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教育部启动多项招生考试改革试点计划
教育部启动多项招考改革试点计划
●出台招生考试总体方案●启动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本报讯日前,教育部确定2014年工作要点,共分五大方面,多项工作涉及招生考试改革。“要点”明确,将出台全国招生考试制度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加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力度,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要点”显示,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全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将涵盖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启动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在课程改革方面,将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研究制订中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要点”明确,2014年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同时今年还将修(制)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明指出,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等有效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高中阶段教育将进一步普及。根据要点的计划安排,教育部将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研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2014年将完成第二批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工作,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本报记者
第二篇:考试招生改革2013-12
教育部:以后高考不考外语了
2013年12月07日 15:40:43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11
原标题:教育部:以后高考不考外语了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已经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七大改革举措
此轮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七个方面: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要多措并举,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适应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主要举措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重点考查专业素养
和创新潜质;对职业型专业硕士研究生重点考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使选拔更加重视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创新潜质。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重点举措包括:拓宽社会成员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渠道。为各行各业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业绩的在职人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高考制度改革 外语不再统考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根据这些改革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将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为确保高考改革的公平公正,方案提出改革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国家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地区采取支持性政策,扩大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缩小区
域差距。对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采取倾斜性政策,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完善配套政策。清理并严格规范各类加分政策。建立个人、学校考试评价诚信档案体系,加大对诚信失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全面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明年各地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组织实施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宏观指导。国家层面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制定总体方案。二是针对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等不同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出台配套政策。三是指导和推动改革试点。
在时间把握上,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方案提出,高考等重大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改革过程平稳有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
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
中考政策中考状元中考饮食中考备考辅导中考复习资料出国留学网深圳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年深圳中考自主招生试点改革 继续开展公办普高自主招生试点
为推进普通高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经市教育局批准,部分公办普高将继续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试点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在本校原直升生的招生名额内解决。自主招生录取工作要落实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时间安排在中考填报志愿前结束,录取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但须参加中考。
相关公办普高自主招生方案经市教育局批准后由招生学校公布,请有意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留意新闻媒体和有关学校网站发布的信息。
继续开展民办普高、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
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和高中招生工作实际,今年继续开展民办普高、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列入我市201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高、中职学校均可申请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学校名单须经市招考办审核。
民办普高自主招生对象为已参加2017年我市中考的考生。民办普高自主招生安排在中考划线录取后进行,各校可根据本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确定自主招生人数,并向社会公布。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章程须报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并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章程须明确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明确报名、考核和录取的办法及时间安排,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工作规则和监督制度,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平稳顺利。
中职学校2017年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30%,具体名额在各校自主招生章程中公布。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所就读学校学籍的我市初三毕业班学生,考生户籍不限。每位考生限报一所自主招生学校。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须在5月20日前报市招考办审核。通过审核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不再参加全市统一中考,也不得退档转录其他学校。各校自主招生计划未完成的,自动转为普通生招生计划进行划线录取。各学校要严格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实事求是地进行招生宣传,让考生准确了解本校的办学情况、自主招生程序、录取标准、收费标准、住宿情况等,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误导考生报考,不得违背考生意愿强迫或变相强迫考生报考,不得超越规定的招生范围进行招生。
以下是深圳2017年全部科目的试题发布入口: 地区中考试题中考答案深圳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2017年中考结束后您可能还会关注: 深圳中考成绩查询 深圳中考分数线 深圳中考志愿填报 深圳中考录取查询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
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1]2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相关专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及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二、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高校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三、遴选方式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共计遴选支持高校1500个专业点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采取规划布点与推荐遴选相结合的方式,分三批遴选400个专业点。地方所属高校分两批遴选1100个专业点,由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规划限额进行推荐。为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在遴选推荐时要尽量扩大项目参与高校的覆盖面。
四、申报条件
1.申报专业必须满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本校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
2.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3.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4.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五、建设经费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每个建设点支持建设经费150万元。
地方所属高校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经费由各省(区、市)财政或高校自筹经费支持。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荐办法
1.以学校为单位推荐。学校依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要求,推荐本校相关的本科专业点。
2.中央部门所属每所高校推荐1至2个。已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将按照规划布点的方式遴选,不在本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荐范围内。
地方所属高校由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划限额(见附件1)统筹规划并遴选推荐,报教育部审核批准。
3.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将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遴选推荐情况以公文形式报我部高等教育司,同时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推荐表》(见附件2)、《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见附件3)各一式三份报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zlgc@moe.edu.cn。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需向其主管部门备案。以上表格电子版请到教育部官方网站高教司主页下载。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的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荐上报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20日。
联系人:白文宏、于宝证、李智;联系电话:010-66097829或66097392;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1.“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推荐限额分配表.doc
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点推荐表.doc
3.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doc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五篇: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教育新政陆续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19个大城市“晒出”时间表,缓解“择校热”;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配套政策更加凸显公平、科学;校长教师轮岗,让好老师流动起来;职教改革提速,赋予每个人人生出彩的机会;还有圆残疾孩子教育梦的“特教提升计划”、努力拉平城乡课桌的“标准化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回首这一年,你的教育“关键词”是什么?哪些改革新政让你印象深刻?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关键词:考试招生
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9月19日,上海市、浙江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
12月16日、17日,《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发布。这次改革突出公平与科学,力求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更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科学选拔人才、更好维护社会公平。
相关链接:
[专题]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立德树人
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建设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确立教育教学各环节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校内外多方参与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报道]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缓解“择校热”
关键词:就近入学
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强化工作监管和社会监督,全面提高小升初工作水平。
2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到2015年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2017年95%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坚决切断招收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辽宁、山东、山西等许多地方实现“零择校”,北京就近入学比例显著提高,取消了共建入学方式。
相关链接:
[专题]19城市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
关键词:职教体系
6月23至24日,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今年还公布了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相关链接:
[专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
7月18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明确了学生1人1桌1椅(凳)、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等20项底限要求,作为项目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
这项政策面向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以“保基本、补短板”为工作目标,旨在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使薄弱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尽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面貌,切实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落实《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的切实举措。
相关链接:
[专题]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教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校长教师轮岗
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
[报道]三至五年县域校长教师交流成常态
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体系
关键词:师德红线
2014年,教育部采取多项举措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体系并推动落实。1月11日,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7月8日,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9月29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三个文件明确了中小学教师10种和高校教师七条师德禁行行为,将师德建设全面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关链接:
[报道]教育部划出对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关键词:教育督导
2月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要求建立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体系,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意见》的出台是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突破口,将对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此外,印发了《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建立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制度,督促各地各校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一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对云南鲁甸“8·03”地震灾区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蓬莱“11·1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开展了专项督导。
相关链接:
[文件]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
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建设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1月29日,教育部35号令颁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要求高校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7月16日,教育部37号令颁布《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建立并完善高校理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密切社会联系、扩大决策民主、争取社会支持、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的作用。
2014年,教育部继续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已完成38所985工程高校章程和9所211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发布工作。高校章程及两个《规程》对于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专栏]高校章程建设
“三通两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11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2020年,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简称“三通两平台”),使教育信息化有了施工图,为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了现实抓手。
相关链接:
[报道]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
关键词:医教协同
6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此次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的重大突破,是实现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关链接:
[报道]《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印发
系统推进学校体育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关键词:学校体育
4月21日,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条件作出规范,旨在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各地学校体育政策支持为保障,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11月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提出明确要求。
一系列政策举措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保障,也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足球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报道]校园足球神州行
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关键词:学前教育
11月3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了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四大任务,确定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的目标,着力解决好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入园难问题,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
“二期行动计划”坚持公益普惠,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职责,旨在巩固和扩大2011年实施的“一期行动计划”成果,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相关链接:
[文件]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提升特教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
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要求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三年内将盲、聋和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6000元以上。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于进一步保障残疾孩子受教育权利,推进社会公平,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推进高校公开10大类50条具体项目
关键词:信息公开
7月25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高校主动公开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学风建设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和其他信息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并建立即时公开制度,在清单信息制作完成或获取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
《清单》的公布,对于推进教育系统信息公开、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专题]教育部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