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以学生为中
心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篇:五年级组微教研活动总结
根据xx区小学科学教研中心组的安排,本学期江舸(组长)、李怿珍、郑松南、潘津珍四位老师组成了五年级组的微教研合作小组。
9月份,我们一起接受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论培训,初步了解了微教研模式。之后结合任教的年级,我们成立了五年级合作小组,推选江舸老师为组长。最后,参与讨论并且观摩学习了三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各种各样的叶》,对微教研模式的开展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认识。
10月份,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本学期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雨天中的布料》一课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微教研模式研究。同时,参与讨论并观摩学习了四年级组老师的研究课例《形形色色的动物》,有了很大启发。
11月份根据教研员郑xx老师的要求,我们开始分步进行研究。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12周):个人设计,每个成员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经验基础上独立设计一片教学设计。第二阶段(第13、14周):小组通过xx部落对每个成员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经历小组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论评,对教学设计的不足、优点和建议点列出来。通过组内和组间优化后,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且决定由吉山小学的潘津珍老师来实施这一节课。为了达到更好的研讨效果,我们小组在十四周的周二在华康小学进行了试教,对执教的潘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修改和优化。第三阶段(第15周):实施。通过《雨天中的布料》课例展示,实施和检验方案,然后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评课,对教学设计进行最后的修正、反思和提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位队员都非常积极,参与度极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不但在网上讨论、互相评价,对教学社进行整合,还利用试教的机会,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在小组的努力下,潘津珍老师成功地展示了《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课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指导相当到位,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潘老师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教学反思,并且把课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xx部落的小学科学微教研群组博客,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和感受就是,在探究课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时对教材进行整合,科学地改装实验装置,细致地指导学生,巧搭支架,在实验和汇报交流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希望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能继续坚持这种微教研模式,以小团队的模式探讨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篇: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月紧张而愉快的培训生活结束了,而我们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也由最初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精彩课堂片段,每位老师都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引导;风趣、幽默的讲解;条理清晰的课堂层次;主次分明的课堂内容;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将我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感受到了这些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它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而行动既包括个体的主观意识行动,又包括个体的客观具体行动,即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实践性,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1.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的刺激源于教学环境。“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以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为教学课堂,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新鲜、好奇、探究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脑、心、手的共同参与,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提高。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学生的大脑思维和身体活动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昏昏欲睡或从事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现象。2.教学组织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将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3.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重视“整个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习中老师按照专业的特点,把各传统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课和实践练习课)结合在一起,设计工作过程行为活动的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如学生自我计划,自我寻找资料,自我评价,研究等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加速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同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有利于学生的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教学环境差异
作为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环境始终是教学的焦点,各高职院校由于职业特点不一,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需要建设相应的教学场所,从而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第一要求。但现实情况往往存在不足。
(1)教学场所较小,学生人数多。采用小组为单位教学时,学生相互之间讨论或实践动手会受到相邻学生的干扰,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甚至会使一些学生有依赖和抄袭现象。
(2)多数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场地普遍存在集中点——讲台。而讲台的设立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的人,这样就有受到权威人士(教师)的干扰而将行动导向的学生主导思路打乱。2.教师的误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3.教学对象的误区
行动导向的实施,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盲目采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学生不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就是偏离教学内容,不切实际。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是建构在一定基础上的。4.教学的整体要求
行动导向的教学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而目前我们的行动导向教学多采用某一门课程,这样使得学生接受能力差而且教学效果较差。
“教无定法”。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职业人才,但如果我们忽视教学的体制、国情等客观因素,盲目采用或照搬都只会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
其中英籍教师乔茜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乔茜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阶段性教学,从开始的平易近人到结束的如沐春风,乔茜用她宽容的胸怀、和蔼的面容、坚强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教学逻辑诠释了教师的品格。
她不用讲解的方法来解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而是用设计活动的方法来让我们体会、反思和总结。她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以学生为中心”。如通过布鲁克耳德的眼镜活动,我们学会了与学生换位思考;在小组演练活动中,我们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这使我们能够以学生的角度体会反思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面对乔茜我们会微笑、面对乔茜我们会努力的去发掘自己,因为乔茜会一直对我们说“好主意”“好学生”,我们不用担心被嘲笑、被否定。我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提高自己,快乐的知道自己还可以有更多地能力。我深深的感悟到了“寓教于乐”,深刻领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
反思过去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法中,如果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中心和主体地位,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但绝不是对教师的教学放任自流,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教学艺术,如何掌控“教”与“学”整个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何充分准备资料及科学评分等,这一切都是今后自己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大胆尝试的。我坚信经过此次培训学习,今后,自己的教学会有变化。
史萍
第五篇:五年级组教研活动安排
小学大学区
五年级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4月22日下午 活动地点:
小学 活动主题:
突破教材重难点,确保教学实效
活动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研讨重点:反思前半学期的个人教学,针对全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困惑,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协商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成员:
各校五年级语文、数学任课教师 中心发言人:
数学:
语文:
活动议程:
一、反思前半学期的教学实际,提出困惑。
二、结合教材及本地学生实际,提出本册教学的重难点,研讨突破方法。
三、协商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活动要求:
1、按时参会,不得迟到早退,服从组织安排。
2、提前熟悉全册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立足实际,思考解决方法。
3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活动准备:
1、教本、教参各一套。
2、各组成员准备本学科“教学反思”一份(打印2份),反思内容以前半学期的教学感受和困惑为主,要求有核心词,真实深刻。
大学区
五年级教研组 201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