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

时间:2019-05-15 00: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

第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

1.道德: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系),教育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心理关系-重点/法律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关系-条件(第三层),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维持的4.调整人们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师生关系特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师生关系在层次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差异性3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在评价标准上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具有冲突性。

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师生关系的矛盾的解决途径(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必然引起道德关系变化发展。4 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或消极作用。

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道德的特殊本质:①含义②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A)激发学生主体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的主观能动性。B)加强教师主导作用。C)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识形态的特殊本质。表现为:1,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④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非制度化/非权力/内化)2道德是一种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原则:严而有理/度/方/恒)。实践精神。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

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真实的集体: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提出。在真实的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2)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集体里,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1)个人的价值创造、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2)集体3)道德需要作为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增长。真实的集体是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

人格。4)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高校教师团结协作:维持性/发展性团结协作。发展性团结协作是由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正是人的指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尔主动沟通,有问题时,践功能。反之,实践精神要成为道德的,就必须转化为一定目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的和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的行动,就必须敢于、调节人们的目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的,并通过调节目的而达到调节行为。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有益竞争必要性:1社/经发展的内在需要2教育事业发展内需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3促使教师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要的存在。

求①教师开拓进取、敢于创新②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③正确2.职业道德的含义: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处理集体中竞争和协作关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7.科学研究中的道德意义: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情操,品质。作用: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2是职业的生存条件方向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3对从业人员道德形成有益4利于社会道德风尚 的形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义事业服务。1体现了科研素养的培养。

社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高校学风不正&学术腐败

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表现形式:①抄袭剽窃;②伪造或拼凑 ③浮夸吹嘘,制造“学准。

术泡沫” ④大搞不正之风。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我国目前已形成什么样的社义道德的规产生原因: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范体系):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1爱„,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勤于。2尽,奉。3遵,诚守。4文竞,友协。5.勤学,熟业,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终学

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3.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 惑等;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1)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重要因素。

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解决途径: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科研中的道同。2)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德要求是教育教师:(i)追求真理,勇于创新;(ii)实事求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是,治学严谨;(iii)配合协作,优势互补;(iv)学术民主,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受自己意识的支配,对教育活动操有某提携后辈。④提高学术研究的道德水准。

种“主动权”3)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高尚的科研道德的功能:调节/促进教学/育人。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8 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道德要求①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式和复杂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尽的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③正确处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教学育人为根本,学术研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 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禁区与传播有规范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功利性的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期望的关系。(另,守法,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人格示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范)

权益。

教师社会服务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奉献。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与师德结合起来考): 人类社会的发9教师道德(师德)修养的过程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师德展,一方面是社会的各部门各行业的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是情感

3、磨练师德意志

4、坚定师德信念:是师德培养的核心问社会的各部门各行业的更加复杂、更加精细的分工。所有这一题核心要素,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切都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然而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动必须具有创造性。1.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创造性人才2.教育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练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劳动的要求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程式3.必须对教育内容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和方法进行再创造4.教育是一种艺术,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使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

教育创造性劳动常教常青,永葆生机与活力;5.教育有内在规教师道德的修养:必要性: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律,但不能教条化,须在遵循内在规律下创造性工作。

展的要求。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③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4.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要求: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观和行为准则。

加强师德修养如何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精髓:学术自由精神、独立自治、科学与人文、开拓创新、理他律: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规范和性批判精神

要求的内在化,并付诸行动。(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要求: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关系:两个不同阶段。他律是自律任观4崇高的学术追求和独立的学者人格 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原则;②为人师表原则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③教育公正原则④依法从教原则⑤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律。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教书育人原则:确立依据1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是遵循教学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要求①正确认识师规律的要求3.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人才的要求 要求: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3.努力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科学文化知识,知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识保证;马义理论,道德保证;教育理论,方法保证。)

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1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2是教1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目的性原则(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3 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4教师的在于鉴定,更在于后期的反馈和改进)/主体性/质的分析原则。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学生,还影响学生家庭和整个社总之,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原则的分会。要求:1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析,我们看到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教3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德评价的规律性,贯彻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不但指导和决定教育公正原则:确立依据1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校园/了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运作,而且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方面有方社会和谐)。2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是正确处理师法论上的意义

生关系的要求。要求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4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伦理关系(最高层,含代际,朋友关 1

第二篇: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以下是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欢迎阅读。

考点一: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考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学生是独特的人。

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考点三:现代教师观

教师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行为观: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考点四: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

《教师法》中的教师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享有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申诉的权利。

2.教师的义务

《教育法》教师的义务:教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教师应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法》中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义务教育法》中教师的义务: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考点五:学生的权利和保护

1.学生的权利

《教育法》中学生的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生的保护

《教育法》中学生的保护: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保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考点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考点七:《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十一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十九条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考点八:《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四十六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考点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或监护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第十一条 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1】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2】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学生自杀、自伤的;

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第十四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点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

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

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

第三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高等)

教育学教程

选择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职业倾向性的,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形态、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3、在西方,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历来被看做“问题研究”,因此至今未形成高等教育学学科。

4、美国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5、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自开始就以创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作为明确的目标。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就初步创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

6、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清末的洋务学堂。此外,还出版了孟宪承撰写的《大学教育》一书和郑若谷翻译的《大学教育新论》等译著。

7、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的系统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正式确立。

9、高等教育研究界从学科创建之初,就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

10、2001年出版的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从11个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1、高等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也先后建立起来,主要包括:从高等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交叉学科、应用等教育学来研究各类型高等教育问题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12、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带有明显的模仿特征。模仿的对象一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二是高等教育的工作体系。

13、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要求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其研究方法论推崇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宏观现象说明的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15、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地运用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几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

16、历史法是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教育实践进行挖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17、历史法的实施过程:确定课题;搜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料资;做出结论。

18、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

19、正确运用比较法研究教育问题,就要把教育摆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即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20、调查法是借助样本分析来了解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21、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经历商代到西周,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延至公元前771年。

22、我国古代的高等学校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步发展的殷商时代。殷人设右学为大学。西周的大学称辟雍。

23、“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判断

24、我国宋朝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宋朝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辟雍皆属大学性质。宋朝考生的范围更广,高校类型更多,考生选取的比例更大,书院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为正式的高等教育制度。25、1862年成立我国第一所过渡性质的近代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

26、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

2、政治体制。

3、政治纲领的制约。

4、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27、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被公认为是现代意义大学的开端。时任德国内务部长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立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体现了一种专业化的、以研究为方向的理想。

28、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思想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内容。

29、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以及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功,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化。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30、“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内容。

31、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知识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术及其他可以影响其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比物质资本更大的贡献。

32、素质教育: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3、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理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则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34、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智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方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35、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内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6、广义的高等教育制度:还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法规、管理体制等,37、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指高校的办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体制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调控、监督方式。

38、高等教育制度:招生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教师聘任与使用制度、经费的使用制度、学生和教师奖惩制度、学位制度。

39、日本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40、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发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此学制经过整理和修改沿用至全国解放。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颁布,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1、我国高校现行学制: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级。42、1980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1981年1月1日起施行,43、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特殊性、稳定性

44、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明确的行为规范、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实践态度。

45、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46、大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47、大学生成长的生理特点:身体形态变化、神经系统发育

48、专业:广义指专门职业,尤其是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狭义的指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49、新时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貌、业务素质

50、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前瞻性、可行性、因地制宜原则、因需性原则

51、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学习资料

52、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3、教学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配。

54、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55、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借此而展开。

56、教材教学资料: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实物教材、视频

57、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9、教学活动系统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影响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60、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程序。它包括“教”的方法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的方法。62、教学影响主要是指教材、班级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物质手段以及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等。63、教学过程本质的诸种观点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是:实践说、交往说、情知统一说、多本质说、特殊认识说。

64、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65、讲授法现在为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采用,是讲述、讲解、学校讲演、讲读等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总称。66、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实验原料,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它的变化及其过程,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67、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事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上升为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

68、问题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把现成的答案直接教给学生的做法,应当使教学成为发展与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

69、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的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70、学绩评价的方法: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在差异评价法

71、科学研究:指的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或验证、发展有关知识的认知、实践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72、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产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聚合性、多元性、地方性。73、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74、德育:就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75、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76、道德评价: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机构及各个高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法规和德育目标,根据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实际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过程。77、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保

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稳定。78、高等学校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79、高等教育管理:指对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专业教育的管理,其本质是协调高等教育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与高校地实现高等教育总目标的矛盾。80、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有中央高度集权、条块分割、科类单

一、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特点。

81、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政策指导、教育立法、财政拨款、教育评估 判断题

1尤其到了21世纪初,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客观上更多地表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正确

2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仍处在初步建设和发展中。正确

3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发展成熟。错误

4调查法包括几种最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正确

5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总体设想或规定。正确 6高等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是党委集体领导;校长负责全校全面工作3;教职工通过校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正确

7美国高等教育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错误

8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确 9 “课程”: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不仅包含课程表上规定的正式课程,还包括了课外活动及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正确 辨析题

1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学科群。错误

答案: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一”。事实上,高等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除高等教育学之外,还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

2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称为所从事全

领域的专家。错误 答:①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②是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专家。③然而仅此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如何“教”的理论和技能,是一位通晓教育理论、具备教育能力的教育家。简答题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答案:教育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科学,因此,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也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2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功能 答案:

一、有助于正确地认识高等教育的现象

二、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三、有助于进一步学习高等教育科学理论

四、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3新中国建国后前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何特点?

答案:①从性质上看,基本上属于政策阐释、情况描述、工作总结一类;从组织形式上看,多数是由研究者个别、零星、分散进行的;②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小型并且少量;

③从研究者看,大多是领导、管理人员或学校各学科教师,几乎没有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一阶段被看做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非制度化阶段”。总之,这一阶段虽然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创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还不成熟。

4高等教育学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多学科的视角

(三)学与思的结合 5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学方法? 答案:

1、运用多学科的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2、运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强调以定性与定量、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研究。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测量法、个案法等

6如何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

答案: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借用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三是强调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7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案:(1)高等教育受到足够重视,但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2)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严。以“道”为求师的标准,强调“师”与“道”的依存关系。(3)主要采用“学在官府”的办学形式,书院官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4)教学内容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轻视科学技术教育。直至清代,实学教育思想突起,开始重视“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5)在选士制度方面,产生于隋、发展于唐、改革于明、结束于清的科举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

8高等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答案: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权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政治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体制。

3、政治纲领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9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3.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10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案: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11人的发展的规律?

答案:

1、顺序性与阶段性

2、不均衡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5、不可重复性

6、整体性

12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答案:1规范给雷高等院校的办学形式,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2大力发

展网络化多媒体教育,是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捷径;3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4政策配套、措施落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学院

13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指导、调节、评估

1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二)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三)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四)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五)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5、新时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举措

答案:

1、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

3、考虑学校的专业设计

16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案:

1、明确讲授目的,知晓讲授计划。

2、熟悉讲授内容

3、要运用讲授语言

4、结合体态语言的讲授。

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18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原则? 答案:科研评价重在实效的原则;科研评价分门别类的原则;科研评价质量第一原则;科研评价工作公开性原则 19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原则?

答案:

(一)方向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答案:

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2、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2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任务 答案:(1)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教育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2)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做出全面规划。(3)掌握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规模、速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办学形式结构和地区布局。(4)保证教育经费,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并运用拨款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5)提高信息服务,组织社会评估,总结交流经验,引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2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内容。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校内管理机构设置、深化用为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大学生思维发展是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第三,逻辑思维带有较强的纯逻辑性、情感性和跳跃性。一般认为,智力发展在20岁以前呈不断上升趋势,35岁以后缓慢下降,大学阶段处于智力高峰期。2.情绪的发展: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情绪的外部表现方式和隐蔽化的趋势。其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2)课程综合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供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理论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二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渗透,以和谐发展的全人文教育的目的。3.高等学校课程的人文化:长期以来人文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人制度改革、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答:

1、专业教育职能

2、科学研究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

4、国际交往职能

5、引导批评社会职能

6、社会成层职能 2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职能?

答:高等学校的性质就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否则大学便不称其为大学。

3分析影响人发展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教育: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个体自身: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4请评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

答:

一、在教师聘任制度方面:1.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强调:第一;聘任关系平等,实行双向选择。第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任期制。第三,聘任形式多样化。2.实施教师聘任制度是为了更新教师任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与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的变化,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师资格制度方面:1.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制度。2.我国教师资格实行分级认证。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前,须取得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含师范类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非师范类毕业生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体检合格后申请人提交所需材料。

5评述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

答:1.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可以分的内心情绪体验。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由强烈的情绪外倾逐步变为隐蔽的内心体验。随着青年期的消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激情的体验就会逐渐变为冷静客观的鉴赏。3.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体现在:第一,自我评价趋于稳定和成熟。第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和容貌。第四,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生观是人对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认识水平的发展,二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

6试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科学性原则:课程建设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知识体系。3.适应性原则:课程的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4.个性化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和需要等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课程要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设置。

5、有效性原则

7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答:1.高等学校课程的基础化:所谓基础化应当表现在:加强信息时代和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和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在专业高等教育中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2.高等学校课程的综合化:(1)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有其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背景。首先,从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身来看,就有综合人文课程不是被轻视,就是被政治理论课程所取代。近年来,要求重视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试图通过增设人文社会科学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出更深层次的调整。4.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对综合性大学进行职业化的改革。二是重视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以及短期的高等技术教育。今后高校课程改革必须纠正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错误,真正做到把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重点来发展,因为高等专科学校能够灵活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课程,为国家,尤其是本地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5.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信息的传输已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就必须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8高等学校如何完成和提高科学研究的任务?

答:

一、提高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办学层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并吸引优秀的教师来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升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这既是高校科学研究说呈现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科研的基本任务。

二、承担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课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许多国家都认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应加强,才能建立足够的科学储备,从而保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而且,在许多国家中高校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基地。

三、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早就高级科研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教育实习以及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形式是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对科技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是大学生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造就高级科研人才,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是本任务之一。

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我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科研的任务,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要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要努力使高校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放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9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评价与学术腐败的关系?

答:学术腐败的表现:

1、造假

2、剽窃

3、不求真。评价措施:

1、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争论,不以资格、名望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

2、要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把创新性摆到基础研究立项的突出位置。

3、营造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逐步形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公认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4、强调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5、将成果的创新性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6、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10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二)教职员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四)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

(五)社会实践

(六)校园文化

11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

1、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方法

2、定性与定量统一的评价方法

3、动态与静态统一的评价方法

第四篇: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法

教育法治化: 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 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要 求: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救济有道。2 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拥有教育立法 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 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 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原则;2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原则; 3 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4 公民教育权利平等;5 教育活动应当符合 社会公共利益;6 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 增加教育 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主要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1.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 2.有关教育的法律;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6.地方性教 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7.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 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 公约和条约。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 构,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 系的教育法律系统。包括:(1)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3)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教育主体法、、(4)教育 活动法或教育行为法(包括义务、学前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和(5)教育行政法。教育法与社义道德:1)社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义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 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 现,对于社会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 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教育法只有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政 策的精神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 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教育法》立法宗旨: “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五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基本知识:

1、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层次高)与“专”(专业教育)两个字概括。

2、陆懋元:1984年,《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3、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在组织与管理上属于学生大学。

4、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大学。

5、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点。

6、学位原来的饿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13、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14、清政府1898年7月“百日维新”运动中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5、1922年“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颁布。“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在发展阶段。

16、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

17、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

7、16世,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学院和神学院。17世开始,欧洲出现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10、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

1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

12、太学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教育学基本知识:B

23、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24、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24、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1862年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2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

26、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27、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

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8、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29、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30、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1、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32、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与合作。

18、高教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当前影响中国高教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19、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的。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②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20、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21、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2、高等教育对社会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33、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34、1951年新学制确立,从根本改变了旧中国高校的办学性质。

3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37、目前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3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

3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4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41、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42、教学管理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43、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道德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2、西方高等教育专门性学校(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修辞学校和哲学学校(雅典......

    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大全五篇)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12 世纪)著......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 来源:青年人(Qnr.Cn) 2010-9-13 12:17:54【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之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其组织结果和......

    政策与法规 重点 2018江苏高等教师资格考试

    政策与法规 单选10*2+名解5*3+简答5*7+论述15+案例分析15 一、名解 1、 教育法治化: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 2、二......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简答

    教学论简答形式:A 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造......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论述

    一、试述大学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大学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意义1)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一方面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怀认识,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