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养成教育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家论养成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家论养成教育》。

第一篇:名家论养成教育

名家论养成教育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

教师的行为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一本教材。

----张梅玲(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

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正如大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第二篇: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东汉 蔡邕(蔡文姬之父):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从事书法活动,要散淡心智。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即使用中山产的兔毫佳笔,也写不出佳品来。在书写之前,还要静坐默思一番,将适意的构想记忆在胸,言不出口,气息平和,聚精会神,如同面对圣贤至尊,那就没有写不好的。作为书体的间架结构,须赋予它多种的形态,譬如:犹如端坐行走,犹如飞翔舞动,犹如往来回转,犹如俯卧腾起,犹如愁苦喜笑,有的犹如虫食木叶,天然雕饰,有的如同利剑长矛,威风凛凛,有的如同强弓硬箭,遒劲疾射,有的如同水火,澎湃燃烧,有的仿佛云烟迷雾,若隐若现,有的好比太阳月亮,光洁明媚。总之,在字体结构的纵横分布中,广为汲取自然现象的美妙风姿,方能称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三国魏 钟繇:

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译文: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东晋 卫铄(卫夫人,王羲之老师):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译文: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

东晋 王羲之:

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译文:所以书法最重要的并不是写得端正整齐给人安稳的感觉。先是用笔,有的用笔是卧势,有的是仰势,有的笔画互相依靠,有的笔画是倾斜的,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每写一个字,可以如同刀刻出来的那样,可以像鸟儿的头那样圆转,可以像隶书那样铺散,可以写成八分书体;可以写得到处留白,就像虫咬过的树叶,可以写得头大身细,像水中的蝌蚪那样;可以写得苍劲有力,像威武的壮士佩带着宝剑,可以写的婀娜柔媚,像苗条的女子.)

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译文:如果要写上一面字,则必须每个字的意境不同,不能重复.写虚字用强笔,写实字用弱笔,虚实相生,强弱有致,就会跌宕起伏而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注:王右军此段对老师有微词,有失厚道,但其书技已超卫夫人,性情使然尔)

唐朝 孙过庭:

《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译文:《书谱》里说:观察笔法中,悬计垂露似的变异,奔雷坠石般的雄奇,鸿飞兽散间的殊姿,写舞蛇惊时的体态,断崖险峰状的气势,临危据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得像层云崩飞,有的轻得若金蝉薄翼;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似乎进入决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确称得上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译文: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译文: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那么人也进入老年时期。)

唐朝 欧阳询: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注:这是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看似笔法,又关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涉及到了。“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的是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四个“不可”追求的是“中和"法度,至于如何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就看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了。)

唐朝 柳公权: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

唐朝 怀素颜真卿师徒: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注: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有一次,他向草书大家怀素请教笔法。怀素用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和壁坼之路即墙壁裂开的痕迹作比喻。颜真卿说:“如何是屋漏痕?”怀素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得之矣。”)

唐朝 韩愈

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译文: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苍劲钩连像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宋朝 苏轼: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注:神采、气韵、骨力、筋脉、血色——书法五大法宝。

神:书家精神和风采含蕴,书家个性、情意和生命

力量。

气:书法中生气、气势、韵味、韵致

骨:笔画线条质感,雄强硬朗的力度美。筋,肉之力也,筋骨、筋力。脉络联通。

肉:字的肌肤视觉美感。通过点画的方圆、肥瘦、墨色,显现姿媚、丰研、华润、艳丽等风采。

血:血色。血气充盈。水墨燥湿合度,血润丰满。)宋朝米芾: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

(注:所谓八面,就其字面含意而言,指的是四方和四隅(角)。照米芾的意思,所谓“八面具备”,就是指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每个字乃至整篇书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笔致的动静疾徐等,都要富于变化。就笔画而言,不可大小粗细如一;就笔势而言,不可劲健到底或姿媚到底;就布白而言,不可平均分配,状如算子。米芾批评欧、虞、褚、柳、颜诸家为“一笔书”,主要指他们的字着意安排,缺少变化,失去古法。)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期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注:米芾的传世书评被引得最多的,恐怕要数《海岳名言》中的这一段。“蔡襄勒字”。此处之“勒”系雕琢、迟滞之意。米芾的一段书评可作此字的注脚:“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沈辽排字”,谓其笔画字体大小划一。“黄庭坚描字”,谓其以画法入书法,颇现做作。可参阅明代王世贞语:“山谷道人以画竹法作书。”“苏轼画字”,“画”字之义近于“描”字。米芾此处或隐指苏轼书法肉多于骨。前引米芾书论中之“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中之“画”,即与此“画”同义。米芾自评之“刷”字可理解为迅速与率意。苏轼评米芾书:“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庭坚云:“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炎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注:毋庸置疑,在米芾并不算丰富的书论遗产之中,那占有醒目地位的贬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人书法艺术的过激之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书论的影响和声誉。冯班说他以颜真卿的书法为“恶俗”,是虚妄不实的“欺人之谈”;李东阳说他把颜、柳视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亦过矣”;“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这一番话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的。因而董其昌说“宋人书多以平原为宗”,“宋人无不写《争座位帖》”,并非无缘而发。那末,米芾贬斥颜、柳等人的思想根源何在呢?他是从什么角度立论的呢?值得一探。)

元朝 赵孟頫: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足名家

清朝 包世臣

所著《艺舟双楫》云: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版刻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

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

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

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清朝 康有为

所著《广艺舟双楫》云:

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爨龙颜》为雄强茂美之宗,《灵庙碑阴》辅之。《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吊比干文》为瘦硬峻拔之宗,《隽修罗》《灵塔铭》辅之。《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贾思伯》《杨翚》辅之。《始兴王碑》为峻美严整之宗,《李仲璇》辅之。《敬显俊》为静穆茂密之宗,《朱君山》《龙藏寺》辅之。《辅福寺》为丰厚茂密之宗,《穆子容》《梁石阙》《温泉颂》辅之。

《张玄》为质峻偏宕之宗,《马鸣寺》辅之。

《高植》为浑劲质拙之宗,《王偃》《王僧》《臧质》辅之。《李超》为体骨峻美之宗,《解伯达》《皇甫摐》辅之。《杨大眼》为峻健丰伟之宗,《魏灵藏》《赓川王》《曹子建》辅之。

《刁遵》为虚和圆静之宗,《高湛》《刘懿》辅之。《吴平忠侯神道》为平整坤净之宗,《苏慈》《舍利塔》辅之。《经石峪》为榜书之宗,《白驹谷》辅之。《石鼓》为篆之宗,《琅琊台》《开母庙》辅之。

《三公山》为西汉分书之宗,《裴岑》《郙阁》《天发神谶》辅之。

(注:上为康有为所列各名碑之长处。)神品:《爨龙颜碑》、《灵庙碑阴》、《石门铭》 妙品上:《郑文公四十二种》、《晖福寺》、《梁石阙》 妙品下:《枳阳府君碑》、《梁绵州造像》、《瘗鹤铭》、《泰山经石峪》、《般若经》、《石井阑题字》、《萧衍造像》、《孝昌六十人造像》

高品上:《谷朗碑》、《葛祚碑额》、《吊比干文》、《嵩高灵庙碑》、高品下、《鞠彦云墓志》、《高勾丽故城刻石》、《新罗真兴太王巡狩管境碑》、《高植墓志》、《秦从三十人造像》、《巩伏龙造像》、《赵珊造像》、《晋丰县造像》

精品上:《张猛龙清德颂》、《李超墓志》、《贾思伯碑》、《杨翚碑》、《龙藏寺碑》、《始兴王碑》、《解伯达造像》

精品下:《刁遵志》、《惠辅造像记》、《皇甫摐志》、《张黑女碑》、《高湛碑》、《吕望碑》、《慈香造像》、《元宁造像》、《赵阿欢三十五人造像》

逸品上:《朱君山墓志》、《敬显俊刹前铭》、《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逸品下:《武平五年灵塔铭》、《刘玉志》、《臧质碑》、《源磨耶祗桓题记》、《定安王元燮造像》

能品上:《长乐王造像》、《太妃侯造像》、《曹子建碑》、《隽修罗碑》、《温泉颂》、《崔敬邕碑》、《沙门惠诠造像》、《华严经菩萨明难品》、《道略三百人造像》、《杨大眼造像》、《凝禅寺碑》、《始平公造像》

能品下:《魏灵藏造像》、《张德寿造像》、《魏元预造像》、《司马元兴碑》、《马呜寺碑》、《元详造像》、《首山舍利塔铭》、《宁甗碑》、《贺若谊碑》、《苏慈碑》、《报德碑》、《李宪碑》、《王偃碑》、《王僧碑》、《定国寺碑》

(注:以上系康有为将历代名碑分为神品、妙品、高品、精品、逸品和能品。)

以古为师以魏晋绳之则卑薄已甚,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

清朝 刘熙载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清朝 杨守敬

一要品高,下笔不落尘俗;二要学富,有书卷气。

清朝 梁山舟

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毛泽东

早年在《讲堂录》中说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须振笔疾书,故曰写。以禅论书

书法当排除一切尘滓俗秽,追求心灵空明澄净之境界。

(夏海涛为书法小组同学整理)

第三篇:古今名家论吟诵

古今名家论吟诵

1、【尚书·帝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2、【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吟咏性情,以风其上。孔颖达【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3、【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4、【论语·先进第十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墨子】: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6、【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7、【史记• 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8、刘勰【文心雕龙】: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9、【隋书】卷五十七: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10、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11、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解闷十二首·其七】:陶冶性灵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12、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13、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14、沈括【梦溪笔谈· 协律】:古诗皆咏之, 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 谓之协律。

15、苏轼【和王东卿绝句四首】:平生不得吟诗力,空使秋霜入鬓垂。大岳峰前满尊月,为君聊复一中之。(其四)

16、程颢:《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17、朱熹【读书法】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朱熹文集】卷二: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

18、王阳明【社学教条】: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九声四气歌法】:歌者陶情适性,闻者心旷神怡,一道同风,沦肌浃髓,此调变之妙用,致教之根本,心学之枢要,而声歌之极致也。学者悟得此意,直歌到尧舜义皇,只此便是学脉,无待于外求也。

19、黄宗羲【黄梨洲文集】:顾独好读书,自六经三史以下,八家之集,唐宋之诗,丹铅殆遍。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以架上书覆之,不错一字。当世文章家,指摘其臧否,咸中要害。

20、方苞【与陈硕甫书】: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

21、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者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

22、刘大櫆【论文偶记】: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23、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4、曹雪芹【红楼梦】: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

25、袁枚【随园诗话】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

26、姚鼐【与陈硕士】: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文韵致好,但说到中间忽有滞钝处,此乃是读古人文不熟。急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昧,得彼之长,悟吾之短,自有进也。

27、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

28、陈端生【再生缘】第四十五回:爱慕孟家贤小姐,时时吟诵这诗章。

29、曾国藩【字谕纪泽】: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曾国藩家书】: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全集卷六日记】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30、唐文治:今日讲求教育之法,务以敦崇品性涵养性情为宗旨。而感发性情之要,当以读文为根本。文章音节应古时乐律,有抑扬吞吐抗坠敛侈之妙。

3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2、周作人【论八股文】:从前的一个族叔,文理清通,而屡试不售,遂发愤用功,每晚坐高楼上朗读文章,半年后应府县考皆列前茅,次年春间即进了秀才。这个很好的例可以证明八股是文义轻而声调重,做文的秘诀是熟记好些名家旧谱,临时照填,且填且歌,跟了上句的气势,下句的调子自然出来,把适宜的平仄字填上去,便可成为上好时文了。中国人无论写什么都要一面吟哦着,也是这个缘故,虽然所做的不是八股,读书时也是如此,甚至读家信或报章也非朗诵不可,于此更可以想见这种情形之普遍了。

33、赵元任《新诗歌集•序•吟跟唱》:尝过吟旧诗的滋味者,往往病白话诗只能读而不能吟,因而说它不能算诗。这句话里的“吟”字的意义很可以研究研究。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中文的声调、语调、吟唱、吟诵、朗诵。按声调谱曲的作品和不按声调谱曲的作品》:令人遗憾的是,吟诵诗和散文已很快变成一种无望的艺术。„„立即到野外去,在那些快要消亡的传统灭绝之前进行采集和录音工作,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34、郭沫若《<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 “吟诵”是“中国旧时对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办法,那是接近于歌,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但那唱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可等(寻),在专门的音乐家听来,大约是可以谱得出若干种相当共通的调子出来的。”

35、刘朴【文诵篇】:故诗之道,声而已矣。曾文正日记:“温苏诗朗诵颇久,有声出金石之乐。”因思古人文章,所以与天地不敝者,实赖气以昌之,声以永之。故读书不能求之声气二者之间,徒糟粕耳。

36、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37、黄仲苏《朗诵法》:尔来一般讲授国文之教师大都偏重于解释、分析,而不注意于吟、诵、咏、讽,但求说明所选诗文中字句之精炼,格律之严整,造言若何,创意若何,便自谓研究之能事已尽矣。实则,篇中之抑扬、含蓄、幽默、渊雅处,皆未曾提及;而学者亦无从领悟。盖因诗词文赋莫不有声有色,色可得而讲授,声则非吟、诵、咏、讽,不能领悟。其风度之隽雅,情致之美妙,与夫旨超之深远,皆非诵之于口,得之于耳,不能传授于心也。

38、朱自清《论朗读》:学校里废了吟这么多年,即使是大学高才生,有了这样成见,也不足怪的。但这也是教学上一个大损失。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象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了解欣赏,用不着看。吟好象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该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作者主张学校里恢复从前范读的办法,吟、读、说并用。小学的国语教学应该废诵重读,兼学吟和说;大中学也该重读,恢复吟,兼学说。

39、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当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日凭藉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反复吟诵,则真意自见。“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通过朗读,获得语言信息,从而领悟文字的内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直觉思维的境界。

40、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读,听人读,自己读,那么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更容易发挥。讲到读书,中国的传统是讲读的,特别是古文有一定的念法,一定的腔调,现在的青年同志和少年儿童要是听到一个老先生在念古文,摇头摆尾,嗯嗯啊啊,哼哼唧唧,就觉得很可笑,酸溜溜的,好像迂夫子才这么念,却不知道这里头有道理,那念的人一面念的时候,一面他的思想感情就在活动了,他就把作品里的妙处一面哼出来,一面哼进去,不懂的人觉得可笑,事实上读是很有滋味的。

41、钱仲联:方块汉字一字一音,具有平仄阴阳的特点,古代韵文散文通过朗诵可以因声音以领会作品的精神,但是看书和翻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韵文包括古诗,近体诗,词,骈体文,读法各不相同。桐城派古文家把作品分成阳刚阴柔两大类,各种体裁刚柔的读法也不相同。朗诵的方法要有师承,当然也可以自凭心得,有师承总比无师承好。今人用读语体文、白话诗的办法读诗词和古代文,平仄都颠倒了。该顿而不顿,不该顿而顿,阴阳全部失掉。古人的精神也无从心领神悟。

42、张志公: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诵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43、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凡不是摇头晃脑背诵或者是吟诵一番的,便不能叫做“读书”,充其量也就是“看书”。„„古代的散文,也多少包含韵律的。古文中为什么那么多“之、乎、者、也、然、焉、哉”等等语助辞,就是在朗诵起来,可以抑、扬、顿、挫,帮助长哦慢咏,并且加重语气,也加深了印象,易于记忆。我认为古代的读书方法比现代好,不但有上述的好处,而且高声吟哦朗诵起来,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可以与书中人打成一片。如读《论语》,有时好像自己就是孔夫子了,在无形之中,又是一项德育的潜移默化。而在生理方面,又等于做了深呼吸,炼了气功。不像现代人读书那样,低着头,默不做声的死啃,把知识向脑子里硬塞硬填,强迫脑子死记,这是多么痛苦!今天年轻人近视那么多,和读书方法大有关系。我们幼年时读书,是把知识像唱歌一样唱进脑子里去的。《漫谈中国文化》:告诉同学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诵,千万注意!朗诵有什么好处?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所以古人叫读书,在书房里读书吟诗叫‘无病呻吟’。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你们现在看书一百次,千万注意!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记不住。这是讲国学,所以古人叫‘读书’,读出来,读的方法有默念和朗诵,朗诵就是开口念,这叫读书。北方叫“读书”,南方叫“念书”,这样念书,心里、脑子里会记忆深刻,心情也很愉快,心理情绪自然得到调节。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44、叶嘉莹: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真正想要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私意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之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

第四篇:50位名家论大学

50位名家论大学

1、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 ·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2、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3、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4、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5、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6、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7、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1916年至 191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20世纪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8、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

梅贻琦,1931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带领清华走过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同蔡元培同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

9、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承担社会责任,转移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家。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编有《大学精神》一书。

10、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首位英国大学华人校长。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朱熹,南宋思想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12、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拥有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有热情的心。

冯友兰,中国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

13、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不在实用,而是为了锻炼“纯粹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理念世界”、追求“纯粹真理”的兴趣。这个阶段的教育结束后,大多数人担任政府官吏,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以5年时间学习辩证法。这些人就成为哲学家,可以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者。

14、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1810年被推选为柏林大学首任校长。

15、如果大学不仅提供知识和领悟(方法),而且还教以信仰和“理想”的话,这就超越了科学与学术的界限„„”很多大学教师,大多数并不是“激进”的政界的人物,却要充当“政治家”式的政界的中介人,不能遵守作为义务的自律,把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作为教育的特权和当然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傲慢自大,会导致大学走进死胡同。

马克思·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16、大学的存在就是为结合老成与少壮从事创造性之学习,而谋求知识与生命热情的融合。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他们应该站起来,四面望。

怀海德,英国哲学家,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成为英美哲学逻辑实证论的必读经典。

17、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是文化传播,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奥尔特加·加赛特,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加缪誉之为“尼采以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18、大学应该抛弃其研究职能,把精力集中到从事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19、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德里达,当代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20、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深学问。大学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为基础确立其地位的。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布鲁贝克,美国教育哲学家,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从哲学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专著。

21、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22、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我们的大学培养人,不仅仅要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不是今天的人才,而是明天、后天、21世纪的人才。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3、在大学,理科学生学一些文科知识是很重要的,当代学科都是互相交叉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没有“跨领域”研究就没有创新,多方面的、跨领域的知识会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这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得到了证明。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的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24、过去几十年台湾的迅速工业化和商业化已经使我们的大学校园带有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气息„„如果我们不尽早采取措施,我担心大学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想和精神会丧失殆尽,大学会降格为一种庸俗的教育场所。

陈维昭,前台湾大学校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1979 年成功地分割“忠仁、忠义连体婴”,是全球第四例。

25、随着伦理、道德、信仰、哲学、科学的深刻变化,人类开始意识到,未来将不再是过去的重演。这种时代趋势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此,教育的指向不再是重复僵硬的知识或真理,而是创新。而大学最重要的品质也不再是守旧的稳定,而是迎着风险追求进步。

李开复,曾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26、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培养了几代毕业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巨大。没有五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贡献,今天的中国不可能是目前所达到的状况。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比哈佛今天对美国的贡献大;中国二流的大学对中国的贡献,也比美国二流的大学对美国的贡献大。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27、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詹姆斯.科南特,曾任哈佛大学校长。二战期间,他是组织美国科学的中心人物,包括开发原子弹。

大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

施莱尔马赫,德国哲学家,著有《论宗教》、《基督教信仰》等。他认为宗教是“从有限中获得的对无限的感觉”,宗教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绝对依存感”。

28、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

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9、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

竺可桢,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30、诸君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

马相伯,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并两度担任该校校长(监督)。

31、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

梁启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32、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

万钢,中国科技部部长、原同济大学校长。2004年成为同济大学校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时被科技部聘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并承担了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33、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6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决不是外国体制的翻版。

查尔斯·艾略特,哈佛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正是在他在职的四十多年里,哈佛从一个地方性的大学发展成世界顶尖的学校。

34、你们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你做的决定、执行的方式,即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你们是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你们的领导方式和你们的价值取向对英国人民也会产生影响!

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35、这种自由包容的校风之下,长久之下北大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培育了很多精英分子。尤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说都是能够挺身而出,各领风骚。不但为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感时、伤时、忧国的情况。

连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36、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胡适引一英国教师所言)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

37、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38、文化重建,价值理想、信仰的重建,本应该是大学的任务。因此,大学生的问题,正是大学教育的问题的折射;用廉价的赞颂来掩盖大学生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要掩盖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

钱理群,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理论家,北京大学博士导师,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方向,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39、1930年代的中国,那是中国大学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的、留学回来的学生,都比不过那个时代培养出的人才。才、学、识和胆气都不如。这是学校的问题:那个时代的大学能容纳许多有怪癖的大师。今天的大学连我一个普通教授说几句话都容不得,大师们就算活到今天,也会被大学驱逐出去的。

张鸣,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因为和其领导之间发生了一点在他看来非常严重的冲突,被撤去主任职务。

40、“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等于“精神”,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还得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陈平原,现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大学何为》。

41、不论是作为批评和创造的前沿,还是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或是后工业社会的“轴心组织”,由它们标示的大学形象都是相当现代的,但内蕴在这些现代形象中的,仍是那不被风暴摇撼、不受时光溶蚀的大学之魂:以超脱于任何潮流,超脱于任何阶级、派别和权力机构的独立精神去保持和发展人类自由知识和人类价值。

萧雪慧,女,伦理学者,致力于以伦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人文科学研究。现任职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著有《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42、如果竺可桢在、蔡元培在、童第周在,就可以是一流的。判断一所学校,我看人,不看大学。陈丹青,当代艺术家,他的《西藏组画》被认为是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43、人员的积极参与——所有参与者的智力、驱动力或者承诺——这是大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当然一流的领导与管理更是成功的要素。

陆登庭,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现为该校荣誉校长。

44、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中国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45、大学是一个赔本生意,不应该看作是要赚钱的,不应当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人才是整个中国最需要的,用金钱来衡量是很不应当也很不道德的事情。(大学应该)替我们国家、替全世界培养人才,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让我们的境界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和世界上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才是大学应该做的事情。

丘成桐,“华人数学第一人”、国际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因披露国内高校海外人才引进存在漏洞而备受关注。

46、大学能培养一切能力,包括愚蠢。

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47、建一所大学,等于毁掉十所监狱。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48、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鲁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野草集》等。

第五篇:名家论教育

名家论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

杜威:教育即生长

爱因斯坦:论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的23常能--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五)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七)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八)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九)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陶行知永不退色的教育思想

(十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一)托尔斯泰如是说

(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三)托尔斯泰如是说

(四)托尔斯泰如是说

(五)托尔斯泰如是说

(六)托尔斯泰如是说

(七)钱理群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

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做教师真难,真好

致青年朋友

(一)致青年朋友

(二)致青年朋友

(三)刘铁芳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

必须超越技术主义

点亮我们的心灯

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肖川

道德教育的目标

自述:我受教育的经历

我的教学主张 教师的六个学会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成为知识分子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一)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二)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三)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四):假如我能做一个校长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五)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六):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周国平

比成功更重要的

周国平论教育(选、三)

周国平论教育(选、二)

周国平论教育(选、一)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七条箴言

张文质:

在逆光中行走(节录)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

(二)李镇西:初当班主任

吴非: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

吴非:论校长的教育使命

朱小曼: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一种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教育资源 许锡良:对习惯的追问 ——评魏书生先生的习惯

许锡良:教育评估正在将中国的教育引向死路

许锡良:能够让学生喜欢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选一)

郑杰:为什么教育家办学可能是有害的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品格之忧(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一)

一旦失去信任,沟通再无可能(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二)当教育不再强调育人(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三)朱永新:追问教育的原点!张志勇:做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张志勇:都是教育体制惹的祸?

奥巴马: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奥巴马总统对全国学生在线演讲的讲稿全文

奥巴马:美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聆听大师的声音 聆听大师的声音

(一)聆听大师的声音

(二)聆听大师的声音

(三)牛顿语录

教育是没有用的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教育是没有用的(二)教育之困

教育是没有用的(三)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是没有用的(四)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是没有用的(五)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五)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六)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七)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八)

政策 法规 规定 条例 教育名言大全

班主任管理经验50条军规

高中教室189条常用标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200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四大亮点:教育部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18条建议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升学率不得作中国教师考核指标 如东县实验中学教师“每日十问”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世界人权宣言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

其他类

关于举办“全国班主任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高级论坛”的通知 杜朗口“热”的“冷”思考

高校招生将添两道门槛 未来10年年年扩招

中国教改方向是“去官场化”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就请不要当老师 优秀班主任的五项追求 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

思想者:教师的应然追求 择校费有碍教育公平

艺莲苑里的生活教育

电子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孔庆东:温酒一杯话高考

《高三》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快乐班主任守则

班主任一定要面对的9个问题

辽宁本溪一中学校长涉嫌贪污千万元被批捕

广东紫金限期清退代课教师 执教17年补偿9千元落泪

农村代课教师新年集体遭清退 与学生合影落泪

“中国反传统教育全才培训机构”训练营中14岁男孩被打成病危

广西南宁通报“网瘾少年”被打死案

行走学校无法无天 意料之中的必然

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86条规定

徐向阳的“行走学校”

戒除网瘾的“魔鬼训练营”(视频)

谁养大了“治网瘾”产业?

令我无语的“教授”

WOW公会会长与陶宏开的一次电视PK

河南新密高三生自杀 遗书不满学校不正之风 警惕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 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侮辱教师,教育民主失衡的结果 父亲,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位浙大教授令人寒心的演讲

为什么上大学

不上大学也可以

给所有还在大学中徘徊的人 学校还是要慎提“开除”

我为你骄傲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

中国教育之“九问”!

我心中的班主任

又一个“早教”的悲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与一个高三逃课生的网聊

写给我亲爱的女孩们

愈行愈远的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

新教育的时代使命

为幸福而做教师 也问易中天 励志培优咋就摧残人性?

驳易中天:励志非立志

世界上最大的教室和最坚强的学生

“另类教师”需要的是勇气

好一位老板老班

初识老板老班

我与老板老班的不期而遇

让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看韩国教师惩罚学生

教育不转型 国人只能当苦力

超常规行为引发的思考

美国的一节语文课和中国的一节语文课

中美招聘广告的差异

从教师心理研究热点看30年“好教师”标准的变迁

如何选择一所理想的高中学校

中国的男人需要一点性感和阳刚教育

毕业班的中后期管理

高三典型心理10问

高三学生如何选择专业

自习课上16岁男孩跳下五楼身亡 家属校园内讨说法

《中国青年报》:班干部,选出来

感动中国的10大灾区教师

四川安县考生“巨型教室”中积极备战高考

高考改卷内幕 对江苏省美术高考统考评分的质疑

2008高考作文中的搞笑语句

一张凳子引发的改变

非教育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于班主任的绝对雷人搞笑的两个小品(上)

关于班主任的绝对雷人搞笑的两个小品(下)中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

中国公路奇观

很难看到的瞬间------绝对让你大饱眼福

原谅我们吧,炎黄!

女娲隐藏的密码 暴富秘籍

现在的歌名越来越怪了

下载名家论养成教育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家论养成教育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名家论教育的读书笔记

    《教育名家论教育》读后感 郑秀云 《教育名家论教育》就是关于教育研究方面的一本很好的书,书的扉页那句话----“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得如此贴切,一句话拉近了我们这些一线......

    名家论教育资料大全[推荐五篇]

    名家论教育资料大全我的教育信条(杜威)杜威:教育即生长爱因斯坦:论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教育的23常能--陶行知陶行知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铜山县刘集镇中心中学赵继红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

    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金溪中学朱婷姬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摘 要]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

    名家推荐

    名家介绍 辛晓娟,笔名步非烟,笔名来自于皇甫枚所著的唐代的传奇《步飞烟》。当代的女性武侠小说作家,被称为“北大才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

    【近代名家】白蕉论书髓

    【近代名家】白蕉论书髓 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又署复翁、复生、济庐、海曲等,别号有云间居士、束海生、法天者、养鼻先生、不出不入翁、仇纸恩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