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

时间:2019-05-13 08: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经济与管理》。

第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思想

一 教育劳动说生产劳动的概念:

a 从最初的定义看: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b 从社会形态观察: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也就是说只有生产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 c从扩大的概念看:社会劳动本身协作关系的发展,生产的概念扩大了,劳动者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确实物质生产劳动的参加者。2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劳动学说

a 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者服务性的劳动,b 具有间接的生产性,可以远离生产对象进行生产,c 具有直接生产性,表现为直接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二 社会在生产与教育(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功能)

(1)教育在劳动力再生长中的功能

a 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而是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

b 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指人征服和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力,教育对劳动能力的生产现代意义上一般指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

c 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劳动能力的性质是指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的形态是指劳动者从事的是体力形体为主还是脑力为主,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是一般性劳动还是专门劳动)

(2)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功能

A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科学的社会作用b教育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c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三 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

a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 b 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c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a 人口质量重于数量b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c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d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收益率e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计算的舒尔茨的基本观点:

a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b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平衡的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c 人类的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的部分d教育是促进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1)筛选假理论: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成信息

a 同意人力资本理论的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b与人力资本理论不同的地方: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实现的(2)社会化理论:教育培养与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

a 反对早期人力资本理论:现代社会教育的功能不在意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

认知能力而是在于它的社会化作用b 教育的作用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效益培养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人才其二教育再生产社会不平等

(3)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把劳动力等级化

a 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是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在不同劳动力市场适用的情况不一致b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把劳动力等级化人力资本理论的评析

a 人力资本理论的价值和贡献:重视人的质量可定人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b人力资本理论的时间意义: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c有限的合理性:改变了以物力投资为主的投资领域;人的作用大于物的作用,对人投资的收益大于对物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观念是可取的d人力资本的社会局限性:在人性和道德角度,把人一切资本化,贬低了人的价值,在政治角度,人力资本理论宣扬的是符合资本主义和阶级差别的理论,在方法论上,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某些弱点产权观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义:是在市场交易过程形成的所有权以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得百分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这些权力行使的规则,本质是上社会经济生活关系的反映。(2)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天然归属个人以及完备性和关闭功能(3)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激励功能、配置功能、分配功能

(4)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质: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相等的产权权能。权益和权责,使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同参与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运营(人力资本股权化)

(1)人力资本股权化是指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将企业内部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直接作资入股,使之在企业经营净收入中,在价值上不仅得到补偿性回报而且还能得到增值性或剩余性收益

(2)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历史沿革

a 古典企业并没有无视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b人力资本的产权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逐渐提升c 人力资本的产权在现代企业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

(3)人力资本股权化的途径

a 一般人力资本股权化员工持股b专业人力资本股权化经理层持股

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需求(社会与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要求)

(1)教育的社会需求

影响因素:社会人口状况,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策导向。

(2)教育的个人需求:

需求动因:精神生活需求、物质生活需求、社会地位需求、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个人的天赋能力、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杂费的高低、个人教育未来收益。

教育的供给(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影响因素:教师的供给、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的单位成本、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供求关系以及调节方式

供求矛盾的内容:教育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需求与供给变化的不平衡。

调节方式:市场调节(学费),政府调节(教育的宏观管理),两者相结合。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功能

直接功能: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缩短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手段;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将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手段;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间接功能: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培养非物质部门的人才,影响其意识形态,对社会生产力发生作用;陶冶劳动者思想和道德情操,提高文明程度,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五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知识经济的含义: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适用为特征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以及科学与技术,其中科学与技术是核心。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做好义务教育与扫盲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发展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将担负更重要的使命:知识传授、知识生产、知识物化;企业的教育与培训将有更大的发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内容,符合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是教育方法适应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教育组织形式和手段。

第七章教育的结构与经济结构

教育结构: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以及结合方式。既包括横向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方式也包括纵向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

分类:教育的人力结构,教育的投资结构,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的类别结构,教育的形式结构,教育的布局结构,教育的体制结构。

合理的教育结构:一是教育的类别与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分中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而是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的程度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中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相适应。

第八章教育投资

十六章 教师劳动及其报酬

教师劳动效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教育成果。

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方法: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改善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教师工资必须按照按劳分配与绩效分配的原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师资结构的含义:教师队伍各组成部分比例欢喜以及结合方式

教师自由流动的必然性: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市场调节机制独立化与配置功能基础扩展的基础;是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

十五章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

劳动简化比的计算方法:

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统计两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数值;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或者媒介,计算出具体的数值;计算基期和报告期的劳动简化比,列表统计详细数字;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

教育的经济效益的定义: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与教育所得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教育经济效益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表现形式和简洁表现形式;只能产生教育成果不能呢个直接产生经济财富;计算经济效益不能直接在投入端开始;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和条件性;(带来的困难: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计算上只能求的近似值)

教育经济的效益指标体系:教育纯收入、教育收益率、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对个人收入的贡献。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a 从单向指标看:对完成生产定额的影响;掌握新工种、新技术和提高技术等级速度的影响;对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的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对成产技术水平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设备完好率的影响。B从综合指标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总贡献;估算不同程度的劳动成产率,可采用劳动生产率简化系数;教育程度与工时效率的关系,可采用工时效率简化比

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

教育的规模经济:当学生人数增加的比率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率。教育规模不经济:当学生人数增加的比率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率。

教育规模经济形成的条件:a 资源利用的适充分性:鉴于资源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学校规模的扩大在不影响教育功能的前提下,是教育资源得到百分之百的利用b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把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应需求的场合):专用教育设备、教师专才专用、教育功能多样性、提供多样性的课程内容;c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教育规模过大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管理僵化。d 教育适度规模决策:学校拥有恰好使资源得到充分和适当的应用,而又不衍生出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管理僵化等弊病的学生人数

教育的规模类型及其优缺点与发展方向

第十二章 教育经济效益

教育经济效率定义;

在宏观上看,是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相同教育成果,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在微观上看,某个教育单位或者学校,教育事业单位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入的利用比率。

教育经济效率的理论指标体系:

能力工资;技能和知识标准分;专业改变率和专业人员缺员率;培养周期;知识转化滞后期;毕业生的发展潜质;知识废旧率和知识更新率。

第十章 教育消费

教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消费的盲目性;教育支付形式的单一性;教育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教育消费存在高消费现象。

针对教育消费的对策研究:

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消费,使之形成有效教育消费需求;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教育消费者自己支付教育费用;树立教育服务观念,满足教育消费者质量要求;选准重点,扩大教育消费。

第九章 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分类:

教育的社会成与教育的个人成本:a 教育的社会成本两个层面意思;广义的是指个人与社会的教育成本总和;狭义的是指国家与社会支付的教育公共成本。b 教育的个人成本:家庭和个人所支付的教育费用。

教育的直接成本和教育的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教育的物质成本与教育的人员成本;计算教育成本应当主义的问题

范围准确;对图书资料费有不同计算方法;学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对闲置设备的处理。

第二篇:教育经济与管理: -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605科目名称:教育经济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教育经济学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专业考试课程之一。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教育经济学一般理论 5-6%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影响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

2、教育与经济发展5-6%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教育服务的性质、教育与科技和经济的融合。

3、教育投资与教育资源配置 20-30%

教育投资的性质与特点、教育投资来源及构成、教育投资改革、教育投资比例指标、确定教育投资的原则和方法、教育投资的计量与比较、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4、教育成本 10-15%

教育成本核算、教育成本分类、教育成本计算方法、大中小学教育成本比较、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5、教育效率 10-15%

教育效率的评价指标与计量方法、影响教育效率的因素、教育效率系统、中国教育效率评价。

6、教育规模经济 10-15%

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教育适度规模决策模型、教育规模分类、高等学校规模经济。

7、教育经济效益 20-25%

教育收益、教育经济效益特征、教育收益率分类及其比较、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

8、教育供给与需求 20-25%

教育供给、教育需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过度教育、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规划。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 20%

2、简答题 40%

3、论述题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第三篇:郑大教育经济与管理导师

王献玲教授:1963年生,河南省南阳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民办教师始末》一部;主编《伟人的探索——毛泽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中国教育史》、副主编《河南发展全书》著作4部。

穆伟山教授:男,1953年生,河南鲁山人,现为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转硕士点第一学术带头人。发表各种论文30余篇,独著、合著等学术著作近十部,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数十年的高校从教生涯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周倩副教授,男,教育学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学术论文: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5篇,1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教文摘》等全文转载、索引或篇目辑览。科研项目: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5项,已结题10项,出版著作2部,待出版著作4部,获得省部级、厅局级奖励10项。

谷振清副教授:男,1961年7月生,郑州大学财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发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高校合并后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等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财政厅项目:高校财务风险研究、教育厅项目: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数项。

赵江涛副教授,男,留美博士。先后在洛阳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学位。97-9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东门诺大学进修英语和计算机。01?03年在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留学,获教育专家学位。03-05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攻读教育学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93-01在河南科技大学负责外事工作并担任英语教学。05年任教于郑州大学。在美留学期间,连续近3年为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学生(本科及硕士生)讲授了《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及《基于计算机的教与学(Computer-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课程。他的讲课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践,深受该校师生的好评。赵江涛博士两次留学美国,共在3所美国高校学习和工作过,对美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有很深的造诣。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

庞振超副教授:女,河南正阳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与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发表各种学术论述10余篇。

张凤珍副教授:女,硕士,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两课”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发表有《土地承包制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公民经济素质研究》等著作,参加了多项国家及省厅级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崔来廷副教授:男,博士,河南沈丘人,现为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周口师专、河南省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发表各种论文10余篇,独著、合著学术著作4部,其专著《海国孤生——明代首辅叶向高与海洋社会》初版于2006年,2007年再版,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现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四篇: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管理

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管理主要讨论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协调高等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现代大学制度的哲学基础;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基础;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内涵与特征。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政府的行政关系;大学与政府的经济关系;大学与政府的社会关系;大学与政府的科技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构成; 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技术转移;大学的社会捐助。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组织,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概念与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类型;中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建设。大学章程,大学章程的概念与地位;大学章程的基本内容;大学章程的个案分析。大学的决策体系,大学决策体系的类型;大学决策体系的国际比较;我国大学决策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大学的执行体系,大学的执行体系类型;国际大学执行体系的借鉴;我国大学执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大学的资源配置体系,大学的资源配置体系的内涵;大学的资源配置体系的国际比较;我国大学的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大学的评价体系,大学评价体系的构成;国际大学评价体系的比较与借鉴;我国大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大学学术组织(学术委员会),大学学术组织的概念与地位,国际大学学术组织的比较与借鉴;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大学领导者,大学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大学领导者的聘用; 大学领导着的职业化。大学的战略管理,大学战略管理的意义;大学的战略管理的构成;大学的战略规划。大学教师管理,大学教师的岗位设置;大学教师聘任制度;大学教师的经济激励。大学教师管理的个案分析。大学与学院的关系,学院制的概念;学院的职能;院设置;“院为实体”的个案分析。

教学大纲:

第一周 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二周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第三周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周 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组织 第五周 大学章程 第六周 大学的决策体系 第七周 大学的执行体系 第八周 大学的资源配置体系 第九周 大学的评价体系 第十周 大学学术组织 第十一周 大学校长及其任用 第十二周 大学的战略管理 第十三周 大学教师管理 第十四周 大学与学院的关系 第十五---十八周 研讨

① 高等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② 教学内容由主讲教师讲授和师生研讨构成,教师讲授涵盖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研讨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集中研究现代大学制度问题。

③ 具备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能够运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课程考核要求:

① 重点考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 阶段论文加课程论文

③ 选择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五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

摘 要: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学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下降,专业培养不出经济学的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以供日后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工作;方法 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当代的教育经济管理理论。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任何人都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但是在选择中有多个可供选取的方案,“理性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那个方案,这就是理性人的基本含义[1]。提高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重点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来加以改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课时比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经济学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同学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初步”,[2]并把此作为教学目标,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当代的教育管理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教育经济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教育研究管理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材。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简化非重点,例如在宏观经济学授课中,理论部分应该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经济学这些都是经济管理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针对这些知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从教材选择来看,目前经济学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不利于培养经济研究型人才,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参考教材,可以选取多种不同的教材,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发展自身。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实例授课法

经济学理论知识比较多,并且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经济学教学改革,把一些周边的例子穿插到课堂里,这些例子越接近同学,其效果性越强。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概念,针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教师要利用实际例子来领悟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举几个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3)加强学生经济分析思维的培养,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区别,经济学中多假设性的问题,经济学不是以人的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人放入到限制的条件中去观察人的行为,这些限制的条件有可能是人的技能、专业知识,或者是制度规范等等。经济分析通常也都是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来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寻找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学生在研究同一项目的时候不能更改假设前提,直到研究结束。因此,学生要让同学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并把这些方法和分析方式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才能保障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只有拥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沿着思维轨道继续进行问题的研究,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4)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

经济学课时较少,学习内容较多,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备好课程,明确讲课目标,规划好授课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详略得当。结语

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广大师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学在此专业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经济学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使讲课内容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接受;另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研讨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07:16-18.[2]曹淑江.谈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经济学》的教学[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

(二)[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6.[3]石竟成,佴仁娣.“教育原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323.

下载教育经济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经济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