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

时间:2019-05-13 08:5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

第一篇: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

随着我国电机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规避进口国高额进口关税、技术壁垒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选择了ckd(完全拆散)、skd(半散装)成套散件模式向国外出口电机。在这种情况下,检验检疫部门将面临着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难题。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有必要对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以便确保监管实效和维护企业合法

权益。

一、电机成套散件出口量逐年增长

以中小电机年产量占全国1/3的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福建省福安市为例,福安市首次出口电机成套散件,当年经宁德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3.20万套、货值92.68万美元;,经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9.87万套、货值197.2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倍、1.13倍;,经检验出口的电机成套散件达30.00万套、货值465.40万美元,同比增长2.04倍、1.36倍。可见,福安市的电机成套散件出口量逐年成倍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

1.技术壁垒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层出不穷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电机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仅电动机能效指标一项,欧盟、美国、加拿大、伊朗、墨西哥、澳洲、巴西、日本、韩国、波兰、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就相继出台了各种效率要求。如欧盟《关于电动机生态设计要求的指令》规定了0.75~370千瓦电动机的最低能源性能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电动机将不允许投放欧盟内部市场;伊朗对电动机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对输往伊朗的电动机要求能效达到b级或b级以上,不符合要求的电动机将不允许在伊朗口岸通关。

2.关税壁垒的影响。进口国对电机产品成套散件的关税与整机不同,不少国家对整机的关税远高于成套散件关税。以埃及为例,电机整机进口关税为30%,成套散件进口关税仅为5%。电机整机关税远高于成套散件关税的现象,导致相当部分进口商选择以成套散件形式进口电机产品。

3.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劳工荒,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而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以印度为例,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95%的情况下,中国工人的薪酬比印度同行多;在同等劳动强度下,中国工人每年比印度工人多挣500美元,而管理人员年薪甚至比印度管理人员高出一倍多。

二、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品归类规则,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按电机整机进行归类,并由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实施检验。但由于电机成套散件不同于整机,不具备现有检验方式所需条件。同时,目前我国对电机散件出口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因此,如何对电机成套散件实施有效的检验监管,已成为困扰检验检疫部门的一个难题。现有的出口电机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0247—93《出口电机检验规程》仅规定了出口电机整机的检验方法,而对于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未予规定。另外,现有的电机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1235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755—《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14711—《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主要针对整机的安全、性能等要求作出规定,对于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未予规定。因此,对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方式的研究,将为对电机成套散件出口实施更有效的检验监管起到重要作用。

三、出口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实践情况

由于不具备整机检验条件,无法在检测线上完成对电机成套散件的安全、性能等相关项目检验。因此,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完成。首先,电机由数种零部件组成,零部件的质量对成套散件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电机关键工序的有效控制对成套散件的安全起着决定作用。再次,首件产品也是衡量成套散件装配完整性与工艺匹配性的重要指标。可见,零部件产品质量、关键工序的有效控制及首件产品的质量决定着成套散件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制定的检验监管方案如下:

(一)成套散件的零部件检验监管

1.将零部件按对电机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分别将所有零部件划分为关键零部件、一般零部件、辅助零部件。

2.电机关键零部件一般包括转子、定子、磁极、轴承、电磁线、引出线、离心开关、电容器等。列入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审核验证以后,方可允许将零部件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出口。其中,审核验证包括:(1)整机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生产设备能力、加工工艺、检测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必要时,检验检疫机构可组成考核组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考核。(2)检验检疫机构每年对关键零部件的型式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定期或不定期将出口零部件送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

3.一

般零部件一般包含机座、端盖、轴承盖、风叶、风罩、集电环等。一般零部件需向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后,方可允许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出口。必要时,检验检疫机构可审核整机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考核评定程序及相关评审记录,同时每年可抽样检测部分零部件并送国家认可实验室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

4.辅助零部件一般包括出线盒、支架、紧固件、橡胶

件、连接件等。此类零部件装配在成套散件中,必须提供相关检验记录和检测报告,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检验。

(二)首件产品检验监管+抽批检验+定期型式实验制度

首件产品是指成套散件批量生产前的试产产品。对于首件产品的结构或者使用的关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发生变更的,视为不同的首件产品。因电机成套散件的首件产品质量是否完好,是确保整批成套散件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检验检疫人员可以对首件下线成套散件进行全程监管,对于关键工序更应严格按过程检验要求对流程卡进行核对,确保相关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同时,结合新分类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企业采取不同比例的抽批检验模式。抽批检验时,重点检验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环保、安全等项目,并结合企业情况,每年对由成套散件组成的整机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型式试验。

(三)其他方面的检验监管

电机成套散件除了需要对零部件和首件下线检验及整批抽样检验外,还需要通过对标识、包装等项目的检验来确保出口成套散件的数量以及相应的配件数量准确无误,以及包装方案符合要求。

自笔者所在地区首次出口电机成套散件以来,通过三年多的出口电机产品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工作,笔者总结了首件产品检验监管+抽批检验+定期型式实验制度的电机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很好的适应了当前电机成套散件出口形势,三年来,未发生国外客户对辖区出口电机成套散件进行质量投诉及产品退货现象。

第二篇:宁波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宁波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余东岳 沈智红 张卫国

(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158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少汽车出口企业为了能减少进口国高额的进口整车关税,纷纷采用成套散件的形式出口国外。由于成套散件不同于整车,它不具备现有检验监管办法所需检验条件,如何对成套散件进行检验监管成为了困扰出口检验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北仑检验检疫局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出了一套对出口汽车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方案。

关键词:出口

整车 成套散件 检验监管

1、我国出口汽车成套散件的发展现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2万辆,2003年出口4.8万辆,2004年出口7.8万辆,2005年出口17.2万辆,2006年出口34万辆。特别是以吉利、奇瑞、哈飞等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随着我国汽车出口迅速增长,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出口汽车以中低档为主,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到国际市场。然而面临进口国高额的关税不少出口企业开始寻求另类合作方式,采用出口成套散件到进口国进行再组装的形式占领市场。

在宁波地区就有一家自主品牌的代表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他们的出口汽车已经开始往成套散件的方式发展。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吉利公司06年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3585辆,出口成套散件26辆;07年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5636辆,出口成套散件10192辆;08年1-10月份出口整车(不含成套散件)10227辆,出口成套散件8804辆。由此可见,出口成套散件数量增长势头迅猛。这一现象的出现也给我们检验检疫部门带来了新课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出口成套散件检验监管问题。

2、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成套散件不同于整车,它不具备现有检验办法所需条件,如何对成套散件进行检验监管成为了困扰出口检验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而且,目前国内关于出口汽车整套散件检验监管方面还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现有的相关研究有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行业标准SN/T 1688.4-2006《进出口机动车辆检验规程 第4部分:汽车产品》。但是GB 7258-2004是属于我国公安部门对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等机动车安全性能的检验依据,属于我国国内车辆准入制度,而不是针对出口国家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和准入制度的出口检验要求,并且GB 7258-2004是针对机动车整车安全性能的检验依据对成套散件的要求未作涉及。是针对整车而非成套散件。SN/T 1688.4-2006这个刚发布的行业标准所针对的只是进出口整车,没有提出关于成套散件的检验方法。因此,及时制定出口汽车整车散件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符合现今出口成套散件检验监管和外贸形势需要的。

北仑地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出口量大幅增长,且没有相应的可以采用的检验规程或管理办法。这将影响出口检验监管人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北仑辖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的方案进行研究,统一检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

3、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检验监管方案

出口汽车成套散件有别于整车检验监管,出口整车可以通过企业过线检验来控制汽车产品质量,而成套散件没有过线检验的条件。

关于吉利汽车出口汽车另配件检验监管新模式 的调研报告

一、相关情况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汽车出口量连年增长。2007年我国出口各类汽车整车61.5万辆,同比增长79.1%,出口金额7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7%。随着整车在海外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各大汽车企业为了提升了其在国外市场的品牌,加紧建立完善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为保证大量的海外售后配件的需要,各大汽车企业零配件出口量不断上升。但是,汽车是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汽车生产过程中有90%以上的零部件均属采购件。零配件并非由出口企业自己生产,而是由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提供。这样一来出口零配件和产地检验的原则就产生了矛盾。下面就以吉利汽车零配件出口所面临的困难为例描述有关零配件出口检验的相关问题。

按照目前正常的检验模式,吉利公司出口汽车零配件必须持该零配件生产厂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换证凭单报检出口。而汽车零配件品种繁多,其中列入法检目录的就有近百种之多。据了解,全国汽车生产制造商用于整车生产的配件90%以上是由各地配套厂商提供,并非由整车制造厂自己生产,也不具备所有零配件的检测条件(例如,一汽大众、二汽等国内大型整车制造厂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当国外经销商急需要零配件解决整车用户的车辆问题时,吉利公司就需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向当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检验通过以后,将换证凭单提供给吉利公司,由吉利公司汇总后报检报关并向设立在海外的经销商运送零配件。整个出口过程耗时长,可操作性差,一旦汽车制造厂无法在售后服务上满足经销商,那么其产品将很快在国际市场上消失。

矛盾已经很明显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解决矛盾前我们还必须先了解检验检疫部门现在是如何对汽车零部件出口进行检验监管的,相比较吉利汽车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又是如何管理的。

先来看一下检验检疫部门对零部件出口检验监管的相关做法。按照现行规定的要求,由零部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对零部件进行检验,合格后发放换证凭单,汽车制造厂凭各零部件所在地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换证凭单在口岸局换取通关单出口报关。从现阶段检验检疫机构对汽车零部件的检验监管过程来看,针对汽车配件的检验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托零部件生产厂家自身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以验证企业所作的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及进口国要求。检验检疫机构本身还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检验。

再来看一下吉利公司是如何对零配件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的。吉利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

㈠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吉利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配套体系,零部件的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吉利集团规定汽车关键件的新供应商凡未通过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标准的,一律不予开发。截至2007年6月底,所有配套供应商的体系覆盖率为100%,关键件及重要安全件供应商中通过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标准的占85%。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和有效运行促使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也促进了质量保证能力的不断提升。

㈡通过现场审核评价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并帮助供应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充分导入、宣贯、学习和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公司在体系策划时为采购过程制定了严格的《采购控制程序》。通过对供应商的选点、调查准入评审、样件验证、量产前达产审核、试装、生产件批准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有效地保证了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㈢提升零部件的监视测量能力,严把零部件实物质量关。

吉利公司下属产品研发部门负责对新开发产品送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做型式试验。下属各制造公司均具备一定的监视测量能力,负责对零部件进行日常入库检验。下属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公司批量生产车型关键件和重要安全零部件进行每年一次的确认检验;凡确认检验不合格,即判定为该批次产品不合格,原则上一律停用整改;供应商在整改完成后必须通过达产评审和确认检验合格,方可重新供货,有效地确保了关键重要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㈣为确保供应商提供质量可靠稳定的零部件,吉利公司制定了有关政策,加大对零部件产品质量的考核力度。

在现行规定可操作性存在疑问的时候,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模式和新的突破,所以我们走访调研了芜湖检验检疫局。由于芜湖局所管辖的奇瑞汽车近几年出口轿车数量居全国之首,我们希望从芜湖局对零部件的管理模式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思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芜湖局对出口零部件的管理采用了抓住特殊产品,放宽一般产品的做法。他们对出口蓄电池、轮胎等产品作了特别要求,必须凭零部件所在地的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放行,而对其他列入法检目录内的产品采取审核放行的模式。

二、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的比较,以及对芜湖检验检疫局走访调研后取得的宝贵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汽车制造企业无论从检验能力还是后续监管力度以及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都比检验检疫部门纯粹的检验监管工作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随着我国汽车产品不断走出国门,随着整车在海外市场的保有量增加,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显得日益重要。为了能保证大量的零配件及时顺利地提供给国外经销商,我们提出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㈠整车制造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零部件,检验检疫部门将采取产地检验的原则。由生产企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经检验合格后,检验检疫机构发放换证凭单或通关单。

㈡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一般零部件,检验检疫部门将采取质量体系审核+合格保证+监督抽查的检验监管模式,即对整车制造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考核评定程序及相关评审记录进行审核,必要时,检验检疫部门可组成考核组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考核。考核通过后可由整车企业提供该批次出口零部件质量保证的合格声明,并随附供应商对该批次零部件的检验记录及整车企业对该批次零部件的验收合格记录。检验检疫部门审核验证企业提供的合格声明和相关检验记录,同时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出口零部件送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符合性验证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可立即要求出口企业召回其已出境的该零部件,并责令该零部件供应商暂停出口。㈢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其他特殊零部件,必需凭产地检验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即整车制造企业出口供应商提供的特殊零部件(即危险品、列入出口许可证考核范围、需出具检验检疫证书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后方可出口的,如:蓄电池灌液后属危险品),该零部件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后方可放行的。特殊零部件出口必需凭供应商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换证凭单出口。

上述检验监管模式不仅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地走向国际市场,而且也对零部件供应商起到了必要的监督管理作用。

同样该种模式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产品的零部件以及相关配件的出口。特别是那些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售后服务来体现产品价值的相关产品。只要出口企业能对其零部件供应商有足够细致完善的质量体系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其出口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都可以实施参照上述检验监管模式。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剖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状况

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从1980年开始的,且出口产品多为轻工产品,而中小企业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不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小企业在我国产品出口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从中小企业与出口的关系上看,中国的乡镇企业(包括大量的三资企业),轻工、纺织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与出口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之

一。因此,我们将分别从乡镇企业、轻工与纺织行业以及加工贸易等不同侧面来分析中国中小企业出口发展的状况。

(一)乡镇企业出口状况。

中国的乡镇企业包括乡、村两级的集体企业、部分农民经营的合作企业,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个体企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1998年底,全国共有乡镇企业1888.2万个,是1983年的14倍;从业人员9545.5万人,是1983年的2.9借;企业总产值

7017.8亿元,是1983年的6.9偌;固定资产原值2099亿元,是1983年的4.4倍;利税总额892亿元,是1983年的5.1倍;工资总额963.4亿元,是1983年的5.5倍。1999年底,乡镇企业发展到2203万个,职工人数12861万人,企业总产值14595亿元,利税总额5309亿元,工资总额438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841亿元。乡镇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也是中小企业出口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出口逐年增多,“七五”期间出口年均增长450,到1990年已达到462亿元,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以上。“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63.48%。1995年乡镇企业出口总值达5395亿元,占全国的1/3以上。乡镇企业出口的大幅增长,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出口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出口重视的结果。

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外贸出口开始变得严峻起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商品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严重,甚至部分产品跌至成本附近,造成乡镇企业出口受阻,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8年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虽比上年增长了2.5%,但增幅远远低于“八五”甚至上年的水平。扣除不可比因素,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的34.82%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直接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的出口量大大减少,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以及出口产品的结构和产品质量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

(二)轻工、纺织行业出口状况。

轻工、纺织行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密集型的行业,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行业。

轻工业是中国出口的重要行业,中小企业分布较广。1980年,轻工业企业总数达6.9万个,工业总产值达961.3亿元,出口额达44.2亿美元;1995年,轻工业企业总数为

5.4万个,工业总产值5494.2亿元;出口额达402亿美元。在轻工业企业中,集体企业占80%左右。目前轻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个,形成了自行车、钟表等十多个出口拳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30%左右。

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之一。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品生产国,而且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行列。1991年,中国的棉纺锭、棉织机、丝织机却染能力和缫丝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位,毛纺锭和麻纺锭数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逐年提高。纺织产品出口创汇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3%上升到1991年的31.4%。纺织品出口总量目前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5%上升到7%以上。1980~1995年,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在22%~29%之间。

(三)加工贸易出口状况。

目前,中国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做法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近1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等),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约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5%。

1988年,来料加工出口值达77.05亿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6.2%,占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54.8%。1988年以后,来料加工基本上呈平衡增长态势,1988~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5.2%,1995年来料加工出口值为206.6亿美元,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仅为28%。1988~1995年进料加工出口年均增速达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898年的45.2%上升到72%。

中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着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高额关税保护和存在大量进出口数量管制措施的情况,先后制定了鼓励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灵活贸易政策,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沿海地区的地理、人文优势以及多数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决定了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成为其经济发展起步的重要助推器。第三,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向中国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据估计,香港加工业有70%以上迁往内地,台湾相当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都已转移到内地。第四,外商投资的迅速增加推动了加工贸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带动了外商投资企业贸易的大发展,这也是推动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第五,中国高关税制度和进口、出口双重管制的外贸体制使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便利性,而国内经济体制和政策的不配套使一般贸易出口受到种种制约。第六,一般贸易政策的调整客观上对加工贸易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有两个特征:一是受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得以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二是外向程度较高,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木少中小企业建立了主要或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与结构。

二、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方面也逐渐遇到了许多困难。

(一)国际经济环境恶化。

首先,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陶瓷制品等。而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如韩国与泰国,其出口产品结构也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与韩国,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剧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如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鞋类、玩具、服装等产品的占有率正逐年下降。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韩国、东盟、越南与拉丁美洲等国家或地区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承诺了人民币不贬值,这将使主要依赖于价格优势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下半年的出口产品销售额下降便是明证。最后,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对象看,中小企业产品对美国、港澳、日本及欧洲出口比率占70%以上,而对亚洲各国和其他地区出口较少。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更加恶化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局面。

(二)中小企业缺乏外贸经营权。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体制下,实行的是外贸经营许可制度。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部所属机构和下属的4000多家生产性、商业性及其他类型企业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框架。这种外贸体制原是在单一的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模式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国家集中控制为其主要特征。为了调动地方和工业企业的积极性,从1980年起,围绕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外贸渠道、促进工贸结合、增加贸易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外贸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外贸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放开经营。但是在国有大企业凭借自身实力逐步扩大或独自拥有了外贸经营权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过小从而不能单独获得外贸经营权,要想出口产品就不得不依赖于一些专门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国有外贸公司,增加了产品出口的繁杂程度,使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大打折扣,从而打击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限制了产品出口。

(三)中小企业自身经营条件比较差。

从微观经营层面看,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无论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方面,还是在产品品牌开发与宣传,以及整个营销战略的规模和管理方面都仍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在出口指导思想上,不少中小企业仍以短期效益为主,出口不如内销的观点相当普遍。再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不长,缺乏许多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产品开发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仍以来料、来样加工或加工装配为主。以家电业为例,1992年来料加工和加工装配在我国收录音机出口中占48%,在电吹风出口中占79%,在彩色电视机出口中占82%。又如服装出口基本上也是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企业和国家仅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创不出自己的品牌。在产品质量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在内在质量、外在质量上存在着不稳定性、低劣等特点,因运输方式不当造成的破损率也很高。许多产品的售后服务目前仍处于临时性派出服务的初级阶段,尚未像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那样将信息反馈、售后服务力量、服务网点、零备件供应、服务范围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成完整的售后服务系统。在产品价格上,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以价取胜的低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在同一市场上低价倾销,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和客户及政府的反倾销行为,使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在分销渠道上,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与发生贸易关系的经销、代理商和批发、零售商一订协议就多年不变,容易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

(四)其他问题。

中小企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使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合理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得不到落实。此外,一些产品的出口机制并不完善。如我国纺织品出口厂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国内相互“厮杀”,争夺纺织品的出口指标,政府并没有给中小企业创造置身于国际市场进行角逐的条件;(2)政府和行业管理与协调部门尚未制定和实施目标明确、能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顺利发展的政策、计划与措施。(3)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调控机制。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依然会受到来自纵横两方面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有的商品在国际上并无销路,或者是有销路但价格疲软难以弥补生产成本。但是基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指令性产值计划和税利任务,中小企业不得不违背国际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工贸脱节和产销脱节,使中小企业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出口产品不能按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进行流通。这一方面增加了中小企业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严重损伤了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认识,笔者以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口创汇及国际化道路,政府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为中小企业出口经营服务的组织机构。

这既包括政府的组织网络,又包括半官方和民间的中小企业社团组织,还包括与中小企业出口有直接关系的贸易组织和出口服务机构。政府应成立专职的贸易机构,协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疏通行销管道,并争取海外订单,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另外,我国的驻外使馆代表也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出口及国际化经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宏观协调指导。

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和国际化战略的法律法规,围绕中小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化经营,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将中小企业纳入我国整个国际化战略体系之中,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转移。为此,要加强领导,缜密研究,做好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成效。中小企业的国际性战略转移,可以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不断培养中小企业的国际经营意识,开辟国际市场。

(三)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融资服务。

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对于办理中小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资金可考虑由政府财政拨款。除了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外,还向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或给予贷款补贴,以资助它们办理中小企业的出口信贷业务。

(四)促进中小企业在出口中进行各种联合。

如德国的中小企业财团、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康采恩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小企业在扩大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的困难比大型企业要多得多,要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专业协作与横向联合,加强中小企业同专门外贸机构之间的合作,扩大中小企业间接出口。还应支持建立以地区或行业为单位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发展中小企业出口基地和出口集团,减少盲目竞争,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

如建立产品出口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高技术产品海外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加强高技术产品出口人才的培训,组织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与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走互联网国际化之路。鼓励外商参与中小企业的合资经营,扩大外资嫁接改造中小企业的规模,进而促成中小企业国际化;加强人才培训、市场调查。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咨询、法律顾问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应特别注重发挥现有中介机构如电子商务公司的潜力;不断改善我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交通运输、通信等设施,改善有利于外交进入的软硬环境,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规划和政府管理条例;协助开办一些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等,为中小企业出口产品寻找客户牵线搭桥;此外,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与专业外贸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推行外贸代理制扩大中小企业的间接出口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魏中奇)

第四篇:浅议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问题

浅议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问题

时间:2011-04-21 15:24:21来源:数学小论文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我国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于2002年12月由国务院设立,并于2003年开始运作。电监会拥有的与价格、财务相关的职责包括:拟定并监管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和界定输配电成本规则;从财务角度分析、评价发电市场有效竞争情况;对发电企业新增装机、兼并、重组、股权变动或者租赁经营等影响市场份额的情况进行监管;对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平衡资金账户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制定监管所需的信息报送和披露办法;有权对监管对象开展查账等检查工作等。

关键词:输配电成本,监管

1.我国电力监管机构的职能

我国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于2002年12月由国务院设立,并于2003年开始运作。国务院于2005年2月15日发布《电力监管条例》对其职责做了规定,电监会开始担负起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功能。电监会拥有的与价格、财务相关的职责包括:拟定并监管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和界定输配电成本规则;从财务角度分析、评价发电市场有效竞争情况;对发电企业新增装机、兼并、重组、股权变动或者租赁经营等影响市场份额的情况进行监管;对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平衡资金账户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制定监管所需的信息报送和披露办法;有权对监管对象开展查账等检查工作等。

2.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存在的问题

2.1目前中国电力监管职能配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2002年实行电力体制改革,把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并成立独立电力监管机构一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从改革方案的要求看,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是顺应世界电力工业改革潮流的。但在电力监管实践方面,我国对电力行业的监管职权分散于政府多个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局面。在中国,除电监会外,目前还有多个政府机构负责电力监管,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但影响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3年成立,是负责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它不仅负责长期规划,还批准所有重要的投资项目,包括发电和输电项目,以及制定中国总体的能源政策、预测需求、提供能源选择指导意见等。同时发改委还具有微观经济监管机构的一些核心职能,如发改委不仅主导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改革,还审批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的电力销售价格。论文参考网。目前对电力企业某些财务准则、财务成本标准等与电力企业相关的事项,财政部有决策权。这意味着一些应该属于电监会的职能与财政部的部分职能可能出现重叠。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政部有着广泛的工作职责,难于顾及行业特点十分突出的电网企业财务成本监管问题。对于这种部分职能重叠的问题,财政部与电监会可以按照工作的性质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虽然已经成立了专责的电力监管机构,但是在电价监管方面,电监会在绝大多数事项上只能提参考性建议,而国家发改委几乎保留着所有的电价监管权力,结果是政策和监管职能的界限比较混乱,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电监会职能交叉重叠,降低了监管效率。因此,电监会的权力与威信以及《电力监管条例》中界定的电监会职责均须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以确保其有效运作。

2.2输配电成本核算方法不完善

目前我国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是电监会在2005年颁布的《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该办法对“输配电成本”进行了定义,规定了输配电企业应根据输配电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成本核算对象,企业应在“生产成本”科目下单独设置“输配电成本”二级明细科目,在“输配电成本工”科目下设置“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三级科目,并分别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明确了电网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对电网企业的成本对象、成本项目、科目设置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其仍然采用的是“大一统”式的核算方法,没有将输配电成本分开进行核算,对核算规则的具体运用比较原则,对费用的分类也比较粗。根据《2008年电力监管报告》,我国主要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中,“其他费用”所占的比重达到了31.85%。论文参考网。《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中对“其他费用”的定义是指不列入“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中的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劳动保护费”等一共21项,这些费用中哪些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输配电成本,哪些是属于非生产性费用则不得而知。从监管的角度,大量的非生产性费用计入到成本不利于对输配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监控和考核,无法得知输配电企业的真正意义成本数据,很难规范监控电网企业的成本行为。

3.完善输配电成本监管的对策

对于输配电成本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输配电成本监管法规、探讨输配电监管的具体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3.1将电力财务监管的职权集中于独立的电力监管机构

电监会目前监管权力的主要限制是在定价方面。如前所述,电价监管是电力监管的核心内容,电价监管也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范畴,而且中国已经成立了专责的电力监管机构,从政府职能配置规范化、合理化要求出发,应相对集中监管职能,同时要做到“政监分离”、责任明确。价格监管职责的全面转移,不仅仅是国家发改委与电监会两个机构之间的事情,可能涉及中国整个政府行政体系的调整。因此需要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随着电力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相关的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目前是发改委)可以逐步放弃对电力行业进行具体定价的监管角色,而将职能转换为制定价格政策在内的能源政策、发展战略和宏观规划。论文参考网。与此同时,电监会应逐渐承担电价监管的主要责任。财政部负责制定各行业均使用的财务成本政策、通则和标准等,电监会应根据这些政策、通则和标准制定电力行业具体的成本准则、规则等,并具体负责监督电力企业实施。电网企业价格监管与成本监管不可分割,目前中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分头实施具体监管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建议电力行业具体的价格和成本监管职责由电监会统一承担。

3.2完善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

电网企业应首先区分经营的输配电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的成本,对于发生的不能合理划分到输配电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成本则先作为共同费用。根据各项成本与输配电业务环节的关系,把输配电业务各项成本发生时能够直接归属到输电或者配电当中的一个成本对象的,作为直接成本;不能直接归属到某个成本对象的,作为间接成本,通过分析人工工时、资产或者直接成本总额等动因与各成本项目总额的相关性,找出各成本项目最合理的分配基础,最后把间接成本在输电、配电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并把共同费用在输配电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完善后的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应当能把输配电业务发生的成本和电网企业辅业发生的成本划分开来,能够较合理地反映出输电成本和配电成本,为电力监管机构提供清晰、透明的成本信息,也可以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主辅分离、输配分开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丽霞,周利凯.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王俊豪.A-J效应与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规制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第五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信息失真,违法违规现象也在不断滋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治理这一系列问题,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者,决策者及投资者获取正确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监管。因此,如何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更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市场的规范运作及会计监管的有效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开篇为引言,指出该论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第二部分是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分别从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目标和监管法律体系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现状;原因;对策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目 录

引言...................................................................2

一、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2

(一)会计监管的一般概述............................................2 1.会计监管的概念................................................2 2.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3 3.会计监管的特点................................................4 4.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5 5.会计监管体制..................................................5

(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5 1.委托-代理理论.................................................5 2.经济管制理论..................................................5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6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6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客体......................................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目标......................................6 1.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6 2.确保建立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市场................................7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体系..................................7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

(一)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失灵..............................7

(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内部监管形同虚设..................7

(三)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外部监管不力......................8

(四)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方面的问题—法规的不协调性................8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8

(一)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机制................................9 1.完善会计规范体系..............................................9 2.协调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9 3.健全民事赔偿机制..............................................9

(二)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9 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管......................9 2.以内部监管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质量........................9 3.以社会监督为辅,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10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三)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10

(四)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10 结束语................................................................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引言

纵观世界经济舞台,上市公司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中枢神经,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晴雨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近几年国内外爆发出的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案,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国内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暴露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都存在蓄意的会计造假现象。

如此多的会计造假案的发生,不仅说明了加强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中,比如会计监管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主体的权责界限不清晰,会计监管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想在通过对会计监管基本理论和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会计监管的举措,希望能为我国会计监管实践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监管的一般概述

1.会计监管的概念

我国关于会计监督的研究兴起时间还不是很长,早期只是认为会计具有监督、管制、控制的职能,因而使用的是“会计监督”、“会计管制”、“会计控制”等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学家认为会计不仅仅是监督,它更是一种管理活动,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会计监管的思想。然而对会计监管展开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会计监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学术概念。从开始对会计监管的系统研究至今,时间还不是很长,因而关于会计监管的具体含义还存在分歧,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张俊民1提出:“会计监管是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工作过程和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23~24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阎达

五、支晓强认为,“会计监管是会计监控和会计管制的统称。会计管制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而会计监控是指通过会计工作监控企业的经济活动。”

黄志忠、杜兴强、张胜芳3认为:“会计监管可粗略地分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和会计职业监管。”

我认为从监管本身的经济意义来说,会计监管应理解为监管主体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而不应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根据分析国内学者对会计监管的定义,并结合监管的定义,同时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我认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定义为:政府、社会公众、中介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达到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保护市场中相关各方的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2.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

会计监管的要素是构成一项会计监管活动的因素,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真正内涵,必须明确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1)会计监管的主体。会计监管主体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管主体的范畴。因而会计监管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国家授权的政府各部门、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民间机构和个人、以及大众媒体。

(2)会计监管的客体。会计监管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管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包括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所有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和其他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有直接影响的人员;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核算行为和其他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行为。

(3)会计监管的目标。会计监管的目标是监管者通过监管活动希望达到的效果。会计监管的目标实际上从高到低依次包含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而且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会计监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决策管理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需要对所有监管客体进行监管才能实现;中间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严格符合会计核算规范的要求,其次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管;具体目标则是与特定监管客体相联系的目标,必须结合会计监管客体来进行分析。

(4)会计监管的依据。会计监管的依据实际上是会计监管的标准,主要是各类 232 阎达

五、支晓强.论会计监管[J].中国农业会计.2003(1).64~68 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53~57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会计规范。它包括:成熟的会计理论,又称会计概念结构,是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法规,包括与会计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依靠国家权威来保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指具体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政策,指单位在具体核算时所遵循的体原则以及单位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惯例,是指在会计实务中逐渐形成的被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遵守,但未列入会计规范之中的习惯做法和先例:会计职业道德等等。

3.会计监管的特点

会计监管的特点是会计监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管所应具有的特性。对会计监管的特点深入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本质,并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会计监管质量。

(1)基础性。从监管地位上看,会计监管以其覆盖面广、贯穿时间长而在经济监管中处于基础地位。一旦会计监管发生问题,那就是根本性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经济信息失真,使其他监管失效。

(2)连续性。会计监管是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管,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随着经济活动的推进,每一活动过程都有会计监管的存在,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这种“同步”机制,就可将经济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相连地置于有效监管之下,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3)广泛性。会计对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会计既涉及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又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有货币收支往来行为就有会计的存在。因而会计监管也必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涉及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会计监管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4)利益性。会计监管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受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制约,它总是服从于特定的社会权责结构及其目的,而以维护特定阶层经济利益为宗旨。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政企分开,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单位负责人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包括个人利益的利益最大化。会计监管在如何协调好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利益关系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方面显得比较困难。

(5)依附性。会计监管的依附性主要是指会计监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会计人员基本上都受聘于企业经营者或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他们的切身利益均依附于本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矛盾的焦点在于角色的错位,监管者是被领导者,被监管者是领导者,会计成了经济活动主体的附属物,会计监管形同虚设。

(6)主观性。会计监管依赖于监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在会计监管这一环节上,主要取决于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因而掺杂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具有主观性。只有各方面素质均很高的监管人员才能担当会计监管的重任,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7)复杂性。由于会计监管涉及的领域很广,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复杂多样,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而变化,因而会计监管本身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监督管理行为,而是牵涉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复杂的监管体系。在这个多层次的体系中,各监管主体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容易造成监管工作不协调,有些监管难以到位,有些监管重复,增加了监管成本,而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4.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利用一系列方法,掌握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并不断促进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它是使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社会所要求和人们所希望的轨道,并在最有利、最有效的条件下完成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职能。指挥、调节、控制、分析、评价、检查、督促等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应该说,会计核算是一种会计监管,会计监督也是一种会计监管。但会计监管的范围、内容等要比会计监督广泛的多。会计监管除包括核算、监督外,还包括会计预测、决策、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责任考核等内容。从监督的主体看,会计监督包括本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而会计监管不仅包括会计监督,而且还包括会计监管体制。

5.会计监管体制

会计监管体制是会计监管的组织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法治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三部分内容,决定这种会计监管体制的内在基础是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权责结构。

(1)会计工作领导体制。我国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政府及其授权部门,从公元前 11世纪的西周设有“司会”等掌管会计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国务院财政部主管会计工作,一直如此。

(2)会计法治监管体制。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会计准则》目前也是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基本类同于大陆法系会计法治监管体制。

(3)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会计人员是整个会计监管体制中最具有积极性的力量,是会计工作的主导因素。在集中型领导体制下,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也具有集中管理的特征,国家对会计人员任职水平进行标准考核及质量监督。

(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研究如何有效设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代理成本最小的理论。即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委托人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趋于一致,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整体的代理价值,以改善双方的福利,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的委托代理关系。

2.经济管制理论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乔治.斯蒂格勒在其 1971 年发表的《经济规制论》中指出:“经济规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要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用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4

(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属于早期的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在某些领域不具有效率,如果没有外力加以干预和矫正,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将会遭到损害。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施行必要的直接监管,以矫正市场自由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差,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保障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2)管制俘虏论。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研究“市场失灵”转向“决策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监管理论—管制俘虏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机构越来越为监管对象所控制和支配,监管者和监管机构会越来越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经济监管论。乔治·斯蒂格勒于 1971 年在《经济规制论》中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分析了监管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监管是响应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具体观点为:监管是利益集团为了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国家权力从其他利益集团手中重新分配财富的途径;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出最大化和反对最小化的政策,但没有证据说明该种选择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监管是一种商品,被监管者向监管者支付的活动经费、竞选经费是监管的购买成本;各利益集团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同,取决于一国的政治、法律、行政传统以及各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是政府主导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一些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是主要是政府行政部门,从目前我国法律的授权和实际会计监管权力的行使来看,只有财政部门和证监会才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实质主体。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客体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够影响会计信息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目标

1.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丹尼尔·F·史普博.市场与管制.余晖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5~67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对上市公司不及时或不真实披露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并依法惩罚,以保证投资者能够获得及时、充分、真实的信息,从而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标。

2.确保建立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市场

证券市场具有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引导资金流向,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等功能,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上述功能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对证券市场的每个参与者进行监管,约束其行为,确保证券市场的透明度。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第二层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第三层是在遵守国家基本法律法规规定下,由会计监管部门(如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和发布的部门规章,也就是会计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失灵

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但处罚的威慑力非常有限,违规上市公司不当信息披露的内在驱动,远胜于监管处罚的威慑。我国会计监管部门在十年内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制度、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构建起监管规范的实施机制,但是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和收效甚微的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效果,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政府失灵。

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

监管部门本身的问题很多,如权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等。所有这些,都与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不成熟有着深刻的联系。就会计监管而言,规则的订立和执行主要是政府理性安排的结果,它们与同样是政府主导的、变革中的市场环境还不能有效地融合;现行会计监管制度并不是内生于市场的制度,它不能体现利益各方的利益协调,制度的法定遵从者缺乏遵从制度的内在动力。加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市场参与者在遵守会计监管规范缺失了外部约束力量,因此才导致了政府监管的失灵。

(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内部监管形同虚设

公司内部的会计监管主体主要是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等。一般来说,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制度下,正是审计委员会充当了阻止和发现财务欺诈的先头部队,但就我国而言,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运行起步较晚,其内部监管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另外,理论上讲,内部审计部门是处于掐断会计违规问题幼芽最佳的位置,因为内审人员不象外部审计师,他们全职在公司工作,对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财务信息有准确的把握,按理说他们的监管效果是最好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的,可事实并未如此。由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制于单位,原本应该能够担负起会计监管职责的角色,可迫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许多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和公司管理层的合谋,或者因为他们的工作胜任能力不够,最终都使内部会计监管流于形式。尽管这几年我国相关部门就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调查,在巨额财务欺诈浮出水面的地方,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正介于不起作用和根本不存在之间。

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的原因: ①监事会规模偏小且处弱势地位。

②监事会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且专业性差。③对监事会激励不足。

(三)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外部监管不力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但目前来看,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

会计事务所作为独立于被审计上市公司的机构,应按照证券法等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坚持诚信的原则下,通过审计活动,保证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然而,我国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就确认有关事项,造成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失真或者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且面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关联交易、或有事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外部监管不力的原因:

①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

②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四)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方面的问题—法规的不协调性

从监管的法律环境看,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我国会计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系不统一等,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会计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刑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对我国会计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它们也表出了不同程度的不协调、甚至冲突。例如:《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而《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当然也包括在内。两部法对会计将官的规定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一)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机制

1.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要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就要逐步树立起《会计法》的中心地位,并以《会计法》实施细则、《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补充,同时重点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权威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在会计监管方面,应统一各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口径,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划分各监管部门的权限、监管范围、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以避免出现监管交叉或遗漏的现象。第三,应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及会计事务所对虚假财务报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加强法律的威慑力;最后应加快建立起民事赔偿机制,提高计造假成本。

2.协调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

要协调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矛盾,从根本上讲,就要协调好各监管部门监管权的矛盾。即针对同一个事项,由一个会计规范制定机构或者两个高度协调的监管部门制定一套会计监管标准,各监管部门依据这统一的标准对相同或相似的监管对象进行监管,从而有效的防止各部门各行其是,保证各法律法规间的协调性。

3.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核心在于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成本的同时,加大对违法 违规者的惩处力度,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能得到赔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诉讼方式,降低诉讼成本。

第二,改变举证责任。对于举证责任,我国目前仍使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

(二)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

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管

(1)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协调型的管理体制

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组织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从组织结构上来说,它的纵横布局要合理,纵向结构指上下层次关系的有序构成和层级化,横向结构即同级监管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其次,在平衡分工的基础上,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第三,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职责权限要清晰明确。

(2)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管。第一,要加强法律的监督作用。第二,要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管。

2.以内部监管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质量(1)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

第一,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监管方面的职责要划清。第二,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要明确。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2)首先,充分发挥各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其次,要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再次,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

3.以社会监督为辅,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1)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建设。首先,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制。其次,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第三,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第四,改变事务所的性质,加快无限责任合伙制的普遍实行。

(2)发挥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公众在会计监督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公众,最关键的是培养大家的投资素质、专业知识和责任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屡屡曝光,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广大投资者普遍缺乏应有的投资素质和专业知识。为此,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宣传引导工作,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投资者进行素质和知识教育,帮助投资者具备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起码知识和基本手段。同时,还可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所有单位和个人来揭露会计违法者,为查处会计违法者提供更多的情况、线索和证据,使违法者难逃法律的处罚。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首先,具有全方位性。其次,具有很强的自我激励机制。第三,有其新闻角度的独有优势。

(三)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处理以更多的选择权,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另一个工具,作为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其运用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提升会计信息质量。(1)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数据库或专门网站。(2)完善资产评估制度。(3)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4)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惩戒赔偿制度。

(四)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

根据信号发送理论,会计报表实质上体现了管理当局进行估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新准则实施后,管理当局对会计计量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因而在会计报表上也就更能体现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因而现阶段会计监管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会计报表所发送的信号,关注企业在实施新准则后的新行为。(1)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巨额冲销”的行为。(2)关注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性。(3)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作用。

结束语

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及的问题很多,包括有关法律的修改、相关监管部门职能的协调、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政府机构的廉洁从政、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并且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变化,因此,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监管的环境不断调整。

可以想象,在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中,只要各监管主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信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是指日可待的。一个有效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将对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致谢

时光飞快,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四年在旅游学院的学习生活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在此感谢我的论文老师温老师对我的的耐心教导。毕业论文是我们最后的答卷,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落笔到最后的定稿,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关心、支持和信任是我刻苦学习、不断上进的动力,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强后盾。

最后,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我的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参考文献

[1]毕秀玲.政府会计监管论[M].厦门大学,2002 [2]薛允志,张烧.构建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初步探讨[J].北方经贸,2011(2)[3]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丹尼尔·F·史普博.市场与管制.余晖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胡燕,姚小秋,蒋慧.企业会计准则的新理念及其对会计监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7)[6]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7]黄义,郭宗文.会计管理体制与会计监管模式评析[J].会计之友,2005(12)[8]孟建国.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监管[J].财政监督,2007(11)[9]吴洪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相关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1)[10]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1]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3]张俊民,韩传模.财务与会计监管热点问题述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4] 周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研究[J].天津:天津大学,2006 [15]钟宜彬.从文化视角看我国会计监管体系[J].财会月刊(综合),2008(12)[16]张蕾.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影响及启示[J].大众科技,2007(12)[17]周琳.从新准则实施看会计监管制度的完善[J].会计工作,2008(3)[18] A.E.Kahan.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John Wiley and Sons, 1970

[19] Alan Stone.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s.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 [20] Chow C.W.The Impact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on Bondholder and Shareholder Wealth: The Case of the Securities Ac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1y 1983 [21] D.Gowlnad.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ing 1990s.Edward Elgar.Publishing Limited.1990 [22] Stuart Mcleay.Accounting Regulation in Europe.Maemillna Perss TLD,1999 [23] 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 Hall, 1997 [24] Ze zhong Xiao.The influence of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unting regulation on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Spanish firms.Working Paper, 2003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第 页

下载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监:关于我国出口电机成套散件的检验监管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国,农产品的稳定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在......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

    绍兴检验检疫局关于加强出口茶叶检验监管工作特别规定的通知(定稿)

    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绍检植函[2007]68号绍兴检验检疫局关于加强出口茶叶 检验监管工作特别规定的通知各出口茶叶生产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

    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内容摘要:一、当前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有15部,金融法规有40多部,人民银行已发布的银行业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0多件。......

    试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问题[推荐]

    试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问题 作者: 李萍 来源: 2012-11-9 10:22:33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分化的日益加剧,养老保险问题越来......

    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问题及完善[精选五篇]

    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问题及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的问题及完善摘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对于银行业的监管问题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就显得分......

    我国慈善组织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慈善组织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慈善组织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组......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国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出口时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