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
第一章 导论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
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
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
(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①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执行权只能有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②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 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
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局部地区)
3.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
(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观念,养成依法治教的自觉行为。(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司法监督、政府系统的层
级监督、社会监 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
督等)
4.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异
同
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
在本质上式一致 的。他们的内容都体现了以
工人阶级为领导 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
中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利益,他们的根本任务
都是为了落实教 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抱
枕教育的社会主 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
发展,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使教育更好的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异:(1)制定主体不同。
教育法律只能有特
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而政策
制定的主体既包
括政党,也包括国家机关。(2)表现形式不同。教育
政策市以文件形式
出现,法律是以法律条文规
范性文件的形式
表现的。政策文件注重原则
性和导向性的求,法律注重条款的规范
性、确定性。
(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主
要通过宣传教育,法律的实施则具有普遍约束
力。
(4)作用不同。党的教育
政策是教育法律的 基础和灵魂,教育法律是教
育政策的具体
化,定型化,是教育政策的一种特定的表现 形式。政策对于国家、政党
和社会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
性。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
主义教育法律与 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 ①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
魂。法律是政策的 特定表现形式,法律的制定
和执行必须在政 策指导下进行。
②政策和法律有着共同的本质,但有时也会 发生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现象.应及时总结经
验,按照政策要求,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使法律和政策保持一致。
③政策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具有各自特
定的优势。既要发挥政策对法律和实践的指
导作用,又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
事,发挥法律的规范性作用。
6.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1)贯彻依法治教方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以及强化依法治教意识的必然要求。(2)增强教育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以及教师岗位规范的法律保障和要求(3)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做好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4)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是教师在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应知、应会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1.教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
则有哪些? ①教育法的特征:
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公认而确定的效力)b.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d.教育法没有统一的法典(散见于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之中,没有统一的法典和完整的系统)②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 a.方向性原则b.公益性原则 c.平等性原则d.终身性原则 2.谈谈教育法律规范与教
育法、教育法
律文件、教育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及教育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是组
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具有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1)联系:
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是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载体。(2)教育法律规范与其他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
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18章84条)
②教育单行法律——四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① 与教育法的区别:
月12日五届人大十三次会教育法是教育的全部行
为规则总和;教育法律规范议通过,1981年1月1日施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行)。
(3)教育法规:-----国家② 与教育法律文件的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教
区别:
教育法律文件包括教育法律育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和
管理教育事业的规范性文
规范、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和有关概念解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包
括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释;教育法律规
范是各种教育法律文件的基等。
①国家教育行政法规; 本内容,而不是
②地方性教育法规;包括全部内容。
执行性、补充性的和自主性
③ 与教育法律条文的地方教育法规。
区别:
(4)教育规章:----国家教
教育法律条文未必都是教育
育行政部门或与其他部门联
法律规范;教育
合制定并发布的、对教育法
法律规范用教育法条文表
律法规的补充性文件.通常
述。
称之为:规定、办法、规
3.结合教学工作实
范、大纲、标准等。
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作用
①地方性教育规章;②部门的认识。
教育规章;
(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5)其他渊源:
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行政法、民法、刑法、教育作用4.预测作用 5.强
教育政策、教育判例等。在制作用
没有国家政策或法律的情况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下,党的政策实际上起着法
①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
律的作用。
②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
5.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发展的类型。
③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
④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纵向性
合法权益的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
⑤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
关系(横向性的法律关系)的效率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
4.我国教育法的主要
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
渊源有哪些?
生的关系.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不具有
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
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
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
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
约和协定等。
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
(1)宪法:原则性规定了
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
关系。
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
6.简述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2)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
①基本法律——《中华人民
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权利主体指向的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
③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7.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法律主体能够作出或不能作出一定行为以及有权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又称法定权利。权利的行使是以其他人履行义务作为保障的。义务是教育法律规范对其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又称法定义务,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不履行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权利和义务是依存的;是相互关联的;是相统一的。第三章学校、学生的权利
与义务
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是什么?
从法学视角看,学校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和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力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学校具有三种不同身份与地位:
①学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享有国家权力的法律、法规授权;可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独立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②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具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③学校是行政相对人——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和行政介入;参与制定教育法规和计划;听证的权力。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
组织机构和章程,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学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 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
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
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2.学生法律地位的确立对保障学生的权利具 有哪些作用?
(1)师生关系由尊卑发展到平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
(2)师生关系变为民主、平等关系,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3)法律法规对各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
(4)学生法律地位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法律地位的特点不同,作为受教育
者与教育者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性(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3.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学生的权利:
1)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4)享有申诉权5)享有人身权
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4,特殊学生群体由哪几部分构成?他们分别
享有哪些特殊教育权利? 女生——教育的平等权等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权等残疾人学生——受教育权等
5,学生权利和义务实施中应该注意年龄,心理,生理特征
第四章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教师的法律概念与法律地位各是怎样的?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法律地位就是(1)通过立法确立的教师的职业地位。
(2)通过立法确立教师的职业地位。(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3)通过立法确立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平均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4)通过立法确立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有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请举例说 明教师的权利:
①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监督权等
②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特有的权利:
教育教学自主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
学术自由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管理学生权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并就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
获取报酬待遇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参与教育管理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
培训进修权 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申诉权 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属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并要求作出相应的处理
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爱 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品德、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组织带 领学生参加和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
4尊重学生人格义务关心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有着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要意义,我国对于教师的培全面发展 养正在有三级教师教育逐步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制向二级教师教育过度,并鼓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励非师范生根据国家需要,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到中小学或职业学校任教,批评和抑制有害于学生健康这些规定为逐步提高我国教成长的现象; 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法律保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证。教师的培训渠道主要有务。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各级教师进修学校、高等学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校以及广播、电化教育机3.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条件构、自学考试等,增强了教有哪些? 师队伍的整体水平。1国籍,必须是中国公民 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充制2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思度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想道德品质 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队伍3学历,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素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国家资格考试合格 得到提高。
4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 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5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无点是什么? 面部畸形、严重口吃、精神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病、传染病等 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6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理素质,从容面对挑战,更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性的法律后果。4,教师的任职条件是什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 么? 1)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 教师聘任的形式有哪几种? 2)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任职条件:1.具备各级各类3)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相 主体所承担
应教师的资格2.遵守法纪,4)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权机关依法追究 职业道德3.具有相应的教育1.教育法律责任的主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体有哪些?
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4.教育法律责任的主体是有遵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守教育法律、法规义务的特限的要求5.身体健康 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它主聘任形式:1.招聘 2.续聘 要包括教育行政机关、学校3.解聘 4.辞聘任 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A.生及其他受教育者等。
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2.的构成要件 师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管理
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1.有损害事实2.损害的行为价权、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必须违反教育法
教育权、教师对学生的权力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进行维护。B.平等关系:
a、人格上的平等b、教师应具有因果关系
什么是学生伤害事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3.故?其类型、原因是什么 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
展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c、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绩、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
故。品行)要公正客观
类型有:运动伤害、课余伤3.谈谈教师培养与培
害、校外活动事故 训的意义何在?
教师培养与培训对于不原因:1.制度不严,管理不
点:主管恒定、诉权专属、表的确定、被告举证、不得调解3.范围: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全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申请行政机关履行包含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4.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
善
2.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
3.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
4.体罚或变相体罚5.安全保护措施不利
6.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7.学生自尊心较强,心里承受能力低 4.监护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的区别表现在哪 些方面?
1.监护和教育保护的主体和对象不同
2.监护和教育保护产生的根据不同
3.监护和教育保护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
4.监护人和教育保护职责的产生方式不同
5.监护和教育保护的内容不同
6.监护和教育保护的手段不同
7.监护和教育保护的存在时间不同(监护有期限——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无期限——无论学生是否成年,只要在学校教育教学期间,学校负有教育保护职责)
8.监护和教育保护的责任不同(监护责任为无限责任——只要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监护人有无过错都承担责任,教育保护为有限责任——只有当学校教育管理有过错才承担相应责任)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
1.关于学校责任范围的界定2.关于适用的范围3.关于学校责任的性质4.关于伤害事故的类型5.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6.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原则与经费的来源
第六章 教育法律救济 1.什么是教育法律救济?其特征和途径分别 是什么?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特征:
(1)权利受到伤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
(2)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
(3)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途径:
(1)诉讼渠道——通过司法程序和诉讼方式寻求救济。(2)行政渠道——通过申诉和行政复议方式寻求救济。(3)其他渠道——通过校内调解、协商沟通、教育仲裁等方式寻求救济。2.什么是教师申诉制度?有哪些特点?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
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特点: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
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3.简述教师申诉和受教育者申诉的范围及程 序各是什么?
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时,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时,可以提出申诉
3教育行政诉讼涵义、特点、范围、管辖:1:含义: 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的法律救济活动。具有主管恒定、诉权专属、标底确定、被告举证和不得调节等特点。2.特
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赔偿的法律救济制度。特征:
(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
(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5.行政赔偿的构成要
57.教育行政诉讼的起诉条
件包括哪些内容?
件和讼诉过程:1.条件 有
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1.职务行为主体2.职务违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行为3.损害事实4.因
果关系 法院受
需要熟悉的教育法律:
案范围;属于受诉人民法院 管辖。2.过程 起诉、受
案例分析:(20分)
理、审理、判决、执行
1.某中学因片面追求升
4.什么是教育行政复议?其学率,借口教室不足,对一些
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
范围有哪些?
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然而这些学生一离开,该校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又接受了一部分初中毕业法权益,依法向做出该行为生。为此事,被责令退学的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14名学生家长联名向上级行原处理机关提出申诉,受理政部门提出申诉.试分析该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进行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并
阐述法律依据.复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制度.答题要点:该中学“对一些
其范围有:(1)对教育行政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学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侵犯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其合法以营自主权的(4)对的做法是错误的;此做法违不作为违法的(5)对违法设反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定义务不服的.(6)对行政机“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关做出的决定不服的(7)认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利”、第二十七条“不得开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除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以
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
35.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
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对品德
(1)申请(2)受理(3)审理(4)
有缺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决定(5)执行
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
4.什么是教育行政赔
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
偿?有什么特征?
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的教育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
规定。应当按照《义务教育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
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胁
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
迫或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
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的适龄学童失学、辍学的”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院提出上诉.2001年12月淮十条有关规定,对该中学予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以行政处罚。张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2.2000年5月某中学6名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淮南初二班主任李某,怀疑该班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一女生与一男生关系亲密,慰金各3000元.于是将双方家长请到学校,此案中民事赔偿部分为什么在办公室当着其他人大谈其由淮南某小学承担,其法律早恋问题,并当众翻查该女依据是什么?
生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答题要点:教师张某在代表第二天,该女生没有到校上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课,并离家出走,其家人后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南京寻回.2000年8月1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日,该女生对李某和学校提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起诉讼,指控李的行为侵害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了自己的名誉权.2001年12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月2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责令李某和学校分别口头向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应该女生赔礼道歉,并承担交是学校和学生,张某代表学通费,误工费等共计3000余校行使职权,应由学校承担元和精神抚慰金500元.法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院为什么判该女生胜诉?法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院对此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六十条“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什么 ? 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答题要点:教师李某在代表事责任”。学校作为行政主学校行使教育教学职责期间体在赔偿后,可责令有故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过失的张某承担部分或全部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赔偿费用(《行政诉讼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法》)。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等)的法律规范,并造成损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害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错,且损害结果与违法事实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以法院判该女生胜诉。其法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律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法》第六十条“造成人身财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产损失或其他损害的,依法是我的职责和权利,我批评承担民事责任”。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3.2000年12月25日,再者他是从家里出走的,这安徽淮南市某小学六.四班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班主任张某,认为其班上的9没有责任。”请问:吴老师个同学挤进会议室观看演讲的做法和解释是否正确?为比赛,给班级丢了脸,“脸皮什么?试述所依据的法规及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条款。
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答题要点:吴老师的做法止.事发后,学校对张某作出(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了停职检查决定.2001年8和当众宣读学生信件)是不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正确的。其违反了《未成年
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等)的法律规范。吴老师的解释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虽然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谢某是初一女生,一天下午课间,因与学生吵架而私自离开学校,晚自习时班主任检查发现谢某不在教室,同桌报告说谢某与同学吵架,可能回家了,班主任信以为真,未予追查,原想待谢某回校后再予批评教育,第二天下午,班主任上课发现其仍未返校,这才与家长联系,但家长说谢某昨晚并未回家,经家长与亲友联系,仍无下落,无奈中家长报案,但至今仍无其下落,家长最后到法院状告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
问题:谢某失踪,学校和谢某班主任是否承担责任?如果承担,学校和谢某班主任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题要点:班主任老师代表学校形势教育教学职权时没有履行“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也没有履行“建立安全制度,加
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和“教育保护”职责,所以,对于谢某的失踪,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
启示:一是要强化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三是切实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保护职责,杜绝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篇: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试题
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
1.()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
A.入学过程的平等 B.学业成就过程的平等 C.学习过程的平等 D.就学过程的平等
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开始的。
A.1993年10月3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5月15日 D.1996年9月1日
5.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教育法规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 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文件 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
7.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宪法 D.教育基本法 8.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
A.事业单位法人 B.行政相对人
C.公务法人 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9.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
A.法人 B.教师 C.经费 D.组织
10.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我国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和()。
教育政策法规 第1页(共7页)
A.报批制度 B.备案制度 C.登记注册制度 D.批准制度
1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上。
A.协作关系 B.合同关系 C.知识产权关系 D.财产关系 12.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A.公务人员 B.专业人员 C.非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人员 13.将中小学教师列入公务员职务的国家是()。
A.美、法 B.英、美 C.中、韩 D.德、法
14.根据《教育法》等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
A.行政处罚 B.撤销职务 C.没收财产 D.赔礼道歉 15.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的形式有()。
A.强制措施 B.精神补救 C.剥夺财产 D.赔偿损失 16.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7.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18.张某担任某市高一数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张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数学老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张某在职学习。张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人民政府 B.当地县教育局 C.教育督导室 D.省教育厅
19.在教育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内作出决定,并应制作复议决定书。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20.我国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叶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
1.我国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规关于教育行政部门责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存在的问题是()。
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 C.轻权力、重责任 D.重权力、轻责任
2.根据法作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教育法具有两个作用
教育政策法规 第2页(共7页)
即()。
A.保障作用 B.规范作用 C.社会作用 D.引领作用 3.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上的不同。
A.内容体现 B.实施方式 C.根本任务 D.制定主体 4.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
A.规定性 B.操作性 C.规范性 D.概括性 5.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
A.行为准则 B.法律后果 C.法律文书 D.法律文件 6.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不同表现为()。
A.设立目的不同 B.设立依据不同 C.审批程序不同 D.经费来源不同 7.下列属于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是()。
A.申诉权 B.人身权
C.参与教育管理权 D.评价教师权 8.按照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应包括()。
A.学位 B.身体素质 C.籍贯 D.教育教学能力 9.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观要件,其中过错包括()。
A.失误 B.故意 C.过失 D.损害 10.教育行政诉讼作为诉讼中的法律救济手段,其特点为()。
A.诉权专属 B.原告举证 C.标的确定 D.可以调解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当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以后,绝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就可以实现。
()2.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特定表现形式。
()3.教育法的多变性主要是由于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4.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
()5.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教育法是属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是种概念。
()6.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享有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听证、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和行政介入等权利。
()7.目前我国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方式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六种,这六种处分方式在所有学校都是适用的。
()8.教育法律责任是实施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法律制裁则是实施教
教育政策法规 第3页(共7页)
育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
()9.无论是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还是学校的教育保护职责,其产生的方式有法定与指定两种。
()1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既具有上诉权,也具有反诉权。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
1.简述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2.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3.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
4.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
五、论述题(12分)
结合实际,试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与特点?并谈谈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几个方面?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2010年6月,某市公立初级中学新校区开始招生报名,当市民李先生来到现场,将户口簿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让他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这是在现场时李先生的疑问,而两位工作人员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并拿出一页纸表示,学校有规定,这上面的单位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纸上罗列的单位名称包括: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那么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呢?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是,“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问题:
1.该校的作法合法吗?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应如何治理和杜绝上述情况?
教育政策法规 第4页(共7页)
《教育政策法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5 BDABC 6—10 ACDAC 11—15 BBDAC 16—20 DABCB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5 AD BC BD CD AB 6—10 AD AB BD BC AC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5 ×××√× 6—10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简述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2分)(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1分)
(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2分)(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1分)2.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1)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2分)(2)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分)(3)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1分)(4)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1分)(5)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1分)3.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1分)
(2)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1分)(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1分)(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1分)(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1分)
(6)依法接受监督。(1分)
4.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教育政策法规 第5页(共7页)
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2分)(2)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为:
第一,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分)第二,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1分)
第三,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1分)
五、论述题(12分)
结合实际,试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与特点?并谈谈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几个方面?
(1)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分)其不仅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也是教育法的一种特殊的强制力,而且是国家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的不赞许态度。(2分)
(2)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4分)第一,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第二,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第三,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
第四,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以上四个特点必须要有论述,无论述者最多给2分](3)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4分)第一,有损害事实。
第二,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四,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以上四个要件必须要有论述,无论述者最多给2分]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答:(1)该校的作法不合法。(3分)
(2)该校的作法之所以不合法:一是违反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则,依照我国《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不分家庭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该校公然以“单位名称”区分标准来设定招生标准,有违教育的平等性原则。(2分)
二是违反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依照我国《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 第6页(共7页)的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活动不是对个人或小团体负责,不能因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公共利益。(2分)
三是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该校的作法是对法律所规定的就近入学原则的藐视。(2分)
2.答:(1)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链条所致。(1分)二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所致。(1分)三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法律意识淡漠所致。(1分)
(2)相关部门要治理和杜绝上述情况,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的规定,贯彻就近入学的原则。(2分)
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守教育平等性、公益性原则。(2分)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给予学校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撤职等行政处分,并给予学校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2分)
四是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加强对相关主管部门的问责。(2分)
教育政策法规 第7页(共7页)
第三篇:陕西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法》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属于(基本法律)范畴.2.《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6周岁)
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4.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5.辞聘是(教师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7.(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8.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
9.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
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11.《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13.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力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称为(教育法律关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学校具有行政主体、(法人)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
17.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19.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厅与王某)。
20.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教师张某)。
21.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教育法律救济).23.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5.《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26.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法规)。
27.《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它他教育机构从(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起取得法人资格。
2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基本原则。
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3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2.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3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3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35.(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36.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16周岁).37.依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某市教育局)。
38.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该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局)。
39.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和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0.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2.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44.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45.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6.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47.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48.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
49.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50.1981年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拉开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依法治教的序幕。
51.《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为保证贯彻依法治教的(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52.《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
5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54.我国的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教育立法主体的多元性)决定的。
55.《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强制作用)作用。
56.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宪法)。
5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职责。
58.《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
59.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60.学校要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61.学校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顿)。
6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63.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64.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己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65.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B.教育法的执行 C.教育法的遵守)。
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A入学 B升学)等方而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1.宪法B.教育法)制定本法。
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C.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B.杂费)。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根本上要(A.靠教师C.靠法制)来保障。
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A.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追究刑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A.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1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A.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C.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A.表彰C.奖励)。
13.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A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B.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
14.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C.及时救助小民D.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15.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A.安全教育 B.自护自救教育)。
1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A.劝诫B.制止)。
17.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
1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A.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追究刑事责任)。
19.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A.法律法规的制定权B.法律法规的执行权)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20.当前我国横向层次的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A.实体法C.程序法)的缺失。
21.我国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为(A.内容体现上 D.根本任务上)的相同。
22.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C.规范性 D.概括性)。
23.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A.义务教育法 C.民办教育促进法)。
24.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D.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25.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即(A.教育行政法律关系B.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26.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将可能会被(B.行政处分或解聘C.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7.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A.歧视D.开除)
28.因追查犯罪需要,有权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进行检查的机关是(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29.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A.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B.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30.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A.教师资格制度D.教师职务制度)
31.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A.记过B.留校察看)
3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A.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C.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十题,计10分)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
(×)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宪法”。(基本法律)
(×)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1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
(×)1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与解聘)
(×)1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8.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
(×)19.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0.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21.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
(√)22.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
(√)23.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24.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
(×)25.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
利。(制裁与强制倒过来即可)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27.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8.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0.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31.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32.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3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
(√)34.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3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
(√)36.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四篇:江苏省2017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题
江苏省2017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小学生的思维____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2、”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具有____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这些是教育的____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5、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 A.相互促进关系
B.平等关系
C.授受关系
D.教学关系
6、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7、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____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9、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哪一个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0、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1、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教育
D.主题班会
12、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____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13、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 A.教学活动
B.课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劳动活动
14、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____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5、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____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1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____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____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8、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____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实验法
19、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____ A.80 B.100C.120 D.125 20、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____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21、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____ A.人的潜能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
22、学生因为教师和蔼可亲、知识广博而喜欢其所教课程。这主要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23、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__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达标评价
D.形成评价
24、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 A.弗洛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25、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7、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 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再学习英语字母“a、b”时,将出现__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出版了《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家是____ A.夸美纽斯
B.鲁宾斯坦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3、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____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4、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称为____ A.教育目的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标
5、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
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6、师范学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____ A.生产力的发展
B.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C.普及义务教育
D.社会分工细化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____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9、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____的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____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颁布的。
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
12、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
1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____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4、儿童识字的中心环节是____ A.读准
B.会写
C.听懂
D.理解字义
1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____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17、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____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18、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____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19、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____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0、产生男女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生理因素
B.家庭环境
C.传统观念
D.智力因素
E.政治因素
21、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发展规律是____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B.发展是跳跃的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22、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____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23、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____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24、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____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25、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____ A.教学心理学
B.教师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2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7、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 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第五篇: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
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____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____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____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4、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____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____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是陆钦斯的____ A.白鼠按键取食实验
B.白鼠走迷宫实验
C.“量杯”实验
D.儿童攻击实验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____三种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D.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____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____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1、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____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1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____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13、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____ A.刺激一反应学习
B.信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14、学校产生于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6、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____ A.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B.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D.普及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17、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19、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20、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____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赫钦斯
22、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__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达标评价
D.形成评价
23、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____ A.流畅性
B.独特性
C.综合性
D.多维性
24、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____个左右。A.3
B.5
C.7
D.9
25、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 A.加涅
B.布鲁纳
C.桑代克
D.皮亚杰
2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2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28、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____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29、”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____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创办于1897年南洋公学中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创办者是____ A.张之洞
B.盛宣怀
C.康有为
D.张焕纶
4、下列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是____ A.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
B.为得到同学的羡慕而努力学习
C.为家长挣面子而努力学习
D.对某门学科本身感兴趣
5、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6、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____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颁布的。
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
8、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制形式属于____ 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9、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____ A.杜威
B.布鲁纳
C.陶行知
D.蔡元培
10、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双轨制和分支制三种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癸卯学制
11、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____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3、下列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力
D.稳定性
14、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____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15、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____ A.阅读能力
B.理解能力
C.分析能力
D.综合能力
16、一名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17、《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__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社会的____决定了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C.主流文化
D.政治精英
1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____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20、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____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21、《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____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2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
3、4岁—
11、12岁
B.
5、6岁—
11、12岁
C.
6、7岁—
11、12岁
D.
5、6岁—
12、13岁
23、儿童识字的中心环节是____ A.读准
B.会写
C.听懂
D.理解字义
24、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____ 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2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____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2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28、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____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29、”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是____ A.《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核心精神
C.《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精神
D.《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