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过程中的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育过程中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育过程中的》。

第一篇:浅谈教育过程中的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退一步”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陈坤

有一句名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我们是教育者,所谓“教育”,就包含着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做的意思,而说服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不可能一呼百应,有时却是十分棘手。因此,这就需要教育者讲究教育方法。本人认为,“退一步”也可谓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历来提倡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克刚。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人也强调宽容的重要社会地位。由此看来,这个退一步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是一天上晚自修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备课,班长匆匆跑来报告:“老师,XX同学与X老师顶撞起来了,老师叫他出去他不出去。”我一听就火气上来了,怎么又是他,保证过很多回了还做不到。我赶到教室门口时,X老师和那位同学还僵持着。X老师见到我来就说:你要好好处理,赶快把他送回家去,不然你班的晚自修纪律太乱了。听了这话真是火上浇油,我当时真想一把将这位学生赶出教室,叫家长过来带回家去。但转瞬间,我想到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他也不听我话,一时不肯出教室,那不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糕吗?于是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我干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对全班学生来了一次思想教育,不点名的批评那位学生,也不说刚刚发生的事情,从上晚自修的的纪律,冲动的行为,如何对待批评……

第二天上早自修时,他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曾听你说过一句话:‘知错就改仍是好学生。’在你看来我是一个专门惹事的人。我以

前犯了不少错误,也写了很多的保证书。但自从你上次找我谈话之后,这几天来我竭力的使自己做一个好学生。今天我跟老师顶嘴是不对的,这都怪我脾气不好。晚自修时我也是不够认真,但真正捣乱的是另外两位同学,X老师硬说是我,我当时真是受不了。这一次你要相信我,不要叫家长过来把我带回家,我知道我自己错了,我求你了!”

我的心被震撼了,多么难得的肺腑之言啊,我想,幸亏当时没粗暴地赶他回去,否则此事不知道该怎样收场,更何况到何处去寻得这颗诚挚的心呢?

此后,他真的变了,进步很大,成了我的好帮手。

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在处理学生事件过程中,要给学生“退一步”的余地,该宽容时且宽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这是一种给出路的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并由此促进自我反省,得到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和优化了师生关系。其实这是以“退”求“进”,实现更好的“进”。

再说,这个“退一步”,也是一副冷却剂,使“热问题”得到“冷处理”消除了教师因一时火气而产生的冲动行为,避免了教师可能出现的后悔行为和窘迫难处理的局面。

当然,“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错误的姑息迁就,而是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寻找最佳教育时机的一种积极措施。

由此可见,在处理学生偶发事件中,“退一步”有时是很有必要的,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教育者的机智和艺术。

类似这样的“退一步”教育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以理示警”、“以身示教”等。其实这些所谓的“无批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这无不体现着学校和教师的真爱与智慧,也开创了教育的另一片新天地。

第二篇: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成长

—— 读《教学勇气》有感 当开始拿到《教学勇气》的时候就以为自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借阅,因为我从来不会主动借书阅读;当我打开书的时候以为自己只是为了拿三分钟热度而浏览的,因为我一直都不会闲暇看书。但是当我看了几页后发现,有一段话却是非常吸引我的:“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老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你了。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就是这段话,让我有了再往下阅读的力量。我感觉作者会在下面写出我的心声,也许也有对我现实工作中有帮助的办法。

在书中,作者总是时不时说到“自我认同“&”“自我完整”,作为教师之后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当我第一天当上班主任,而且是高考毕业班的班主任,我的内心就有着忐忑与强烈的征服感。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强大起来,能够认真的对待每堂课,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于是,我开始寻找出路,在学校出台各种关于教职工、班主任的条例后,我开始分析自身,原来了解学生、运用自身的“过去”与提升“未来”是何等的重要!我们需要学习怎么去做,因为聚拢在伟大事物周围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多几条途径之一。

就想作者在书中所提及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知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如果我想教得好,则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内心世界。但我可能在那里迷失,不断自我蒙蔽和固步自封。因此,我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何况指引的共同体课支持我经受住教学的磨练,给我在任何名副其实的教学单位都能找到的积累的集体智慧。” 是啊,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要想好好的生存,好好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将自己的教育事业完美奉献,我们能做的就是吸取周边的经验教训,膨胀自己的教学水

平,有了更多的沟通,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每学期总会有那么一两次心情的低潮,我不想走进教室,害怕见到学生,害怕去面对各种问题,平日里可爱的学生变得陌生、不可理喻,我觉得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好远好远。我很害怕这样的时刻,总觉得自己太无能,什么都处理不好。我知道自己爱学生,可他们为什么要与我作对?或者对我如此冷漠?幸亏我知道这种时刻总会过去的,风雨之后总有彩虹。于是乌云确实也就这样慢慢过去。

“伤心最大的益处,”梅林回答说„„,“是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这是绝对灵验的。你可能衰老到全身在颤抖,你可能彻夜不眠,静听你紊乱失调的脉络„„

你可能看到你周围的世界被邪恶的疯子蹂躏得面目全非,也可能得知你的荣耀被更卑劣污浊的小人践踏在阴沟里。

只有一样东西可对付它——学。

学习为何认识如此沧桑,学习什么令它变迁。

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鼓励,永不受折磨,营部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

——怀特(White,T.H.)《永恒的国王》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为在教育工作者点燃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身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是我们成长的途径,我们要成长,同时也需要成长过程中的勇气,让自己的力量强大,让自己成为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们所敬佩的好老师。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前,我们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教师应有的勇气去面对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学生互换角色,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更从容、睿智的从事教学工作,我想这样的我们才会成为优秀教育者。

第三篇: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白河一中,它坐落于安康市的一个偏远的县区,这里四面环山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一份宁静。实习两周多,老师们强烈的责任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很快的习惯了这里的环境,融入了这个集体,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这个集体里的一份子。

经历了两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这两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实习班务与听课。我担任高一(#)班的班主任,首先我通过指导老师较快地了解了整个班的情况特点和个别好动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班级地一些日常工作。其次,我通过与学生多接触沟通,细心观察的方法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天早读和晚修我都会去教室,慢慢地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学生也很喜欢我,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诉苦,一些调皮的学生也能虚心听取我的教导,努力改正,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

除了班务管理之外,更多的时间我都在听课。还是听课,但角色已变。在高一年级组听取了张忠老师、江勇老师、毛老师老师、柯老师、何老师的授课,他们各有特点,或严谨或活泼,但都有一个宗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听懂,理解,注重以练习促理解。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张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虽然张老师总说自己的课堂不如其他老师好,但我觉得他拥有了一个教师最大的资本:时间以及随之沉淀的东西,教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东西,一言一语,一词一句,远非我们能企及的,一切都是属于数学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他知道他们怎么想,怎么学,他知道他们哪里会听不懂,知道哪里会出错。让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

听课之余,我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见习听课所学到的,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感觉自己有点跃跃欲试,却也充满着不安,毕竟没有如此正式的上课,也害怕误认子弟,给他们造成知识漏洞,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不过每天最后一节晚自习,我都会到班上进行答疑,一方面是为自己试讲做准备,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都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至今仍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就做作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数学作业题,学习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批改作业和批改练习册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后再批改。在这两周中,我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了无数次“老师好”,但每每回应的时候我依然带着欣喜的笑容。每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我讲题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我想说我爱这个职业。

第四篇: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摘要: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渗透是大趋势。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注意二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以历史教学为主,适当、适时地进行“语文教学”,决不可“反客为主”;历史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应经常进行,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或认为是语文老师的事而不顾。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渗透 语文教学 文史交融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其含义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二是历史的记载,历史知识的传播借助于文学形式;三是语文学习要借助历史知识,历史的学习也要借助语文能力。故此,我国古代一些杰出的史学家,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如司马迁、班固等;一些史学名著,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就被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能够造成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而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从而对多彩的历史画卷产生惊奇和震动,同时,也进行了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文史交融,相得益彰,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首先,文史交融能使课文更加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历史课本的文字叙述简要,往往需要教师在讲述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述历史人物时,应讲出他的特点来,尽可能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避免雷同,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史记》中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同一主题,三种口气,表现出这三个人不同的身份、思想和性格。课本中“文革史”的叙述高度浓缩,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让他们读反映文革的文学作品(如“伤痕文学”、朦胧诗等),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高中生正处于花季年龄,其理性思维正处在形成阶段,在心理上对形象化、艺术化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如把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宣告——给遇罗克烈士》、陈虞的《还我头来》等诗歌或杂文印成材料分发给学生看,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关注“文革史”的积极性。我借机启发他们:“读史使人明智”并不是专门对历史学家说的,文学家、诗人乃至社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汲取精神的养料。客观地讲,高中生做作家梦的人不少,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可以端正他们学习历史的态度,使他们意识到“文史不分家”,从而注重培养自已的综合素质。

其次,文史交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的有效方法。“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语道破新军阀混战的频繁和巨大规模,战事危及百姓,造成生灵涂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但蒋介石等军阀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不过是“一枕黄粱再现”的美梦而已,红军正是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再次,文史交融能深刻反映阶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引用《诗经》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把奴隶控诉奴隶主贵族残酷剥削的仇恨鲜明地反映了出来,也就讲清了“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使学生认清了唐朝统治阶级残暴、安史之乱的灾难、百姓的疾苦,理顺了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揭示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剥削、掠夺。

最后,文史交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语言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和极富想象的表达形式,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首诗对隋大运河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具有典范的作用。对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失败,杜牧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哀叹项羽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则以政治家的眼光指出项羽失却民心,败局无法挽回。谁的看法对?哪一种认识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组织学生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了农业丰收和四海垦辟,但最后一句却激起人们层层思索的涟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兴”、“亡”的强烈对照和“百姓苦”、“百姓苦”的一致,表现出极大的历史反差,展现了文明史肌体上的深深伤痕。在这反差与伤痕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诗词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疑问,这种卓绝的设问能力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而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也与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一例,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全文都是隐喻,如无历史知识作为钥匙,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作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针对一些人诬蔑群众而作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则是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文化专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可以说,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背景,要理解文章,必须了解历史。

2001年高考历史上海卷第39题以“公开信”的形式出现,从文句上看,丰富了试题的表达形式;从内涵来看,体现了惩恶扬善、经世致用等历史古训和褒扬正义、捍卫真理的历史责任感;从语文角度讲,要注意格式、对象、语气,不能写成抗议书如外交照会;从历史角度讲,要注意“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特点,有据有理有情;呼吁正视历史,引以为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2004年高考历史上海卷第36题: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字家„„各有讨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对学生的文史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文史不分家”、“文史相通”的治学传统。

许多教师对文史交融才能相得益彰认识不清,认为只需“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事实上,历史教学不渗透语文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形象理解以及对语文的理性理解,最终影响学生的分析能力,高考自然不会有理想的成绩。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恰当地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的语文课文来启发学生,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秦亡汉兴时联系《过秦论》、《论积贮疏》;讲辛亥革命时联系《阿Q正传》、《药》;讲整风运动时联系《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讲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时联系《欧也妮·葛朗台》;讲普法战争时联系《最后一课》;讲近代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剥削时联系《包身工》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语文教学内容是以课本为依托,向外幅射较远,由于语文课的生动性,课内外所涉列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当成历史人物,当然语文教师肯定会纠正,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担当起维护历史真实的“警察”职责。同时,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2004年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无不与语文直接相关。在历史教学中,借鉴语文教学的训练方法:讲课时把涉及到的难字,别字稍带讲解一下,告诉学生如何记忆,区分,指导学生记忆难写的字词;在材料处理中借鉴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分析处理方法,如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提炼中心观点等;在分析材料或做论证性问答中借鉴语文教师对议论文的训练要求与方法,如论点、论据、论证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这样使历史教学处于人种我获的地位。

我们历来说“文史不分家”,在教学中就更不应该各自为政。当然,这样就给中学的历史和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他们必须文史兼通,否则,不仅不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会在高考中失利。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渗透是大趋势。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质量,不是多此一举的画蛇添足,而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要注意二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以历史教学为主,适当、适时地进行“语文教学”,决不可“反客为主”;同时还要注意,历史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应经常进行,因为文史不分家嘛,且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或认为是语文老师的事而不顾。

第五篇: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过程中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过程中,围绕以上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1、强化问题导向。在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共征求到建议意见条,其中涉及“四风”问题建议意见3条,是否进行梳理。确定“边学边查边改”项目个,其中,取得初步成效的个,是否有典型事例并报送。

2、坚持群众参与。在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活动方面,采取了哪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方式方法。群众的反响如何。是否有典型事例并报送。

3、坚持领导带头。活动单位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情况。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个,深入联系点督促指导、走访群众、解决问题的情况。是否有典型事例并报送。

4、选树先进典型。开展乡村干部讲我的群众工作故事、先进典型讲事迹、总书记曾经走访调研过的农村老村干讲体会等情况,发现、培育、选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报送有关情况。

局办 “四风”问题建议意见:

1.医疗水平不高、医护质量差,解决问题方法简单;

2.就医秩序环境脏乱、医患关系紧张;

3.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匮乏,群众看病难。

下载浅谈教育过程中的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育过程中的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农秀素 教育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材料。它不单指教科书,还包括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的资料。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是学科教学应有之义,应尽之责。但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有效地、合理地、贴切地进行教育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如 语文 科的教学,新课标就给......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王晓丹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现今社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艺术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艺术 (I)师生交往的意义 1.提高教育效能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 2、反思“好教师” 和“好学生”的标准: “好教师的标准” 和可能......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我校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精神与要求,根据上级对体卫艺工作的具体部署,结合学校办学......

    在绘画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大全5篇)

    在绘画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面向21世纪的幼儿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精选5篇)

    师德在教育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高尚与否,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地实施。 “教学是一......

    关心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关心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分析影响教师心理的各方面因素,缓解教师压力,解决教师心理问题,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