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辅材料乱象调查大全
中小学教辅材料乱象调查:书包为何越背越重
作者:王思海发布时间:2011-02-22
新学期开学了,中小学生们背着书包又走进了学堂。记者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中充塞着各种各样的教辅书,有的书包中教辅书重量远超过教材书重量。更甚的是,一些教辅书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低劣、拼凑、抄袭的居多,有的甚至错误百出、以讹传讹,对孩子们造成误导和伤害,令人担忧!
学生书包:教辅书变相塞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刘珊欣放学回家后,从肩头上卸下沉重的书包,就久久地躺在沙发不吭一声。刘珊欣的妈妈称了一下书包的重量,总重5080克。书包里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5本课本,重1100克;《语文跟我学》《语文课课通》等2本语文辅导材料和1本数学辅导材料,重1050克;一台学习机、两叠厚厚的英语报纸和作业本加起来也有1460克重。“辅导书班里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还不止这几本。”刘珊欣说,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核对辅导书上的答案,没有买辅导书的学生只有自己看其他书。
这些教辅材料是如何进入刘珊欣的书包的呢?刘珊欣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大了,有了零花钱,大部分教辅材料都是孩子自己买的。”比如数学讲到某一章节,老师会出一本辅导资料中的题,上课也会讲评这些题,孩子下课就会问老师“这本书叫啥名字,从哪儿买来的”,然后孩子就会按照老师提供的信息去买。等讲下一章节,老师又会出另一本辅导资料中的题,孩子就会去买另一本。所以,有时一门课有好几本辅导资料。
“有时老师也会无意或有意地提供一些信息给家长,我们也会帮孩子去买。”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开学时,老师虽然不直接把教辅材料拿到教室去卖,也不组织学生统一收钱去买,但会通过短信方式告诉家长:要买的辅导材料书名、出版社和在哪里能买到。
“现在老师布置题有时就直接在教辅材料上布置,孩子们做题也直接在教辅材料上做,谁不买教辅材料?”教辅书被变相塞进孩子书包,一位家长直言时显得十分无奈。
“一号《首辅》,两部《兵法》,《三尺讲台》,‘四轮’《攻略》,‘五点’《导学》,‘六步’《题典》,七思八想,久坐不动,十分刻苦,教辅书山,寻寻觅觅劳
心智。”这是北京一位高三学生在作文中对自己学习状况的描述,真实地反映教辅材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何其大。
图书市场:教辅书鱼目混珠
记者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图书批发市场,发现许多学生结伴过来选购图书,一些热门的教辅书店里人头攒动。记者看到,中小学教辅材料占据整个图书批发市场近一半的店铺,一排排书架和展示台上,摆满了《口算题卡》《基础练习》《XXX考试卷》《XX课堂达标》等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籍,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出版社想尽办法在书名上创造新奇,大玩噱头,用诸如“学霸”“考霸”“五星教练”“名师辅导”等标题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眼球。为使学生和家长爽快地掏腰包,出版商家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各显其能。
一本《通用模型解题》的广告吹嘘效果为:“不管碰到什么难题,只需要把模子往上一套就行。如今,很多受益于《通用模型解题》的学生,都把它昵称为学习数学、物理等科目的傻瓜方法。”一位家长纳闷地问书店老板:“既然傻瓜都可以无师自通,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一些出版企业出一本教辅书只需要买个书号,找几个老师,然后把一些热门的教辅书中的题目改动几个数字就可以出书。”一位从事教材编写的出版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个体书商就是找几个根本不懂新课程教学的人,用剪刀加糨糊,拼拼凑凑,快速高产,这样出来的教辅书质量可以想象。
不少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反映,目前教辅图书选题严重同质化,大部分彼此抄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创的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着新课标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陈旧不堪;有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新课标,内容导向却仍然是陈旧的,很多知识点也是在“炒冷饭”,对学习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那些东拼西凑、内容粗糙的教辅书,甚至会误导学生。
教辅规范:须完善制度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每年都下文禁止学校、老师向学生摊派教辅材料和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但质量低劣的教辅材料仍如冰河下涌动的暗流,变相“溜进”学生的书包。
目前教辅资料进入学生书包主要有如下几种渠道:一是少数地方教育部门仍然在统一推荐和统一组织征订,新华书店或书商发行;二是新华书店大量向学校
独自征订发行教辅或随教材搭售,这是主渠道;三是个体书商直接向学校推销发行教辅;四是学生和家长在学校或老师的“指引”下到书店、公司购买;五是学生或家长随意到市场购买。
“要想富,编教辅。”这是目前一些教辅编者们常用的口头禅。近几年,全国每年出版的教辅书约在1万种以上,这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驱动,使各路人马处心积虑挤进教辅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教辅编者队伍越来越庞大,甚至一些大学教授、作家也为利益所动,纷纷加入教辅书的编写队伍,他们或担任教辅书的主编、顾问,或为教辅书题词作序,不惜利用自己的身份夸大宣传教辅书的效果,这对教辅书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给学生减负年年在喊,孩子们的书包却越背越重,之中就有泛滥低劣的教辅材料惹下的祸。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毁了教育,也会害了孩子。”面对目前纷乱的教辅材料,不少老师和家长感到十分忧虑。
北京一家编写教材机构的负责人赵勇说:“只有从完善制度上入手,加强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选用、发行环节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采用政府干预、引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手段,统放有度,疏导并用,进行教育、出版行政与制度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规范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维护正常的中小学教学秩序。”
来源:新华网
教辅雷同调查:家长学生挑花眼年级越低买得越多
2011年02月14日14:22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天,全市中小学正式开学。由于有部分学校提前在昨天举行开学典礼,给学生开出教辅书的书单,有不少学生在下午冒雨采购,使广州购书中心在昨天下午出现了购买教辅书的小高峰,学生和家长少则3本多则十几本地选购,购书中心也在一楼新开了收款通道应对,有家长为孩子买教辅书甚至一掷千金。记者发现,每一学期开学前买教辅书都让一些家长和学生伤脑筋,而由于教辅书种类繁多,有的书名和封面相似,给学生和家长添了一些不便。据了解,下个周末将迎来开学后首个购书高峰。
现象:年级越低往往买得越多
昨天下午4时多,记者来到广州购书中心二楼楼梯口旁的中小学教辅类图书专场,尽管天下着雨,但不减学生和家长买书的热情,尤其是小学教辅书区,几乎每一排陈列教辅书的书架前都挤满了学生和陪同来买书的家长;相比之下,初中和高中的教辅书区人流相对少许多,基本上都是穿着校服结伴来买书的学生。
记者发现,为了腾出更多空间让学生和家长选购,购书中心把二楼的收款台撤掉,改为到一楼结账,并且在一楼大堂新开了几条收款通道。在一楼大门口右侧的8个收款台前,等候交款的人龙有七八米长。记者目测,排队的读者中,小学生和家长趋向于购买更多的教辅书,除了《黄冈小状元》、《一练通》等学校书单上必买的教辅书外,“教材全解”类的参考书也很受欢迎,购物篮和购物车内平均都有5本以上的教辅书,“小学的课比较轻松,课余时间多,想让她多学点。”林女士一家是湖南人,她表示,女儿今年读四年级,没有本地户口,初中打算考民办学校,平时会给她学习加加码。
而中学生买书则显得更加理性,不仅中学教辅书区人流较少,学生们在选购时都会细细地看上几页,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才会买,“挑中了买回去的,我都会仔细做完的。”梅花中学初二男生小张表示。
花费:家长一掷千金购买教辅
物价上涨,花在教辅书上的钱要用多少?记者昨天在购书中心现场采访的学生和家长,消费基本都在百元以上,“书单上有5本书要买,花了100多元,现在的书都挺贵的。”而泰安中学初二的学生小简照着学校书单挑了3本书,“埋单得100元,都是用自己的利市钱买的。”
不过,为了孩子,有家长一掷千金作“大手笔投资”。一个人前来选购的家长冯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儿一女,分别在读一年级和三年级。他坦言,他从事专业行业,一向很重视子女教育,“每学期开学,帮他们买参考书都要用1000元左右,”他指着书架上的小学奥数类书籍说:“像那些奥数的书,一买都会买一套。”
每学期开学前都会涌现出购买教辅书热潮,年级越高积累的教辅书会越多,学生们会怎么处理?“大把空着的没做的。”泰安中学男生小姚说,会把没用上的教辅书留给弟弟以后用,78中一名初三女生也认为,送给亲戚是最低碳的做法。而家长冯先生则表示,会为孩子保留每一本练习册和教辅书,“上到三年级
如果忘了二年级的知识,看回旧书就知道了。一本书上写了标注,这本书就是独一无二记录了孩子学习过程的,如果送人,以后即使再买本新的,没有了标注就没有意义了。”
困惑:书名相似找书眼花缭乱
每一学期开学前,总有学生和家长因为有些教辅书买不到而伤脑筋。而由于教辅书种类繁多,而且书名相似,“××手册”、“××状元”、“××课堂”、“××达标”等都是教辅书书名的热门词汇,有时候甚至连封面设计都互相借鉴,让一些学生和家长找起书来眼花缭乱,要细细“扫描”相应年级书架上的每一本书的名字,搜索到疑似目标后还要拿在手中仔细核对书名,担心书名有几个字没对上就买错了书。
某小学五年级的3名女生昨天下午从北京路新华书店转到购书中心,把五年级教辅书区都找了个遍,也没找到老师书单上的《英语基础与提高练习》这本书,只是在购书中心找到了一本《英语基础与提高测试》,但因为和书单上的不符,所以不敢买,只能打电话给其他同学互通有无:“我们现在在购书中心,没找到那本啊。你买到了?是不是封面有个圣诞老人的?”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小姑娘忍不住大叫“好嘢!就是这本!”可是,她的家长在一旁问道:“确定是“测试”不是“练习”了吧?你上次就买错了哦。”最后,这些女生还是打电话给自己的英语老师,才知道原来书单上的名字弄错了,眼前的正是老师要求买的书。
而有的学校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干脆把指定书目的封面复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不用在找书上花费太多时间。(记者伍仞)
第二篇:教辅乱象调查
新学期开学了,中小学生们背着书包又走进了学堂。记者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中充塞着各种各样的教辅书,有的书包中教辅书重量远超过教材书重量。更甚的是,一些教辅书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低劣、拼凑、抄袭的居多,有的甚至错误百出、以讹传讹,对孩子们造成误导和伤害,令人担忧!
学生书包:教辅书变相塞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刘珊欣放学回家后,从肩头上卸下沉重的书包,就久久地躺在沙发不吭一声。刘珊欣的妈妈称了一下书包的重量,总重5080克。书包里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5本课本,重1100克;《语文跟我学》《语文课课通》等2本语文辅导材料和1本数学辅导材料,重1050克;一台学习机、两叠厚厚的英语报纸和作业本加起来也有1460克重。“辅导书班里几乎人人都有,有的还不止这几本。”刘珊欣说,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核对辅导书上的答案,没有买辅导书的学生只有自己看其他书。
这些教辅材料是如何进入刘珊欣的书包的呢?刘珊欣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大了,有了零花钱,大部分教辅材料都是孩子自己买的。”比如数学讲到某一章节,老师会出一本辅导资料中的题,上课也会讲评这些题,孩子下课就会问老师“这本书叫啥名字,从哪儿买来的”,然后孩子就会按照老师提供的信息去买。等讲下一章节,老师又会出另一本辅导资料中的题,孩子就会去买另一本。所以,有时一门课有好几本辅导资料。
“有时老师也会无意或有意地提供一些信息给家长,我们也会帮孩子去买。”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开学时,老师虽然不直接把教辅材料拿到教室去卖,也不组织学生统一收钱去买,但会通过短信方式告诉家长:要买的辅导材料书名、出版社和在哪里能买到。
“现在老师布置题有时就直接在教辅材料上布置,孩子们做题也直接在教辅材料上做,谁不买教辅材料?”教辅书被变相塞进孩子书包,一位家长直言时显得十分无奈。
“一号《首辅》,两部《兵法》,《三尺讲台》,‘四轮’《攻略》,‘五点’《导学》,‘六步’《题典》,七思八想,久坐不动,十分刻苦,教辅书山,寻寻
觅觅劳心智。”这是北京一位高三学生在作文中对自己学习状况的描述,真实地反映教辅材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何其大。
图书市场:教辅书鱼目混珠
记者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图书批发市场,发现许多学生结伴过来选购图书,一些热门的教辅书店里人头攒动。记者看到,中小学教辅材料占据整个图书批发市场近一半的店铺,一排排书架和展示台上,摆满了《口算题卡》《基础练习》《xxx考试卷》《xx课堂达标》等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籍,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出版社想尽办法在书名上创造新奇,大玩噱头,用诸如“学霸”“考霸”“五星教练”“名师辅导”等标题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眼球。为使学生和家长爽快地掏腰包,出版商家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各显其能。
一本《通用模型解题》的广告吹嘘效果为:“不管碰到什么难题,只需要把模子往上一套就行。如今,很多受益于《通用模型解题》的学生,都把它昵称为学习数学、物理等科目的傻瓜方法。”一位家长纳闷地问书店老板:“既然傻瓜都可以无师自通,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一些出版企业出一本教辅书只需要买个书号,找几个老师,然后把一些热门的教辅书中的题目改动几个数字就可以出书。”一位从事教材编写的出版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个体书商就是找几个根本不懂新课程教学的人,用剪刀加糨糊,拼拼凑凑,快速高产,这样出来的教辅书质量可以想象。
不少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反映,目前教辅图书选题严重同质化,大部分彼此抄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创的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着新课标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陈旧不堪;有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新课标,内容导向却仍然是陈旧的,很多知识点也是在“炒冷饭”,对学习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那些东拼西凑、内容粗糙的教辅书,甚至会误导学生。
教辅规范:须完善制度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每年都下文禁止学校、老师向学生摊派教辅材料和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但质量低劣的教辅材料仍如冰河下涌动的暗流,变相“溜进”学生的书包。
目前教辅资料进入学生书包主要有如下几种渠道:一是少数地方教育部门仍然在统一推荐和统一组织征订,新华书店或书商发行;二是新华书店大量向学校独自征订发行教辅或随教材搭售,这是主渠道;三是个体书商直接向学校推销发行教辅;四是学生和家长在学校或老师的“指引”下到书店、公司购买;五是学生或家长随意到市场购买。
“要想富,编教辅。”这是目前一些教辅编者们常用的口头禅。近几年,全国每年出版的教辅书约在1万种以上,这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驱动,使各路人马处心积虑挤进教辅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教辅编者队伍越来越庞大,甚至一些大学教授、作家也为利益所动,纷纷加入教辅书的编写队伍,他们或担任教辅书的主编、顾问,或为教辅书题词作序,不惜利用自己的身份夸大宣传教辅书的效果,这对教辅书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给学生减负年年在喊,孩子们的书包却越背越重,之中就有泛滥低劣的教辅材料惹下的祸。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毁了教育,也会害了孩子。”面对目前纷乱的教辅材料,不少老师和家长感到十分忧虑。
北京一家编写教材机构的负责人赵勇说:“只有从完善制度上入手,加强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选用、发行环节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采用政府干预、引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手段,统放有度,疏导并用,进行教育、出版行政与制度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规范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维护正常的中小学教学秩序。”
第三篇:教辅乱象问题研究
教辅乱象问题研究
摘要:教辅乱象由来已久,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每年都下文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编印、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搭售教辅材料以及强迫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等,却屡禁不止。应试教育是教辅乱象问题的根源,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教辅问题一直延续至今,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解决教辅乱象的措施亟待商讨。
关键词:教辅乱象经济链条学校教育部出版
教辅乱象由来已久,教辅乱想问题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杜绝校园教辅搭售、低价高回扣、教辅材料散滥现象,教育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每年都下文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编印、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搭售教辅材料以及强迫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等行为。但质量低劣的教辅材料仍如冰河下涌动的暗流,变相“溜进”学生的书包。教辅乱象屡禁不止,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解决教辅乱象的措施亟待商讨。
早在2001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第三条规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2009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再次下发文件,要求“严禁将教辅材料纳入《教学用书目录》、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搭售教辅材料以及强迫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然而在此期间,违规案例依然不断被曝光,上海、湖北、广东、安徽、湖南等地都曾曝出“教辅乱象”。
有规不依,有令不行,“教辅乱象”何时了?越打越乱,越乱越打,原因何在?
一、经济利益驱使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关部门早就有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禁止越权干预教辅资料市场,学校和老师禁止要求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甚至老师自发或自觉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与某些书商互相勾结、沆瀣一气,使得学生征订教辅完全“被自愿”,出现“书商逐利部门分肥”的怪现象,共同赚取学生及其家长的钱,让自己的腰包肥起来,弄得民怨沸腾。有的学校甚至借口教育经费不足,说是将教辅回扣入账以弥补经费不足,而事实上,这些回扣大多落入了个人腰包。
教辅书并没有原罪,让教辅书变成吸金石的,是从出版商到学校的一个庞大利益链条。如果说这个利益链条,是以教辅书为媒介进行着利益输送,那处于末端的学生,无疑是所有利益的输出者,是一种“基础资源”。
教辅书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也使得一些人千方百计把学生变成资源。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的出版产值达500多亿元。庞大的市场,巨大的赢利,催生了利益的进入;同时,这种利益链条各个环节的合谋,也使得定价越来越高、销量越来越多,让教辅书乱象愈演愈烈。
目前教辅资料进入学生书包主要有如下几种渠道:一是少数地方教育部门仍然在统一推荐和统一组织征订,新华书店或书商发行;二是新华书店大量向学校独自征订发行教辅或随
教材搭售,这是主渠道;三是个体书商直接向学校推销发行教辅;四是学生和家长在学校或老师的“指引”下到书店、公司购买;五是学生或家长随意到市场购买。
(一)学校和老师低买高卖
老师从书商那里低价购买教辅材料,然后再高价卖给学生。学生的教育成本增加了,老师、出版商和相应的主管部门却牟取暴利。学校和老师推荐学生购买教辅书,由老师统一征订,扬言老师统一订购教辅书,优惠多多;又或者学校和老师指引学生和家长到指定的书店购买,说是该书店与学校有合作,折扣多多。这是学生购买教辅书常见的现象,而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却是收入多多。
在学校和老师看来,这是名正言顺的。学校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购买教辅书,自然是学校本职所在。而赚取差价,不过是利用了自己的关系,而且书上本来就有相关部门审定的标价。这种行为的界定,是一个问题。是变相的回扣,是商业贿赂;也可以如部分教师所想,是正常的“教学行为”。界限的模糊,给“教辅吸金术”以滋生温床,甚至演变成行业潜规则,披上了合理外衣。
(二)教育部门违规推荐
对于教辅乱象,教育部门并非视而不见,恰好相反,教育部门发现了这种巨大的商机,把这种教育完全做成产业了,而且去把学生当做可开发的资源,当然这里的学生可开发的资源,不是把我们的学生当做可开发、可培养的人力资源,而是把他们当做一种可以开发的商业资源,来用他们做摇钱树。比如说在郴州,不仅仅教育部门知道这种情形,而且专门编制了一个《推荐书目》,再如,安徽省教育厅定期向全省公布《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而这种推荐书目是教育部,还有七部委在2009年的时候明令禁止的。
以安徽省教育厅的《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为例,安徽省教育厅定期都要向全省公布《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并规定目录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校入班。因此能否通过审查并登上“目录”对教辅书出版商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个前提是必须由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表面看是为了选择更加优质的教辅书,但实际上就是一些省教育厅下属的教研机构利用自己的权力分了一杯羹。想要通过审查,教辅书名义上必须是安徽本省的出版社和安徽省教育厅下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来编写的,代价就是出版社要付出大约5%的利润给上述研究所。
(三)出版者争相出教辅
现在的教辅市场,出版社做,新华书店做,还有大量的书商在做,这是一块肥肉。出版社是企业,要逐利,教辅书有巨大的市场,所以大家都争相出教辅书。凡是有出版权的人都有资格出教辅,因为教辅不像教材,要教育部专门来审订,通过之后才能编写,教辅所有人都可以编写。只要有个书号就可以出,所以说这个资格就相对比较宽,因此出教辅的,有出版社,也有民营公司,民营公司虽然没有出版权,但它跟出版社合作出版或买卖书号来出版,因为教辅利润比较大,所以全国的出版社极少有不出版教辅的,民营出版教辅的也很多,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二、应试教育根源所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目的,这决定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教辅书的编订、发行和选购上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学生家长好像一群羊,而教辅书流通环节的各个利益集团则像一群狼,无论家长选择县教育局推荐的书还是选择省厅推荐的书,其实被赚取巨额利益的结局不会改变。
在学校系统中,学生是利益链的末端,也是权力链的末端。目前,学生和学校,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这使得学生在校园中难有话语权。就教辅而言,学校、教师不仅拥有指定教辅的权力,还拥有给你穿小鞋、让你不方便的权力。即使明知道一些教辅书不好用、不需要,在这样的处境下,学生也不敢不买。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问题。在西方一些国家,根本不存在教辅书,自然不会有教辅书引发的利益链条。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学校、家长、学生为了升学、择校,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教学辅导。
事实上,应试教育的根不除,教辅书腐败的果就无法从根本上铲除。
如何破解“教辅乱象”,改革中考、高考体制是一个方面,那是长远的问题。要治理教辅乱象,要从制度和道德两方面来思考。
一、严管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让看不见的手拧干教辅书的水。
要治理“教辅乱象”,还必须从制度上来保证和有力执行。相关制度每年出台,但教辅乱象依然屡禁不止,只能说明执行力度不够,制度不够完善。从教辅书的出来来说,教辅书人人都能出,这是一个大问题,导致教辅书杂乱不堪,盗版无数,如果出教辅书也必须如同出教科书一样,必须经过教育部专门来审订,通过之后才能编写,并且大大提高教辅书出版和书号的成本,将教辅书的利益讲到最低,那么也许就会对教辅杂乱的现象有所遏制。其次就是要完善教辅书管理制度,落实教辅书选题报备制度等制度。
二、提升道德素质,别让利益污染了道德的血液
加强新闻出版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采取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及时记录并公开有关行政处罚结果,推动全行业增强诚信意识,营造依法经营、有序竞争、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抹去教辅书上的权力印痕,赋权于学生和家长,以“自由选购权”遏止其负面影响。无论是出版方、发行方还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施行者,都要时时检视自己,别让利益污染了道德的血液。
第四篇:婚介乱象调查
婚介乱象调查
时下,许多单身男女会选择婚介机构来寻找另一半。记者暗访发现,有些婚恋机构对征婚者身份核查不严,有些则高价收取会员费,却不按承诺提供相应服务,还存在会员个人信息核查出现缺失等问题。由此造成当事人被骗感情、被骗钱财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些乱象,在目前的婚介市场屡见不鲜。对此,律师表示,婚恋网站需要更详细的法律规定给予约束,婚恋网站自身也应该切实提升信息核查等保障能力。同时,警方提醒,对婚介机构介绍的对象,建立信任不应太草率,要格外小心对方提出的经济要求,当心上当受骗。
实体婚介机构,没有身份证也能先注册
记者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如今的实体婚介机构,大多“蜗居”在高层写字楼甚至居民楼内。2017年年初,记者来到北京世纪佳缘西直门门店,进门后,一位自称顾问的中年女子接待了记者。
在详细询问了记者的年龄、职业、工资、房车、婚恋史及择偶目标后,中年女子要求记者填写个人信息。当记者质疑为何只问“贵姓”,却不核实身份,如此草率能否保证信息真实性时,这位自称顾问的中年女子称,“我们后期肯定要做身份核查。但是你既然来了,肯定是以找到有缘人为主,我们相信你的诚意。核查的事情,我们可以在注册确定合作之后再进行。”
看?者还有疑虑,该顾问又安慰道,“我先把一些优质资源给你看看,如果你觉得有看上眼的再进行合作。至于身份证什么的,可以以后再给我们带来。”很快,这名顾问给记者看了不少男士的资料。
“你可以开一个一万多元的套餐,我们都确保一对一配对的,而且还会根据你的要求推荐具体的人。”顾问称,在她手中成功配对的人有几十对,肯定能给我找到合适的男友。记者以价格偏高为借口准备离开,该名顾问马上称“还有便宜的”,并许诺可以通过优惠活动价格再便宜几千元。记者借口没带钱包得以离开。
缴纳高额会员费,定制服务不“合身”
说起婚介,今年31岁的市民李女士气就不打一处来。“交费之前跟你说她多么专业,介绍成多少对,手里有多少优质客户。谁知道,交完钱就换了个人,售后服务一概不管。随便找几个人来和我见面,个人条件和我所要求的完全不符。”李女士说,今年春节前,她在某婚介机构办理了6888元的VIP服务。本想能够通过婚介找到如意郎君,却没想到找了一肚子气。
李女士告诉记者,本来她只是希望注册免费会员,但在咨询的时候,一名自称“顾问”的女子向她推销办理高级会员。在对方的游说下,她就花钱办理了高级会员。“当时可能被忽悠懵了,就觉得那位顾问很专业,还给我看了会员大数据,很多人条件都不错,我就交了钱。”李女士说,交完钱后那位顾问再三向她承诺,一定会“层层筛选、多方讨论,确定是高度匹配后再安排双方见面”。
没多久,那位顾问便通知李女士与某男士见面。但在见面之前,李女士没有得到男方的任何资料。“红娘对男方的情况是一问三不知,完全不像她说的事先经过详细了解,只是一味要求我去见面。”李女士称,无奈之下,她只能到现场去见面。谁知道,一看连外形都跟她的要求不匹配。
本以为这次是个“意外”的李女士,满怀期待地等待下一次见面安排。谁知道,第二次来见面的男士更是让他失望。“我明确要求为未婚男子,但是来相亲的人却是离异男士。更可笑的是,本来是相亲,此人居然还想把我发展成客户,让我去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李女士随后立即要求退款,但是婚介却以“已经安排见面,是你自己不满意,后续还有5次见面机会”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李女士将此事发至微博,但是很快接到了婚介的“连环电话”,要求她删除微博才能退款。无奈下,她删除了微博,但婚介还是没有退款。
从事婚介工作已经8年的常女士告诉记者,从顾客进入婚介开始,其实就已经被婚介的工作人员“评分”。“如果来征婚的人条件很好,算得上是优质资源,顾问会主动推荐顾客办理免费会员,将他们当作是‘资料库’,不定时地安排去和不同的人相亲。这样的相亲机会,大部分是在帮着婚介‘壮门面’,成功的机会很小。相反,如果是条件比较差的客人,婚介基本上都会抬高价格,然后通过免费会员来给配对”。
常女士称,正规婚介机构是有很大成本的,如果价格过低,肯定存在隐性消费的情况。“一家正规机构从证件检查、合同签订、收费标准、发票开具等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这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员质量。如果是那种‘三不管’的婚介,肯定也无法保证客户的质量。”她称,很多婚介会用低价格来吸引客人,但是后期服务跟不上。“相亲市场,大家一般都是普通人,如果碰到条件太优秀的,背后一般都有问题。因为条件优异的人身边向来不缺追求者,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婚恋交友APP,虚假信息也可注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网络相亲的核查力度更是令人担忧。
记者随机从网上下载了4款婚恋交友软件。其中3款只需随意填写“性别、出生日期、地区、婚姻情况、身高、学历、月薪”等信息,即可快速完成注册。虽然网站也会提示“进一步完善信息获得更多展示机会”,但会员只需花60元,便可获得一个月的无限次交流机会。
在另外一个婚恋交友APP中,软件只需验证手机号码即可完成注册。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审查较严的婚介APP,要求注册人手持身份证正面进行拍照,并上传身份证的完整照片。但是记者用手遮挡住身份证的个人信息,并只露出半张脸进行上传注册。随后,在网上使用虚假性别、动漫头像以及虚假昵称完善资料。大概一分钟后,APP就显示记者已经注册成功。
在软件上,不到10分钟,便有9名征婚女子通过软件和记者搭讪。记者发现,这些女子的个人信息也并未通过实名制认证。其中一人使用的头像,是韩国某女明星的个人写真。还有人填写的年龄是15岁,个人资料中显示“希望半年内领证”。而这些人的手机号、微信号等具体信息,只要花钱注册VIP 会员就可以查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婚介交友网站上,隐藏着一些网络色情信息。在婚恋交友APP上,一些个人信息中写着“私聊”等信息。也有女子通过聊天,对记者进行暗示“你喜欢大胆主动的女人吗”,“我的身材很好,你想看看吗”。其中一名女子还赤裸裸地说,“我很主动,可以约”。
这些有色情暗示类的话语,在聊天中屡屡出现。此外,还有人要求记者添加微信或者QQ转移“阵地”聊天,并发送给记者一些衣着暴露的照片。记者添加一名女子的微信,发现在其朋友圈中尽是“成人用品用法示意图”。与此同时,她将记者的婚恋APP好友删除,记者无从查找。很快,她通过微信向记者兜售色情小视频,并称可以提供色情一对一“听指挥游戏”。
市民王女士,曾在一个征婚网站上,被一名自称来自香港的男子,以“网上交友”方式骗走14万元。
王女士说,一个网名叫“等待爱的到来”的香港男士,通过征婚网站不断给她留言,王女士当时出于礼貌开始与他交谈。经过数日的网上交流,王女士逐渐对这位香港男子产生了好感。王女士说,他自称的真实姓名叫唐志文,是香港公民,从事六合彩、赛马工作。网上交往的时候,他发送过来大量的“私人照片”。照片上的这个男子长相英俊、温文尔雅。没过多久,王女士就提出要见面的要求。
此后,这名男子满口答应,并表达了同样急于见面的心情。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只是给李女士打电话,甜言蜜语之余,只字不提见面的事。“那段日子我整天神魂颠倒,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个香港男士的异常反应”。在拒绝了王女士第三次要求见面后,这位叫唐志文的人突然向她透露了一个赚钱的信息。“他就突然说,六合彩公司有一个特码奖,它是内部的,只有20个名额,利润能达到1比45。假如申请人投资一万元,扣掉公司的提成,那么申请人就可以拿到36万元。”王女士称当时认为唐某真心实意地为她好,于是就给唐某汇款14万元。
没过多久,一个自称香港赛马会总公司香港六合彩公司投注部的高级经理,给王女士打来电话,告诉她之前投的六合彩特码中了2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要领取这笔奖金,还要缴纳5%的公证金,需要再交11万元。王女士突然间感觉有些不安,向周边的朋友咨询后,觉得可能上当了。而此刻骗子催款的电话却是一个接一个。
王女士随后报警。很快,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郑某、林某和另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对利用网络交友实施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这个长期活动在福建漳州、以网络交友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被警方一举捣毁。
通过婚介寻找另一半要有防范意识,婚介机构应加强实名制核查
民警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特点,男女在交往中要特别注意。民警表示,在婚介诈骗案件中,女性受害人多是有过感情受挫经历的中年女子,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男性受害人,女性犯罪嫌疑人则多以漂亮容貌为掩护,借索要保证金、诚意金或彩礼进行诈骗。民警称,要避免上当受骗,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防范意识,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聊天或煲电话粥就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势必太过草率。最重要的是,在交往期间若对方提出经济要求,要格外小心留意,不要轻易汇款。在未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切勿与对方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警方表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不得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若有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市民一旦发现婚介机构或者网站出现违法情况,应该及时举报。
北京康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立宏表示,市民在通过婚介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应该首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他称,在进行登记前,要注意核查婚介机构的《工商营业执照》,线上平台则是核查其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幼觯?才能保证在有资质的婚介进行相亲寻友。
吴立宏称,用户应该加强自身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保护自己的信息及人身财产安全。他称,当前利用婚恋网站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是诈骗、色情类违法活动。用户在网站中应持严肃、审慎的原则与其他用户交流,不要在起初便将自己的财产等诸多情况告知对方,发现有诈骗、色情等可疑用户,应立即停止联系并向网站、政府执法部门举报。
吴立宏表示,根据《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以虚假信息骗取账号名称注册,或其账号头像、简介等注册信息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暂停使用、注销登记等措施。这一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全面实名制建设的正式开始。
国家网信办虽然在“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中,要求婚恋网站必须实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但关键问题是,婚恋网站并未与公安系统资料库联网,不具备甄别会员身份信息真实性的权力。所谓的实名制认证,也只是单纯基于身份证信息的认证。但身份证本身也可能不是真实的,这样反而会使网友形成认识误区,以为只要是实名认证就能确保信息全方位真实,结果放松了警惕。
对此,婚恋网站应与用户签订协议,约定用户应使用本人真实姓名进行注册,以及对用户信息和隐私的保护等必要条款。并在法律允许和条件具备的范围内,尽量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发现使用虚假信息的应不予注册。事后发现利用虚假信息注册的,应立即注销其登记,并及时在网站内发布公告,提醒广大用户注意。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致使其他用户受到损失的,婚恋网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客观地讲,记者在婚介市场看到的乱象并非“触目惊心”,而是太多的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欲速不达与“不走心”。在北京这个第三产业已占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九成的城市,婚介服务的成熟度、贴心度与10年前相比,变化的似乎只有形式。
婚介网站或者线下平台,是否能为单身男女做出更多呢?答案是肯定的。更审慎与效率的身份审核制度,更严格的举报和黑名单制度,会极大削减职业骗子的生存土壤,更重要的是剔除那些只想“约炮”的感情骗子,让交友与恋爱更加纯粹。
可这恰恰也是最难的,婚介市场貌似庞大,实则一直缺乏足够的商业基础与价值观支撑。记者注意到,在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价值观考核”占比颇大,如果能有一些婚恋平台也引入这种机制,不是单纯以拉来多少“钻石客户”考核,而是注意考核“婚恋顾问”对牵线一桩幸福姻缘的投入度和职业精神,或许这个城市会对职业红娘们赋予更多的尊敬。
需要审慎的,当然不止是婚介,还有所有的参与者。爱情很难指望“高效”,婚姻不是划定几个指标后按图索骥就好,不要带着焦虑与速成的心态去寻找另一半,更不要随便去“垃圾堆”翻找爱情,那里不光有渣男和废品,还可能有危险品。
第五篇:中小学教辅书店
中小学教辅书店
刘昌隆先生在杭州开了十年中小学生教辅书店,生意一直很稳定。刘先生认为,开一家书店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风险。中小学生教辅很具有时效性,譬如2009年7月进一批教辅资料,目标消费群只有当年九月开学的学生,因为教委每年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求是有区别的,今年的材料明后年不一定适用,所以如果销售情况不好,很容易形成压货;二是营销。很多店主认为书店就应该是等着学生或家长找上门,不会主动制造生意的契机,这是一个误区;三是货源。货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间书店的品质,一方面店主要设法控制进货成本,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好书的质量,要在成本和质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城乡致富》建议:
一般情况下,只要货源和销售渠道没问题,中小学生教辅书店是肯定能赚钱的,只是盈利的多少需要一系列精细化营销策略。我刊根据肖女士的困惑,拟出了一套教辅书店的经营方案,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
一、前期准备
1.由于教辅书籍是一类有时效性的产品,因此在涉足这个行业前,创业者须熟悉书店周边学校对教辅版本的要求。通常来说,教辅因各个地区而异,店主要弄清行情再进货。
2.门面最好能租在校门口,15~25平方米左右,装修须简单、明亮,书籍最好按科目进行分类,其次是按系列进行分类,比如奥林匹克竞赛系列等。
二、进货渠道1.各种教辅书籍网站。这类网站的书籍批发价格一般在标价的3~5折,选择余地较大,进货方便省事。
2.各地的大型书刊批发市场。这类市场的书籍批发价格一般在标价的3~6折。与网络进货相比,此类进货渠道的优势在于,店主可以现场挑选书籍的内容和质量,劣势在于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辅书籍进货的渠道主要为以上两种,本刊特别强调,切勿进购盗版书籍,这将可能直接导致小店因无法建立声誉,导致经营不善继而倒闭。
三、经营策略1.开业促销。开业时,可在店门口做一个展板,将一些有噱头的教辅书的海报、酬宾特价信息等登在上面。促销方面,可以采用搭配销售,譬如购买某系列语文、数学、外语教辅,送物理、化学或政治教辅一本,相当于买三赠一;也可以直接打折:“买两本打九折”、“买三本打八折”、“买五本打七折”等。
2.开拓“资源”。这里所谓的资源,主要是指书店附近学校的老师和校办公室。由于学校从每学期开学到放假,都会在不同时段让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并且一般只会指定某种系列教辅,而不会统一购买或指定学生到某个固定书店购买。店主可以先去校办公室或教导处,了解学校对各年级教辅材料的要求,譬如需要什么出版社出版的什么系列的教辅,然后谈合作——年级统一在书店购买教辅,一次性可给予七折优惠;如果该校比较忌讳这类合作,店主可以一些公益性活动来抓住校方眼球,如赠送一批二手图书给校图书馆等。如果跟学校高层谈判失败,可再私下与班主任、科任老师谈,一个学校各个年级加起来,至少有二三十个班级,只要能抓住2~3个班,书店基本上就能盈利了。
3.个体营销。书店每天会有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光顾,店主要掌握学生通有的一个心态——喜欢最好。每个会买教辅的学生,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所以店主除了要非常了解各年级学生的需求外,在介绍教辅时,千万不要说“这本书不错”、“这本书还可以”等,一定要底气十足地介绍“这是今年全国最好的„„”学生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能否被书吸引,关键看店主如何介绍,以及店主推销教辅时的热情。如果推销过程中,还能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比如“我知道读书很辛苦,不希望你们走冤枉路,我这里都是能帮你快速提高成绩的教辅„„”学生通常会为之动容,继而购买。
4.多元经营。在书店生意转入淡季后,最好能进购一些期刊杂志来销售。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比较流行的期刊有《看电影》、《读者》等,除此之外,店主还可以选择一批既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又能增添学生课外知识的期刊。
5.注意事项。
(1)店主必须精确掌握各类教辅材料的使用周期和内容质量,因为校园书店不会是个短期事业,试想,如果店主进一批价值不大的教辅,被买书学生的老师指出其劣质、毫无作用,这将对买书的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可能从此不会再光顾该书店。再说,开书店归属于文化事业,从对文化的追求来说,店主必须全力以赴淘到最好的教辅,自己才能安心,老师也能放心。
(2)教辅书有时效性,一年内的需求高峰除了两次开学,学期中还会有1~2次,即全年一共有4~6次消费高峰。如果一批教辅书在一年内没能卖完,便会压货,第二年又有新教辅书,所以压的这批货就成了死货。店主有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低价或按进价处理给乡镇学校,因为乡镇学校对信息不太敏感,只要内容好、价格低,就很可能出手;二是防患于未然,和供货商谈实销实结的付款方式,即没卖完可退货,如此便能保障书店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形成良性运作。
总之,开一家教辅书店成本不高,但风险也不低,店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校方和学生周旋的能力,而开书店虽然要从生意人的角度来操作,却又不能太过,以免适得其反。这中间的度,需要店主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