得最高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首先向您表示祝贺。

林耀基:谢谢!

主持人:从胡坤1980年获奖到现在,您的学生无数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奖,金牌就拿了13枚,对于这次的获奖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林耀基:这两个学生可以说是中国独资,就是说我自己教,没有跟外国人合作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感想。他们的比赛得奖,从胡坤到这两个人去年得奖也是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小提琴历史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据我所知您当初并不赞成陈曦去参加比赛,也就是说您对他拿奖并不是十分有把握,是吗?

林耀基:对,因为这个比赛非常难。从我年轻的时候那个比赛非常遥远,对我们来说连梦都不敢做。

主持人:我听说您要求陈曦要答应您三个条件,您才让他去比赛,这是哪三个条件呢?

林耀基:第一个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每天你都要慢练,每天要从零开始,就是当时你要是准备比赛只有半年时间。我想让他参加比赛,但是那么大的比赛我有点怵,但是我觉得也应该锻炼锻炼,我就说你可以准备但是行不行再说。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他开音乐会,到5月份开音乐会,公开演奏。你把这都演奏出来了我就决定你去不去。

主持人:另外选手们他们的琴都是百万美金,显然我们陈曦可能是做不到,这一些可能都对他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可能也是您考虑的因素是吧?

林耀基:我记得胡坤1980年比赛的时候,在西贝柳斯比赛,第四届西贝柳斯国际比赛,在芬兰举行的。他第一、第二轮的时候他都排第二,穆洛娃第三轮窜上第一名了,为什么呢?还是第三轮琴没法跟人家比。人家说实话是几百万美金的琴,苏联是国家博物馆借给他们,那么我说今年一定要好琴。后来我们新加坡一个华侨林启明先生借给他一把十来万美金的琴。

主持人:所以从价钱上就差了十几倍,那既然有这么多不利因素,您觉得陈曦他能够脱颖而出,他打动评委的是什么呢?

林耀基:有扎实的基础!他天天录像,天天录音,从零开始找自己的问题。我有一句话,我说自己的问题自己找,自己的优点让别人夸;你找得越多,你台上就越少,你就能够完全放得开,对音乐有个很好的表现。

主持人:其实开演奏会和比赛不一样,那您觉得参加比赛对于选手或者演奏家来说他的压力是什么?

林耀基:他的压力就是说,你看我们代表国家去比赛,陈曦代表国家比赛这个压力很大,外国基本上都自费去的,那个压力就少。所以我让他在思想上充分的准备,准备失败你就去你准备胜利你别去。然你希望得到最好的成绩,是假如你没有失败准备,你上战场肯定不行。心理素质要是过不了关的话,绝对不行!

陈曦以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征服了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和观众,在第一名空缺的情况下与日本选手并列获得第二名,成为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首奖得主。这位”拿银奖的冠军“那年刚满17岁。

林耀基:因为当时就是进行世界杯足球比赛,陈曦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所以就挨打了。因为俄罗斯正在跟日本比赛,所以被球迷打,打伤了以后三天没练琴。后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加决赛,最后得了第二名,没给第一名,但这还是最高的奖项。

主持人:其实中国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比赛获奖的学生都是出自于您的门下,所以很多人好奇,林耀基是谁?怎么这么神秘?他为什么能够点石成金?但是按您的话说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的本质,只要抓住规律什么事都迎刃而解,那么您的规律是什么?

林耀基:我有三个老师,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生活,一个是同行,同行包括贝多芬,包括我的学生,爱好音乐的都是我的同行。

主持人:说到大自然,庄子的哲学它跟大自然有紧密联系,因为他觉得大自然能够让人性和人格充分的发展,可以不受外在环境的约束,那么大自然对您教学的灵感是什么?

林耀基:比如说我们带胡坤,去西贝柳斯比赛的时候,西贝柳斯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表现天鹅在游泳,缓缓慢慢的,描写这个自然的景色。那么我跟胡坤上课的时候,就把这种自然景色给他客观的展现出来,你比如说天鹅,它很安静,就像我说这个是天鹅,这个蹼在那儿(哼谱)这个主题在这儿出来。最后乐队那儿(哼谱)我就想象它是一个天鹅的蹼在划水,这个看不见的,但是天鹅是很安静在那儿游,这正好是西贝柳斯这个协奏曲开始的一个背景。

主持人:您这么一比喻,我一下就感觉到非常生动和形象,能够感觉到那种音乐的意境。

林耀基:很多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全都是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乐曲里面都是作曲家想像力的一种浓缩,所以我们演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将作曲家在乐谱里面所描述的东西很完整的,很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这个音符,它背后是活生生的生物和自然的东西。

主持人:您觉得您把这个音乐这种美妙,这种想像力传授给学生的秘诀是什么?

林耀基:在中国教小提琴,它缺了一个阶段,就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氛围,所以在这个时候,这种环境迫使我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动脑子:一个是学哲学,总结经验,总结小提琴演奏规律,那是技术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就是要给他们跳舞,各种舞,古典舞,探戈,当然是意似,我也不会跳,那个脚够不着,我用手代替一下这种感觉,但是学生假如没有舞蹈感觉,光看这个谱子的话,他就只有节奏。其实节奏里面它有很多韵律,它有很多新奇的语言,还有对话。

主持人:我听说您还编了很多生动的口诀是吗?您能说几句吗?

林耀基:我第一个口诀是: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内心歌唱率领两手,所以歌唱是最主要的。我们拉小提琴,弹钢琴干什么?主要是你的内心的一种感受。小提琴它是身外之物,所以首先通过我们的歌唱,心里面的歌唱才能够将这个感情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小提琴这个乐器,所以我一定要懂得小提琴它的演奏规律,所以你要花很多心思。我跟学生讲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学生拉琴一般都是喜欢手先出来,脑子在后面,这是我在教学里面,碰到经常的问题,我要慢练、轻拉、快改。我要放慢,我要轻拉,要轻你就能站得高,你就看得清楚。轻,安静能听出你的毛病来,一不准马上改,马上调整,所以脑子是快的。我放慢的速度是给你一种可能性,所以光练技术这里面没有一个境界,没有高水准,没有这个高标准,所以我说:”一定要高标准,低消耗,那么我要省力,但是我的标准也要很高,所以慢练,使你的脑子里有提升,能够有很高的控制你的手。

主持人:但您的从零开始,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就好像你已经唱歌唱得很好,但是每天要反复唱这一句,那么您怎么样能够使您的从零开始变得使学生他不觉得枯燥呢?

林耀基:一开始学生怕这样拉,这样慢,这样轻,会不会不响?会不会不快?后来我说看看我的学生,得奖的没一个手慢的,都是很快,对不对?我说怎么练的?就是这么练的,天天从零开始。陈曦那三个月,他基本上走了很长,走了人家几年的工夫,所以练琴一定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还有双规的问题,我也用上这个词,我说你知道什么是双规吗?有些学生不知道,有些学生知道。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你这个问题没说清楚,音不准,音准就是地点,这个位置;还有规定时间,时间就是节奏,所以一定时间你要双规,弄好了,你就自由,你现在不清不楚,我不要你乱来,这是纪律,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1937年,林耀基出生在广州,从小父亲就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读书人,可是他调皮捣蛋的天性总是令家长失望。终于,在他12岁的时候这一切有了转机,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转变只是因为看了几场电影。

主持人:您第一次接触小提琴是在什么时候?

林耀基:那时候看梅纽因的电影,梅纽因演帕格尼尼那个电影《剑胆琴心》,梅纽因在幕后演奏小提琴,非常喜欢看那个电影,还有《恨海香魂》,爱斯特恩在里面演奏的音乐片《一曲难忘》,肖邦的叫《一曲难忘》这个电影。这些电影对我,非常喜欢,非常有吸引力,影响很大。当时没琴拿两根筷子,在那儿比划比划,后来我爸爸说,你不是搞这个的料。我那时候很调皮,后来我偷偷去学,后来我爸爸也认可了。所以等于是看了电影以后才决定去学琴,但是后来我万万没想到,我跟梅纽因能够在一块当评委。当时梅纽因对我们是神秘得不得了。

主持人:您的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马思聪先生,当初他怎么会选中您成为他的学生呢?

林耀基:我学琴很晚,13岁快14岁了(1951年2月11号)。我自己背着我爸爸,妈妈,自己跑到温瞻美老师(马思聪老师的学生),那时候在广州学校是最好的。家里不让我学,因为觉得我调皮,你说你还学琴,假的。后来我真喜欢所以就去了。马思聪先生1952年来广州招生,5,6月份的时候,结果当时我没报名,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刚学了一年。他正好在我老师家住,他在里面休息,我在外面,在客厅里面回课,拉西班牙交响乐,这个很难。主持人:你怎么可能在一年就拉这个呢?

林耀基:所以我后来就说,我为什么现在打基础?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海派。海派的概念是什么?海派就是好高骛远的,没这基础,就拉那些东西叫海派。那么后来马思聪听见了,就认为我是一块材料,所以是我没见他,他没见我,我也没有报名,也没考试,他就把我招去了。

主持人:听说您到了音乐学院以后,也特别调皮,经常逃课是吗?

林耀基:对。所以我现在教学生的时候,以自己为反面教材教育他们,你别又像我那样。当时也是给马思聪院长带来很多麻烦,因为他招我来的,我也不上课就跑去玩,告状告到马先生那里去了。

主持人:但是您也不光是都是为了调皮。有一次不是也为了去听奥依斯特拉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会,您才逃课的。

林耀基:对。有一次是这样。因为奥依斯特拉赫要来天津,后来我说,听一次大师不容易,从来没听过,多听几次,开除我也算了就这样。

主持人:虽然您是非常调皮,但是应该说您是非常幸运地被派到苏联去留学,这是很多人梦想的机会。

林耀基:但是去苏联那个事,也是马思聪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因为柴科夫斯基的独奏选拔,这个国际比赛选拔,是半年前就通知了,但是没有通知我,因为没决定能不能去,所以在前一天告诉我“前一天你去试试”,我说好,我说没练琴,好呀,我去了,结果歪打正着我就选上了。也许准备就不行了,准备可能就紧张了,没准备,我说谁都知道没准备,我今天下午试试,试试就选上了。

主持人:所以您去苏联留学是为了参加柴科夫斯基比赛。

林耀基:对。我去了以后我老师一看,说你能力很强,但是晚了。因为我1960年去,我跟盛中国两个去。比赛是1962年,那个时候他嫌晚,为什么?他的学生巴契科娃,一个教授就是我的同学,他那时候已经准备好了。这两年他就到处演出,到处实践,所以老师说:“你现在晚了。你学琴晚,你还不如学教学,打基础。”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头来。

主持人:当老师告诉说,您不能去参加比赛,您一定心里很难过。但也是从这个时候,您转入了教学。

林耀基:我一去苏联以后我听人家拉,我觉得不行,没法跟人家比。这个时候我想,老师也这么建议,我就觉得好好学教学,好好总结小提琴的经验,将来能够对中国有所贡献,我老师也这么说了,所以我的路还走对了。

主持人:在这些大师的熏陶下,您觉得对您后来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帮助?

林耀基:这很重要。因为什么?因为我从他们的演奏里面能够看得出来最自然的东西,它里面最本质的东西。我感觉走的这条路就是,能够将小提琴生活化,不能将小提琴神秘化,假如神秘化,我永远掌握不了它,所以还有一条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灵魂升华,我把技术踩在脚下给我用,音乐跟技术它不是一回事,音乐包括技术,但是技术不能包括音乐,所以为什么有的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一代小提琴音乐家。

主持人:最后就是像您所说的,他能不能升华。

林耀基:我教学当中最终一个目的还是爱,有爱心。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你有爱心才能够:一个是热爱小提琴;一个是热爱观众;一个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所以爱有很多种:有集体的爱,家庭的爱,国家的爱,民族的爱,但最后应该是博爱,只要你有博爱的话你就会用你很好的音乐来抚平人们在生活当中受的创伤。如果没有博爱的一颗心的话,最多他只是小提琴匠人,他不可能成为小提琴家,因为最后是,你要震撼别人的心灵,所以他在高处。所以晏殊的诗(宋朝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你站得高你就看得远,你不站得高,你不升华,有很多东西看不见。

主持人:您看您学了这么多在苏联,可是回到中国以后,正好赶上文革,它没有这样一个政策,您还能把这些抱负和理想实现吗?

林耀基:我那时候准备改行。江青说音乐学院是贵族学院,那时候办不办还不知道,我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最好的方向我能培养学生,完成我的梦想;另外一方面,实在不行我就再定现代的,反正你不能一种准备。那时候你怎么做,另外一种准备,怎么来实现你的抱负?在文革期间,1971年江清搞了一个五七艺术大学,我在那儿教。那个时候主要是工农兵子女,那个时候我教学也很严格。我跟学生讲,我怕人家扣我帽子,是纯艺术观点,因为1958年时候,马思聪院长曾经被人家贴大字报,说他纯艺术观点,因为马思聪先生那时候就说我希望到了学校以后,就听见琴声,让人扣了帽子。后来我也害怕,后来我就说,你们演样板戏,演英雄,音能不准吗?你要将最美好的声音送到工农兵的心坎上,我那时候这样讲,我照样严格,采取一个迂回的战术。

主持人:所以您看文革一结束,1980年胡坤就是零的突破,为我国争得了第一枚金牌。

林耀基:不是金牌,零的突破是西贝柳斯第五名。之后,第二年他得了梅纽因国际比赛第一名,后来他得了几个第一名。

主持人:但是零的突破在中国那时候就是很不容易,我想那一次的得奖可能对您来说是一生都难忘了,是第一次您的教学有成果。

林耀基:那次完了以后,回来就住医院(301医院),冠心病发了。为什么?因为我心脏病,住了一个多月,可能也是比赛的时候太紧张了,而且也是很激动。我记得第三轮的时候,芬兰11月冰天雪地,胡坤进入第三轮决赛,我琴都不让他拿,我怕他摔一跤麻烦了,我帮他拿的琴。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老师的心,学生就是我的孩子。你比如说,杨晓宇有一句话,他当着记者,问他得奖以后的感想,他说我是调皮的学生,不过林老师对我不放弃,他说十个手指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指头,哪个疼了都有这种感觉,就是说我们师生关系非常好。

主持人:那么这里呢,我们有一段您学生的采访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薛伟:实际上他一直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我,那么我也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这样的爱戴他。在学习上一直可以说对我非常严格,生活上也照顾得可以说无微不至,在学习期间完全不像我以往的传统的师生这样的关系的一种概念。我一星期最多的时候,可能要上五次课,每一次可能2到3个小时。

主持人:我能感受到您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

林耀基:其实音乐学院一般来说,老师给学生上课规定是每周2到4个小时,但是像薛伟,柴亮,包括胡坤,他们都跟我讲,您上课根本是一天就恨不得,每个学生是3,4个小时,可能音乐学院惟一没课表的就是我,从我教学到现在没课表,我都是打电话约,当然每年上课时间就不一样,但是任务多了,我要加很多课。陈曦上次参加柴科夫斯基比赛,很紧张那几个月,我差不多一个礼拜教9个钟头,柴亮他私下里跟我讲,他后来变成迪蕾的助教,迪蕾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教授了。他说他教的一些学生也有些成绩,有些考到了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

主持人:但是他说他最佩服您的,是您的那种奉献精神。他说我永远做不到他那样,因为可能在美国这个大环境的关系,时间就是金钱,他是一分钟都要按钱来算。

林耀基:我觉得学古典音乐,学小提琴,这个西洋乐器,尤其在我们中国这个环境,这个思想才刚刚起来,你假如说是为了赚钱,我跟学生说,你最好不要学这个,因为这个投资早,花的时间很长,花的力量也很大,往往收效也不是那么理想,因为你喜欢它,因为你热爱它,所以这很重要,就是说你悟到了,你感觉到这个音乐是比金钱价值要高得多,我在精神上能够满足,因为我可以当我年纪大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主持人:那么我们不光说是国外,现在国内的音乐教师,他也都是按小时来论价,这个我们没有什么好指责,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很多音乐教师,他是程式化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来,我都是这样教你,这对学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林耀基:按我来说就是要用心教,当然你说生活还是需要,但是这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而且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我们的经验,包括好的经验,包括不好的经验,告诉学生怎么走,走怎样的路?这个路不是说一定要这么拉,这么拉,不是,而是就是说这条道路,你去大自然去探索,你去大自然里面索取,所以我的感受就是感悟人生,你从感悟人生里面,感悟人生的真谛里面,你才能够有爱心。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

林教授教学口决

两“预”两“要”

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多余动作要去掉,紧张因素要扫清。

一个基本要求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胆大心细精益求。

演奏心态

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通;

脚踏地球中,顶天立地松;

情爱我心中,箭发自弦中;

祝君更成功,展翅游太空。

换指口诀

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

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

换弦口诀

换弦靠手肘,琴颈为中心;

四指成一线,肘带腕指跟。

换把口诀

下臂带动腕指跟,腕指配合要认真;

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揉弦口诀

如坐摇椅如乘轿,又似扇子手中摇;

君能识得此中味,宽、窄、快、慢自可调。

运弓的基本要领

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稳是运弓最基本的要领。

利用重量发音的精神

手放弓上,弓放弦上,重量是多少?一加一等于二;

弓被抓紧,弓弦分家,重量是多少?一减一等于零。

右臂动作协调的要领

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

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

不同弓速演奏的要领

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像和风。

右手换弦的要领

平面均匀要走好,欲换先往下弦靠;

平稳过渡下条弦,天衣无缝艺更高。

短弓、快弓、跳弓口诀

手动弓静拉短弓,上下弓匀拉快弓;

中弓最轻自动跳,弓不离弦出跳弓。

重音和顿弓的奏法

先松后冲,冲后放松;声有余辉,近似撞钟。

或“动一动,松一松;走一下,冲一冲”。

两手配合

左手一把抓,右手分开拉;

两手相配合,紧密不分家。

三点相通

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

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四换线不断

换字不断气,脑子不断线;

左手珠一串,弓子来穿线。

换字易冒尖,时间与空间!

认真攻换字,不断又粘连。

用心思考找规律

提琴规律经常找,用心思考不能少,科学指导练琴好。

慢练

慢即是快,要建设不要破坏。

重视基本功

不在乎区区小技,只在乎能够驾驭。

详细解释可购<<林耀基小提琴教学精要>>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7元5角。

林耀基说小提琴

林耀基先生强调要从大自然、生活里感受小提琴艺术,而我一直是从小提琴那里感受自然和生活以及宗教。看来要好好练琴,我还得在思路上调整一下。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的一些话令人非常受启发。他说道:

“第一个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每天你都要慢练,每天要从零开始,就是当时你要是准备比赛只有半年时间。

”我有三个老师,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生活,一个是同行,同行包括贝多芬,包括我的学生,爱好音乐的都是我的同行。

“很多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全都是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乐曲里面都是作曲家想像力的一种浓缩,所以我们演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将作曲家在乐谱里面所描述的东西很完整的,很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这个音符,它背后是活生生的生物和自然的东西。

”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动脑子:一个是学哲学,总结经验,总结小提琴演奏规律,那是技术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就是要给他们跳舞,各种舞,古典舞,探戈,当然是意似,我也不会跳,那个脚够不着,我用手代替一下这种感觉,但是学生假如没有舞蹈感觉,光看这个谱子的话,他就只有节奏。其实节奏里面它有很多韵律,它有很多新奇的语言,还有对话。

“小提琴它是身外之物,所以首先通过我们的歌唱,心里面的歌唱才能够将这个感情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小提琴这个乐器,所以我一定要懂得小提琴它的演奏规律,所以你要花很多心思。我跟学生讲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学生拉琴一般都是喜欢手先出来,脑子在后面,这是我在教学里面,碰到经常的问题,我要慢练、轻拉、快改。我要放慢,我要轻拉,要轻你就能站得高,你就看得清楚。轻,安静能听出你的毛病来,一不准马上改,马上调整,所以脑子是快的。我放慢的速度是给你一种可能性,所以光练技术这里面没有一个境界,没有高水准,没有这个高标准,所以我说:”一定要高标准,低消耗,那么我要省力,但是我的标准也要很高,所以慢练,使你的脑子里有提升,能够有很高的控制你的手。

“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你这个问题没说清楚,音不准,音准就是地点,这个位置;还有规定时间,时间就是节奏,所以一定时间你要双规,弄好了,你就自由,你现在不清不楚,我不要你乱来,这是纪律,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林耀基:点石成金的“铺路石” 赛场成败皆财富

9月25日,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正在青岛举行,记者插空采访了林耀基。

林耀基说,培养学生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第一要有基本功;第二要扩大曲目,掌握不同风格的作品;第三要有丰富的舞台实践。

林耀基有5名学生参加了比赛。临来之前,他跟学生说,不管成败与否,都是宝贵的财富。关键在于,参加比赛,最重要的是能经受考验,面对观众、面对竞争对手时能做到宠辱不惊。

他说,据了解,那些进入决赛的选手,他们都得过奖。他们得奖的同时,也成功过,也失败过,经历了多次反复。作为没有进入决赛的选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就像我们洗澡一样,冷水、热水不断更替,我们的血管才更有活力。

林教授说:“我要告诉没有进入决赛的选手,千万不要气馁,这可能是你下一次成功的台阶。成功需要千锤百炼,现在不过才一锤子,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决心、毅力和精神继续往前走。”

向三个老师学习

今年68岁的林耀基,已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43年,是一位“点石成金”的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学生在世界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重大奖项40多个,其中有13人荣获冠军,胡坤、薛伟、柴亮、郭昶、徐惟聆、张提、谢楠、李传韵等一批学生成为弦乐超级明星。

林耀基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大师马思聪先生的入室弟子。1960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前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得到著名小提琴家扬格列维奇教授的亲传。

我国的小提琴教育和演奏事业起步较晚,如何才能赶上已经发展了三四百年历史的西方呢?学成归国后的林耀基认为,站在哲学的高度上追赶不失为一条捷径。他用哲学的思想去分析小提琴演奏的普遍规律,创造了一套充满辩证法,具有科学性、哲理性和独特性的教学方法。“我总对学生说,他们应该有三个老师,大自然、生活和同行。”林耀基说,“学琴也是哲学,哲学就是要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归纳起来。这是条真理,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律的东西。”

林耀基对弟子讲,光是拉小提琴是不够的,要把小提琴作为一种参考,去观察世界,再通过小提琴去表现世界。这就需要跟大自然很好地去交流,不管来自大自然还是生活、同行,然后站在大自然的高度、生活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去理解作品,去表现作品。

授课效仿主妇炒菜

虽然教出了许多优秀弟子,但林耀基对自己的定位依旧:做一块铺路石,引领学生走上艺术殿堂。

林耀基说,要致富先修路,教学就是为学生铺路。如何铺好路,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打基础。然而,打基础的过程非常枯燥,就像家庭主妇一样,日复一日地忙碌。

虽然教学像家庭主妇般忙碌,但林耀基说,能调教出这么多好弟子,自己的方法效仿了家庭主妇。“主妇炒菜,第一,她需要什么,就买什么;第二,炒菜时没有多余动作。学生演奏时容易紧张,紧张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动作。我常常要学生将那些多余的动作去掉,做减法。他们大部分做的是加法,老怕不够。”

林耀基说:“万物过眼皆我友。所有的事情看到了,我都能学到东西,都是我的教材,并不是惟有小提琴是我的教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的方法就是家庭妇女的方法。简单到谁也不信。都问我有什么绝招呀?没绝招!都是生活里面的东西,很自然。”

下载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耀初教授学术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潘耀金2017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7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兴仁三中教师:潘耀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学习王金权教授有感

    学习汪金权教授有感 师宗职校 阮菊花 这几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王老师毕业于名校,在当时可谓真正的天之骄子,可是当他看到山区需要他时毅然放弃了......

    林初耀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发言稿

    林初耀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发言稿尊敬的林巧彬先生、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您们好!明天,是我国的第32个教师节,在这里,我首先祝全体教职员工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在这特殊的日子......

    听王敏勤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管理学术报告体会

    听王敏勤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管理学术报告体会2月28日,全国著名教育家、天津市教科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应我市教育局的邀请在市委礼堂为全市中小学校长及中层领导作教育教学学术报......

    中科院金属所王福会教授学术报告[5篇范文]

    中科院金属所王福会教授学术报告报告题目:科研思想与人生感悟 主讲人:王福会教授 时间: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15:00 地点:逸夫楼404报告内容简介: 结合王福会教授的科学研究和人生......

    观刘旦初教授演讲有感

    观刘旦初教授演讲有感 12月14号,我校邀请复旦大学化学系刘旦初教授在大讲堂为我院学子开展了一次有关“理性看待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的讲座。 当老先生刚坐下的时候,会场还有......

    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初读感想 学生:李宏平关于20世纪史纲概述性质的历史著作很多,之前浏览过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郭廷以的《近代史史纲》以及陈恭......

    葛耀军:纪念李国豪教授诞生100周年[推荐五篇]

    继往开来的同济桥梁 ——纪念同济桥梁创始人李国豪教授诞辰100周年 葛耀君 2013年4月13日是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的创始人——李国豪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李国豪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