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

时间:2019-05-13 08:4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

第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

教育法治化: 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 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要 求: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救济有道。2 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拥有教育立法 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 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 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原则;2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原则; 3 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4 公民教育权利平等;5 教育活动应当符合 社会公共利益;6 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 增加教育 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主要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1.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 2.有关教育的法律;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6.地方性教 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7.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 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 公约和条约。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 构,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 系的教育法律系统。包括:(1)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3)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教育主体法、、(4)教育 活动法或教育行为法(包括义务、学前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和(5)教育行政法。教育法与社义道德:1)社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义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 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 现,对于社会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 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教育法只有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政 策的精神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 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教育法》立法宗旨: “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

教育法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15分)简答(5题,每题7分,35分)论述(1分,15分。2题选1题做)

案例分析(1题,15分,问两小题,可能是材料分析或写法律文书。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为什么,也就不要展开。申诉书或复议书写作,理由要完整,一般题目中都会提到,没提到的就不要写,里面的附件一定要有。)

第4、5、9章是重点

第一章 导论

1、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和要求(p12)

教育法制化(教育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①主体合法 ②内容合法 ③程序合法 ④救济有道。

第二章 教育法基本理论

2、教育法的概念(p18)

教育法指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和可调整的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和社会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各原则的意思,不能理解的原则就看书上内容。p21-25)

①依法治教原则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 ③依法保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 ④公民教育权平等的原则

⑤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 ⑦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法的渊源

广义的法的渊源包括:法的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和法的形式渊源。

5、我国教育法的渊源

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

6、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全部现行法律所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7、法律部门的概念: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8、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结构: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

9、教育法的地位(重点。P34)

第一,教育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1、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2、教育法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二,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

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 教育基本法

10、《教育法》的颁布时间: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

1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2、教育基本法的基本原则(7条,尤其注意理解每一原则的含义。p40-43)

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四、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五、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六、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

七、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13、我国学业证书的种类: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

我国学位的三个等级:学士、硕士、博士。

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14、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和职权

《教育法》第14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各级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主体有:①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即国务院及其下设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行使领导和管理全国教育工作的职权,履行相关教育领导和管理职责。下设的教育行政部门,即教育部,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统一行使教育行政权。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 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本地区的行政事务,统筹管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中等以及中等以下教育。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教育工作,执行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工作,负责拟波本行政区域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教育费附加,主管教师、教职员工资格认定等。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

《教育法》第15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教育工作。

15、教育投入中的“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具体指什么? 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②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③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6、违反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p58—61,看看,重点是4、5、6条)

第四章 教师法(重点)

17、《教师法》的颁布时间: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施行。

18、《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教师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

19、教师的权利(与高等教育法中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可对照看,以后者为重点内容看。)

教师的权利(6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0、教师资格要素:国籍要素、道德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

21、教师资格的种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初级中学(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2、教师职务制度:小学分小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

中学设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

中等专业学校(文化、理论教师)分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技工学校(实习教师)设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高等学校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23、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p75)

《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

24、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招、续、解、辞)

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教师聘任制施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教师凭实力竞争上岗,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争夺人才,达到合理配置教育教学人才的目的。

教师聘任制度的原则: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25、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p86-88,详细了解3种法律责任)

第五章 高等教育法(重点)

26、《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时间: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施行。

27、《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28、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p96-97)

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次,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的,所以,高等教育同样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样,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就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再次,我国宪法中明确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建设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同样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最后,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必然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9、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称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设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0、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高等学校学制的含义:所谓高等教育学制,就是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各国高等教育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中的学制规定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主要内容。

32、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3、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3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p109-111)

①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权 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权 ③高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 ④高等学校的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⑤高等学校的海外交流自主权 ⑥高等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⑦高等学校的财产管理自主权 35、1989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112)

36、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包括以下方面:

①必须是中国的公民; ②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 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④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重点)⑤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⑥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

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申请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

37、高等学校教师聘任的原则:

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高等学校与受聘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自愿的协议。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

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包括聘任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形式要件的规定等。

38、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

39、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结合上课内容好好看)

①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②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③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④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⑤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0、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重点:开除学籍的条件、开除的程序、处分的程序 p123-124)

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59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 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1、高等学校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认真看,p129-133)

42、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认真看,p134-135)

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②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③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职业教育法

43、《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时间:1996年5月15日颁布,1996年9月1日施行。

44、《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职业教育法》“总则”第1条规定——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45、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46、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p142-143,三个方面的原则)①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 ②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③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

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47、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48、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驾驶学校不属于职业培训的范畴;跆拳道培训班也不属职业培训。

49、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p148-149)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②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③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 ④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七章 义务教育法

50、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1、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全面性、权力性、公共性。

52、《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施行。

5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①发展基础教育;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4、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所作的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投入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安全、法律责任。(特别注意一下修改后的收费问题、平衡义务教育资源及其他一些热点问题。P196-201)

第八章 民办教育法

55、《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时间:2002年底。

56、《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57、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58、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59、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四条,要掌握。不愿意背就多看几遍)

①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16字方针: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60、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民办非企业法人,简称“民非”);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九章 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重点)

61、教育侵权行为的概念: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教育侵权行为的特征:违法前提的特殊性;违法主体的多样性;违法性质的双重性;救济方式的综合性。62、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3点)(理解每条含义,p225-226)

①事后救济的原则(权利没有受到侵害是不能启动这一原则的);

②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一般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可以启动救济,而你仅能是请求救济); ③正当程序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无程序则无正义原则)。

63、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64、教育申诉制度概念: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股或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申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主体(申诉人):教师和学生

被申诉对象: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 65、教育申诉制度的特点:

(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4)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66、申诉书的内容(可能会考写作,但内容材料中都有,材料中没有的要求和理由不要写,一定要有附项。P231)

申诉主体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必须、被申诉主体、申诉要求、申诉理由、附项。67、受理申诉的机关: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是对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可以是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是上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诉必须向行政机关提出,不能向行政机关的个人提出。

68、教师申诉的管辖包括: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

69、行政复议的概念: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体行政系概念为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

70、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迟到的正义就是不义);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71、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

72、行政复议的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制定管辖。73、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几个重要环节。

74、行政诉讼概念: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75、行政诉讼的特征:①诉讼前提的特殊性;②诉讼被告的恒定性;③诉讼主体的多元性;④程序启动的被动性;

⑤审理对象的限定性;⑥举证责任的倒置性(由被告证明自己无过错,保护弱势群体)。

76、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不适调解原则。

77、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篇: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以下是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欢迎阅读。

考点一: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考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学生是独特的人。

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考点三:现代教师观

教师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行为观: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考点四: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

《教师法》中的教师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享有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申诉的权利。

2.教师的义务

《教育法》教师的义务:教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教师应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法》中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义务教育法》中教师的义务: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考点五:学生的权利和保护

1.学生的权利

《教育法》中学生的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生的保护

《教育法》中学生的保护: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保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考点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考点七:《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十一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十九条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考点八:《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四十六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考点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或监护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第十一条 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1】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2】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学生自杀、自伤的;

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第十四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点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

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

第四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高等)

教育学教程

选择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职业倾向性的,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形态、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3、在西方,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历来被看做“问题研究”,因此至今未形成高等教育学学科。

4、美国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5、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自开始就以创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作为明确的目标。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就初步创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

6、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清末的洋务学堂。此外,还出版了孟宪承撰写的《大学教育》一书和郑若谷翻译的《大学教育新论》等译著。

7、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的系统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正式确立。

9、高等教育研究界从学科创建之初,就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

10、2001年出版的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从11个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1、高等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也先后建立起来,主要包括:从高等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交叉学科、应用等教育学来研究各类型高等教育问题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12、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带有明显的模仿特征。模仿的对象一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二是高等教育的工作体系。

13、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要求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其研究方法论推崇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宏观现象说明的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15、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地运用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几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

16、历史法是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教育实践进行挖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17、历史法的实施过程:确定课题;搜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料资;做出结论。

18、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

19、正确运用比较法研究教育问题,就要把教育摆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即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20、调查法是借助样本分析来了解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21、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经历商代到西周,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延至公元前771年。

22、我国古代的高等学校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步发展的殷商时代。殷人设右学为大学。西周的大学称辟雍。

23、“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判断

24、我国宋朝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宋朝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辟雍皆属大学性质。宋朝考生的范围更广,高校类型更多,考生选取的比例更大,书院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为正式的高等教育制度。25、1862年成立我国第一所过渡性质的近代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

26、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

2、政治体制。

3、政治纲领的制约。

4、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27、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被公认为是现代意义大学的开端。时任德国内务部长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立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体现了一种专业化的、以研究为方向的理想。

28、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思想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内容。

29、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以及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功,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化。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30、“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内容。

31、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知识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术及其他可以影响其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比物质资本更大的贡献。

32、素质教育: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3、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理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则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34、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智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方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35、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内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6、广义的高等教育制度:还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法规、管理体制等,37、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指高校的办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体制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调控、监督方式。

38、高等教育制度:招生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教师聘任与使用制度、经费的使用制度、学生和教师奖惩制度、学位制度。

39、日本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40、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发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此学制经过整理和修改沿用至全国解放。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颁布,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1、我国高校现行学制: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级。42、1980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1981年1月1日起施行,43、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特殊性、稳定性

44、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明确的行为规范、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实践态度。

45、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46、大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47、大学生成长的生理特点:身体形态变化、神经系统发育

48、专业:广义指专门职业,尤其是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狭义的指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49、新时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貌、业务素质

50、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前瞻性、可行性、因地制宜原则、因需性原则

51、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学习资料

52、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3、教学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配。

54、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55、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借此而展开。

56、教材教学资料: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实物教材、视频

57、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9、教学活动系统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影响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60、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程序。它包括“教”的方法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的方法。62、教学影响主要是指教材、班级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物质手段以及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等。63、教学过程本质的诸种观点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是:实践说、交往说、情知统一说、多本质说、特殊认识说。

64、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65、讲授法现在为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采用,是讲述、讲解、学校讲演、讲读等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总称。66、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实验原料,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它的变化及其过程,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67、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事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上升为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

68、问题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把现成的答案直接教给学生的做法,应当使教学成为发展与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

69、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的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70、学绩评价的方法: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在差异评价法

71、科学研究:指的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或验证、发展有关知识的认知、实践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72、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产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聚合性、多元性、地方性。73、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74、德育:就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75、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76、道德评价: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机构及各个高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法规和德育目标,根据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实际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过程。77、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保

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稳定。78、高等学校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79、高等教育管理:指对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专业教育的管理,其本质是协调高等教育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与高校地实现高等教育总目标的矛盾。80、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有中央高度集权、条块分割、科类单

一、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特点。

81、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政策指导、教育立法、财政拨款、教育评估 判断题

1尤其到了21世纪初,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客观上更多地表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正确

2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仍处在初步建设和发展中。正确

3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发展成熟。错误

4调查法包括几种最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正确

5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总体设想或规定。正确 6高等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是党委集体领导;校长负责全校全面工作3;教职工通过校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正确

7美国高等教育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错误

8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确 9 “课程”: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不仅包含课程表上规定的正式课程,还包括了课外活动及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正确 辨析题

1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学科群。错误

答案: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一”。事实上,高等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除高等教育学之外,还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

2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称为所从事全

领域的专家。错误 答:①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②是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专家。③然而仅此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如何“教”的理论和技能,是一位通晓教育理论、具备教育能力的教育家。简答题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答案:教育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科学,因此,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也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2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功能 答案:

一、有助于正确地认识高等教育的现象

二、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三、有助于进一步学习高等教育科学理论

四、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3新中国建国后前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何特点?

答案:①从性质上看,基本上属于政策阐释、情况描述、工作总结一类;从组织形式上看,多数是由研究者个别、零星、分散进行的;②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小型并且少量;

③从研究者看,大多是领导、管理人员或学校各学科教师,几乎没有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一阶段被看做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非制度化阶段”。总之,这一阶段虽然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创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还不成熟。

4高等教育学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多学科的视角

(三)学与思的结合 5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学方法? 答案:

1、运用多学科的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2、运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强调以定性与定量、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研究。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测量法、个案法等

6如何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

答案: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借用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三是强调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7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案:(1)高等教育受到足够重视,但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2)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严。以“道”为求师的标准,强调“师”与“道”的依存关系。(3)主要采用“学在官府”的办学形式,书院官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4)教学内容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轻视科学技术教育。直至清代,实学教育思想突起,开始重视“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5)在选士制度方面,产生于隋、发展于唐、改革于明、结束于清的科举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

8高等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答案: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权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政治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体制。

3、政治纲领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9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3.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10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案: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11人的发展的规律?

答案:

1、顺序性与阶段性

2、不均衡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5、不可重复性

6、整体性

12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答案:1规范给雷高等院校的办学形式,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2大力发

展网络化多媒体教育,是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捷径;3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4政策配套、措施落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学院

13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指导、调节、评估

1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二)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三)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四)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五)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5、新时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举措

答案:

1、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

3、考虑学校的专业设计

16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案:

1、明确讲授目的,知晓讲授计划。

2、熟悉讲授内容

3、要运用讲授语言

4、结合体态语言的讲授。

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18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原则? 答案:科研评价重在实效的原则;科研评价分门别类的原则;科研评价质量第一原则;科研评价工作公开性原则 19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原则?

答案:

(一)方向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答案:

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2、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2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任务 答案:(1)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教育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2)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做出全面规划。(3)掌握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规模、速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办学形式结构和地区布局。(4)保证教育经费,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并运用拨款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5)提高信息服务,组织社会评估,总结交流经验,引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2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内容。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校内管理机构设置、深化用为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大学生思维发展是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第三,逻辑思维带有较强的纯逻辑性、情感性和跳跃性。一般认为,智力发展在20岁以前呈不断上升趋势,35岁以后缓慢下降,大学阶段处于智力高峰期。2.情绪的发展: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情绪的外部表现方式和隐蔽化的趋势。其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2)课程综合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供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理论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二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渗透,以和谐发展的全人文教育的目的。3.高等学校课程的人文化:长期以来人文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人制度改革、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答:

1、专业教育职能

2、科学研究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

4、国际交往职能

5、引导批评社会职能

6、社会成层职能 2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职能?

答:高等学校的性质就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否则大学便不称其为大学。

3分析影响人发展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教育: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个体自身: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4请评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

答:

一、在教师聘任制度方面:1.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强调:第一;聘任关系平等,实行双向选择。第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任期制。第三,聘任形式多样化。2.实施教师聘任制度是为了更新教师任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与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的变化,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师资格制度方面:1.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制度。2.我国教师资格实行分级认证。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前,须取得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含师范类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非师范类毕业生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体检合格后申请人提交所需材料。

5评述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

答:1.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可以分的内心情绪体验。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由强烈的情绪外倾逐步变为隐蔽的内心体验。随着青年期的消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激情的体验就会逐渐变为冷静客观的鉴赏。3.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体现在:第一,自我评价趋于稳定和成熟。第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和容貌。第四,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生观是人对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认识水平的发展,二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

6试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科学性原则:课程建设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知识体系。3.适应性原则:课程的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4.个性化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和需要等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课程要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设置。

5、有效性原则

7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答:1.高等学校课程的基础化:所谓基础化应当表现在:加强信息时代和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和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在专业高等教育中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2.高等学校课程的综合化:(1)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有其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背景。首先,从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身来看,就有综合人文课程不是被轻视,就是被政治理论课程所取代。近年来,要求重视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试图通过增设人文社会科学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出更深层次的调整。4.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对综合性大学进行职业化的改革。二是重视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以及短期的高等技术教育。今后高校课程改革必须纠正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错误,真正做到把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重点来发展,因为高等专科学校能够灵活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课程,为国家,尤其是本地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5.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信息的传输已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就必须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8高等学校如何完成和提高科学研究的任务?

答:

一、提高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办学层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并吸引优秀的教师来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升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这既是高校科学研究说呈现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科研的基本任务。

二、承担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课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许多国家都认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应加强,才能建立足够的科学储备,从而保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而且,在许多国家中高校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基地。

三、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早就高级科研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教育实习以及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形式是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对科技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是大学生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造就高级科研人才,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是本任务之一。

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我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科研的任务,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要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要努力使高校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放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9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评价与学术腐败的关系?

答:学术腐败的表现:

1、造假

2、剽窃

3、不求真。评价措施:

1、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争论,不以资格、名望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

2、要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把创新性摆到基础研究立项的突出位置。

3、营造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逐步形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公认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4、强调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5、将成果的创新性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6、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10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二)教职员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四)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

(五)社会实践

(六)校园文化

11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

1、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方法

2、定性与定量统一的评价方法

3、动态与静态统一的评价方法

第五篇:高等教育法-案例分析

1、2007年8月1日是八一南昌起义八十周年,在长长的起义英雄谱中,人们往往容易遗忘一位年逾五旬的起义参加者——他就是被毛泽东视为恩师的徐特立。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长沙城。就在这个危急关头,徐特立毅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即刻奔赴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旋任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因此,毛泽东同志很尊敬徐老。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徐老先生,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徐老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称赞徐老“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1947年徐特立七十寿辰时,毛泽东又送去了“坚强的老战士”的亲笔题词。结合以上案例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案例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答:(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善恶优劣的评价标准。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高校职业道德具有哪些特点 答:a、标准要求高

b、示范领域广

c、作用功效长

(3)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答: a、改良社会道德风气的辐射作用

b、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示范作用 c、对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提升作用 d、对推进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4)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将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答结合实际所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功能、构成即可。@@@@@@@@@@@@@

2,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来,桃李满天下,早在30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10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没人开四节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假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万字。靠这种自觉地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的确,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结合以上案例回答问题:

(1)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答: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谈的内容只要符合高

教师与同行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2)结合上述案例就教师应具有的道德修养来看,你从苏步青的事迹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教师劳动同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3)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应变

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开放 高校教育发展的规模化趋势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强化

(4)结合实际谈一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答;结合实际只要符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功能、构成即可。@@@@@@@@@@@@@@@@@@ 案例分析

一、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法学院教师程春明正准备上课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四男生付某突然闯入教室,用菜刀将其砍倒,致其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有目击者称,嫌疑人付某砍伤程春明老师后,并未逃离现场,而是自己拨打电话报警。付某随后被警察带走。事发后,有学生在该校BBS以及天涯等网络论坛上发帖称,嫌疑人的女朋友与程春明曾有暧昧关系,嫌疑人不堪忍受。发帖学生还表示,据了解嫌疑人对此蓄谋已久。而付某在接受司法机关讯问时说“老师应当为人师表,老师有这种不轨的行为,而学校又不处理,只能„杀一儆百‟来解决问题。”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人们不竟要问,现在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大学师生关系何以渐行渐远?

51、大学生付某弑师,说明当代大学生(ADE)A、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急待加强和改进; B、普遍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正确处理生活中矛盾问题的方法; C、普遍法律意识弱,缺乏对生命基本尊重与关怀;

D、思想政治教育有些院系还停留在表层,致使矛盾长期积累并最终激化; E、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在大学教育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2、程老师被学生所杀说明(ABDE)A、这是文明教育的悲剧;

B、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师德败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C、高校师生关系普遍异化了;

D、这是一起偶然事件,它并不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E、每个高校教师都程度不同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

53、针对上述案例,如何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ABCDE)A、改变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B、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C、加强大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培训,突出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D、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E、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使学校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54、针对上述案例,你认为高校及教师应(ABD)。

A、高校应建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调查和反馈并整改; B、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严格自律;

C、高校应适当缩小规模,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D、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细心观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E、要改变行政主导型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

#

案例分析二:2011年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称在给研究生讲课讲“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截至昨6日15时,56369名网友参与了凤凰网发起的网络调查。其中,45.4%的受访者质疑“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这一观点,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的成败与否,甚至另有24.6%的受访者明确反对董藩教授的观点,表示知识沾上铜臭味是社会的悲哀。此外,也有25.6%的受访者认同“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观点,并解释说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教师应该鼓励高学历者积极创造财富。

55、为什么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因为(ABD)

A、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人才的专门场所,用金钱来衡量学生人生价值是一种片面的教育理念。B、讲“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与教师身份是不适当的。它助长学生拜金主义行为。C、高校教师应安贫乐道,讲这种话,有失体面;

D、这是讲究利益,过分功利的思想,它十分不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 E、反映出社会对当前高校教师德现状存在着不满;

56、少数网民对此持认同态度,并解释说财富能彰显高学历的价值,教师应该鼓励高学历者积极创造财富。你觉得其合理性在于(A)。

A、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利益驱动,在追求金钱过程实现个人价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这句话本身就是教师激励学生追求财富的一种教育手段。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手段可以不计较; C、高学历与财富存在对应关系,它讲出了知识的价值;

D、讲“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意味着目前高校的学历教育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E、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应如市场经营一样应以利益为导向,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5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德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问题?(ABCD)

A、重金钱、轻事业;B、讲实惠、淡责任;C、高职称与实际教学科研能力不相称;D、教育观念有偏差,教育思想有问题:E、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重灌输;

58、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你觉得其职业道德规范应包括哪些内容?(ABCDE)A、坚定立场,把握方向;B、献身教育,甘于奉献;C、严谨治学,科学育人; D、热爱学生,以情育人;D、团结协作,共同育人;E、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

1、陈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因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陈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他,倍感委曲,有时上课也控制不信自己的情绪,甚至无法将课上完。他还经常到领导办公室与领导争执,同事劝说也无效,最后因情绪失控,在家休息,院领导只好安排别的老师代课。

(1)陈老师遇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麻烦事情?

(2分)(D)A.因心理问题导致情绪失去控制。B.因住房问题导致无法继续上课。C.因处事为人欠妥,遇到了很多麻烦。D.遇到了住房与职称评定方面的麻烦。

(2)陈老师是对待这些麻烦事情的态度及处理方法?(2分)(A、B、C)A.对这两件麻烦事情的态度是不理解、不服气。B.在分房问题上与领导争吵。

C.在职称问题上不仅与领导争执甚至上课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D.最后,陈老师去了别的学校做代课老师。

(3)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平凡?

(3分)(A、B)A.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在集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适度考虑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都要放在一个尺度上来考虑。D.无私奉献,完全不考虑个人利益。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有哪些?(3分)(B、C、D)A.献身教育,甘于奉献。B.社会主义原则。C.集体主义原则。D.人道主义原则。

@@@@@@@@@@@@@@@@@@@@@@@@@@@@@@@@@@@@@@@@@

2、姜伯驹,数学家,拓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其在专业方面研究创造的计算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但是,姜教授始终强调他的职业是“教师”,育人是他的第一职责,“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些研究”。他经常说:“我也喜欢做数学教师。”在投身数学研究的同时,他又用坚守教学一线50载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姜教授看来,教书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他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他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并多次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开设新的课程,力图把世界最新学术成就和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快赶上国际数学研究水平。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是: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新思维。

在北大,学生称姜伯驹是“最好的老师”,并总结姜老师的教学: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因材施教。

(1)姜伯驹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2分)(A、B、C、D)A.姜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B.其在专业方面领先国际水平。

C.但他始终把教书育人看得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D.他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些研究”。

(2)姜伯驹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是什么?

(2分)(C、D)A.他经常说:“我也喜欢做数学教师。” B.教书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

C.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D.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新思维。

(3)为什么北大学生称姜伯驹是“最好的老师”?(3分)(A、B、C、D)A.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成就,令学生景仰。

B.有先进的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赞许。C.在投身数学研究的同时,坚守教学一线50载。

D.在教学上做到: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因材施教。(4)姜伯驹的感人事迹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3分)(A、B、C、D)A.热爱专业,勇攀高峰。B.献身教育,甘于奉献。C.严谨治学,科学育人。D.他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案例分析一:科研不端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几年来,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干细胞造假、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基因研究造假等一系列造假事件纷纷。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经济社会转变之中,科研不端之势也呈上升之势。中国科协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近三成科技工作者认为其周围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尤以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或弄虚作假、技术成果交易中夸大技术价值或隐瞒技术风险三种行为最为普遍。像“汉芯一号”这样的造假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不端行为了。请回答:

1、我国学术界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的直接原因是()A A学术道德问题

B社会道德问题 C急功近利心态

D学术规则缺失

2、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品质是()AB A求知创新

B治学严谨 C献身教育

D甘于奉献

3、高校教师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ABC A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B勇于创新、坚忍不拔 C要有端正的学术态度

D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4、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有()ABCD A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B坚忍不拔、实事求是 C严谨自律、一丝不苟

D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

案例分析二: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是“孤僻”、沉默寡言,更多的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说明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乐群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包括(ABCD)

A教师与学生关系

B教师与同事关系 C教师与领导关系

D教师与学生家长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A教师与学生关系

B教师与同事关系 C教师与领导关系

D教师与学生家长

3、建立师生融洽关系的首要条件是(A)ABCDA老师要热爱学生

B教师间相互尊重 C学生尊重老师

D教师与学生家长

4、(C)是处理好同事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A依法执教

B尊重家长

C团结协作

D 廉洁从教 @@@@@@@@@@@@@@@@@@@@@@@@@@@@@

(一)2010年5月,福建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提出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和晋升、表彰奖励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一是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二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等错误言论,对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不良影响的;三是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四是组织、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黄、赌、毒”和迷信活动的;五是无故旷教或无故拒不接受学校分配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影响恶劣的;六是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违反教学纪律,屡教不改,造成严重教学事故、实验事故和社会实践事故的;七是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成果的;八是对学生安全工作不负责任,或侮辱、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九是以教谋私,以考试分数等谋财、谋物、谋色,影响恶劣的;十是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以及其他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恶劣的。

1.制度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有 ACDE。

A.确定作用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秩序保障作用 E.稳定作用 2.以上十条涵盖教师在哪些方面的表现。ABCDE A.理想信念B.工作态度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E.学术道德

3.通过对以上师德“一票否决”的十条内容分析,你认为以下哪些可列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ABCDE A.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C.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淡泊名利 E.严谨笃学,终身学习 4.建立师德“一票否决”的惩处机制的目的在于 AB。A.不断增强教师的危机感 B.加强师德修养的紧迫感 C.给教师下马威 D.给教师诸多方面的限制

(二)据《广东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主观幸福感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 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

《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显示,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调查结果同时反映,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 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较不赞成”占17.5%,“不赞成”占13.7%),一些教师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占3.9%),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对当前的师德状况,人们最不满意的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占43.2%);二是“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占14%);三是“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占24.3%);四是“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占14%)。

——资料摘自《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一文

1.以上调查反映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的状况,体现了 AD。A.教师心理压力增大 B.师资管理者思想观念滞后

C.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D.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尚有偏差 2.“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试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ABCD A.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使得高校教师经常感到在应对社会发展步伐和学生活跃思维上力不从心 B.科研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C.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D.高校师资管理存在问题

3.“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方面,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此项调查显示,从这样的角度看,ABC。A.师德并不是选择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B.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势必打了折扣 C.影响了教师的师德 D.教师的上进心不强

4.综合以上调研材料显示,高校教师非常需要 C。A.增加收入 B.提高地位 C.人文关怀 D.进修学习$$$$$$$$$$$$$$$$$$$$$$$$$$$$$$$$$$$$$$$$$$$$$

51、一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曾谈到,“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无私广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材料来源:《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注意处理好以(与)的关系。A、道德继承 B、学生为本 C、教师为本 D、道德意识

⑵、以学生为本就是以育人为本,学校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等差异,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

A、意念 B、个性 C、智能 D、文化水平

⑶、以学生为本就是以育人为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要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把“管”学生的观念转变为()的观念。A、监督学生 B、评价学生 C、服务学生 D、顺其自然 ⑷、教育以()是学校的天职所在;而以(),是实现以()的必要保证。依此题内容,正确答案为()

A、教师为本、学生为本、学生为本 B、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学生为本 C、学生为本、学生为本、教师为本 D、学生为本、学生为本、学生为本

52、某高校孙老师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A、领导 B、荣誉 C、自己 D、职权(2)、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三大职能:()

A、培养人才 B、创新科技 C、监督学生 D、服务社会(3)、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应注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具体做到()A、“德治”与“法治”相结合B、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 C、情感投入,增强凝聚力

D、提高教师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4)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建设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注重(),这也是现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A、人文关怀 B、各种能力 C、实践结果 D、传授知识 案例一:校园里的“焦裕禄” 张筑生,北京大学数学教授,2002年2月因病去世。他具有很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却甘于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他身体有残疾,12年前得了严重的鼻咽癌,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自我,带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连拿五届总分第一;他忘记自我,诲人不倦。张筑生没能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似乎不 懂得争成果,争头衔。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却至死都没评上博导,然而,熟悉他的人们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1995年,张筑生受命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一干就是五年。这又是一份无法“出学术成果”的苦差,甚至无法记入“教学工作量”。院里每年核算教学工作量,张筑生都要差一点;虽然每次都由领导“特别照顾”,顺利过关,但对张筑生来说还是有点委屈。“为了搞这个奥赛,他连命都搭进去了。我做过一次教练,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份差事的艰苦程度。”作为一名在数学研究领域天分很高、同行服膺、学生敬佩的高水平的教授,张老师却默默地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础教材,担任“不计工作量”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为海淀区教师开设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张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教学型教授,而伴随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奉献,是辛劳,是不计名利,是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2003年2月1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以《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为题报道了张筑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张筑生被誉为“校园里的焦裕禄”、“知识界的一面镜子”。3月初,北京大学党委和校行政决定在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开展学习张筑生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学习他那种情倾学生、忘记自我、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精神,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那种信念坚定、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学习他那种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的治学精神,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阅读案例材料,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1.张筑生具有教师人格魅力的原因是(ABC)

a渊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关心爱护学生 d丰硕的科研成果 2在张筑生身上体现出的崇高职业道德是(ABCD)a甘于奉献 b献身教育 c然爱学生 d淡泊名利

3.张筑生先进事迹中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的精神是(ABCD)a教书育人精神 b奉献精神 c奋斗精神 d治学精神 4.本个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是(AB)

a要改革高校教师考核制度 b要从体制方面去改革导致名教授不从事基础教学的不合理状况 c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d教学型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

案例二:大学生最厌恶的教师失德行为

在采访的30名学生中,大多是本科生,他们表示对学术造假很反感,但因为和老师接触较少,多是从媒体等渠道听说类似事件。而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是老师不专注教学。

记者在未名湖边遇到两个大三的女孩,一个是北大的,另一个来自北京另一所高校。她们对老师“不专注教学”,北大女生有些抱怨却又似乎不敢多言:“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现在这种现象挺普遍的。让她(指外校同伴)跟你说吧,反正类似情况我们学校也有”。

她们带着记者找了个地方坐下,外校女生打开话闸:“其实大家都觉得我们班的学生运气特别好,因为刚进大学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不到一学年,我们就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好运气。”

说到这个运气,她自己觉得有点好笑,“这个老师在学术上的确有所造诣,他上过《百家讲坛》,之后不断有各种机构邀请他去讲课。他经常在外地巡讲,常常把我们的课推迟或者干脆取消。而且他给我们上课的课件很久没更新了,一些时事的内容都是好早以前的了。我们还发现,那课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做的,他对整个课件的构造很生疏,还老念错字。”当记者问到,对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和校方怎么看待时,她无奈地说:“嗨,还能怎么样啊,其他老师也看不惯我们的课老被耽误,除了偶而抱怨几句,也没有别的办法。至于学校怎么处理,我们也不得而知,至少现在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

“现在学术造假的问题我感觉挺严重的”,一位学外语的研究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选项,“上网老能看见某某教授涉嫌学术造假,北大英语系前两年不还出了一个副教授黄宗英抄袭事件吗?”

“其实,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考虑了许久,才犹豫着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天我的老师找到我们班5个人,对我们说:„系里有个老师要翻译一部作品而且要的很急,但是他最近没有时间,你们几个帮下他的忙吧。‟那部作品一共12章,于是我们每人负责翻译两章多,弄完了交给那个老师,他加上了一个自己翻译的序言,属上了自己的名字就直接拿去发表了。也没给我们报酬。”

研究生遇到的类似情形似乎更多。接受采访的10个研究生不约而同地埋怨,“帮导师做课题是常事,成果和酬劳是老师的,辛苦常常是我们的。”学生虽然觉得不妥当,但也没有办法,“本科阶段学生跟老师关系挺疏离的,上了课就走人;研究生不同,1个导师一般就带几个学生,关系很紧密,必须跟他们搞好关系。”

“我最讨厌以权谋私的老师!”一名男生在做完问卷后,愤慨地埋怨,“在北大,一些行政人员就有这样的情况。有一次上课,我们一个老师还说呢,学校的一处施工就有问题。当然,这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好像不是很大。”

“北大我不好多说,不过我上本科的那个学校,就很不得了。”他讲起了本科时期的一段经历。

“我那会儿英语有一学期给挂了,到毕业之前还可以补考一次,考不过就拿不到学位证了。当时,我一个同学的英语更烂,四级能考出20多分。那次补考我还是没过,但英语特烂的那同学居然过了。后来他特不好意思地向我招了,原来是他给主任送了红包。我提出了成绩复议申请的,我妈还打电话给那个主任,他把我妈电话直接就给挂了,说什么补考不能复议。最后没办法,还是掏了500元钱通过了。那所大学比北大穷多了,老师就只好从学生身上开源呗。”

阅读案例材料,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1.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是(ABC)

a以权谋私 b不专注教学 c学术腐败 d喜欢给学生“穿小鞋” 2.高校教师应如何对待教学(AB)

a以教学为中心 b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c上课应付了事 d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和外出讲学 3.出现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的主要原因有(ABCD)

a市场经济下社会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b少数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c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落后思想的影响 d全球化的影响

4.治理本个案中的教师失德行为的方法有(ABC)

a德主刑辅,做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b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c奖惩恰当,做到“褒扬”与“惩处”相结合 d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法概论(SH)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总复习选择题 1.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

    教师培训高等教育法规复习题集(最终版)

    1.市场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影响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公共性的损害 2.教育法律关系的变化(契约关系的产生)3.高等学校职能的异化(教学,科研社会化服务) 2.事业单位......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2、西方高等教育专门性学校(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修辞学校和哲学学校(雅典......

    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大全五篇)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12 世纪)著......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基本知识: 1、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 层次高)与“专” (专业教育)两个字概括。 2、陆懋元:1984年,《高等教育学》,是我......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

    1. 道德: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系),教育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心理关系-重点/法律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关系-条件(第三层......

    高等教育法知识要点精华版

    1.依法治教、教育法制化 要求做到: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