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社学科中心教研组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品社(品生)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计划
武安市富强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品社(品生)学科中心教研组将紧紧围绕武安镇教育办关于全镇教研活动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品社(品生)课,开展好各项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本学期中,品社教研组将继续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为研究中心,以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
1、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创新学习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多投稿,争取在学区或以上评比或业务刊物中获奖、发表。
2、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教学资源库的素材,积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3、形成教研氛围:积极开展说课、观课、议课活动,大组每月教研活动一次,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鼓励本组教师在教学中
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互相观摩,以期达到提高品社(品生)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八月份:
制定本学期品社(品生)教研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九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结合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2、由教研组长率先进行说课、讲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十月份——十二月份
1、本组其他教师依次进行教学观摩实践课讲课活动。
2、观课、议课。
一月份:
1、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2、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3、组织学生搞好期末评价,进行期末质量分析。
第二篇:2013科学品社教研组计划
2012---2013年下学期
品德与社会、科学教研组
工作计划
利津街道中心学校
2013年下学期品德与社会、科学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加独创,争创先进教研组”为目标,以深化“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研究”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主动发展。创出科学教研特色。
二、教研工作重点及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规范教学行为,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建立组内研究课制度。并且开展“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理论研读、人人上好每一节课”等活动。在期末形成具有自己教研特色的成果集。
2、重点落实和完善校本课程的研究。
3、组织教师做好备课,采取“独立分担,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等备课模式,促进集体教研活动的开展。
4、加强校本教研,大力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督促教师上好每节课。
5、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主动发展。
6、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1)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本学期科学教研计划。
(2)开展第一轮观看专家讲课、评课活动。
(3)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校方法。
4--5月份:
(1)、参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高效率”为主题的科研月、电教月活动。
(2)、教师准备好说课稿。
(3)、开展备课、说课活动。
(4)、开展人人上好每一节课和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5)、撰写课后反思一篇。
6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科技活动。
(2)组织科学教师协助各班级举办一次科技知识智慧星擂台赛。
(3)学习科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的文章。
(4)交流学习体会。
(5)撰写课后反思一篇。
7月份:
(1)学习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心得。
(2)开展组内理论研读,并撰写好学期总结材料。
(3)制定复习计划。收集教师成果。
第三篇:东区小学品社学科计划
东区小学品社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进一步深化区“三步导学”课堂学习模式,关注学科教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品社学科中心组围绕工作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多种研训为手段,本着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宗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学期品社学科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并继续践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探索,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强化学科教研建设。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在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习体验,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促使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入开展教科研,以科研为先导、促教研,努力进行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论证。
三、工作目标及措施:
1、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研促质量
(1)做到方案具体,过程扎实,活动有效,资料齐全。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内容、目标,追求有效教研。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强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3)通过参与学科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讲座、座谈等形式对一线品社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4)重视培训、培养教师。鉴于我校教师多为兼职的现状,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课堂、试题命制,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2.以课题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深入学习“三步导学”,构建高效课堂 全面推进全区本学科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继续推进“三步导学”课堂学习主推模式。继续深入课堂,了解实际,指导操作;查阅教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加强对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的指导。认真落实“人人一堂研究课”,对品社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证。
3.全力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品社”学科教学骨干和能手,教学过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全员育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不定期组织本学科专题研讨会。
5.积极采取多元评价,促进课改持续深入发展。
(1)继续实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时学习表现、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积极探索小学品社学科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逐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期初制定小学品社学科中心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2.制定本学科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本学科组制定学科计划。
3.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培训,重点针对本学科评价形式的变化、试题编制、课堂改革。四月份:
1.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调研、听课指导。
2.加强网络教研的建设与发展,组织教师观摩《品德与社会》生本课堂的成功课例,进一步解读模式,进行经验交流,提出改进设想,形成策略,编写成果材料。3.学校开展好课题的相关工作。五月份 1.对老师进行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期中质量检测,并进行阶段质量分析。六月份
1、落实“人人一堂研究课”,对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证。
2、学校开展好课题的相关工作。
七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各学校组织期末复习及期末质量监控。
第四篇:品社学科模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知探究课”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实现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其学习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实施特点,针对不同学段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以促进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的生活轨道由家庭、学校逐渐趋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会规则,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存技巧。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深化了家庭、学校、家乡等不同领域中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因素,而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就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一、基本思路
按照“情境—互动—合作—发展”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的,其基本思路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生活及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与各种学习媒介发生的多维互动中,链接生活、体验生活,在师生的合作探究中感悟生活,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生活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良好的道德行为践行生活,从而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范式的基本结构
(一)情境设置,找准切入
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能有效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情感升华的思考和对比场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现实行为,采用适当方式,如生活事件回放、设置生活问题、创设模拟情境、播放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内容与生活的链接情境,引发学生在情境下自主链接生活、唤醒生活,拉近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生活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自主建构
生活情境的创设仅仅是课程的开始,对问题的初步解决也只是打开了学生的生活之门,随着活动的逐渐展开,学生们将进一步体验生活的奥妙。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和认知,所以设计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文本、观察、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寻求帮助、亲身实践等种种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三)交流互动,自主参与
在此环节中,学生积极展示和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小组互动交流中,对已知知识和技能、已有情感和态度进行验证、质疑、总结,从而更加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如《感谢您,老师》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采访,交流中老师们一天所要做的工作,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想一想你与老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让你难忘的事情,最后讨论你认为有些同学只尊敬自己的老师,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说说你的想法。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对教师的工作就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内心会很自然的升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意。
(四)展示提升,内化感悟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认知虽有所拓展,但也只是丰富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深入认知仍很肤浅,对某些问题仍存在一知半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伴随着新的疑惑、新的问题的产生,以及想要验证自己、他人、教师、教材的理论和观点的更迫切的心理需求,通过汇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与其他各组进行交流探讨,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其它学习媒介间的多维交流,达成对问题的深入认知。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培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内化道德要求,实现社会性发展。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为促成学生发展目标的深入和达成,由教师或学生再创富有实践性的新情境和新要求,以检验学生的认识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去践行生活,进一步深化、扩展、修正和完善认识,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全面和均衡的发展。
第五篇:品社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龙王庙希望小学 武增凤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品社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品德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135互动课堂”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惹人爱的学生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品德课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品德课。
2、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3、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结合本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十月份:
1、六年级品社集体备课
2、开展听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
十一月份:
1、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老师们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2、撰写教学案例。
十二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说课评比活动。
2、反思交流会
一月份:
1、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2、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3、组织学生开展期末评价,进行试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