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的策略是什么?
答:(1)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策略,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
(2)转轨策略,就是在教育科研中,转变原来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上重新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
(3)边缘搜索策略,就是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进而确立研究课题。
(4)联想移植策略,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通过联想产生启发。
(5)厚积薄发策略,要注意日常的积累,要广泛地占有资料,要提高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提高对各种新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
2.结构式定量文献分析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1)趋势分析,利用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的比较,分析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今后趋势。
(2)比较分析,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和个人的教育思想、教学效果及工作方式等进行比较。
(3)意向分析,通过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同的场合所显示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该对象的意向。
3.在教育实验研究中,有哪几种变量可充当自变量?
答:教育实验研究的自变量主要有四类:一是课题变量(实验作业、任务),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二是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因为教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各种环境因素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它们也可以充当自变量,如社区、学校、家庭、班级等;三是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也可将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不是将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那么,它们就成为无关变量,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消除或控制;四是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饥饿等。
4.个案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体现在何处?
答:个案研究在对个别对象的全面细致了解方面确实远远胜过其他研究方法,但是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代表性不足。由于个案法研究的是个别对象,虽然也有对群体的研究,但仍是采用研究“个别”的方式来研究“群体”,而不是采用实验抽样的方法来研究群体的,因此,所获得的结果虽然精细,但均为各具特点的个别材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不能随便用来说明其代表的总体。
(2)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以往经验来推断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却不能肯定问题就是某种经验引起的,因为我们不能设置情境,控制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3)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个案研究常常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和定性化的阐释,难以对资料和结果作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因而容易受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观、动机、知识结构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做出主观性强的结论。
(4)费时费力。个案研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追踪研究几年或几十年,因而耗时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多。
5.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邮政投递式,就是研究者通过邮局向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寄发问卷,并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答问卷,然后再通过邮局将问卷寄回给研究者。
(2)集中填答式,这是研究者亲自到被调查对象的单位,把调查对象集中起来,由研究者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填答问卷的方法,被调查者即时填答,然后由研究者把问卷收集起来。
(3)网上填答式,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问卷调查,属于新的方式。
二、论述题(共20分)
1.你如何理解教育科研的任务和价值?
答:教育科研活动可以体现丰富的价值或作用,这源于它能够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1)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发展速度问题、教育发展的资源保障问题、教育效率问题、教育方法的更新和完善问题、教育管理机制问题、教学设备或教育工具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找到答案,也不能依靠任意的尝试,只能依靠科研活动,依靠模式推演和论证。
(2)发展教育理论,丰富教育思想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教育思想,即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形成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育科研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总结零散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使之系统化、概括化、抽象化,形成“理论体系”。没有系统的研究功夫,没有长时间的复杂的研究活动,不可能建立起教育理论体系。
(3)总结并重新诠释教育经验。在教育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使这些经验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些历史经验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遗害当今教育活动?这是教育科研工作要面对的问题。
(4)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教育发展决策服务。教育科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立足现实,把握未来”,谋求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服务。在教育决策过程中,决策主体需要把握未来社会总体的发展情况,从而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发展计划。
由此可见,教育科研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教育科研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品质。
(2)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教育的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分析和研究教育内外部因素,调整教育系统的结构,完善其各系统的职能,完善系统间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切,不能依靠人的感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而必须寻找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没有强大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作保障,没有产生科学理论的教育科研体制和科研活动,所谓的“教育创新”是不可想象的。
(3)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提高教育效率,发展教育品质,增强教育实效,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就不能单纯依靠“经验”,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教育科研活动,就没有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
(4)教育科研是教育变革的指南针。教育要改革,就必须积极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持,寻求思想资源的强大支持;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发展,又需要以教育科研为基础,这就使得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5)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工具。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专业精神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规律(包括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认识和把握,而这种过程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三、设计与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两个变量为非正态变量,试选用恰当的方法求出其相关系数。
2.请设计一个前后测等组的教育实验。
第二篇:2014年春季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离线作业(模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学生姓名:夏旻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语言生成答: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3、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4、错觉
答: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其中主要观点就是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美国心理学家D.韦克斯勒1955年修订而成的智力测验工具。简称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中国的修订本名为WAIS-RC。量表包括11个分测验,它们分别评估一种智力要素或能力。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类。言语测验的项目有:①常识测验。②理解测验。③算术测验。④类同测验。⑤数字广度测验。⑥词汇测验。操作测验的项目包括:①译码测验。②
图画补缺测验。③积木图案测验。④图片排列测验。⑤拼图测验。被试要接受每一分测验。他所得到的每一分测验的分数需换成量表分、并进而计算出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和全量表分。再将这些分数转换为智商。韦氏量表所得智商叫离差智商。
第三篇:2014年春季教育督导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督导》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督导:
答: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的与目标,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由教育督导部门依法实施的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以及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的一种活动。
2.教育督导评估:
答: 指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估两个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机结合,是在教育督导要求指导下,能为教育督导工作服务,适合教育督导工作规律的价值评判活动。
3.内行督学:
答:是指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的、承担过专门的教育督导职责的人员。
4.形成性评价:
答:是对督导对象的教育活动的进程进行的评价。它是运用教育测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对预定目标的到达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调整方案,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教育督导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我国教育督导人员需要具备以下5中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3)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同等学力,有十年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业务;
(4)深入实际,联系群众,遵纪守法,办事公道,敢说真话;
(5)身体健康。
2.教育督导评价的过程分为哪几个程序?
答:根据国情我国教育督导评价的过程分为3个程序?
(1)准备阶段。该阶段又包括组织准备和方案准备两个方面。
(2)实施阶段。包括评价调查,获取信息;分析比较,划等评分;查漏补缺,防止错误和小组总结,撰写报告。
(3)结果处理阶段。包括反馈信息,工作总结和建立档案。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某初中督导后,下发通知认为,该校办学条件不合格,该校必须把教学危房撤掉,另建新的标准教学楼,添置达标的教学设备。督导室分别把督导通知报送县政府、县教育局。该县政府和教育局也下放通知,责令该校按照督导室的意见限期使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于是,该校校长向县政府、县教育局申请经费。由于县财政紧张,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只给了部分经费,其余缺口让学校自筹经费解决。于是,学校除了向学生收费外,还向教师集资,答应教师集资款在若干年后连本带息返还。通过这些办法,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并达到了标准。经过县人民政府督导室重新评估后,认为该校办学条件达到了标准。
请回答:你认为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对该校的督导存在着哪些缺陷?你认为如何督导?
答:
1.县督导室督导的缺陷有二点:
一、是仅仅督导学校,却没有督政府和教育局;
二、是对学校向教师的非法集资和向学生的收费没有监督。
2.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求学校限期改善办学条件,使办学条件达标;还要要求政府和教育局按照《教育法》的规定,足额拨付所缺经费。
2、湖南省某市Y教师因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Y教师也因此砸了饭碗,并被限制聘用。Y教师拿到了法院对其不服株市教育局“限聘”一案的一审判决:撤销株洲市教育局文件中“某市(含五县市区)内所有学校不聘尹建庭当教师”的处理意见。Y教师的“怪论”在全国引起大哗后,当年8月31日,某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文件称“同意某市二中对Y教师实行解聘;某市(含五县市区)内的所有学校不聘Y教师当教师„„”。
从督导的角度,你认为Y教师的说法是否符合我国的法规精神?某市教育局解聘他并限制其受聘的决定是否合适?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
答:结合我国国情及有关法律法规,本人认为
1.Y教师的说法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但这种说法不违法,属于个人道德言论问题,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相违背。
2.3.某市教育局和某市二中有权解聘Y教师,但不妥的是:限制其在该市任教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法院的做法是正确的,尊重了y教师的当教师的权利。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2010级小学教育专业3班 朱清 学号E1005133321
课题名称:小学生阅读训练的研究
申请人:朱清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已能阅读的本领。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交往,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在提倡和鼓励学生把书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部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读书的效率。只有阅读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经过研究与调查,我发现小学生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偏少。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上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9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为800—1200万字,如果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二)兴趣偏淡。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中个人办理借阅证的仅占0.09%。我对本校1~3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平均约为30分钟,坚持每天阅读的学生仅有34人,小学生中谈“书”色变的大有人在。
(三)目的偏功利。
在升学压力下,许多教师、家长布置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就是背优秀作文选和做大量习题,视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为浪费时间。
(四)内容偏杂。
调查发现,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包括动漫卡通类、故事类、科普类、武侠小说类、色情暴力类,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仅占一小部分。
(五)技巧偏少。
朗读时声音过高或过低,音色单调,经常出现读错句、破句、丢句、重句等毛病;默读时出声,嘴唇不停在动,速度太慢;不会使用阅读符号;阅读习惯不良,或眼睛离书太近,或歪着、躺着阅读,或摇头晃脑,或用手指着书本读,或在书上乱写乱画等。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作者:刘清涌,《中学语文教学探讨》,文章标题:《培养学生阅读的“嗜好”》,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83年6月第1版。
[2] 作者:周旭伟,《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发表于 2009-08-08,网址是:http://gsyx.cersp.com/article/browse/3008237.jspx。
[3] 作者:金哲民,《阅读教学中的弊病及其诊治》,此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中,主编: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社: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出版,出版时间:1996年9月。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阅读还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储备知识、学用结合。如果我们能通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浓厚的阅读兴趣,独立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是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学生一但对阅读有了兴
趣,他们就会广泛觅食,学而不已,从而能获得比教师直接传授给他们的还要多得多的知识。通过研究还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阅读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及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研究内容
1)对学生阅读的现状分析
在研究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阅读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总量偏少。
(二)兴趣偏淡。
(三)目的偏功利。
(四)内容偏杂。
(五)技巧偏少。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是阅读障碍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阅读时经常会遇到“拦路虎”,多次碰壁后,自然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挤走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升学率的指挥棒导致广大师生为追求分数而耗尽精力,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课外阅读。
(三)是家庭示范作用的弱化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渴求。
为了生计,大多数家长奔波忙碌不停,很少能静下心来进行知识“充电”,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渴求。
(四)是阅读的环境阻碍了学生阅读的深入。
有不少家庭认为读书无用,读课外书就更无用了。同时,影响小学生的社会诱惑太多。如,电视剧、武打片、各种游戏唱歌比赛、体育赛等等,很难让小学生静下心仔细阅读。另外,阅读的条件太差。许多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里面的图书早已过时或破烂不堪。
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兴趣,使小学生乐读
(1)故事激趣。针对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特点,教师可通过举办“童话故事大赛”、“动物故事演讲”、“探险神话故事会”,设立“故事大王擂台”等形式,让学生
去读故事、背故事。甚至去编故事,这样就养成了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2)悬念引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讲部分内容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在解决悬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电视导趣。小学生爱看电视剧。教师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看同名文学作品,促使学生阅读。如电视台播放连续剧《水浒传》,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并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诨号”和主要特长摘抄下来,让学生比较收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原著的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发现电视虽然形象直观,但只能了解原著的主要情节,看后易忘,耗时多,而阅读原著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学生们对好汉的“诨号”十分感兴趣,调动起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提高技巧,使小学生善读
(1)学会精读课本内容。要教会小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读准每一个字、词、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精读的好习惯。
(2)学会速读课外读物。速读时要坐姿正确,视野开阔,便于“一目十行”;要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精力高度集中,快速地观其概貌,准确地把握原意。
(3)正确使用标注符号。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的字、词、句进行标注,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4)引导孩子做读书笔记。按照“不动笔墨不动书”的要求,教会学生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三)创造条件,使小学生能读
(1)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本阅读。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带3~5本书进行交换阅读,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共享。
(2)设立相关课,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如设立阅读课,可采取同题阅读、自由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设立读物推荐课,做到书刊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推荐相结合,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设立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阅读过的书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记忆能力。设立体会交流课,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3)全社会重视,让学生有阅读的环境。提倡家庭亲子共读,做到家长与孩子奇文共欣赏,佳作共分享;父(母)子(女)同进步。学校、班级更要通过“读书节”、“红领巾读书读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享受成功,使小学生终身阅读
(1)“读书成果展”,让学生感受成功。读书成果展可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分类,通过朗诵看准确、默读看速度、卡片看分类、读书笔记看深度、阅读效果看作文等“五看”比赛,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展示,阅读成果得到肯定。
(2)“三授式”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激励主要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授头衔,就是结合“五看”结果,授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如“朗诵大王”、“故事大王”、“阅读之星”、“小高尔基”、“盖鲁迅”、“小作家”、“阅读能手”等称号。此外,还可以用成功小学生的名字命名阅读课,如“吴迪阅读日”、“张丽阅读周”等。授特权,给成功的小学生一些“人无我有”的特别优越感,如可以无限制到图书室借书等。授物质,给一本有趣的图书、一块新颖的橡皮等,保持小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有目地的观察、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如何有目的地使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当前学校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以及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观察法: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
3)案例研究法。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或者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何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进步明显进行个案研究。
4)案例积累法:将每次的个案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经验总结法。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2、可行性分析
1)申请人为朱清在职教师,已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具有独立研究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教师的支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五篇: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初中小班化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第三次国际化学与科学研究中,Stigler(1999)认为:日本学生的高成就是因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而这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授业研究(Lesson Study,也就是课例研究)相关。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有如下特点::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
(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北京市西城区、武汉市武昌区;走进阳光地带(天津南开区龙城小学);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试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总之,从国外看,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上,其观点大都有实践研究加以支撑,研究过程中尽管有触及到课堂互动问题,如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大都基于教学论,而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小班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尚有欠缺。
小班化教育使更多学生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提升了市民的教育幸福感。小班化教育研究,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下,将把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效率上,也就是谋求更富成效的小班化教育。即南京小班化教育已经从‘广泛播种’走向‘精耕细作’阶段。提高小班化化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的追求。
二、理论思考
(一)、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与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小班化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加大情感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1.有效教育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2.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化学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明确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的倾向,每个孩子有着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或潜能应当充分发扬,但并不是一味追求“专长”“特长”,而要利用他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个定义包含着几条重要的内容,其关键方面是:比较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得学生教育和发展等方面的最优效果。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二)、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化学教学有效性——化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2)关注化学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4)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5)关注量化和可测性。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三、研究内容
研究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小班化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研究目标内容要点:
探寻初中小班化学校大面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即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化学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探索具有小班化化学教学特色的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构建适应小班化化学教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幸福感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需要成立几个子课题组,以方便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教师的备课、上课为主,通过对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有效作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教师成长等七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注每一个,让每一节化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次化学活动都有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四、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2.调查法
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化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各个子课题都采用该方法,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各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积累经验和案例。(二)研究对象
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学生。
五、保障措施 时间:2014—2017 地点:大山中学
人员:成立的子课题组的学生和老师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5—2014.8)
1.成立课题组,确定子课题组组长和人员(2014.5—2014.6)
2.各子课题组结合总课题实验方案研制该子课题的研究计(2014.5—2014.9)3.撰写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申报课题(2014.9—2014.10)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9—2016.07)
1.进一步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探索,按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2.组织各种教学研究、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3次),探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评价办法等,及时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体会和感想;利用例会或专门时间组织课堂教学交流,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小班化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思路、策略。3.参与各子课题的实验教师积累资料。4.及时研究和调整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阶段(2016.09—2017.07)
1.整理和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素材(教学案例、教育个案、优秀论文、视频录像等)。
2.总结各子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撰写实验报告,申请结题。3.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结题。
4.召开小班化教育推介会,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全面改善小班化化学学习状况,学生化学成绩明显提高,及提高均分和合格率,降低差分率。三项指标好于市平均水平。2.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方法及途径。3.基于各个子课题的实验结果。
4.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教学案例集,三年内课题组有10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5.教师专业成长较快,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跃上新台阶。6.各子课题和总课题完成结题报告。
我们期望能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起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数学教育管理体系。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新、专业成长快,初步建成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数学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中考数学成绩推进率逐步上升。力争本课题的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使每所小班化学校都发展成为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赖、社会信誉较高,学校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小班化精品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