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8: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

第一篇: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五)

1. 毕升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点拨 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2.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文艺复兴后西方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两者有质的不同。(√)

3.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点拨 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汉字。

4. 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

5. 《诗经》的文学风格主要是浪漫主义,楚辞的文学风格是现实主义。(×)点拨 《诗经》的文学风格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的文学风格是浪漫主义。

6. 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7.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点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最早提出的。邓小平最早提出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丰富和发展。

9. “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点拨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四大发明的时间及属性;对中国主要绘画风格不能准确辨识;对我国教育发展历程记忆不清;不能全面掌握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1.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在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易错选B、D两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外传,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外传是在宋元时期。

2. 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风格属于()

A.山水画B.汉代帛画

C.文人画D.风俗画

答案 C

解析 本题容易错选A项,原因是对文人画的概念掌握不清。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郑燮的《墨竹图》符合上述特征。

3. 有人认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做法仍有不少值得今天借鉴。这主要体现在()

①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取消高考,直接推荐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A、D两项。错选原因是对“文革”时期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其教训认识不清。题干中教育的“回归”是指由应试教育回到原来就提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②③是“文革”期间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4.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约里奥·居里之意是建议中国

()

A.对美国和苏联要先发制人

B.赶在美苏之前造出核武器

C.拥有核武器才能提高国防能力

D.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时代特征和历史事件把握不准。1951年,苏联和美国已拥有了核武器,A中“先发制人”的说法不正确;美苏造出核武器比中国早,B不正确;“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反对核武器”,并未体现“提供电力”,排除D;材料反映了通过拥有核武器来提高国防能力,答案为C。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及科技发展的特点;古代书画艺术;“两弹一星”;“双百”方针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方针和政策

5.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

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

答案 B

解析 四大发明使中国自大,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甲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专制和文化专制导致中国不重视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没能产生巨大效益,所以乙也正确。

6.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西汉时期,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术

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术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木简重且阅读不便。西汉时期的造纸术改变了这种情况。

7. 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答案 C

解析A项应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B项中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应为小篆;C项正确;D项中《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 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由此可见该作品()

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之一——注重诗意。

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是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是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0.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选C。

11.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亿万星辰汇银河”: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世人难知有几多”:中国航天人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C.“神机妙算巧安排”: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笑向繁星任高歌”:21世纪初的这一科技里程碑令人备受鼓舞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把“银河”定位于航天领域不正确;1983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D项“21世纪初”这一时间定位不正确。

12.与下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烟标反映的史实匹配最贴切的成就应是()

A.“南优2号”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D.“银河—Ⅰ号”

答案 B

解析 该烟标是为庆祝“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而设计的。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

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四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 后果?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 论断?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4)材料三、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4)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句话和第六句话分别介绍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的中心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及所学知识归纳。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表明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置于“国运兴衰”的战略地位。

第二篇:历史一轮专项十六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人民版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六)

1. 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为伽利略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点拨 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彻底否定。(×)点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概括与发展,而不是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点拨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5. 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6. 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7.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艺流派,也即现代主义流派。(×)点拨 欧美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文学艺术流派。(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是真实反映现实,揭露和批判现实;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8. 一战后至二战前的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二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点拨 一战后至二战前的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二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混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关系;不能正确分析近代世界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能正确把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特征等内容;对近现代文学流派与时代背景的对应关系认识不清

1.“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赞扬爱因斯坦的主要依据是他()

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现代物理学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D.提出了相对论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的关系分辨不清。爱因斯坦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排除A;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论,B说法过于片面,排除;人们的思维模式的改变不仅仅因为相对论,排除C。答案为D。

2.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演变发展,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A项说法符合史实。20世纪初的量子论开辟了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新途径,B项不符合史实。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C项不符合史实。开创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的是生活于16~17世纪的伽利略,D项不符合史实。

3. 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这里的“工具机”是指

()

A.飞梭B.珍妮纺纱机

C.改良蒸汽机D.汽船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C项,错选原因在于对工业革命的起点、标志分辨不清。结合题干信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即珍妮纺纱机。

4.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时代背景,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原因是对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记忆不清。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进程中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场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答案为C。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19世纪以来文学和艺术主要流派的辨识

5.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

ABC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该流派风格属于现实主义,A是现实主义风格,B是浪漫主义风格,C、D属于现代主义作品。

6. “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看上去是神奇的、魔幻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拉丁美洲现实的特征。”这是对下面哪部作品的评述()

A.《大卫·科波菲尔》B.《百年孤独》

C.《玩偶之家》D.《时代在改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玩偶之家》是丹麦戏剧家易卜生的作品;《时代在改变》属于美国摇滚乐的代表作,不符合“拉丁美洲现实的特征”,选B。

7. 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有“愤怒的年代”之称,这一时期,一批被称作“愤怒的青年”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称雄文坛,引人注目。他们的作品表达了战后人们普遍的幻灭感,宣泄了年轻一代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愤怒情绪。你认为从创作手法上看“愤怒的青年”的作品应属于

()

A.现实主义作品B.浪漫主义作品

C.现代主义作品D.古典主义作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注意作品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称“愤怒的青年”。

8.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可知这种文学流派关注现实,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选B。

9.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B.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

C.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就是用魔幻手法反映现实,选择C项。

10.“他的音乐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这个音乐家是()

A.贝多芬B.德彪西C.毕加索D.莫奈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音乐的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理解材料准确鉴别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归纳材料核心内容即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这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A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与材料特征不符合。C、D两项是画家不符合题意。

11.“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拒绝旧习惯”,即反传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即反理性。反传统、反理性属于现代主义文艺的特点,故选D项。

12.“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答案 C

解析 材料观点是巴尔扎克的观点,取模特的手、脚、胸等体现了写实,即现实主义,选择C项。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下列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图一 《清明上河图》

图二 《蒙娜丽莎》图三 《戴帽子的女人》

答案 图一: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风俗画。

图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勃兴,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图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一批画家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着重于表现自我感受。现代派绘画常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说明:上述要点必须连缀成文,以解说词形式表达)解析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按照题目要求,从作者、时代、艺术风格等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在组织答案时应做到语言简练概括,条理清晰。

第三篇: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历史

《第一单元 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知识梳理

儒学演变:

一、孔孟之道(C)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孔子的主张:

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3、评价:

①保守的一面:面对春秋以来的社会大变革希望通过恢复过去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实现治国救世,且强调等级制度。②积极的一面: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历史上被称为“圣人”。

重视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二)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

1、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2、孟子的主张:

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③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评价:“仁政”的主张是当时抑制统治者暴政的有力武器,民本思想也考虑到下层民众的需要,被广泛认同。但孟子的“民本”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三)荀子的思想

①从“性恶论”出发;②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③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二、儒学的经学化(B)

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家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

2、形成:汉儒大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兼采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3、内容: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顺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评价:董仲舒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神圣化,其学说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天人感应”的主张也有利于限制君权。但儒学的独尊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不利于其他学术的发展。

三、程朱理学(B)

1、背景:

①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道、佛三教并行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②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内容:

①北宋中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合称“二程”,他们明确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二程”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

②南宋的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核心是天理论,他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提出“明天理、灭人欲”。

③“二程”和朱熹都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为此,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一步步的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

3、影响:

“二程”、朱熹的学说世人习称“程朱理学”,后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严重束缚个体独立、自由;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有积极意义。附

1、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第一:儒家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

第二: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尊儒术的结果;

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

第四,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附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孔子,仁、礼,创立阶段

(2)战国:孟子,仁政;荀子,礼法并用,初步发展阶段(3)秦朝:秦始皇,崇法排儒,遭到打击(4)汉初:黄老之学,逐渐复苏

(5)西汉: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黄金时期(6)两宋:朱熹,天理论,新发展时期(7)维新时期:利用

(8)新文化运动时期:否定

3、儒学地位演变的原因: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指广义的文化,也就是文明,对世界影响颇大。1.思想方面。

(1)儒家思想辐射东亚:儒家思想约于公元前3世纪传入越南(秦始皇戍五岭、赵佗建立南越国),约于1世纪前后传入朝鲜,6世纪初,又经朝鲜传入日本。①儒学逐渐成为三地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A、三国都设立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B、私学—私人办学也普遍教授儒学。

C、尊孔—三个国家都建有崇奉孔子的文庙,定期举行祭孔大典。

②越、朝、日三国在仿效中国体制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时,儒家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举制—越南和朝鲜都仿照中国,以科举制选拔官员,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日本学生在中央或地方官学中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

③儒家思想深深渗入三地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之中。时至今日,上述三国仍保留不少与中国相似的社会礼仪与风俗习惯。

(2)儒学远播西方:耶稣会士来华(16世纪中后期)后,更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 ①过程 A、16世纪:a、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罗明坚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

b、长期居留中国的利玛窦贡献尤为卓著,他悉心钻研儒学,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B、17世纪:a、明朝天启年间,金尼阁对“五经”作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b、清朝康熙年间,寓居中国20多年的柏应理回欧,他在法国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内容包括作者对儒学的详细介绍、孔子传和孔子画像、“四书”译文等,并附有中国王朝纪年表。

C、18世纪: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

②影响:儒家思想传入后,在欧洲引起极大反响,欧洲掀起儒家文化热。18世纪的许多启蒙思想家深受启发,大加赞赏,孔子与儒学由此成为启蒙运动中的一面思想旗帜。(法国的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狄德罗等皆对儒学大加赞扬,把孔子哲学作为理性的组成部分)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3.文化方面(狭义的)

(1)唐朝至19世纪上半叶,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其中以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中国化的佛教等主要介质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从而形成的文化圈,称为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2)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3)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

(4)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5)《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曾感慨地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举世闻名的中华武术,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体育项目。千百年来,中华武术对世界武坛尤其是亚洲武坛有过重大影响。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蒙古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茶的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英国的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练习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在漫长的历史中,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像孔子那样不停地受到崇拜、敬仰、追捧,也不停地受到菲薄、扭曲、利用乃至抨击。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十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令人感叹不已。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孟子曾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第二种形象是“矮化”。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第三种形象是“正统化”。汉代董仲舒极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认为“《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霸”。《春秋》一书具有“大一统”的观点,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包含了国家政治版图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统一。

第四种形象是“神化”。在汉代公羊学派儒生在《春秋纬〃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书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为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话: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孔子生有异相,孔子预言刘邦将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第五种形象是“僵化”。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第六种形象是“维新化”。晚清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自写成的作品。

第七种形象是“丑化”。晚清以来,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后来,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章太炎写《订孔》一文,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学家”。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著名哲学家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注:黑格尔本人不懂中文,他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只是限于传教士的译本,黑格尔是欧洲中心主义者,轻视东方文化,他甚至不无偏见地认为汉语不宜思辨。)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他在自己的礼拜堂中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法郎士〃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造者,马克思称之为“现代经济学始祖”,人称魁奈是“欧洲的孔子”。这一派对于孔子作了高度的评价:“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摘自《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2007.9.30《解放日报》第7版(有删节)⑴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你认为对孔子评价最极端的两种形象,写出它们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10分)

⑵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形象多变的现象。(15)

(提示:总的论述之后,可以选择其中3-4种形象做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第四篇: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试题:3-3-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精)

一、选择题

1.(杭州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检测,2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为“公元751年”、“唐朝”,这一时期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纸术。答案:A 2.(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2月质检,7)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解析:从图片文字说明和图片内容可以判断是造纸技术的改进,故C项正确。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出现在西汉,开始外传是在公元8世纪,故A、D错误。B项反映的内容与图片不符。答案:C 3.(江苏南通市2011届高三期中,3)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讲的是印刷术因为印数多而速度快。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答案:A 4.(安徽省皖南2012届高三联合测评,2)古代中国人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在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于是,酷热时节商人们用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卖给挥汗如雨的过路客。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朝

B.宋朝 D.19世纪末 C.18世纪末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中国火药发明的时间,唐末火药已经用于军事,所以选A项。答案:A 5.(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1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D.罗盘针 C.雕版印刷术

解析:“发现世界”暗指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指南针对其有推动作用。

答案:D 6.(2011届高考江苏卷,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本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崇祯十一年时朝廷的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分析各选项,A项活字印刷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说法错误;B项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有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答案:D 7.(浙江省新高考联盟2011届高三联考,4)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C.宋朝

B.唐朝 D.明朝

解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火药应用战争是在唐末宋初,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在北宋。

答案:C 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

解析:A、B、C三项叙述史实有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答案:D 9.(浙江省嘉兴一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的影响,由信息“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可看出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答案:C 10.(湖北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征:重经验;重综合;重理论;服务于农业。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征有所区别的是西方近代科技则重实验;重分析;重实用;服务于工业。答案:B 11.(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2届高三期中,26)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

“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A.尊敬农民

B.指导农业生产 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和所学史实说明历法起到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答案:B 12.(北京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期中,31)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A.记载的药物种类多

B.分类方法先进 D.世界影响巨大 C.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不仅是药学著作,还涉及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

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解析:第(1)问对中华文明的特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2)问结合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回答;第(3)问从中国社会政治、社会环境深层次回答。

答案:(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其它例子,只要言之有理也可)(2)作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原因:固守农耕文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近代科技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物质基础;专制主义空前加强,文化专制政策(如理学统治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聪明才智;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阻断了与先进科技文化的交流,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使人裹足不前。14.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1)列举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3例。(表述要完整)(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同时注意“领先世界”。根据所学列举战国到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重大成就即可;第(2)问,同样的注意两个条件,即“宋元时期”和“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可供列举的发明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的重大成就等;第(3)问,我们应该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人民勤劳智慧等角度来思考和解答问题。

答案:(1)战国时甘德《天文星占》和石申《天文》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中的部分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张衡创制的地(可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祖冲之的祖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等。

列举战国至隋唐相关内容三例)(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元朝时,制造出大型的金属管状火器,叫火铳,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进步。

(3)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

第五篇:历史一轮专项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民版

单元·专项排查练(八)

1.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点拨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建立起来。

2.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3.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4. 中共八大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确定的路线未得到贯彻执行。(√)

5. 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点拨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6.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点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不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点拨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 性质。

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

9. 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左”倾方面的表现辨别不清、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理解新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转变等

1.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易错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自愿相结合”“社和社、社和组”。由题眼可知,材料说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大炼钢铁,追求高速度,这违背了客观规律,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强制性,不符合“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经营模式,排除D。

2.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多年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答案 B

解析 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多年,前30年即是1949~1979年,后30多年即1979~2009年。显然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自由的流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合。

3. 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 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

4.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答案 D

解析 反右斗争扩大化发生于1957年,导致政治建设遭到破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1960年,导致经济建设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导致政治、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2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

5.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1952年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项错误。

6.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7.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 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因此应选C项。

8.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B.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

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D.接受了苏联失误的教训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20世纪60年代”可以判断出。20世纪60年代“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落后。20世纪60年代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9.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D.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吸取了对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故C项正确。

10.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中共十二大是在1982年召开的,三十年前分地指的是1950~1952年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而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

11.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商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两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

12.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 D

解析 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落寞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1950年到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 756万增加到9 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 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 500万人,其中1 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

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 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答案(1)因素:近代工业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劳工地位的提高;地方政府的推动。

(2)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成因:工业化;“大跃进”运动。

(3)特点:途径多样;保障机制逐渐形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下载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一轮专项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人民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9届《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十五)(范文)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一、选择题 1.(2017·成都三模,33)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文化达标拓展训练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达标拓展训练 第1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达标训练 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A、锡 B、铜 C、金 D、铅 2、我们的祖......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17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

    中国古代诗人雅号别称与历史

    中国古代诗人雅号别称与历史 诗仙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点评: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点评:杜甫的......

    潍坊历史与文化

    第一章忆昔话今赞家乡一、先秦历史 1.东夷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2.夏商时期:大禹后人建立斟灌国和斟国、寒浞建立寒国、商代的逄国。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潍坊......

    金榜练习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评估检测(十五):专题十七

    专题评估检测(十五) 专题十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北京朝阳模拟)“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教案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复习目标: [识记]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理解]以计算机网......

    中国古代走向海洋的历史与挫折

    早在秦汉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向海洋进军,考古证实汉初南越囯就曾经和欧洲、西亚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一、 汉代 1) 开辟时间: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