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人格教育

时间:2019-05-13 08: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与人格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与人格教育》。

第一篇:政治与人格教育

政治课与人格教育

——关于政治课人文关怀的思考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胡吉星

[摘要]中学政治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爱的教育;

2、志向与

意志的教育;

3、人格精神教育;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德育方法。

[关键词]个性和人格教育诚信人格素质爱的教育志向与意志人格精

神立人人文精神主体地位道德情感

课程标准是政治课教学的依据。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 下简称“新课标”)将指导着新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教学。新课标的内容给了 我们深刻的启示。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 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 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且,新课标规定政治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些内容都是对政治课人文精神的集中而深刻的阐述。与原课标相比就不难发现,新课标更加突出了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情感和态度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格教育(这也正是政治课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本文就针对政治课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格教育谈谈自己的见解。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名闻遐迩的礼仪之邦。应该说这和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思想道德教育一直和文学、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融合在一起,“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土”(《礼记·王制》)。这种将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教育体系实际上突出的是人格教育。孔子讲人格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他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对不重视人格教育的教育深表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墨子也将人格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随着道德教育的逐步完善和儒学正统的确立,儒家重视人格教育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在古代人治重于法治的特殊背景下,这种道德观念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的秩序。俗话说:“人要讲良心。”“良心”实际上就是指道德品质,就是人格素质。可是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做事不讲良心”、“某某素质真差”诸如此类的话。事实上当今社会出现的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而引发的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正是由于忽视了人格教育而造成的。当前我们要在“依法治国” 的基础上加强“以德治国”的力度,这不正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人格教育的重视吗?“以德治国” 首先要求我们重视人文学科的人格教育作用。政治作为一门基础人文学科,具有强

烈的思想性。因此政治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对中学政治教学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建造学生的理想人格,使这一代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人格的跨世纪人才。笔者考虑,中学政治的人格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爱的教育

爱是人格的基本内涵。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异于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冷漠孤僻,毫无社会责任感。这种人多了,社会将变得使他们具有一颗博大深挚的爱心,就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爱父母、爱别人、爱故乡、爱祖国,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当然这种爱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而应循序渐进。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巴甫洛夫中学校长时,有一段著名的谈话。巴甫洛夫中学的校训碑上写着:“请爱你的妈妈。”有人不解的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呢?” 苏霍姆林斯基反问道:“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就启示我们,教师进行爱的教育,应该从学生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进而培养他们具有更广博的仁爱心肠。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只有。”又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政治教材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很好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充分深刻的挖掘。通过挖掘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毫不张扬的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受到仁人志士对祖国对民族爱的崇高与博大等,从而让政治课成为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义之歌,让学生领略到爱的力量而去爱人、爱祖国、爱人民。

二、志向与意志的教育

“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曾经鼓舞了几代人的爱国、报国热情。教师应该在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在通过爱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这种社会责任感转化为求知成才的原动力,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亲人、祖国、人民给予的深挚的爱。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志向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的巨大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兴趣;可以端正学生的学风,使学生养成勤学苦练、脚踏实地、广取博收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以“爱国•成才•跨世纪”为主体的演讲活动激发学生成为国家建设人才的热切愿望。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明确:志向教育离不开意志的教育。

树立远大的志向容易,实现却很困难。只有凭借坚强的意志,通过努力的奋斗,才可能实现远大的理想。由于这代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宠爱多于言教,享受多予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长期在这种温室环境中生活,性情很容易变的懒惰,不思进取,丧失上进心,在面对挑战与竞争时往往束手无策。如果不进行意志教育,即使他们树立了远大志向,也会因为软弱和惧怕导致半途而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名言警句都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接触到的典型材料完成这种教育。在学到“矛盾双方的转化”时,利用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实;在学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途径”时,利用司马迁残疾自伤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真正内涵;学到“内外因辩证关系”时,让学生认识到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决不是空洞的说教。当教师将意志教育融于政治教学中后,学生树立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新世纪的中国就大有希望了。

三、人格精神教育

爱的教育、志向教育和意志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完美人格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国家建设人才这一要求而言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的教育,如重情重义的价值取向,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诚实谦虚的处世态度,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等。这种人格精神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而成的道德风尚的教育。有学者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10个要点:推己及人,尊老爱幼,和睦亲善,谦虚谨慎,勤劳节俭,重情重义,刚正不阿,自强不息,爱国如家,天下为公。时代精神的内涵应包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感情,人口和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竞争与合作意识,科学与文化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将这种道德风尚和时代精神教育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塑造人的品格,把凡人变成不平凡的人。我们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人格精神的教育。例如:学到“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学到“宗教”问题时,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学到“市场交易原则”时,让学生知道信誉比金钱更有价值等。总之,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德育方法

人的主体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自觉能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一方面具有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具有主体能力。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是我们试验中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们的做法举例说明如下:

(一)学生满足自己得到的需要,发展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一个人道德省悟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而忽视了道德的需要。其实,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动机往往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往往是有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发出来的。比如,学生自我表现欲较强,有的想当小干部,以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能写会画,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演讲才能等。因此,教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些合理要求。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使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他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往往起着激发动机和引导方向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道德信念处于中心环节,当然他也就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主,并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要求学生选一句有启发性的句子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择为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定一个实现自己理想或信念的行

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的指导、帮助和监督下加以落实。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培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水平。要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准状况。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一定的自制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可以这样教育学生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1、当个人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地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2、在个人受到批评后,应接受表示接受批评,同时可以通过劳动、整理学习用具等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虚心诚恳地接受,并表示感谢;4、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不满情绪,而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说明事情的经过和真相。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教师不仅向学生提出简单、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而且着重抓好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像“徒步夏收”、“负重远足”、“待命行军”、“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磨炼来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维护、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德育的根本任务。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德育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如下三条原则:一是自愿选择的原则。把选择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知道但不命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进行选择,知道自己满意为止。二是实践锻炼的原则。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刻苦锻炼自己,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三是积极探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增长创造意识和才干。在德育活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早放手,学生才能早独立;学生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这样,在实践中,才能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立学首先要“立人”。教材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人格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形成人的健全人格,提高人的人文修养,有积极的意义。其基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新世纪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而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的个体教育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我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2.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对的、好的就支持;错的、坏的就批评摒弃,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要求参加者身体力行,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利时不骄傲自满,冷静待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第三篇:《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人格教育与学生能力》观后感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演讲,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走别样的路”这方面的内容。

讲之前,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她说:“有三个煮着沸水的锅,第一个锅,放入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放入一个生胡萝卜;第三个锅,放入一把干茶叶。水煮开了,第一个锅了的生鸡蛋,变成了心硬皮薄的鸡蛋;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变成了软软的一块;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他放进锅里前是最轻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来了,不改变了自己,还把这锅沸水变成一锅香茶。”

这锅沸水就是一个社会,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个人就把这锅沸水变成温润的温泉。第一个锅里的生鸡蛋,他比喻着在社会里浮沉久了,连心肠都变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他比喻着社会中的老好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领导为先的人;第三个锅里的生茶叶,他比喻那些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的思维态度决定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决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生活甚至命运。有时候在社会的舞台里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适应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观念。

“做有用的事,当有趣的人。”于丹说,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让人过于追求有用,她对书院的第三个期待是,希望六艺之风重新回来,让中国人有一些艺术的情趣。

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到都市化进程的重大转折期,很多哲学理念、价值默契的东西受到质疑,比如我们现代社会还需要天人合一吗?很多人认为,天是农民的法则,不是都市的法则。书院中国就是要在都市中传承我们祖宗的法则,书院的琴棋书画并不是茶余饭后的锦上添花,它还有一种雪中送炭的功能,那就是守护我们心中的价值默契。”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发现世界,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人格决定态度,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拥有别样的人生。

刘慎恒 郝集小学

第四篇:略论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略论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第五篇:《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 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教育专题节目。于丹教授围绕家教这一话题,以她独特的思维,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令人深省。观看完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让孩子要学会“独立承担”,要有担当。于丹教授所讲的生活中祖父母对孙子宠爱的故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太常见了,这样潜意识里孩子就会认为做错了事,不是我的错,而是推卸责任。还有就是社会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年轻人遇到挫折,跳楼的、自杀的等等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长成了不自立的人。这次听于丹教授讲课,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今天起,一定要做让孩子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其次,就是如何面对现在教育市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而学习能力、艺术教育、英语启蒙则是当下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竞争力与未来的关键。为此,父母都给孩子上上紧紧的发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实践者,要求孩子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安全地成长,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内心渴望。孩子的时间是可以填满的,但一定要是他感兴趣的。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呵护孩子的天性,给他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

最后,家庭氛围、亲子陪伴与沟通、习惯养成这些问题,都关乎到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下载政治与人格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与人格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 观后感 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锦江小学六。一班曾国桓小学作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今天,我在电视机前看了于丹老师的知识讲座,她讲的每一句话让我心灵得到了深化,也让我终身难忘。 在节目讲座里,于丹......

    大学生人格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德育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在教育过程中......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老师让我们在周六下午四点十五收看于丹老师的电视讲座,到了时间,我打开电视,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于丹老师说要有快乐的生命,快乐的学习。我们学习......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12月17日上午8:20,与父母一起观看了辽宁电视台教育.青少年频道播出的于丹老师讲述《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专题教育节目,感悟很多。 “真......

    中学生人格教育

    《中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今天早上观看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也让我引起了无限的思考。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如何培养孩......

    《人格教育》读后感

    读《名师的人格教育力》有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一书,感受颇深,使我认识到了名师的人格教育力的伟大,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向他们学习,使自己的教......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有感 四(11)班黄迎曦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今天早上,我听老师的命令准时7点打开电视,专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