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敬业的价值分析
员工敬业的价值分析
[摘 要] 敬业问题已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敬业品质和精神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敬业度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员工非敬业造成的组织损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员工流失的损失。目前,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整体上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员工绩效潜能。因此,如何挖掘这种潜能,企业必须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努力。
[关键词] 员工;敬业度;价值
敬业问题已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然而,敬业品质和精神却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对于那些渴望激励员工并以此来提高公司业绩的中国企业来讲,面临着双重挑战:如何在减少那些业绩不佳的低敬业度雇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那些优秀员工的敬业程度。
一、敬业度的界定与员工敬业的价值
(一)敬业度的界定。敬业,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敬业”早就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以“敬业乐群”明确提出来了。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在西方,员工敬业度(employee engagement)或者工作敬业(work/job engagement)(国内学者也翻译为“工作投入”)最早由kahn(1990)提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内涵和结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敬业度定义和维度理论。纵观目前关于敬业度研究的文献,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发展而来的“员工敬业度”。最早是由国际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通过40多年的实证研究,建立了盖洛普路径的模型,揭示了员工敬业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来自盖洛普、翰威特和韬睿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它们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和分析选民、消费者和员工的意见、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综合总结出并形成了员工敬业度调查表和调查标准,通过对健康企业成功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来描述员工个人表现与公司最终经营业绩、公司整体增值之间的路径。这个方
向的研究没有明确员工敬业度的维度和它后续的影响,这些基于实践的构想不能评价员工投入角色业绩的精力,同时,这些研究关于敬业的原理性指导内容较少。
第二个敬业度研究的方向代表是Maslach Leiter(1997),schaaufeli,leiter(2001),Salano-va,Gonzales-roma,Bakker(2002),这些学者认为敬业是耗竭的相对面
(Maslach&Jackson,1981),从该原理范式出发,耗竭的三个维度(筋疲力尽、玩世不恭和失效感觉)对应于敬业度的三个维度。尽管Maslash和Leiter(1997),Schaufeli(2002)都在关于耗竭的文献中构筑了敬业的概念,但是这些研究在定义和测量方面相互分歧。特别是Maslach和Leiter(1997)认为敬业是耗竭的相对面,认为敬业可以用Maslash耗竭问卷(MBI Maslach,Jackson&leiter,1996)测量,筋疲力尽维度低分、玩世不恭低分和专业效能感高分代表敬业。Schaufeli(2002)等认为敬业和耗竭是两个独立但密切相关形态,他们不能简单的用MBI的相对分数来测量,这些学者定义敬业是一个积极、满足、工作相关的想法,可以用充沛精力、奉献和吸引(Schaufeli等2002)三个维度来度量,并运用UWES进行评价。最近的UWES的要素分析研究对Schaufeli的敬业和耗竭的区分提供了支持,并且分别提取敬业度中的精力充沛和奉献这两个核心维度、耗竭中的筋疲力尽和玩世不恭这两个核心维度(Maslach,Schaufeli,&Leiter,2001)。耗竭的失效维度和敬业的投入维度被认为不是相对的维度。第三个关于敬业度的研究方向是Kahn(1990)基于角色理论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敬业度是组织成员控制自我以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结合的衡量标准。员工可以控制自我投入体力、认知和情感于工作的程度,如果员工投入水平越高,则敬业度越高;反之,则敬业度越低。敬业度表现在他们完成工作的愿望和行为与角色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二)员工敬业的价值。个体的敬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现有的文献看,敬业的后果变量可以分为个体变量和组织变量两类,其中个体变量又包括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行为以及职业紧张等三个方面。
1.敬业度对个体的影响
(1)敬业度与相关工作态度的关系。以往的相关研究所考察的工作态度变量广泛涉及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以及留职意愿等多个方面,并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果。具体而言:盖洛普公司的研究发现,与敬业度低的组织成员相比,敬业度高的组织成员其工作满意度更高;Demerouti等(2001)的研究表明,敬业度与正性工作情感及组织承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Hakanen等(2006)的研究则发现,个体的敬业度对工作资源(包括工作控制、上级支持、信息、组织气氛等)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Schaufeli等(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敬业度与离职意愿呈显著的负相关,并对工作资源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2)敬业度与工作绩效及行为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敬业应该会导致工作绩效的改善和提升。事实上早在提出敬业度的概念之初,Kahn就指出个体的敬业度与其工作绩效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Salanova等(2005)的实证研究却发现,敬业度并不能直接预测员工的工作绩效,而是完全通过服务气氛(指员工对组织所期望、支持和奖励的关乎顾客服务和服务质量的行为及办事方式的共同知觉)这一中介变量对后者产生正面的影响。此外,在工作行为方面,Sonnentag(2003)的研究表明,敬业度与前瞻行为(proactive behavior,如个体主动地采取行动、追求学习目标等)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敬业度对团体或组织效能的影响。高敬业度既然能对个人的工作态度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必然会进而提升个人所在的团体或组织的效能。现有的相关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Harter等(2002)对盖洛普公司以往有敬业度的42项研究(涉及36家公司将近8000个独立的商业单位)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敬业度与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以及单位总体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员工流失率和事故发生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Salanova等(2005)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团体层面,组织资源(包括如培训、自主性、技术等方面)和敬业度对服务气氛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度,并且敬业度对组织资源与服务气氛的关系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
二、我国员工敬业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员工敬业度普遍不高。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员工整体上敬业水平一般,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爱岗敬业精神”,员工的敬业水平有待提高。韬睿咨询公司最新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员工敬业度比被调研的大多数国家的员工敬业度都低,只有8%的中国员工被认为具有高敬业度,准备并愿意积极努力、全身心地投入为所在企业作出更多贡献;3倍之多(25%)的员工非常自由闲散,被认为敬业度很低,而且这组人中的60%打算留在所任职的企业里;大多数人(67%)处于中间状态,称之为一般参与,这部分员工可能拉动业绩上升,也可能使业绩下降,这取决于随时间的流逝他们会更多还是更少地参与工作。
总的来讲,以往研究所涉及的影响敬业度的因素可分为3类:(1)个体特征因素,如个体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以及效能感等对敬业度均存在一定的影响;(2)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如工作本身的性质、工作资源、人际关系、领导者支持等,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比较直接,而另一些因素则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变量发挥作用;(3)与家庭相关的因素,目前涉及这类因素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但其影响也不可忽视。
从对中国企业员工敬业度方面的调查情况来看,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相对比较集中。“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度调查报告”显示:第一,分析发现,不同的生活态度对员工敬业的影响较大;是否爱好所从事的工作及对所在单位前景的认知不同都对员工的敬业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不同因素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不同。(1)不同地域、性别、工作年限、学历、企业性质等因素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不同职位、职业、行业等因素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相对较大。(2)性别差异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最小,该结论不支持“男员工比女员工更敬业”看法;区域差异对员工敬业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仍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员工越敬业;工作年限的差异同样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很小,但仍可以看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员工工作第3-5年期间敬业水平都会有所下降。(3)职位越高的员工,敬业度也越高;从事不同职业的员工敬业度差别较大,其中金融业的员工敬业度最高,而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敬业度最低。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在对评出的2005年度中国最佳雇主进行研究时认为,驱动员工敬业最常见的因素有三:薪酬、工作流程、职业发展机会。韬睿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员工们被企业吸引并愿意为企业付出的因素可归纳出至少10个:职业发展机会、有竞争力的基本工资、学习和发展机会、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有挑战性的工作、与个人绩效相挂钩的薪酬提升、企业的雇主美誉度、共事者的素质、工作任务的多样性、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竞争力的退休福利、高度自主权等。而在中国,对员工工作敬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是否有绩效薪酬系统、是否为员工提供了充分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另外,此次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专业的管理是员工决定留在企业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员工敬业度的几点建议
中国员工敬业度整体上普遍不高,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员工绩效潜能,如果企业能很好地进行开发,对企业将非常有利。因此,如何挖掘蕴含着的大量未开发的员工绩效潜能,企业必须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努力。
(一)把员工视为利益相关者。回顾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走过的四分之一世纪之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倾向:中国的国企改革更多的是顺着发达国家的产权理论所描述的两权分离道路在发展,是在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制衡和失衡上花工夫、是在管理层(厂长
经理)和所有者(国家、国资委)之间寻找矛盾冲突和协调一致的平衡点,即改革的重点是解决所有者缺位。就方向而言,这一路径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企业改革的过程和治理的框架中,着力重构企业家主体,基本上看不见组成企业的基础、与企业休戚相关的员工应有的身影,这存在着一些弊端:员工权利未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纠正所有者缺位的同时,出现了“劳动缺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并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是,在非公企业中,劳动者合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权利普遍缺乏保障。许多雇主对企业劳资关系的理解程度很低,基本上没有跳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小老板的理念,有网友比喻,企业和员工的关系至今还没有跳出“地主和长工”这个老套。企业真正的动力在于大多数普通员工,只有首先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企业才得以焕发活力,进而获得持续的高效益。因此,把员工视为利益相关者,并把员工放在首位,这是员工敬业的基础。很显然,一个无视员工利益的企业,却要求员工敬业和忠诚,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二)相互信赖,合作互惠。忠诚、信任与合作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企业与成员之间以及企业成员之间的忠诚、信任与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的效率往往也越高。
由于在企业内,雇主无法全部掌握员工的所有努力程度变量,其中总有一部分是掌握在员工手中的,因此,雇主就不能保证员工所追求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总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率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对策论问题。莱本斯坦将努力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看成是一局博弈的结果,他用囚徒的两难困境来分析这种双方共同决策的问题。在对当事人的各种可能策略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和员工任何一方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极大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率低下、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极差,而从双方长期利益来讲,共同采取合作策略更符合双方的需要。所谓合作策略,就是双方均按照同业集体标准行事,员工遵守某种公认努力习惯或规范,企业则按照“做一天公平工作,支付一天公平工资”的原则给员工支付报酬。这种合作解是既符合“效率”标准,又满足“公平”要求的均衡解。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应当努力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性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即以外部劳动力市场为依托,强调对员工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开发,重视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注意保持报酬水平和报酬差别的公平合理性,尤其是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利合作意识以及一般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管理经验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文化。文化是人类意识的能动产物。文化作用
于人,对人的心理、情感、行为,甚至对人的生理都会产生影响。企业一般是由来自四面八方具有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价值观的员工组成的集合体。让他们在同一目标下努力工作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它对企业整体和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目标。强有力的文化使员工对自己所做之事有良好的理解,因而愿意努力工作。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在于创造忠诚而不是创造满意度。在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实际上是存在差别的:满意度来源于你做什么,而忠诚度则来源于你是谁。而文化则为企业将自己的价值观输出给自己的员工和客户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它同时创造了员工和客户对企业的忠诚。
因此,在一个具有以人为本和追求卓越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的个性受到尊重,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可,员工能够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人际关系融洽,工作环境良好,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员工的敬业度必然不低。
(四)加强道德教化,培育和提升员工敬业精神。效率具有双重基础:一是物质基础;一是道德基础。依据物质基础产生的效率是常规效率,它是一种依靠物质技术条件的定量研究;而以道德为基础产生的效率则是一种超常规效率,是一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质条件既定时,是否具有道德力量,对效率影响结果完全不同,强烈的信仰、信念,团体尊严和荣誉感,可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道德是一种软性的行为规范,作为起中坚作用的道德规范,它直接调节着社会人际关系和一切非法律关系的交往,丧失了被哈耶克称为首要道德基础的责任感,任何职业都将失去它的社会价值,这样的社会(组织)其混乱无序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道德教化,长期不懈地致力于灌输职业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合作意愿,促使员工超越那种狭隘的、利己主义的激励所引致的努力水平,解决员工“卸责”问题,并超越员工自身具有的短期自利,以达到道德控制行为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员工价值
XXX自我鉴定
一、试用期工作计划:
1、熟悉长安金矿长安矿段和银厂坡矿段已有的地质资料,了解外围地质情况,了解矿山现有的组织结构和矿山开发、勘查、建设等情况;
2、主持编写、修改《云南省金平县铜厂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3、编制地测部组织框架结构;指导编写地测部2010年工作计划,要求重点先完成采样编录工作,及时提供相应资料;
4、要求地测部按相关规范收集、整理、制作、完善相应图作,并时常与部门人员进行交流、指导等;
5、更新、制作综合资料,主要是原中段平面图、剖面图、新分段平面图、采场剖面图等,为采矿部提供三级矿量;
6、参加矿山班子研讨会,协助、协调、沟通其它部门的工作等;
7、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等;
二、试用期工作完成情况:
1、本人2009年12月底到长安矿山后,首先对长安和银厂坡采矿现场进行了考查,了解矿体的大致分布情况和采矿情况,之后对两个矿段原详查报告进行了较详细的查看,并通过与原生产技术部人员交流,大致熟悉了矿区查明的资源分布情况、矿区地层、构造、岩体、矿化蚀变、赋存状态等,并对正在施工的长安矿段ZK702和ZK005钻孔岩性进行了查看。当时的初步认识是长安矿段的矿体并非完全产于砂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接触部位,两种岩性可能不是分属两套地层,而是同一地层的不同岩性组合。
2、生产技术部初编的《云南省金平县铜厂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一稿仅有40几页,格式、内容、图件、数据等存在许多问题,交到生产事业部后不同意上报省国土厅,经与何照波经理沟通,对该报告进行了大量修改,文字和插图主要由我执笔,相关图件指导其他地质人员完成,于2010年1月19日送交省国土厅汇审。由于多种原因,该报告一直未得到及时评审,经矿山班子多方努力和公司相关领导的协调,直至3月底才得到省厅的第一次初审。根据省厅修改意见我们又进行了两次修改,于4月底上交了最终稿,5月底顺利通过了评审备案,6月复制汇交了该报告。
还在该报告评审备案阶段,与矿山班子共同论讨,同时找外单位对铜厂金矿进行了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目前开发利用方案也通过了评审备案。
该两个报告的评审通过为铜厂金矿采矿权的延续和变更打下了基础。
3、根据矿山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地测部的组织框架结构和人员需求情况,并指导完成了地测部的2010年工作计划,目前矿山地质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开展中。
4、矿山地测部成立以前的矿山地质工作主要由生产技术部承担,矿山自己有一套不完整的图式图例,但地质人员之间各自的制图标准不统一、采用的图库不一样,综合资料不好使用。我到矿山之后要求矿山地质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按总公司2007年试行的两本紫皮书规定进行,并要求新制作的图件统一为公司图库,加强了采样质量的要求等,我分管的地测部至6月25日仅坑道编录已完成了3133.50米,布样3056件,采样2453件。
5、由于地测部人员少,只有3个地质人员,前期野外工作量大,资料的收集主要靠部门来完成,我只作了检查、指导和协调监督,我主要完成综合资料的制作和修改。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长安矿段的综合资料更新,并制作了地采系统的三个分段平面图,已有采场的采场剖面图,并估算了5个采场的采准矿量和备采矿量,于5月初为采矿部提供了硫化矿相应的资料,对采矿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采场平剖面图的制作和矿量估算也为其他地质人员提供了参考模式,他们也可参照完成后续的相应资料。
6、积极参加吴总主持的班子会议,研论矿山工作现状和下步工作安排,参加(或代理主持)矿山生产例会,了解和熟悉矿山生产经营状况,协调和沟通地测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等。
7、积极完成矿山领导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如长安矿段的探采对比工作、授权范围内的其它相关工作,上级或地方管理部门的接待和陪同工作等。
三、试用期间你运用了哪些工作思路或方法,对公司或所在部门、岗位有何建议:
1、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地测部的地质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以往从事的主要是勘查地质,刚开始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主要还是停留在勘查地质上,对已形成的采矿坑道,露天采场应采样编录的地段未进行资料的收集,不太明确工作目的,至使2010年以前形成的采矿坑道和露天采场资料没有收集到,加大了2010年的采样编录工作量,露天的部份资料已无法进一步收集完善。采矿部的采矿坑道施工中可能无地质人员指导,从现有的坑道形态看,多数采矿坑道未完全揭穿矿体,不利于地质矿量的估算。现在地测部基本明确了矿山地质的目的和意义,最终的目的主要是提供资源保障、为采矿服务,根据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参与矿山采掘(剥)计划的编制,并提出合理的探矿设计,对矿量进行指导和监管。
2、向采矿部学习沟通,进一步了解了三级矿量的形成和概念,从采矿的角度编制了分段平面图和采场剖面图,并估算了相应矿量,使矿石品位更接近采矿品位。
3、要求地测部测量人员及时对坑道进行实测和监控,测量以我方为主,乙方为辅,改变以往乙方测量为主,我方复核检查为主的状况。并要求原则上对改变较大的现状图、剖面图每月实测一次,及时提供测量图件。
4、根据长安金矿地表变形大、雨雾天气多的现状,与测量人员沟通,申请购买了高精度GPS测量仪,大大提高了地表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5、相对规范了地测部的工作流程,与地质人员实地和室内探论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测部的整体工作效率。
6、从我做起,结合矿山实际推进地测部的6S管理。
7、长安金矿地测部只有3个地质人员,只能免强满足现有矿山地质工作,他们基本未参与或承担过大的报告的编制工作,难以完成额外的地质工作,如上交省厅或部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等,建议由其他公司或外单位完成。
8、建议公司或生产事业部多组织矿山地质、测量、制图软件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交流,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其他矿山进行考查、学习、交流以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水平,提升工作能力。
9、长安矿段和银厂坡矿段露天采场的开采台阶不规整,以住也未收集到相资料,现在多数台阶已被采剥,难以形成台阶平、剖面图,建议长安矿山不提供该类图件。
第三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和价值分析
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和价值分析
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和价值分析
原创投稿
摘要:由于价值观念变化、经济利益驱动、法制尚不健全和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中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呈现下降态势。为此,必须提高对忠诚度管理的认识,重视忠诚的对价,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为保持和提高知识型员工和核心人才的忠诚度,中国企业应建立全程式、动态型员工忠诚度管理模式;建立分层次的员工忠诚度管理体系;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企业;员工;忠诚度管理
忠诚员工首先要具有诚信的品质,与企业志同道合,兢兢业业。有些员工虽有专长,但他们对企业三心二意,随时跳槽走人,这不是忠诚员工;其次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意愿和专业技能。有些员工虽然兢兢业业,但缺乏必需的技术或主观能动性,很难为企业创造财富,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不需要仅有效忠企业之心而无一技之长的员工;第三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忠诚员工。具体来说,忠诚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
效率是人们如何熟练地工作与其如何勤奋地工作的乘积。一般来说,员工在一个企业中待得越久,他们对业务和企业文化就越熟悉,积累的经验越多,他们的工作就越有效率。忠诚员工熟悉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的客户群体,与新员工相比,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忠诚员工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丰富的价值并受到相应的优待和回报,就会倍感自豪,从而更加积极主动,不惜余力地工作,其工作效率也就倍增。新员工经验少,效率低,锁定目标客户乏术,由新手接替老员工的工作,则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利润和效率的下降。
二、吸引并保留顾客
经验丰富的员工懂得如何取得顾客的信任,招揽有价值的客户,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争取更高的顾客保持率,创造更多的销售额和利润。美国贝恩策略顾问公司对美国汽车服务行业调查发现,雇员保持率最好的三分之一汽修厂,其生产力也在最好的三分之一之列,人均销售额要比最差的三分之一汽修厂高出22%。员工保持率最高的汽车修理行,其顾客保持率也高,而且,当地汽车修理行的顾客保持率一般要比地区性、全国性的连锁修理厂家的顾客保持率要高。其原因就是当地的修理行的员工比较稳定,顾客对他们比较熟悉,愿意与他们打交道。而规模较大的连锁修理车行,修理工调动较频繁,顾客对他们比较陌生。
三、创造更多的利润
随着员工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将会更加有效地争取顾客,他们的顾客保持率就会上升,钱包份额也会日益增长,对企业的贡献和利润也越来越大。美国一家连锁汽修公司发现,雇员保持率最好的三分之一汽修厂,其生产力也在最好的三分之一之列,人均销售额要比最差的三分之一汽修厂高出22%。贝恩公司剖析了一家经纪公司忠诚员工的利润贡献值。该公司雇用一个新手的相关费用为5万多美元。经纪新手一年后开始为公司赚取0.5万美元,第二年是2.5万美元,第三年是3.4万美元(这时该经纪人才算真正地为公司盈利),以后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另据美国Atb协会有关汽车经销商的调查,用一个工作经验不足一年的销售人员来代替一个有5~8年工作经验的销售代表给公司造成的月平均损失高达36000美元。
四、节约招聘培训及管理费用
如果员工经常流失,就要不断地招聘新员工。招聘新员工,需要投入广告、面试、录用等招聘费用;为了日后的工作富有成效,对新招来的员工要进行培训,又要增加培训费用;新员工上岗后还有一个熟悉企业的过程,企业对员工还要试用一个时期,从中择优录用,淘汰其余,这又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而对于员工稳定的企业来说,就大大节约了这些方面的费用。老员不仅让企业减免了招聘培训成本,而且对新人的培训可以由资深员工免费提供,也就是说,就培训而言,老员工不仅用不着公司投资,反倒能让公司省钱。同时,有经验的老员工意味着较少的监督和指导,这又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五、引荐高素质的新人
由广告、职业招聘会招聘求职者,不仅增加企业的招聘广告费用,而且应聘者良莠不齐,公司也不太了解他们的底细,不利于企业甄别和筛选,而由忠诚员工引荐的新人素质往往都比较高,更稳定,更可靠。这是因为员工向公司推荐的一般都是自己了解、信任并符合公司要求的人,企业会因是自己的员工的推荐而更容易信任并聘用他们,优秀的求职者也因对引荐者的信任,愿意前来就职并能安心工作。据统计,在美国流失率较高经纪行业,通过员工引荐而来的新人流失率最低,工作第一年的流失率是30%,其次是从大学招聘来的毕业生,而通过广告、招聘会招来的新人流失率最高,达55~65%,所以,许多企业更愿意招聘员工推荐而来的新人。
美
国哈佛商学院的詹姆斯·赫斯克特等教授在研究总结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美洲快递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施乐公司、迪士尼公司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经验后得出:企业的利润及其增长主要由顾客的忠诚(满意)来推动,顾客忠诚(满意)否在很大程度上受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影响,而顾客的价值主要是由忠诚员工创造的,而员工的忠诚来源于企业所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因为有企业的利润及其增长作保障,从而形成因果循环链,这就是著名的服务利润链理论,其中,员工忠诚是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利润增长与顾客忠诚的原动力。应该说,忠诚是互动的,企业期望员工忠诚,员工也期望企业能以诚相待。如果企业对员工忠诚,员工自然要以诚相报,如果企业对员工无动于衷,甚至动辄解聘、辞退,员工也不会有忠诚可言;忠诚也是相对的,企业期望员工忠诚,但是不能指望员工的忠诚终身不变,员工期望企业以诚相待,但是不能指望对自己承诺终身。忠诚是建立在双方经济契约和对待的互利关系基础上的情感回报,只有在双方彼此满足的情况下才会生效。一旦基础或一方发生变化,忠诚就会动摇或不复存在。
六、提高中国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对策
1、建立全程式、动态型员工忠诚度管理模式
完整的忠诚度管理包括始于招募止于离职的每个阶段和环节,且每阶段各有侧重:人员招聘阶段应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既考察求职者的才能,又注重考察其忠诚度;人员稳定阶段重在对员工进行培养、使用和激励,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同时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必要的纪律约束,堵塞管理漏洞;离职潜伏阶段重在观察员工的行为,慧眼识别具有离职倾向的员工,调查其离职的根本原因,做有针对性的挽留工作;正式离职阶段主要是及时填补空缺职位,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员工的真实想法,做一些必要的保护银行商业秘密的工作。
2、建立分层次的员工忠诚度管理体系
客观上讲,中国企业的人员规模与其经营规模不相匹配,裁减冗员是改革的大势所趋。采取一个模式的人员管理政策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行的,必须建立起分层次的员工忠诚度管理体系。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按照发挥作用的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中流砥柱型”、“朝阳型”和“夕阳型”三种。对于“中流砥柱型”员工,应当与其订立长期劳动合同,增加高层次培训机会,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不一定是最高的),进行跨区域、多层次的交流,如果实施了股份制改造,还可以根据业绩分配一定的股票。对于“朝阳型”员工,要加强业务培训,实行多岗锻炼,拓宽晋升渠道,提供远期福利。对于“夕阳型”员工,要多加强生存本领训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其多谋福利,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3、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就根本无法将核心人才凝聚在一起。在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上,首先要推行参与式管理。核心员工一般倾向于一个自由开放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场所、环境、时间等方面的灵活性,要求活泼、宽松的组织气氛。为此,各级机构应更多地让核心员工参与管理,授权他们自主工作,使其承担更多的责任,获得一种“不可缺少”的感觉。塑造中国企业的核心文化,还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和精神。通过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承认员工的劳动和成绩,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和潜力,构建信息通畅的沟通渠道和价值分享体系,营造一种“以企为家”的软环境,最终实现以拴心留人的环境凝聚人才的目的。
第四篇:员工敬业征文
你敬业了吗?
我是刚刚加入公司一个月的员工,在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在工作中对我的细心指导,所以我在内心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由于自己刚来到公司所以有很多业务上的事情自己还不是很专业,我也在认真的加强学习公司整个运作流程方面的学习,在公司开始做新的业务时,我会认真的在老员工身旁观察他们工作的细节,把做好的资料认真的浏览。我现在能为公司做的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个集体,努力加强学习,做好公司安排的每件事,哪怕再小的事,我也会一丝不苟的去完成。
因为刚接触到这份工作,可能很多工作都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知道,能力是努力的积累,努力让能力升华。设定工作目标,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并不懈地去努力付诸实践的人,在我们身边大有人在,但有些人却将别人的成功归咎于“特有能力”,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不具备很高的能力。能力是努力的积累,努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来源于努力,努力会增长能力,要学会善于积累,只有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积累起很强的工作能力。要想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就需要获取知识,需要不断地努力,需要用我们的耳朵、眼睛、大脑去听、去看、去想、去搏。未做任何努力就断定自己做不到,找出各种借口为自己推脱责任的人,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我时常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为公司的发展做好准备了吗?也行有人会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能做出什么事情?在这里我要说:你错了!公司的发展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公司的壮大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努力。也行你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而正是这无数水珠聚集在一起才汇集成浩瀚的大海。你我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人们常说:人若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辈出的时代,即使竭尽所能,终是难以名扬天下。是啊,生于和平时代,大多数人从事着极其一般的工作,我们真的很平凡。但我要说,为何伟大不能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杨起头,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既然我选择了把小袋工作作为我的职业,那么我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地选择,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热爱化为一种动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这种爱让我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敬业。
什么是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感到困惑迷惘。有句广告语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我不想讲空泛的理论,也没有过高的奢望。我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做好每一笔业务,认真学习能为公司创造利益的知识,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公司的建设相融合,扎根公司,终于公司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员工。公司在小贷行业是以个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前景十分美好的公司。一样优秀的公司,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努力,不为之奋斗呢?让我们问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吧!
李川
2013年12月25日
第五篇:员工敬业度
调查称中国员工敬业度处在各地区最低
水平
http://.cn2012年09月13日 12:05国企新闻网
作者:王平
最近,“员工敬业度”在企业管理界备受关注。不久前,多家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公布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或跳槽率的调查。其中全球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微博)2012全球员工有效性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全球员工敬业度为66%,其中南美洲员工敬业度最高,为74%,亚洲员工敬业度仅63%,处在各地区的最低水平。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仅为51%,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几个“金砖国家”相比,是最低的,如巴西员工的敬业度高达73%。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对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掘成了当务之急。贴着“福利好、待遇佳、工作稳定”标签的国企,一向被求职者视为工作首选。那么,求职者趋之若鹜的国企,员工敬业度又如何呢?国企该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国企》杂志特邀众多管理专家各抒己见。中国员工敬业度为何这么低?
人大管理学院教授
刘昕:中国处于转型期
中国员工敬业度较低,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市场不健全,很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比较明显,加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所以不具备形成高员工敬业度的各种条件,比如薪酬的内部和外部公平性、对员工的关心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和认可、良好的企业文化、变革型领导风格等等。二是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社会价值观以及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观都比较混乱;劳动力市场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秩序;劳动者的职业化程度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员工对企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员工为追求快速的收入增长等原因频繁流动和跳槽。Hay(合益)东北亚区总裁
陈玮:缺乏领导力
中国整体的敬业度比较低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为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化急剧,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不稳定甚至模糊,价值追求和诉求存在巨大的差异,直接表现为员工对工作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想法,热情和激情远不如多年前。外因有两方面。一是受到组织有效性的影响。组织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比如工作的时候希望得力工具的支持,需要有专业提升培训,需要团队的有效配合。没有支持,会严重挫伤积极性。二是领导力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接近60%的各级领导者让员工有挫折感。这是个可怕的数字,十个领导中有六个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敬业度。比如领导属于指令型,批评多,表扬少,不信任下属,不向下授权,不明确权责,下属仅能服从执行,严重遏制了员工的主动性。
怡安翰威特敬业度顾问总监
褚萧:中国式计划管理遇上西方化人群
不同的数据群组、对标群组得出的结论会有些差异,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中国的员工敬业度居全球低值。我国员工有很多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得好,比如额外的努力等。但是,大家认为中国员工敬业度低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我国员工比较浮躁,对本职工作的投入度比较低,很多更不甘于现在的工作,急于事业的成功。第二,文化转型中出现问题。跟国外相比,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在用东方的管理模式,管理一批逐渐西方化的人群。国企的计划执行体系和模式延续,与员工受到的激励、创造型的教育产生了矛盾,很多年轻人不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投入度低。第三,我国处于转型期,处于变动的社会阶段,一代人创业后形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现在年轻人可选择继续工作或者继承财富享受生活,不如上一代工作努力。
总体看来,中国员工敬业度低集中在三类群体里。一类是低绩效文化的企业中,努力与否并未给员工带来具体差异。二是年轻的雇员。中国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这些雇员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异。过去的国企以严肃的管理体系帮助执行,以批评管理居多,而这些新一代员工喜欢表扬、认可,感受价值。三是工作3~5年或者5~7年的人群,容易出现瓶颈,导致低的敬业度。
国企员工敬业吗?
“北大软实力课题组”组长
李维:国企员工敬业度低
同样面对员工敬业度降低的问题,外企自身本来就有较好的管理机制,民企由于市场竞争,很早就意识到这种问题,应对机制较灵活。国企机构臃肿、组织庞大,薪酬福利水平较好,员工敬业度反而是最低的。我们在对国企调研中发现,国企员工敬业度低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国企的管理、业务流程不畅或特别复杂,会造成大量沟通、协调等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员工的积极性在各种“内耗”中迅速降低,最终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第二,国企的人际关系通常较私企复杂,特别对于80、90后员工,很有挫折感。再加上老员工在过去的体制下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对新一代员工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企业人际关系的复杂也给各级管理者带来了管理的困难。
第三,导致国企员工敬业度的最核心的原因是机制僵化,包括评价体系、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都无法与灵活的私营企业相比。正因此,“机制改革”才成为国企的老生常谈。
人大管理学院教授
刘昕:企业差距大
要具体对国企员工的敬业度做出判断非常困难,因为即使是在国企内部,尤其行业、地域、经营状况等不同,再加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影响力不同,不同企业敬业度的差异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部分国企绩效受政府和政策影响较大,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不足。比如,在员工招聘方面受人情关系影响较大、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薪酬管理难以体现组织的战略重点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差异等,尤其是对于敬业度较差且绩效明显达不到要求的员工也无法通过降薪、降职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加以处理。在一部分国企中,员工的敬业度是比较低的。
怡安翰威特敬业度顾问总监
褚萧:满意度不是敬业度
我们一般通过三方面来衡量员工是否敬业。一是愿意宣传自己所在的企业,这是对企业的心里认同;二是留用,员工认同在这个平台上能真正发展事业,其他企业挖人并不跳槽,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实现双赢;三是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额外努力,帮助企业获得成功。国企员工大多愿意宣传企业,留在企业,但是往往缺乏额外努力。国企的福利好、工作稳定等优势,仅仅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而非敬业度。怎样让员工充满激情、努力工作,是国企应该关注的重点。
但是,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国企的敬业度是比较稳定的,不会特别高,也不会特别低。国企对员工福利、子女教育方面等软性关怀比较多,员工一般不会特别不敬业。而国企管理与新一代年轻人的矛盾,绩效文化倡导的可行性等因素,也会导致员工敬业度不会特别高。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企的敬业度都很低。当下,有一些新型国企发展速度快,在全球企业中领先。他们拥有高能力的核心领导团队,人员构成部分社会化。这些企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让员工认同企业,通过战略制定和高绩效管理让员工认同事业,通过重视员工、帮助员工发展让员工留任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性。这样的企业,员工敬业度非常高。
国企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
“北大软实力课题组”组长
李维:加强软实力建设
一个员工的敬业度,跟他在企业中得到的成长机会、工作成就感、企业发展前景、团队氛围、薪酬福利有关。国企要想提升员工敬业度,可以着重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真正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企业最大的财富,不是品牌,不是产品,而是高素质员工。没有高素质员工,再好的战略目标也实现不了,再多的市场机会也抓不住,再大的品牌也会消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要落脚在人上。
第二,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敬业度低下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软实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一个敬业的员工,如果持续得不到组织的关注、认可和嘉奖,很快就变得不敬业了,对其工作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奖罚分明。
重视“授权管理”。员工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实战中成长、在责任中成长,所以企业要建立授权机制,大胆、科学地向员工授权,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被企业重视,在成就中成长。
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想拥有高素质员工,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必须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企业需要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持续的培训,使其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看,团队的学习与成长是企业实现财务成功的根本和基础。全球500强的通用电气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的投资多达10亿美元。“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于1956年成立,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创办的企业商学院,为通用电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和管理人才。除了课堂培训以外,通用电气还在全球推广网络在线教学,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的平台,有1000多门免费网上课程可供员工选择参加。但在我国企业中,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积极的工作氛围能对员工心态的引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的80、90后员工,对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更加重视。
第三,提高福利待遇并引入竞争机制。单纯提高待遇未必会对敬业度的提升产生直接效果,必须辅以竞争机制,用拉力和推力两股力量来提升敬业度。
Hay(合益)东北亚区总裁
陈玮:提升国企领导力
国企中很多员工有智慧、有能力、有热情,却不能充分发挥,与领导力大有关系。总体来看,国企各级领导对下属恩威并施,比较严肃,批评多过表扬。他们虽然都很睿智和有能力,但是要提升企业员工敬业度,他们在领导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首先,领导人要逐步形成一种愿景式的领导风格,对下属宣传企业发展方向和原因,分清下属权责。这样让员工了解发展前景,不易流失核心人才。
其次,国企文化与领导力互相影响,亟待重新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国企中多是“唯上”的文化,等级森严。这样的文化比较强调安全、风险控制,但容易导致企业反应速度过慢,抑制员工自主行为,直接压制敬业度,最终阻碍企业创新发展。很多央企董事长和CEO非常有眼光、有远见,对业务的把控能力强,但是历史惯性形成的文化惯性,也给要将央企改变到更加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新一代领导带来挑战。这也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人要对组织文化有高度的洞察力,明晰其与战略的匹配度;要有足够的勇气,有眼光、有影响力去推动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各个利益相关体的期望,用智慧争取最大的支持。
最后,领导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让整个组织的信息、点子自由流动起来,包容刺耳的建议。不仅激发员工热情,而且让领导更多的了解其他层级员工的想法,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
南京大学(微博)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赵曙民:企业不同,方法不同
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不同的员工行为。有的制造业企业只是从事一些常规工作,员工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高,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平的薪酬体系,关心员工的福利,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保持员工对组织忠诚的主要方法。很多企业则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产品更新速度更快,技术更为复杂,需要员工之间相互合作、不断创新。这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员工能充分理解公司的目标、愿景、战略等,管理层要知道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意愿等。第二,改善组织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给员工更多支持,以增加员工亲近感和归属感;其次,对员工进行柔性管理,公司要了解员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员工的岗位,将员工安放在与工作相匹配的岗位上,确保人与岗位的有机结合。第三,提高员工工作自主性,扩大员工独立控制工作的幅度和范围,比如自主决定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第四,确保程序公平。公司设定相应的程序和标准,收集准确信息进行工作绩效评价,员工能对不公平的工作绩效评价提出质疑。第五,营造以人为本的进取型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以工作成就和贡献为成功导向,管理层级较少,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