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家论教育资料大全
名家论教育资料大全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
杜威:教育即生长
爱因斯坦:论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的23常能--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五)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七)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八)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九)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陶行知永不退色的教育思想
(十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一)托尔斯泰如是说
(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三)托尔斯泰如是说
(四)托尔斯泰如是说
(五)托尔斯泰如是说
(六)托尔斯泰如是说
(七)钱理群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 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做教师真难,真好
致青年朋友
(一)致青年朋友
(二)致青年朋友
(三)刘铁芳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
必须超越技术主义
点亮我们的心灯
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肖川
道德教育的目标
自述:我受教育的经历
我的教学主张
教师的六个学会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成为知识分子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一)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二)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三)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四):假如我能做一个校长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五)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六):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周国平
比成功更重要的周国平论教育(选、三)
周国平论教育(选、二)
周国平论教育(选、一)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七条箴言
张文质:
在逆光中行走(节录)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
(二)李镇西:初当班主任
吴非: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
吴非:论校长的教育使命
朱小曼: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一种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教育资源 许锡良:对习惯的追问——评魏书生先生的习惯
许锡良:教育评估正在将中国的教育引向死路
许锡良:能够让学生喜欢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选一)
郑杰:为什么教育家办学可能是有害的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品格之忧(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一)
一旦失去信任,沟通再无可能(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二)当教育不再强调育人(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三)朱永新:追问教育的原点!
张志勇:做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张志勇:都是教育体制惹的祸?
奥巴马: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奥巴马总统对全国学生在线演讲的讲稿全文
奥巴马:美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聆听大师的声音
聆听大师的声音
(一)聆听大师的声音
(二)聆听大师的声音
(三)牛顿语录
教育是没有用的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教育是没有用的(二)教育之困
教育是没有用的(三)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是没有用的(四)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是没有用的(五)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五)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七)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八)
政策法规规定条例
教育名言大全
班主任管理经验50条军规
高中教室189条常用标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200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四大亮点:教育部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18条建议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升学率不得作中国教师考核指标
如东县实验中学教师“每日十问”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世界人权宣言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
其他类
关于举办“全国班主任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高级论坛”的通知 杜朗口“热”的“冷”思考
高校招生将添两道门槛未来10年年年扩招
中国教改方向是“去官场化”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就请不要当老师
优秀班主任的五项追求
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
思想者:教师的应然追求
择校费有碍教育公平
艺莲苑里的生活教育
电子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孔庆东:温酒一杯话高考
《高三》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快乐班主任守则
班主任一定要面对的9个问题
辽宁本溪一中学校长涉嫌贪污千万元被批捕
广东紫金限期清退代课教师执教17年补偿9千元落泪
农村代课教师新年集体遭清退与学生合影落泪
“中国反传统教育全才培训机构”训练营中14岁男孩被打成病危 广西南宁通报“网瘾少年”被打死案
行走学校无法无天意料之中的必然
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86条规定
徐向阳的“行走学校”
戒除网瘾的“魔鬼训练营”(视频)
谁养大了“治网瘾”产业?
令我无语的“教授”
WOW公会会长与陶宏开的一次电视PK
河南新密高三生自杀遗书不满学校不正之风 警惕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
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侮辱教师,教育民主失衡的结果
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起
父亲,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位浙大教授令人寒心的演讲
为什么上大学
不上大学也可以
给所有还在大学中徘徊的人
学校还是要慎提“开除”
我为你骄傲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 中国教育之“九问”!
我心中的班主任
又一个“早教”的悲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与一个高三逃课生的网聊
写给我亲爱的女孩们
愈行愈远的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
新教育的时代使命
为幸福而做教师
也问易中天励志培优咋就摧残人性?
驳易中天:励志非立志
世界上最大的教室和最坚强的学生
“另类教师”需要的是勇气
好一位老板老班
初识老板老班
让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看韩国教师惩罚学生
教育不转型国人只能当苦力
超常规行为引发的思考
美国的一节语文课和中国的一节语文课
中美招聘广告的差异
从教师心理研究热点看30年“好教师”标准的变迁 如何选择一所理想的高中学校
中国的男人需要一点性感和阳刚教育
毕业班的中后期管理
高三典型心理10问
高三学生如何选择专业
自习课上16岁男孩跳下五楼身亡家属校园内讨说法 《中国青年报》:班干部,选出来
感动中国的10大灾区教师
四川安县考生“巨型教室”中积极备战高考 高考改卷内幕
对江苏省美术高考统考评分的质疑
2008高考作文中的搞笑语句
一张凳子引发的改变
第二篇:名家论教育
名家论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
杜威:教育即生长
爱因斯坦:论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的23常能--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五)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七)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八)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九)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陶行知永不退色的教育思想
(十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一)托尔斯泰如是说
(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三)托尔斯泰如是说
(四)托尔斯泰如是说
(五)托尔斯泰如是说
(六)托尔斯泰如是说
(七)钱理群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
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做教师真难,真好
致青年朋友
(一)致青年朋友
(二)致青年朋友
(三)刘铁芳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
必须超越技术主义
点亮我们的心灯
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肖川
道德教育的目标
自述:我受教育的经历
我的教学主张 教师的六个学会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成为知识分子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一)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二)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三)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四):假如我能做一个校长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五)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六):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周国平
比成功更重要的
周国平论教育(选、三)
周国平论教育(选、二)
周国平论教育(选、一)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七条箴言
张文质:
在逆光中行走(节录)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
(二)李镇西:初当班主任
吴非: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
吴非:论校长的教育使命
朱小曼: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一种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教育资源 许锡良:对习惯的追问 ——评魏书生先生的习惯
许锡良:教育评估正在将中国的教育引向死路
许锡良:能够让学生喜欢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选一)
郑杰:为什么教育家办学可能是有害的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品格之忧(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一)
一旦失去信任,沟通再无可能(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二)当教育不再强调育人(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三)朱永新:追问教育的原点!张志勇:做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张志勇:都是教育体制惹的祸?
奥巴马: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奥巴马总统对全国学生在线演讲的讲稿全文
奥巴马:美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聆听大师的声音 聆听大师的声音
(一)聆听大师的声音
(二)聆听大师的声音
(三)牛顿语录
教育是没有用的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教育是没有用的(二)教育之困
教育是没有用的(三)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是没有用的(四)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是没有用的(五)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五)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六)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七)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八)
政策 法规 规定 条例 教育名言大全
班主任管理经验50条军规
高中教室189条常用标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200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四大亮点:教育部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18条建议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升学率不得作中国教师考核指标 如东县实验中学教师“每日十问”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世界人权宣言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
其他类
关于举办“全国班主任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高级论坛”的通知 杜朗口“热”的“冷”思考
高校招生将添两道门槛 未来10年年年扩招
中国教改方向是“去官场化”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就请不要当老师 优秀班主任的五项追求 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
思想者:教师的应然追求 择校费有碍教育公平
艺莲苑里的生活教育
电子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孔庆东:温酒一杯话高考
《高三》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快乐班主任守则
班主任一定要面对的9个问题
辽宁本溪一中学校长涉嫌贪污千万元被批捕
广东紫金限期清退代课教师 执教17年补偿9千元落泪
农村代课教师新年集体遭清退 与学生合影落泪
“中国反传统教育全才培训机构”训练营中14岁男孩被打成病危
广西南宁通报“网瘾少年”被打死案
行走学校无法无天 意料之中的必然
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86条规定
徐向阳的“行走学校”
戒除网瘾的“魔鬼训练营”(视频)
谁养大了“治网瘾”产业?
令我无语的“教授”
WOW公会会长与陶宏开的一次电视PK
河南新密高三生自杀 遗书不满学校不正之风 警惕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 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侮辱教师,教育民主失衡的结果 父亲,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位浙大教授令人寒心的演讲
为什么上大学
不上大学也可以
给所有还在大学中徘徊的人 学校还是要慎提“开除”
我为你骄傲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
中国教育之“九问”!
我心中的班主任
又一个“早教”的悲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与一个高三逃课生的网聊
写给我亲爱的女孩们
愈行愈远的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
新教育的时代使命
为幸福而做教师 也问易中天 励志培优咋就摧残人性?
驳易中天:励志非立志
世界上最大的教室和最坚强的学生
“另类教师”需要的是勇气
好一位老板老班
初识老板老班
我与老板老班的不期而遇
让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看韩国教师惩罚学生
教育不转型 国人只能当苦力
超常规行为引发的思考
美国的一节语文课和中国的一节语文课
中美招聘广告的差异
从教师心理研究热点看30年“好教师”标准的变迁
如何选择一所理想的高中学校
中国的男人需要一点性感和阳刚教育
毕业班的中后期管理
高三典型心理10问
高三学生如何选择专业
自习课上16岁男孩跳下五楼身亡 家属校园内讨说法
《中国青年报》:班干部,选出来
感动中国的10大灾区教师
四川安县考生“巨型教室”中积极备战高考
高考改卷内幕 对江苏省美术高考统考评分的质疑
2008高考作文中的搞笑语句
一张凳子引发的改变
非教育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于班主任的绝对雷人搞笑的两个小品(上)
关于班主任的绝对雷人搞笑的两个小品(下)中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
中国公路奇观
很难看到的瞬间------绝对让你大饱眼福
原谅我们吧,炎黄!
女娲隐藏的密码 暴富秘籍
现在的歌名越来越怪了
第三篇:教育名家论教育的读书笔记
《教育名家论教育》读后感
郑秀云
《教育名家论教育》就是关于教育研究方面的一本很好的书,书的扉页那句话----“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得如此贴切,一句话拉近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与这本书间的距离,书中很少有深奥、枯燥的理论,更多是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鲜活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后面还有“评析”和“思考”,围绕所提供的案例进行简洁的评析,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并借助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人受益匪浅,其中一些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一:老师是一只青蛙
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的时候,那是一节公开课,讲完课老师就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那天他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么样呢?很多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思路说了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大开眼界,看到了很多美的风景,可是有个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们也笑了。那位老师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于是老师示意学生坐下,随口还说了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显然这位学生的回答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说,或者没有按照某个参考答案说,所以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也没有让他再说下去。后来,老师布置作业把自己的所想写下来。结果看到那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喝一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飘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正刺穿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看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往回赶,又跳到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
可以想象,那位老师看到学生写的话是多么的震惊呀!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多彩的世界,而那位老师差点就抹煞了学生多彩的思维,最后老师在学生作业的空格处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看了这个案例,我同样也受到极大的震动,说实在的,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在讲课的时候,也常常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回答问题,或者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答案回答问题,如果有学生不是按照这个思路或答案回答问题,就不予理睬或制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老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
案例二:呼唤失落的“水晶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感悟一:如果是一节公开课,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放一段《灰姑娘》的电影片段,作为引入,但这是一个很平实的开场白,非常真诚的感谢,这就是一个开头,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也许更利于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老师:你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肮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
感悟二:真高兴美国教师和学生能从这篇课文中得出“守时”的观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让我们知道良药不一定苦口,其实有一种教诲可以是幽默。不经意间的守时教育,与那些疾风暴雨般的训斥效果哪个更好,不言自明;得体的妆扮的重要性,在孩子们会意的笑声中得到了认同。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感悟三:这是另一种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得出可能相反的结论,但这种结论也是应该可以理解的,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允许存在差异,允许张扬个性,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理念。而当我们每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时,总感到有一种说不清的痛,不知何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总是不能原谅或者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某个学生睡觉了,我们可能会责怪学生为什么不专心听课。我记得我的高中老师对我说,“学生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美丽的”。用宽容的心对待你的学生吧!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能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能成功地吓倒王子了。
(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感悟四:崇尚结交朋友,崇尚互相帮助,崇尚真诚交流,让合作、协调、友谊、交友的重要性悄悄地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高明的教育手法。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那么,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学生:要爱自己!
感悟五:对,爱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尊重自己,从而才会知道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还空谈什么爱别人?还谈什么舍己为人?更不要说是舍生取义。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的小学的一堂阅读课。新课程改革,像是一缕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审视着站在讲台上的自己,面对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心里涌动着冲动,也饱含着不安。我们有这样的激情吗?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吗?我们有这样的胸怀吗?我们有这样深邃的思考吗?失落的“水晶鞋”,狠狠地抽打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拷问着我们的教育灵魂,我们不是缺少眼睛,而是缺少发现智慧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命价值的眼睛。
案例三:晒干的金鱼
有一位家长向老师反映,星期天他的孩子在家里把他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末了,这位家长气愤的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会是这样吗?老师对家长的话产生了怀疑。晨间活动时,这位孩子走到老师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吗?”是呀,你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我妈妈告诉我的,小鱼晒太阳他就会死。”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头。原来如此,孩子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质而想到了这个办法。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一位妈妈常带孩子去玩具店,可孩子每次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玩具对孩子应该有吸引力,可当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才豁然发现,孩子眼中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大腿,商店的高高柜台挡住了孩子的视线。蹲下身子,才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也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感受着属于他们的那片蓝天,那片土地。
重视与孩子的对话,了解孩子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了解孩子。对话使教育真正成为人对人的教育,使儿童变得容易理解,对话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沟通,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对话使教育变得精彩,有活力,对话使我们重视儿童,使儿童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是一份精神大餐,当我耐心地读过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就在我们的身边。事实上,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正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中.同时本书用教学实践不断地擦亮教育理论的火花,新课改的理念更多更快地照亮了我们的课堂.此时此刻我领悟到案例的作用,意义。品味每一个案例,都使我激情振奋,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推动经验积累,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需要。最后把该书的卷首语稍作改动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共同营造精彩课堂!
第四篇:粤曲名家资料
什么是粤曲
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粤曲名家
粤曲各个时期均产生有杰出人才。“师娘”时期有月英、汉英、翠燕、馥兰、群芳、二妹等。“女伶”时期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是大喉唱家熊飞影,子喉唱家张琼仙(又名张玉京)和四大平喉唱家的小明星(邓曼薇)、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这个时期的著名乐师中,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是佼佼者。此外,还有著名撰曲家王心帆、吴一啸、曾浦生、陈冠卿、杨子静等。建国后,粤曲更是人才济济,著名演员有李少芳、关楚梅、黄佩英、何丽芳、白燕仔、谭佩仪、黄少梅、李丹红、何紫霜、何世荣(失明艺人)、陈燕莺、赖天涯等。著名乐师有梁秋、方汉、朱海、陈萍佳、苏文炳、屈庆、黎浩明、汤凯旋等。著名撰曲家有蔡衍棻、陆风、丁枫、陈自强、刘汉鼐、潘邦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乐师。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辨才释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
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文千岁
文千岁,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於戏剧世家。文千岁曾演出长剧超过百套,如《胡不归》、《大闹青竹寺》、《三戏周瑜》、《吕布与貂蝉》、《西施》、《唐宫恨史》、《梁祝恨史》等;折子戏有《李陵困谷》、《秦琼卖马》、《驿馆怜香》、《山东响马》、《醉打金枝》等。曾灌录粤曲唱片盒带超过一百八十多款。历年来曾获云雀奖、「粤剧艺术家贡献奖状」、「潇洒腔曲王」荣誉奖等。文氏功底扎实、文武全才、声线甜润、唱腔流畅、吐字清楚,唱功早受行内及观众赞赏,曾拜师高胡大师余其伟教授门下学习高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粤剧艺术家。
任剑辉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又名任婉仪,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她自幼喜爱粤剧,广州小学毕业后十四岁那年跟随姨母小叫天(粤剧女小武)学习粤剧。得小叫天的引荐,跟从当时广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马师曾之称的粤剧女小武黄侣侠学艺。黄侣侠唱做摹仿马师曾,演的是诙谐戏,任剑辉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对黄侣侠的马腔不感兴趣,却对粤剧一流文武生桂名扬之唱做极为心仪,闲时便往戏院打戏钉从中偷师学习,故当时任剑辉的身形台步,极受桂名扬的影响,因而有「女桂名扬」称号。
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
白雪仙
原名陈淑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人,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
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
陈浩德
自小喜爱音乐的陈浩德,並曾组织乐队。因为唱片公司监制的一个构想-长头发乐队唱广东歌,结果在一九七三年演绎了他第一首粤语歌《悲秋风》而大受欢迎,其后的《劲草娇花》和《分飞燕》(合唱:甄秀仪),更为他带来了大批蓝领听众。可以说是是1970年代初期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先行者之一
代表作:《悲秋风》、《分飞燕》、《春花秋月》
新马师曾
新马师曾(1916—1997)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又名新马仔,後辈多尊称他为祥哥。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新马先后参加过多个剧团及多次自组剧团演出;早期有“觉先声”及“定乾坤”等著名剧团,亦曾自组“玉马男女剧团”。
尹光(街歌)
尹光,原名吕明光,是香港著名的歌手,一代民众经典、有“庙街歌王”之称,香港高胡大师冯华的徒弟(一代宗师吕文成的契仔),在越南长大,其父亲是粤剧迷,开设戏剧院常推荐省港剧团到越南为华侨演出,耳濡目染使尹光从小就喜爱粤剧粤曲,歌唱事业超过50年,歌路与郑君绵相似,歌曲比较市井及另类,所唱的粤语流行曲诙谐鬼马、讽刺时弊,充分代表了香港七八十年代本土大众文化。由尹光自己创作的歌词更是低死精警、幽默惹笑、谐而不谑,深受市民欢迎。
胡美仪
胡美仪(Amy Hu,1956年6月12日-),著名歌影视及舞台艺术工作者,也是香港著名粤曲歌手。其丈夫为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
陈玲玉
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粤曲琵琶弹唱、演唱家,广州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运腔自如流畅,音色圆润清亮。她精于弹奏琵琶,专攻自弹自唱粤曲。
方伊琪
昵称方姨,香港歌手、演员,现为亚洲电视艺员。她有与邓丽君相似的温柔婉若歌声,她于11岁时参加无线电视《声宝之夜》歌唱比赛节目,4个灯为满分,得到3个灯评分。1975年完成学业后,开始在夜总会做驻场歌手,于1976年首签风行唱片公司出唱片[1],同年11月签约无线至现今。在1990年代初曾患癌症。1978年结婚后,从未淡出娱乐圈,1984年首为无线拍摄剧集《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至1999年重新拍摄剧集,例如《十月初五的月光》、无线台庆剧《东方之珠》等。
黄俊英
黄俊英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他自幼喜欢广东戏曲,16岁开始从艺,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具有深厚的曲艺功底。1958年黄俊英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接触到北方人特别喜欢的相声。相声这一曲艺品种幽默、灵活多样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他,他下决心把这株北方的艺术奇葩移植到南粤大地。他对北方的相声本子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普通话和广州方言的音调、发音等都不一样,他和其他曲艺演员合作,对这些曲目进行必要的修改,再用广州话进行演出。他还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和生活实际,创作出一大批符合广东人口味的相声作品。
黄梅戏
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香港粤语经典歌曲名家
许冠杰
许冠杰(1948.9.6-),昵称“阿Sam”,在香港乐坛被尊称为“歌神”、“香港歌王”、“香港流行音乐祖师”和“广东歌鼻祖”。许冠杰是现代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他创造的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他也是香港乐坛自作自唱的先驱。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则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曲的最大功臣。他与兄弟许冠文、许冠武和许冠英合称“许氏四杰”。
汪明荃
汪明荃,香港著名艺人。原籍上海,1967年加入丽的电视任基本艺员,主演四千金而成名。作为香港电视界的知名艺员,汪明荃涉及影视、歌唱、戏曲、主持、话剧、政界等多方面。2007年荣获香港城市大学副监督梁乃鹏博士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代表作:《万水千山总是情》、《京华春梦》
罗文
罗文(RomanTam),原名谭百先,籍贯广西桂平。他是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著名的实力派歌手,并且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师傅,有“乐坛教父”之美誉,亦有人称他为“歌圣”、“歌神”。
代表作:《狮子山下》《小李飞刀》《世间始终你最好》
张德兰
张德兰(Teresa Cheung,1960年11月10日—),香港久负盛名的歌唱前辈。其本名张圆圆,以童星的身份进入演艺圈,经常为一些电视剧或者卡通剧进行配唱,如《芸娘》里的《月光光》等。2004年,张德兰不仅推出了她的国语经典金曲《往事只能回味》,并举办了经典金曲个人演唱会。
代表作品有《网中人》《何日再相见》《情义两心坚》。
徐小凤
徐小凤(Paula Tsui,1949年1月1日-),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籍贯湖北武昌,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活跃于香港歌坛。40年的歌坛生涯,徐小凤的歌声慢慢的成了一种经典,是我们心挥之不去,永远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
郭兰英(红歌)
郭兰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走红的歌舞剧演员和歌唱家,她因演出歌剧《白毛女》而一举成名,后不断在演唱界刷新纪录,她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等上百曲老歌在全国传唱,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的演艺精湛,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歌唱特色,为新歌剧艺术的发展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
梁玉嵘
梁玉嵘 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二级演员,青年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她曾受四年系统专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师从劳艳娟、黄少梅等老师,专习粤曲“星腔”演唱,深得“星腔”的精髓,博采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深受观众欢迎。她在“星腔”传统基础上求新求美,表演形式多样化,她的演唱无论发声、运气、吐字、唱腔、韵味都能发挥“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浓的艺术特色。代表作:《旧梦不须记》、《今宵多珍重》、《冷夜》、《齐上》
第五篇:教育名家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 他和他创立的学说对中华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理论及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国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所固有的那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回顾历史,重新研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一、“有教无类”的学生观
教育面向何人, 是教育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否则, 学校难以发展。对此, 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主张,即“有教无类”孔子敢于向传统教育挑战, 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 他认为应该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扩大受教育的对象, 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及国别, 都可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是倡导教育的平民化,二是主张教育的公平性。“有教无类”主张的提出开了中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平等化的先河,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 在中国教育史上不失为一次重大的体制变革,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总结。他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地域,不分贤愚,只要虚心向学,他一律谆谆进行教育。孔子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多出身贫贱。今天, 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 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手段, 有教无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
二、“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观
人是否要受教育及教育在人的自身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这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孔子用发展、辩证的眼光, 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著名论断。也就是说, 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获得的, 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无论是谁, 只要勤奋努力学习, 就一定会成功。
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主张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 是对知识先验论的极大否定和挑战, 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孔子的这个观点, 具有两种正确的含义, 第一、人生来是大体相似的, 那么, 不论贫富贵贱, 人生就应该是大体平等的,没有贵贱智愚之分, 这就为他的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他也意识到人的个别差异问题。这种
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 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 不完全是先天命定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安排的环境影响, 当然它的力量就比一般自发的环境的力量更大了。这就肯定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三、“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认为圣人与下民之分就在于是否好学, 孔子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就是说他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重视历史知识, 能抓紧学习罢了。他对学习从来没有感到满足过, 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
孔子对已是“学而不厌”, 对人则是“诲人不倦”。这是孔子教学态度的两个方面, 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对待学生, 不分年龄大小, 不管智力高低, 都一样认真地、不知疲倦地教。孔子通过指导学生学习,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又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充分体现出孔子的治学态度, 这对当前加强师德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同时又要一腔热情地倾注于教育事业, 把知识无私的奉献给学生。
四、因材施教、注重诱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在其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即使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仍有其真理性的光芒。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孔子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 随时跟学生谈话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志愿, 以致能够运用精练的语言十分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然后, 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智力高下的不同“因材施教”。根据这一原则,他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正因为孔子能够因材施教,他的学生才能各有所长,既不影响学生学习常规的知识,同时也不埋汰了学生的个性、喜好和梦想。
这对于我们当前教育中的大班教学,统一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应该尽可能的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尽可能的能够与每一位学生接触交流,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等不同的特点,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厌学。同时,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学在招生时,应该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要求调剂专业的要求,而不是强行的让学生去服从专业调配。此外,在大学生选择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时,也要慎重地考虑,不是跟着大家后面一窝蜂的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而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即使是决定工作后,也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工作,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而不是当前什么工作最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去追求、奢望,当然这也要考虑的,但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而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二)启发诱导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所首倡, 发展至今已成了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表达得很清楚: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不难看出, 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孔子不仅阐述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思想, 而且在教学上任用的非常出色,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 他提倡学思结合。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传授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挥与培养。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压抑,跟不上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其实,这种倾向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也是大相径庭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是颜回多年追随孔子学习的切身感受,他总结概括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孔子追求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他启发的方法也很巧妙, 一是“能近取譬”即用生动的例子启发学生。二是“叩两端而竭焉” 即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而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问学生, 拓开学生的思路, 让其从正反两方面的考虑中, 从正确与错误的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他的着眼点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思想,就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好学,乐于学,使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人,都从自己的起点上,循序渐进,这便是循循善诱。总之,循循善诱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对当今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三)倡导读书 孔子提倡读书,但读书是很艰苦的,孔子强调自觉性,认为读书要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他强调多读、多见、多闻, “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他同时强调要反复练习, 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孔子要求学生读书时, 要多问、多思考、实事求是、抓住中心。多问: 要“疑思问”“不耻下问”;多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应该抛弃道路传言, “道听而途说, 德之弃也。”读书要有一个主张贯穿始终。他说: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 予一以贯之。”同时, 他反对速成的人, 告戒后生“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孔子也不赞成读死书。他说: “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我们从孔子提倡读书的思想可以看出: 一个人知识、能力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靠读书读出来的。学生要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就必须认真读书。他关于读书的方法及治学的态度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四)学思结合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把“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学与思并重,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翻开《论语》,其开篇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也是孔子教人为学的方法。不论是学还是思,都是停留在头脑中的一种认识活动,而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所谓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知行结合的教育目的
最后,对于教育的目的,孔子要求把学习和应用联系起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实践哲学本质的充分体现。中国实践哲学的本质就在于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的结合。孔子本身就是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的典范。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身教感化的教学形式。子曰:“二三子以为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就是说自己对教学没任何隐瞒,自己本身的一言一行都可谓在教学。在对人方面,孔子一贯重行,在言与行的关系上,他明确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认为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当然,孔子在这里所说的“行”“实践”与现代并不相同,他的“行道”主要是通过向全社会传播仁爱来实现大同世界,但其“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的思想精髓我们应充分把握。就拿当前教育而言,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使理论远离实践,知识的所学所用严重脱节,这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大问题,急需我们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孔子穷数十年教育经验,对教育的对象、方法、过程、目的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广博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资源。其中有糟粕,但更多的是精华。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7]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的挖掘儒学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这对于加强和深化我们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所需要的人才有重要借鉴意。更进一步说,中国真正的崛起和发展应该建立在对包括儒家优秀思想在内的文化传统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