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综合知识自己整理的
1、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3、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
4、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于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5、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6、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
7、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8、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9、《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定为《四书》,并被视为考试的基本教材。
10、奴隶社会也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教育则同斯巴达教育不同,它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的内容包括哲学、政治、文学、体操、艺术等学科。
11、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2、欧洲的封建教育主要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
13、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主张“有教无类”。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14、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
16、《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教育家赫尔特的《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教育家宾塞的《教育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人事教育对象》、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8、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9、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第二篇:教育教学综合知识(定稿)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第二章中小学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主要指生理机能的成熟,包括各种身体组织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增长以及体质的增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精神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因素,这几方面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唯有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方能生存与发展。然而,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第五章教学与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和美育过程等,而教学过程与课外活动过程、校外活动过程是同一个层次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门特定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课程的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
二、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以上阶段既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又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是非真伪,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五、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七、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
课程理论就是研究学校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的规律的理论。综观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不管多么复杂,仍然可以看出曾经主要有三种课程理论在历史上乃至今天起着支配作用。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拉梅尔德和巴西学者费莱雷。
3.学生中心课程论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
第六章德育
一、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明确德育任务,对于提高德育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政治方向是一个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的核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就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地看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以上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要注意发挥三者的整体作用,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儿童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准则、规范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
2.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教育
3.个性品格教育
4.遵守纪律、自觉守法的教育
三、中学德育的内容
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的,主要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纪律教育
5.文明礼貌教育
6.社会主义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五、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说”是向学生讲清道理,“服”就是使学生接受道理。
(二)榜样示范法
示范法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三)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气氛,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四)道德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修养锻炼,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道德体验法。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六)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启发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第七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以育人为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和谐而有序的发展。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平行管理模式
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模式来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然后去影响单个学生的发展,最后再通过整个班集体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民主管理模式
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物的管理。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自我、自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优点是能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集体的培养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八章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活动
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二)科学技术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三)文艺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
(四)体育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五)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绿化校园,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第三篇:学校公共卫生教育知识综合
学校公共卫生教育知识综合、⒈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⒊维生素分为A、B、C、D几十种。维生素具有微量性、调节性和特异性。⒋缺乏维生素A会患上干眼病,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⒌心脏分为左右两半,上下四个腔,即或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外面包着一层膜叫心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⒍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⒎健康人的体温为36——37℃,脉搏为60——90次/分。
⒏眼球的结构:眼球是由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组成的。
⒐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缺铁引起的,7——14的少儿血红蛋白低于120g/L,即可定为贫血。
⒑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⒒构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其他传播途径。
⒔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⒕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变化:乳房慢慢胀大,12岁左右来月经,骨盆扩大,皮下脂肪增加,皮肤有光泽、体态丰满而富有曲线。
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变化:处生殖器长大,喉结突出,嗓音变粗。
在青春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臀围都明显增加,心脏功能逐渐完善。脑和神经系统逐渐成熟。
⒖心理健康标准:⒈智力正常。⒉情绪反应适度。⒊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⒋行为协调,反应适度。⒌人际关系协调。⒍个性健全稳定。
⒗远离毒品:
毒品是指某些吸食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包括: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吗啡、可卡因、罂粟。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11年“6.26”国际禁毒日主题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请记住: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⒙每年的第二周是北票市规定的防近宣传周。
⒚几种动物传染病:狂犬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下府经济开发区学校
第四篇: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分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一、教育学1、2、“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5、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因功勋气两只教学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尊正积集)5个结合德育原则;因输德育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说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看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心理学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博性、稳定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3、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83、想象的种类:(1)有无目: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7、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100、巴甫洛夫性格。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行为矫正法——华生;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
2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 “泛智教育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4个统一规律?(直接间接、主体主导、知识智力、知识德育)【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智能3体力4审美情趣和能力5思想品德,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主要是老师给大帮学生讲)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学生角度:1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社区德育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德育基地4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正确的政治方向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即品德情感3意,即品德意志4行,即品德行为5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6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具有多种开端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正常的班集秩序4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第五篇:综合知识
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
2.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3.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4.据此、为此、现函复如下”等属于过渡用语;引叙用语是在引叙来文时使用的,如“现接、近接、前接”等;开端用语是用于表示行文的目的、依据和原因的,如“为、由于、依据”等;经办用语是用于表示工作办理的时间及过程的,如“业经、已经、兹经”等。
5.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其中,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也是关键性阶段。
6.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7.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分北、中、南3 条通道: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火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8.公文的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立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要素。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0.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制原则;(3)密切联系群众原则;(4)民族平等原则;(5)精简和效率原则。
13.事业单位改革的条件包括:(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2)政府改革的深入。14.公文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15.“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6.编辑的职业素质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分别表现为职业的追求、职业的敏感和职业的作风。
17.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